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五哥与尕豆妹故事
女性的悲泣与呐喊——尕豆爱情悲剧成因初探
的愤怒与抗议, 迫使她酝酿了更为坚定的意念:
哪怕它钢刀拿来头割着去 , 要和马五 阿哥成夫妻 ! 1 _(2 1P ’ J9 可以说 , 由于对马五哥真挚的爱 与对现实 的愤怒交 织在
一
起, 当尕豆担水与马五哥再 一次相遇 时 , 毅然 约定“ 晚 便 今
收稿 日期 : 1 一l I一 9
夕尕妹的大门上来” 。这一大胆 的行动连马五都有些拿不稳 , 感到“ 去了怕是不理行”而她却大胆地 ̄: 理行” , t t N“ : 马五哥你甭太死心 , 行不是 由天定 , 理 杀人 的刀子接 血 的盆 , 的事情妹担承。j ’ 天大 |( l 册 就在 马五哥应 约来 到尕豆妹家 , 俩人处 于难舍 难分的热 恋 中时 , 尕豆又提出:马五阿哥你主意拿 , 出钢刀 把女婿娃 “ 掏
追求甜 蜜幸福 的爱情 , 构建美 满 和谐 的婚姻 , 人性最 是 基本的要求 。如此果敢 大胆 的尕豆最 终却与 马五“ 一搭儿杀
在了华林 山”[( 。 尕豆 的抗 争是 勇敢 的, 也是矛盾 的 , 1哪 J 但 一 次次的矛盾徘徊使她始终在幸福的边缘挣扎 , 最终无力挽 回, 只能以死来捍卫对爱情的忠贞 。 尕豆 自小就受封建礼教和伊斯兰教义 、 教规的影 响, 礼
养婚便是男权家长制的体 现, 年幼无知 的尕西木就是 在父 亲
与尕豆妹》 中的女主人公尕豆妹 , 以她具 有浓厚 回族特 色 就是
的叛逆女性形象 和壮烈悲惨 的爱 情故事 而深得 回族 人 民的
喜爱 。
杀。 ” 当马五犹豫 : “ 哥走 着大峡 里 , 的憨娃 杀啥哩? 脚户 孽障 ! ”
时, 尕豆毅然的说 :脚户 哥走着小 峡里 , “ 谁惜你我 的孽 障哩 ! ” 充满 了对现实的控诉 。当被情 势所 逼扼 死小女 婿被 捉拿至 公堂后 , 面对死 亡她毫 无畏惧 , 依然 维护 与马 五哥忠贞 的爱 情, 在被皋兰县大老爷 的审问 中, 酷刑她愤 怒控诉社会的 面对
回族传统优秀民间文学及其厚重元素
回族传统优秀民间文学及其厚重元素作者:来源:《群文天地》2019年第01期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滋润民族的养分,也是民族繁荣的永恒魅力。
居住在青海高原的回族人民,以她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宴席曲、花儿、曲儿、谚语、歇后语、儿歌等诸多体裁的民间文艺。
在青海回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伊斯兰教关于创世、造人、洪水等方面的神话。
脍炙人口的《阿丹与海娃》《洪水泼天》等生动地叙述了真主造人创世的传说。
为人们展现了一幅荒蛮时代的人祖与大自然斗争的奇妙图画。
这些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共有的神话,被青海回族人民接受以后,便带着他们自己的感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世代相传,自然溶入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通过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家的辛勤创作,青海回族为后代留下了许多有关族源、人物、风物、动物等传说。
如《宛尕斯巴的传说》《康熙结拜马进良》《阿米吉日山与黄南山》《苍蝇的传说》等,以夸张和渲染的手法讲述了我国回族的第一批先民从阿拉伯来中国留居的史实,表现了古代中阿人民的友好往来。
由于族源关系,大量阿拉伯民间传说通过传教者与讲故事人的口,不胫而走,成为青海回族人民的重要精神食粮。
唐贞观二年,一个引人注目的神秘使团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宫廷。
这是一伙说闪米特语的阿拉伯人,他们从阿拉伯半岛麦地那港口延布启程,由波斯湾经马来半岛至南中国海的“香料之路”和“陶瓷之路”来到广州。
他们自称是“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派来的,郑重其事地向大唐皇帝呈上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应该与同一年送给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乌斯和忒西丰国王卡瓦德的信一样。
从西方历史上得知,穆罕默德写给赫拉克利乌斯的信几乎就是一张挑战书,信中要求拜占庭皇帝承认唯一真正的上帝并且侍奉这个上帝。
关于这位皇帝接到信后的情景已无文献可考,很可能没有给予答复,或许只是耸耸肩一笑了之。
其后果是,许多年后穆罕默德的妹夫奥马尔、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人、奥斯曼突厥人遵照默罕默德的遗言,对拜占庭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报复性攻击,直至君士坦丁堡变为伊斯坦布尔。
马五哥尕豆妹歌词
马五哥与尕豆妹(回族民歌)“花儿”民间文学序曲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大事情。
/有心人编成花儿曲,/唱到了各州府县里。
/曲儿未唱心先酸,/曲儿唱完泪淌干。
1.初恋河州城里九道街,/莫泥沟出了一对好人才。
/阳洼山上羊吃草,/马五哥好比杨宗保。
/天上的星宿星对星,/尕豆妹赛过穆桂英。
/大夏河水儿四季清,/少年里马五哥是英雄。
/一片青草万花儿开,/女子中的尕豆妹是好人才。
/马五哥放羊者高山坡,/尕豆妹担水者河边里过。
/“马五阿哥你站下,/你的模样儿我看下。
”/马五阿哥站下了,/尕豆妹把模样儿看下了。
/天上的雀儿飞者过,/马五阿哥是麻子哥。
/麻是麻在皮外哩,/心肠好者人爱哩。
/没换个“记首”没答个话,/俩个人心儿里照洋蜡。
/“三岁的马驹儿你吃水,/马五哥快来歇一会。
/三岁的马驹儿点个头,/我和马五阿哥换记首。
”/尕马儿拴的者柳树上,/尕豆和马五叙心肠。
/“一岁儿小来两岁儿大,/我俩人苦水里泡者大。
”/“你没有老子我没有娘,/尕婚缘自个儿来商量。
”/“世上的男子千千万,/只有马五阿哥我喜欢。
”/“川里的牡丹开不败,/只有尕豆妹马五哥爱。
”/马驹儿嘴啃杨柳叶,/尕豆妹和马五哥心里热。
/“你把我疼来我把你爱,/指甲连肉是分不开!”/对者胡达把誓发:/“活不分手死一搭!”/2.婚变晴天里站下一疙瘩云,有钱人长的虎狼心。
马七五把尕豆妹看上了,打发的媒人来回跑,给尕西木娶亲是哄人的话,马七五想霸占这朵花。
人家的天来人家的地,尕豆妹哭死者不愿意。
人有钱儿势力大,尕豆家穷者没办法。
听见尕豆妹快出嫁,马五哥心里绾疙瘩。
尕豆妹硬给抬走了,马五阿哥的心灰了。
尕豆的心上绾疙瘩,千思万想的解不下--女婿娃十岁我十六,我连你前世有啥仇?进去个房门女婿娃尕,转过身子把眼泪擦。
左一把擦来右一把擦,眼泪里擦出个萝卜花。
婆婆问者哭的个啥?“眼睛里钻了个土渣渣。
”人家的女婿娃十七八,我配的女婿娃是捶头大。
嫑说女婿娃是个尕娃娃,就是个大人谁爱他。
马五哥与尕豆妹介绍(壹)
马五哥与尕⾖妹介绍(壹)马五哥与尕⾖妹介绍(壹)⾳乐ONE(TWO下⼀⽇志)《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妹>传唱》寻访马五泉第⼀部分:概况背景⾳乐:马俊唱《马五哥与尕⾖妹》(声⾳渐弱——“马五阿哥的好⼼肠”四句后以同调的轻⾳乐代 1、背景⾳乐:替)配合画⾯:临夏市全貌、代表性建筑、各民族群众⽣活场景、太⼦⼭、⼤夏河、国道213线、⼟门关、 2、配合画⾯:漠泥沟全景、漠泥沟⼤庄、前庄、河滩、马五泉等;3、画外⾳解说(配字幕):千百年来,孟姜⼥哭长城、梁⼭伯与祝英台、⽜郎织⼥和⽩蛇传被称为中国四⼤民间爱情传说,那些浪漫凄美的情节和感⼈肺腑的故事曾打动了⼀代⼜⼀代⽆数的有情⼈。
在⽢肃省临夏回族⾃治州临夏县,也流传着⼀个动⼈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晚清光绪年间发⽣在临夏县漠泥沟乡的《马五哥与尕⾖妹的故事》。
漠泥沟乡位于县境西部、⼩积⽯⼭麓,东距州府所在地临夏市35公⾥,北距县城韩集镇15公⾥。
乡境东临国道213线,南接本县马集镇,西以⼩积⽯⼭与⽢南藏族⾃治州夏河县毗邻,北跨⼭庄坡与县城韩集镇相望。
乡境平均海拔⾼度3512⽶,辖区总⾯积约73平⽅公⾥,⼈⼝11819⼈,其中回族占98.8%,贫困⾯在65%左右,是县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之⼀。
漠泥沟两⼭对峙,外隘内豁,境内⼟地平坦、地⼴⼈稀,四围⼭势绵延、林草茂盛,发源于⼩积⽯⼭麓的漠泥沟河⾃西向东穿境⽽过,经国道213线汇⼊⼤夏河。
农作物以⼩麦、青稞、蚕⾖和薯类为主,是县境内蜂蜜的丰产区之⼀。
漠泥沟乡是清朝同治年间反清⼈⼠马占鳌、马海晏,抗⽇将领马彪的家乡。
这个动⼈的故事就发⽣在马海晏的故乡——前川村。
(插⼊《序曲》真⼈唱: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事情。
有⼼⼈编成花⼉曲,唱到了各州府县⾥。
话说100多年前,在⼭清⽔秀的漠泥沟乡,有⼀位姑娘,名叫尕⾖,她聪明玲俐、美丽俊俏,芳名传遍四⽅;当地的回族青年马五是⼀个英俊能⼲的⼩伙⼦。
有⼀天,马五在⼭坡上放⽺,巧遇尕⾖到村旁⼩河边担⽔路过,两⼈⼀见钟情,互诉衷肠,并私定终⾝。
第七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A. 故事B. 山歌、单项选择题1. ( )是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
A. 河湟文化 B. 环湖文化 C.柴达木文化D.昆仑文化答案 :D2.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答案: B3. 有关撒拉族族源传说的历史传说是()。
A. 《古兰经》B.《南京珠玑巷》C.《牧鞭的来历》D. 《骆驼泉》答案 :D4. 《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 族英雄史诗。
A.蒙古族 B.土族C.藏族 D.撒拉族答案 :C5.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族著名的爱情叙事诗。
A. 蒙古族B. 土族C. 藏族D. 撒拉族 答案 : B 6.《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A. 蒙古族B. 土族C. 回族D. 撒拉族 答案:C 7. 《祁家延西》是土族人民著名的( )。
A. 历史传说 B. 英雄叙事诗 C.英雄史诗D.爱情叙事诗答案 : B8.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各民族当中的一种()。
C. 小说D. 传说 答案 : B 9. 玉尔是撒拉族传统()。
A.青海湖 B. 黄帝和西王母 C. 夸父 D. 黄帝A. 故事B. 乐器C. 小说D. 情歌答案:D10. 《巴西古溜溜》是一首古老的()情歌。
A. 土族B. 撒拉族C. 藏族D. 回族答案: B11. 《库咕笳》是流行于青海互助和青海民和()中的情歌。
A. 土族B. 撒拉族C. 藏族D. 回族答案: A12. “藏族婚宴十八说”是流传在青海省()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A. 黄南藏族聚居区B. 东部农业区藏族聚居区C. 玉树藏族聚居区D. 海南藏族聚居区答案: B13. 青海民和的目连戏据传是明初由移民从()带过来的。
A. 南京B. 苏州C. 河北D. 兰州答案: A14. 青海传承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地处河湟的()皮影。
A. 乐都B. 平安C. 湟源D. 大通答案: D15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7B.8C.6D.9答案:B16. 青海藏戏最早是由云游僧侣、朝圣香客自西藏传到青海的,它诞生于()区寺院。
真实感人悲惨爱情故事
真实感人悲惨爱情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有感人的也有很悲情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感人悲惨爱情故事真实感人悲惨爱情故事:伤痛地走正如我坚定地来——青海作家陈宗基与女导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陈宗基是青海著名作家,钟芸是西宁一位导游。
8年前,两人相识,并有了5年相爱的时光。
然而,2010年初,仅因一件家事的摩擦,陈宗基一气之下,将钟芸逐出家门。
此后,天性浪漫的作家与另一个女子又闪婚而居……不想,陈宗基新婚燕尔才一个月时间,竟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此时,他的半路红颜,决绝地离他而去。
消息传开,钟芸震惊了:回去吧?那是一个深深伤害了自己的男人;不回吧,生命濒危之际,谁又来伴他共对病魔?……质问声声泣血:5载同床共枕不敌一夜风情陈宗基与钟芸初遇在一场饭局上。
那是2004年12月,陈宗基刚离异,带着12岁的儿子艰难地生活。
陈宗基的第一任妻子是两人在青海互助师范上学时的同学。
1992年7月结婚,婚后12年,他们都觉得婚姻生活平淡无奇,决定各走各路。
儿子归陈宗基,房产留给了妻子。
陈宗基成了个居无片瓦、还“拖着个尾巴”的穷男人。
机缘使然。
这年冬季的一天,互助县大雪,陈宗基与友人共进晚餐。
席间,一美少妇飘然而至。
陈宗基的心一下温热起来。
交谈中,陈宗基得知,她叫钟芸,与他同岁,是名导游。
随后,当人家要介绍陈宗基时,钟芸一开口,陈宗基才知这个美貌的女人,原来竟如此熟知着他——“他呀,还用你们介绍?作家,陈宗基,互助县文联主席,样子帅,文章更帅,写过100万字以上漂亮文章,《百年村庄》、《家事》等小说或散文作品,获过青海省青年文学奖及全国文艺创作奖……”那一刻,陈宗基怔住了。
陈宗基觉得,离异后的孤闷之中,于这茫茫人海,他遇到了红颜知己。
不久后,陈宗基得知,钟芸竟也是离异之人。
两人在差不多时间离婚,带着儿子生活。
陈宗基开始蠢蠢欲动,以种种途径走近心中的美人与知己。
张家川花儿《骂媒人》与《尕豆妹与马五哥》浅议
张家川花儿《骂媒人》与《尕豆妹与马五哥》回族民间文学中的叙事长诗,以花儿的歌唱形式保留下来的要算《马五哥和尕豆妹》,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十分广泛,流传地域也关涉甘、青、宁,甚至新疆等地。
有人做过统计,从最早1940年10月由祈振华搜集,张亚雄整理的《马五哥曲》到1981年7月,雪梨、柯杨搜集整理的《马五哥和尕豆妹》,仅整理出来的不同版本就有六、七个,在这些版本中最短的有二百余行,最长的也要六百余行。
现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传唱的民族也不仅仅局限于回族,还有甘、青、宁等地的汉、藏、东乡、土族等民族。
由此可见《马五哥和尕豆妹》这一回族叙事长在西北的流布范围和产生的旺盛艺术生命力。
普希金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俄罗斯农妇的长袖,而是表现人民的精神。
”随着人们对花儿的认识日益深入,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也因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越多的人去探讨研究。
围绕着故事产生的时间,背景和主要情节,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讨论异常激烈,把《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研究推向新阶段,同时为世人了解回花儿展示了一个难得的窗口。
如高天星在《尕豆妹与马五哥的整理与研究》中:“认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光绪七年下半年,即农历辛巳年,公元1881年较为可信”。
但后来,金钟先生依据《三马家族谱系表》、《马占鳌墓阿文碑》考订:“推算出情杀案发生的时间在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或稍后一两年的结论”,同时认为情杀案发生时,马五哥年龄在20岁左右,尕豆妹年龄约18岁,尕细木年龄大约9---10岁。
这些文章的深入考证、陆续发表,不仅仅是对《马五哥和尕豆妹》这一叙事诗的探索,更深层面上是对西北花儿的繁荣与发展推波助澜,增添了新的活力。
现在关于《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版本,都比较流行的是由雪梨,柯杨整理的原载于《中国民间长诗选》(第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六月出版的本子,后来又收入到他们编的《西北花儿选集》中的版本。
本文所引用的也是这个底本。
临夏地区关于女性的爱情故事
临夏地区女性爱情传说及思考临夏,古称河州,是唐蕃古道上的要塞,是丝绸之路上的茶马互市,陇原大地上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部“旱码头”。
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渊源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性格。
临夏不仅有随历史江河滚滚长流的民间艺术珍品花儿、傩戏,更有令人荡气回肠英雄史诗和摧人奋进、悲怆激越的爱情之歌。
特殊的人文环境,本不允许有来自女性的声音,但多少年、多少代有许多痴情女性,用她们的泪、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女性的刚毅,体现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传,在平凉崆峒山修炼的广成子要去拜见西昆仑的王母娘娘,为了体现对王母娘娘的敬意,他带了许多玉女以示声威。
可想不到的是,等见过王母回到崆峒仙山时,发现人群中少了一位玉女。
经过多方探寻,才在甘临交界的莲花山发现了玉女的身影。
第一次派人,结果有去无回。
第二次,广成子亲自出马,必欲带玉女回山,无奈玉女心意坚决,执意不回。
一怒之下,广成子掌心发雷,将山脉主峰劈为莲花状,将玉女与心上人分隔两方。
为了能够终身相依,玉女与心上人忍受着无穷无尽的身心煎熬,他们的忠贞与坚定感动了天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艰辛的努力后,二人最终团聚。
有关莲花山的传说,以完美的结局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为人们展示了理想爱情的美满结局。
玉女的坚定心意,一方面来自莲花山迷人的风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春暖花开时的少女的懵懂心意。
情感的向往,往往是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当我们的男女主人公沉迷于爱情所酿造的幸福美景时,却会忽略婚姻的现实和残酷,由此造成了一出出用血和泪谱成的爱情之歌。
清末年间,河州莫泥沟英俊勇敢的马五哥与青春靓丽的尕豆妹青梅竹马,相知相爱,并私订终身,但尕豆妹的父母嫌马五哥家贫,不愿让尕豆妹嫁到马五哥家。
当地恶霸马七五看上了尕豆妹,想长期霸占这位美貌女子。
于是拿出了丰厚的聘礼,借口给10岁的儿子尕西木娶亲,将尕豆妹强娶到家,马五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上人被别人带走。
后来,尕豆妹与马五哥在泉边相遇,互相倾诉自己的无奈与感伤,并相约深夜时在尕西木房中相会。
马五哥与尕豆妹故事
《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传唱》寻访马五泉第一部分:概况1、背景音乐:马俊唱《马五哥与尕豆妹》(声音渐弱——“马五阿哥的好心肠”四句后以同调的轻音乐代替)2、配合画面:市全貌、代表性建筑、各民族群众生活场景、太子山、大夏河、国道213线、土门关、漠泥沟全景、漠泥沟大庄、前庄、河滩、马五泉等;3、画外音解说(配字幕):千百年来,孟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那些浪漫凄美的情节和感人肺腑的故事曾打动了一代又一代无数的有情人。
在省回族自治州县,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晚清光绪年间发生在县漠泥沟乡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
漠泥沟乡位于县境西部、小积石山麓,东距州府所在地市35公里,北距县城集镇15公里。
乡境东临国道213线,南接本县马集镇,西以小积石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毗邻,北跨山庄坡与县城集镇相望。
乡境平均海拔高度3512米,辖区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人口11819人,其中回族占98.8%,贫困面在65%左右,是县境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之一。
漠泥沟两山对峙,外隘豁,境土地平坦、地广人稀,四围山势绵延、林草茂盛,发源于小积石山麓的漠泥沟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经国道213线汇入大夏河。
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和薯类为主,是县境蜂蜜的丰产区之一。
漠泥沟乡是清朝同治年间反清人士马占鳌、马海晏,抗日将领马彪的家乡。
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马海晏的故乡——前川村。
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大事情。
有心人编成花儿曲,唱到了各州府县里。
话说100多年前,在山清水秀的漠泥沟乡,有一位姑娘,名叫尕豆,她聪明玲俐、美丽俊俏,芳名传遍四方;当地的回族青年马五是一个英俊能干的小伙子。
有一天,马五在山坡上放羊,巧遇尕豆到村旁小河边担水路过,两人一见钟情,互诉衷肠,并私定终身。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在这个偏僻的山乡里,一对回族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很快却罩上了不祥的阴云——漠泥沟前川村的主马七五,他看到尕豆年轻貌美,就凭借权势和金钱,打发媒人去尕豆家,要尕豆与他的儿子尕西木成婚。
黄河边飘来花儿美——我所知道的花儿公主马红莲
回族文学黄河边飘来花儿美——我所知道的花儿公主马红莲东乡族/马峰明■回族人物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汹涌澎湃冲出了积石雄关,跌落到河州大河家,才放缓了脚步。
大河家,是中国保安族的聚居地,是甘肃省十大魅力乡镇之一,有着很淳朴的民风和单纯的感动。
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人文荟萃,景色壮美,民风淳朴,底蕴深厚。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这里不仅风景壮阔悲凉,夺人心魂,而且有一股平和与自然的力量,使人从雄浑中获得宁静。
在以河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上游一带,盛开着一朵源远流长、璀璨芬芳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河州花儿,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河州,是花儿的故乡,曲令丰富,积淀深厚,博大浑厚,源远流长。
而青海,由于出了个河州籍的“花儿王”朱仲禄和东乡族歌手马俊而歌者如云,后来居上,被称为是花儿的海洋。
那么,与青海隔河而居的大河家,也是花儿的滥觞,是花儿从“故乡”走向“海洋”的重要通道。
花儿公主马红莲,就是从这个千年小镇走出来的保安族姑娘。
她带着黄河的浪花,带着家乡的花儿,走向大都市,走向大舞台,走向大洋彼岸,像一股清新的风,令人荡气回肠。
我当了几十年的花儿爱好者,记住了很多经典的花儿曲令、花儿唱词,记住了一些花儿学者、花儿专家,记住了许多的花儿唱家、花儿歌手。
花儿的曲令不下百十种,每一种曲令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花儿的唱词更是浩瀚如海,俯拾皆是。
花儿的唱家、花儿的歌手、唱把式也是群星灿烂,各领风骚。
在花儿这方灿烂的星空中,马红莲便是其中一位闪亮的明星,她在这大河家,听着滚滚飞逝的黄河涛声和天籁之音般的花儿声长大,有着黄河浑然天成的胸襟和雅量,有着黄河儿女独有的激情与执着。
结识马红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回族民间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根据清光绪年间发生在甘肃河州地区,一对回族男女青年的真实爱情悲剧编唱的叙事长诗,长期以来在西北地区回族和其他民族中广泛流传。
其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长诗形象生动、如泣如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 花儿
(一)考察行程2008年7月7日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西北的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旅程(中间在西安、兰州转车),终于,我在7月8日的中午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市,先是看到一块“临夏回族自治州剧目创作研究室”的牌子,经过打听和了解,我在一间四合小院的二楼见到了该创作室的马智禄先生,他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的肚子,一副和蔼可掬的样子。
他向我介绍了该创作工作室的是州文联下属的一个科室,科室大概共有五六个人的样子,但平日里只有他一人在办公,与州歌舞团也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审定创作剧目协调指导专业剧团及各县市剧目和艺术创作。
目前该室领导正在外地开会,尚未回来。
对于剧目创作和研究的方面,他热情地介绍了一些情况。
会谈之后,他还兴致勃勃地约我去吃了当地特色小吃—羊肉灌肠。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来到州歌舞剧团采访,赵学权团长接待了我,经过简短的介绍后,经他同意,我单独会见了该团音乐创作者—李科长,舞美设计—康巨生及主演石坚,并经由该团演员任庆临亲自考察了该团舞台演出服装,对该团的一些情况做了初步的了解。
临夏州民族歌舞剧团成立于1965年,是目前全州唯一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
作为花儿剧的创作、演出主体的临夏州歌舞团,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实践。
花儿剧的雏形,是于1966年演出的小型花儿剧《试刀面》,这是第一次把花儿表现形式作为戏剧艺术的主题,搬上舞台,引起戏剧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剧参加了1966年由甘肃省文化厅举办的地方戏曲节目调演,获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从此确立了花儿剧这一剧种,由此开始了创演花儿剧的漫长探索。
改革开放后,花儿剧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迎来了春天。
剧团先后创演大、中、小型花儿剧10多部。
1984年,小型花儿剧《瓜园情》获甘肃省剧本创作二等奖;1988年,花儿剧《育苗曲》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集体奖;花儿剧《命蛋蛋的婚事》参加全省送文化下乡调演获三等奖;1997年中型花儿剧《情系橄榄绿》获临夏州“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一部凄美的爱情悲剧——赏析《马五哥与尕豆妹》
首长篇 回族 民间叙 事 诗 。 民间叙 事诗 “ 产 生并 流传 于 民 问 的叙 述 人 是
世 故 事 的 诗 歌 , 可 简 称 ‘ 事 诗 ’ ‘ 事 也 故 或 故
妹、 马五 哥 , 他 们 身 上 , 中体 现 了 回族 劳动人 从 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精 神 面貌 、 道德 情 操 和斗争 意 志 , 映 了回族 反 人 民的爱憎 、 想 和追 求 。 0 马五哥 和 尕豆妹 》 理 { 就《 。
一
部 凄美 的爱情 悲 剧
—
—
赏析《 五 哥 与尕 豆妹 》 马
褚 治 明
( 宁夏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宁夏 固原
760) 5 0 0
摘 要 : 马 五 哥 与尕 豆妹 》 首 流传 在 西 北 地 区 的 民 间爱 情 叙 事 诗 , 期 以来 因其 鲜 明 的 民族 特 色 和 独 特 的 《 这 长 艺术 风 格 , 得 了西 北 回族 及 周 边 各 族 人 民 的喜 爱 。从 故 事 情 节 的 曲 折 性 、 物 形 象 的 鲜 明 性 、 值 评 判 的 民 赢 人 价
《 五哥 与尕豆 妹 》 马 是一 首 近百 年来 流 传在 西 北地 区 的 民歌 , 源 自清 光 绪 年 间 甘 肃 河 州地 区 它 男 女青年 的爱情 悲 剧 。 自清 末 起 , 就在 甘 、 、 、 宁 青
反 映事 实 生 活 。它 有 完 整 的故 事 情 节 和 人 物 形 象, 兼有叙 事 和 抒 情 的特 点 。而 回族 民间叙 事 诗 产 生 的历 史 较晚 , 最早 流 传 的这首 《 五哥 和尕豆 马 妹 》从 流 传 到 形 成 文 字 不 过 一 百 多 年 的 时 间 。 ,
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
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
在临夏县,也流传着一段质朴感人的传说,那就是发生在清朝咸丰时期(即1851--1861年)的马五与尕豆的爱情故事。
据说在山清水秀的漠泥沟乡,有一位姑娘,名叫尕豆,她聪明玲俐、美丽俊俏,芳名传遍四方:"天上的星宿星对星,尕豆妹赛过穆桂英"。
当地的回族青年马五英俊能干,是七里八乡数一数二的人尖子:"阳洼山上羊吃草,马五哥好比杨宗保"。
马五和尕豆两家都在漠泥沟居住,二人相互倾慕已久,却一直无缘吐露真情。
一天,马五在山坡上放羊,碰巧尕豆到河边担水路过,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
从此,两人深深相爱,并暗暗发誓:"活不分手死一搭"。
漠泥沟前川的马七五是一个黑心的大地主,他看到尕豆年轻貌美,就凭借权势和金钱,打发媒人来回跑腿、张罗,硬要尕豆与自己的儿子尕西木成婚。
当时尕西木只有十岁,而尕豆已经十六岁了,人们都明白马七五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借儿媳之名霸占尕豆。
尕豆除了马五说什么也不愿嫁给别人,但马七五财大势强,尕豆家日子难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有什么办法呢?注定的好姻缘被生生拆散,可怜的尕豆还是让马七五硬抢到家中,当了尕西木的媳妇。
听说尕豆被马七五抢走,马五心如刀割,尕豆也悲痛欲绝,特别是把女婿娃尕西木和马五一比较,尕豆更是泪如雨下,心中暗暗怨"胡达"不公道,恨公公心太黑,骂媒婆坏良心,思前想后,拿定了主意:"那怕钢刀拿来头割去,要和马五阿哥成夫妻"!一日,阳光明媚,马五到泉边饮马,正巧尕豆也去担水,二人相遇,抱头痛哭。
当天夜里,马五想起和尕豆相爱的情景,辗转翻侧,夜不能寐,就起身悄悄地跑到尕西木家中。
见尕西木已熟睡,两人便低声细语,互诉衷肠。
不料"风刮得窗帘儿哗啦啦,睡梦里惊醒个女婿娃",尕西木一见马五在房中,就要喊叫,两人情急之下,用被子捂住尕西木的嘴,尕西木当即气绝身亡。
崔丽卿:把终生奉献给舞台的歌唱家
“崔丽卿是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舞台的歌唱家”。
这是许多熟悉崔丽卿的人对她的评价。
的确,在从事艺术工作的几十年里,她兢兢业业,为歌唱事业付出了青春和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文艺界赢得了丰厚的荣誉和成绩。
退休后,她发挥余热,活跃在西宁市乃至青海省的公益演出和群众文化工作中,把自己美妙的歌声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崔丽卿是山东人。
在她刚记事的时候,她跟着家人生活在北京丰台区。
爷爷奶奶特别喜欢看京剧,常常带着崔丽卿去看。
很多次,在演出结束后,小小的崔丽卿就跑到后台去看演员。
那些扮相俊美的演员一下崔丽卿,国家二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青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她上世纪80年代就活跃在青海的歌唱舞台上,擅长中国歌剧的表演和民族歌曲的演唱,录制演唱的歌曲有近百首,是一名“德艺双馨”的音乐家。
她的演唱甜美细腻,音色优美圆润,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演出场次达两千多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声乐比赛获奖无数,并担任重要的艺术评委工作。
崔丽卿为人真挚、做人低调、淡泊名利,对艺术一丝不苟,还特别注重对年轻歌手的培养和教育,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发起成立的“红玫瑰女子声乐坊”聚集了许多省垣著名艺术家,他们活跃在青海的各大音乐舞台上,丰富着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多年来,崔丽卿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一位职业艺术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苍海平李国顺“视听世界”栏目主持人语崔丽卿:把终生奉献给舞台的歌唱家■王晓虹崔丽卿近照100子打动了崔丽卿的心灵:“哎呀!他们那么漂亮。
当演员多美啊。
”后来,崔丽卿随着父母支边青海,来到西宁市生活。
当时,爷爷在小桥俱乐部工作,俱乐部会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崔丽卿场场必到,成了最忠实的小观众,而且她一有机会就往后台跑,特别喜欢看演员化装,那些美丽的妆容、色彩绚丽的演出服装,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给幼小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萌发了上舞台当演员的念头。
宁夏回族“花儿”剧与莎剧的爱情婚姻观对比研究
宁夏回族“花儿”剧与莎剧的爱情婚姻观对比研究褚娜马俊杰(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固原756000)摘要宁夏回族“花儿”剧和莎剧尽管在创作年代、表达方式、背景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差异。
因共有的爱情主题,两者具有了一定的可比较性。
两者在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上既有着相似,也有着各自的特性。
两者对爱情婚姻观相似之处体现在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婚姻的勇敢维护和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不同之处则体现在莎剧的乐观性、理想主义和彻底夏回族“花儿”剧的悲观性、现实主义和妥协性。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可为宁夏回族“花儿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花儿”剧《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16)02-0042-05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历史长廊中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创作的众多经典剧本中,爱情与婚姻是最重要主题之一。
回族“花儿”剧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诞生于甘肃临夏。
1987年,大型“花儿”剧《花海雪冤》的进京上演,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花儿”剧正式形成。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宁夏就兴起了“花儿”剧的创编,现已产生了诸如《曼苏尔》和《回乡婚礼》等一批优秀剧作。
爱情也是宁夏回族“花儿”剧的主要主题之一。
尽管在作品创作年代、表达方式、背景文化等方面,宁夏回族“花儿”剧和莎剧有着很大的差异,因共有的爱情主题,两者具有了可比较性。
两者在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上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
基于此,本文以宁夏回族“花儿”剧与莎剧的经典爱情基金项目本文为圆园员缘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宁夏回族‘花儿’剧与莎士比亚剧的爱情婚姻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5NXYDCB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褚娜(1984-),女,回族,河北沧州人,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回族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修辞手法的程式分析
回族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修辞手法的程式分析苏茜【摘要】口头程式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古典学学者帕里及其弟子洛德所开创的一门通过类比验证和比较方法解决口头文学内部运作规律的理论典范,该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理论,并促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从文本走向田野、从集体走向个人、从目治之学走向耳治之学的转变.本文主要结合口头程式理论,从口头方言助词、语气词等衬词、比兴手法及动词等修辞方面的程式化表达方式,对回族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的艺术特征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探索.【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8【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马五哥和尕豆妹》;口头诗学;修辞手法【作者】苏茜【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6.3在西方,民间文学始于18世纪,是“口头传承”的,最初属于民俗学范畴。
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的基本是紧紧抓住研究对象,由外向内、由书面文本的过程。
早在18、19世纪,西方学者们便开始关注民俗学的首要问题:“什么是口头传承”及其“起源是什么”。
主要有三种不同学派,即以赫德尔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学派,认为口头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档案馆”,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呈现;以安德鲁·兰和爱德华·B泰勒为代表的文化进化论学派,认为口头传承是原始文化的遗留物,是原始知识的再现;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太阳神话学派,认为口头传承是自原始的回声,神话时代以来的语言的疾病,而并非原始状态的遗存。
关于口头传承起源的研究,始于由特奥多尔?本菲开创的流传学派。
该学派在20世纪初期又演化出“芬兰历史—地理学派”和“年代—地理假设”学派,并开创了历史地理比较法——沿着故事的传播地理图寻找发源点。
这些不同的学派虽然路径不同,方法各异,但都为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民歌《马五哥和尕豆妹(节选)》原文及赏析
民歌《马五哥和尕豆妹(节选)》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马五哥和尕豆妹(节选)》原文及赏析【导语】:一、初恋河州城里九道街,莫泥沟出了一对好人材。
非遗系列之西北民歌花儿
(一)表现苦难生涪的
砣儿真实地反映着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凝聚着劳动的 汗水和生活的泪水,控诉着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他们用花儿 倾诉自己苦难的生活:
[1]地里的庄稼们上(哟)场了, “团课”为地租,由于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大小官吏的层层揩油等,经常还
东家的大骡子到了,
出现“流血(嘛)流汗的整(呀)一年,不够交官家的粮款”的事情。但巧取
代表作品
(四)批判反动事物 和针砭丑恶现象
对反动事物的批判和对生活中丑恶现象的针砭,是花儿的又一特点。旧社 会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花儿旗帜鲜明地给予讨伐:
[1]上山的老虎(嘛)下 山的狼, 凶不过国民党匪帮; 今日的款子(嘛)明日的 粮, 百姓们活下的孽障。 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的批判,更是尖锐、辛辣:
爱慕、追求过程的延续,使爱情有了浑厚、真诚的基础:
[1]园子里长的是绿韭(耶)菜, 霎叫(呀)割,
叫它(嘛)绿绿的长者; 尕妹是阳沟(嘛)阿哥是水,
委叫(呀)断, 叫它(嘛)淡淡的淌者。
[2]半个天晴来(嘛)半个天阴, 半个里烧红(呀)者哩;
两个的身子(嘛)一个(就)心, 尕心们连实(呀)者哩。
[3]女:鸭子的嘴长(嘛)爪爪们 短,
[3]杨三郎马踏者入泥 (呀)浆,
浑身(哈)血染者遍了; 为你的身子者我(呀)
烧香, 各庙里许下个愿了。
代表作品
(三)新编的叙事花儿
人类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故 事也是由人民传唱繁衍的。叶平 整理的长篇叙事花儿《尕豆过兰 州》是人民群众自己编创的长歌, 把清朝末年发生在临夏漠泥沟的 “马五哥与尕豆妹”的爱情悲剧 片断,用花儿的连缀形式表现出 来了,内容主要描写尕豆妹克服 困难,前往兰州探望坐牢的马五 哥的情景
西北花儿对唱经典歌词大意
西北花儿对唱经典歌词大意1、《阿哥的白牡丹》——河州花儿经典曲令之一,赞美心中的尕妹妹好比是艳丽的牡丹,表达了要把“牡丹”摘到手里、献在花瓶里,自己甘愿作绿叶陪衬的决心。
2、《我把我的大眼睛想着》——表达了对自己可爱的“大眼睛”、“憨敦敦”的思念之情。
3、《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互相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感情犹如绿韭菜一样长青不衰、犹如泉水一样长流不息、犹如山丹花一样常开不败,表示相互之间相亲相爱互不相弃的炙热情感。
4、《红樱桃》——这首花儿把心中的恋人比作“树尖的红樱桃”、“海底的红珊瑚”、“娇艳的红玫瑰”,表现了不管山高路远都要相互追求的爱慕之情。
5、《花花尕妹》——用泥塑哥妹的精巧比喻,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相爱从肉体到灵魂,相爱至深,难以分开。
6、《莲花山情歌》——展现了男女青年通过花儿会场上的对歌,相识、相知、相恋的经过,讲述了花儿歌者们“不要媒人能成亲”的恋爱故事。
7、《眼泪花儿把心淹了》——这首花儿描写了凄美感人的出门人的歌,表达了离开相爱的人越来越远,眼里装满泪花的离别之情。
8、《巴西古溜溜》——这首撒拉族花儿幽默风趣地描写了男女青年在去花儿会场的路上,相互问答、相伴解乏的情景,表现了还没到花儿会场,但花儿唱了一路的民俗风情。
9、《一辈子不分开》——这是一首保安族花儿歌唱了黄河岸边的男女青年,相互表示相亲相爱,一辈子不分开的帜热缠绵的情感。
10、《心儿跟你着走了》——这首花儿通过“尕妹的脸蛋羞红了”,“阿哥的心里头着火了”的细节描述,表达了初恋情人之间的娇羞与爱恋之情。
11、《花儿与少年》——这是一首著名的西北民歌,由“四季歌”和花儿少年两部分组成,是爱情花儿对唱的代表曲目,曲调优美,赞美了青春如花、四季相爱之情。
12、《马五哥与尕豆妹》——这是西北回族长篇叙事花儿中的对唱选段。
这首叙事长诗叙述了清朝光绪年间发生在甘肃河州地区,一对回族男女青年的真实爱情悲剧﹐情节曲折﹐凄凉哀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族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传唱》寻访马五泉第一部分:概况1、背景音乐:马俊唱《马五哥与尕豆妹》(声音渐弱——“马五阿哥的好心肠”四句后以同调的轻音乐代替)2、配合画面:临夏市全貌、代表性建筑、各民族群众生活场景、太子山、大夏河、国道213线、土门关、漠泥沟全景、漠泥沟大庄、前庄、河滩、马五泉等;3、画外音解说(配字幕):千百年来,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那些浪漫凄美的情节和感人肺腑的故事曾打动了一代又一代无数的有情人。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晚清光绪年间发生在临夏县漠泥沟乡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
漠泥沟乡位于县境西部、小积石山麓,东距州府所在地临夏市35公里,北距县城韩集镇15公里。
乡境东临国道213线,南接本县马集镇,西以小积石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毗邻,北跨山庄坡与县城韩集镇相望。
乡境平均海拔高度3512米,辖区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人口11819人,其中回族占98.8%,贫困面在65%左右,是县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之一。
漠泥沟两山对峙,外隘内豁,境内土地平坦、地广人稀,四围山势绵延、林草茂盛,发源于小积石山麓的漠泥沟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经国道213线汇入大夏河。
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和薯类为主,是县境内蜂蜜的丰产区之一。
漠泥沟乡是清朝同治年间反清人士马占鳌、马海晏,抗日将领马彪的家乡。
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马海晏的故乡——前川村。
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大事情。
有心人编成花儿曲,唱到了各州府县里。
话说100多年前,在山清水秀的漠泥沟乡,有一位姑娘,名叫尕豆,她聪明玲俐、美丽俊俏,芳名传遍四方;当地的回族青年马五是一个英俊能干的小伙子。
有一天,马五在山坡上放羊,巧遇尕豆到村旁小河边担水路过,两人一见钟情,互诉衷肠,并私定终身。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在这个偏僻的山乡里,一对回族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很快却罩上了不祥的阴云——漠泥沟前川村的大地主马七五,他看到尕豆年轻貌美,就凭借权势和金钱,打发媒人去尕豆家,要尕豆与他的儿子尕西木成婚。
当时尕西木只有十岁,而尕豆已经十六岁了。
人们都明白这是一桩不般配的婚姻,马七五在名义上为儿子娶媳妇,其实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尕豆出生在一个贫困之家,一家人虽然心存不满,但胳膊终久拧不过大腿,马七五依仗权势,把马五与尕豆的美好婚姻被活生生拆散,可怜的尕豆让马七五硬抢到家中,做了尕西木的媳妇。
——这个畸形的婚姻让尕豆伤心欲绝,也越发思念起他心中的白马王子——马五哥。
把女婿娃尕西木和马五哥一比较,尕豆更是泪如雨下。
就这样,满含委屈的尕豆终日以泪洗面,进入了暗无天日的婚姻生活。
面对生活,她怨气丛生,一怨老天不公道,二恨公公心太黑,三骂媒婆坏良心,思前想后,她终于拿定了主意——当听说尕豆被马七五抢走做了儿媳妇后,马五心中也难过极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马五到泉边饮马,正巧尕豆也去担水,二人相遇,抱头痛哭,倾诉相思之情。
并约定在夜晚幽会。
当天夜里,马五偷偷地来到尕豆家。
趁女婿娃熟睡之际,与他朝思暮想的尕豆妹相会。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马五与尕豆幽会的过程中,不妨惊醒了熟睡中的尕西木,他要喊叫。
——这让马五与尕豆顿时慌了手脚。
情急之下,他们急忙用被子捂住了尕西木的头,捂了一段时间后,小女婿终被窒息致死。
——发生了人命关天的大事。
于是,尕豆催促马五赶快逃走,可是马五不忍离去,两人推来搡去半天,最后,马五只好越墙而逃。
马五安全逃离后,尕豆才告知公婆说他们的儿子忽然死了。
她的公婆疑心儿子是被人害死的,急忙打火点灯,在宅院四处寻找踪迹。
不巧的是:因马五走的慌忙,在越墙时掉下了一只鞋子。
这只鞋子被她的公婆找到,由此推断凶手必定是与尕豆有染的马五无疑。
尕豆百般辩解都无济于事,公婆一纸诉状将马五告到了官府。
——一场人命官司由此暴发。
逃出去的马五东躲西藏,但最终还是被官府衙役发现,与尕豆双双被捕。
当时河州官府衙门有个王大人,听了二人的哭诉,很是同情,有心从宽发落。
可财大气粗的马七五不服,以为地方官府在袒护罪犯,于是他带上大笔银两到兰州告状。
省府衙门主官李裕泽接受了马七五的贿赂后,一声令下,将马五与尕豆押到了兰州城。
公堂之上,尕豆被严刑拷打、百般折磨,试图从她身上得到马五杀人的口供,但她决心一人承当杀人的罪名,想让马五哥活命;可马五却独揽罪责,拼死要救尕豆,想让可怜的尕豆脱身。
但官场黑暗,哪能听得进穷苦人的诉说?再加上原告马七五已买通官府,最终,马五的活罪被定为死罪,以“因奸杀人”的罪名将马五判成斩刑。
官府衙门准备处以尕豆“因奸致死本夫”的罪名一同处斩,而原告马七五却在公堂上一再恳求留下尕豆的性命。
尕豆却看出了马七五更为险恶的用心,于是,她下定了“生不团圆死团圆”的决心,表示“杀尕西木那是我亲手干,是杀是剐我情愿”,决意与马五同赴黄泉。
于是,双双都被判成斩刑。
光绪七年八月十九日,马五和尕豆被押往刑场。
面对死亡,他俩毫无惧色,一边走一边对唱,以表示对封建礼教和官场黑暗的强烈抗议。
随着刀斧手手起刀落,马五哥和尕豆妹双双被杀害在兰州城西南的华林山上。
马五和尕豆被杀害后,人们怀着无限同情,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河州花儿体叙事长诗四处传唱,唱的人泪水涟涟,听的人心酸难过。
时光已推移了一百多年,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还在传唱着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体味着他们的无奈与悲伤,在赞美着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同时,也在歌唱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第二部分:思想艺术价值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是《马五哥与尕豆妹》这部回族叙事长诗鲜明的思想主题。
长诗通过马五和尕豆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吃人的本质。
包括小女婿尕西木在内,他们都是罪恶制度的牺牲品。
他们的死,从不同的侧面对封建礼教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故事和诗歌中所提到的公婆和媒婆分别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代言人,马五和尕豆的爱情悲剧无疑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双重压迫下一个极端的例子。
故事中地方和省城官府老爷对同一案件的不同态度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封建时代官场的黑暗和官员的腐败,从土财主马七五贿赂官府要员的行径中我们也看到封建时代中国社会法制的缺失,公平和正义的丧失。
此外,我们从故事中也不难看到封建时代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现实和地方偏远山乡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
正是这些,使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封建制度自晚清迅速走向腐朽、没落,直至崩溃。
所以,这首民间叙事长诗具有悠久而又深远的警示意义,具有无可替代的思想价值。
这部叙事长诗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以两句为一小节、以三至六小节为一个情节单元的结构方式组成全篇,故事脉络清楚,前后风格一致,有叙有唱,以唱为主。
全诗情节丰富,结构紧凑,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比兴、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这首长诗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抒情,都显得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描摹,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出神入化。
读起来朗朗上口、委婉动人;唱起来音韵优美、如泣如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部诗作在结构形式、文学语言和唱腔韵律方面都发散出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气息,具备了鲜明的地方民族审美特征。
所以说,《马五哥与尕豆妹》是一部集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一体的回族叙事长诗,是临夏地区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经典代表,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百花园中一朵散发着山野清香的蓝色小花!第三部分:分布区域与传承状况1、背景音乐:《马五哥与尕豆妹》轻音乐2、配合画面:临夏市全貌、各民族群众聚集的生活场景、甘肃省地图上镜头从县境西部推远、城市音响店里摆放的光盘、相关剧照等;3、画外音解说: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从她发生之日起,以其感人肺腑的情感力量迅速从故事的发生地传播开来,以花儿体叙事诗的方式被人们广为传唱。
经过100多年的流传,这个凄切动人的故事不但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民族中间家喻户晓,而且还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回族和其他民族当中。
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民间歌手们的不断的加工和修改,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据我州回族学者周梦诗先生研究,这部叙事诗的各种版本达15种之多。
民俗学专家雪犁和柯杨先生的整理本,被收入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花儿选集》中,是民俗学界公认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
著名东乡族诗人汪玉良先生成功地运用了这一题材,创作了同名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使这一地方民间叙事诗引起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的关注;一些戏剧家还将它改编成戏剧剧本;本地区及周邻省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还把它列为一个单独的演唱曲目进行演出活动。
但这些民间个人化的传承活动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走向了濒危的边缘——4、地方群众采访——(1)会唱几句的人(业余歌手);(2)知道故事但不会唱的人(回族老农,通过其口说出禁忌之因);(3)只听说过名字但知之不详的人(临夏市外籍店主人);第四部分:保护措施(字幕配画外音:粉红色背景,天蓝色字幕)为了进一步传承保护县境内这一优秀的民间口头学遗产,临夏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如下保护措施: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挖掘、考证、整理、完善故事本身和长诗内容,并将所获资料文本编印成册、存档。
二、创建专题展览馆,集中展示相关实物、照片、图书、音视光盘以及泥塑、刺绣、剪纸、绘画、书法等同题材艺术作品,展示故事发生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和民俗风情实物资料。
三、创办一个以“马五与尕豆”冠名的花儿演唱民间艺术团体,定期举办演唱活动,并选拔培养优秀歌手参加州、省以及兄弟民族地区相关演唱活动。
四、确定一批擅长讲述故事和长诗演唱的项目传承人,依照《临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落实一定的补助经费,保证其艺有所传。
五、创作一部同题材的大型花儿剧。
六、鼓励、扶持本土美术家绘制、出版一本同题材连环画作。
七、鼓励扶持本土作家以本故事为原型创作一部全景式反映十八世纪下半叶临夏少数民族生活的长篇力作。
八、结合项目保护工作做好文化产业的开发,招标注册一批以“马五与尕豆”为名称标识的民间刺绣、葫芦雕刻等手工艺品文化产业,树立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上述保护措施的落实,我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会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让《马五哥与尕豆妹》这朵蓝色小花的馨香传遍西北、传遍中国、传向世界!2009.8.15拟定希望喜欢花儿的朋友们积极转载愿花儿在西北大地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