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亲属称谓语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分析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之一。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下面是一些哈萨克族的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
1.牧民文化: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
牧民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他们骑马、放牧、饲
养羊、马等动物,把草原作为家园,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迁
徙。
2.骏马文化:哈萨克族以骏马闻名,骑马技艺是他们的传统
技能之一。
哈萨克族人热衷于马术表演和马球比赛,并视
马为自己的朋友、亲人和财富。
3.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在哈萨克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
要地位。
他们善于演奏和制作各种乐器,如马头琴、揉镲、依普孜等。
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独特多样,如独舞、群舞等。
4.狩猎和射箭:作为一个民族传统,狩猎和射箭在哈萨克族
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以射箭技艺闻名,举行射箭
比赛和狩猎活动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勇气。
5.民族服饰:哈萨克族有着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
男子通常
穿着长袍短袖的夹克、马裤、高筒靴、以及环腰刀。
女子
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维吾尔族袍、长裙和高筒靴,头戴
斗笠和头巾,头饰丰富多样。
6.篝火晚会:哈萨克族喜欢在特定的日子举办篝火晚会,把
篝火点燃,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享受美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这些风俗和传统文化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特色。
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传统,他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身份和传统价值观。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1.游牧传统:哈萨克族以牧民为主,拥有丰富的游牧传统。
他们繁衍于广袤的草原地区,以养殖牲畜为生,如马、羊和驼鹿等。
游牧生活使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并形成了独特的牧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哈萨克族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代表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
他们常用一种叫做"dombra"的弦乐器演奏音乐,舞蹈则以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为常见表现形式。
3.饮食文化:哈萨克族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肉食为主。
他们擅长制作马肉和羊肉菜肴,如马肉烤串、博尔苏奶茶和手抓饭等。
马奶制品也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
4.狩猎和射箭: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活赋予他们出色的狩猎和射箭技巧,这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体现。
他们参与射箭和马背上的游牧狩猎活动,并以此展示和传承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传统价值观。
5.波斯风格的传统服饰: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通常采用波斯风格的设计,以鲜艳的色彩和精致的细节为特点。
男性常穿长袍、乌纱帽和皮靴,女性则常穿马褂、头巾和长裙等。
6.高度尊重和待客之道:哈萨克族文化强调对长辈、客人和尊贵客人的尊重和礼遇。
他们有独特的待客之道,如丰盛的款待、热情好客和分享。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并且与他们的牧民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这只是对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一些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如诗歌、民间故事、马球运动等。
哈萨克民族的家庭文化
哈萨克民族的待客礼仪和家庭文化待客礼仪哈萨克族,是伊犁新源县的主体民族,那拉提地区也以哈萨克人民为主体。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时,凡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处,行人就可免受饥寒之苦。
哈萨克人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
而且,哈萨克人认为,宰羊待客是光荣体面的事情,也是应尽的义务。
客人临走时,如属贵客,主人就要问贵客:“毡房内是否有你需要的东西?”如果客人看中了某件东西就要奉送。
如没有,就按一般惯例给贵客送礼。
经济条件好的,送元宝、马、骆驼、猎枪和鹰,次者送皮大农、袷袢及狐皮、狼皮等珍贵的兽皮衣服。
久别的亲友见面时,大辈见小辈接吻;年岁相当的见面时拥抱;若挚友见面,妇女施拥抱礼,男人行握手礼。
一般人见面必须热情问候并握手。
哈萨克族见面时,都要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里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的意思),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
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候,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那么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抱,表示亲昵和思念。
家庭文化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
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
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异子女全部归于男方。
若是丈夫主动提出离婚,女方可以带走自己出嫁时的嫁妆。
若是女方提出,那么任何东西也不允许带走,只能单身离开家门。
在家庭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放牧,妇女从事家务。
家庭生活中盛行敬老风尚,若有对父母不尊敬的人,要遭人耻笑,还会受到惩罚。
哈萨克族过去还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还子”习俗。
“还子”就是新婚夫妇把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男方的生身父母,以示孝敬。
原祖父母与孙儿女的关系要改变为父母与儿女的关系。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是中亚和西亚地区最大的民族之一,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
其文化和习俗源远流长、深具时代性,一直流传至今。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包括家庭习俗、宗教习俗、风俗衣着、传统文化气氛等多方面。
哈萨克族的家庭习俗主要体现在以家为尊、长者为至尊、尊重老人,长辈绝不允许年轻人放纵行为,鼓励年轻人学习并努力工作,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后代子孙以家为尊为宗旨,扎根当地文化,从而形成哈萨克族的独特的家庭传统。
哈萨克族的宗教习俗,以伊斯兰教为主,在有关宗教的场合,哈萨克人人人都会尊重老人,特别是男性,给他们留出座位供他们坐,从容不迫。
在宗教传统中,还有闻传定要把aidak母牛乳酪面包献上宗教仪式上的习惯,祭祀神灵和祈求上天的保佑。
哈萨克族的风俗衣着,以裹头袍、哈萨克式头部饰物等为代表,裹头袍常用新羊毛制作,以示哈萨克族人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孝顺,哈萨克式头部饰物主要以发夹、新羊毛及上面装饰有五颜六色绣花、金丝等比较常见,是哈萨克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气氛,源自古苏烈文化,其古老特色的文化气氛一直浸润在当代哈萨克族人的思想中,把道德准则、农民的智慧、女性的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贤淑的风俗和文化底蕴融汇贯通,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总之,哈萨克族是名副其实的古老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家庭习俗、宗教习俗、风俗衣着等,以及传统文化气氛,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都极其独特、多样、丰富,值得大家去收藏与了解。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是蒙古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一个民族,它们继承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它们由来已久,贯穿了数代人的生活。
1、关于家庭结构,哈萨克文化比较注重家庭纪律,尤其是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经由家庭纪律,子女毕生服从父母,尊重父母、服从父母是他们的家庭责任。
一般来说,父亲作为家庭的核心,他有权利决定家庭的大事,比如子女的婚事和就业等,同时,他需要保护和照顾家庭成员,以维护家庭的安全和幸福。
2、哈萨克族也很重视仪式,尤其是宗教仪式和社会典礼,如婚礼、洗礼等。
与中国的传统婚礼不同,哈萨克族的宗教婚礼更强调敬畏神,向神献礼表达感恩,而且更重视家庭统一,重视到家庭统一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以及朋友们都会在婚礼现场分享喜悦的时刻。
3、哈萨克族的人们也很重视传统仪式,比如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都会按照传统习俗来举行习俗仪式,在此期间,人们会认真地参加各种活动,如歌舞、宗教仪式、游戏等,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此外,哈萨克族也有很多有趣的文化习俗,例如,每年元宵节很多哈萨克族人都会去“赶马车”,在朋友们的陪同下,搭乘“赶马车”到处游玩,欢度元宵节。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叫“塔拉宾”,也就是在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时,大家一起围绕一个圆桌,唱歌、讲故事、谈话等,融洽友好的空气笼罩着这个家庭。
以上是哈萨克文化比较独特的几种民俗习惯,它们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是哈萨克文化中独有的精华,也是哈萨克文化最闪亮的一面。
因此,为了保护哈萨克文化的瑰宝,保持哈萨克族民族的传承,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哈萨克文化使它永久流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族文化的精髓,这才是最佳的结局!。
哈萨克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哈萨克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也是哈萨克族的母语。
除了哈萨克斯坦,哈萨克语也在印度、蒙古、俄罗斯等国家有一定的使用人群。
哈萨克语属于突厥语族,是一种属欧亚语系的语言。
哈萨克语的语法体系比较复杂,词汇量丰富,是一门非常值得学习的语言。
一、哈萨克语的语法特点1.名词性别与名词格:哈萨克语的名词性别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阳性名词以-ш或-ч结尾, 阴性名词以-ы或-и结尾。
名词格有主格、属格、与格、与格等。
哈萨克语名词的格分为四种,分别是主格、属格、与格和于格,其中与格和于格都属于属格的一种。
主格用于表示主语,属格用于表示所有者,与格用于表示间接宾语,于格用于表示由什么制成、构成或组成的。
2.动词的时态、语气和情态:哈萨克语的动词有七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
动词的语气分为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
而情态则分为可能性和必然性两种。
3.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形容词和副词在哈萨克语中都有三种级比: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比较级分为两种:相对和绝对比较。
在使用时要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级别进行词性变化。
4.代词的变化:哈萨克语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指示代词三种。
人称代词有主格、与格和属格之分,而物主代词则根据其所有者和所指物的性别、数和格的关系来确定其形式。
指示代词也有单数、复数和格的变化。
二、哈萨克语的词汇特点1.哈萨克语的词源:哈萨克语的词源主要来自突厥语、蒙古语、波斯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俄罗斯语等。
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语的词汇受到了多种语言的影响,因此在词源上表现出较为丰富的特点。
2.词汇的构词规律:哈萨克语的构词规律主要有前缀和后缀的加入,也会出现词根的变化和合成词的形成。
前缀和后缀在构词时会根据语义和语法要求而变化,而词根的变化也受到词缀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
3.哈萨克语中的外来词:由于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受到多种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其中包括外来词的大量涌入。
哈萨克族特殊亲属称谓的汉译研究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5哈萨克族特殊亲属称谓的汉译研究苏 古【摘 要】哈萨克族亲属称谓是以父系为中心展开脉系的一种体系,本文试从传统的分类法入手对哈萨克语中特殊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求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提高语言学习质量和翻译工作效率。
并就特殊亲属称谓的汉译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哈萨克族 亲属称谓 汉译一、前言亲属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往往是语言交际的开始,对整个交际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亲属称谓语是指互相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名称。
本质上讲亲属称谓语系统围绕家庭展开,具体从“家庭”的角度和关系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核心称谓语,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产生于家庭内部;其二,一般称谓语,是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产物。
当然,这些家庭是具有血缘、婚姻、法律的联系。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任何语言都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而存在,汉语和哈萨克语更是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要想使文化交流不断推进,就必须将其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成真正的交流。
为此,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阐述汉哈文化中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系统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也有助于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
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对于我们克服文化交际活动中的理解障碍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哈萨克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价值观有所不同,其亲属称谓语言也反映这种不同。
因此,要恰当处理哈萨克语亲属称谓的汉译,要先熟悉哈萨克语特殊亲属称谓及其文化背景。
二、哈萨克语中特殊亲属称谓及其文化背景哈萨克族亲属称谓体系以男性为本,展现各种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这里我们以传统分类法为基础,对亲属称谓进行分类。
哈萨克族传统的亲属观念认为uʃ ʤuərt(男人有三个亲族)它们分别为: øz ʤuərt(宗亲),nɑxɑʃə ʤuərt(外亲),qɑjin ʤurt (妻亲)。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在新疆有110.7万人,占全疆人口的7.3%。
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他们大多数从事畜牧业。
在牧区,除了少数定居以外,大部分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一、风俗住所:哈萨克毡房因与游牧的蒙古族所居住的蒙古包相同,内地人一般称为“蒙古包”。
哪里有白云,哪里就有哈萨克的毡房,“毡房”因使用羊毛等擀好的毡子搭制而得名。
婚礼: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
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
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丧葬: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习惯: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禁食猪肉、狗肉和驴肉,禁食动物血、不食自死动物之肉。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 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饮食:哈萨克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皆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为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食物,很少吃蔬菜。
肉食多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马肉、驼肉、野生动物肉、鱼等。
牛羊肉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
奶茶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除了喝奶茶之外,有时也喝鲜奶。
奶子除了煮奶茶、喝鲜奶,还制成奶油(酥油)、奶豆腐、奶疙瘩等食品。
自制的马奶酒和酸奶子,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
二、传统文化节日: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诺鲁孜。
服饰: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哈萨克族文化的起源和特征及其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哈萨克族文化的起源和特征及其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哈萨克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也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一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的群体,哈萨克族文化的起源和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1. 哈萨克族文化的起源哈萨克族起源于古代的康熙时期,当时的哈萨克族是蒙古族的一支。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迁徙,哈萨克族的文化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形态。
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字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哈萨克族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如古代的谚语、诗歌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该民族的信仰、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2. 哈萨克族文化的特征哈萨克族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征。
首先是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兰教,这一信仰在哈萨克族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是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以“五穀杂粮、牛羊而蔬菜”的饮食习惯为主,通过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体现出了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品质。
此外,哈萨克族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服装文化,他们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哈萨克族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哈萨克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
3. 哈萨克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哈萨克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哈萨克族文化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方面。
哈萨克族语言源于土耳其族语系,在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完整的体系。
哈萨克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是音乐方面。
哈萨克族的音乐和曲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国际舞台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描绘出草原上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到无限的惬意。
综上所述,哈萨克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价值,同时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尊重其文化传统,为维护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努力。
哈萨克语的词汇构成有何特点
哈萨克语的词汇构成有何特点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它的词汇构成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哈萨克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
一、基本词汇丰富哈萨克语拥有丰富的基本词汇,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家庭、饮食、服饰、畜牧、农业等。
例如,在家庭关系方面,有专门的词汇来称呼不同的亲属关系,如“ata”(父亲)、“ana”(母亲)、“eke”(哥哥)、“apa”(姐姐)等。
在饮食方面,“qazy”(马肉肠)、“naryn”(手抓肉)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哈萨克族的特色美食。
这些基本词汇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还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
二、借词的广泛使用由于历史、文化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哈萨克语吸收了大量的借词。
其中,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俄语的借词较为常见。
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借入的词汇,多与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相关。
例如,“iman”(信仰)、“hikmet”(智慧)等。
而来自俄语的借词,则更多地涉及现代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如“telefon”(电话)、“kompyuter”(电脑)等。
借词的融入丰富了哈萨克语的词汇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交流的需要。
三、派生构词法的运用哈萨克语通过派生构词法创造了大量的新词。
派生构词是指在词根的基础上添加前缀、后缀或中缀来改变词汇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常见的前缀有“ber”(给)、“kör”(看)等,后缀有“ly”(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sh”(表示动作的执行者)等。
通过这些前缀和后缀的组合,可以生成许多新的词汇。
例如,“ber”加上“kitap”(书)就形成了“berkitap”(给书);“kör”加上“mektep”(学校)就变成了“körmektep”(看学校)。
这种派生构词法大大增强了哈萨克语的构词能力,使得词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四、合成词的常见形式合成词在哈萨克语中也较为常见。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民族,从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和认识一下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吧。
首先,哈萨克族的家庭称谓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用叫做“蓄畜牧民”的叫法来区分不同的家庭成员,“蓄”、“畜”和“牧”分别表示其父亲、母亲和子女的关系。
如果说一个人的父亲叫做“蓄”,那么他的母亲就会被称为“畜”,而他的子女就被称为“牧”。
其次,哈萨克族在节日庆典上也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比如他们在春节期间会举行一种称之为“队伍赛跑”的节日活动。
参加赛跑的人会把自己穿戴的服装分为四组,以代表家族中的四个种类成员:父亲、母亲、哥哥和弟弟。
每一组都会带着自己的旗子,在比赛中互相竞争,最后家庭中的人会都集合起来,一起参加这欢乐的庆典活动。
此外,哈萨克族还有多种特殊的礼仪,比如当他们见到长辈时,就要以三跪九叩的方式来打招呼;当长辈对自己说“升”时,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直接跪地膜拜,不能说话、不能动,直到长辈把自己的话说完,才能抬头离开。
最后,哈萨克族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婚礼习俗。
哈萨克族的男子在婚姻前都要完成一次“婚前竞猜”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男方要把自己的未婚妻打扮得标致漂亮,然后对外招募其他未婚男子参加竞猜活动,最后男子们根据答案给出判断,胜出者就可以娶到这位未婚妻为妻。
以上就是关于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独特家庭称谓和礼仪以及丰富节日活动的民族,值得被敬仰和研究。
国内哈萨克谚语研究综述
国内哈萨克谚语研究综述中国哈萨克谚语研究综述Ⅰ前言哈萨克族谚语是当代哈萨克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哈萨克族的智慧结晶,反映着其独特的文化历史、社会现实。
对中国哈萨克谚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哈萨克族社会习俗、哈萨克文化底蕴。
本文从概念定义、传统特点、现代散发等方面,对中国哈萨克谚语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以期丰富哈萨克文化科学认识,为保护和发展哈萨克族文化开辟新途径。
Ⅱ哈萨克谚语概念定义哈萨克谚语是由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简短而充满智慧的言语或诗歌,多以比喻的方式写成。
它涵盖了哈萨克族的历史、伦理、道德、相信、文化和农业等文化领域,生动反映了哈萨克族社会的精神风貌。
一般来说,哈萨克谚语不仅仅局限在古老的日常生活经验,它更深入的意义在于它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以及赋予社会共通意义的表达方式。
Ⅲ传统特点哈萨克谚语在抒发思想上流畅、节奏要求细腻、表述需要直观,这里面深藏着丰富多变的文化内涵,由内容所推导出的一种深刻的文化思维。
它们经常带有寓言类型的讽刺,以此箴言提醒人们守约义,遵守良心,引导行为习惯和观念,传达出劝谕人们尊重老年人的小故事,以传承文化为基础,启发人们的思维。
Ⅳ现代流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哈萨克谚语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新媒体平台也开始积极推广和传播哈萨克谚语,促进了哈萨克谚语在各个小团体中的传播。
如影视剧等,用栩栩如生的形式使哈萨克谚语的图景生动地呈现出来,把文化底蕴渗透近距离观众;此外,社交网络上也开始积极收集和分享属于哈萨克的精彩谚语,受到了广大的网友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Ⅴ结语中国哈萨克谚语是哈萨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哈萨克文化和精神智慧,反映了哈萨克族民族历史文化建构。
本文以哈萨克谚语的概念定义、传统特点、现代流传为框架,对中国哈萨克谚语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哈萨克文化精髓的理解,为充实和发展哈萨克族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民族风情:哈萨克族的称呼礼节
称呼” :哈萨克族对⽼⼈尊称“阿塔”(爷爷)、“阿怕”(⼤娘);⽐⾃⼰年龄稍⼤的称“阿俄”(哥哥)、“阿拜克”(姐姐);⽐⾃⼰年龄稍⼩的称“义尼”(弟弟)、“哈尔恩达斯”(妹妹);对⾃⼰的⽗亲尊称“阿开”;青年同性之间互称“朵斯”(朋友);对⼲部职⼯⼀般称“交勒达斯”(同志)。
过⾁孜节、库尔邦节、那吾鲁孜节等,左邻右舍,你邀我请,串门串户,互相拜节,互相祝福,俗称“转房⼦”。
互相济助:⽢肃哈萨克族有互相济助的良好习惯。
如果哪家牧民若遇到意外的⾃然灾害,或⽣活上遇到困难,⼤家便会按照⾃⼰的经济能⼒,慷慨给予帮助和⽀援,送⾐服,送粮⾷,送⽜⽺,还有的送毡房和其它⽤品。
还有互助⽣产的习惯,如果哪家牧民缺乏劳⼒,⽣产上遇到困难,左邻右舍都会前去帮助⽀援,且不要报酬。
⽢肃哈萨克族⼤部分都会狩猎,如果哪家牧民有⼀⽀猎枪,便会主动担负起周围贫困牧民的⽣活,经常将所狩猎物,分送给贫困牧户,以解决⽣活问题,这种互相⽀援扶弱帮贫,互相济助的风尚,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民团结友爱的美德。
哈萨克族⾮常重视两件⼤事,⼀是喜事,⼆是丧事。
他们有句俗话“托尔哈勒——托依,托普热阿合德——窝⾥⽊”。
托依,就是喜事、婚事,窝⾥⽊,就是丧事。
哈萨克族把这两件事,看做⼈⽣的事。
因此,每逢喜事和丧事,⼤家都要主动前去参加,帮忙料理,承担⼒所能及的事情,否则,被视作不懂⼈情,受到⼤家的谴责。
尊⽼爱幼:哈萨克族⾮常尊敬⽼⼈,晚辈路遇长者都要以⼿贴胸,⽋⾝问好,道⼀声“⾊列⽊!”;路过毡房⼈家,必须下马进屋喝茶。
路途相遇,必须下马,捂胸致礼,握⼿问候,如“⾝体健康”、“⼯作⾟苦”、“家⾥平安”、“孩⼦健康”等,还有“畜群怎样”、“⽺羔怎样”、“草场怎样”、“祝你牧畜兴旺”、“奶⾷丰盛”,⼀般都是⼤吉⼤利的颂词和祝愿;要是客⼈来毡房,主⼈家的年轻⼈,必须前去扶客下马,迎客⼈进房⼦,并喂养料理客⼈的乘马,客⼈离别时,帮客备马鞍,扶客⼈上马送⾏ 在⽇常⽣活中,吃饭、喝茶、开会、娱乐等场合,年轻⼈都要请⽼⼈坐在上席。
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
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 哈萨克族的⼈⽣礼仪独具⼀格,别有特⾊。
他们主要有诞⽣礼、摇篮礼、满⽉礼、婚礼和葬礼等。
你还了解哈萨克族的什么礼仪呢?下⾯店铺就为⼤家整理了关于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 诞⽣礼:哈萨克⼈把⼩孩诞⽣视为阿吾勒的喜事,婴⼉诞⽣后要举⾏“齐勒⼤汗库再头”仪式,要宰哈勒加⽺(为产妇宰的⽺)。
青年男⼥要来为产妇和婴⼉祝福,要唱《齐勒⼤汗库再头》即《出⽣歌》,祝福母⼦平安健康,⼈丁兴旺。
⼀般《齐勒⼤汗库再头》要连续唱3个晚上,主⼈要宰⽺款待来客和产妇。
在《齐勒⼤汗库再头》晚会上,阿吾勒的中⽼年⼈带上钱、财等礼物,分批来到产妇家,看望⼤⼈⼩孩,以表恭喜祝福之意。
“齐勒⼤汗库再头”仪式上吃⾁有讲究,吃⽺脖⼦⾁,不准⽤⼑⼦。
双⼿端着⽺脖⼦⾁,⽤嘴啃着吃,吃完了⾁要把脖⼦⾻放在毡房的最⾼处,过上⼀段时间才能扔出去。
禁⽤⼑⼦削⾁或将脖⼦⾻拆断,怕孩⼦得软脖⼦病。
并要唱⼀⾸歌:“ 孩⼦降临在温暖的毡房, 草原的鲜花为你怒放。
愿你成为勇敢的骑⼿,阿吾勒中有名的摔跤⼿。
” 摇篮礼:哈萨克族在长期的游牧⽣活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独特的育⼉护理经验,哈萨克族牧民通常使⽤摇篮(别斯克)养育婴⼉,婴⼉出⽣后⼀周或满⽉(40天)时要举⾏摇篮礼(别斯克吐依),这是哈族重要的⼈⽣礼仪之⼀。
摇篮由优质⽊材卯榫⽽成,头尾两端的下⽅有弧形⽊条着地,可左右摇摆。
别斯克的设计与哈萨克世世代代游牧⽣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家⾥男⼈外出放牧,⽽⼥⼈需要在户外⼲家务(如挤奶,制作奶制品)时,可以将婴⼉固定在摇篮⾥,防⽌⼩孩因⽆⼈照看⽽发⽣意外。
在转迁牧场的时候也可以将⼩孩固定在摇篮⾥,避免⼩孩遭受长时间奔波之苦。
哈萨克摇篮⼏乎陪伴了所有哈萨克⼩孩的婴幼⼉时期,对于哈萨克族⽽⾔别斯克具有⼗分重要的意义,多少年轻母亲不分⽇夜的守护在摇篮旁,哼着摇篮曲,精⼼呵护着⾃⼰的⼩宝宝,盼着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满⽉礼:与汉族⼈的满⽉礼有所不同,哈萨克族的满⽉礼是在婴⼉出⽣后的第四⼗天举⾏。
汉族和哈萨克族亲属的称谓
汉族和哈萨克族亲属的称谓
李贺宾;夏汗哈孜
【期刊名称】《语言与翻译》
【年(卷),期】1989(000)003
【摘要】平常我们在交谈中,特别是汉族和哈萨克族同志相互交谈时,往往由于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而感到为难的事,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
其中汉族和哈萨克族的亲属称谓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李贺宾;夏汗哈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汉族和藏族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J], 邹中正;秦伟
2.海东汉族几例特殊亲属称谓制度探微 [J], 蒲生华
3.哈萨克族亲属称谓语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分析 [J], 乌鲁木齐拜·杰特拜
4.也谈日语亲属称谓与汉、英亲属称谓之异同 [J], 陈俊达
5.昆明汉族亲属称谓之探究 [J], 张映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哈 萨克 族 亲属 称 谓 是 以父 系为 中心 , 展 开各 种 脉 系的 一种 体 系。 论 文从 传 统 的 分类 法 入 手 对哈 萨克 族 亲属 称谓 语 进 行 分
类, 梳 理 了哈 萨克 族 亲 属称 谓 系统 和哈 萨 克族 亲 属 称 谓 的界 定 , 并 对亲 属 称谓 所 包含 的 文化 因素进 行 了探 讨 。
千差万 别 , 形成 了不 同 的亲属称 谓体 系。哈 萨克族 亲属称谓体 系 以男 性为本 , 展现各 种亲属关 系 亲属 称 谓 的分 类
亲属关 系 可 以从不 同的角度分类 , 这 里我们 以传统 分类法 为基础 , 对亲属称 谓进行 分类 。哈萨 克族传
统 的亲 属 观念 认 为 : d s i g i t t i r j y J ’ 岛u r t 。b o l a d o : b i r i n J ' i 一 岛u r t a 0 z岛u r t a; e k i i ( 1 5 u r t o— n a  ̄ a j ' o岛u r t a; y J ' i n f i  ̄u r t o— q a j O n 0 5 u  ̄ t o ( 男人有 三个亲 族 : 一 是宗 亲 ; 二是 舅亲 ; 三 是妻 亲 ) 。可见 , 哈萨克族 传统 的亲 属关系 根据性 质和 内容可 分为 “ i 3 z d  ̄ u r t o ( 宗亲 ) ”“ n a g a j ' @( 1 5 u n 3 ( 舅亲 ) ” “ q a j o n岛u r t a ( 妻亲 ) ” 三类 。为界 定和 阐述 便利 , 我 们 把这 种传 统 的分类 法 , 根 据血 缘关 系可 概括 为父 族血 亲 和族外 血 亲两类 。要说 明的
2013收稿日期2013821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20112012年度开放课题重大招标项目哈萨克语的核心体系与结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为xjedu080112a0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乌鲁木齐拜杰特拜1958男哈萨克族新疆昭苏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哈萨克语言文化
[ 关键 词 ]哈 萨克 族 ; 亲 属 称谓 语 ; 亲 属称 谓 体 系 ; 文化 因素 [ 中图 分类 号 ]H 0 — 0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5 1 4 0 ( 2 0 1 3 ) 0 6 — 0 1 3 9 — 0 5
亲属 关 系是指 因婚 姻和血 缘 而产生 的 , 并相互 负有 义务 的人 际关 系。亲属关 系 的基础 是婚 姻关 系和
[ 基金项 目]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普 通 高校 人 文 社 科 重 点研 究 基 地 新疆 哈 萨 克 文化 与 民族现 代 化 研 究 中心 2 0 1 1 - 2 0 1 2年
度 开 放 课 题 重 大招 标 项 目“ 哈萨 克 语 的 核 心体 系与 结 构 形态 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为 X J E D U 0 8 0 1 1 2 A 0 3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作者简介 ] 乌 鲁 木 齐拜 ・ 杰 特拜 ( 1 9 5 8 一) , 男( 哈萨克族 ) , 新疆昭苏人, 教授 , 研 究 方 向为 哈 萨克 语 言 文 化 。
哈萨克族亲 属称谓语 及其 所包 含 的文化 因素 分析
乌 鲁木 齐 拜 ・杰 特 拜
( 伊 犁 师 范 学院 新 疆哈 萨克 文化与 民族 现代 化研 究 中心 , 新疆 伊 宁 8 3 5 0 0 0 )
[ 摘
要 】亲属 称 谓 是 以本 人 为 中心 确 定 亲 属 成 员和 本 人 关 系的 名 称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亲 缘 关 系在’  ̄ a ! 。 L - a - 上 的表 达形
是, 哈 萨克语 亲属称 谓具有 较强 的地域性 特征 , 部分 称谓需 要进一 步规范 。
( 一) 哈萨克 族的 父族血 亲 父族 血亲 , 是指 同一祖宗 内生 育 自己的和 自己生 育的上下 各代男性 及其 配偶 、 子 女。父 族血亲 主要 由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8 ~ 2 1
血缘 关 系 , 它反 映与之 相应 的人 与人之 间的各种 社会关 系 。亲属关 系是一个错 综复 杂的体 系 , 它既有 父族
血亲、 族外 血亲 之分 , 也有 长辈 、 同辈和 晚辈之别 。在 同一辈 亲属关 系 中还按 年龄 区分长幼 , 在 直系 和旁系 中又 区分 性别 。不 同亲 属关 系的发生 和消失 , 以不 同的条 件为依 据 。父族血 亲是具有 血缘关 系 的亲属 , 它 不 能人 为的消 灭 。族外 血亲 是 因婚 姻而发 生 的亲属 , 由结婚而 形成 , 因离婚而 不复存在 。 亲属 称谓 是指 以本 人为 中心 确定 亲属成 员 和本人关 系 的名称 , 是人 与人之 间 的亲缘关 系在 语 言上 的 表 达形式 。 一 般亲属 称谓建 立在 家庭成 员 以及 亲属关 系 的基 础上 。 各 亲属 间都有 固定 的关 系和身份 , 亲属 称谓是 用词 语指 称这 些亲 属 间的关 系和身 份 。 由于 语言 和社会 文化背 景 的差 别 , 不 同民族对 亲属 的称谓
男性相传 , 上接 祖辈 , 下递后 辈。哈萨克族 父族 血亲包 含本人在 内 的上 至 7代下 至 l 5代 , 共上下 2 2 代 。根 据 辈 分特 征 和亲疏程 度 可分 为 d 3 e t i a t a( 七代 祖宗 ) 、 d 3 e t i u r p a q( 一 t c 代 子孙 ) 、 y r i m —b u t a q( 子孙 旁 系 ) 、
a u a j a n ( 兄弟姐妹 ) 、 a t a l a s a g a j a n ( 父族 近亲 ) 、 岛a m a a j n ( 父族旁 亲 ) 、 q a l a s a I g a j  ̄ n ( 同宗旁人 ) 七类 。 其中,
西北 民族 大学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
中文核 心期 刊
2 0 1 3年第 6期
No . 6 . 20 1 3
J . NOR THW ES T UNI VER S I TY F OR NATI ONALI TI ES(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