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动 词 活 用 形 容 词 活 用
作名词 使动 用法 作动词 作名词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生:活着的人 死:死去的人 斗:使„„相 斗 明:照明 坚:铁甲 锐:武器 完:使„„完 好 奇:以„„为 奇
是使民养生 丧死 无憾也《寡人之 ( . . 于国也》) 外连衡而斗 诸侯(《过秦论》) . 火尚足以明 也(《游褒禅山记》) . 将军身被坚 执锐 (《陈涉世家》) . . 臣请完 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 . 传》) 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张衡传》) .
数 词 活 用
作动词 作形 容词 作名词
一:把„„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 . 作一样 一:专一 用心一 也(《劝学》) .
一:一体、整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 《过秦论》 ) . 体
例2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名词活用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 .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申义
满,全 相同,一样 把„„看 作一样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吕太后者,高祖微 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 . 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 弱,高祖以为不类 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 . 我。戚姬幸 ,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 . 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 . 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选自《史记· 吕太后本纪》)
(2)动词活用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 又加少矣 . 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项伯杀人,臣活 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等死,死 国可乎 .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隐性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隐性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类常考形式(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以“引”为例: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引申义牵、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核心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 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名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名词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用不着。 答案 不一定。
(13)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肆无忌惮。 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 (14)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 一般人。
(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释义
成语联想
⑦忘恩负义 ⑧负隅顽抗 ⑨久负盛名 ⑩不分胜负
答案 ①背负 ②依仗 ③辜负 ④失败 ⑤违背 ⑥使……担负 ⑦辜负 ⑧依 仗 ⑨享有 ⑩失败
(2)绝
例句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教材联想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拜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①闻业名行. 行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 ②后 寻.寻 迁.东业郡断守决之处 ③既窈窕以寻.壑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过① ②可 则知谓明有而过.行躯无貌之 过.用 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答案 申诉,诉说。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类别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 化
例句 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丈夫二十不取,其 父母有罪 临表涕零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中原地区 男子 眼泪 地位低而见 识少
今义 全中国 夫妻男方 鼻涕 言语、行为 恶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 (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例如:“除魏 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 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知识链接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一些词汇知 识,掌握文言实词的演变规律,以便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通假现象 通假字是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时经常会碰到的难题之一。什 么是通假字呢?“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声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 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 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 思,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这个同音字或者近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 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汤问· 愚公移山》) 在当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有时候也 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按照一般的情况,“列缺”应该写成“裂缺”。可是,在古代 也可以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 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 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重新造了一个字替代原来 的那个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 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沈括《梦溪笔 谈· 活板》) “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 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 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高考复习专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 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 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 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 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 “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 “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 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 恭敬。倨,傲慢。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
【推断】上下句以“而”连接,表并列。据“亡 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 国”亦为并列关系, “圣君治国”当翻译成“圣 明之君,治平之国”。若成译“圣明的君主治理 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对应。 全句可翻译为“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 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 过了。
C
七、排除法
试推
1.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99年京西城二模卷)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7.通五经,贯六艺 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9.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0.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11.街衢 园圃 悖乱 治乱 饥穰 休戚 党同伐异 寡廉鲜耻
考情分析:
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 2、使用的材料——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史传到各种文体并存) 3、考查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反训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技法1__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依据条件,准确判断”)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头和颈比喻义:某个集团的领导人(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授职(《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实词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含义解析1.爱(ài)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⑥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失街亭》)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新)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专项限时练(十一)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C [C 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
A 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
B 项,连词,和;介词,同。
D 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73】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C.⎩⎪⎨⎪⎧妇啼一何.苦豫州今欲何.至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D 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那么”。
A 项,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
B 项,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
C 项,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A.秦则无礼,何施之为.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B项,与例句均为介词,被。
A项,表反问。
C项,动词,作为。
D项,介词,给、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A.君将哀而生之.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遽扑之.,入石穴中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A项,与例句均为代词,我。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孟子》中提到表示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也应关爱别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要关心别人的孩子的句子是:,。
2.《孟子》中指出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表示爱热爱学习不以向别人为耻的句子是:。
4.《老子》中指福与祸相互依存的句子是:,。
5.《老子》中比喻做事从头做起的句子是: , .【答案】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错成语勤温习1.张军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此句把成语的意思解释为“不容易”,属语义内涵不明的望文生义.)2.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是抓住一些明星的一点轶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活泼,此处用于写作,对象错配.)3.近日,一名27岁中国游客在位于美国犹他州的拱门国家公园游玩时,逞一时匹夫之勇....私自攀爬60英尺高的红砂岩结构拱石,不慎跌落造成重伤.(“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此句没有“智谋”和“勇气”之分。
)4.2013年10月底,天津、沈阳、福州等18个城市将加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加上之前加入的17个城市,全国将共有35个城市的一卡通实现互联,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不包括北京。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缺点,“美中不足"应该是“美中”的“不足”,北京不属于“美中".)5.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地时间27日上午在纽约市内召开记者会时依旧口不择言....,无视历史和事实,声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会妥协"。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限时训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题组一 基础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3分)( )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 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解析: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答案:D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2018届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课件 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
——常见的方法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 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 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 “见”上,推断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 “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如“江”“河”等。 会意字是指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 的意义合成。如“信”“歪”等。
想想看: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3.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 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 步,半步) 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 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 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五、成语对应法
试试看: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踩大法不 立矣。
饶恕
“严惩不贷”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 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 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使失去) 《陈情表 》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 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 词词义问题。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勤于积累巧推断 结合语境细斟酌
考什么 对于文言实词这一考点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 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 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 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两点 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即文言文中 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实词;二是“在 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 意义,而不是一般词典中的意义。由于文言 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 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则 需要考生有丰富的实词积累,并仔细揣摩具
怎么考 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考查形式: 一 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二是在翻译中灵 活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
真题体验延伸
[2013· 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①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 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②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 四之乱,录 功进左副都御史。振 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 .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 石纪之而还。进 . 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 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③弘治元年上言十
(2)音近代替。 距关,毋内 诸侯。(“内”“纳”的声母都是n。) . 举酒属 客。(“属”通“嘱”,二者韵母都是u。) . (3)形近替代。 屈原至于江滨,被 发行吟泽畔。(“被”与“披”因同一声 . 旁“皮”而通。) 碰到实词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通假 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望文生义,因为通假字往 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积累。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
专项限时练(十一)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C [C 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
A 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
B 项,连词,和;介词,同。
D 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73】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C.⎩⎨⎧妇啼一何.苦豫州今欲何.至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D 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那么”。
A 项,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
B 项,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
C 项,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B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 [B 项,与例句均为介词,被。
A 项,表反问。
C 项,动词,作为。
D 项,介词,给、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遽扑之.,入石穴中 D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 [A 项,与例句均为代词,我。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 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课案1 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1
考点解读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多义实词, 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例如:“兵”的本义是“兵器”“武 器”。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引申义就是从本义 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实词多义的根本原因。例如“兵”的引申 义:(1)士兵,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2)战争,如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义就是通 过本义打比方而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金”的比喻义为“坚固”。 如“金城千里”(《过秦论》)。假借义就是一个汉字被借为别的字而出 现的与原义无关的意义。例如:“颁”是“斑”的借字,假借义是“头发 花白”。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①宣德五年五月简 廷臣九人为知府 . ②人情大扰 . 释义: 释义:
解析:①句中的“简”在句中作谓语,结合句中“为知府”不难解释其含 义;②句中的“扰”也作谓语,结合句中“人情(人心)”不难解释其含义。
答案:①选拔 ②乱,烦乱
参考译文: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
解析:①句中的“疾”结合句中“宦人骄横”“尽去”不难解释其含 义;②句中的“属”带宾语“卿”,可判断为动词,结合句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 不难解释其含义。 答案:①痛恨 ②托付
参考译文: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
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表奏朝
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 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 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究,如今 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 他们自己去除掉同党,这个办法不会不成功的。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 人有八千,即使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
【高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关键字】高考专项限时练(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B [B项,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B.C.D.D [D项,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A.B.C.D.B [B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抚慰(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达到(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4)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古义:公公和婆婆。
今义:舅舅和姑姑。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古义:言语举动适当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义:盟约。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例句:诱客易山行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由是贼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C.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别耳 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
• • • • •
答案:A 解析:都是改变之意。 B项“易”与“险”相对,平; C项“易”,容易; D项“易”,交换。
• 翻译划线句子,注意红色词: •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 敢言归。 • (讴:唱歌)
译文:薛谭于是向老师道歉请
求返回,一生不敢再提回家的 事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 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 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 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 使鲍叔更加困窘
• 2.例句:又要琇更进 •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 B.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D.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 ) • 答案:C • 解析:都同“邀”。 • A项,约; • B项“要”,扼要地说,概括地说; • D项,要挟。
• • • • •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 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四、 义”
确认词在文中用的是不是“通假
通假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识别掌 握常用通假字对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词句意义关系 很大。
• (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 C(A应为通‘‘赈”“赈济”;B应为“抓获、 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最佳 选项C项。“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 (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 • 可见“造”有“往”“到”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限时练(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64】A .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 .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 .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B [B 项,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D [D 项,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65】A.⎩⎪⎨⎪⎧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B[B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抚慰(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达到(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4)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古义:公公和婆婆。
今义:舅舅和姑姑。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古义:言语举动适当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7)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古义:关切,问候。
今义:热情周到。
(8)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②繁华的景象。
今义:轻浮放荡,一般与男女关系有关。
二、核心题组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066】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亦弗及.及:轮到,到达B.天未绝.晋绝:断绝C.主.晋祀者主:主持D.天实置.之置:放弃D[D项,置:拥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人之财窃:偷盗B.下义.其罪义:以……为义,赞美C.以死谁怼.怼:损害D.言,身之文.也文:装饰品C[C项,怼:埋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诬.乎诬:诬陷B.上下相蒙.蒙:蒙难C.以志.吾过志:叙述D.尤.而效之尤:错误D[A项,诬:欺骗。
B项,蒙:蒙骗。
C项,志:记录。
]【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
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
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
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其书多引《二京赋》。
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
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
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渊典.其事典:主管B.渊屡陈损.益损:减少C.百姓竞劝.乐业劝:劝勉D.其简.开解年少简:简朴D[D项,简:选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辟:征召B.渊敕.功曹曰敕:吩咐C.功曹差.三人差:差遣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散:分发C[C项,差:挑选。
]【参考译文】国渊字子尼,乐安盖县人。
被太祖皇帝征召任司空属下的官职。
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
太祖皇帝打算大力推行屯田制度,令国渊主管这项事务。
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少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
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
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
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
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用刑。
太祖准许了他的奏请。
依靠国渊的奏请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
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
太祖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大战功,向百姓显示实力。
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
”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非常痛恨这种举动,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
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泄露出去。
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
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
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
”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派遣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
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
”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
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
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
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
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过后,)国渊被提升为太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节操,最后死于任上。
11.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说明推断方法。
(1)冀得一归觐.:(2)下者飘转沉.塘坳:(3)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4)须.其力疲,乃可击也:(5)周穷振.乏,家无余财:(6)洪武十五年,太祖召见(方孝孺),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7)此两家常折券弃责.:(8)公茂(指传主公孙景茂)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北史·循吏传》):【答案】(1)朝见。
字形推断(2)深。
组词推断,深沉(3)不周道,疏漏。
对称推断(4)等到。
联想推断。
毛泽东词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5)通“赈”,赈济。
通假兼对称推断(6)使……老成。
语境推断,语法推断(7)通“债”,债务。
通假推断(8)阅:巡视。
邻字推断产业:家产管理得好。
语境推断,对称推断彰:表彰。
对称推断12.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导学号:54012067】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