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合集下载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直升部,含解析)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直升部,含解析)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共4小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脊梁(jí)B.懵懂(měng)作揖(yī)蹂躏(róu)猿猱(ráo)C.秦塞(sè)瞋视(chēn)吞噬(shì)惫懒(bèi)D.朱拓(tà)呜咽(yè)炮烙(páo)嫡亲(dí)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蹒跚诡密烟霭形骸B.杜撰训熟沮丧胳膊C.仓皇理睬膨胀绰号D.潇洒连绵蹙缩蘖根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

C.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

D.做事情一定要有大局观,放眼于整体,绝对不能目无全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在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据分析,目前肠胃性感冒发病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出游玩劳累、饮食不注意和春季天气温差较大所致。

C.为了控制肝病,我市卫生部门决定聘请高级专家来我市免费为患者义诊。

D.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许有人不知道,大家深恶痛绝的地沟油其实是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在欧洲许多国家,用菜籽等油料作物和回收的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长者..之意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瞋.( ch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6— 11 题。
城市牛哞
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 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 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
成架成架的书, 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 被书籍养育的他们, 个个满腹经纶。 我感到惭愧,
感到十分窘迫。 我的家里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 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 我唯一的养分
便是这些牛粪。 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 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 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
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 我不敢告诉他们, 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 并混到文人作家的
2015-2016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 语言知识与应用 ( 15 分,每小题 3 分)
共 39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廓.(li áoku?) 峥.嵘.(zēngr?ng) 彳. 亍.(ch ìchù)
B 、 粗 糙. (c ào)
枯 槁. (g ǎo)
的乘客,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
缓开过的一瞬, 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 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 它们认出我
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
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
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
在 ( xīxī)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题填在答题栏内,否则不给分。

一,单选题(30分)1.下列各项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遏制(è)遒劲(qiú)膝盖(qī)B.彷徨(páng)彳亍(chù)颓圮(pǐ)青荇(xìng)C.长篙(hāo)漫溯(sù)荆棘(jīng)糯米(nuò)D.火钵(bō)冰屑(xuè)忸怩(nì)凌侮(w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竞争苍茫寂寥万户侯B.惆怅太息凄婉河泮C.斑斓笙萧坍塌结彩D.典压峥嵘寥廓叱骂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句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1 / 8D.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夜.缒而出(在夜里)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①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②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③波光里的艳影,是夕阳中的新娘。

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①反复②拟人③暗喻④夸张B. ①反复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C. ①排比②比喻③借代④反问D. ①排比②比喻③借喻④反问7.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 8A.吉祥物是一个骑车的卡通造型。

溪中学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溪中学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部)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部)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吊丝”一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

它是和各种“二代”比时的自称,也是和小伙伴们的互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吊丝”。

不论男女,不论是小有成就还是慵懒颓废,都有意无意地争领这一称号——仿佛不自领就是脱离群众。

②有人给吊丝画了像,比如在长相、卫生、内在、情怀、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恋人伴侣等方面符合标准,便是入伙了。

以这个词命名的亚文化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

但对其中隐含的自我矮化,则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

③当然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

有人以此为吐槽工具,标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有人把贴标签当成一种个性,真正有别于他人的奇异;也有人用这一标签自我麻醉,降低标准,用一种自我设障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有人则用这一标签进行掩饰,认为这是互联网世界中幂可或缺的: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还有些人自以为很谦虚谨慎,领了称号便是不张扬,也是不把自我与他人刻意割裂的策略选择。

④这里边有个常识:社会很少会把一种称谓强加于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定,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集体有意识的认同,进而扩散成“像者为之,不像者亦为之”的格局。

拿“吊丝”这个词来说,一类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一类是内外皆把自己矮化并真心认同;第三类是内外皆矮化并对认同与否无感。

第一类是在降低姿态,第二类是矮化心态,而后一类则是麻痹状态。

不管是哪一类,吊丝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观意图彰显对抗主流的勇气,或是当成接地气的互联网精神,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直升部)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直升部)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 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郎溪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全卷满分120分(含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作文不能另加附纸。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5分)1、读下面两句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1)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mò()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shuò()。

(2)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2、根据语境选择填空,每个短语只能用一次,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我们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有小溪的;我们没有山峰的峻峭,可以有峡谷的;我们没有蓝天的高远,可以有白云的;我们没有太阳的光耀,可以有星星的闪亮。

A、幽深B、清澈C、飘逸3、古诗文名句默写。

(9分)(1) ,一览众山小。

(2)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3)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5)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6)某同学老爱上黑网吧,学习不努力,倘若你是他的好友,请你用《长歌行》中的诗句来劝勉他珍惜时间。

,。

(7)《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_____。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B、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贩毒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了。

C、庆功会上,大家谈笑风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D、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5、仿照例句写句子。

(3分)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

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段第一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

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

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

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

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

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

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

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

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

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 试(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分。

第Ⅰ卷 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

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

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

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

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

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

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

《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

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郎溪中学2015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

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果再不采取及时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了。

历史早已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

去年一年之中,不良网络文化乱象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乱象真是惊人的不可思议: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辍学、退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甚至自残自杀;有些孩子为了上网玩游戏而不惜欺骗、打骂以至伤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父母竟然由于网瘾问题而亲手残杀甚至肢解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们受影响了,不少成人也因为网瘾、网恋、网婚、网上同居、网络赌博等造成种种家庭悲剧、甚至犯罪;还有行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在上班时沉迷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而被处罚或开除公职的。

另一种普遍的网络文化乱象,就是不少网民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肆意污蔑、恶性侮辱、破口漫骂。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约束,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

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经形成群体性的乱象,相互鼓噪。

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隐蔽性及无处不在的广泛性,如果这样的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的话,将来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切切不可低估。

有人打着发展网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扭曲网络的健康发展方向,一步步地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充填自己的荷包。

电脑、网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但是,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4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

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

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

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

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

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

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

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

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

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

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

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

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

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暑期返校考试试题(直升部)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暑期返校考试试题(直升部)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新高二学段返校检测试卷科目:语文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刘巽达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

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

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

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

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

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

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

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宣城市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直升部暑期返校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宣城市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直升部暑期返校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新高二学段返校检测试卷科目:语文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刘巽达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

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

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

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

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

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

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

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6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

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

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

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

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

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

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

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

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斗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

”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

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

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味着“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

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有效成果。

D.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21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上因随以行。

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

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

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

”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

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

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陈平闻,日益甚。

吕太后闻之,私独喜。

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

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具.告之具:详细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兴趣C.为陛下危.之危:感到危险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发:派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上因.随以行因.人之力而敝之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夜缒而.出D.以.节召樊哙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3分)①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②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③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④陈平闻,日益甚⑤陈平伪听之⑥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2分)(2)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4分)(3)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

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满怀希望回到长安。

可是,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

五个月后,白居易也自长安贬江州,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写的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

9.请赏析诗歌前两句的主要表达技巧。

( 4分)10.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 4分)(三)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_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7)樊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21分)乡路上蹒跚的脚步声安庆父亲去地里一次都困难了,千把米的距离要歇几次。

每走一截父亲要找一个土墩一片草地或者在渠边坐下来歇歇,满是皱折的手牵着佝偻的腰,摸到可以坐下的地儿慢慢地把屁股放下去,心里想着即将走到的土地。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的使命,走不动了还要去他去了多少次的地里。

好像是固定的,父亲每隔几天从村庄出发,千层底的布鞋扑踏扑踏托在乡村的路上,很短的路要做几次走,春夏秋冬的风往他佝偻的身上吹,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走着,这样的行程是谁也劝不住的。

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对我们要给他添的衣裳差不多都是拒绝,说我还能穿几件穿几年啊!父亲不看电视,陪伴他的是一个小收录机,几个地方戏的磁带他反复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