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口

高考地理:人口
(1)欧洲人迁往美洲: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 主义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无靠的情况下,飘 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宗教迫害,在 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奴隶贸易:欧洲殖民者在征服印第安人、掠夺金 银珠宝的同时,以印第安人为奴隶,逼迫他们在矿山、 种植园卖命。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 隶贸易。
2、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 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 大;反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反之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产力水平高;② 水平低,需要的劳动
原 因
有良好的社会保 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
力多;②社会保险和 福利制度不完善;③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平高,生育意愿 医疗进步;④人口基
不强
数大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 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影 率的提高;③老年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响 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人口素质偏低;⑤
④劳动力不足;⑤青 产生持久的资源和环
壮年负担过重
境压力等
措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
施 移民
自然增长率
趋 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
但一些国家会逐渐减 实施,人口增长将趋


复习资料114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人口自然增长和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人口自然增长和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一、知识点讲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衡量人口增长的快慢)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④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三低”型。

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基数大面临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面临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典型:西欧德、法国等二、跟踪训练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自然增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自然增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 1 -。

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点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原因是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拓展】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
①从特征上区分: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
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13亿人口(2005/1/6)。

[记忆]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自然增长保持较低全,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家为传统型,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二故乡4、新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6讲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特征(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国家人口一定增长多?人口一定增速快?(2)人口自然增长的三种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思考:在传统型阶段导致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什么?“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①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城市病”措施: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发达国家(中国、古巴、韩国)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60以上超过总人口10%,65以上超过总人口7%)、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

2、人口结构及其问题 ※人口结构含义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3)人口的文化结构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汇集了很多地域性的知识点,当然地理涉及的方面也横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高中地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人教版),一起来看看!
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选择题蒙题口诀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术语高
中地理必修一框架图
1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
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
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
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
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
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
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
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
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
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

中学地理知识《人口增长》

中学地理知识《人口增长》

中学地理知识《人口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出生率出生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数×1000‰。

(二)死亡率死亡率通常指“粗死亡率”。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死亡个体数与同期平均种群数量的比值。

对人类一般按每千人平均计算。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单位时间平均种群数量×1000‰。

(三)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一)概念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二)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三、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四、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所以,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的人口增长目前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13亿人口(2005/1/6)。

[记忆]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自然增长保持较低全,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家为传统型,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二故乡4、新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自然增长课件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自然增长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979 年末 , 深圳市常住人口 1.4 万 , 到 1998 年末 , 已 达 395 万人 , 增加了 393.6 万 人。
深圳市
净迁入人口 约 340 万人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 2、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1)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 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100%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2)某地某年人口数量为M,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 p不变,n年后人口数量为N, N = M ×(1+p)n
阅读课本P3活动题,思考1、2题。
1、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799(人) 243799×1.7%=4145 (人)
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 基数共同影响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阅读地理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增长迅速
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少,增长缓慢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 平高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 数量变化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 数共同影响 2、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上的变化:不断增长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一、知识讲解1.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二、经典高考试题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

答案D2.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②国家之间的差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2)二战以后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②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③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国内人口迁移(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①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②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地理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地理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汇总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1999年10月12日,地球总人口60亿;目前,我国总人口约13亿。

1950年至2000年,亚洲人口数量增长最多,非洲人口增长率上升最快。

2、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3—4﹪)、高死亡率(3—4﹪)、低增长率(约为0)(2)传统型:高出生率(3—4﹪)、低死亡率(1—2﹪)、高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1﹪)、低死亡率(1﹪)、低增长率(<1﹪,甚至负增长)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为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一个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等。

二、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保证人口能够获得最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条件,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a、资源(最主要的因素,木桶效应);b、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环境人口容量会适当提高,成正比);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d、地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高一地理关于人口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关于人口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关于人口的知识点地理学中关于人口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它们帮助我们了解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人口知识点。

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多少的指标,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河流、海岸、山脉等地形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繁荣的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人口。

此外,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对人口的集聚和分散产生影响。

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人口增长率可以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指标进行计算。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都会导致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过快的增长可能会导致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而过慢的增长可能会影响劳动力供应和经济发展。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

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内部人口流动和国际人口流动。

内部人口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农民工)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国际人口流动则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徙。

人口流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改变了人口分布,还影响了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四、人口政策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来管理和引导人口变动。

人口政策包括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促进人口流动的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等。

人口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障人口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等。

综上所述,人口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流动以及人口政策都是地理学中关于人口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口的分布和变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
(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
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
(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②国家之间的差异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为主;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
东南亚和美洲
(2)二战以后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②流向:欧
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
西欧。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③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世
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国内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
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
入地区。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①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自
发性的;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
②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到沿
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③影响因素: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B.1984年推出的允
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
涌入提供了契机。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
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
(4)中国民工潮现象①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

C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

D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

E城市吸引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
距悬殊。

F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
供了机会。

②特点: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
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
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

B季节性流动以
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C流动不稳定。

D文化素质偏低。

③影响:A利:a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缓解了农
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B弊: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
社会治安和城市就业压力;b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和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
指标: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
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
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
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
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
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
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
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
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交通通达度:一
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
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
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
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
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历史文化:是城
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③社会因素:
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
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