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13)(复习必备)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3).docx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理科综合化学7+5(三)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都包含化学变化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D. 油脂、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将CO 2通入到纯碱饱和溶液中:2Na ++CO 32-+CO 2+H 2O =2NaHCO 3↓B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 3)2和KI 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3Fe 2++4H ++NO 3-=3Fe 3++NO ↑+2H 2OC .向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H 4HCO 3溶液: Ba 2+ + 2OH - + 2HCO 3- = BaCO 3↓+CO 32- + 2H 2OD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 Fe 3+ + 3H 2O Fe(OH)3(胶体) +3H +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10.下列各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 2与O 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H 2的燃烧热为ΔH= -241.8kJ/molB. 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2N02(g)N 20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 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 丙表示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 10C 时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0C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D. 丁表示室温下,将1.000mol/L 盐 酸 滴入20. OO mL 1.000mol/L 氨水中,溶液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11.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X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含Z 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Y 的原子序数是W 和Z 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

高考化学高三总复习专题题训练七(化学反应)

高考化学高三总复习专题题训练七(化学反应)

1.2SO2(g)+O2(g)V2O5△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 .在t1、t2时刻, 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 则时间间隔t1~t2内, 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c2-c1t2-t1解析: 选D. 使用催化剂V2O5, 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地增大, A 项错误; 如果保持容器容积不变, 充入稀有气体, 体系压强增大, 但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 B 项错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 C 项错误; 时间间隔t1~t2内, SO3(g)的浓度变化为(c2-c1),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v =c2-c1t2-t1, D 项正确. 2.(2012·杭州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 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一定条件下,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相同温度下, H2(g)+CO2(g) CO(g)+H2O(g)中, 密闭容器中两种反应物浓度为0.020 mol/L 的反应速率大于两种反应物浓度为0.010 mol/L 的反应速率解析: 选D.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不容易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更难得出有关规律, A 错;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无关, B 错;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而且催化剂不能改变转化率, C 错; 同一个反应中, 物质的浓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大, D 正确.3.(2012·山大附中高三检测)如图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B .加大X 的投入量C .加催化剂D .增大体积解析: 选C. 由图可知, a 、b 两曲线表示的反应中X 的转化率不变, 但b 的反应速率比a 的反应速率快. 升高温度, 平衡左移, X 的转化率减小, A 不正确; 加大X 的投入量, X 的转化率减小, B 不正确; 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但平衡不移动, X 的转化率不变, C 正确; 增大体积, 反应速率减小, D 不正确.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 但遇酸性溶液发生分解: 5HClO2===4ClO2↑+H ++Cl -+2H2O. 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反应剧烈. 若将盐酸改为硫酸, 开始时反应缓慢, 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度较快, 速度变化的原因是()A.逸出ClO2使生成物浓度降低B.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C.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D.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解析: 选D. 盐酸与硫酸的不同之处是酸根不同, 而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 也发生反应5HClO2===4ClO2↑+H++Cl-+2H2O, 随着反应的进行氯离子浓度增大, 结合盐酸与亚氯酸钠反应快, 得知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5.(2012·台州高三联考)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40 K时N2O5的分解反应: 2N2O54NO2+O2. 如图的坐标曲线是该小组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探究数据绘制的.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t/min 0 1 2 3 4c(N2O5)/mol·L-1 0.160 0.114 0.080 0.056 0.040c(O2)/mol·L-1 0 0.023 0.040 0.052 0.060A.曲线Ⅰ是N2O5的变化曲线B.曲线Ⅱ是O2的变化曲线C.N2O5的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大D.O2的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大解析: 选C. 结合表格中N2O5和O2的最初数据可知曲线Ⅰ、Ⅱ分别是O2、N2O5的变化曲线, A、B错; 利用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 无论用N2O5, 还是用O2得出的速率均是逐渐减小, 而随着反应的进行N2O5的浓度减小, O2的浓度逐渐增大, 故C正确, D错.1.(2010·高考海南卷)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 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 正确的是()A.v(W)=3v(Z)B.2v(X)=3v(Z)C.2v(X)=v(Y) D.3v(W)=2v(X)解析: 选C. 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A项, v(W)=v(Z); B项, 3v(X)=2v(Z); C项, 2v(X)=v(Y); D项, 2v(W)=3v(X).2.(2009·高考宁夏、辽宁卷)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解析: 选D. 最先出现浑浊的即反应速率最快的, C、D两组实验的反应温度高, 且D组c(Na2S2O3)大, 故D组反应速率最快.3.(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 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 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 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 记录获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 其中: V1=______, V6=______, V9=______;②反应一段时间后, 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色, 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则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 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注意H2SO4浓度不能过大, 浓硫酸与Zn反应不生成H2.(5)若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 则实验中除CuSO4的量不同之外, 其他物质的量均相同, 则V1=V2=V3=V4=V5=30 mL, 最终溶液总体积相同, 由F可知, 溶液的总体积均为50 mL, 则V6=10 mL, V9=17.5 mL. 随着CuSO4的量增大, 则附着在Zn片表面的Cu会越来越多, 当Cu完全覆盖Zn片时, Zn不能与H2SO4接触, 则H2生成速率会减慢, 且Zn片表面的Cu为暗红色.答案: (1)Zn+CuSO4===ZnSO4+Cu, Zn+H2SO4===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 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Ag2SO4(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5)①301017.5②灰黑暗红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 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 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一、选择题1.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 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解析: 选C. A、B、D采取的措施都是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以下反应: 2A(g)+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 和B都是4 mol, 在前10 s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1, 则10 s时, 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A.3.4 mol B.3.2 molC.2.8 mol D.1.2 mol解析: 选C. 前10 s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10 s×2 L=2.4 mol, 可以求得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因此剩余B为4 mol-1.2 mol=2.8 mol.3.一定温度下, 某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A和b mol B, 发生反应: aA(g)+bB(s) cC(g). 5 min时, 测得C为x mol. 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5 min时, v(C)=x/5V mol·L-1·s-1B.0~5 min内, v(B)=bx/300cV mol·L-1·s-1C.0~5 min内, v(A)∶v(C)=a∶cD.0~5 min内, v(A)=xc/300aV mol·L-1·s-1解析: 选C. 选项A, 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不是瞬时速率, 且所给的v(C)表达式中时间单位也混淆了. 选项B, B为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 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 因此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 选项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正确. 选项D, 根据反应和题设条件可计算出v(A)=ax/300cV mol·L-1·s-1.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 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选B. 根据题意2 s时, C的浓度为0.6 mol·L-1,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B的浓度变化为0.3 mol·L-1, 进而确定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1 mol·L-1-0.3 mol·L-1=0.7 mol·L-1, A的转化浓度为0.6 mol·L-1, 则A的转化率为30%; 由C表示的反应速率, 可推知v(A)=0.3 mol·L-1·s-1; v(B)=0.15 mol·L-1·s-1.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 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反应达到平衡解析: 选A. 升温, 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 速率均变大, A项错误;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项正确; 达平衡后, 各组分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C项正确; 由于CO和CO2的计量数相等, 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 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即达平衡, D项正确.6.(2012·温州高三质检)一定温度下, 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 s时, v(A)=v(D)C.反应进行到6 s时,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D.反应进行到6 s时,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解析: 选 C. A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Δn(A)∶Δn(B)∶Δn(C)∶Δn(D)=(1.2-0)mol∶(1.0-0.4)mol∶(1.0-0.2)mol∶(0.4-0) mol =6∶3∶4∶2,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 A错误; 不论在什么时刻, 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B、D选项错误.7.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 min到第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前2 min的2倍解析: 选 A. 首先要看明白图像, 图中的曲线表明, 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先快后慢. 在第一个2 min内产生了0.1 mol CO2, 第二个2 min内产生了0.2 mol CO2, 第三个2 min内产生了0.05 mol CO2, 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先增大是由于反应放热, 使溶液温度升高, 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4 min后速率下降则是由于浓度降低所引起的, 通过计算知, A项错误, 应该是2 min~4 min的平均速率最大.8.(2012·台州高三调研)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 保持一定温度, 在t1~t4(s)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c(A)/(mol·L-1) 6 3 2 2c(B)/(mol·L-1) 5 3.5 3 3c(C)/(mol·L-1) 1 2.5 3 3A.在t3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2A+B2C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t3-t2)] mol/(L·s)解析: 选D. 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 故A错. 通过计算得A的转化率为2/3, B的转化率为2/5, B错.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2A+B C, C错.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 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 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 减小压强, 反应速率减慢解析: 选D. 选项A中, 加入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对盐酸稀释, 浓度降低, 反应速率减慢; 选项B中, 改用铁片与浓硫酸反应时, 如常温则发生钝化, 如加热, 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得不到氢气; 选项C中, 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升温, 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 D项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减小压强, 气体的浓度降低, 反应速率减慢.10.(2012·厦门高三质检)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673 K 、30 MPa 下, n(NH3)和n(H2)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 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a 点处正反应速率比b 点处的大C .d 点(t1时刻)和e 点(t2时刻)处n(N2)不同D .t2时刻,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解析: 选B. 图像中c 点尚未建立平衡, 反应继续向生成NH3的方向进行,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A 项错误; 反应物H2的浓度a 点大于b 点,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 正反应速率越大, B 项正确; d 、e 两点为同一平衡状态, N2的物质的量相同, 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因此C 、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将等物质的量的A 、B 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 经5 min 后, 测得D 的浓度为0.5 mol·L -1, c(A)∶c(B)=3∶5, 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 求:(1)此时A 的浓度c(A)=________ mol·L -1, 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 、B 的物质的量: n(A)=n(B)=________mol.(2)B 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mol·(L·min)-1.(3)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1) 3A(g)+B(g) xC(g)+2D(g)起始(mol) a a 0 0t =5 min(mol) a -1.5 a -0.5 x 2 0.5×2 a -1.5a -0.5=35, 解得a =3, 即n(A)=n(B)=3 mol, c(A)=3-1.5mol 2 L=0.75 mol·L -1. (2)v(B)=3 mol - 3 mol -0.5 mol 2 L×5 min =0.05 mol·(L·min)-1. (3)v(C)=x 2 mol 2 L×5 min=0.1 mol·(L·min)-1, x =2. 答案: (1)0.75 3 (2)0.05 (3)212.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 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 现进行如下实验, 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 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ΔH =-49.0 kJ·mol -1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min,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 .进行到3 min 时, CH3OH 和CO2的浓度相等B .10 min 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C .达到平衡后, 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不会改变D .3 min 前v(正)>v(逆), 3 min 后v(正)<v(逆)解析: (1)由图像可知, CO2的Δc =0.75 mol·L -1, 则v(CO2)=0.75 mol·L -110 min=0.075 mol·L -1·min -1, 故v(H2)=3v(CO2)=0.225 mol·L -1·min -1. (2)进行到3 min 时, 此时c(CH3OH)=c(CO2), A 对; 10 min 后, 反应达到平衡, 各物质的浓度和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对; 达平衡后再充入氩气, 仅是体系总压强增大, 但对反应体系各物质的浓度无影响, 故反应速率不变, C 对; 因反应在10 min 才达到平衡, 故10 min 前均是v(正)>v(逆), D 错.答案: (1)0.225 mol·L -1·min -1 (2)D13.向2 L 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气体A 和b mol 气体B,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 pC(g)+qD(g).已知: 平均反应速率vC =12vA; 反应2 min 时, A 的浓度减小了13, B 的物质的量减小了a 2mol, 有a mol D 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 min 内, vA =________, vB =________.(2)化学方程式中, x =__________、y =____________、p =__________、q =________.(3)反应平衡时, D 为2a mol, 则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 其他反应条件不变, 平衡时D 为 1.5a mol,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 进行同样的实验, 则与上述反应比较:①反应速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设x =2、p =1; A 的浓度减小了13, 即其物质的量减小了a 3mol, 由反应方程式列出2∶y ∶q =a 3∶a 2∶a, 解得y =3、q =6. 要注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 由平衡时D 的物质的量为2a mol, 可知消耗的B 为a mol, 从而可求出B 的转化率. 升高温度, D 的物质的量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ΔH <0; 容积变为1 L 导致压强增大, 反应速率应加快; 增大压强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答案: (1)a12mol·L-1·min-1a8mol·L-1·min-1(2)2316(3)ab×100%(4)<(5)①增大体积减小,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②减小体积减小, 气体的压强增大,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因而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14.(2011·高考安徽卷)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 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 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1)实验前: ①先用0.1 mol·L- 1 H2SO4洗涤Fe粉,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 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 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 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 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1时刻后, 该反应仍在进行, 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 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 溶液的pH;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 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 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实验步骤及结论:解析: (1)因为铁易生锈, 即铁表面会有铁的氧化物等杂质, 所以要用硫酸除去铁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氧气具有强氧化性, 会氧化生成的Fe2+, 为防止该反应的发生必须通入一种保护性气体且不能引入杂质, 因此可以选用氮气;(2)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Fe+10H++NO-3===4Fe2++NH+4+3H2O; t1时刻后, 随着反应的进行, 溶液中pH逐渐增大, 继续有Fe2+生成, 但从图像上看Fe2+的浓度却在减小, 原因是Fe2+的水解消耗了Fe2+, 使Fe2+浓度降低;(3)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比较多, 例如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固体的表面积等等;(4)要验证假设一, 需要固定其他条件不变, 例如硝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铁的表面积都必须保持一致, 然后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NO -3的浓度(依据提示: 溶液中的NO -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来判断pH 不同时对脱氮速率有没有影响.答案: (1)除去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N2(2)4Fe +10H ++NO -3===4Fe2++NH +4+3H2O 生成的Fe2+水解(或和溶液中的OH -结合)(3)温度 铁粉颗粒大小(4)实验步骤及结论:①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②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 各不相同, 并通入氮气;③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的同种铁粉;④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各溶液中NO -3的浓度. 若pH 不同的KNO3溶液中, 测出的NO -3浓度不同, 表明pH 对脱氮速率有影响, 否则无影响.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合理答案均可)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 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 其中正确的是( )A .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B .利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C .利用焓变或熵变的数据单独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D .利用溶液的pH 与7的大小关系, 来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解析: 选A. 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只能说明反应过程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与反应速率的大小没有关系, B 错; 利用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可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仅仅利用单一判据不能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C 错; 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 应该根据溶液中c(H +)和c(OH -)的相对大小来判断, D 错.2.已知某温度下, 下列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2NiO(s) 2Ni(s)+O2(g), 2CO(g)+O2(g) 2CO2(g). 则NiO(s)+CO(g) Ni(s)+CO2(g)的平衡常数K 为( ) A .1/2(K1+K2) B .K1K2C.K1K2D.K1K2 解析: 选D. K1=c(O2); K2=c2(CO2)/[c2(CO)·c(O2)]. 则K1K2=c2(CO2)/c2(CO)=K2, K =K1K2.3.(2012·湖州高三调研)在恒温、恒压下, a mol A 和b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A(g)+2B(g) 2C(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生成n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1∶2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 +b)∶(a +b -n 2) C .当2v 正(A)=v 逆(B)时, 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 .充入惰性气体(如Ar),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 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 A 、B 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n mol 、n mol, 故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0.5n a ∶n b=b ∶2a, A 错; 由于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 因此起始时和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1∶1, B 错; 当2v 正(A)=v 逆(B)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对; 充入惰性气体(如Ar), 由于保持恒压, 则容器体积增大,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错.4.(2012·皖南八校联考)某可逆反应正向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降低温度, A 的转化率减小C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增大; 压强增大,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加入催化剂, 反应速率增大, E1减小, E2减小, 反应热不变解析: 选 D. 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反应后能量降低, 故为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 的转化率提高, 升高温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K 减小, 故A 、B 、C 错误; 加入催化剂, 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故D 正确. 5.工业上合成甲醇一般采用下列反应: CO(g)+2H2(g) CH3OH(g) ΔH<0, 下表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温度/℃250 350 K/(mol·L -1)-2 2.041 x(1)下列符合表中的平衡常数x 的数值是________(填序号).a .0b .0.012c .32.081d .100(2)c(CO) c(H2) c(CH3OH) 0 min0.8 mol·L -1 1.6 mol·L -1 0 2 min0.6 mol·L -1 y 0.2 mol·L -1 4 min0.3 mol·L -1 0.6 mol·L -1 0.5 mol·L -1 6 min 0.3 mol·L -1 0.6 mol·L -1 0.5 mol·L -1在2 min 到4 min 内, 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反应在第2 min 时改变了反应条件, 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 .使用催化剂 B .降低温度 c .增加H2的浓度解析: (1)ΔH<0, 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x<2.041, 而且因为是可逆反应, 平衡常数不可能为0.(2)根据表格中CO 或CH3OH 的浓度可知y =1.2 mol·L -1, 所以在2 min 到4 min 内, 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 mol·L -1-0.6 mol·L -1)/(4 min -2 min)=0.3 mol·L -1·min -1;4 min 时, 反应已达到平衡, 故CO 的转化率为0.8-0.30.8×100%=62.5%; 开始2 min 内的反应速率比2 min 到4 min 的反应速率小, 故从第2 min 开始可能使用了催化剂.答案: (1)b(2)0.3 mol·L -1·min -1 62.5% a1.(2010·高考北京卷)某温度下, 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K =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 投入H2(g)和CO2(g), 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丙 c(H2)/(mol/L) 0.010 0.0200.020 c(CO2)/(mol/L) 0.010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时, 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 .平衡时, 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 .平衡时, 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是0.012 mol/LD .反应开始时, 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意在考查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设平衡的甲中CO2的转化浓度为x mol/L, 则平衡时H2、CO2、H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1-x)mol/L 、(0.01-x)mol/L 、x mol/L 、x mol/L, 根据平衡常数K =x×x 0.01-x ×0.01-x=94, 解得x =0.006, 则甲中CO2的转化率为0.0060.01×100%=60%, , 由于乙相对于甲增大了c(H2), 因此CO2的转化率增大, A 项正确; 设平衡时丙中CO2的转化浓度为y mol/L, 则平衡时H2、CO2、H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2-y)mol/L 、(0.02-y)mol/L 、y mol/L 、 y mol/L, 根据平衡常数K =y×y 0.02-y ×0.02-y=94, 解得y =0.012, 则丙中CO2的转化率为0.0120.02×100%=60%, B 项正确; 平衡时甲中c(CO2)=0.01-0.006=0.004(mol/L), 丙中c(CO2)=0.02-0.012=0.008(mol/L), C 项错误; 反应开始时, 丙中反应物浓度最大, 反应速率最快, 甲中反应物浓度最小, 反应速率最慢, D 项正确.2.(2011·高考江苏卷)700 ℃时, 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2O, 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反应时间/minn(CO)/mol H2O/mol 01.20 0.60 t10.80 t2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在t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 -1·min -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 和1.20 mol H2O, 达到平衡时, n(CO2)=0.4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 与原平衡相比, 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 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高至800 ℃,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 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 选BC. 对各选项分析如下: A项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是t1 min内H2浓度变化与t1的比值, 而不是H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1的比值. B项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常数不会改变,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 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H2O和1.20 mol CO效果是一致的, 达到平衡时, n(CO2)=0.40 mol. C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 与原平衡相比, 平衡向右移动, 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 H2O转化率减小, 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项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1, 温度升高至800 ℃,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 说明温度升高, 平衡是向左移动的, 那么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2011·高考浙江卷)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 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温度/℃15.0 20.0 25.0 30.0 35.0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 2.4×10-3 3.4×10-3 4.8×10-3 6.8×10-3 9.4×10-3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 列式计算2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 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 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______0(填“>”“=”或“<”), 熵变ΔS____0(填“>”“=”或“<”).(2)已知: 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 得到c(NH2COO-)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2014届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十七).pdf

2014届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十七).pdf

七+五练习(十七)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使用的燃料液化石油气,其主要成分均属于甲烷 B.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明矾D.饮用酒在窖藏过程中主要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苯和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C.麦芽糖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和果糖D.蛋白质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9.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粒子数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0.1NA B.将1mol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 N(Cl-)+N(ClO-)=2NA C.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A D.7.8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0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常见氧化物只有一种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丙>丁 C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D原子半径大小:戊<丙 11.分子式为C9H12的芳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A.5种B.6种C.7种?D.8种 12. 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B.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C 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中和pH、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所消耗Na0H溶液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 D.0.1 mol·L-1 CH3COONa溶液和0.1 mol·L-1 CH3CO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c(Na+) > c(CH3COOH)> c(H+) > c(OH-) 13.在200 mL含Mg2+、Al3+、NH4+、H+、Cl-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高考化学强化练习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B.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可利用钠和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C.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水解D.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能用铁罐储运2.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差别是A.加热的温度不同B.得到的产品不同C.前者要隔绝空气,后者不必D.干馏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A.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甲烷和乙烯互为同系物C.甲烷和乙烯可以用溴水加以鉴别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4.下列物质是烷烃的是A.CH2Br-CH2BrB.C5H11OHC.C200H402D.C6H6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B.新型生物柴油和矿物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C.“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与漂白粉混合使用效果更佳D.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生物体内氧化所产生的代谢水的质量,不同的物质有所不同,最高者每氧化1g该物质可产生1.07ml水。

骆驼体内储存有大量该物质,故30多天不喝水也能照常活动,该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葡萄糖D.肝糖元7.下列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式和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nCH2CHCN?CH2CHCN?;加聚反应B.;加聚反应C.;加聚反应有关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B.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C.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油脂,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相等9.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B.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D.乙醇在铜粉存在下与氧气反应10.中国南海海域是全球范围内石油储量与可开采储量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的地方,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高三化学选择题强化训练(20套) 选择题强化训练(13)

高三化学选择题强化训练(20套) 选择题强化训练(13)

高三化学选择题强化训练(20套) 选择题强化训练(13)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8小题共32分〕1.目前我国许多都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样不涉及 〔A 〕SO 2 〔B 〕NO 2 〔C 〕CO 2 〔D 〕可吸入颗粒物2.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采取的方法是〔A 〕过滤 〔B 〕电泳 〔C 〕渗析 〔D 〕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3.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

上述沉淀和残渣分不为 〔A 〕Fe(OH)3;Fe 2O 3 〔B 〕 Fe(OH)2;FeO〔C 〕Fe(OH)2、Fe(OH)3;Fe 3O 4 〔D 〕 Fe 2O 3 ;Fe(OH)34.六氯苯是被联合国有关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毒物质之一。

下式中能表示六氯苯的是 A 、、C 、、5.R 、X 、Y 和Z 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 2+与单质R 不反应;X 2+ + Z ═ X + Z 2+;Z 2+ + Y ═Z + Y 2+。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 〕R 2+ > X 2+ > Z 2+ > Y 2+ 〔B 〕X 2+ > R 2+ > Y 2+ > Z 2+〔C 〕Y 2+ > Z 2+ > R 2+ > X 2+ 〔D 〕Z 2+ > X 2+ > R 2+ > Y 2+6.洗涤以下试管时,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妥的是A 、做过KMnO 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B 、做过木炭还原CuO 的试管(硝酸)C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浓氨水)D 、做过Na 2S 2O 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试管(CS 2)7.实验室有以下试剂:①NaOH 溶液,②水玻璃,③Na 2S 溶液,④Na 2CO 3溶液,⑤NH 4Cl 溶液,⑥澄清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储存的是A 、①⑥B 、①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④8.一定条件下,2CO(g) + O 2(g) = 2CO 2(g);⊿H= -566KJ/mol ;CH 4(g) + 2O 2(g) = CO 2(g) + 2H 2O(l); ⊿H= - 890KJ/mol ,那么1molCO 和3molCH 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A 、2912KJB 、2953KJC 、3236KJD 、3836KJ二、选择题〔每题4分,10小题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练习》测试卷-附带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练习》测试卷-附带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练习》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试验 B.“磁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中的“磁石”指石灰石C.《天工开物》中有“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这种方法是蒸馏 2.物质的性质决定应用。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用于葡萄酒的抗氧化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 C.生石灰有吸水性,可用于食品干燥 D.二氧化氯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3.下列关于如图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b 和f 可用于海带的灼烧B.a 和c 可用于溶液的配制C.d 和e 可用于物质的分离D.a e ~均属于硅酸盐材料4.下列有关方程式错误的是( )A.4SnCl 加入水中生成沉淀:()4222SnCl x 2H OSnO xH O 4HCl ++⋅↓+B.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22322S O 2HS SO H O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2322CO 2HCO H O -++↑+D.将2NO 通入水中:2233NO H O 2HNO NO ++↑5.中山大学廖培钦教授利用HAB 和2Cu +、2Sn +合成了具有异金属不对称Sn…Cu 双位点的稳定金属有机框架(CuSn HAB -),实现高选择性电催化还原2CO 生成乙醇。

CuSn HAB -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N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金属形成配位键B.N 原子都是3sp 杂化,C 原子都是2sp 杂化C.CuSn HAB -中N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CuSn HAB -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6.聚酯A 可用于制造涂料。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强化训练题精选(最新整理答案)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强化训练题精选(最新整理答案)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强化训练题精选Ⅰ卷选择题、Ⅱ卷必考题7.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了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与漂白粉混合使用可增强漂白效果B.草木灰与尿素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钾、氮复合肥,增强肥效C.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化学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D.“低碳经济”是以甲烷等碳原子数较小的物质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8.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体积的CH4和HF所含的电子数相同B.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10-2 mol/LC.2.5 g Mg-Zn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可能为2.24 LD.由H2O2制2.24 L 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9.已知烯烃X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X(g)+H2(g)→Y(g)ΔH<0,其中烃Y的键线式为“王”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烯烃X只有一种结构B.烯烃X的摩尔质量为126 g/molC.烃Y的一个氢原子被4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取代,所得产物有12种D.该反应降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产物10.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是一种以含氢燃料与空气作用产生电力与热力的燃料电池,膜极组和集电板串联组合成一个燃料电池堆。

目前,尤以氢燃料电池倍受电源研究开发人员的注目。

它的结构紧凑,工作温度低(只有80℃),启动迅速,功率密度高,工作寿命长。

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一氧化碳、甲烷代替图中氢气和氧气(空气)形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用该电池作为精炼铜的电源时,A极与粗铜电极相连D.当外电路中转移0.1 mol e-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数目为0.2N A12.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C、D、E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AB.元素B、E的原子序数相差19C.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 mol C原子和1 mol E原子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D.A、C、D均可形成18e-分子13.下列图像表达不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利用pH=13.00的NaOH溶液滴定20 mL pH=1.00的盐酸反应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化学试题 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化学试题 含答案

江西永新三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B.常温下,1mol Cu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C.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mol/LD.配制24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0mL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 (g)=CO2(g)+3H2(g)△H=+49.0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根据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B.可推知2H2(g)+O2(g)=2H2O(g)?△H=﹣483.8 kJ/molC.1 mol CH3OH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92.9 kJD.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特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的NaOH溶液:K+、Na+、SO42﹣、CO32﹣B.0.1 mol·L﹣1的Na2CO3溶液:K+、Ba2+、NO3﹣、Cl﹣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a2+、Na+、ClO﹣、NO3﹣4、如图是甲、乙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B.甲与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甲与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5、将少量Na2O2分别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①MgSO4溶液②FeCl2溶液⑧Ca(HCO3)2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A.①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A.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2SiO3发生了水解反应B.将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氧化铝熔点高于铝C.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生成H2SO4,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D.将饱和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有漂白性7、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24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选择题3

2024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选择题3

高三化学冲刺专题强化练——选择题(3)班别: 姓名:专题01有关N A 的综合考查1.(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工业烟气含有2SO ,可以用23Na SO 溶液进行绿色化处理后再排放。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4 g 2SO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3A NB .1 L 1 1mol L -⋅23Na SO 溶液中Na +的数目为2A NC .22.4 L 2SO (标准状况)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A ND .11mol L -⋅23Na SO 溶液最多能吸收2SO 的数目为0.1A N2.(2023·广东茂名·统考一模)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用LiH 介导苯胺氢解生成苯和氨气的化学链循环方法,其过程如图所示。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苯胺中N H -键数目为A 3NB .反应1molLiH 电子转移数目为A NC .21mol NH -中约含电子数目为A 10ND .生成22.4L 苯需消耗2H 分子数目为A N 3.(2023·广东·统考一模)运载火箭常用偏二甲肼[(CH 3)2N -NH 2]与N 2O 4作推进剂,二者反应生成CO 2、N 2和H 2O 。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偏二甲肼中N 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 2B .1molH 2O 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C .标准状况下,2.24LCO 2中的σ键数目为0.4N AD .92g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4.(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亚铁氰化钾()46K Fe CN 俗名黄血盐,在烧制青花瓷时用于绘画。

制备方法为:()2342226Fe 6HCN 2K CO =K Fe CN H 2CO 2H O +++↑+↑+。

高考化学理科综合训练题(七)

高考化学理科综合训练题(七)

塘栖中学2006届高三理科综合训练题(七) 2006-5-5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的表层采用高温时自动烧蚀的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内部温度不致过高。

B.“加碘食盐” “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 “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分子,钙、铁则分别是钙离子和铁离子。

C. 右图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则其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 A (g )+ B(g) = 2 C (g );△H=Q kJ ·mol -1(Q <0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硫酸钠等强电解质,这说明强电解质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的强7.一种新型材料B 4C ,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

关于B 4C 的推断正确的是 A .B 4C 是一种分子晶体 B .B 4C 是一种离子晶体C .B 4C 是一种原子晶体D .该分子是有4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8.6.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为4N AB .1mol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数约为3×6.20×1023C .标准状况下,22.4LCH 4和CH 3Cl 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D .60gSiO 2晶体中含SiO 2分子数约为6.02×10239.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Mg 2+、Al 3+、HCO 3-、SO 32-B .K +、Ca 2+、MnO 4-、Cl -C .Ba 2+、Na +、AlO 2-、NO 3-D .NH 4+、Fe 3+、SO 42-、SCN -10.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g);ΔH <0。

2024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选择专题训练卷

2024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选择专题训练卷

化学选择题11.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铬、锰加入普通钢中制成不锈钢,使钢铁制品永不生锈B .核酸检测时用到的“拭子”由尼龙纤维制成,属于有吸附性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 .化石燃料脱硫与碳达峰、碳中和无关D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深埋于地下而生锈,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 2.中药黄芩素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下列关于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极易溶于水,可用冷水萃取B .1个分子中含有10个氢原子C .能发生取代,不能发生加成D .5个氧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饱和23Na CO 溶液浸泡4CaSO 水垢:2233CO Ca CaCO -++=↓B .223Na S O 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223224S O 4Cl 5H O 2SO 8Cl 10H ---+++=++C .草酸(H 2C 2O 4)溶液与新制氯水混合反应生成CO 2:H 2C 2O 4+Cl 2=2H + +2CO 2↑+2Cl -D .向FeI 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Cl 2+2Fe 2++2I -=2Fe 3+ +I 2+4Cl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将氨气通入FeSO 4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制备少量摩尔盐[(NH 4)2Fe 2(SO 4)2•6H 2O]B .用图乙装置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用图丙装置探究KCl 浓度是否对FeCl 3+3KSCN 3KCl+Fe(SCN)3平衡移动有影响D .用图丁装置制备Fe(OH)2沉淀5.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来自青金石,它含有H 、O 、Si 元素,以及X 、Y 、Z 、M 、Q 等前20号(包括20)元素,X 、Y 、Z 、M 同周期,Z 的原子序数小于M ,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0.005mol·L -1的pH=2。

高三化学第七次强化训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三化学第七次强化训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七次强化训练试题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使温室效应增强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B .直馏汽油、裂化汽油、植物油、甘油均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PX(对二甲苯)是制造聚酯纤维的原料,它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剧毒物质D .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的CH 3COOH 溶液:K +、Fe 3+、NO 3-、Cl -B .l.0 mol·L -1 NaClO 溶液:Fe 2+、K +、I 一、Cl- C .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Na +、CO 32-、NO 3-、SO 32- D .在c(OH -)/c(H +)= 1×1013的溶液:NH 4+、Ca 2+、C1-、K+ 9.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R(g) △H = -Q 1 kJ·mol -1,②2R (g)+ N(g)2T(g) △H = -Q 2 kJ·mol -1。

Q 1、Q 2 、Q 3均为正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M(s)与1 mol N(g) 的能量总和B .将2 mol R (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 2 kJC .当1 mol M(s) 与N(g)完全转化为T (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 1+22Q kJ D .M(g)+N(g)R(g) △H=-Q 3 kJ·mol -1 , 则Q 3 <Q 1 10.有机物X 的蒸气相对氢气的密度为51,X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7%,则能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的X 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15种B .13种C . 11种D .9种 11.T℃时,CaCO 3和CaF 2的Ksp 分别为1.0 ×l012 和4.0 ×l0-10。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12).docx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1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理综化学7+5(十二)7. 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明矾常做净水剂B.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C. 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D. 金属钠、金属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8.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其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C.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D.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9.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B. 1.8g NH4+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 AC. C60和石墨的混合物共1.8g,含碳原子数目为0.15N AD. 0.5mol/LNaOH溶液中,含Na+离子数目为0.5N A10. 某高分子化合物由和—CH2—CH2—两种结构单元组成,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 5.2%B. 7.8%C. 14.3%D. 20%11. 萤火虫发光前后物质的变化如下:下列关于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二者的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OB. 二者的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OC.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 都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1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稀盐酸中c(H+)=c(Cl—)+c(OH—)B. 常温下,在0.1mol/L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C. 将Na2CO3水溶液加热、蒸干,最后得到NaOH固体D. 酸与碱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可能大于713. 在下列装置中,MSO4和NSO4是两种常见金属的易溶盐。

当K闭合时,SO42—从右到左通过交换膜移向M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溶液中c(M2+)减小B. N的电极反应式:N=N2++2e—C. X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 反应过程中Y电极周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2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铜及铜器最早的国家之一,直到现在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14).docx

高考化学复习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14).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理综化学7+5(十四)—高考题汇编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 CaCO3↓+2OH-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 ClO-+Cl-+H2O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3++3H2↑9.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0.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K w 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1.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 B. 热稳定性:HC1>AsH3>HBrC.还原性:As3->S2->C1- D. 酸性:H3AsO4>H2SO4>H3PO412.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13.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26.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模拟强化训练题精选(最新整理答案)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模拟强化训练题精选(最新整理答案)

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考前模拟强化训练题精选Ⅰ卷必考、Ⅱ卷必考题(部分)+选考题7.化学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材料制成的物品难降解的是()A.木材造的纸张B.聚氯乙烯制的电话卡C.淀粉做的地膜D.蚕丝织的棉缎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l含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 AB.0.1 L 1.0 mol·L-1 Na2S溶液中的S2-和HS-的总数为0.1N AC.22.4 g铁粉与稀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1.2N AD.常温常压下,16 g 14CH4中所含中子数为8N A9.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是,能用该结构简式表示的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2种B.16种C.20种D.24种1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与Z为金属元素,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相同。

p、q是它们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化合物,r是W的单质,s是Z的单质。

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W>XB.q属于离子化合物C.一定条件下,r与s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pD.p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12.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外接电源作用下,材料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光的透过率进行可逆性调节。

已知WO 3和Li 4Fe 4[Fe(CN)6]3均为无色透明,LiWO 3和Fe 4[Fe(CN)6]3均有颜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M 外接电源正极时,该材料颜色变深使光的透过率降低B .该材料在使用较长时间后,离子导电层中Li +的量变小C .当M 外接电源负极时,离子导电层中的Li +向变色导电层定向迁移D .当N 外接电源正极时,离子储存层的电极反应式为:Fe 4[Fe(CN)6]3+4Li ++4e-=Li4Fe4[Fe(CN)6]313.常温下,向1 L 0.10 mol·L-1 CH3COONa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c(CH3COO-)和c(CH3CO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pH:x<y<zB.在y点再通入0.05 mol HCl气体,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a+)=c(Cl-)>c(H+)>c(CH3COO-)>c(OH-)C.在溶液中加入一滴强酸或强碱,溶液pH变化最小的是y点D.该温度下,CH3COOH的K a=104.7527.钛合金烤瓷牙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烤瓷牙。

2021届高三理综化学“7 5”专题强化训练(13)

2021届高三理综化学“7 5”专题强化训练(13)

2021届高三理综化学“7 5”专题强化训练(13) 理科综合化学7+5 ( 十三 )7.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我国多省市遭遇雾霾笼罩,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首次被纳入标准.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PM2.5又称为“细颗粒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M2.5值越大,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越大B. PM2.5容易附着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对人体造成危害C. 城市由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比农村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更大D. 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食用油长期放置后有难闻气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C.离子反应中一定有离子种类或离子浓度的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均有发生9.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条件略)A. HOCH2CH2CH2CH2COOHB. CH2BrCH2Br + 2NaOH → CH≡CH↑ + 2NaBr + 2H2OC. CH3CHOHCH3 →CH2=CHCH3 ↑ + H2O D. CH3CH2Cl → CH2=CH2↑ + H2O10.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1molNH4NO3溶于一定浓度的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若不考虑挥发,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个NH4B. 1mol/LCH3COOH与1mol/L 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 的总数为2NAC. 常温常压下,3.6g H2O中含有电子数为2NAD. 含有2NA个氧原子的氧气与臭氧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11.在一定条件下,C(s)+ H2O(g)CO+ H2(g)△H>0 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H2O +中放入足量的焦炭与一定量的水蒸气进行反应,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第1页共7页A. Ⅰ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B. Ⅱ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密度的变化C. Ⅲ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移去焦炭后水蒸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忽略表面积的影响)D.Ⅳ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O的百分含量的变化12. 某有机物A 7.4g与足量CuO共热后,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9g、17.6g;同温同压, 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A. 8 B.6 C. 4 D. 2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单质常温下有三种气态两种固态,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E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最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C>D>E>AB. A、C的氧化物均可能含有非极性键C. 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D. 工业中常用电解熔融DE3制备单质D第Ⅱ卷26.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强化练(五)1.(2019·贵阳检测)某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1是反应的活化能B.E2是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C.能量差E1-E2是反应热D.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热的大小解析:活化能的大小不能决定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热的大小由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共同决定,D项错误。

答案:D2.(2019·甘肃天水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 ℃、101 kPa下,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1 mol H2SO4(浓)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解析:燃烧热指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S的燃烧热相等,A项正确;中和热是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B项错误;燃烧一般都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101 kPa时1 mol氢气燃烧产生的H2O是液态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D项错误。

答案:A3.(高考改编题)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图可知,X→Y反应的ΔH=E3-E2,X→Z反应的ΔH=E1-E2<0,反应放热,A、B两项错误;由X生成Y的反应,即2X(g)3Y(g),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正确;X→Z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Z的产率,D错误。

山东省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4)

山东省高三理综化学专题强化训练“7+5”(4)

化学7+5强化训练(四)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7.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的结构式O=Si=O B.聚乙烯的结构简式C.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D.羟基的电子式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B.SO2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SO2具有漂白性C.若某碱性溶液的焰色呈黄色,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为NaOHD.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9.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N A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B.常温下,42 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3N AC.标准状况下,11.2 L氯仿(三氯甲烷)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 N AD.常温下,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作用,转移电子数目为0.2 N A10.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M、N均为单质,则M可能是( )A.Na B.Al C.Fe D.Cu11.常温下,取0.1 mol/L HY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10-9mol/LB.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Y—)>c(Na+)>c(OH—)>c(H+)C.c(OH—)—c(HY)= c(H+)=1×10-9 mol/LD.c(Na+)= c(Y—)+ c(HY)= 0.1mol/L12.分子式为C4H2Cl8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10种B.9种C.8种D.7种13.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NaBH4/H2O2燃料二次电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l若用硫酸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铅笔芯C点反应为O2+ 2H2O+4e—= 4OH—B.图2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C.图2充电时阳极区反应为BH-4—8e—+8OH—=BO—2+6H2OD.图1若用KI淀粉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与A、B电极相连,若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则b接的是A电极26.(15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酸性KMnO4、H2O2、Fe(NO3)3是重要的氧化剂。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7强化训练 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7强化训练 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强化训练苏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解析】ΔH<0、ΔS>0,则ΔG<0,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A错误,B正确;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都有例外,故都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而应用复合判据,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D错误。

【答案】B2.(2009·青岛质检)反应2SO 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5 s D.10 s【解析】因为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所以O2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所以反应所需时间为5 s。

【答案】C3.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 2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平衡常数K值越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理科综合化学7+5 ( 十三 )7.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我国多省市遭遇雾霾笼罩,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首次被纳入标准.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PM2.5又称为“细颗粒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M2.5值越大,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越大B. PM2.5容易附着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对人体造成危害C. 城市由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比农村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更大D. 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食用油长期放置后有难闻气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C.离子反应中一定有离子种类或离子浓度的变化.D.钢铁生锈过程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均有发生9.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条件略)A. HOCH2CH 2CH2CH2COOH H2O +B. CH2BrCH2Br + 2NaOH → CH≡CH↑ + 2NaBr + 2H2OC. CH3CHOHCH3→ CH2=CHCH3↑ + H2OD. CH3CH2Cl → CH2=CH2↑ + H2O10. 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1molNH4NO3溶于一定浓度的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若不考虑挥发,溶液中一定含有N A个NH4+B. 1mol/LCH3COOH与1mol/L 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总数为2N AC. 常温常压下,3.6g H2O中含有电子数为2N AD. 含有2N A个氧原子的氧气与臭氧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11.在一定条件下,C(s)+ H 2O(g) CO+ H2(g)△H>0 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的焦炭与一定量的水蒸气进行反应,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A. Ⅰ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B. Ⅱ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密度的变化C. Ⅲ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移去焦炭后水蒸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忽略表面积的影响)D.Ⅳ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O的百分含量的变化12. 某有机物A 7.4g与足量CuO共热后,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9g、17.6g;同温同压, 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A. 8B. 6C. 4D. 2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单质常温下有三种气态两种固态,A 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E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最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C>D>E>AB. A、C的氧化物均可能含有非极性键C. 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D. 工业中常用电解熔融DE3制备单质D第Ⅱ卷26.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它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

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双氧水的结构式为:;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A的化学式是,装置Ⅲ中A在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较大,则气体产物中有Cl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Cl2的原因(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

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 (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27. 课本介绍了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甲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甲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

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甲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甲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4)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释至1L,生成0.5mol 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含0.005mol Br2)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

(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C(s)+ H2O(g) CO(g) +H2(g) ΔH= +131.3 kJ•mol-1,以上反应达到平衡后,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加入催化剂D.用CO吸收剂除去CO(2)又知,C(s)+ CO2(g) 2CO(g)△H=+172.5kJ•mol-1则CO(g)+H2O(g) CO2(g)+H2(g)的焓变△H=(3)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若用该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60mL NaCl溶液,设有0.01molCH3OH完全放电,NaCl足量,且电解产生的Cl2全部溢出,电解前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的pH=(4)将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温度/℃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来源:学科达到平衡所x需时间/minH2O CO H2CO900 1.0 2.0 0.4 1.6 3.0通过计算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5)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

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

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

图1 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

②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上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37.(15分)硼元素B在化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硼的化合物在农业、医药、玻璃等方面用途很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与B元素同主族的Ga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B、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立方氮化硼可利用人工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属于超硬材料。

同属原子晶体的氮化硼(BN)比晶体硅具有更高硬度和耐热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SiF4微粒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

又知若有d轨道参与杂化,能大大提高中心原子成键能力。

试解释为什么BF3、SiF4水解的产物中,除了相应的酸外,前者生成BF4一后者却是生成SiF62—:(4)科学家发现硼化镁在39K时呈超导性,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镁一层硼相间排列。

如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

根据图示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

38. 苹果醋是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功效。

苹果酸是这种饮料中的主要酸性物质。

已知:在下列有关苹果酸(A)的转化关系中,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1)苹果酸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成反应②酯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⑤消去反应⑥取代反应(3)写出B、C的结构简式和F的分子式: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苹果酸(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条件:①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苯甲酸发生酯化反应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④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不能连有2个羟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7+5 ( 十三 )答案7.D 8.C 9. A 10. B 11. B 12. C 13. D26(14分)(1)H-O-0-H Na2SO3(各2分)(2)2ClO2 + H2O2 + 2OH-= 2ClO2-+ O2↑+ 2H2O(2分)(3)H2SO4阳(2分)(4)5NaClO2 + 4HCl = 5NaCl + 4ClO2↑+ 2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