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十三次走出国门

合集下载

一代宗师梅兰芳

 一代宗师梅兰芳

一代宗师梅兰芳作者:来源:《金桥》2020年第05期梅兰芳作为把京剧这门国粹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在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到中国的国粹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花旦”之首的梅兰芳。

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黴班进京后由演唱黴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13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名伶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

父亲梅竹芬沿着其祖父的道路,亦唱青衣、花旦,伯父梅雨田则是京剧琴师,当时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

作为大家族中的一员,每曰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梅兰芳顺理成章地接过了传承京剧的使命。

他8岁开始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9岁又拜名旦吴菱仙为师学唱青衣。

吴菱仙十分擅长教学,教唱腔时,他先讲剧情,再解释唱词;学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练累了再坐下来学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尺轻轻地拍一下。

在吴菱仙的教导下,梅兰芳的进步极为神速。

1904年,10岁的梅兰芳首次登台,出演《鹊桥密誓》中的织女,无论扮相、还是唱、念、表演都相当出色,赢得观众们的满堂喝彩。

3年后,13岁的梅兰芳出师,加入当时著名的喜连成班,正式参加演出。

迈入舞台表演的生涯后,梅兰芳惊人的才华也日益凸显出来,创新俨然成了他的代名词。

本来,在京剧中,不同行当之间彼此界限十分森严,不允许串演。

但梅兰芳却创造性地将旦角的不同特点融合在一起,在他所演的角色中,既有花旦的活泼,又有青衣的端庄,细看还有刀马旦的轻灵,让人惊叹。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年仅17岁的梅兰芳名列第三,成为中国京剧界赫赫有名的新人。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赴上海演出《穆柯寨》,他塑造的穆桂英形象一时间广受赞誉,轰动上海。

第二年梅兰芳再次访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曲目,一连演出了34天,场场爆满。

正所谓“艺术无止境”。

尽管当时的梅兰芳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他仍在不断思考如何对京剧进一步创新与突破。

梅兰芳的生平简介

梅兰芳的生平简介

梅兰芳的生平简介梅兰芳先生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改良了京剧的服侍化妆等,将许多著名的经典京剧曲目化繁为简、化丑为美,结合新型的艺术形式编写新的剧目,令京剧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梅兰芳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兰芳的生平简介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名澜,梅兰芳是先生的艺名。

梅兰芳八岁拜师学艺,十岁就上台表演,1097搭班“喜连成”,开始了自己数十年的京剧生涯。

当时十岁出头的梅兰芳应该也想不到自己今后的成就会如此卓著吧。

1910年梅兰芳就和王明华结婚,之后到上海演出,一时间风靡了整个江南。

梅兰芳不但表演才华出众,还非常善于创作和创新。

梅兰芳不断排练出新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人称梅派。

之后梅兰芳依旧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创编了《孽海波澜》,还对京剧的化妆、头饰等都做了改革。

梅兰芳先不断编写新戏,还将追光等新技术运用到京剧中来,还拍摄过无声电影,梅兰芳在京剧上的改革和创新从未停止。

之后两度出访日本,向大和民族展示中华民族的魅力。

还在北京接待过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在抗日战争期间,不顾日本人的胁迫,蓄须明志,不在表演京剧,知道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之后,梅兰芳更是将京剧魅力展现在了世界的面前,梅兰芳的表演也被誉为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京剧艺术表演体系。

梅兰芳第一次登台时间是在1904年,时年十岁,最后一次演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61年,中国科学院的礼堂,演出结束之后68天,梅兰芳先生就不幸去世,享年67岁。

梅兰芳的逝世是京剧界的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损失,梅兰芳先生一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京剧走出国门的重要推手。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梅兰芳小时候去学唱戏的时候,因为双眼无神,还有些近视,所以师父断言说他不是吃这碗饭的人。

但是下决心要学好戏的梅兰芳怎么肯轻易放弃,时数年间总养写活泼爱飞的各自,每天清晨都盯着各自消失在视野中,愣是把视力给练恢复了。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究竟演出过多少剧目,很难说出精确数字。

我有幸整理过梅先生收藏的大量资料,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

他早期及中、晚期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

下面把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名称及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分门别类写出供参考。

(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

这部分剧目有:《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浣纱记》中的浣纱女《桑园寄子》中的金氏《朱痕记》中的赵锦荣《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朱廉寨》中的马昭仪《延安关》中的双阳公主《缇荣救父》中的缇荣《空谷番》中的姚梦兰《摘缨会》中的许姬《煤山恨》中的周后《孝感天》(又名《掘地见母》)中的共叔段《桑园会》中的罗敷女《别宫》中的孙尚香《祭江》中的孙尚香《孝义节》中的孙尚香《截江夺斗》中的孙尚香《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二度梅》(又名《落花园》)中的陈杏元《彩楼配》中王宝钏《三击掌》中的王宝钏《探寒窑》(又名《母女会》)中的王宝钏《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赶三关》中的代战公主《大登殿》中的王宝钏《祭塔》中的白素贞《二进宫》中的李艳妃《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王春娥》)中的王春娥《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女起解》中的苏三《玉堂春》中的苏三《御碑亭》中的孟月华《梅玉配》中的苏玉莲《儿女英雄传》中的张金凤《雁门关》(又名《南北台》)中的青莲公主《法门寺》中的宋巧姣《珠砂痣》中的江氏《六月雪》中的窦娥《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中的肖桂英《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中的李凤姐《甘露寺》中的孙尚香《美人计》中的孙尚香《回荆州》中的孙尚香《审头刺汤》(又名《一捧雪》)中的雪艳《天河配》中的织女《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枪挑穆天王》中的穆桂英《宝莲灯》(又名《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双金莲》中的潘金莲《五花洞》中的潘金莲《四五花洞》中的潘金莲《六五花洞》中的潘金莲《八蜡庙》中的张桂兰《破洪州》中的穆桂英《樊江关》中的薛金莲《头本虹霓关》中的东方氏《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长坂坡》中的糜夫人《金针刺红蟒》(《混元盒》中一折)中的红蟒《琵琶缘》(《混元盒》中一折)中的蝎子精《南天门》(又名《走雪山》)中的玉姐《汾河湾》中的柳迎春《春秋配》中的姜秋莲《龙凤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计》)中的孙尚香《红鬃烈马》(又名《素富贵》、《全部王宝钏》)中的王宝钏。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原名梅光源,字同半,后改名梅兰芳,被尊称为“梅派鼻祖”。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被誉为“古典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从小就对京剧情有独钟。

他的父亲是梅派的创始人梅葆玖,以及职业女子京剧演员孟小冬。

在家人的熏陶下,他的京剧兴趣逐渐培养起来。

梅兰芳自幼酷爱艺术,他的天赋和勤学苦练为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刻苦学习表演技巧和京剧唱腔,对各种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他在演出中不断创新,使自己的表演风格独特而又深入人心。

他的表演风格精致细腻,以擅长婉转和细腻的唱腔著称。

梅兰芳对于表演的追求是精雕细琢,他的演技在世界京剧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演艺生涯中,梅兰芳曾出演过无数经典的剧目,如《红楼梦》、《窦娥冤》、《桃花扇》等。

他的表演给观众以深刻的感受,被誉为“活的画”,他的表演风格完全超越了角色本身,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梅兰芳还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才华传授给了许多年轻艺术家。

他创建的梅派大师班,为中国京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

他的学生们也在他的潜心指导下继承了他的艺术传统,使得梅派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除了在国内享有盛誉,梅兰芳还多次出访国外,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

他的精彩演出曾在美国、苏联等国家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之声”。

梅兰芳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上世纪50年代,他曾遭到政治迫害和批判。

但是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并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梅兰芳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传奇人物。

他的精湛演技和卓越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名人,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梅兰芳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旷世奇才”。

他的艺术造诣深厚,被誉为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也令人深感敬佩。

梅兰芳在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早年就养成了读书和学习的好习惯。

他小时候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戏曲演员。

梅兰芳天赋异禀,自幼具有舞台才华,经过长年的苦练,最终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京剧名角。

梅兰芳并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戏曲演员,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艺术家。

在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所属的京剧团体受到了日军的威胁,被迫停演。

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加入八路军,为民族的独立和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抗战期间,梅兰芳曾多次参加战斗,甚至因英勇善战而受到表彰和嘉奖。

他不仅仅依靠战争的受伤,还积极地为战地促销舞台,为战士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娱乐。

他将京剧与士兵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些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的角色,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

在战争期间,梅兰芳还继续艺术创作,并将军旗护卫的事迹通过京剧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演出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而闻名,广大观众对他的敬仰和爱戴无以复加。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回到了舞台,继续他的艺术生涯,并成为了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梅兰芳始终不忘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他在舞台上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通过艺术表演传递社会正能量。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才华和艺术追求,更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保卫中,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不只是停留在舞台上。

梅兰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

他的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我们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从 现 实 生 活 中 吸 取 典 型 的 精 美 的 原
料 , 经 过 艺 术 手 法 加 工 ,适 当地 加 以 夸 张 提 炼 而 成 的 。 他 们 的 唱 和 舞 , 是

的 “ 拿 大 皇 后 ” 号 轮 船 抵 达 美 国, 加 受 到 当时 中 国驻 美公 使 的欢 迎 ,并在 华 盛顿 为梅 兰 芳举 行 了招 待会 。会后 梅 兰 芳 演 出 了 《 雯 撕 扇 , 观 众 反 晴 映 非 常 热 烈 。 但 曾 任 南 开 中 学 校 长 的
后 ,便开 始 积极 筹备 赴 美的演 出了 。
观 众 的 共 鸣 ,原 因 是 日本 妇 女 和 从 前
中 国 妇 女 一 样 , 受 尽 了 封 建 制 度 的 折
梅 兰 芳在 美 国 的 演 出 引起 轰 动
梅 兰 芳 在 美 国 演 出 之 前 , 空 气 中
弥 漫着 喝 倒彩 之声 。 13 9 0年 美 国 正 值 经 济 大 萧 条 时 期 。时 任 燕京 大 学校 长 的 司徒雷 登 邀
间的桥 梁 。
然 而 ,1 1 9 5年 美 国 驻 华 公 使 偶
然 观 看 了梅 兰 芳 的 演 出 ,为 其 演 技
的 高 超 而 惊 讶 , 因 而 在 他 离 任 前 说 了
例 如歌 舞 伎剧 中人 的一 切举 止 动 作都
不 是 从 生 活 当 中 直 接 搬 上 舞 台 ,而 是
有 一 种 好 奇 心 理 。 美 国媒 体 有 预 先 报
道 的 习 惯 ,而 这 种 报 道 由 于 对 梅 兰 芳 的 一 无 所 知 , 一 切 都 只 凭 猜 测 , 因而 发 出 的 声 音 大 都 是 质 疑 : 道 一 个 男 难 人 扮演 女性 能 引起 大 家 的趣 味 吗?难 道 这 就 是 中 国 的 国 粹 ? 人 还 未 到 ,喝

国庆节爱国故事-梅兰芳蓄须明志

国庆节爱国故事-梅兰芳蓄须明志

国庆节爱国故事-梅兰芳蓄须明志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代⽼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

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表演艺术的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

⽽他⼜有哪些爱国故事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蓄须明志 梅兰芳是⼀位有爱国⽓节的艺术家。

1931年,⽇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

梅兰芳痛恨敌⼈,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兵》和《⽣死恨》两出戏。

《抗⾦兵》讲的是南宋⼥英雄梁红⽟抵抗⾦军的故事,《⽣死恨》是讲在敌⼈的统治下,⼈民的痛苦⽣活和反抗精神。

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

有⼀次,梅兰芳连演三场《⽣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13⽇,⽇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城市。

⽇本⼈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托⼈要求他在电台播⾳,为他们的侵略服务。

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 不久,他到了⾹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港。

为了摆脱敌⼈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练唱昆曲。

1941年底,⽇军攻占了⾹港。

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港,就到处找他。

梅兰芳⼼想:“躲是没地⽅躲了,可我绝不为⽇本⼈唱戏!” 这⼀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

⼉⼦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本⿁⼦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天上午,⽇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

⼀见⾯,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胡⼦了?像您这样⼀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怎么能刚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岁了。

⼀个演旦⾓的,扮相和嗓⼦都不⾏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梅兰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梅兰芳人物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

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生梅兰芳,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

梅兰芳遂孤,恃伯父大锁抚育。

稍长,送云和堂朱小芬(祖父门下,兰芳姐夫)处学艺,同习者小芬弟幼芬、兰芳表兄王惠芳,开蒙吴菱仙。

其始,兰芳不甚入艺,吴师感巧玲恩,特加恩教。

在此期间亦曾有过侑酒生意,赖仕商以巧玲孙特垂青之,京僚文博彦,嬖兰芳甚,出巨金脱籍,遂搭班喜连成,时14岁。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你是否在寻找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趣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

历史趣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导语: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

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

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

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

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

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

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

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

生活常识分享。

1919年京剧首次走出国门

1919年京剧首次走出国门

1919年京剧首次走出国门作者:沈鸿鑫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第03期1919年初,日本东京帝国剧场董事长、大财阀大仓喜八郎男爵和日本著名文学家、汉学家龙居濑三到梅府来拜访梅兰芳,表达了想邀请梅兰芳去日本演出的意向。

经过慎重考虑和筹备,梅兰芳率剧团离京赴日。

这次随同一起前往的有梅夫人王明华,演员姜妙香、贯大元等,场面(乐队)茹莱卿、陈嘉梁,顾问齐如山等,一行共30余人。

1919年4月25日,梅兰芳一行抵达东京车站,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几天后,中国驻日本代办公使举行盛大酒会,日本内阁总理、全体阁僚及多国驻日大使出席酒会,规格之高,前所未见。

5月1日起梅兰芳剧团在东京帝国剧场公演,梅兰芳先后主演了《天女散花》《御碑亭》《黛玉葬花》《虹霓关》《贵妃醉酒》等。

在东京演出的15场中有12场是京戏与日本的歌舞伎剧目前后交替联合演出。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受到了日本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在东京演出15场,几乎场场客满,到神户演出,剧团还没有到达,三场戏票早就售罄。

梅兰芳演出的这些剧目中,《天女散花》和《御碑亭》最受歡迎。

《天女散花》是一出神话戏,梅兰芳饰天女,观众深深地被梅兰芳扮演的天女优美绝伦的舞步、姿态所倾倒。

梅兰芳赴日演出在舆论界也引起强烈反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专门出版了一本关于梅兰芳艺术的评论集《品梅记》。

原来这是大岛友直专门购买了梅兰芳在大阪演出的戏票,邀请十几位对中国文化有研究的日本学者看戏,请他们撰文,然后结集成书。

作者大都是京都帝国大学文科系的教授和学生,他们分别撰写了《观梅兰芳〈御碑亭〉》《关于梅兰芳》《梅郎与昆曲》《梅剧杂感》《观梅剧记》等文章。

文章盛赞了梅兰芳的精湛表演艺术,探讨了中国京剧、昆曲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以及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比较等,很有真知灼见。

5月26日,梅兰芳剧团结束旅日演出离开神户,次日从下关乘关釜渡轮高丽丸号,取道朝鲜回国。

梅兰芳的人生足迹与艺术轨迹

梅兰芳的人生足迹与艺术轨迹

梅兰芳,中国的京剧大师,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的创立人,将中国的京剧艺术传播至海外的第一人,一生里进行了无数的艺术创造、艺术实践和艺术改革,他继承了很多源自于中国传统京剧的艺术精髓,加入了很多创新和改良,又吸收和引进了世界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将之融汇糅合,最终历练成了今天的梅派京剧艺术,形成了一个举世公认的艺术体系,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座永恒丰碑。

时值今日,梅兰芳的影响力以及他的艺术体系,依旧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引领一批又一批的拥趸去学习、去研究、去继承与弘扬。

一梅兰芳先生出生于1894年,出生于一个很传统的旧式京剧艺人家庭,祖父梅巧玲是男旦演员,父亲梅竹芬是旦角演员,到了他这一代,似乎命运没得选择,承袭了祖业,也是旦角启始,据说当时的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眼皮下垂”,也就是说,属于先天条件较为不好的类型,而所接受的主要教学方式也多为中国传统艺人教授方式,即没有标准化课本、教材,都是口传心授,老师手把手地教动作,背唱唱词。

梅兰芳不仅外形先天条件一般,似乎当时还没开智,老师教了四句唱腔,梅兰芳几个小时都没学会,气得老师拂袖而去,并扔下一句“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吃”,老师的话当时让梅家的失望可想而知,当然了,这些经历,也激发了梅兰芳苦练的决心。

1902年,八岁的梅兰芳,拜了著名的青衣演员吴菱仙为师,开始了严格的传统京剧技艺训练,吴菱仙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名旦时小福的弟子,在当时相当著名,教授梅兰芳唱戏时已有五十多岁,用我们现代人的理解,算是一个具有符号化作用的“传统艺术权威”,无论是身上的技艺,还是教授的方法,都属于正统的、中国式的京剧教育,你不要指望这种教学有多少“革命性”,但这种教学是绝对的严格,绝对的传统式,绝对的扎实。

据说每天天不亮,吴菱仙就带着梅兰芳出去喊嗓子,尔后再到梅兰芳亲戚家去教戏、练习唱腔,教唱腔时,先仔细地说剧情、讲角色、讲情绪,还要解释每一句唱词,等梅兰芳彻底理解之后,再教授唱腔,等梅兰芳唱得疲倦了,就教身段,身段一遍接一遍地练习,一遍又一遍地点拨,实在太累了,就继续练习唱腔,如此循环往复,练得不好,就用戒方轻打梅兰芳以示警醒。

梅兰芳的主要成就

梅兰芳的主要成就

梅兰芳的主要成就主要成就梅兰芳先生在促进中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究竟演出过多少剧目,很难说出精确数字。

我有幸整理过梅先生收藏的大量资料,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

他早期及中、晚期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

下面把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名称及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分门别类写出供参考。

(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

这部分剧目有:《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浣纱记》中的浣纱女;《桑园寄子》中的金氏;《朱痕记》中的赵锦荣;《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等。

(二)梅兰芳在中期演出中,曾在一些义务戏和堂会戏中,反串过各种角色,整理见到的有:《辕门射戟》中的吕布;《八蜡庙》中的黄天霸;《镇檀州》中的杨再兴《三江口》中的周瑜《艳阳楼》中的呼延豹。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1903年,中国艺术家梅兰芳第一次出国表演京剧,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地方演出,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也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梅兰芳在1929年时,在波士顿的一次演出中,引起了美国政治家及文化名人的关注,演出结束后即接受了世界名人的采访,这使得他的名誉得到了全美国的高度认可,他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不断扩展。

在欧洲的演出中,梅兰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法国和英国的演出更是大放异彩,将京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给本土观众,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是一个有益的文化交流平台,它在激发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计算机、电视等现代化媒体设备的年代里,梅兰芳的演出,更重要的是将中国文化向世界更广泛地推广开来,帮助西方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交流中,他掀起了独特的双向文化文化潮流,这次文化交流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拉近了中西方文化间的距离。

京剧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的代表,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扩散以及梅兰芳的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的扩展。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创意。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使得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互通,推动了我们的文化创意发展。

我们走出去,却发现了更多对于自己文化的认识,更多去感受和了解其他文化相互融合的默许。

同时,也增强我们国家文化的自信,使人更加坚信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弥足珍贵总之,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充分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传统艺术上的广泛影响和巨大魅力。

通过对梅兰芳的身世、艺术成就等相关方面的了解和整理,更好地推动、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将我们的文化传播给其他国家,以及让我们分析和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未来也许会有更多优秀的传统艺术家承续我国文化的不朽精神,为中外文化交流大造新成就。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原名梅亭熙,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一代凤求凰”,对中国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梅兰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的父亲,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梅葆玖是中国京剧艺术的奠基者之一,他将中国传统戏剧与京剧技艺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是梅兰芳的启蒙老师和人生导师,对他的京剧道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梅葆玖的悉心教导下,他很快掌握了京剧的基本功。

梅兰芳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一直努力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

梅兰芳在13岁时正式登台表演,并凭借其出色的表演技艺迅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充满了戏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被誉为“细腻的优雅、婉转的激情”。

梅兰芳在表演中注重细节,注重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他深入研究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变化,通过精准的身体语言和嗓音控制,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擅长诠释多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无论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将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除了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梅兰芳还非常重视培养后继者。

他亲自担任梅派京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通过倾囊相授的方式,将自己的表演经验传承给后人,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多次赴外国进行演出,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

在他的一生中,梅兰芳先后创作了《祥儿传》,《牡丹亭》等一系列精彩的剧目,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梅兰芳因病去世,享年93岁。

他的离世引起了全国京剧界和广大观众的悲痛和痛惜。

人们纷纷表示,梅兰芳是京剧界的瑰宝,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远被人铭记。

梅兰芳的故事是中国京剧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塑造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和人道精神的形象。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

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及其启示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梅兰芳让中国京剧艺术走出国门,在跨文化传播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个闪亮的坐标。

梅兰芳曾带团赴日本、美国、苏联访问演出,开创了京剧艺术对外交流的先河。

过去的历史还没有走远,梅兰芳在京剧领域进展跨文化传播的探索,依然有着现实意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于两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寻找生长点。

梅兰芳赴日本演出广受欢送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任帝国主义宰割。

与此同时,西方一些文化界人士也将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盛行“欧洲文化中心论”,对东方文化不屑一顾。

这种“欧洲文化中心论”也影响到中国,以至有人撰文认为西方戏剧才是人类真实生活的反映,抨击京剧表演粗俗不堪,是远离真实、自欺欺人的造作。

然而,1915年美国驻华公使偶然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为其演技的高超而惊讶,因而在他离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要使中美人民更加友好,最好请梅兰芳去美国一次。

”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梅兰芳。

梅兰芳开场酝酿将中国的京剧带往国外,使外国人也能欣赏到这种艺术,使海外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广博与深邃。

梅兰芳到美国演出前,为了取得海外演出的经历,同时也由于筹备访美资金需要更多的时日,便于1919年,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的邀请,赴日作了一次旅行演出。

梅兰芳演的剧目有新编的《天女散花》、《御碑亭》等。

《御碑亭》这出戏引起一般妇女观众的共鸣,原因是日本妇女和从前中国妇女一样,受尽了封建制度的折磨。

之后梅兰芳又到神户、大阪演出。

在梅兰芳赴日旅游演出之前,恰逢日本发生大地震,东京帝国剧场遭到严重破坏。

梅兰芳当即进展义演,捐赠一万银元作为修复资金。

后来有日本朋友提及此事时,梅兰芳那么说:“救灾恤邻是人类应尽的责任。

”1924年10月东京帝国剧场重新修复,该院经理大苍喜八郎便在开幕之际,再次邀请梅兰芳赴日演出。

梅兰芳于10月20日至23日与日本歌舞伎演员同台献艺。

梅兰芳回忆起这次演出时说:那一次旅行演出,我觉得除了使中国京剧能够为日本人民理解和欣赏是我的荣耀和愉快之外,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日本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戏剧,日本的主要国宝之一――日本歌舞伎。

梅兰芳访美谢幕十五次

梅兰芳访美谢幕十五次

梅兰芳访美谢幕十五次
作者:高磊
谈京剧,不能错过的一个名字就是梅兰芳。

1930年,梅兰芳在美国的首场演出安排在时尚大都会纽约,当最后一个剧目结束后,谢幕竟达15次之多!起初,他穿着戏装到台前,待他卸妆后,观众的掌声仍然不断,梅君穿着长袍马褂再次出去鞠躬,观众发现原先那个柔声细语,婀娜多姿的美女是男人所扮,于是大家更加疯狂。

其实观众并不是仅仅惊叹于男人演女人,因为这在西方舞台中并不鲜见,而感动的是他并非单纯模仿女人的一姿一态,而是艺术再现了女性的本质和意象,因而他的表演时尚前卫,超越了西方人舞台的写实力量,跨越了男人演女人的表象状态。

此后,梅先生移师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檀香山等地。

“梅兰芳热”的兴起,为当年一度因济萧条而情绪低迷的美国民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梅兰芳访问旧金山时,当地一位裁缝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您来到这里,我整整忙了2个月,因为全城的贵妇们都请我赶制新的衣服,目的就是为了与您见面。

”那一次,梅兰芳与卓别林、电影演员黛丽娥都见了面,还获得了洛杉矶市波摩拿学院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对于这段旧事,京剧圈内津津乐道至今,此次“城市之光·艺术课堂”主讲人汪灏感慨道:“梅先生是梨园行中最早与知识分子交友的京剧演员,他从不摒弃传统,在继承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以时尚前沿的心态,回望、缔造手中的京剧艺术。

他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己文化的底色,开放、包容、自信,才能与世界展开平等的对话,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十三次走出国门
作者:范垂省
来源:《侨园》2019年第03期
第一次走出国门——轰动日本
1919年,25岁的梅兰芳率团首次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赴东京、大阪、神户访问演出。

东京各界代表到车站热烈迎接中国京剧团的到来,梅兰芳及夫人下榻“帝国饭店”。

当日日本各界为梅兰芳举行盛大招待会。

京剧团在东京连演12天,上演了《贵妃醉酒》《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剧目。

接着又被邀请到大阪、神户演出,所到之处盛况空前。

东京各大报刊纷纷采访梅兰芳,出专题、刊登剧照,盛赞中国京剧之美和梅兰芳高超的表演技艺,高昂的票价竟然也一票难求。

梅兰芳首次日本之行旗开得胜,载誉归来。

此次日本之行,梅兰芳把中国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展现给邻邦。

第二次走出国门——推动中日戏剧交流
1924年,30岁的梅兰芳再度出访日本。

这次演出在日本再次掀起了中国京剧热。

日本“帝国电影公司”还将梅兰芳演出的《虹霓关》《廉锦枫》《红线盗盒》拍成舞台纪录影片。

日本《燕剧新潮》杂志社邀请梅兰芳京剧团出席日中戏剧交流座谈会,促使两国戏剧家在学术研讨中形成深厚友谊,为中日戏剧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三次走出国门——风靡美国
1930年,36岁的梅兰芳为了扩大中国京剧的影响力,产生了赴美演出的想法。

消息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河北省政府、北平市政府为梅兰芳访美举行盛大招待会,然而,美国当时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许多好心人劝梅兰芳放弃去美的行程。

梅兰芳向各界表明态度:“这次赴美演出并不是为了淘金,而是通过演出,使中国的古典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他的决心感动国人。

梅兰芳率京剧团首先在美国西雅图登陆,再乘火车于2月9日抵达纽约。

受到美国政府、中国驻美使节和旅美侨胞的热烈欢迎。

2月14日,中国驻美国公使馆举行欢迎招待会,美国各界名流500多人出席。

从2月16日开始,梅兰芳率京剧团在纽约演出了《貴妃醉酒》《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剧目。

梅兰芳在纽约一炮打响,原定演出场次一再增加,一连演了28天,场场爆满。

虽然美国经济萧条,但美国人看戏热情不减,一时掀起了梅兰芳热。

美国“特拉蒙影片公司”将演出的《刺虎》拍成有声电影。

《新共和》杂志发表文章称:“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是我们足以见到这是本季度戏剧的最高峰!”
《纽约世界报》述评指出:“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3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

演员、歌唱家、舞蹈家三位一体,结合得那样紧密无间,简直看不出这三种艺术之间存在什么界限。

”5月28日,洛杉矶市波摩拿学院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

梅兰芳在美国公演72场。

国内各报评论说:他的卓越表演,使祖国的戏曲艺术在国际艺坛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奠定了东方民族应有的地位,放出了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光彩。

第四次走出国门——享誉苏联
1934年,40岁的梅兰芳应邀赴苏联演出。

时值中国华北地区遭受黄河水患,梅兰芳为救济灾民赶赴开封进行10天赈灾义演,苏联致函中国当局:“苏联将以国宾身份邀请梅兰芳和他的京剧团赴苏演出。


1935年2月15日,苏联政府特派“北方号”专机前来迎接。

3月22日至4月13日,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的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汾河湾》等,场场爆满,掌声不断。

4月13日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时,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和许多著名人士到场观看。

4月21日,京剧团载誉离苏回国,以后,梅兰芳又应邀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英国进行戏剧考察和学术交流。

第十一次走出国门
——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2年12月,58岁的梅兰芳在出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和全国人民团体联席会议后,与宋庆龄、郭沫若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梅兰芳说:“作为一名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我热爱和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使我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今后将更加努力运用戏剧艺术武器,加强对世界和平的宣传。


第十二次走出国门
——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10月,59岁的梅兰芳以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名义,慰问正在抗美援朝的中朝前线战士官兵。

贺龙任总团长,梅兰芳任副总团长。

当慰问团第一个晚上在广场演出时,观众达2万多人,有从200里外赶来的志愿军官兵,原定上演四出戏,最后梅兰芳与马连良合演《打渔杀家》。

不料,刚开场天降大雨,而且越下
越大,幕布和地毡都湿透了,演出无法进行,而台下的官兵坐着纹丝不动。

主持演出的首长来到后台对梅兰芳说:“现在已经9点半了,雨下得这么大,你们的演出服都湿透了,会影响以后的演出,今天的演出就停止吧。

刚才向台下的官兵做了解释,但他们仍然不走,要求和梅先生见一面,请梅先生讲几句话。

”梅兰芳说:“只讲几句话太对不住志愿军了,他们有的从二三百里外赶来看戏……”他说,“我和马连良先生各清唱一段,以表诚意。

”马连良表示赞成,志愿军首长深表谢意。

当二位京剧大师出现在舞台中央时,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二位大师清唱了《借东风》和《凤还巢》。

清唱完了,梅兰芳对官兵们说:“我们向诸位保证,我们在别处演出后,还要回来再为你们演出,弥补这次未演成的遗憾……”话音未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和喝彩声。

慰问归来,梅兰芳率京剧团马不停蹄,到东北地区为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

第十三次走出国门——第三次访问日本
1956年,62岁的梅兰芳又以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飞往日本东京进行演出,这是他第三次访问日本。

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任务,肩负着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大门的重担。

此访阵容强大,副团长是欧阳予倩、马少波、刘佳、孙平化,团员均选一流演员阵容,精心筹划演出剧目。

日本方面以前首相片山哲会长率领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及日本各界著名人士到羽田机场迎接,并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众议院副议长彬山元治郎致欢迎词说:“日本国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待外国的戏剧代表。

今天承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光临,甚感荣幸!”国会议员穂七郎激动地说:“日中两国今日在文化上握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政治上握手。


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日本社会名流和各国驻日本使节300余人,为梅兰芳第三次访日演出举行招待酒会。

日本的福冈、名古屋和京都市为梅兰芳举行招待会。

中国旅日侨胞在东京举行大会欢迎祖国京剧代表团。

梅兰芳此次日本之行长达46天,收获空前,国际社会反响热烈。

梅兰芳13次出国的经历,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地位,积极向世界人民介绍和宣传祖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加深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谊和交流等,都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如今“梅派”弟子遍布国内外,在戏剧舞台上,经常上演“梅派”经典剧目,使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流芳千古,让梅兰芳的优美艺术形象永驻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