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湖泊演变知识点
高考地理湖泊演变知识点地理学中的湖泊演变是指湖泊在地质历史中由原始态向现代形态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往往会涉及到考生的论述和解析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湖泊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
一、湖泊的形成湖泊的形成是由地壳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壳构造活动首先决定了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形成山脉和洼地等地貌,而洼地的低凹处往往是湖泊形成的基础。
气候变化则通过影响水循环和降水量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湖泊中水的补给和蒸发等过程。
此外,人类活动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排泄物的排放等,也可能对湖泊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湖泊的演变过程湖泊在形成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积水阶段、稳定阶段和消亡阶段。
1. 积水阶段湖泊在形成后的初始阶段被称为积水阶段。
在这一阶段,湖区的地形洼地积水较多,水体蓄积量逐渐增加,湖泊面积和容积不断扩大。
此时,湖泊周围的水系和河流对湖泊的补给量大于湖泊水体的蒸发量和出流量,湖泊水位和水量相应增加。
2. 稳定阶段当湖泊的补给量与蒸发量、出流量达到平衡时,湖泊进入稳定阶段。
湖泊在这一阶段内,水位和水量相对稳定,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质逐渐积累。
稳定阶段的湖泊常常形成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较高。
3. 消亡阶段当湖泊的进一步补给量不足以维持湖泊水位和水量时,湖泊进入消亡阶段。
在这一阶段,湖泊水位逐渐下降,湖泊容积减小,甚至最终干涸。
消亡阶段的湖泊常常伴随着湖底的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的加剧。
三、湖泊演变的影响因素湖泊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湖泊的演变至关重要。
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可能导致湖盆的形成和变化。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影响着湖泊水的供应和蒸发过程,决定湖泊水量和水位的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都可能引起湖泊的面积和水位的变动。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湖泊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破坏性.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破坏性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形成过程1、原有的水系2 、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着名的旅游湖泊。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
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
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湖泊的成因
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湖泊的成因
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湖泊的成因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湖泊的成因
一、湖泊的成因:
1.构造湖:地壳变动,断层、褶曲、地震作用形成的湖泊。
如:贝加尔湖、坦干伊喀湖、青海、巢湖、裏海、大盐湖……。
2.火山湖: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湖泊,如
(1)火口湖:东北长白山的天池、纽西兰的陶波湖。
(2)堰塞湖:火山熔岩堵住流水而成的湖:如镜泊湖。
3.山崩湖:因山崩的崩积物堵塞河谷而成的湖泊。
4.冰蚀湖:因冰河作用而成的湖泊。
(1)冰斗湖—博格多山区的天池—漏斗状。
(2)槽湖—瑞士的苏黎世湖—长条状。
(3)冰蚀湖—北美五大湖、芬兰千湖国—不规则状。
(4)冰碛湖—俄罗斯阿尼加湖、拉多加湖—不规则状。
5.河成湖:如牛轭湖。
6.海成湖;如潟湖。
如:台湾高雄港
7.人工湖;如亚斯文大坝、三峡大坝的淹没湖区。
二、世界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及咸水湖:裏海(面积达371,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略湖(面积达82,100平方公里)
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LakeNasser,埃及,面积达5,250平方公里)。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规律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规律西藏的古乡沟泥石流堰塞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换个方式说,就是这儿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泥石流,结果把水流给堵住了,形成了一个自然“水库”。
但别看这水库看着安静,背后可是充满了变数和故事。
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
那时候的古乡沟,原本就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地方。
可是,谁能想到,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山里的泥土、石块全都催动起来了。
没错,泥石流来得快,去得也快。
它像一头饿狼,横扫过沟壑,把周围的石块、泥沙统统给推翻了。
这下可好,沟口处的河流被一堵墙似的泥沙堰住了,变成了个天然的堰塞湖。
那一片本来安静的小河就这样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大水潭。
说实话,泥石流堰塞湖的形成,看似平常,但其中的风险真不小。
咱们想象一下,堰塞湖里的水像个隐形的定时炸弹,压得山那边的水势一旦积蓄过多,泄洪时可不是闹着玩的。
堰塞湖附近的道路几乎都被泥石流给堵住了,别说村民出行,就是想要救援,几乎都得绕上一大圈。
大家都知道,西藏的地理环境不是一般的复杂,一座山就是一道天堑。
那会儿,大家都捏着一把汗,不知道堰塞湖什么时候会出事,最怕的就是“水库崩塌”,一旦崩了,后果不堪设想。
话说回来,堰塞湖形成后,它的变化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刚开始,大家最担心的是水位不稳定,湖水可能会溢出来,那时一场小小的暴雨,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水灾。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堰塞湖的水竟然没有那么容易溢出。
为什么呢?因为泥沙和岩石堆得满满的,堰塞口的地方像是天然的挡水墙。
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躺在堰塞湖里,给人一种安全感,但谁知道它下一秒会不会突然发飙呢?大自然的变化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随着时间的推移,堰塞湖的演化也逐渐显现出一些规律。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湖水的水位开始缓慢上升,虽然这并不代表立马就会发生溃坝事件,但也不代表它能永远平静。
毕竟,水位的上升意味着湖泊底部的压力在增大。
原本堵住水流的泥沙和岩石,随着时间推移,开始发生微小的变化。
堰塞湖科普知识
1)堰塞湖及相关知识王琳简略版:堰塞湖,是指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发生后,河道被堵塞,积水形成的湖。
堰塞湖不仅会造成堰塞体上游水位上升,淹没两岸的房屋、道路、农田等;更大的危险在于,堰塞体是快速堆积形成,坝体结构一般较为松散,基本没有胶结,可能在渗透水压力作用下溃决,造成大量水流突然冲击下游。
复杂版:堰塞湖是一种自然界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主要是在一定的地质和地貌条件下,由于河谷岸坡在动力地质作用下迅速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冰川、溶雪活动所产生的堆积物,火山喷发物等形成的自然堤坝横向阻塞山谷、河谷或河床导致上游段雍水而形成的湖泊,而具备一定挡水能力的堵塞河道的堆积体称之为堰塞体。
从地质时代起,堰塞湖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客体。
堰塞体因其在瞬间堵塞河道,导致河流短时间内断流,此后,堰塞体雍水,随着上游不断来水,堰塞湖水位迅速上涨并漫坝或导致坝体溃决,对下游造成洪灾。
对于坝体短时间内不溃决的堰塞湖,随着水体携带物的沉积会形成湖相沉积物,其地质特征与河流沉积物有所不同,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辨别出很多河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堵江事件形成堰塞湖,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等,而当坝体溃决时,因巨大水体突然下泄,又会对下游河道产生强烈冲刷,有时甚至会导致河道改道。
自人类社会以来,堰塞湖因其灾害的严重性,而与人们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
堰塞坝形成主要模式(1 河床、2 破坏坡体及运动方向、3 两岸斜坡、4 河流)2)红石岩堰塞湖的成因王琳复杂版: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
8月3日17点40分,昭通市防办接到昭阳区水利局情况报告,在鲁甸县火德红乡李家山村和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上,因地震造成两岸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
堰塞体位于原红石岩水电站取水坝下游600m处,红石岩左岸滑坡体在历史上曾发生堵江事件,地震发生后,滑坡表面物质被震松,大孤石及局部失稳碎石土滑移进入牛栏江,但滑坡体整体没有滑动,处于稳定状态。
牛栏江堰塞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形成的湖泊。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6.5级地震后,下图为牛栏江堰塞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①②③
山崩滑坡下落堵截河床形成水位渐长的湖泊
说出鲁甸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分析牛栏江堰寨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10分)
答案:类型: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2分)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8分)
解析:地质灾害类型一般包括地震、崩塌、滑波或泥石流,而本题是要求叙述其相关的灾害,所以答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堰寨湖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表物质滑落、降水等有关。
【地理】高中地理知识汇总中国湖泊的成因与变迁
高中地理知识汇编:中国湖泊的成因与变迁湖泊从形成到消亡这一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变迁的历史也很不一样。
初生期的湖泊,周围自然界对其影响较小,湖盆基本上保留了它的原始形态,岸线欠发育,湖水清澈;湖水的有机质含量低属贫营养型,湖里的生物种类不多,几乎没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
处于初生期的内陆湖或外流湖,多属淡水湖。
当湖泊发展到壮年期,周围的环境因素参与了湖泊形态的改造,发育了入湖三角洲,湖盆淤浅,湖岸受到侵蚀等等;加上入湖径流携入的盐量不断增加,湖泊由贫营养型演变成中营养型,内陆湖往往发育成咸水湖。
老年期的湖泊,基本上已濒临衰亡阶段,此时湖水极浅,湖面缩小,湖水多属富营养型,大型水生植物满湖丛生,湖泊日渐消亡。
外流湖常演变为沼泽地,内陆湖演变为盐湖或干盐湖。
(一)成因类型中国湖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潴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
构造湖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属于这一类型。
由于火山喷发,喷火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山口湖,或因火山喷发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堰塞湖,此类湖泊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多。
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堆积堵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冰川比较发育的高海拔地区。
由易溶性碳酸盐类岩层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叫喀斯特湖,在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西南地区比较常见。
沙漠地区的沙丘受定向风吹蚀成的丘间洼地,被潜水汇聚成的风成湖,多以小型时令湖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中国沙漠或沙地地区。
沿海平原洼地由于沿岸流所挟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而形成的潟湖,多分布在中国沿海平原低地。
此外亦有因河道的横向摆动而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间湖等,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中国大江大河沿岸排水不良的低地。
然而中国不少湖泊的成因具有混成的特点。
例如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但又与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联系。
堰塞湖是怎么形成的-
堰塞湖是怎么形成的?篇一:堰塞湖堰塞湖朱诗鳌1.引子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形成了许多堰塞湖。
堰塞湖的险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现在对于堰塞湖,可谓家喻户晓。
“堰塞湖”一词是一个属于地质学与地理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因而此前不为一般人熟知,《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收入。
不过笔者还是有幸在自己的书橱中找到了两本收有该词的辞书,一本是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词典》,另一本是197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
这两部辞书都将“堰塞湖”堂而皇之地收为词条。
可见,堰塞湖一词早已有之,并不生辟,亦非生造。
实际上,堰塞湖从古老的年代开始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堰塞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有眼不识泰山。
如重庆的小南海就是因地震时产生的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只是我们过去没在意或没有意称它是堰塞湖罢了。
2.什么是堰塞湖堰塞湖(barrierlake;dammedlake;checkeduplake)是河道、凹地因种种原因堵塞后贮水所形成的湖泊。
堵塞体称堰塞体。
堰塞体实际上是一座天然水坝,堰塞湖实际上是一座水库。
堰塞湖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地震堰塞湖——由地震活动产生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相应的堰塞体也称“地震坝”。
我国重庆黔江上的小南海,就是在清代(1856年)因地震活动形成的一座堰塞湖,坝长约100m,坝高约30m,见图1。
由于后来又人为开设了溢洪道,因此它能与人工水坝工程比美,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并享有“深山明珠”等美誉。
对其成因,李四光曾有“冰窖”之说。
图1小南海(引自)(2)山崩堰塞湖——由特殊地质构造产生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相应的堰塞体也称“山崩坝”。
我国陕西的天池则是由特殊的地质构造产生山体滑坡堵塞了太乙河形成的堰塞湖。
天池也称太乙池。
见图2。
图2陕西天池(引自)(3)泥流堰塞湖——由地震等活动产生的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
(4)熔岩堰塞湖——由火山爆发产生的熔岩流形成的堰塞湖。
高中地理知识点湖泊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湖泊总结一、湖泊的形成1、构造运动成因湖泊的形成与地球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地壳的抬升或坳陷能够形成湖泊。
比如,山脉的抬升会形成山地湖泊,地壳的坳陷会形成洼地湖泊。
构造运动还会导致地壳的断裂,形成断层湖泊。
此外,地震等地质灾害也可能导致湖泊的形成。
2、侵蚀成因水流和冰川的侵蚀能够形成冰蚀湖和冰融湖。
水流的侵蚀会形成河流侵蚀湖,冰川的侵蚀会形成冰蚀湖和冰融湖。
3、堰塞湖堰塞湖是由大量泥石等物质在河道中积聚形成的,这些物质形成阻隔,阻断了河流的通道,形成了湖泊。
4、火山活动成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称为火山湖,比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就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
二、湖泊的类型根据形成方式和特征,湖泊可分为:冰蚀湖、火山湖、河流侵蚀湖、冰融湖、盆地湖等;根据淡咸水性质,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根据气候,湖泊可以分为:温带湖、寒带湖、热带湖;根据水体特性,湖泊可以分为:绝对湖、相对湖。
三、湖泊与环境湖泊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1、生物多样性湖泊环境中有不同的水生生物,例如藻类、水生植物、鱼类等。
这些生物形成了湖泊的生态系统,维系着湖泊的生态平衡。
2、水资源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可供饮用、农业、工业用水等。
但是由于工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农业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问题。
人类需要保护湖泊水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3、天然景观湖泊因其独特的地质形成和湖水清澈见底的特点,成为天然的景观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游览和度假。
四、世界著名湖泊世界上著名的湖泊有贝加尔湖、北美五大湖、美国黄石公园的黄石湖、加拿大贾斯珀国家公园的梦莲湖等。
这些湖泊以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特点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五、我国的湖泊我国拥有众多湖泊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滇池等。
这些湖泊在我国的地质、生态和景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自然宝藏。
潟湖形成过程高中地理
潟湖形成过程高中地理
潟湖一般形成于沿海或内陆浅海地区,以下是潟湖形成的具体过程:
1. 地形变化:地壳运动或海平面的变化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相对较低的地带。
2. 沉积物填充:从海洋中携带来的泥沙、粘土等沉积物随着潮汐或河流的进出不断地填充在低地中,逐渐积累形成淤涨区,即泥沙不断堆积,向外延伸,潟湖随之形成。
3. 河流入海:附近的河流在雨季带来大量水流,盛行的潮汐会将河水滞留在淤泥中的低地中,形成了积水的独立湖泊。
河流在流向海洋的过程中由于提高的淤泥造成短暂中断,从而形成了潟湖。
4. 海岛变成潟湖:潮程在沿海的海岛周围不断冲击,形成了一些低洼区域,将原本的海岛转变成了潟湖。
总之,潟湖的形成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沉积作用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堰塞湖的主要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
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有可能导致重大洪灾。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对于危险性大的堰塞湖,必须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逐步的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灾。
水被蓄高,具有了很大的势能,一旦堰塞湖的湖口破裂,水的势能化为动能,就具有很大的动能,因此破坏性增强,方案由疏通导渠,逐步排水,并且炸开堰
塞体。
在排险的同时,堰塞湖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
应立即开展对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湖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溃决时间及泛滥范围,撤离居住在泛滥范围内的受灾群众,安置抢险救援人员的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今天。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岩溶湖的形成过程(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岩溶湖的形成过程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湖。
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
岩溶湖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
我国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和滇等省(区)。
例如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而成的盆地,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15万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达90km2以上。
此后,湖面开始收缩,大约距今12000年前,湖面缩小到60km2;至距今约5900年前,湖面又缩小至30-40km2;大约距今2000-4000年间,因湖水从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消亡。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诏卫兵屯兵其中”、“迄今鞠为牧草,郡民牧草其中”,说明当时已成可耕可牧的坝区。
19世纪50年代,草海又重现。
据称“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落雨40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水洞被堵,洪水无法渲泄,盆地东部被掩成湖”。
因湖中滋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名草海。
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米时,水深为2-5米,湖面积为45.5km2,容积为1.4×108米3。
草海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洞,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 1 -。
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堰塞湖是指在河流中因为各种自然原因形成的水体积聚现象。
堰塞湖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质构造。
当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时,如地震、山体滑坡等,会导致河流中的土石流或泥石流等物质堆积,从而形成堰塞湖。
冰川融化、雨水过多等也可能导致堰塞湖的形成。
堰塞湖的形成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洪灾等自然灾害。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堰塞湖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解决堰塞湖问题的方式包括人工疏浚、开挖泄洪河道等。
堰塞湖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备战2022】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1、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2 、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 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 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
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选择题1、如图为“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像”。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快速确定转移人口的区域,需要利用的技术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答案:B【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数字地球(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答案:CD【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RS即遥感,主要是指从高空获取地理信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空间定位功能;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叠加不同图层,“分析”空间信息,形成成果;数字地球是指地球信息的数据化;由题干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或大型垃圾处理场)、远离主要道路(不适合建汽车加油站)、植被保护好(水质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D正确。
故选D。
3、叠图分析是GIS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也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如图,完成下列(1)~(2)题。
图中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答案:D【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解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堰塞湖的形成过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1、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2 、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 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 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
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
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最新的堰塞湖是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引起的。
滑坡前的易贡湖盆地流淌着易贡河,它并不完全充满湖水,而是多条漫流呈网状分布,总面积只有26km2,堵断易贡河后形成的易贡湖成为一个覆盖面积约33km2的大湖。
必须强调说明,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
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