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旨趣论盛唐诗学之文质观

合集下载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河岳英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臣等谨案,河岳英灵集三巻,唐丹阳进士殷璠编。

自常建至阎防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

仿锺嵘诗品之体,姓氏之下各着品题。

虽不显言次第,然篇数无多,而分上中下巻,其人又不甚叙时代,毋亦隐寓锺嵘三品之意乎?《通考》作二巻,盖误也。

其序谓:“爰因退迹,得遂宿心”。

盖不得志而着书者,故所録多淹蹇之士,所论多感慨之言,而序称名不副实,才不合道,虽权压梁窦,终无取焉,其宗旨可知也。

凡所品题类多精惬,张谓条下称其《代北州老翁答湖上对酒行》,而集中但有《湖上对酒行》,疑辗转传冩有所脱佚矣。

唐人搃集存于今日者,不过毛晋所刋七八种,稽其时代,盖莫古于是编。

以盛唐之人选盛唐之诗,见闻既切,工拙易明,其所品定固终胜后来之寻声而索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河岳英灵集目録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叙曰: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

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辑纂,往往盈帙。

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

论曰: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

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

宁预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

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

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馀人,然观其乐府,犹有小失。

齐梁陈隋,下品实繁,专事拘忌,弥损厥道。

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或须避之,纵不拈二,未为深缺。

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它句乎?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

而沈生虽怪,曹王曾无先觉,隐侯言之更远。

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一)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一)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一)【内容提要】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以其卓越的识见,严肃的精神,完成了李白的未竟之志,选编了一部很有特色的盛唐诗歌选本一一《河岳英灵集》。

和《文选》的编者萧统一样,他也旨在通过选本来体现自己的文艺观点,开展文学批评。

尤其选诗的标准、范围、题材、特征以及发展路向等,在众多的“唐人选唐诗”版本中独树一帜,唱响了那个时代的“盛唐之音”,历千年洗练依然魅力不衰,同样称得起是“河岳英灵”之作。

【关键词】殷璠;《河岳英灵集》;盛唐之音;文学批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光辉的艺术成就,争奇斗胜,呈现出一派缤纷壮丽的色彩,这就是人们所称颂的诗歌的“盛唐气象”1]。

这个艺术史上的不寻常现象,不只是后之来者回望那遥远的艺术史的高峰而景仰赞叹,就是身当其时的诗人,也对展现在面前的崭新鼎盛景象,感到欢欣振奋。

天才横溢的李白就曾引吭高歌:”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冥。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古风》其一]。

他赞美同时代的诗人像秋天夜空中灿烂闪烁的群星,光辉四射。

他也曾有志对这一代的诗歌进行删述,以冀永传。

但又自叹“吾衰竟谁陈!”深恐这一千秋大业无人交付。

所幸李白的希望没有落空,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以卓越的识见,严肃的精神,完成了这一事业,得遂李白的未竟之志。

这就是殷璠及其编选的《河岳英灵集》。

一殷璠,丹阳(今江苏丹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他选编的《河岳英灵集》,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盛唐诗歌选本。

殷璠和《文选》的编选者萧统一样,也是通过选本来体现自己的文艺观点,进行文学批评的。

他在《河岳英灵集·序》中坦言:“璠虽不馁,窃尝好事。

常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

爰因退迹,得遂宿心。

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灵也。

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集。

”2]这既说明了编选诗集的初衷,也点明了诗集名称的由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殷瑶《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河岳英灵集》,清代殷墦所著,是一部记述晋、陕间山川名胜的纪游之作。

此书在写作上是承袭《容斋随笔》的体例。

其书前半部分记述晋人山水景物,后半部记述秦人及陕西各地名胜。

这是殷墦为自己家乡所作的一部纪游之作。

在其创作上,虽有对前人作品的继承,但更多的是一种自出机杼的创新和探索。

他在对《容斋随笔》及其他笔记作品有了初步研究之后,便以自己所熟悉、掌握的历史资料为基础,把目光投向了晋陕交界一带。

其书中有不少描写晋人山水景物的篇章,与《容斋随笔》中许多记游之作相较,确已别有一番风貌和特色。

这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也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

这说明殷墦不仅善于利用前人作品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A Summery of Yin Fan's Poetics Presented in His A
Collection of the Best Works by He Yue Poets
作者: 张海明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00875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页码: 39-45页
主题词: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风骨;兴象;审美意识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唐诗选本,同时也是盛唐诗学思想的理论总结.本文对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作了初步的梳理和阐释,着重分析了殷璠用以评判盛唐诗歌的标准,即风骨与兴象并重,并对殷璠所说风骨、兴象的理论内涵,相互间的关联,以及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由《河岳英灵集》观殷璠通变持中的人生哲学

由《河岳英灵集》观殷璠通变持中的人生哲学

《中庸》载“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时中”,中庸中亦 时中,时即
随时,这就说明4寺中”本身也有
随时变通的 % 外在境遇发
生变化%人 的 知 行动 绪
等各影
也都可以随之发生
变进行调整?
不同
的先
主 4通变持中” 的
是一种事物的辩证
% 事物
事物之间% 事物的一 面 另
一 面之间相 相 相
%
同 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动 % 而且 本身 的相对
皤生平中可由辞官隐居这一人生
经历得以体现,在《河


则体现
人可
不遇,仕途坎坷
且录歌
园 者发
的歌,在
面则 现 对

一 •通变持中之精义理解
“通变”自《周易#辞》,、
中以“户”的“阖”旷辟”类比“通
变”,
事物 不地变
化,
动着的
?
在《中 的

变》一中
“通变
”的
的 ,任
的 以人自的 等
?由得
这样
在《易经》
的通变哲学"是一
生和
的人生

的诗是诗人

的现,山
水 等现隐
的诗便
是诗人于

>I
子主张“以事 > 不可

是 ,得
>

人 >?
人理想和 现 生
>
u
其身”一
仕途上

是生 的,

心态更为曲折的折
射, 的这一法以“通持
中”的观点
人情绪>
加平和地 人生,加平和地
审视内心
而不得,内

二十世纪《河岳英灵集》诗学批评研究述评

二十世纪《河岳英灵集》诗学批评研究述评

作者: 朱姝源[1]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出版物刊名: 汉字文化
页码: 81-8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5期
主题词: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批评;二十世纪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乃唐人选唐诗之佳作,妙在选诗能铃拣得当,更胜在评诗能品论精惬。

殷璠将选诗与评诗相结合,表达了其独特的审美鉴赏批评,在诗学批评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与地位。

本文拟将对二十世纪《河岳英灵集》的诗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并对此期研究成果的优劣之处提些许拙见,供诸方家参考。

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评研究的中期报告

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评研究的中期报告

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评研究的中期报告1.引言殷璠河岳英灵集,是一部收录了许多唐代各地诗人的作品的选集。

本报告旨在对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进行评析研究,在探索其文学价值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深厚魅力。

2.概述2.1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背景和特点殷璠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晚期的一部诗歌选集,以河岳为主题,汇集了许多当时的文人墨客的作品。

这一作品以诗歌形式表达了对河山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风貌。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进行评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时代特色,并通过对诗人背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3.文学价值的探索3.1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艺术风格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歌作品大多采用豪放洒脱的风格,通过独特的词藻和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和河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一艺术风格彰显了唐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

3.2 诗人的背景与作品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唐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对社会给予了独立的思考和批判。

通过对诗人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并深入理解唐代的文学氛围。

4.时代背景的剖析4.1 殷璠河岳英灵集与唐代文化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4.2 唐代文学对后世影响的展望通过对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开创了文学的新境界,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5.结论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选的研究,对于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性和深厚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诗歌艺术风格、诗人背景和作品的研究,以及对唐代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这种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还可以启迪我们对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理解。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及其意义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及其意义

2019年7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19第40卷第4期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0No.4DOI:10.16601/ki.issnl002-5227.2019.04.004殷躋《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及其意义卢燕新(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殷瑤《河岳英灵集》选常建诗十五首,置于选本首位,诗人小传中兼有品评。

以品藻观之,其特点,一是品评时摘录诗句,以诗句评与选诗结合;二是使用对比手法,以诗歌史视野论品常建诗;三是突出常建诗给读者飭审美感受。

以遴选常建诗观之,其内容特点有四,即注重选录感物抒怀、登临感兴、怀古咏史、寄答赠别诸诗什。

该集选录常建诗,在文献学史上,是常建诗歌经典化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诗歌选本。

殷璐所为常建小传.在文学史上,是今人研究常建生平仕历难得的资料。

其品藻,在诗歌批评史上,是诸家批评带建及其诗什之滥觞。

[关键词]殷琳;《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意义[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引论殷蹒选编的《河岳英灵集》长期为学界关注。

相关研究成果,如李珍华、傅璇琮合著《河岳英灵集研究》©、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下文称“王《注》”、王运熙《〈河岳英灵集〉的编集年代和选录标准》闪、拙文《〈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⑷、《殷皤〈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方法及其意义》⑷、《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㈤,等等。

然,已有的成果对殷皤所遴选的诗人,如常建等,研究略显未足,兹拟略作探讨,以飨同仁。

一、《河岳英灵集》评常建诗及其特点常建诗,《河岳英灵集》选其诗十五首,置于集[文章编号]1002-5227(2019)04-0022-07之首位,其后有李白、王维、刘脊虚等人。

殷壬番评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

殷璠_河岳英灵集_的诗歌批评方法及其意义_卢燕新

殷璠_河岳英灵集_的诗歌批评方法及其意义_卢燕新

诗句 进

追溯 其 所 叙 评 者 诗 风 形 成 的 个 人 及 社 会 原 因


品评

如 引 常 建诗 并 评 曰




至如

松际
是 为 了 表 明 其对遴选 者 的 情感 态 度 露微 月

清 光 犹为 君 此例 十数 句
, ’


山 光 悦鸟 性

潭影空
值 得关 注 的 是

体例


使 该集凸 显 出
玉 台 新咏》

或注 重 论 析 诗 人 风 格 主 要 特 点

或 论述 诗 人 风 格
珠英 学 士 集 》


国 秀 集 》 等选 本 所不 具 备 的 诗歌 的 文 学 史 意 义
批评 功 能 品 论 诗人诗 风时



河 岳英 灵 集 》 也 常 常采 用




河 岳 英 灵集 》 在 叙 评 诗 人 人 心




并可 称 警策
’ ,



篇 尽善

常 常 追 溯 诗 歌史 现 象 或 选 择 相 同 相 近 的 文 士 者


战 余落 日 黄

军 败鼓 声 死
, ‘
今与 山 鬼邻

以 比 较 论析
如 叙孟 浩 然 云



余常 谓 祢 衡 不 遇

河岳 英 灵 集 》 的 诗 学 思 想

殷璠_河岳英灵集_诗学思想述略_张海明

殷璠_河岳英灵集_诗学思想述略_张海明

殷《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张海明提 要 殷的《河岳英灵集》是唐诗选本,同时也是盛唐诗学思想的理论总结。

本文对殷《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作了初步的梳理和阐释,着重分析了殷用以评判盛唐诗歌的标准,即风骨与兴象并重,并对殷所说风骨、兴象的理论内涵,相互间的关联,以及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殷 河岳英灵集 盛唐诗学 风骨 兴象一盛唐诗学思想在审美价值取向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兴象与风骨并重;而从理论上予以概括的,则是殷(生卒年不详)的《河岳英灵集》。

《河岳英灵集》成书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为盛唐诗歌选本,共收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位盛唐诗人的二百多首作品,时间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十二年。

此书的特点之一在于选评结合,对每个入选作家均有评语,这就提高了它的理论价值。

更重要的是书前的《序》和《集论》两篇文字,集中反映了编选者的理论眼光和审美旨趣,从而使之在唐代诗学思想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河岳英灵集》之《序》、《集论》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魏晋以来诗歌发展状况的评论;二是该书的编选原则和标准。

殷在《序》中写道: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

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

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

于是攻夫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

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

武德初,微波尚在。

贞观末,标格渐高。

景云中,颇诵远调。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尊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

其《集论》则说: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

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

预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

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

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余人,然观其乐府,犹有小失。

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诗文术论的一个问题

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诗文术论的一个问题
刘奋虚的寄阎防写友人读书古寺想像友人的生活寂寞唯真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l6l清冷的松色29和同样清冷的溪水相互映照只有那时时传来的诵经之声才知道这深山之中还有人在诗只写一种寂寞清冷的氛围而友人和诗人宁静脱俗的心境正是通过这传神描写在韵外之致中表现出来
维普资讯
是 同一 回事 。写 积极 人世 的心 态历程 , 同样可 以有 神 来之作 。说 “ 律 风 骨始 备 ” 声 一语 是 “ 神来 ” 词 一 的“ 义蕴 所 在 ”2啪 , 也 只 是 一 种 没 有 多 少 根 据 _【 这 _
者有联系, 但又各有侧重 , 并非不可分割 的整体 。 之所 以三者 并举 , 要 指 出 不 同 的创 作 状 态 , 同 是 不 的创作方法和美学风貌的特点, 并不是说同一首诗
②蔡钟翔等《 中国文学理论史》 北京 出版社 18 年 本, 7 ( 97 第 3页) : 二 …神 采’ , 说 源於《 庄子》 ……指人从事艺术创作 时出神 入化 , , 绝对 自由的精神活动。 王运熙、 ” 杨明《 隋唐五代文 学批评 史》 上海古籍 出版 社 18 年 本, 2 5 :所谓神 来, ( 96 第 4 页) “ 似指诗人创 作 时进发 的神 妙思绪, 它与作品新奇的构思和遣词造 句有着 密切的关 系。 林继 中《 “ ” 释 神采 、 气来 、 来” 》 《 情 说 ( 古代 文学理 论研 究丛刊》 第十一辑 , 上 海古籍出版社 18 年本 , 20 : 萧子显《 96 第 3 页) “ 南齐书・ 文学传论》 :属文之道 , 出神思。 这 已有 ‘ 来’ 说 ‘ 事 ’ 神 的意思 了。 属这一类观 点 ”
作者简介: 卢盛 江( 5 一) 男, 1 1 , 文学博士 , 9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北京 大学 东方文 学研究 中心兼职研 究 员, 主要研 究六朝 至

论《河岳英灵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

论《河岳英灵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

tee a n t no h trr eso £0 0 h x miai f eIeayi a fA ^ 厶g _ o t i d 厂G £ f P s
, T a .I n Iz d t e a p cs o h i r r t 【 , z I gJ n [ s t a ay e h s e t ft e I ea y sye t t e c n e t h i r r o s a d s n r t m f e t n a d h 0 tn , e l e a y fHn n y c e i o m0 i n t t s o
种十分 新鲜却 保持 清醒的 眼光 去 看待 和讨论 这些
大体 来看 ,河岳英灵 集》 《 涉及 文 学风 格 、 想 内 思
问题 的情 况则 不多 。 容、 文学形 式和 情景 交 融这 几 个 文 学批 评 领 域 比较 引人 注 目的方面 , 并在各个 领域都 有 所创新 和 突破 。

文献标志码: A
ltr r d a f ie a y j e sO
G, 口 )P flT , 9 n f fJo , 『 l J s Ⅱ g
X I Fe A i
( D印t f h ee ua j。 S ag a2 O 3 ,c ia .o i s,F dnUnv , hn hi O 4 3 hn ) c n
m e e” a d “ g r 0 0er tr n vi0 ” f p ty. Hi a ne i h r ce ie f s m n r s c a a t rz d 0
o e e sa d i t pc l ft e n u ih n n p 肌 s n s y ia h o rs ig Ta g.Th e Sb e o e s n iI ,

从《河岳英灵集》评王维诗看殷璠诗学观

从《河岳英灵集》评王维诗看殷璠诗学观

从《河岳英灵集》评王维诗看殷璠诗学观作者:尹梦弦向百雪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7期内容摘要:王维诗在《河岳英灵集》中处于非常显眼的地位,但学界对于《河岳英灵集》选评王维诗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关注,这与《河岳英灵集》中所选王维诗文数量占较大比重的情形明显不相称。

因此有必要更加系统而又具体地进一步深掘王维及其诗歌在《河岳英灵集》中的价值定位,并探究这种评价背后的殷璠的诗学观与时代特色。

关键词:《河岳英灵集》王维殷璠一.殷璠《河岳英灵集》对唐诗的总体定位李珍华、傅璇琮先生曾说,殷璠的诗论是盛唐诗歌在理论上的反映。

[1]从《河岳英灵集》的品藻中,我们不难发现殷璠对唐诗的定位。

在《河岳英灵集叙》中,殷璠将南朝梁至盛唐的诗风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段,认为从梁至隋的诗风都是“尤增矫饰”,[2]1轻艳浮靡;武德初年“微波尚存”,[2]1诗歌仍笼罩在六朝绮靡余风之下;到贞观末年,“标格渐高”,[2]1诗风开始转变;发展到景云年间,“沈宋”、“文章四友”、“燕许大手笔”等活跃在诗坛,意境更加圆融,声律趋于流畅,“颇通远调”。

[2]1殷璠的简单概括是符合诗歌发展实际的。

盛唐诗歌是殷璠最为推崇的:“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

”[2]1在他看来,唐诗发展到成熟的体现是声律风骨兼备,这一境界是经过唐初以来数代诗人的努力开拓革新才能达成的。

另一方面,殷璠认为盛唐诗歌的特质是融合并发扬前代诗歌优秀传统而成的。

殷璠对齐、梁以来诗歌“理則不足,言常有馀;都无兴象,但贵轻艳”[2]1的风尚进行批判,提出了“风骨”“词与调合”[2]4等选诗标准,赞许建安诗歌“多直语”的文风“逸驾终存”,[2]1在《集论》中表明选诗的标准是“文质半取,《风》、《骚》两挟”,[2]4他所提倡的文质兼备的诗风正来自于建安诗歌和南朝诗歌二者的优点。

盛唐之音不是单一的,它是盛唐时代精神、审美境界的高峰状态,具有“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变六朝之绮丽为浑成而能复其挺秀”的气魄和卓越。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文学批评论【内容提要】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以其卓越的识见,严肃的精神,完成了李白的未竟之志,选编了一部很有特色的盛唐诗歌选本一一《河岳英灵集》。

和《文选》的编者萧统一样,他也旨在通过选本来体现自己的文艺观点,开展文学批评。

尤其选诗的标准、范围、题材、特征以及发展路向等,在众多的“唐人选唐诗”版本中独树一帜,唱响了那个时代的“盛唐之音”,历千年洗练依然魅力不衰,同样称得起是“河岳英灵”之作。

【关键词】殷璠;《河岳英灵集》;盛唐之音;文学批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光辉的艺术成就,争奇斗胜,呈现出一派缤纷壮丽的色彩,这就是人们所称颂的诗歌的“盛唐气象”。

这个艺术史上的不寻常现象,不只是后之来者回望那遥远的艺术史的高峰而景仰赞叹,就是身当其时的诗人,也对展现在面前的崭新鼎盛景象,感到欢欣振奋。

天才横溢的李白就曾引吭高歌:”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冥。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古风》其一]。

他赞美同时代的诗人像秋天夜空中灿烂闪烁的群星,光辉四射。

他也曾有志对这一代的诗歌进行删述,以冀永传。

但又自叹“吾衰竟谁陈!”深恐这一千秋大业无人交付。

所幸李白的希望没有落空,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以卓越的识见,严肃的精神,完成了这一事业,得遂李白的未竟之志。

这就是殷璠及其编选的《河岳英灵集》。

一殷璠,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他选编的《河岳英灵集》 , 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盛唐诗歌选本。

殷璠和《文选》的编选者萧统一样,也是通过选本来体现自己的文艺观点,进行文学批评的。

他在《河岳英灵集·序》中坦言:“璠虽不馁,窃尝好事。

常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

爰因退迹,得遂宿心。

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灵也。

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集。

”这既说明了编选诗集的初衷,也点明了诗集名称的由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殷瑶所谓声律、风骨兼备,其实也就是《河岳英灵集》的主要人选标准。《集论》说得非 常清楚:“瑶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 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这正可为声律、风骨兼备作一注脚。同时,它很容易令人想到杜 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主张;而诗“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云云,也与

杜甫:(戏为六绝句)。
万方数据
42
《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夏之卷
规律有着深人了解的理论家,刘勰并没有像大多数复古主义者那样,将质朴文风与华美文 风截然对立,或用文学的政教功能去否定文学的审美功能,而是尽可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从而既肯定了文采的必要性,同时又避免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偏颇。刘勰之所以标举风骨, 就是为了从理论上阐明诗文之美不独在声律辞藻,作品所表现所情志以及由此所产生的 感染力才是更为根本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刘勰并投有明确将风骨与壮美风格联系起来, 尽管他所用的某些比喻不无刚健的意味,但若就刘勰的本意而言,提出风骨绝不是为了倡 导壮美文风。这不难由《风骨)全文的基本思想看出,也可以从他举的两个例子一一司马 相如的<大人赋)和潘勖的《册魏公九锡文)得到证实o。 钟嵘<诗品・序》提到的“风力”,也与刘勰所说风骨相关。<诗品・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诗有三义焉:一日兴,二日比,三日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 事,寓意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昧之者无极,闻之 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钟蝾此论所可注意者有三:一是他以“风力”为诗之主干,以“丹采” 为诗之润饰,这与刘勰说的“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以及取譬鹰隼、雉鸡正相一致;二是 钟蝾认为兼备“风力…‘丹采”的诗作,能够令读诗者砰然心动,回昧无穷,这也与刘勰不谋 而合;三是钟嵘将“兴”与“风力”联系起来,虽然在表述上尚欠明朗,但可以断定是将“兴” 视为诗歌“风力”的重要根源。这一点尤具特殊意义,因为钟蝾与刘勰的一个重要差异,是 他专论五言诗,所以他只讲“风力”而不及“骨力”,应该说,就纯粹的文学作品而论,以兴为 文学审美要索的基本构成,较之刘勰所说情志,无疑更加确切。 回溯刘勰、钟嵘所说风骨及相关概念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认识唐人对此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显然,当陈子昂感慨“文章道弊五百年”而提出恢复“汉魏风骨”时,他实际上是把风 骨作为矫正绮靡文风的有力武器,希望借此改变“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文学创作现 状;当杨炯批评龙朔文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时,他所不满的也正是上官仪等人的诗作 “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缺乏能够感染人打动人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标举风骨以强调作 品内窖性因素这一点上,初唐诗家与刘勰等人的看法并无不同。 初唐诗家对风骨范畴的发展,主要是使先前潜在的壮美意味明朗化,从而丰富了风骨 的内涵。这或许与初唐诗文创作的实际情况相关:一方面,从初唐四杰开始,边塞诗逐渐 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而边塞诗正以刚健豪迈、雄浑壮阔为基本特色。无论是诗 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还是边塞大漠荒原的自然景物,乃至沙场征战的金戈铁马,都为 壮美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也促成了诗人对壮美风格的偏爱。另一方面,既然那种单纯 追求形式技巧的诗作具体表现之一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那么壮美理所当然地成为救 治文风萎弱的良方,而陈子昂对东方虬(修竹篇)的称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也就自然被视为优秀诗作必备的特征。换句话说,从矫正绮靡文风的角度来 看,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风格,与风骨便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 此外,初唐诗家尤其是四杰对于诗歌创作中感兴的重视,似乎也和风骨不无关联。因 为从根本上说,诗歌之壮美风格的形成,首先得力于作者强烈的感受和浓郁的情思,至于 相应的表现形式,那是第二位的。故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道:“思飞情逸,风云坐宅于笔

殷璠诗学与盛唐诗风

殷璠诗学与盛唐诗风

Yin Fan's Poetics and Poetry Style of the Tang
Dynasty
作者: 陈伯海
作者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学研究
页码: 64-7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殷璠诗学 盛唐风貌 生命本真 复古通变
摘要:殷璠《河岳英灵集》一书以盛唐人的手眼选评盛唐诗歌,在反映时代风貌上实具有特殊鲜活的性能。

其以"三来"、"四体"为诗论总纲,将"风骨"、"兴象"、"声律"以及"词秀调雅"、"思苦语奇"诸要素相贯串,构建起以生命本真之"神"为统摄的"风骨"与"声律"兼备、"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诗歌理念和"既闲新声,复晓古调,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诗学目标,不仅较完整地把握住盛唐时代的美学好尚和盛唐诗歌的气象风貌,亦初步揭示出唐人"以复古为通变"的创作路径,为唐诗的盛兴找到了其文学承传上的重要根据。

殷璠和王昌龄的意境说前身

殷璠和王昌龄的意境说前身

殷璠和王昌龄的意境说前身盛唐时,有一派着重关注诗歌审美特征,从反对齐梁尚词不尚意的缺点出发,特别强调诗歌整体的审美意象。

在总结盛唐诗歌创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殷璠提出了兴象论,王昌龄提出了诗境论。

殷璠兴象论殷璠和《文选》的编者萧统一样,也是通过选本来体现自己的文艺观点,他选编的《河岳英灵集》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盛唐诗歌选本,其具有更加严格和指向性的审美观,并对入选的诗人有简要的评论,观点鲜明。

其文艺观以“兴象”为核心,深入地论述了诗歌的风骨、声律等多方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了诗歌的境界问题。

殷璠指出,六朝人过于偏重在辞藻、声律等具体的技巧方面进行打磨,却对审美意象的创造注意不够,因此,他标举兴象,反对轻艳。

他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多次提到兴象问题,形成了以兴象为中心的一整套评论标准。

兴象之诗歌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其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性灵,启发人们想象,具有“兴”的功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兴不是诗经六义里面那种比兴,那种比兴兴的是人的情感,它的兴更加侧重于钟嵘《诗品序》中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和言外之意密切相关的。

与之相配合的是,殷璠在评价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多用诗境,诗境就是具有言外之意的整体意象,是兴象说的延续和发展,审美意象不仅仅是整体的,更具有一种耐人寻味、含蓄不尽的境界。

这种诗境的概念,和王昌龄的诗境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了中唐刘禹锡皎然,还有晚唐的意境论,影响深远。

兴象和诗境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的评述上,殷璠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

比如要求诗歌有风骨,不过殷璠讲的风骨含义要更广泛,之前陈子昂等人将风骨更指魏晋风骨这种特定的审美风格,而殷璠的风骨指诗歌的风貌神态,也就是整体风格。

除了风骨以外,意象的构思要新颖巧妙,还要兼顾自然的声律之美,理想的作品应该是风骨和声律均具备的作品。

再有一个就是,殷璠认为诗歌应该做到“神来,气来,情来”的妙处,这大概也是说风骨的,要求诗歌透露出作者本人的神气完满,透露出充沛的情感。

殷璠

殷璠

论殷璠的诗歌理论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集子前面的“序”、“集论”以及此选本选评结合的形式体例,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编选者的诗歌批评理念和批评价值诉求。

即,殷璠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价值,且贴近创作现实和时代审美理想的诗歌选本,在理论上树立起符合时代价值追求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引导创作和批评健康发展。

与这一批评理念相适应,殷璠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批评的审美标准及其应具备的品质特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出了要求。

一批评理念是一个批评家批评自主、自持、自信的重要标志,它反映的是一个批评家在批评上的价值追求,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批评家的批评精神品格、批评态度。

从《河岳英灵集》来看,殷璠是一个有着明确批评理念的文学批评家。

他在编选《河岳英灵集》时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文学环境当中:在诗歌创作方面,出现了能充分体现盛唐气象、盛唐诗美精神的诗人诗作;在诗歌思想、诗歌理论批评上,在殷之前尚未形成明确的关于确立一种真正具有盛唐自身气象的诗歌审美风范的理论表述,盛唐诗人们所追求和认同的审美理想、审美原则还未得到相对应的理论总结;而且,在殷璠《河岳英灵集》之前的唐诗选本大都没有成熟的批评理念和批评审美标准,不能真正做到汰芜取精、除劣择优、树立典范,也未能履行引导创作和批评健康发展的职责,这样的选本没有独立的思想、价值,甚至成为建构新的美学精神、审美风范过程中的障碍。

殷璠编选《河岳英灵集》这样一本有独立思想价值,且贴近创作现实和时代审美理想的诗歌选本,正是对这一文学现实及其所提出的审美要求的正面回应,其批评理念、批评价值诉求从这一行为就可见出端倪。

当然,其最明确的表述则是《河岳英灵集》的“序”和“集论”这两篇文字。

他在“序”中写道: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

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辑纂,往往盈帙。

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捡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和功能。在现存唐人诗歌选本中, 殷瑶《 河岳英灵集》 ( 以下简称《 英灵集》 ) 独标一格 , 卓然特出, 极具诗
学 价值 , 历来 为研究 者所 激赏 。《 英 灵集 》 呈 现 了盛 唐诗 歌创 作 的风貌 , 为 盛唐 诗 学 的集 中体 现 , 清 晰展 示 了 从 初唐 至盛 唐审美 观念 和文 质观 念 的变化 。文章从 殷瑶 《 河 岳英灵 集 》 诗学 旨趣 , 论析 盛唐诗 学 之文质 观 。
9 2
王维等 , 有情深境幽、 神闲意惬 的綦毋潜 、 张谓等 , 有声律宛然、 发调清新的刘奋虚 、 李颀等 , 有警策博雅、 省净
鲜 静 的祖 咏 、 李 嶷等 。而所选 诗歌 , 乐府 、 五古 、 五律、 五绝 、 五排 、 七古 、 七律、 七 绝无 体不 备 。边塞 游侠 、 咏物
L N ZH oU XUE KAN
从殷瑶 《 河 岳 英灵 集 》 诗 学 旨趣 论 盛 唐 诗学 之 文 质 观
陆双 祖

要 殷瑶 《 河岳英灵集》 为唐人选唐诗 中最 重要 的一 部 , 是 盛唐诗 风的杰 出代表 , 清晰展 示 了盛 唐文 学观
念与文学风 气的发展 态势 , 极具诗学价值 , 历 来为研 究者所推 赏。殷瑶《 河岳英灵 集》 秉持 文质 并重之诗 学 旨趣 , 标
由此可见殷瑶的兴象说虽然继承了陈子昂的兴寄说但他却侧重于对文学本体的关照批评的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之前极具社会政治伦理色彩的批评即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反思转向了以文学为本位的艺术审美观照强调诗人的主体性强调意象的感发性强调诗歌的形象性和审美性同时强调诗语的新奇凝练性强调诗意的隽永深远性等等
确卅 警羽 2 0 1 5 . 0 7
殷瑶生平不详 。据《 全唐诗小传》 : 丹阳人 , 处士 , 无诗歌传世 , 以编成《 英灵集》 名于世。唐开元 、 天宝时
期, 政 治清 明 , 国家强 盛 , 唐玄 宗秉 承唐 太宗 以文 治 国的方 略 , 提倡 儒 学 , 赏识 文 雅之 才 , 广 开 纳 贤之 门 , 一 大
批 理想 崇高 、 胸襟 开 阔 、 个性 鲜 明 、 才华 横溢 的诗 人涌 现诗 坛 。他们 一 方 面怀 抱 出将 入 相 、 兼 济苍 生 的 理想 , 投 身火 热 的社会 生活 , 追求 多种人 生价 值 。另一 方面 , 他们 舒展胸 怀 , 广纳 各种 艺术成 就 , 将 汉魏 古诗 的质 朴 刚健 、 晋宋 的声律 艺术 和齐 梁 的词采之 美融 于一 炉 , 熔 铸 出风骨 、 声律 兼 备 , 兴象 玲珑 , “ 文质 彬彬 ” 的华 章 丽 篇, 反 映现 实 , 指 陈时 弊 , 抒 发情 怀 , 讴 歌美好 的生活 。殷瑶 生 当其 时 , 颇有 时代 自豪感 和 文学批 评意 识 , 他 如
言志 、 情爱悼亡 、 怀古咏怀、 山水 田园、 赠别思归无题不有。元虞集在《 刘彦行诗序》 中赞其 : “ 虽名贤大家, 所
收不过 十数 篇 , 而意气 调度 可 以尽见 , 所 谓尝 鼎一 脔而尽 知 其味 者也 。 ” _ 4 J ( 见 微 知著 , 从《 英灵集》 足 见盛 唐 诗坛 之葳 蕤 繁茂 。 选 录编 辑本 是一 种特 殊 的文学批 评 活动 , 体现 着编 者 的审美 标准 和 文学 观 念 。而 《 英 灵集 》 的选 编更 具 创 新 意识 , 采 用评 选结 合 的方式 , 前有叙 言 、 集论 , 作 家 名下 有短评 , 突破 了前人 寓评 于选 的体 例 , 开创 了新 的
批评模式。叙言、 集论梳理 了自魏晋 以降的文学发展 状况 , 阐明了编者 的诗学观念、 审美趣 精辟 恰切 , 纪 昀赞其 “ 凡所 品题 , 类 多 精惬 。 ” … ’ 五 代 人孙 光 宪 更 赞其 “ 有唐御宇 , 诗 律尤 精 , 列姓字, 提英秀, 不啻十数家, 惟 丹 阳殷 瑶 , 优 劣升黜, 咸 当其 分 , 世 之 深 于诗 者 , 谓 其 不
诗坛之伯乐 , 雄踞坛端 , 统揽全局 , 赞叹“ 若王维 、 昌龄 、 储光羲等二十 四人 , 皆河岳英灵也” , 坦言《 英灵集》 旨
在“ 删 略群 才 , 赞 圣朝 之美 ” 。 _ 3 J ( n , 其 慧 眼独具 , “ 审鉴 诸体 ” “ 定 其优 劣” 、 精 心裁 汰 , 采摭 品藻李 白 、 常建 等 二 十 四人“ 起 甲寅 , 终癸 巳” 之 诗作 二百 三十 四首 , 编为 《 英灵 集 》 两 卷 。所 选诗 人 , 特立 杰 出 , 风格 鲜 明。有 骨 力道 劲 、 宏 伟壮 丽 的储 光羲 、 高适 等 , 有 兴象 玲珑 、 蕴藉 风 流 的常建 、 孟 浩然 等 , 有风神 高华 、 纵 逸奇幻 的李 白、
举“ 风骨” “ 声律” “ 兴 象” 等诗 学范式 , 彰显 了盛唐诗歌“ 文质相炳焕” 的诗歌 风貌 , 赋 予初唐 史家“ 文质彬 彬 , 尽善尽 美” 的诗 学理想 以及具体 内涵 , 对盛唐诗 学多元宏通的文质 思想作 了理论 总结。
关键词 殷 皤 ; 《 河岳英灵集》; 盛唐诗 学; 文质观
中 图分 类 号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3 4 9 2 ( 2 0 1 5 ) 0 7— 0 0 9 2— 0 6
有唐一代 , 诗歌创作繁荣 , 臻于巅峰 , “ 唐人选唐诗” 的丰硕成果 即是其 明证。“ 诗至唐 , 无体不备 , 亦无
派 不有 。撰 录总集 者 , 或 得其 性情 之所 近 , 或 因乎 风气 之所 趋 , 随所 撰 录 , 无 不 可 各成 一 家 。 ” 嘣 随着 诗 歌 创作 的繁荣 , 产生 了众 多 的唐诗选 本 。据 陈 尚君 考 证 , 唐 人 编选 诗 歌 总集 约一 百 九 十种 。 _ 2 J ( 这 些选 本 既 展示 了唐代 不 同时期 诗歌 创作之 风貌 , 又 体 现 了唐 代 诗学 观 念 之嬗 变 , 具有“ 当代 诗史 ” 和 文学 批 评 的性
作者简介 : 陆双祖 , 兰州大 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 , 甘 肃政 法学院副教授 (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 。
基金项 目: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 业务 费团队创新培 育项 目“ 中国传 统文化 与文化共 同体 建设 ・隋唐 时期” ( 项 目编号
1 3 L Z U J B W TD 0 0 2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