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二、工匠精神的涵义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具有精湛的技能、追求卓越的品质、勇于创新的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备品质。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1. 强化理论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技术理论的深度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增加课时、设计理论学习深化课程等方式,着力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只有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学生才能够对自己的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追求卓越的品质和工匠精神。
2. 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多参与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会经历许多挑战和困难,只有坚定的工匠精神才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不气馁,而是勇于拼搏,不断追求。
3. 鼓励创新思维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的空间。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培养了创新思维的学生,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勇于突破、不断创新,从而展现出工匠精神的品质。
4. 塑造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学技能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树立对技能学习的正确态度。
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勤勉朴实的职业品质,树立奋斗精神和进取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
五、结语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既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思维和塑造职业价值观等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技术岗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技术人才。
高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培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提升培训效果的建议。
强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总结了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呼吁加强相关政策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技术技能和职业水平,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途径、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方向、政策支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高职院校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即注重技能和实践,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当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他们在职场竞争中的优势,也符合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趋势。
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如何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人才。
研究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发现现有培育模式中的不足和瓶颈,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摘要】在当今社会,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建立工匠文化教育体系、开展技能竞赛与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以及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都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高技能、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不断努力,高职院校将成为工匠精神的摇篮,为培养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教育体系、技能竞赛、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合作、学生、教育任务、教学融合。
1. 引言1.1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学习平台,是实践、体验和培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激发他们对专业技能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工匠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
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1.2 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技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是对专业技能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变革,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培养工匠精神还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加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育三种职业精神
、
弘扬工 匠精 神要 培 育爱 岗敬 业精神
著有 《 匠人》 一书的美 国社会 学家理查 德 ・ 桑 内
特认 为 : 在 科学 技 术 日新 月异 的今 天 , 尽 管很 多 工作 被机 器替 代 , 但 工 匠精 益 求精 、 专心 敬 业 的精 神 是无 法被 替代 的 。
什么是工匠精神。但是 , 我们也不能否认 , 少数企业 盲 目追求利润 , 用粗制滥造代替精益求精 , 让“ 中国
战 。 形 成经 济增 长 新 动力 , 塑造 国际竞 争 新优 势 , 重 点 在制 造 业 , 难 点在 制 造业 , 出路 也 在制 造 业 。可 以 看 出 ,我 国 目前 迫 切需 要 大量 具 有 工 匠精 神且 技 术
过硬 的高技 能人 才 。
工 匠精 神 , 是 指 各 种工 匠 热爱 自己的工 作 , 对自
作为 , 才 能 做 出不 简 单 、 不平 凡 的工 作 成 就 , 而 大 国
于他们品质的认可 , 使他们永远站在领域的最高端。
艰苦 奋 斗作 为 一种 可 贵 的精 神 品质 和 职业 精 神 是我们 党 的传 家宝 。2 0 1 3年 5月 4日习近平 在 同各
工匠精神 的铸造 ,更需要有千千万万爱岗敬业者的 强力支撑。 爱 岗敬业强调“ 干一行爱一行 , 爱一行钻 一行 , 精益求精 , 尽职尽责 。” 每一种职业活动都有 自己的 职业技能和业务要求 , 都有专 门的知识和学 问。《 庄
政 治教 育 。
・
40 ・
中共 山 面省 直机 关 党校 学 报
征, 不仅 是企 业 竞争 取 胜 的关 键 、 是成 就 个 人事 业 的
才成就 了这些工匠及企业 的辉煌 。他们在产 品里所 灌输 的艰苦奋斗 、 吃苦耐劳精神 , 最终赢得 了人们对
非遗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在非遗传承的视角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机构,有责任与使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传统手工艺非常注重技术的细腻和品质的精益求精,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艺水平,发扬“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备高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从教师的引导入手。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导师,他们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注重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起“工匠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真实的实践案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将传统工艺、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扎实,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艺。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给学生。
与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需求,提前适应工作场景,培养学生与“工匠精神”相符合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与传统手工艺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传统手工艺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非遗的熟悉程度。
高职学生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育三种职业精神
高职学生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育三种职业精神作者:刘慧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后备力量,是工匠精神最有力的实践者。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如何弘扬工匠精神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高职学生弘扬工匠精神要优先培育三种职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4-0040-03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由此,“工匠精神”成为热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工匠精神,是指各种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我国从古至今都不缺乏工匠精神,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工匠精神的杰作。
《庄子》用精妙的语言赞美了游刃有余的庖丁、粘蝉若拾的承蜩者、削木为鐻的梓庆等工匠的形象,他们精湛的技艺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今天中国制造能走向世界,也是无数能工巧匠用他们的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
2015 年央视热播的 8 集纪录片《大国工匠》介绍了高风林、孟剑锋、顾秋亮、胡双钱、张冬伟、周东红、宁允展、管延安等8名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少数企业盲目追求利润,用粗制滥造代替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蒙羞。
一篇《到日本去买个马桶盖》的文章广泛流传,从另一个方面触及中国制造因缺少工匠精神而缺少一流产品的痛处。
眼下,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WORLD \ 公关世界 73C ASE ANALYSIS前言“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当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社会、企业、高校持续弘扬“工匠精神”。
2020年10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充分肯定“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工匠精神”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
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培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培养一代代树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尊重科学、开拓创新”思想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提供优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制造业的各领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我国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然而与美、德、日等制造业强国相比,缺乏技术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的问题突出。
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需要大量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正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更是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地。
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专注学业、追求技能提升、勇于技术创新,也同步向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继而提升学校人才培育知名度,实现高校、学生、企业、社会四方共赢局面。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操作等方面形式单一,缺乏思想引导和启发式教学环节,在传承“工匠精神”、塑造职业操守等方面有待提高。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作为新时代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工匠精神是指具有追求卓越、刻苦耐劳、善于创新、细致认真等品质,培育工匠精神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一、培养目标维度1. 追求卓越的品质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这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品质。
高职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不停止学习的步伐。
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培养出有能力有品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 刻苦耐劳的态度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是刻苦耐劳。
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耐心。
培养高职学生刻苦耐劳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吃苦和吃亏,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3. 善于创新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善于创新的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敢于挑战、善于创新的精神,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推动产业的发展。
4. 细致认真的态度工匠精神还包括细致认真的品质,这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目标维度。
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负责,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实现路径1. 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要对高职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实践性教学科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要改革评价考核体系,不再单纯以学术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培养方向不一致、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等。
接下来,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如何培育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
一、培养方向不一致高职院校面临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多变等问题,使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向不明确。
工匠精神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过程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技术研究和创新,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产业最新趋势,提升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使工匠精神实现与未来就业需求的契合。
教师还需定期开展校外实习,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领导人的交流,了解市场最新需求,从而使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甚至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如果这些教师在教育中没有得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很难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经验,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给学生以实际指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了解新业务领域的知识,掌握新技术和新技巧,以跟上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三、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高职院校中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一个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通常更加注重应用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如在技能课程中注入工匠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工作,扭转“看重证书、轻视技能”的现象。
其中,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计,实现经验和技巧的充分交换,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实践路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1. 教育理念滞后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造成他们缺乏实际技能的积累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2. 实践环境不足3. 社会认可度不高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普遍较低。
这不仅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打击,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4. 缺乏职业规划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会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相应的方向和动力。
二、实践路径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技能培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双证培训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并且在校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入学后为他们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技能,也有利于他们在校期间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三、总结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阵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从教育理念更新、实践环境建设、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规划设置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找到有效的实践路径来加以解决。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
这些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往往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是实训设施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实训设施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缺乏实践创新的机会。
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使学生不能够深入实际操作,缺乏对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各个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实践路径。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调研,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有效指导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实训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先进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培训。
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富有创新、专业化的人才。
为此,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也成为了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从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两个角度来探讨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问题。
一、目标维度1. 专业技能方面。
高职学生是未来职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
同时,高职学生还应该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工匠精神中专注专业、刻意练习等特征的体现。
2. 创新意识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
这也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一项素质,他们应该拥有敢于挑战常规、寻找更好解决方案的勇气和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3. 品德素养方面。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标准,具有诚实、勇敢、尊重、负责等素质。
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人格品质。
4. 合作能力方面。
高职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与人合作,遇到困难时,他们应该学会与团队成员协商解决,体现出工匠精神中注重团队、合作、分享等特质。
二、实现路径1. 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首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让学生从学科与实践中体验、探索、领悟工匠精神,并形成个人工匠式思维和行为习惯。
2. 打造优秀导师。
教师是学生工匠精神的榜样,高职学校应该注重引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技能过硬、有过实践经验的导师,通过案例分享、培训、讲座等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3. 提高实训质量。
实训环节是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重要体验机会。
学校应该注重实训课程质量,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对实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反馈,并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们能够接触更多真实场景。
4. 不断拓展相关资源。
学生学习工匠精神需要各种资源,如书籍、案例等。
对高职学生会计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职业教育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会计领域亦需工匠精神。
本文从会计工匠精神入手,分析高职学生会计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并从课程设置、考核体系、联动培养机制等方面探析会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会计教育工匠精神人才培养Reflec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rtis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Fang Liyun Abstract As a kind of professionalism,"artisan spirit"is a mani-fest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which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of practitioners.It also needs artisan spirit in ac-counting field.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pirit of accounting ar-tisan,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accounting artisa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plight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artisans in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And from the curriculum,assessment system, linkage training mechanism,it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path ofaccounting craftsman.Key words accounting education;artisan spirit;personnel training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并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一、引言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勤奋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培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工匠精神非常重要。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意志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工作的追求卓越,不满足于平庸。
工匠精神的人会不断地精进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追求完美的结果。
2. 注重细节:工匠精神的人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会关注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善的地方。
3. 勤奋工作:工匠精神的人具备较强的工作动力,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任务并取得好的成绩。
4.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培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工匠精神为了培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学科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会计专业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学院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的重要性和行业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会计项目或企业实习,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开放性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
4. 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国内外会计竞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与其他高水平学生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模式,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之下,会计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职业。
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一、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是一种制造业文化精神,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又充满了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在工匠精神中,强调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始终遵循“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其核心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希望能够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出这样一种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会计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管理需要,在会计、审计、税务和财务管理领域内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独立地完成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各类财务分析。
1. 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应该增强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要求、自我控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要面对的职业是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的。
同时,教育学生要始终贯彻“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学生必须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如开设“实务操作”、“模拟实训”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演练,增强理论、实际相结合的素质。
另外,加强课外实践,在实习、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工作现场,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金融会计从业者。
3. 引导学生关注最新事务4. 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在高职院校建立相关的教育实践基地,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并逐步做好财务账目记录和报表制定的基本技能,为未来的金融从业之路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摘要:会计人员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义不容辞。
基于上述背景,探讨如何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方法引言伴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优化与企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经过完善师资队伍将“工匠精神”教育列入课程体系中,开始重视教育教学方面的引导与培养。
会计成为近几年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怎样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成为教师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人才的培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及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议。
1工匠精神1.1工匠精神的定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工匠旧称匠人,定义为“手艺工人”。
工匠属于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技术能手或者大师。
目前,对工匠精神的定义还缺乏精准统一的描述,比如,工匠精神在德国统筹称为“劳动精神”,在美国称为“职业精神”,在日本称为“匠人精神”,在韩国称为“达人精神”。
百度百科引用了徐耀强先生在《红旗文稿》杂志发表的《论“工匠精神”》的定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表述,工匠精神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包括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持续改进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以及追求极致的极致精神1.2会计人才工匠精神会计从业者从事的是专业技术工作,与从事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样,也需要工匠精神,所不同的是制造业生产的是具体的物理产品,而会计“生产”的是抽象的数据,账簿、报表、报告就是他们的产品。
会计的工匠精神,需要匠心与匠艺并重。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德育MorAL编辑 陈姝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会专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社会的需要,同时符合战略发展目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对于“工匠精神”,《辞海.工部》中解释道:“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
“匠”在古代主要有“工匠”“制造”“治理”和“经营”等义。
精神则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指人的一种意志。
也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是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
结合古代对“工匠”的解释以及当前人们的看法,可以把“工匠精神”看成从事专门技术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敬业、严谨、细致、专业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会计领域的“工匠精神”体现会计人员与从事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样需要“工匠精神”。
会计领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爱岗敬业,专注执着;二是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三是坚持学习,努力提升。
会计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编制报表、审核分析等。
专业的会计人员能在复杂的账目中,找出漏洞,既能帮公司规避风险,又能提出最佳方案,使公司取得更多收益。
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发扬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更倾向受过高职、本科教育的毕业生,中职财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具体问题如下。
1.岗位专业性不强近年来,从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看,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如餐饮、超市等连锁商业服务企业,主要从事服务员、销售员、收银员等与财务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的岗位,就算从事财务工作,大部分是统计员、仓管、出纳、辅助会计等基层辅助性质的财务工作,也有一小部分待业在家。
2.专业对口稳定程度不高通过各届毕业生返校了解其具体实习就业情况,发现学生就业后专业对口稳定程度并不高。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一、认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一个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孜孜不倦,钻研深究,不断改进,做到完美无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和态度。
在传统的工艺行业,工匠精神一直是重要的企业文化,而在现代化社会中,工匠精神逐渐向更广泛的领域渗透,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将秉承精益求精、匠心独运、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以最真挚、最踏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以追求完美和卓越为己任。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作为现代管理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具备实践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方法等诸多原因,很容易出现错误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因此,学生取得完全的技能十分重要,这需要他们具备高精度、高质量的职业素质。
这其中最能体现高质量职业素质的,就是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坚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优越基础。
1.注重实践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为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推崇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而推崇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创新,并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让学生得到创新的机会,并予以奖励,为其提供充分的支持。
3.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责任感、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高职院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多方面地进行综合培养,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结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需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时刻保持进取心和求知欲,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并在工作中热爱劳动,充分展示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实用、高效和协作的态度,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真正地为社会和企业奉献职业技能和服务。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论析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论析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那些具有卓越技艺、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品质。
它包括了对技术的追求、对工作的专注、对质量的执着、对创新的持续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高职院校是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学校,其培养的学生多为社会中从事技工类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匠精神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和缺失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能水平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工作,主要原因是其技能水平不够优秀,不符合市场对技工人才的要求。
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匠精神上的培养和提高。
2.缺乏职业素养。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不端正,缺乏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细致心,不能以专业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完成自己的工作,导致了工作品质的下降。
3.缺乏创新意识。
在现代社会上,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养。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新精神的缺乏,容易使他们在工作中陷入一成不变的状态,无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问题。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匠精神素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失,需要加强和提高。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2. 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包括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工作的耐心和细致、对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3.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技工类人才,学生更需要有一颗追求创新的心。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工匠精神典型故事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产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从而更加懂得珍惜这种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作者:王鸿翎
来源:《商情》2020年第36期
【摘要】近年來,会计学已成为一门受欢迎的专业,如何在高中会计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工匠已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在人才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工匠精神”,之后分析了会计职业“公共思想”养成的困境,并提出合理的改进途径。
【关键词】会计专业 ;工匠精神 ;困境 ;路径
会计人才培训工匠精神对财务管理和正确使用资金产生巨大影响,高职院校在坚持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改革会计专业供给侧结构的同时,以“人文精神”加快了会计人才的培养。
创新高职会计的教学模式为提高高专会计专业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培养了一批在发达国家需要专业知识和卓越才能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一、会计工匠精神概述
会计是一种全球商业语言,在社会,金融和经济事务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所以会计的工匠精神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改善专业知识体系,并提高会计专业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工匠精神是当今大力倡导的时代精神,但不能轻易地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对时代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拓展精神的偏离,加上实践教育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往往导致两者之间的脱节,使手工艺品成为教育实践的两难选择。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工匠精神”与现实的分离
中国高中的会计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动手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专业课程。
通常,通过实际操作培训或单独的练习周来穿插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最低比率。
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师基本上也从管理职位调任。
大量的教师在此类课程中并不专业,他们对“共产主义精神”的含义的理解受到限制。
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无法实现。
(二)素质文化教育的缺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技能为指导,这些技能侧重于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优质的文化教育。
与本科和大学不同,许多高端学院的综合课程易于管理,学生的独立选择更少。
同时,传统文化和综合素质课程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为学生提供大规模的文化素质教育。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仅仅渗透会计相关过程的专业性和专业特征是不够的。
文化教育是基础。
只有顺应文化水平时代的步伐,才能在精神层面上确定手工艺的精神含义,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
(三)学生职业认同感差,工匠精神淡薄
与本科院校相比,职业大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视角不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学习热情不足,对学习缺乏信心以及高度依赖。
另外,当前的职业教育强调技术比工匠重要,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不高,并且缺乏职业认同感。
基于这种背景,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工作时都非常注重结果,对过程研究不屑一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致力于创业。
(四)教师队伍经验不足
会计专业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所以中国的职业院校对教师学历非常看重,但是这样导致大多数职业教师成为“师范生”,严重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教师。
教育内容通常以书籍为主导,因此教育的总体质量较低。
(五)教师队伍经验不足
会计专业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所以中国的职业院校对教师学历非常看重,但是这样导致大多数职业教师成为“师范生”,严重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教师。
教育内容通常以书籍为主导,因此教育的总体质量较低。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实现会计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
在课程环境中,学校必须充分整合专业课程,加强动手培训和实验课程,并注意“社区”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影响。
完成课程设计并将教学情况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
科学设计现实世界的教学模块,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将“社区”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以教师工匠引领学生工匠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您必须首先培养老师的工匠。
企业中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培训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脱节。
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工匠会计教师需要了解行业公司的最新进展。
为此,教师需要定期与公司联系,实际上要深入公司,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创建适合学生并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人才培训计划。
此外,培养学生的手工艺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奉献,卓越,开拓和创新的手工艺。
(三)搭建政校企联动培育平台
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高水平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毕业生是社会,商业和大学的共同追求。
大学培养的“工匠”最终将进入公司培养人才,如果公司能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参与整个过程,那么他们将能够以更少的精力做更多的事情。
例如,创建一个专业的企业家工作室,将专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将公司项目介绍给大学并以项目风格进行协作。
(四)工学结合
首先,引入学徒制,并与学校合作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
公司安排专家与学校和教师合作,同时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尽快与企业管理文化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益素质。
另外,组织比赛,提高工艺水平。
学校组织职业比赛,鼓励学生通过主动行动参加比赛,并开展诸如人工帐户,算盘和计票比赛等活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完善“双师”制度。
聘请具有丰富技能的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讲师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或练习,学校内外的讲师共同教给您职业技能,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专业技能以及“人造”您可以培养自己的思想。
第二,优化教师评价指标。
在教师评估中,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绩效的指标,并全面评估教师的绩效。
四、结语
开发工艺需要创新。
创新是工艺的心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乏创新,只有伟大而优秀的创新。
如果没有手工艺的工人正在对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就不可能谈论进一步走创新道路。
为了培养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工艺水平,您需要专注于强调工艺水平,这样就可以满足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芳.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J].商业经济,2019,000(004):176-177.
[2]张丽霞.浅析高职院校如何打造会计专业工匠精神[J].中国总会计师,2019,000(001):134-135.
[3]宋海姣.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31(006):P.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