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衔接视角的古代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研究
中国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e r a o f g l o ba l i z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 e x c h a n g e s a c r o s s d i f f e r e n t na t i o ns h a v e k e p t
文 化转 向 给翻译 研 究 带 来 了 巨大 的变化 。现 今 , 翻 译研 究 已经成 为 学 术 界 的研 究 热 点 , 获 得 了前 所 未
有 的关 注 ¨ 。
确” 和“ 忠实 性 ” 的 问题 。2 0世 纪 9 0年代 , 翻 译研 究
迎来 了真 正 的突 破 。从 那 时 开 始 , 翻译 研 究 和实 践 进 入 了更加 广 阔的领 域如 语境 问题 、 文 化 问题 、 历 史 问题 和 习 俗 问 题 等 。 这 种 转 变 被 称 为 “ 文 化 转 向” 。根 茨勒 认 为 文化 转 向让 研 究 者更 好 的 了 解 翻译 的过程 …. . 在 此 过程 中译 者 的作 用 , 编 辑 的
中国茶文 化英译 策略研究
褚 凌 云
( 哈尔滨商业 大学外语学 院, 哈尔滨 1 5 0 0 2 8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对外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 日 益频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的重要 特征 , 在 中国文化 的发展 中发 挥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 。本文尝试从异化 和语 义翻译 的角度分析经 典茶文化译 作 中的典型例子 , 通过分析 归纳 总结 出茶文化英译 的原 则和策 略 , 以期为后 续茶文 化相关典 籍 的汉英 翻译 提供一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引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跨文化交流中,对茶文化的翻译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旨在解决语言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基于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讨论如何更好地传达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以及价值取向。
茶文化融合了艺术、礼仪、哲学等多种元素,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茶文化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强调“和合”、“中和”、“平衡”的理念,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其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翻译茶文化的时候,需要兼顾传统和现代的特点,既能体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能与当代社会相契合。
将中国传统的茶道仪式翻译成英语时,可以使用传统的术语,同时加入现代生活的语境,使之更贴近当代读者。
2. 文化因素的考量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避免语言和文化的脱节。
中国人饮茶的仪式化和礼仪性较为突出,而在西方国家,对茶的认知和饮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在翻译茶文化时,需要借助文化解读和注释,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的意义。
3. 翻译策略的选择在翻译茶文化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读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茶具名称时,可以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法,或者结合两者,以便更贴切地表达其内涵。
还可以运用对等翻译、意译、借译等手段,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和通顺。
4. 文化转换的处理在跨文化翻译中,需要进行文化转换,将源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符号。
在翻译中国传统茶具时,可以通过解释和描述的方式来展现其风格和特点,同时对其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茶文化典籍中英译原则与技巧
( 0 0 4 8 )
摘 要: 在 我 国庞 大 的茶 文 化 体 系影 响 下 , 形 成 了一 系列 茶 文 化 经 典 著 作 , 这 些 著作 的 存在 , 不 仅 为我 们 有 效 了 解传 统 文 化提
供了基础。 同时通 过文学大家的视 角, 也帮助我们深层次的 了解经典著作。因此, 想要将 茶文化典籍 中的信 息有效传播至世界其 他 国家 和 地 区 。 就 必 须通 过 相应 语 言进 行 转 化 , 从 而实 现 其 深 度 融 入 和 有 效 传播 。而这 一 过 程 , 就 是 对 荼 文化 典 籍 进 行 有 效 翻 译 的 过
茶文化著作是广泛分布于茶文化体系之中的。
籍翻译 和介绍推广 的目的 。在对其进行翻译 过程 巾, 必须结合 以 1 - 要求。
首先, 要 坚 持尊 重 原著 的要 求 。翻 译 典 籍 不 同 于 其他 , 典籍 是 整 个 文 化 体
通过对我 国茶 文化 典籍发展状况进行体系化研 究, 其发 展表现主要
然周 武王时期就有 关于茶的故 事,但在我 国茶 文化长 期发展演 变过程
中, 对 这一系列零 散的记录有 一 定影响 , 因此 史学界对 先秦时期 茶文化
发展状况有一定争议 。 但 自唐朝陆羽创作 茶经确 是整 个研究界 的一致共 识, 可以说整部 《 茶经》 对我们 了解茶文化有着重 要作用 和价值 。盛唐时
译到世 界各地 , 在 典籍翻译方面 , 逐渐形成 了一系列相应的技巧和 原则。
典籍 是文 化 发 展 到 ‘ 定 程 度 的 表 现 ,也 是 该 文 化 高 度 成 熟 的重 要 表 现 ,
1 茶文 化 典籍 的基 本状 况分析
在 我 国 丰 富 的 茶 文 化 体 系背 后 ,还 有着 一 系 列 与 之 相 关 的 典 籍 , 通
《茶经》中的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5 结束 语
总 而 言之 , 在关联 理 论中 , 翻 译 主要 应用 与阐 释 各种语 言 之 问的 关系, 翻 译者 在 进行 语言 的翻 译时 , 需要 以不 同语 言之 间存 在 最佳 关
强 英译 可读性 、 建 立起 直译 与 意译融 会贯 通的 英译 风格 等 四个 方面 。
关键 词 : 《 茶经》 : 茶 文化 : 英译 : 策 略
由唐 代 陆 羽 所 编 著 的 《 茶经》 开 创了历 史, 其 被 称 为 历 史 第 一 次对 茶 叶种 植 、 饮茶 、 茶道原理做 出了系统性论述 , 从 中 可 以观 之 中 国茶 文化 的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随 着 中 国 成 为 全 球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 中国茶文化也逐渐 被 世界各 国人士所关注 , 并随着 国际文化交流 的进 一 步 发展 , 将 我 国 茶 文 化精 髓 翻 译 成 英 文 而 推广 开 来 , 则 成 为 了 当 前翻 译 界 所 需 要 引起 重 视 的 课题 。 之 所 以将 这 项 工作 称 作 为“ 课题 ” 在于 , 实 践 巾将 《 茶经》 进 行 英 行 转译 , 将 使 英 美 人 士 难 以理 解 《 茶 经》中 的 诸 多 文 化 信 息 。 因 此 , 研 究 《 茶 经》 中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对 茶经 中茶文化 的解构
根据《 茶经》 的 内容涵 盖, 可 以 将 其 中 的 茶 文 化 觯 构 为 以 下 三 个 部
分: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
2017年第09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茶文化在唐代正式形成,并在宋代达到巅峰。
茶学典籍是茶文化的反映,其记录了我国璀璨丰富的茶文化,同时推动了茶文化体系的构建和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唐代陆羽所撰写的《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典籍,其对后世的茶学典籍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茶录》也不例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人逐渐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学典籍翻译成地道标准的外语,可以促进其他国家人士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古代茶学典籍的语篇特点———以《茶录》为例《茶录》是北宋年间的茶学典籍,作者是蔡襄。
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期间,主要负责北苑贡茶的监制工作,而《茶录》正是对北苑贡茶的介绍和说明,目的是向宋仁宗推荐此等茶之良品。
《茶录》分为序、上篇、下篇、后续四个部分,其影响深远,在历史上有着较高的评价。
人们认为《茶录》的影响力仅次于《茶经》。
《茶录》通篇用古代文言文撰写而成,受古代汉语的影响较大,其语篇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1简洁凝练古人写作讲究“练字”,每一个字对于文章都不应该是多余的,不难看出简洁凝练是古人创作的重要标准。
卢延让的诗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便是最好的写照。
茶学典籍同样如此,编写者需要前后斟酌词义,确保意思通晓,言必有衷。
《茶录》是需要给当时的皇帝过目的,也就是说,皇帝是此典籍的第一读者。
皇帝需要日理万机,时间宝贵,不够简练的文字会大大浪费皇帝的时间,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而,蔡襄在撰写《茶录》时十分注重文字的简练,这在文章中十分常见。
比如说,在上篇《论茶》中,作者使用“茶色贵白”,而不说“茶色以白为贵”,其中“贵”被作为谓语动词使用,比“以……为贵”的表述更加凝练,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作者在序跋中也提到“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其中“简而易明”一词可见一斑。
1.2文字优美我国古代茶学典籍多由文人雅士所编写,因而这些茶学论著多沾染了文人的气节和风骨,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文字读起来却也不同凡响。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茶文化,其中英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英语和中文具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需要采取特定的策略。
首先,对于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专业术语,需要进行适当的注解,以便读者理解。
例如,“梅花香片”是一种绿茶,而“龙井茶”则是一种优质的中国绿茶,这些专有名词对于大多数英语读者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翻译中进行解释。
其次,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包括茶道、茶艺、茶具、茶叶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选取适当的词汇和用语。
例如,在介绍茶艺时,可以使用“茶道”这个专有名词,以突出其独特性;而在介绍茶叶时,则应该使用一些常规的词汇,如“绿茶”、“红茶”等。
此外,在英语翻译茶文化时,需要尽量避免单词翻译和字面翻译,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文化的遗漏和误解。
例如,“茶道”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成“tea ceremony”,但这种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茶道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的内涵,采用更为恰当的翻译方法。
最后,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调整。
英语和中文在表达方式和语气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重英语的语言风格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使翻译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翻译针对英语读者的茶文化介绍时,可以使用更为流畅和简洁的句子结构和语言风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基于应用语言学的思想和方法,茶文化英语翻译需要考虑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注重语言风格的调整,以实现精准、恰当的翻译效果。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引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应用语言学的翻译策略来准确呈现茶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茶文化的特点及翻译挑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茶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和礼仪也各有不同,同时茶文化中还涉及到众多的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
这些特点给茶文化的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
茶文化中有许多专有名词和术语,这些名词和术语往往无法直接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汇,需要借助应用语言学的翻译策略来加以解决。
茶文化中的礼仪和风俗也需要进行文化适应性的翻译,以确保外国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茶文化的精髓。
茶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也需要进行历史文化背景的解释和转换,使得外国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1. 术语的翻译在茶文化的翻译中,对于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等专有名词和术语的翻译十分重要。
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或者音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文的特点。
也要结合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饮茶习惯,选择适合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提高翻译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2. 礼仪和风俗的翻译3. 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的翻译茶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需要进行历史文化背景的解释和转换,使得外国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可以借助注释、引文和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等手段来对于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进行解释和补充,以提高翻译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出 广 泛地 在海 外 向普 罗社 会 大众 传 播 中华 茶文 化 ,有 利 于 将 中 国茶 文化 融 入 到西 方社 会 的 日常生 活细 节 当 中去 。 1 . 1 强调 专 门用途 的 英语 ” 在 翻译 中的 重要 地位 作 为 一 门语 言 学下 属 的交 叉 学科 , “ 应用 语 言 学 ” ( Ap p l i e d L i n g u i s t i c s ) 在 对 待 语 言 方面 不 去 过 多地 追 求 一 些一 般 语 言 学强 调 的“ 抽 象 原理 ” 和“ 语 言 发 展 的 共 同规 律 ” , 转 而 寻 求对 具 体应 用 领域 语 言 的教 学 和 授 课 , 强 调 实 践
从 茶 文 化知 识 的 结构 化 构成 来看 , 所 有 的知 识 都可 以被划 分 为“ 理论” 与“ 实 践” 这样 两 种 部分 , 古 希腊 的亚 里士 多德 早 就 开辟 了这种 分 析 范式 。基 于 应 用语言学 2 0 0年 的发展 经 验 ,从 实 践 的角 度加 强 对茶 文 化 英语 的翻 译 可 以
了可行性建议 . 希望能对 应用语 言学视 角下的茶文化 英语翻 译探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 应 用语 言学; 萘文化 : 英语翻译 策略 : 跨 文化 交际
茶文 化 的传播 是一 个 具有 多样化 价值 的实 践过 程 。茶文 化传 播可 以作 为 种 人 际 交往 行 为 , 可 以作 为 一 种产 业 推广 行 为 , 可 以作为 一 种 商务 交 际 活 动, 可 以作 为 一种 学术 研 究行为 等 , 具有 多样 化 的价 值维 度 。近 几十 年 来 , 我
以《大观茶论》为例探究古代茶典籍的英译方法
2 . 1 语 言语 法结 构 的不完 整性
《 大 观 茶 论》 最 早也 被 人 们 称 为 《 茶论》 , 由宋 徽 宗 赵 佶 所 著 , 是 一 部 关 于 我 国茶 文 化 的 专 门著 作 , 这 部 著 作 将 当 时 宋 朝 时 期 茶 道 的 基 本 原 理 ( 比如 说 茶 叶 的 种 植 、 茶叶生长 的天时、 茶叶采摘原理 、 茶 叶蒸压原理 、 茶 叶制 造 与 案 例 、 茶 叶鉴辨之道 、 白茶 的推 介 、 罗碾工艺 、 点茶 的过 程 等 ) 进
升 和思想文化 的寄托 , 通 过这些艺 术作品 , 将茶 文化和人 文主 义精神 完
[ 1 】陈文华 浅谈唐代 茶艺和茶道 U 1 . 农业 考古, 2 o 1 2 ( 5 ) : 8 4 — 9 4 . f 2 ] 余悦, 刘静. 从唐代茶 诗看 茶艺的 审美情趣 叫. 中州学刊, 2 0 1 0 ( 6 ) :
办法 , 同时其 具有的高度 艺术审美价 值, 可 以大 大促进人 们认 识美的 真
正含 义, 从而提 升人们 的艺术审美 能力; 这些 艺术 作品是人 类精 神文 明
题的 艺术作 品从全方位 、 多 角度 、 深 层 次的体现 了人 们 的审美 价值 观 , 是人们物 质生活和 精神文 明创造 的浓缩 和升华 ,具 有高度 的艺 术审美
作品更加被 人们认可 和接受 ,不 仅仪促进 了茶文化 的历史性 传承和 发 展, 更加提 升了 自身 的艺术文化价 值和审美 价值 , 对 于茶艺术 作 品和 茶
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
2018年第02期思考·探索高校教育活动开展来说,使用“管理”一词并不合适。
对于高校的经营者与决策者来说,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尤其是要站在学生视角来具体认知和理解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价值及具体作用,才有可能为学生培养机制的有效开展奠定相应基础。
在学生视角看待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与推进,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与完善,更是我们培养学生活动的成熟表现。
而想要做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必须注重构建合理、完善的模式。
在该模式的具体内容中,其需要注重围绕学生成长状况、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思想体系的重要性等多样化内容,通过价值创新和时代发展,从而实现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和精准应用。
就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状况看,完善的教学活动,丰富而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是该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传统茶道思想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思想理念,极具应用价值和传播推动力。
教育管理模式究竟是什么?教育是其核心,其主要针对的是整个学生培养活动及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学与引导、培养与教育等多种内容,而管理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管理活动,更多是一种对教学活动的把控和教学资源的梳理、整合、应用。
而模式则指的是范式,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教育管理模式,其事实上指的是以学生成长为基础,构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思路。
所以,具体的教学思维,则是整个学生培养机制的核心所在。
因此,在这一具体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思维理念融入其中,就至关重要。
就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状况,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始终是整个时代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素材,还是系统化的文化机制,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传承文化,应用文化时的关键和基础,我国历来重视文化体系建设,无论是选择文化内容,还是应用文化机制,都将社会发展的实况与文化体系相融合,并且通过对我国优秀道德礼仪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代表性的文化体系。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在进行茶文化英语翻译时,应用语言学意义重大。
应用语言学以人的语言运用行为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语言对人的影响及人的实际语言应用问题。
茶文化英语翻译需要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建立英汉双语语言环境,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创造。
针对茶文化英语翻译,需要制定一些策略。
具体来说,应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 动态等效翻译动态等效翻译是指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社会价值观念,以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这种翻译策略适合于一些语言形式、术语、文化、文体等方面的翻译。
例如,对于“饮茶”这个中文词汇,可以翻译为“enjoying tea”,以表现中国人饮茶的文化习惯和态度。
2. 语言转换语言转换是指将原文中的某些语言形式或术语,通过适当地转换或解释,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
这种翻译策略在应对中文表达方式与英语表达方式的差异时非常有用。
例如,中文中的“茶道”翻译为“tea ceremony”,这种转换方式可以受到英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3. 全译、意译结合在进行茶文化英语翻译运用语言学手段的时候,有时需要进行全译,有时需要进行意译,有时需要二者结合。
全译是指对翻译内容进行逐字翻译,即直接将中文单词翻译成英文单词;意译是指通过适当的语言转换和文化解释,将原文的隐含意义表达出来。
全译和意译的结合是指在翻译茶文化时,不仅要将文字和语言形式翻译出来,还要注意翻译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例如,“茶人”这个词,即使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也可以通过分析语境和解释文化背景,进行意译,例如翻译为“tea enthusiast”。
4. 简化翻译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有些中国特有的概念、文化和语言结构,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简化翻译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不必过于拘泥于直译,适当减少语言层次,增加读者的易懂性和可读性。
我国古诗词中的茶文化英译策略
3 我 国古诗 词 中茶 文 化英 译 的有效 策 略分析
3.1 点染相 结 合 。中 国古 诗词 中 ,许 多词 人喜 欢采 用 点 染相 结 合 的方 式 ,点笔 从正 面勾 勒 出诗 词 的情 感主 线 ,染 笔 从侧 面烘 托诗 词 的环 境氛 围 ,采用 点 染相 结 合方 式 的有 《雨霖 铃》“多情 自古伤 离 别 , 更那 堪冷落 清 秋节 ”,该句 道 出作者 的离 别 之情 ,“今 宵酒 醒 何处 ,杨 柳岸 、晓风 残月 ”为上 两 句 的意染 ,点染 的有 效结 合 ,更能够 抒 发作 者 的离 别愁 苦 ,点 染之 间不 能存 在其 他 问 隔语 ,如 果存 在 间 隔 语 ,将 会 影响 整首 词 意境 的表 达 ,由此 可 见点 染结合 的重 要 性 。在 翻 译茶 文化 词时 ,也应 该采 用 点染 相结合 的方式 ,以此 准确 地将 作者 想要 表 达 的 意境 完全 表达 出来 ,以 《折桂 令》(周德 清)为例 :
浅谈《茶经》英译策略与茶文化传播思路研究
2018年第03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胡家英,女,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孙静蔚,女,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邓鹏远,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引言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和引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茶文化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之一。
迄今为止,对《茶经》的英译研究还是十分有限的。
茶经的英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主要是姜欣、姜怡教授及在其带领下的一批共同在翻译《茶经》的译者,根据他们多年以来的翻译经验,共同探讨在对《茶经》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翻译策略的研究。
他们的努力使中国茶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更迈进了一步,但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限于中国译者的译文为对象,而且译者对于自己翻译的译本评价都略显主观,而对于外国译者对于《茶经》的关注较少。
因此,本文的研究也会注重外国译者对于《茶经》的翻译,这样能更地道的融合中外翻译,减少《茶经》翻译中不地道的表达,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和研究,给《茶经》的翻译提供借鉴,有助于更准确的翻译《茶经》,更有利于中国茶文化在中外的传播。
1《茶经》概述陆羽在中国被誉为茶圣,他编撰的《茶经》在唐朝出版后就得到极大的关注,茶文化的发展促使775年对《茶经》进一步修补,于780年重新问世。
儒释道是都喜茶的,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理解唐代以后三教合一。
茶道深深的崇尚自然,重养生,因此也是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唐代以来品茶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与此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所以,《茶经》问世之后在全世界的传播非常广泛,已经被翻译成日文、法文、英文等。
从宋代一直到国民,《茶经》大约已有60多种版本,其中还有很多在国外流传。
尤其是在日本更是经过多次翻刻,被历代视为经典,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茶经》并融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饮茶品茶的习惯。
古茶诗歌的英语翻译方式和技巧研究
古茶诗歌的英语翻译方式和技巧研究
面对有着历史悠久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茶文学,研究者们不断努力,以研究古茶诗歌的英语翻译方式和技巧为核心,以期研究出更加恰当准确、有助于掌握古茶文化内涵的英语翻译方法。
首先,在翻译古茶诗歌时,翻译者应当赋予语句富有思想性、有诗意的语法文体,使翻译出来的诗色、诗意和节奏尽可能接近于原诗。
其次,在保留原文的情思的过程中,翻译者要将汉语的习用表达方式,如“山高水长”、“山水悠然”、“水长云深”等,翻译为具有比喻意义的英语表达;此外,翻译时还要加强对诗法规则的熟悉,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将其翻译成符合英语诗法格律的诗句,此外,还要考虑到诗歌中有时出现的象征、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地方性的习惯表达式等。
此外,古茶诗歌中充满子虚乌有的玄想,有时带有深刻的隐喻,字里行间更多隐含着某种深刻的思想,因此,翻译者需要熟悉一定的文艺理论和象征语言知识,作出更深层次的阐释,才能使英译古茶诗歌的内涵保持尽可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古茶诗歌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古茶艺术内涵及其文化地域特点,以及诗中所写景物、人物特征及其行为方式等特色,需要在把握原文情感的同时,加入一些英文的比喻和描写手法,使字里行间充满诗意,以及译者的艺术把握,以达到英译古茶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综上所述,研究古茶诗歌的英语翻译方式和技巧,需要充分了解古茶诗歌的文学内涵,熟悉英语的习语和诗法规律,同时还要掌握诗
中表达方式的特色,最后才能恰当准确地把古茶文化的内涵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传播古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过 程 当中和 当代茶学 学科研究过程 中最重要 的经 典著作 , 因此 , 加 强对这 些著作 的翻译创新 是中国茶文化 发展壮大 、 由大到强 、 获得世 界
普遍认 可 的重要 方面 。
作 者 简介 :杨 晓谦
( 1 9 7 4 一 ), 女 , 河 南 新 乡人 , 硕 士 研 究 生 , 讲 师 , 研 究方 向 :英 语 语 言 学 、 教 学 教 法 。
基于语篇衔接视角 的古代茶 学典籍 的英译策 略研究
杨晓谦 ( 上海外 国语 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 上海 市 2 0 0 0 8 3 )
摘 要: 作 为呈 现 中 国 传 统 茶 文 化 精 髓 的 活 化 石 , 中 国古 代 萘 学典 籍 当 中蕴 藏 着 最 原 始 、 最原生态 、 最鲜 活 的 茶 文 化 智 慧 , 是
中国是茶 叶的故乡 , 也是世 界茶文化 的主要发源地 。 在 几千年形成 的 以“ 儒家 思想为核 心 ” 、 以 “ 道家 思想 ” 、 “ 佛家 思想 ” 为 重要构 成 内容 的
中 国茶 文化传播过 程中 , 逐步 形成 了以“ 养 生、 修性 、 怡情、 尊礼 ” 为 主要 内涵 的价值观念 体系和交 际准则体 系。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 茶文化 是一
种独特 的存在 , 集 中代表着 中国人的 国民性格和价值 观念 , 并且与 他们 的生活 习惯和 艺术活动等 结合起来 , 成 为一种“ 生活 世界 ” 的享 受。 乾隆 皇帝 曾经这样 说“ 国不可 一 日无君 , 君不 可一 日无 茶 ” , 道 出 了茶 以及茶 文化在 中 国人 生活中 的重要 地位 。 从 当代经 济全球化 的视角来看 , 随着 国际贸 易的发展 , 原本作 为一种 代表“ 东方 闲情逸 致 ” 生活 向往 的茶叶
择 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 观, 更好地 自尊 自爱。利用传 统茶文 化的优 秀内涵, 建立起大学生独立 自主的意识, 能够保护 自己的权 益 。将高校学生 的心 理健康 问题作为教 育的重点 , 尊重和保护 学生的隐私 , 避免 学生 的身心 受到损伤 , 从而不违 背心理教 学的伦理原则 , 将 高等 教育心理理 制度
采用传统茶 文化 的相 关理念建立起相关 的伦 理制度 , 规范高等 教育 心理教学 的方 式, 合理安排高等教育 心理教 学的 内容 。采用传 统茶文化 的思想解 决高等 教 育心理教学 中的伦理 两难的 问题 , 通过转 换思维和角 度来对其进行有 效的完善和避免 , 从而达 到更加理想 的状态 。对 于高等 教育心 理教学 的相 关机构进 行规范和完 善, 建立其认 证制度 , 以便 使其 得到更好 的发展 。利用传统茶文化的优秀 内容和思想提高心理教学工作 者 的素养 , 培养起心理教 学的知 识和技巧 , 更好 的进行心理健康教 学。伦 理 转 向 并 不 是 万 能 的 ,但 是 却可 以 改 善 和扭 转 高等 教 育 心 理 教 学 的 局 面, 对 其具 有促进的积极作用和 意义。传统茶文化 的应用 更加体现 了对 高校学生 的人文关怀 , 更好 的实现 了高等教育心理教 学的实践和理论价 值, 有效 的促进 了高等教 育心理教学 的发展 。
在 共 同 的 目标 下 , 更 好 地 达 成 目标 。
综 上所述, 传统茶文化对 高等教育心理教学的伦理转 向是有积极 的
促 进作用 的, 将 两 者 进 行 很 好 的 结合 , 可 以更 好 的 解 决 高 等 教 育 心 理 教
学 中的问题, 让高等教 育心理 教学的方式更 加多元 化 , 给与高校 学生更 多的人文 关怀 , 更加尊 重高校学 生的需求和 心理 诉求 , 更 好地解 决高校 学生的心 理健康 问题 ,从而促进 高等教育心 理教学 的有效和 良好 的发
中 国茶 文 化 对 外 传 播 过 程 当 中和 当代 茶 学学 科 研 究过 程 中 最 重要 的 经典 著作 。 因此, 加 强 对 这 些 著 作 的 翻译 创 新是 中 国萘 文化 发
展壮 大、 由大到强、 获得世界普遍认可的重要方 面。翻译学视 角下“ 通篇衔接 ” 的精神 内涵在于 : 翻译 的基 本认知 单位应 当是“ 通篇 衔接 ” . 而非“ 碎 片化 的 句子 ” ; 文本 翻 译“ 通篇衔接 ” 的 核 心 要 义是 互文 - I 生; 文 本和 语 言的 跨 文化 交 际要 注 重“系统 功 能 ” 的 整合 。 中 国古代茶 学典籍 英译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是篇 际文本与篇际文本之 间互相观 照不足 ;文本内部 句子和词汇组合等翻译 方面的连贯 性不足 。基 于语篇衔接视 角的古代茶 学典籍的 英译策略建议 可以尝试 互文引用翻译 策略 、 基 于平行语料库 的翻译 策略 。 关键词 : 语篇衔接 : 古代萘 学典籍 : 英译 策略 ; 互文性 : 跨 文化 交际
参考文献 [ 1 ]涂如 进. 国家示 范性 高等职 业院校 建设视野 下高职 院校心 理健 康教育教 学改革 的思考U 】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 0 1 5 0) : 9 8 — 1 0 0 + 8 9 . f 2 ] 张蔚磊, 李馨, 赵 云建.高等教 育数字化 学 习的未 来— — 访哈佛 大
已经与 咖啡、 可可并 称为世界三 大饮料 , 显示 出茶叶 以及 茶文 化正在成
为一种世 界范 围内的显学 。作为 世界上最 具有 个性和包容 性 茶文化 的 国家 , 中 国的茶文化无 论是在“ 精 行俭德 ” 的道 德实 践上 , 还是在“ 导 人
向善 ” 的伦理实 践上抑或“ 天人合一 ” 的哲学实践上 , 都蕴藏着 丰富 的价 值光辉 。 作 为呈现 中国传统茶文 化精髓的活化 石 , 中 国古代 茶学典 籍当 中蕴 藏着最 原始 、 最 原生 态、 最鲜 活 的茶文化 智慧 , 是 中国茶 文化对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