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默写

合集下载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默写)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默写)

.. .. .... . .. ...“ .. . ... .. . .. . ... .. . ... .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 (),不亦君.. . .... . . .. . . . .... “ “ “ ”“”. )不忠 .2019 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1.《咏雪》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 ), 去 后 乃 ( ) 至 。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 门 外 戏 。

客 问 元 方 :“ 尊 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 )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 )之。

元方入门不顾()。

3.《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子()乎?”曾子曰:“吾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 六 十 而 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学习资料... .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 .... . .. “ “ ....“ ... .. ..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文默写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文默写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文默写梳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俯首申命兮诵遵养。

思我梦我兮不见君,胡马长鸣兮志骥嘶。

闻君遗伯仲兮若泣,共舞阳春兮从君终。

鸟鸣涧边春如绿,蜡炬桥边夜不寐。

同看牧童歌管弄,相忆江南赤壁隔。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将进酒》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踪滅。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缚龙游戏沙场乐,至今犹忆李将军。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诗词部分(一)《观沧海》(曹操)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一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 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这两句诗。

13.《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山水相连景象。

14.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的诗句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15.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16.《观沧海》以吞吐日月的气象引发了曹操气壮山河的豪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观沧海(曹操)1.叙事,交代观海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对景物作总写,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实写,描写草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实写,描写海面动态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诗人以沧海自比,运用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雄伟气魄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点明暮春时节,寓情于景,渲染离恨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因朋友被贬龙标的悲苦哀伤的心情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把明月人格化,似懂得诗人的愁心,抒发了作者对被贬远行的友人的关心、牵挂、思念劝勉、宽慰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1.暗含游子旅途奔波,在外漂泊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畅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在写景中,蕴含着理趣:新事物总是孕育在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以丰富的意象,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从正反两方面烘托羁旅游子内心凄楚与悲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漂泊无依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李白)1.意境清朗秀丽,“秋”字营造天高气爽、风清瑟瑟的氛围。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动态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文默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文默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文默写
简介
本文档是为了辅助古文默写活动所提供的参考材料。

以下是本
学期教材中的古文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古文知识。

古文内容
1. 课文一:《韩愈:师说》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非所以然诲诸,摸索而已耳"
2. 课文二:《孟子:离娄上》
- "谁谓尧、舜之尧、舜哉?"
- "尧舜之尧、舜,人之尧、舜也"
3. 课文三:《宋玉:风筝赋》
- "余爱风筝,不以工巧喜……无是非之心,非儒者之患也"
4. 课文四:《韩愈:滕王阁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课文五:《唐太宗:帝京篇十首》
- "一弦一柱思华年"
6. 课文六:《骆宾王:咏鹅》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 课文七:《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使用建议
- 请同学们在默写古文之前,先阅读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 可以使用默写工具,如纸笔或电子设备,进行默写练。

- 建议多次重复默写,加深对古文的记忆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对同学们的古文学习有所帮助!加油!。

(完整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完整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一、实词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8.未若:9.因风:10.期行:11.日中:12.舍去:13.乃:14.尊君在不:15.相委而去:16.家君:17.引:18.顾:二、虚词1.相委而去:2.则是无信:3.下车引之:《寓言四则》一、实词1.溉汲: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4.闻之于宋君:5.对曰:6.身亡所寄:7.因往晓之:8.积气:9.若屈伸呼吸:10.行止:11.奈何:12.只使:13.中伤:14.积块:15.四虚:16.躇步跐蹈:17.舍然:二、虚词1.宋之丁氏:2.家无井而出溉汲: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6.得一人之使:7.非得一人于井中:8.因往晓之:9.晓之者曰:10.其人曰:《论语》十二章一、实词(1)时习:(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乎:(5)日:(6)三省..:(7)为人谋:(8)忠:(9)不信.乎:(10)传.不习.乎?:(11)十有.五:(12)三十而立.:(13)四十而不惑..:(14)不逾矩..:(15)温故.:(16)可以为...师矣:(17)罔.:(18)殆:(19)人不堪.:(20)好.之者:(21)乐.之者:(22)者.:(23)饭.疏.食:(24)饮水.:(25)曲肱.:(26)善者:...(27)而从.之:(28)子在川.上曰:(29)逝.者:(30)不舍昼夜..:(31)夺.帅:(32)匹.夫.:(33)笃志..:(34)切问..:(35)仁.在其中:二、虚词:(1)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为人谋而不信乎:博学而笃志:择其善者而从之:(2)其:人不堪其忧:择其善者而从之;(3)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必有我师焉:(5)夫:如斯夫:夫君子之行:(6)于:于我如浮云: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乐亦在其中矣:《诫子书》一、实词1、诫子书()()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5、非学无以广才()6、淫()慢()则不能励精()励()7、险躁()险()8、治性()治()8、年与时驰()驰()9、意与日去()10、枯落()11、多不接世()12、将复何及()13、夫君子之行()二、虚词1、之:夫君子之行()2、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三、一词多义意:意与日去()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一、实词(1)缀.行甚远:(2)...并驱..:(3)屠大窘.:(4)苫蔽..:(5)弛.担持刀:(6)眈眈..相向:(7)少时..:(8)径去..:(9)目似暝.:(10)意暇.甚:(11)暴.起:(12)一狼洞.其中:(13)意将隧.入:(14)只露尻.尾:(15)断其股.:(16)前狼假寐.:(17)盖.以诱敌:(18)狼亦黠.矣:(19)顷刻:(20)几何:二、虚词(1)之:复投之:两狼之并驱:久之: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乃: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3)以:投以骨:盖以诱敌: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4)其:积新其中:奔倚其下:三、一词多义(1)止:止有剩骨:后狼止:止增笑耳:(2)敌: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3)前:狼不敢前:犬坐于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二则》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1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5.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6.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完整word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docx

(完整word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docx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人之父:表折,“却”任重而道:,表并列,作“并且”。

4、然: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果然也:副尾,不。

忽大起,气莽莽然:形容尾,作“⋯⋯的子”。

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是,,表折。

5、: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作“被”知之知之:作“是” 。

之:作“因” 。

以草林:作“当作” 。

人而不忠乎:作“替”。

此何遽不福乎?:作“是” 。

6、其:蹲其身:代,作“自己的”必察其理:代,作“它的” 。

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

其子曰:代,他的大亡其:助,不。

而折其髀:代,他的,指“好”的儿子。

7、:昂首之:看作青云白:景象8、故:故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作名,“旧知”。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了解古今异义字对于理解文言 文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按照现 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很可能 会产生误解。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绝”在“绝粮” 中表示“断绝”,而在“绝技”中则表示“独特的技能”。
一词多义的存在是因为语言的复杂性和语境的变化,使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具有不同的意义。
01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切 磋。(“见”为动词活用为名词, 译为“所见到的”)
02
故为之文以志。(“志”为动词活 用为名词,译为“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温故而知新。(“故”、“新”为形 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 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为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译为“好的方面”)
动词





攻打,讨伐。如“齐师伐 我”。
战斗,作战。如“齐魏之 战”。
胜利,战胜。如“故能胜 之”。
防守,守卫。如“守土有 责”。
失败,战败。如“败于敌 手”。
形容词
01 强 强大,强壮。如“强者胜之”。
02 弱 弱小,软弱。如“弱者道之用”。
03 大 大,伟大。如“大哉问”。
04 小 小,微小。如“小不忍则乱大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CONTENCT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重点实词 • 重点虚词 • 词类活用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异体字,通常用音同 音近的字代替本字。例如,《论语》中的“说”通 “悦”,表示高兴、喜悦。
通假字的存在是因为古代书写工具的限制和语言的 发展变化,使得一些字在书写时被同音或近音的字 代替。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夫君子之行(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复投之(代词,代骨头)2.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不译)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3.盖: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仁在其中矣(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5.以静以修身(介词,用)非志无以成学(介词,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来)6.乃去后乃至(才)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2.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4.学非学无以广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5.止止有剩骨(仅,只)一狼得骨止(停止))6.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7.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8.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堆积柴草)转视积薪后(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 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 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 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口技(林嗣环)(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伤仲永(七上)
68

周遍, 遍及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女娲补天(七上)
69

跑, 逃跑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口技(林嗣环)(七上)
70


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核舟记(七上)
71

①发出, 出现
②写作, 创作
②写作,创作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

①名字, 名称
②名声, 名望
③说出, 指出
③说出,指出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
且人患志之不立, 何忧令名不彰
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59

山之北, 水之南
达于汉阴, 可乎
愚公移山(七上)
60

满, 充满
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61

①我, 我的
②剩下的, 多余的
②剩下的,多余的
尝贻余核舟一
余弟宗玄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以残年余力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62

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卖油翁(七上)
6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引: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1、通假释义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3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4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6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7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8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9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10虽.有佳肴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1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2教然后知困.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3 学.学半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4一寺临河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5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1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7是.非木柿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18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19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20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暮果大亡.其财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1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友人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棹.数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智.子疑邻 (其家甚智.其子)_________________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众服为确论_________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_________2知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3而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_ 4乐不亦乐.乎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知者_________5之闻之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河求之_________一老河兵闻之_________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其反激之力_________至石之半求之下流_________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_ 人皆吊之_________6其如其言________其反激之力________其此之谓乎_________7则学而不思则罔____然则天下之事可据理臆断欤______ 8亡暮而果大亡其财 ___________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__9将不筑,必将.有盗________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10以可以.为师矣_______ 此独以跛之故______11于于我如浮云_________ 果得于数里外______12故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此独以跛之故__________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13将不筑,必将有盗_______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五、文言句式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被动词“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顺流下矣。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默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默写

《次北固山下》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
即:《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
6、《西江月》
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
《西江月》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
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西江月》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西江月》一词中写急忙避雨迷路,焦急迷惑之后欣喜的句子是什么?
答:
1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必背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必背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必背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重点字词解释。

-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 因:趁、乘。

3.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 重点字词解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3.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七年级(上)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七年级(上)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七年级(上)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一)、用《〈论语〉十则》中的原话填空。

1.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2.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提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或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

4. 《〈论语〉十则》中谈实事求是,方是智者态度的句子是:,
,。

5.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子所说的“,”体会更深刻了。

6.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


7.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榜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观沧海》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2. 《观沧海》中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三)、《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或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
,。

2.《次北固山下》一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帆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四)、《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2. 《钱塘湖春行》一诗最能体现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24)凡河 中(25)失石,当求之于上流。(26)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27)啮沙(28)为 (29)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 (30)已,(31)遂反(32)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4)然则 天下之事,(35)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36)臆(37)断欤?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默 写
咏雪பைடு நூலகம்
谢太傅寒雪日(1)内集,与(2)儿女 讲论(3)文义。(4)俄而雪(5)骤,公 (6)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7)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8)差可(9) 拟。”兄女曰:“(10)未若柳絮(11) 因风起。”公大笑乐。(12)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1)临(2)河干,山门 (3)圮于河,二石兽(4)并沉焉。(5)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6)求石兽于水 中,(7)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8) 棹数小舟,(9)曳铁钯,寻十余里,无 (10)迹。 一讲学家(11)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12)尔辈不能(13)究(14)物理, (15)是非(16)木杮,(17)岂能(18)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9)湮于沙上,渐沉渐深(20)耳。 (21)沿河求之,不亦(22)颠乎?”众 服(23)为确论。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13)期行,期(14)日中,过 中不至,太丘舍(15)去,去后乃至。元 方(16)时年七岁,门外(17)戏。客问 元方:“(18)尊君在(19)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20)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21)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22)信;对子骂父,则是无(23) 礼。”友人惭,下车(24)引之,元方入门 不(25)顾。
虽有佳肴
• (1)虽有(2)嘉(3)肴,弗(4)
食,不知其(5)旨也;虽有(6)至 道,弗学,不知其(7)善也。(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9)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10)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11)强也。(12)故曰: 教学相(13)长也。《(14)兑命》曰: “(15)学学半。”(16)其此之谓 乎?
• 6、子曰:“贤哉,回也!一(25)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26)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 7、子曰:“知(27)之者不如(28)好之(29)者,好 之者不如(30)乐之者。”《雍也》 • 8、子曰:“(31)饭疏食饮(32)水,曲(33)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34)于我如浮云。” 《述而》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35)焉。择其(36)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10、子在(37)川上曰:“(38)逝者如(39)斯夫, 不舍昼夜。”《子罕》 • 11、子曰:“(40)三军可夺帅也,(41)匹夫不可夺 志也。”《子罕》 • 12、子夏曰:“博学而(42)笃志,(43)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 1、子曰:“学而(1)时习之,不亦(2)说乎?有朋 (3)自远方来,不(4)亦乐乎?人不(5)知而不(6) 愠,不亦(7)君子乎?”《学而》 • 2、曾子曰:“(8)吾日三(9)省吾身:(10)为人 (11)谋而不(12)忠乎?与朋友交而不(13)信乎? (14)传不习乎?”《学而》 • 3、子曰:“吾十(15)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16)立, 四十而不(17)惑,五十而知(18)天命,六十而(19)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20)逾矩。”《为政》 • 4、子曰:“温(21)故而知(22)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23)罔,思而不学则(24) 殆。”《为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