携手名企,服务地方,开辟农民工培训市场典型案例
2020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2020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有:
1.兰陵县实施“鸿雁工程”助推乡村人才振兴案例:兰陵县农广校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鸿雁工程”,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该县通过抓好“鸿雁”工程,搞好农民培训,将“鸿雁”人才中未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员纳入到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的行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示范带动能力。
每年还开展一次“鸿雁”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示范引领能力。
该县已经建立了601人的“鸿雁”人才队伍,2020年度共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399人,超额完成了中央、省、市分配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
2.宝鸡市千阳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县农广校)的“搭载式”
产业扶贫人才培养案例:该案例被评为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千阳县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将产业扶贫与农民教育培训相结合,实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
该县以苹果、奶山羊等主导产业为载体,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提升农民的产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同时,还注重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通过这种“搭载式”的产业扶贫人才培养模式,千阳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之路。
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它们在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合作社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合作社作为一家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它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整合资源和资金,为本地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
这家合作社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农资供应、农业保险等多个环节,提升了生产效率,帮助农民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合作社还致力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了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宿迁市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周边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农业合作社,形成了一定的农业产业集裙效应。
二、山东省潍坊市龙文区龙文镇微型农场潍坊市龙文区龙文镇微型农场是一家依托现代农业科技,以小规模、多产业、高效益的模式经营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该微型农场成立以来,通过引进科技团队,开展农产品研发和种植技术推广,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新品系,带动了附近农户的合作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微型农场还引入了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业态,发展了多种经营业态,形成了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效应。
微型农场不仅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农业品牌形象,还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三、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信阳市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是一家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的示范基地。
基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设农业大数据评台和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农田、温室、养殖场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基地还开展了农业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了解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永善县总工会:集三方合力齐抓农民工技能培训
永善县总工会:集三方合力齐抓农民工技能培训
佚名
【期刊名称】《时代风采》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近日,通过县人力资源办、溪洛渡镇的协作配合,以永善县总工会为主
办单位,昭通师专技能培训站为培训单位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在县委党校正式开班,此次培训把技能培训与提升技能、解决就业相挂钩。
以中式烹饪为主要内容,共有溪洛渡镇100余名农民工参加培训。
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合格
的参训人员将获得国家认可的中式烹饪师资格证书,在溪洛渡镇就业的农民工也将统一持证上岗。
【总页数】1页(P29-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永善县总工会:帮助农民工追讨工伤保险 [J], 胡吉伟;
2.西盟县总工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J],
3.永善总工会:集三方合力齐抓农民工技能培训 [J],
4.永善县总工会:培训农民工1130余人 [J], 胡吉伟;
5.玉龙县总工会:组织农民工参加花椒树栽培技能培训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我国大陆地区不断得到推广和发展。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可以获得更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来看一看各地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1. 陕西省偏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陕西省偏门镇自2021年起,通过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了以绿色生态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技术。
通过与大型农业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当地农民了解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偏门镇还组建了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实时的交流和技术支持。
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种植收益,将现代农业理念融入到传统农业生产中。
2. 江苏省新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江苏省新城市今年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入,引进了一批优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合作社服务农户的方式,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信息反馈等全方位服务。
合作社还针对当地农民种植业务发展不足,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的成立,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广东省海岸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广东省海岸市积极探索农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采取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一站式农业服务。
通过与大型电商评台合作,海岸市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让当地的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海岸市还建立了农产品产地直供基地,为线上销售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领下,海岸市农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各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速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企业称心 百姓开心——冕宁县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纪实
紧张又括 泼 的气 氛 中学到各 种劳 动技 术技 能 县就业局还充分调动各 乡镇劳
放心 . 工企业 称心 , 通百姓 开心 的 用 普
民心工程 ” 近年来 . 冕宁县就业局用 实 实在在的行动 .按照职能部 门监 管 . 职 业 培训 学校教学 . 因地制宜就地办学 的
原 则 . 针 对 性 地 组 织 开 展 一 系 列 的 免 有
根据动态统计 . 已培训结业人 员实
现就业再 就业 l0 余人 .其 中外出务 10
工 70余人 ,就地就近就业 4 0余人 , 0 0
去年 6月 .冕 宁县第 一个为期 4 5 天的 农 民工厨师 培训班 。在 复兴镇 开
能等级证 书 三是技 能培训与企业用工
自主经 营 4 0余人 . 就业率达 5 %以上 。 0
实际 . 先后举办 了 6期计算机 实用 操作
农 民 们 高 兴 地
说. 政府不仅不
要 一分钱 . 而且
培 训 班 就 办 在
自己 的家 门 口 .
技术 和美容 师培训班 . 为当地 培养 了一
批技能型劳动者。
确 保 学 到 真技 术
太 方 便 了 !回 坪 乡 许 家 河 村
水平 牦牛坪进行矿业 整顿 后 , 失业 的
— —
冕宁县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纪实
机 实 用 技 术 培 训也 相继 开班 。
农 民工增多 。县就业局结合市 场需求 , 请来 专业教 师 . 带上 设施设 备 。 对这 些 村 民进行 电工 、 焊工 的技能 培训 , 帮助 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县就业局还根据城 厢镇 、 泸沽镇 工业集 中 , 经济 较发达 的
定机构 组织 开展鉴 定工作 . 目前 已有
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践案例与成功经验
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践案例与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农民工技能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案例一:山东省农民工培训中心山东省农民工培训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机构。
该中心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涵盖了建筑工、电工、焊工等多个行业。
培训中心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实际操作和模拟工地的方式,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培训中心还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提高职业素养。
案例二:广东省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广东省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培训项目。
该计划通过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农民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烹饪等多个领域,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
此外,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广东省还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让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
成功经验一: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将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只有培训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培训机构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培训机构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成功经验二: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功经验之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学历和基础知识可能较为有限,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工地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分享
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传统的农民工就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新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分享一些农民工就业创新模式的案例,以期能够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案例一:农民工合作社在某省某市,一家名为“乡村合作社”的农民工合作社应运而生。
该合作社由一群农民工自发组成,旨在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
合作社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并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此外,合作社还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通过合作社的努力,农民工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农民工创业合作社在另一地区,一家名为“农民工创业合作社”的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了创业机会。
该合作社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通过合作社的帮助,许多农民工成功开办了小型企业,如餐饮、建筑装修等。
合作社还为农民工提供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业务。
这种创业合作社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案例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一些地方,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
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城市竞争的加剧,一些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
他们利用自身在城市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家乡开办各类企业,从事农业、旅游、电商等行业。
通过返乡创业,农民工既能够回归家乡,又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案例四: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一些地方设立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
这些基地为农民工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如焊接、电工、美容美发等。
通过培训,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此外,一些基地还与企业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工作机会。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社会融合实践案例
农民工社会融合实践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种种挑战,诸如社会融合问题、权益保护等。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起农民工社会融合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案例一:职业培训项目——让农民工走向技能高地在某一二线城市,当地政府联合企事业单位、职业培训机构共同举办了一项职业培训项目,旨在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该项目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汽车维修等。
参与培训的农民工不仅可以获得相关技能,同时还能获得相应职业资质证书。
通过这一培训项目,许多农民工成功地转变了自己的职业身份,从简单的劳动者变为了技术工人。
他们通过获得职业技能,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而且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培训项目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融入城市社会的平台,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社会融合。
案例二:社区服务中心——打造温馨的家园在某一城市的城郊建立了一个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
该中心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等。
此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定期组织座谈会、文化活动等,为农民工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农民工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同时,社区服务中心也成为农民工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这种社区化的服务模式在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三:创业孵化基地——开启创业的新篇章在某一大城市,政府设立了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通过该平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办公场地、投融资支持等一系列服务,并且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稳定的订单与市场。
这一创业孵化基地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实现自主创业的机会,他们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创业孵化基地还通过各类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工提高创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创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入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实施振兴计划。
下面列举了十个典型的乡村振兴帮扶单位案例,以展示这些单位在帮助乡村振兴方面的贡献和经验。
1.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该行通过提供贷款、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级农业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为乡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3.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促进会:该促进会致力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组织培训、推广农村电商模式等方式,帮助农民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扩大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4. 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内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该院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培育新品种,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
5.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内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该校开展农业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6. 中国农药化肥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指导农药化肥行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农药化肥绿色发展。
中心开展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培训,推广绿色农药化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7.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该院是国内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要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该院开展农机研发、推广应用等工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8. 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该部门发布一系列农村发展政策,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为农服务案例
为农服务案例在农村地区,为农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下是一些为农服务的案例,涵盖了农业生产托管、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农业保险和农业教育培训等方面。
一、农业生产托管案例:某村庄有100亩土地,但由于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
后来,村委会与一家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将土地托管给该公司种植。
该公司负责种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全部生产环节,并与村委会分享收益。
这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二、农业技术推广案例:某农业科技园区引进了一种新型种植技术,通过推广该技术,园区内的农民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园区还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三、农产品销售案例:某乡村有大量特色农产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成立了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
同时,该公司还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农业保险案例:某地区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给农民的生产带来很大风险。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当地推出了一项农业保险计划。
该计划覆盖了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为农民提供了保障。
当灾害发生时,保险公司会给予农民相应的赔偿,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五、农业教育培训案例:某乡镇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开办了一家农业教育培训机构。
该机构开设了农业知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参加学习。
通过培训和教育,农民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提高了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此外,该机构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专家讲座、技术交流、现场观摩等,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农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技术。
同时,该机构还注重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例子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合作模式在农业领域中越来越普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合作的具体案例。
在某个小山村,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家企业专门从事水果加工业务。
由于这个山村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当地农民以栽种水果为主要农作物。
但是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民们往往无法得到合理的收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决定与当地合作社和农户合作,建立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
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承诺提供技术支持、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等服务。
合作社则负责组织当地农户加入合作社,并统一管理和调配农产品。
随后,合作社派遣工作人员深入各个村庄,与当地农户进行沟通,讲解合作模式的好处以及如何加入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当地农户纷纷加入了该合作模式,并开始栽种水果。
为了确保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合作社向每个农户提供了种植技术培训,并提供优质的种子和农药。
合作社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了水果的种植标准和采摘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随着合作模式的稳步推进,水果逐渐成熟,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开始帮助农户进行采摘和包装。
而企业方面则负责将水果进行加工和包装,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由于优质的产品质量和统一的品牌推广,合作社和企业合作的水果在市场上受到了热烈欢迎,不仅在当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成功打入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个合作模式下,企业获得了可靠的供应来源,合作社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户则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这个成功的案例不仅令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崛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合作的优势所在。
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和资源,帮助农户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合作社通过有组织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农户则得以分享企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以培训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发展策略——以浙江省部分民营企业为例
如 温州 奋 起 皮 业 有 限 公 司 是一 家生 产 皮 革 原材 料 为主 的 企业 ,现有 员工 9 5 0多 人 ,年销 售 达 4 . 2 3 亿。 企 业 针对 不 同员工 开展 不 同 内容 的培 训 ,目标 是 鼓励 与 支 持 不 同层 次 员 工 立 足 现 有 基 础 发 挥 自
第9 卷・ 第4 期
职 业 时 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A R E 管理研
究
ER HORI ZON
民营 企 业 以培 训 助 推 农 民工 融 入 城 市 的 发 展策 略
— —
以浙 江省部 分 民营企业为例
舒 志定 ’ ,颜 炼钢 ,陈得 意
( 1 . 上 海 师范 大 学 ,上 海 2 0 0 2 3 4; 2 . 宁 波城 市职 业 技术 学 院 ,浙 江 宁波 3 l 5 l 0 0 ; 3 . 浙 江省 经 信委 中小企 业 培 训 中心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0 0 )
摘 要 :进入 新世 纪 以来 ,解决 农 民工 融入 城 市是 一项基 本 的 民生 问题 。通 过调 查 发现 ,作为接 纳
农 民工就 业 主体 的 中小企 业 ,开展 的企 业 员工培 训 ,提 高 了农 民工职 业技 能、培 育 了 员工 的归属 感 、增 强 了城 市文化 认 同感 、 激发 了 融入城 市环 境 的内在 动力 ,对促 进 农 民工 融入城 市 产生 着积 极作 用 。然而 中小 民营企 业 员工培训 面 临着管理 不善 、 培训 内容不 丰 富、 多样 化 的培训方 式缺 失、 培- i ) , J I 经 费缺 乏保 障 等 1 ' 7 题 , 由此提 出发 挥政 府 的公 共服 务职 能、建 立公 平 培训 平 台、加 强培 训 立
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名企助农典型案例一、拼多多:“多多农园”模式助力云南咖啡产业。
1. 故事的开始。
你知道吗?云南有超棒的咖啡,但以前啊,咖农们可没过上多富裕的日子。
这时候拼多多就闪亮登场啦,搞了个“多多农园”。
这个模式就像是给云南咖啡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2. 怎么个助力法呢。
拼多多直接和咖农们深度合作。
他们可不是简单地把咖啡收购走就完事了,而是从源头开始参与。
教咖农们科学种植,比如说什么时候该施肥,施什么样的肥;怎么防治病虫害,用最环保又有效的方法。
而且啊,拼多多利用自己强大的电商平台优势,把云南咖啡直接推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消费者面前。
以前云南咖啡可能在深山里无人问津,现在在拼多多上,只要消费者想买咖啡,就能轻松找到云南产的优质咖啡豆。
这不仅让咖农的腰包鼓起来了,还让云南咖啡的名气越来越大。
3. 取得的成果。
经过这么一折腾,云南咖啡的销量那是蹭蹭往上涨。
好多咖农都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回乡种咖啡呢。
以前大家都觉得种咖啡没前途,现在啊,可成了香饽饽。
而且云南咖啡的品质也因为有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而提升了不少,在国际上都开始崭露头角了。
二、碧桂园:“造血式”扶贫助力东乡族自治县。
1. 走进东乡。
东乡族自治县,这地方以前那叫一个穷啊。
碧桂园来了之后,就像个魔术师一样,要把这个地方变个样。
2. 神奇的“造血式”扶贫。
碧桂园没有只是给东乡捐钱了事。
他们搞了很多产业扶贫项目。
比如说养羊,碧桂园给当地村民提供优质的羊种,还请专家来教大家怎么科学养羊。
以前村民养羊就是散养,羊长得慢,还容易生病。
现在按照专家的方法,羊长得又肥又壮。
而且碧桂园还帮着建立了产业链,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条龙服务。
除了养羊,他们还在东乡推广种植藜麦。
藜麦这东西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
碧桂园教村民种藜麦,还帮着把藜麦卖到大城市去。
3. 带来的改变。
东乡这个地方现在可大变样了。
村里的路修好了,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了赚钱的门道。
2023年国企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2023年国企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增加,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2023年, 许多国有企业开始通过消费帮扶的方式, 给予农村地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2023年国企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典型案例。
一、xx国企在xx地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1. 地点:xx省xx市2. 具体情况:xx国企在该地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收购和加工,并开发出一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该国企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加工厂,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 成果:因国企的介入,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大改善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状况。
该国企还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和资源优势,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推广至城市,加大了当地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二、xx国企在xx地区推广健康扶贫项目1. 地点:xx省xx县2. 具体情况:该国企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特别是对健康扶贫项目进行了大力支持。
通过提供交流服务、基础药品和健康产品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改善健康状况。
同时, 他们还派遣专业医护人员到当地进行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有效的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3. 成果:该国企的健康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认可。
对于消费帮扶的具体实施效果, 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的调查和对比, 让人们看到实际结果。
该国企还将健康扶贫项目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推广,为其他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三、xx国企在xx地区开展教育支持项目1. 地点:xx省xx县2. 具体情况:该国企通过捐助和资助的方式,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他们投资兴办了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帮助当地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同时, 他们还对当地教育体系进行了改善, 并且为当地培训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持续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句容市开启校企培养模式助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
句容市:开启校企培养模式助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作者:刘云王锐康文华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0年第01期江苏省句容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兴旺,水稻37万亩、应时鲜果13.2万亩、蔬菜15万亩,是江苏知名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
先后被评为中国草莓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首批全国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等称号。
句容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农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浸润作用,以开放性思维模式引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进新时代。
一、校企合作开启农民培训新动能句容市农广校与丁庄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从2010年开始与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农民培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建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培训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农广校每年给予老方葡萄合作社培训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10年来累计为合作社争取实训基地建设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资金80多万元。
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成一所集人才培养、农民实践实训教学,生产经营能力发展提升和营销管理指导服务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仅具有广泛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验创业创新、产业集聚融合示范带动功能;同时还具有产学研结合,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等功能。
老方葡萄合作社现有社员1621户,涵盖本镇99.9%的葡萄种植户和句容其他乡镇绝大多数葡萄种植户,及江宁、溧水、金坛、丹阳、扬州、徐州、江西、安徽、浙江等地葡萄种植户。
葡萄种植面积已由初始的2亩发展到2.16万余亩,葡萄园年产量达2万多吨,年共同销售总额达3亿多元。
辐射带动省内外3万多户农民,发展葡萄种植50多万亩,葡萄种植户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
每年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3千多人次,接待省内外现场教学的农民培训学员1万多人。
二、“五统一”开辟校企合作新领域校企合作模式在培训方式上,以实训基地为阵地,坚持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在保证授课内容满足农民需要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现场互动、示范操作等实践环节,农民种植葡萄,通过合作社学习技术、引进品种、采购农资、遵循标准、对接销售,葡萄树少生病,早丰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商洛农民工培训问题及事例
商洛农民工培训问题及事例【原创版】目录1.商洛农民工培训问题的背景2.商洛农民工培训的具体事例3.商洛农民工培训的成果和影响正文商洛农民工培训问题及事例一、商洛农民工培训问题的背景商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民工输出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然而,由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很难在城市就业市场中找到稳定的工作,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洛地区开始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二、商洛农民工培训的具体事例商洛地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政府主导的免费培训课程:商洛市政府通过拨款,组织各类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建筑、家政、餐饮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
2.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培训:一些企业与当地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这种培训方式通常以企业订单式培训为主,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3.社会力量办学:除了政府和企业,商洛地区还有一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如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等,为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
这些机构的培训课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农民工的需求。
三、商洛农民工培训的成果和影响商洛地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还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1.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更容易在城市就业市场中找到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体就业率。
2.增加农民工收入:掌握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加出色,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
3.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农民工培训成果的显现,商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受益匪浅。
一方面,农民工培训提高了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另一方面,农民工收入的提高,也刺激了地区消费,促进了市场繁荣。
总之,商洛地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帮助农民工提高了技能水平,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案例分享
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也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他们多数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工作中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各方积极探索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有效途径,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享,展开详细分析说明。
首先,江苏省某大型建筑企业通过农民工安全培训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企业在每个工地建立了安全教育室,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培训。
培训包括劳动保护知识、作业操作技能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
通过实地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在此基础上,该企业还与当地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免费体检、职业病防治等活动,提供综合保障。
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安全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其次,北京市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创新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农民工安全培训的规模化。
该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了一款农民工安全培训APP,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安全知识培训。
这款APP集合了多种培训形式,包括文字阅读、音频讲解、视频演示等,使培训内容更加生动易懂。
同时,该公司还为农民工提供在线答疑服务,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案例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和灵活性,还节省了培训成本,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此外,在广东省某市,当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共同推进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
政府通过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安全培训基地,提供完善的培训设施和资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场所和师资支持。
企事业单位则按照标准化的培训方案,组织农民工参与安全培训。
这种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开展,还加强了各方合作与沟通,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案例分享显示了不同地区和部门在安全培训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通过落实责任、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合作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有效降低工作风险。
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机构应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共富工坊 案例
共富工坊案例共富工坊是一家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社会企业,致力于为农村地区提供创业培训和农产品加工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在过去的几年里,共富工坊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多项成功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赋予农民更多的技能和机会,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状况。
共富工坊成立于2015年,由一群关注社会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创办。
团队成员深知农村地区面临的发展挑战,决心通过创业培训和农产品加工来解决这些问题。
共富工坊的理念是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培育当地农民的创业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且使他们能够自主创业。
共富工坊的第一项重要项目是农产品加工。
在当地农民的众多农产品中,一些农产品无法迅速销售和运输,导致大量浪费。
共富工坊与当地农民合作,帮助他们将这些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和产品,如蔬菜干燥、果酱、果脯等。
通过加工,农产品的保鲜期得到延长,农民的产量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共富工坊还为农民提供销售和推广的支持,帮助他们将加工后的产品推向市场,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除了农产品加工,共富工坊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
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富工坊组织了一系列的创业培训课程,包括商业计划编写、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
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农民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农业或其他小型企业。
共富工坊还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共富工坊的创业培训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受过培训的农民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农业或其他小型企业,实现了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
他们从过去只是农民的角色转变为了自主经济主体,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对当地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共富工坊的成功案例激励着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创业培训中,更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探索自己的创业机会。
共富工坊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
共富工坊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乡村振兴养殖培训校企合作案例
乡村振兴养殖培训校企合作案例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农民的养殖技能,许多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以下是十个乡村振兴养殖培训校企合作案例。
一、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当地养殖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培训学校负责组织培训课程,教授养殖技能和管理知识。
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学员能够实地学习和实践,提高养殖技能。
二、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肉禽养殖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殖设备,培训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肉禽养殖课程。
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养殖业务。
三、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水产养殖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学校开设水产养殖课程,教授学员养殖技巧和管理经验。
学员通过培训后可以在当地养殖水产,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蜜蜂养殖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设备和技术支持,培训学校开设蜜蜂养殖课程。
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学习蜜蜂养殖的技术和经验,掌握蜜蜂养殖的技能。
五、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养猪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猪设备,培训学校开设养猪技术课程。
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学习到科学养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养殖效益。
六、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养鸡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鸡设备,培训学校开设养鸡技术课程。
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学习到养鸡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七、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养羊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羊设备,培训学校开设养羊技术课程。
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学习到养羊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八、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养蜂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蜂设备,培训学校开设养蜂技术课程。
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学习到养蜂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蜜蜂养殖效益。
九、某乡村振兴养殖培训项目与养鱼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养殖场地和养鱼设备,培训学校开设养鱼技术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携手名企,服务地方,开辟农民工培训市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2008年,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对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万台叉车”项目开设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集群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其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改制上市,是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世界工程机械50强”。
2009年学校成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唯一一所中职战略合作院校。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产教结合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化校企合作,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携手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叉车驾驶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将叉车驾驶技能培训打造成为学校对社会服务的一个品牌项目。
随着柳州当地工业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大量中、小微企业也开始使用叉车运输替代手工运输,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叉车操作司机,因此市场上对于叉车司机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柳州城镇化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有一技之长。
当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如融水、融安的贫困农民期盼通过进城就业获得经济生活上的
安顿。
基于此,本专业适时开办叉车操作驾驶技能培训服务应运而生,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地方产业的发展和民生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结合当地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标准制定以及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制订一套适合当地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培训项目规范,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同时应当坚持在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定向,探索在工学结合的一条创新之路,使职业教育在提高办学质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战略双赢。
三、实施过程
(一)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同步发展,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工程机械专业教师和学校培训科教师一道,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分析,结合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实际,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坚持办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发展,确立了“服务企业、辐射乡村”的指导思想,更新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
(二)调研论证,创新培训模式
1.深入调研,了解培训需求
示范校建设期间,本专业团队深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企业在用工需求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线工人流动性大,转岗、跳槽等现象频繁,导致叉车司机用工缺口经常性出现,而为了保证流水线正常
运转,企业方希望新的叉车司机能在10-20天之内实现上岗。
在进行农村调研时我们发现,农民兄弟一年当中的作息时间大多是农忙时很忙、农闲时很闲,在农闲时很大一部分农民会离开土地到城市就业,他们很希望获得某种就业技能,但他们参与培训的时间比较随机,这意味着招收学员到学校中进行集中培训的原有模式,既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也会导致农民由于交通和住宿不便等而不能参加培训。
2.主动服务,创新培训模式
针对农民工的培训特点,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
一是“送培入厂、送教下乡”。
将培训送入工厂车间,利用工厂内的设备,利用下班时间,对工厂预备叉车司机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满足企业方的即时培训需求。
我们还深入国家级贫困县融水、融安等地开展培训服务,方便本地农民就近培训,同时带动县份职校叉车培训服务发展。
二是“随到随学”式培训服务,学校内的培训取消传统的满员后再开班培训的做法,改为新学员随到随学、报道即立即开展培训的方式。
(三)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1.与政府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宣传
针对失地农民、贫困农民依然存在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学校决定与政府相关机构联合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与再就业的社会宣传与指导。
学校与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融水、融安、三江等县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合作,与机构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社会基层,联合开展社会宣传,向农民派发宣传单、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引导;在
柳东新区出台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利用国家补偿款以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也出台了配套奖励政策,给予那些坚持按时参与培训的学员现金奖励,宣传和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
2.与企业合作打造职业培训新标准
在实施培训服务中,培训业务因行业、产业需求定向,因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定向,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有针对性的叉车技能培训,力求使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在此过程中,鉴于目前市场上叉车技能培训教材稀缺,学校教师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编写了《叉车司机驾驶技术》的实用新教材,同时还编写了叉车运用技能国家职业标准,经广西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认可,录入国家职业技能考试题库。
通过开展校企、校政双方合作,逐步形成叉车模块化培训体系,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在信息、人才、资源等方面互动连结机制,拓宽了培训业务渠道,从而提升了社会培训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四、条件保障
(一)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投入
学校致力于将叉车驾驶培训项目建设成为本校本专业社会服务的品牌项目,为此,学校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对培训用车辆、场地和设备的建设与维护的投入,促进培训质量提升。
(二)政府相关机构大力支持
培训农民工成为叉车司机,不仅能满足企业用工缺口,更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得到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包括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级劳动保障事务所、镇级和村级相关机构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出台优惠政策,同时积极配合宣传引导,保证了培训项目地有效推进。
五、实际成果、成效
提供社会服务不仅使帮扶的农民直接受益,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功能,带动县级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升,展现了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农民实现再就业
参与培训人员经过培训后通过在本校进行的职业资格考试,能获得叉车驾驶职业资格中级技工证书和从事特种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由于叉车驾驶是特种行业,必须获得特种行业从业资格证才能就业上岗,本校是柳州市两所能提供特种行业从业考核的单位之一。
2014年本校的叉车培训量达16000人天。
获得证书后的学员能够迅速实现上岗就业,在柳州市当地能够获得平均水平达2500元左右的薪资,在融安、融水等地可以获得平均薪资3000元的个人收入,既解决了就业,又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二)地方产业获得人力资源
本专业的社会服务项目,为柳东工业园区、沙塘工业园区、汽车工业园等产业升级发展获得了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加快了工业升级的发展。
为融水、融安县等地的木材加工企业获得了紧缺型人才支持,产业得以顺利发展,使当地的木材产品走出深山,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
学校通过近几年来,开展送培下乡,送培入企等社会服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同。
2013年,学校被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同年,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叉车司机鉴定资质机构。
2014年,被认定为柳州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柳东新区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单位、沙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单位。
深刻反映了学校在社会上获得的广泛认同,塑造了柳二职社会培训服务品牌。
另外,送教下乡不仅获得县乡农民的赞誉,也带动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
学校采取示范、培训、合作的步骤,逐步扶持当地职校将叉车培训服务纳入教学体系,使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在基层得到落实,生动展现了我校示范校建设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学校专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参与培训项目建设,学校的工程机械专业建设实力不断提升,由学校教师、优秀毕业生共同组建的叉车培训团队,在长期培训实践中师资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体会与思考
(一)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要同步发展,专业建设要定位社会需求才能定位准确,得到社会与企业欢迎和支持。
(二)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社区、产业园区、企业、鉴定机构等有关方面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是培训业务得以充分拓展、效能得以提高的保证。
(三)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培训项目在通过社会服务形成品牌,可以有效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学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元素。
(五)把握产业的发展动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服务持续发展的保证。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