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游憩设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图解——《国家公园游憩设计》评介
&!
中国园林 !""#$%!
分 困 难 !混 合 了 其 他 不 同 颜 色 的 树 叶 及 其空隙和阴影! 加上屋顶的光学反射! 使 绿 色 的 屋 顶 很 难 与 周 围 环 境 协 调 !而 棕 色 或 暗 灰 色 的 屋 顶 !可 以 和 土 地 及 树 干的颜色取得很好的协调感 " 天然材料能赋予公园建筑多少原 始 特 征 !这 完 全 取 决 于 怎 样 巧 妙 地 使 用 它 们 !我 们 还 应 该 尝 试 发 挥 材 料 本 身 的 # 自 然 性 $% 当 地 出 产 的 石 材 ! 如 果 被 加 工成规整尺寸的切割石块或水泥块的 样 子 !或 者 将 当 地 的 圆 木 加 工 成 像 电 线 杆 一 样 整 齐 的 商 用 木 料 !就 完 全 失 去 了 其天然特色 "
I ! JIKLMNOPQRS " TUV WXPYZ[\]^_E‘#
有 许 多 公 园 保 留 地 !并 不 因 为 其 具 有 最 高 的 山 峰 或 最 深 的 峡 谷 "最 蓝 的 湖 泊 或 最 高 大 的 树 木 而 存 在 !而 是 它 们 成 功地给大都市的年轻人带来了山水风 景 "游 泳 池 "阳 光 与 遮 荫 # 而 这 些 年 轻 人! 曾经只能在单调简陋的城市街道 上 " 积满雨水的排水沟边戏水玩耍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图解
,% ,, 国家公园游憩设计&评介
UVW
X
C# % 国 家 公 园 游 憩 设 计 & 从 人 地 关 系
自 从 %&’! 年 黄 石 国 家 公 园 成 立 以 来 ! 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 ! 取得了世人瞩 目的成就 " 我国有不少学者相继介绍了 美国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教训! 但 多 数 是 在 宏 观 层 面 上 !从 政 策 #经 营 # 管理 # 法规 # 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 而美 国 国 家公 园 局 建筑 顾 问 艾伯 特$ ($古 德 编 著 的 %国 家 公 园 游 憩 设 计 &一 书 !则 着 重从建筑设计的角度 ! 系统总结了美国 国家公园百年来发展的成就 # 特色和风 格 ! 探讨了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和途径 " 它从 ’ 分子水平 ( 上 ! 提出了解决 自然保护与游憩发展矛盾的方法 " % 国家公园游憩设计 & 早在 %)#& 年 由 美 国 内 务 部 出 版 了 # 卷 !%))) 年 再 版 " 修改后图文并茂 ! 从全国数十家国家 公园 中 ! 选 取 % """ 多 张 代 表性 设 施 图 片及平面和立面图 ! 记载了公园开发辉 煌时期所留下的丰富的设施遗产 ! 全面 系统展示了游憩设施与国家公园的建筑 风格 " 该书更多地直接聚焦在公园建筑 的最新发展方向上 ! 通过不同公园同一 主题的比较研究 ! 使它们之间相互产生 影响 ! 进而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 以推动 公园设计的技术发展 " 为了系统介绍美 国国家公园的设施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我们特地翻译了这本书 " 并通过此文 ! 分
游憩项目设置方法探析
~
查统计 的基础之上 , 研究不 同消费群体和需求数量。消费者年龄 、 工作 、 文化程度 、 地域等方面的不同 , 决定了不同的消费行 为。 游憩项 目开发带有很 明显 的经济特 征, 项 目运 作过程 中不可 避 免地受到经济规律 的制约 , 因此认 识经济规律应 当作为项 目设 置的前提 : ( 1 , 洪需平衡是市场调节 的手段 , 现实社会 中高 的生 产水平带 来 高的消费标准 , 高的消费标准又会有相应的供 应提供产 品 , 旅游 产 品受经济规律影响 , 产 品开发时必须充分了解需求情况 , 以避免 产生供大于求 的结果 , 造成所开发产品 的竞争 , 降低收益 。 ( 2 ) 替代 性 : 由于人们对旅 游度假 的需求不是基本需求 , 因此人 们 在选择购买时 受许 多生活必需 品的影 响 , 在 同类 旅游度假产 品 之 间, 也往往选 择其 一舍弃其余 。对这 种选择最关 键 的影 响 因素 是家庭或个人 的收入 。 ( 3 ) J N 期性 : 旅游产品的销售和 其他产 品一 样具有一 定的生命 周期 , 它 和 游 人 的兴 趣 , 流行 意识 有关 系 。 ( 4 ) 间歇 性 : 旅游产品受季节影 响很大 , 出现淡 季和旺季 , 除此 以外 , 即使 在旅 游 旺季之 内也有 可能 出现短 暂 的游客 减少现 象 。 这种 现象是随机 出现 的 , 对旅游度假 产品 的接待游 客能有一定 的 应变要求 。 ( 5 ) 竞争性 : 在需 求不变 的前 提下 , 若游 憩项 目内增 加 同类 产 品, 那么总的收益增加为零 , 就是说在 同样 的购买力之下 同类产 品 竞争 的结果是“ 大家分 口饭吃” 。 2 、 消费心理行 为分析 规划设计和经济学研究关 心的问题有所 不 同, 在进行项 目设 置 时, 对于市场需求 的研究更侧重于游客的年龄 和心理行 为 , 以达 到项 目实现其使用价值 的 目的 。马斯洛提 出人类需要 层次理 论 , 说 明人 的需求是变化的和复杂的, 项 目设立 应以人 的需要 为核心 , 满足人们生理 、 安全 、 社交 、 尊重 、 自我实现 的心理需求 。 ( 三) 项 目设 置 的 创 新 因 子 1 、 新 的 构 思来 源 新 的项 目构思 、 产 品创新 开发要有专 门的设计部 门来 承担这 个任务 , 光靠规划设计单位还远远不够 。 2 、 有吸引力的项 目才能够受到游客的欢迎 , 要使项 目有新 意 , 总 的说 来 有 二 点 : 一是要 能超越资 源条件 的限制 , 一是 有想象 力 , 想 到非常人所想 的事物 , 具体地可 从 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 1 ) 挖掘 地方 的历史文化 内涵 , 引入异域文 化 内容 。( 2 ) 用 人工手段超 越 自 然条件 的限制( 3 ) 改变原有设施的形象 , 改变场景和娱 乐规则( 4 ) 把 静 态 观 赏 变 成 动 态 观 赏 ( 四) 结语 由于游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 展阶段 , 没有完 整的适用 于游 憩项 目开发规划的理论 指导 , 美国有专 门的学科“ 游憩学” , 我 国还 没有 , 与游 憩相关 的专业 有风景 园林 、 旅游 、 建筑设 计和城市 规划 专业等 , 其 中风 景园林和城市规划专业 都涉及到一部分 游憩场所 和设施 ; 旅游规 划专业对游憩 的研究 重点显然定位在宏 观的经济 和市场分析层面 以及活动的组织 等方 面。具体的游憩项 目的规划 设计通常 由建筑 、 规划 、 园林等设计 研究 院承担 , 对游 憩项 目确定 和 系统 安排 没有足够 的认识 , 往往轻 车熟 路地套用城市 规划或风 景 园林 的方法与指标 , 规划带有经验性 和随意性 , 因而规划成果缺 少“ 游 憩” 的个性 , 这 是 各 种 旅 游 胜 地 和 游 憩 设 施 规 划 设 计 共 同面 临 的问 题 。游 憩 项 目设 置是 整 个 游 憩 规 划 设 计 过 程 的一 个 最 为 关 键 的内容 , 直接影响到 以后的运作 和收益。
游憩
一、游憩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加,交通、饮食等设施日益发达,这些都为旅游的兴旺发展提供条件,全国各地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旅游形式,因而诸如各级旅游度假区、各类主题公园及综合性游乐园等等多种旅游度假、游憩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虽然,游憩项目在表面形式上显得丰富多彩,但是都在相互借鉴或参考国外,没有作系统的研究。
究竟应当发展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规模和要求如何?如何进行布局和设计?……这些问题对于规划设计者来说是首先要解决的。
其中有些问题如项目的选择、规模的确定等都应在具体的空间规划设计之前就有明确的答案,而目前,许多甲方要求设计方附带承担项目前期工作,以设计内容替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既要确定项目内容又要确定空间布局,最后往往导致两种结果:不是方案反复修改就是工程草草开工。
也正是由于开发过程中项目前期工作不完善,尤其是缺少可行性研究,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连串问题:(1)对旅游度假和游憩的市场缺乏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市场定位不明确;(2)选址和规模的确定缺少依据,领导主观意志倾向性权重比例很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自然景观资源破坏;(3)游憩项目缺少特色,受时髦、流行的市场影响,项目建设重复性很大,特别表现在人文景观项目上,各地一哄而上,造成直接竞争资金浪费;(4)设计、施工不够精致,设施雷同缺乏新意,主题内容开发肤浅,难以吸引游客。
作为规划设计人员,我们不能把产生诸多问题的原由简单地归咎于甲方,而应当逐步展开对游憩规划设计的研究,本文就游憩规划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游憩项目的设置过程与方法作一探讨。
二、游憩项目及其分类特点游憩(Recreation)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于闲暇时从事的任何活动,它令人感到自由愉悦,获得满足的体验,具有日常性、随意性,是现代社会人们放松精神和身体的一种休闲方式。
游客的游憩活动主要包括六大方面。
(见表1)从游客行为活动的特征来看,游赏娱乐是最纯粹的游憩活动;购物服务与住宿饮食有一部分是生活必需品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但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往往带有享受和休闲的性质;交通主要是基本需求,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同时伴随着一些随意的观赏游览行为。
游憩区规划pUnit游憩区定义及种类知识讲解
三、資源屬性分類規劃p.2
• 自然資源 • 文化資源 • 產業資源 • 娛樂資源
會同有關機關劃定者(區域計劃法施行細則)。
• 4.國家公園: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
育樂及研究而由內政部所劃定者(國家公園法)。
• 5.遊憩用地: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中的一種用地。指供國民遊憩使用
者(區域計劃法施行細則)。
• 6.森林遊樂區:在森林區域內,為提供遊客休閒及育樂活動,經中央
遊憩區規劃p1
Unit1遊憩區定義及種類
• 遊憩區定義:以遊憩使用為目的而開放供
公眾使用的地區。
法規中的遊憩區定義p.1
• 1.觀光地區:觀光遊客遊覽之風景、名勝、古蹟、博物館、展覽場所
及其他可供觀光之地區(發展觀光條例)。
• 2.風景特定區:依規定程序劃定的風景或名勝地區(發展觀光條例)。 • 3.風景區:為維護自然景觀,改善國民康樂遊憩環境,依有關法令,
城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城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与水体环境的结合点。
良好的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方式,增强社会民众的幸福感。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原则、空间布局、设施设备、景观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划设计的原则1.滨水游憩空间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城市环境特点,尽可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景观。
2.注重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滨水游憩空间不仅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兼具文化、教育、体育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应考虑水体保护、生态修复、资源节约等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并提供可持续利用的空间。
二、空间布局1.滨水游憩空间的布局应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
2.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可以设置集中式或分散式的游憩空间布局。
集中式布局适合大型城市,可以设置为园林、公园等综合性场所;分散式布局适合小型城市或乡村,可以将滨水区域划分为多个片区,彼此连接,形成一个滨水游憩网络。
3.提供多种游憩活动空间,如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草坪、户外广场、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等,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三、设施设备1.设施设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人群和活动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如提供舒适的休憩设施、景观观赏设施、文化艺术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
2.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
3.为了提供更好的水上娱乐体验,可以设置游船、帆船、划船等水上交通设施。
四、景观设计1.滨水游憩空间的景观设计应突出水体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可以设置水岸景观、水上景观、人工湖泊等,增加滨水区域的美感。
2.注重植被的绿化设计,通过植物的引入,增加空气质量、净化水体、提供防风降温效果。
风景园林与游憩设计浅析
风景园林与游憩设计浅析前言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
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很大,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游憩景观的概述首先,游憩景观是休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因此人们的闲暇时间也大大增多,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變得越来越重要,游憩景观对丰富人的闲暇生活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选择休闲、旅游(或其他方式)作为生活的调剂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游憩景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感受文明、接近自然、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游憩景观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成为经济繁荣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因此,发展“游憩景观”在城市经济模式中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
2.游憩景观的本质与理论建构2.1游憩与生活密不可分。
积极向上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游憩,游憩是生活的本质,生活质量的高低本质上在于游憩空间的结构与品质如何。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才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所反映的实质是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闲暇资源。
2.2游憩是一种文化。
游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包含三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指广场、公园、主题公园、博物馆、风景区等与游憩相关的物质性游憩景观;第二,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游憩思想、游憩传统和意识形态;第三,行为文化,这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层次,即精神化了的物质和物质化了的精神相统一,主要表现在游憩行为和机制上。
这三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游憩文化发展的内在系统。
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理念
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理念休闲游憩项目作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其设计理念应当注重创新、绿色、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创新是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
设计师应该通过对区域特点的深入研究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设计概念。
创新可以体现在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游憩设施设计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光电技术、声光电技术等,打造出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景观元素,吸引游客的兴趣和驻足;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现代材料、建筑技术和艺术手法,创造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感,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感受。
其次,绿色是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绿色包含了绿化环境和绿色建筑两个方面。
在绿化环境方面,设计师应当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推崇低碳环保的原则,尽量保留自然现状,减少土地的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搭配,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打造出一个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
在绿色建筑方面,设计师应该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如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要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和节约,引入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减少维护和运营成本。
第三,互动是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
设计师应当关注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注重游客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游憩空间。
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设置互动元素,如水景、音乐喷泉等;在建筑设计中设置互动设施,如运动场地、儿童乐园等;在服务设施方面,提供互动活动,如体验式的旅游、夜市、集市等。
通过互动,可以增加游客的娱乐性和参与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休闲游憩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
设计师应该注重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运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休闲游憩设计理念700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游憩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追求和生活方式。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是指在现代城市中,通过对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等地方的规划和设计,使人们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和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一种理念。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愉悦舒适的环境。
设计师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规划和设计,使人们能够与自然亲近,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重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社区等地方的方式,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的平衡和保护。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设计师应该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规划和设计方式,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喜好。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多样性,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方式,为不同人群创造出适合他们的休闲游憩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安全和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注重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人们在休闲游憩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重舒适性,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方式,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使人们能够放松身心,享受休闲游憩的乐趣。
休闲游憩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可参与性。
设计师应该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方式,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休闲游憩活动,增加人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可参与性,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方式,为不同人群创造出适合他们参与的休闲游憩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休闲游憩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创新和多样性,注重安全和舒适性,注重可参与性的一种理念。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DOC)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DOC)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人类自古逐水而居。
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
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
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
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
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
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
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
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
这一时期,城市滨水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基本标准课件
游憩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对于促进人们的身 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游憩文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促进身心健康
游憩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 力、放松身心,促进身心健康
。
提高生活质量
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基 本标准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游憩文化概述 • 运动设施的基本标准 • 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关系 • 运动设施的评估与优化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游憩文化概述
游憩文化的定义
游憩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为满足身心愉悦和健康需求,通过各 种形式和手段进行休息、娱乐和锻炼的一种文化现象。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基本标准及其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概 念
游憩文化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各种 活动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文化形态;运 动设施则是为各类运动活动提供的场所和设 施。
基本标准及其关系
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基本标准包括设施的 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和文化性等方面。 这些标准相互关联,实用性主要考虑设施的 便利性和使用效果,安全性则是保障人们在 使用设施时不受伤害,环保性注重设施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文化性则体现设施与当地文
化的融合。
展望未来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游憩文化与运动设施将更加注重 个性化和多元化,例如增加体验式和智能化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游憩规划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
游憩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游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游憩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本人在参加游憩规划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游憩规划的基本理论游憩规划课程首先介绍了游憩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游憩的概念、游憩需求的类型、游憩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对游憩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游憩规划的重要性。
2. 游憩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内容中,我们学习了游憩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游憩资源的现状,为游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游憩规划方法与技术游憩规划课程详细介绍了游憩规划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游憩规划的目标与任务、游憩规划的内容与步骤、游憩规划的实施与评估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游憩规划的基本流程,提高了规划能力。
4. 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对游憩规划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心得体会1. 游憩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游憩规划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游憩规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游憩规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游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 游憩规划的方法与技术课程中,我学习了游憩规划的方法与技术,掌握了游憩规划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游憩规划的质量和效率。
3. 案例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使我对游憩规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能力,为游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游憩规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在完成课程作业和项目实践时,我与同学们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游憩设施
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 1、设施承载力 2、场地标准 3、环境因子设计 4、附属空间设计 5、使用材料 6、色彩设计 7、配套设施 8、设计主要事项检索
设施承载力: 设施承载力: (1)数量及承载力 。 适当容量确定,疏散方式。 (2)适当容量确定,疏散方式。
场地标准: 场地标准: 配合环境特征, (1)配合环境特征,可设置非 正式运动设施场地。 正式运动设施场地。 有条件时, (2)有条件时,设计国家或国 际工人的标准运动场地。 际工人的标准运动场地。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 适合环境特色的运动项目。 适合环境特色的运动项目。 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1、生理方面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进身体协调性。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进身体协调性。 2、心理方面 解除心理压力,享受运动乐趣。 解除心理压力,享受运动乐趣。 3、经验方面 学习运动技能和竞赛经验。 学习运动技能和竞赛经验。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 1、区位选择 2、环境配合规划 3、配套设施规划
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 各运动设施间留有缓冲区域, (1)各运动设施间留有缓冲区域,选用 植物或其它屏障物隔离。 植物或其它屏障物隔离。 (2)避免设施东西向配置,以防阳光直 避免设施东西向配置, 射活动者的视觉。 射活动者的视觉。 根据活动性质, (3)根据活动性质,选择适宜地形及自 然环境。 然环境。 排水良好。 (4)排水良好。 (5)避免选择生态脆弱等区域。 避免选择生态脆弱等区域。
环境因子设计: 环境因子设计: 自然排水设施。 (1)自然排水设施。 运动场以南北为长轴, (2)运动场以南北为长轴,避免 直射。 直射。 (3)运动场长轴方向与森林公园 常年风向垂直相交。 常年风向垂直相交。
附属空间设计: 附属空间设计: (1)预留医疗与急救空间。 预留医疗与急救空间。 配置安全人员停留空间, (2)配置安全人员停留空间,保证活 动顺利进行。 动顺利进行。 观众席配置在西侧为宜。 (3)观众席配置在西侧为宜。 高度、造型配合地貌,从简设计。 (4)高度、造型配合地貌,从简设计。
《景观游憩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游憩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ark and Outdoor Recreation课程编码:082820090总学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景观游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本课程属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使学生掌握游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旅游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实践当中。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景观游憩学在景观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了解景观游憩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2 了解户外游憩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1-3 了解生活结构理论。
重点:闲暇、休闲、游憩、旅游的区别,生活结构理论。
第2章:游憩发展的基础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2-1 了解闲暇的历史、历史演变。
2-2 了解闲暇观与生活重建的关系。
2-3 了解闲暇的类型。
2-4 了解闲暇资源与闲暇效用,理解时间价值与闲暇分配。
2-5 理解中国社会的闲暇现状。
2-6 理解闲暇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
重点:时间价值与闲暇分配,中国社会的闲暇现状,闲暇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
难点:闲暇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
第3章:游憩活动的分类系统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3-1 了解游憩活动的分类方法,了解户外游憩的分类,了解游赏项目类别、风景区游赏活动分类。
3-2 理解游憩密度、用地与成本的关系,理解游憩活动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理解游憩活动的地域组合与配置。
重点:游憩密度、用地与成本的关系,游憩活动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游憩活动的地域组合与配置。
难点:不同类型游憩地游憩活动组合。
第4章:游憩地设施系统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4-1 了解普通设施、特殊设施、住宿设施的功能,理解住宿设施的类型,理解设施规模、级别与直接就业人数与床位数的关系,了解餐饮与购物设施。
休闲游憩项目设计
休闲游憩工程设计一、休闲游憩工程设计的根底理论 1、休闲游憩工程设计产生的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居民闲暇时间总体上在增 多,如何度过闲暇涉及城市的游憩规划问题. 所谓游憩,强调的就是工作之外的 生活安排,城市游憩规划关注的是人们闲暇时间的生活方案和空间配置.早在 1933年,?雅典宪章?就提出城市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1951 年10月.清华大学营建系译此宪章时用的是“游息〞,现在一般称为“游憩〞. ?雅典宪章?说:“新建住宅区,应该预先留出空地作为建筑公园运动场及儿童 游戏场之用.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将败坏的建筑物加以去除,改良一般的环境卫 生,并将这些去除后的地区改作游憩用地,广植树木花草.在儿童公园或儿童游 戏场附近的空地上设立托儿所、幼儿园或初级小学.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 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 文娱活动.现代城市盲目混乱的开展不顾一切地毁坏了市郊许多可用作周末的游 憩地点.因此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幽美之区,我们 应尽量利用它们作为广阔群众假日游憩之用.〞2、环城游憩带的出现环城游憩带这个概念是由吴必虎教授于 1998年首次提出,认为“环城游憩 带实际上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临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 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临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环城游憩带以回归自然为主题,形成了乡 村旅游区、度假村、生态观光等休闲活动场所,有时也包含以自然为主效劳于外 来旅游者的资源和设施景观,给游憩者提供一个休闲和恢复身心健康的自然环 境.从城市地理学角度来看,它又叫“城市边缘带〔区〕〞、“城市郊区〞、“城市 结合部〞和“城市交错带〞等等.由于这一地带的特殊性,由众多学科不同学者 对其进行过研究,但正是它的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众多学者在界定这种地 带时至今仍没有达成一种统一的熟悉.随着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启动,在经历了几年的“黄金周〞集中大旅游后之 后,人们的旅游意识和旅游观念均发生了变化. 国民外出旅游明显的由传统的观 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从而导致旅游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即长线旅 游在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游在增加,而在小尺度范围内进行的休闲度假和 康体娱乐活动,逐渐构成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中不可无视的组成局部,也是目前旅游界研究的热点.环城游憩带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成为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它主要适应于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需求的土地 利用形式,它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的、间断的带状分布特征,具有观光、休闲、 度假、娱乐、康体、教育等多种功能.而且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 及今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潮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由越来 越多的人涌入到了旅游大潮中,旅游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 方式.由调查显示,市民出游大多数集中于城市周边地区, 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 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城市周边区县成为市民假日旅游的重要目 的地.一些主要旅游城市的环城游憩带已经显山露水,同时,环城游憩带也引起 学者们的关注.随之出现了环城游憩带工程的设计与开发.3、国内外相关研究环城游憩带实际上市一种位于城市郊区的游憩活动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 初,前苏联地理学家开始注意并研究环绕城市周边的游憩地带,在普列奥布拉曾旅管10-5 3100920927 张灵丹斯基等〔1982〕著作中,观察到每逢周末,成千上万的人拥向市郊的娱乐带,这些娱乐带通常是在地形条件较好但缺乏河流和森林而以人工水库来弥补的地方, 通过绿化建立森林公园和园林带.普氏等认为,城市周围娱乐带的开展是对城市化的一种弥补.他们还观察到,城市周围为过夜者而设的疗养院和度假村的开展和城郊娱乐地带的建设,伴随着区域集中化的过程;由于受地形、已有道路和开发的限制,导致环状结构的不规那么形状.在上个世纪80年代,boniface和cooper 提出的游憩活动谱中,明确提出了“ 一日游〞这种游憩方式及其区域范围;Ball观察到,在大伦敦外围,也形成了环形的游憩地带.Mick.ensue在一份讨论城乡结合部接待城市居民的临时性游憩来访视为该地区的主要功能之一;日本学者kike划分出了大阪市旅游同心圆地带,由里向外包括“大阪市〞、“半日游地带〞、“一日游地带〞和“隔夜游地带〞四个地带.铃木富志郎对城市周围的游憩空间的变化进行过研究.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吴必虎〔1999〕提出的环城游憩带〔Re BAM 〕理论.并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影响Re BAM形成的根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止匕外,国内其他学者在其著作中也对城市周边游憩用地的空间结构、Re BAM的形成机制、市场定位和Re BAM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论述.如苏平以北京市235处旅游地为样本,运用符合分类法对北京周边旅游地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周边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三大规律;魏遐、祁黄雄以北京郊区不老屯镇为例,运用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和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了作为环城游憩带重要组成局部的郊区城镇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利用模式;石艳、何佳梅在对Re BAM应定位于城市居民为主的周末短程旅游市场,并提出发展建议;蔡冷妍在研究杭州城郊旅游开展后指出,城郊旅游开发应表达市场导向观念,必须表达民俗文化性、特殊性、生态性和参与性;杨新军、刘军民指出Re BAM的开发方向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等;吴承照将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分为居住区、城区和郊区三个层次,各个层次配置不同的游憩场所.并指出,郊区游憩规划主要包括三大内容:自然游憩地、人工游憩地和大型人工游乐景观.另外国内还有一些文献中虽没有明确使用〞环城游憩带〞这一提法,而是用〞城乡交错带〞、“城市边缘带〞、“城乡结合部〞等说法,但是其中都涉及到了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研究.如沙润、吴江对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李九全在对西安环城风景区资源根底条件分析的根底上,提出了环城风景区的总体开发思路和模式.综上所述国内外对Re BAM的研究著作可以看出,不少学者是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且普遍采用了城市用地圈层模式和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有关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多以兴旺的大都市周边为蓝本,如中国的上海、北京,英国的伦敦,日本的大阪等,缺乏共性和一般规律性研究.对篷勃兴起的旅游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侧重对资源本身的规划和设计,在投资、经营和营销等方面的论述较少, 从而使其系统性略有欠缺.另外,由于区位、开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我们应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其研究成果,弥补其缺乏.4、环城游憩带工程设计的主要理论4.1根底理论前人对换成游憩带开发根底理论的研究,大多从区位理论、经济理论、市场理论、城市城郊旅游、生态与可持续开展理论等方面着手.通过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环城游憩带开发的根底理论主要应包括如下方面.4.1.1旅游学根底理论在环城游憩带开发中,应将现有的旅游学根底理论〔旅游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行为科学、休闲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等〕综合应用, 并灵活贯穿于旅游资源开发、景观设计建设、效劳及根底设施建设、景区经营管理与市场开拓等各项工作中.其中,休闲经济学方面,环城游憩带开发必须适应休闲经济的开展趋势,根据休闲消费注重文化内涵获得和精神满足等需要,创办丰富多彩的运动健康、社会文化体验等休闲游憩工程;根据时代变迁和消费者要求,开发多元、多层次和多地狱消费的休闲游憩设施和工程.旅游行为科学方面,鉴于主要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类行为受什么原因引起和推动,行为开展、变化受哪些因素支配,以求对人类行为进行预测和限制〕, 对旅游行为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旅游业,同时为旅游效劳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环城游憩带行为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客源市场、游憩者年龄分布、男女性别比例、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游憩信息来源、出游目的、出游方式、游憩者对游憩资源偏好及商品选择等.4.1.2区位理论游憩带区位的形成,是在土地租金和旅行本钱双向力量的作用下,投资者和游憩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由于离开城市距离越远,极差地租越低,投资商的资金压力越小;但是离开城市越远,游憩者的旅行本钱越大,出行意愿和实际出游率越低,最终在某个适当位置形成游憩区域. 近年来,闲暇时间的增加确实推动了游憩行为在空间的扩展,但在中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家,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出游目的地主要是城市周围,从而在城市近郊形成较密集的游憩带.需要指出的是,游憩带的区位与中央城市的空间关系不完全受行政界线的制约,有时会越出市域范围而到达周边省市.4.1.3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决定所有旅游可发行为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那么,否那么直接导致开发的失败.旅游工程的投资预算、客源市场分析、客源市场预测、经济效益分析、客源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进行都必须以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等〕为根底,通过周密详实的调查和规划、科学精确的计算后才能顺利进行.4.1.4城市、城郊旅游理论环城游憩带开发的根底理论跟一般的旅游开发不一样,前者还包括城市、城郊旅游理论.城市旅游理论.随着社会的开展,城市旅游成为现代旅游和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城市的旅游功能也日渐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旅游需求研究、城市旅游供应研究、城市旅游的营销规划与组织操作、城市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而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正式城市旅游开展的必须,也是城市扩展的过度和衔接,所有关于城市旅游的理论都可以并且应该应用到环城游憩带开发上来.城郊旅游理论.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旅游者心理及外界各方面的原因,城郊旅游业得到不断发展.与城市旅游相比,城郊旅游更表达出内容的广泛性、层次的多样性、参与的较强性、基调的生态性和开展的持续性,因此有更好的开展空间.4.1.5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 环城游憩带也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人工成分有机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的大气、水体、土壤、森林植被、生物及人类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有保持动态平衡, 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展.游憩带的开发,必然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产生影响.这要求进行景观设计规划、旅游工程筹划、相关工程建设、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治理时,必须始终贯彻资源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学原那么和方法;同时,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具特殊性〔既是主人、又受客体制约〕的人,对其能动性不能滥加发挥,具活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总之,首先要保护和恢复近郊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同时满足经济、社会方面价值要求,到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正确结合,实现可持续开展.4.2动机机制前人多近距离游憩消费需求、游憩资源创新、极差地租与旅行本钱的相互作用、政策导向及投资意愿等方面分析环城游憩带的形成与动机机制.有学者把这种机制归结为“受需求和供应两个因素影响,同时由中介系统进行消费引导、支持系统作为开展条件,形成相互联系的互动型动力系统,似乎更为简明、清楚.4.2.1需求城市化的开展使得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狭小,环境质量下降.居民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迫切需要在近距离自然和人为风景中得到放松, 这种内在需求是环城游憩带兴起的根本原因. 加上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最终刺激环城游憩带的开展.4.2.2供应带内游憩功能的不断完善,也为环城游憩带的开展提供了动力. 尤其是城市周围旅游资源的创新,引发城市内部旅游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刺激环城游憩带的快速开展.4.2.3支持系统即游憩大环境,包括硬环境〔区域环境、道路景观、城市建筑、街道装饰、园林绿化、公用设施和效劳设施等〕和软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效劳、信息与科技、旅游政策、资金治理等〕.4.2.4中介系统包括传媒及其宣传品、旅行社及其组织、联络旅游地和客源地的旅游交通等要素.它是联络产品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一方面把产品推向市场,引导消费;另一方面又将需求信息反响给供方,指导生产.4.3调控机理前人几乎没有对环城游憩带开发调控机理的系统研究,也无“环城游憩带开发的调控机理〞这一提法,只从政府宏观调控〔具体是政策制定〕、游憩产业升级、资源利用与整合、保护环境等方面对环城游憩带开发提供过一些观点和建议.这里提出的环城游憩带开发的调控机理, 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协调好带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利益, 具体包括资源调控、环境调控、产业调控和政策调控.资源调控上,合理利用、有效整合游憩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真正形成特色游憩产业、行业和企业品牌,提升游憩产业内聚力;环境调控上,改善城郊根底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调控上,加快产业升级和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政策调控上,制定相关政策和完善体制环境,为环城游憩带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二、环城游憩带工程的设计原那么我国城市游憩规划建设问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目前并未能形成较为系统全面、并得到一致认可的原那么标准.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其内容的熟悉有待于深化与开展,同时也由于不同于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地域环境等的差异所致.同样,中国的城市游憩规划也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探索.所谓原那么,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它确实立有赖于对事物价值、方向的判断与决择.我们强调把城市游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系统,意在充分发挥城市物质与经济功能的同时, 提升其深远的社会文化功能,切实表达对城市居民的人性关心,促进城市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开展, 使人能够真正“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城市游憩规划,以人为本是其最根本的总体原那么. 假设从〞人与自然〔空间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等层面出发,这一总体原那么又可细分为五个根本原那么:①系统性原那么、②公平与共享原那么、③聚集与分散原那么、④地方性原那么、⑤内向定位原那么.1、系统性原那么“系统的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组成系统整体的单个局部〔或元素〕无质可言,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城市游憩系统作为城市的子系统, 其构成具有系统性. 这种系统性既表达在城市游憩空间各构成要素〔游憩供应要素、游憩需求要素, 以及联系供求的游憩通道和游憩路线〕共存性,有表达在城市游憩系统结构〔社区游憩、城市游憩、地区游憩〕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城市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并非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呈网络结构存在的.正如生态学家阿尔维所言:“在生态系统中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表示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网络模型,其中系统中每一个局部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整体运作〞.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及它的“半网络结构〞可以被认为是对包括游憩空间在内的城市空间系统性、网络性熟悉的良好起点.城市游憩空间的合理结构会促进半网络化结构的形成,即居住在内的游憩场所构成相对封闭的游憩空问,但在个居住区之间设置一些购物中央、公园、广场等,为各居住区共享;工业园区、办公区、商业区、文化区和居住区相结合,构成开放的办网络形的社会结构.系统性原那么是城市游憩规划的首要原那么,它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物质环境的关注,同时还要求对社会结构、居民生活、游憩行为、文化观念等软环境进行多层次的探求.在构筑城市游憩空间理想结构时,既要考虑合理的城区内游憩系统, 又要顾及区域游憩系统,即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在营造策略上,既有对人类自身宏观开展方向、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也要对居民日常生活中诸如晨练散步等琐碎平凡的事物给予关注.2、公共与共享原那么公平与共享原那么是对城市居民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不同群体组织之间〕存在与开展状态的限定.首先, “公平〞、“正义〞与“自由〞是人类社会开展的理想状态与最高要求, 也是自古至今的哲学、社会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尤其在近代以来功利主义价值观泛滥的背景下, 更成为人们强烈呼吁与向往的人类社会开展与实践应遵循的重要原那么. “公平〞被认为是“一个表达人类精神深度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合理化〞的根本表现.公平性意味着公平资格, 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不仅在形式上, 而且在其日常生活的现实中所拥有的民主权利、政治以及相应的义务,意味着时机以及在公共空间中的参与, 和对公共资源环境的分享.在城市游憩空间营造中,公平原那么同样应该在各个层次中得到表达.“公平〞不仅意味着城市居民均对空间环境资源、效劳设施、组织管理具有共同享用、占用、参与的权利与义务,而且意味着具有不同特征〔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阶层地位等〕的居民有权利并且有条件实现各个不同的正当的根本游憩需求,尤其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遭遇不幸者以及低于收入群体、残障人士、外地流动人口等.公平原那么不仅在传统伦理制以及行政主导的社会中一直受到无视或扭曲,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又有新的不公平现象出现.必须说明的是,“公平〞并不意味着“平均〞.托马斯.杰斐逊说过:“给不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乃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共享〞那么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共享〞不仅是指对游憩设施、空间环境景观、游憩活动决策参与等权利的共享, 还包括对提供游憩效劳、环境设施维护以至资金支持等义务的共享.而这往往有赖于健全的社会群体组织和机制的建立.共享与参与原那么的另一个重要意义那么在于通过“共享〞与“参与〞的实那么,增加了城市居民间相互交往与互动的时机与需求,从而促进各种社会网络的形式和社会资本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开展.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关于公共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归纳起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平等性衡量的分布公平性;基于公众需求、带有补偿性质的分布公平性;基于使用者要求的分布公平性;基于市场准那么的分布公平性.其中,后两者有称“伪公平性〞,而为学界所关注的主要是第二类,也就是基于公众不同的需求考虑的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程度, 其根本着眼点是要减少因阶级〔或阶层〕分异导致的设施供应的不平等程度,使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社会弱群体的需要,让不同阶层的人们得以平等地享用各种相关效劳.纵观国外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问卷调查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是公共设施空间公平性研究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虽然在具体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所选取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可能有所差异, 但是,从整体来看,其研究的核心思路是一致的,即首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在此根底上,将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居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得到有关公共设施空间公平性的综合分析结论.可见,影响公共设施公平性评价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分布特征;二是不同需求人群的空间分异情况.其中,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费可达性评价是所有研究的核心根底,而测度公平性的人口特征变量那么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性别、民族、经济收入水平等.3、聚集与分散原那么在现有的研究中,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圈层“模式,游憩者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同时,商业游憩区在城市空间上表现为“多极核〞模式,城市郊区的游憩地表现为环城游憩带形式,也呈现圈层结构.对于居住区内的各种游憩设施,如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央、文化宫、棋牌室等,主要使用者为本区居民,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从城区的整体来看,由于各个居住区的空间别离,这些设施表现出分散性特征;而商业性游憩场所,尤其是购物中央、百货商店等,往往呈现出聚集现象,表现为“单极核〞或“多极核〞的空间分布特点.游憩规划在空间布局上集聚还是分散需要处理好竞争与互补、单一与多样、保护与开发、中央与腹地、倾斜与均衡、树形与网络这几个关系.具有竞争性的游憩地或游憩工程应分散布局. 具有互补性的游憩地或工程可以集聚开发,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在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样在城市社会生活系统中,多样化的游憩活动、游憩工程与游憩空间,更加有利于发挥城市游憩系统的结构效应,促进城市社会开展,反之,单一化的游憩行为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工程组合来吸引更多的游憩者,保持游憩流量的稳定,单一化的游憩区市场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西表岛上西表国家公园 的观景台。这个奇怪的建筑 完全是用混凝土建成的,粉 刷成木制模样,给人某种卡 通漫画的感觉,与其所处环 境格格不入。
德国的设计实例,使用的 是天然石材、砾石和风干 粗锯材,这些材料的组合 非常适合周围的环境。简 约的风格和建筑施工的精 雕细琢使其成为一个永恒 经典的设计方案。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一个偏远的荒无人烟的荒野区域,未曾受到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这里以山脉、冰 川和严酷的气候为主。在这里可以自由漫步;使人觉得远离城市世界,可以获得 独处机会,并在面对自然风险时使用自救技能。
对于许多人而言,城市代表着秩序、控制、几何网格、噪声、污染 和过度拥挤,因此他们觉得户外代表的是城市的对立面。远离喧嚣 的品质、不受控制、不存在几何布局、宁静、清洁和清静都非常重 要,这些是设计者设计某种类型的景观和场地设施的线索。
20世纪30年代为民间资源 保护队和美国国家公园管 理局设计的手绘设计图中 关于棚屋的设计图。风格 简朴大方,使用了尽可能 接近天然状态的材料:原木、 木瓦和糙石,所有这些都 暴露于自然条件下
拉脱维亚的泰尔韦特(Tervete)自然公园的这个标牌显示了另一 种传统的木材使用技能。
湖泊对岸的一家酒店。这个现代主义建筑是为了满足该 区大量的旅游需求而建设的,随简约但粗制滥造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三、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特征
(二)动态性
人的生活随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 化,所以游憩规划必须具有动态性,以不断适应生活的变 化和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游憩规划应能引导生活方式 的变化,保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三、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特征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四、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四)户外游憩空间与地域性 户外游憩空间的设计要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 化,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 出来,使其与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 续性的关系。“地域景观或乡土景观在每一个国家 和地区,都是设计师获得形式语言的重要源泉”, “无论历史园林,还是当今的风景园林,天然而成 的自然景观”和“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 形成的大地景观”,地域特征都是其“规划与设计 的重要依据和形式来源”。
地形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假山作为北京双秀公园入口障景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五、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构成
(一)自然要素 (2)植物
傲立的高山冷杉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五、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构成
(一)自然要素 (2)植物
植物的季相变化—夏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五、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构成
(一)自然要素 (2)植物
植物的季相变化—秋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五、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构成
(一)自然要素 (3)水体 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 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配合 下,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如烟波浩渺的海、 飞流直下的瀑布、碧波粼粼的河流,给予人们不同 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成为户外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了水,空间便注入了活力,丰富了层次, 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风景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 态和静态之分。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五、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构成
户外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既包括“硬质的景观”要 素,如空间的地理面貌、空间结构、建筑等,也 包含“软质的景观”,即人文要素,诸如社会结构、 历史、生活交往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内涵乃至 宗教、法律、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自然要素是 形成户外游憩空间的物质基础。山林、湖泊、河 流构成大的环境空间框架,其组合变化差异是景 观地缘性特征的最显著标志。人文要素赋予自然 要素更多的文化气息。户外游憩空间环境包含了 自然环境要素和人为因素的渗透。
居住区游憩规划 、城区游憩规划、郊区游憩规划 。
居住区游憩规划 侧重于具体的社区游憩计划和社区游憩空 间规划,直接影响居住区形态和绿地系统规划;
城区游憩规划侧重于各类游憩设施(体育、文化、公园等) 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内游憩网络结构的形成;
郊区游憩规划 立足于郊区资 源与环境特 征,以完善城 市游憩系统结 构为目标,规 划设计一些大 型游憩空间如 主题公园、度 假地、风景游 憩地、水上乐 园等。
游憩学课程
第5讲:户外游憩空间设计
授课教师:张中华
邮 单 箱:zzhdeai@ 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建筑学院
在当代,户外游憩已成为城市居民业余旅游体闲的 普遍行为方式,作为游憩活动的载体—户外游憩空 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感受文化、融合自然、 陶冶性情的综合性文化生态环境。由于这种环境对 于城市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它已成为现代城市 发展状态的重要考察指标,同时也使户外游憩空间 设计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户外空 间设计的热点之一。
德国杜伊斯堡炼钢厂的冷却池
德国杜伊斯堡炼钢厂的冷却池
德国杜伊斯堡埃姆舍公园,钢厂废弃的混凝土墙体可用 于攀岩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四、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三)户外游憩空间与行为 在户外游憩空间设计中,人的行为和人的需求是 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户外游憩空间是供人们观 赏、体息、谈话和游玩的空间,因此具体设计时 根据环境特点及使用者的主要要求,依据人的环 境行为特点,进行设计。 如在户外游憩空间设计中,首先要符合人的行为 的尺度要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与视觉 美观。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同时要结 合形式美的法则,适应景观环境的整体要求。
(上)爱尔兰的多尼戈尔郡 格伦维(Glenveigh)国家 公园的景观。湖泊、秃 山、柔和的色彩和天然 的纹理决定了使用材料 和装饰的特性;
(下)游客中心室外环境的 部分景观,烦琐的设计、 使用的城市材料和装饰 与景观的整体特点背道 而驰
游憩空间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各种公园、各类广场、 街道、绿地、滨水等,游憩空间设计是对与这些内容相
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它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或 是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质地变化。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 地表因素。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中的地形多是在小尺度下的小型地貌,其地貌变化通常发生在基地的范围之内, 直接影响基地的景观、游线及排水方向。
地形在室外环境中有众多的使用功能和 美学功能,地形的利用全依赖于设计师 的技能和想象。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二、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概念
与对整个空间进行设计的大多数景观建筑设计相 比较,在游憩设计中我们主要是使用一个已有许 多我们希望保护的品质的景观,然后尽量小心翼 翼地嵌入为了平衡预期用途和资源保护所必需的 最少数量的场地设施。
1 户荒野 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人们前往比较 外游憩、更加自然区域的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为了逃离日复一日的城市生活。 二、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概念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二、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概念
游憩体验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展活动的环 境质量,这个指的是所有感官能够感觉到的环境 的总体质量。当我们在通道上前行时,我们看见 周围的景观,听见鸟鸣、风声和水声,皮肤上感 觉到有风吹拂或阳光的温暖,上下坡和左转右拐 时感觉到路在脚下,我们可以伸出手去触摸树皮、 树叶或岩石表面,路过时我们还可以闻到各种气 味和品尝各种水果。 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对景观 环境、场地设施和人工制品以及人们所到区域的 整体维护的多种感官上的美学品质给予特别重视 。
(四)综合性
游憩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体育、历史、文化、自然、 娱乐、教育、参观、体闲等诸多内容,有动态、静态等多 种体闲方式,可激起平静、刺激等种种心理反应。除此之 外,游憩的发生还需支持系统来保证,所以游憩空间的规 划设计是1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四、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一)户外游憩空间与功能
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是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 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约与合乎 目的。今天的游憩空间设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设计师追求 的境界。
日本川崎站前广场的座椅提供了交往的场 所,同时也是树木的护拦
与对整个空间进行设计的大多数景观建筑设计相 比较,在游憩设计中我们主要是使用一个已有许 多我们希望保护的品质的景观,然后尽量小心翼 翼地嵌入为了平衡预期用途和资源保护所必需的 最少数量的场地设施。
以人类活动和建筑为主的城市一景。城市规划的实 施以几何网格为基础,建筑 物呈长方形,分布密 二、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概念 集,整个城市均在严格控制之中,例如交通运行和 人们生活节奏在某种程度上受时间表控制。
关的景观环境进行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和管理 保护,针对空间中的地形、植被、水体以及各种设施 等从综合功能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最终达到功能合理、技术可行、经济美观的目的。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三、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特征
(一)层次性
按规划范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分居住区、城区、城市地 区(包括郊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游憩规划侧重点不同。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
目录
1
2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原理 户外游憩空间的具体设计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1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基本原理
一、户外游憩空间概念
游憩活动从游憩发生的场所分为室内游憩和户外游憩。前 者如看电视、集邮、听广播、养花等;后者如风景观赏、野 营、钓鱼、海滨游泳等。户外游憩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专指在自然游憩地如国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从事的游憩活动; 二是指在户外发生的游憩活动,前者一是狭义的户外游 憩,后者是广义的户外游憩。总之,学者们根据研究需要 和自身理解做出相应的各种不尽相同的解释,但基本上都 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体闲活动,二是闲暇时间,三是满足身 心放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