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专题大气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0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或增加的现象,与对 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正好相反,Г<0。逆 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辐射逆温: 夜晚,地面向大气层辐射热量,由于 近地层大气冷却快,高层大气冷却慢,形成了气 温上高下低的逆温层。 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具有明显的日 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趋势 。
23
24
2、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污染源 • 工业企业 •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 交通运输
2)污染物
• 颗粒物 • 硫氧化物 • 碳氧化物 • 氮氧化物 • 碳氢化合物
25
26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确定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任务 的要求,结合本 地区的具体气象 条件,确定评价 范围。
物数目较多的企业, 如钢铁、化工企业 , 其污染因子可适
当增加。
37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38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法、生物学评
价法、环境卫生学评价法
32
第三节
1、工作任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程序
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和评价工作,分析 、判断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为评判项目的可行性,优化项目方案和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等提供 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物排放规律,通过调查预测和模式计算等方法分析气态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项目建设选址、污染源设置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为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提供依据。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包括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烟尘和废气,如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水泥厂等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位准备阶段研究相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确定工作等级和编辑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进行调查、预期和评价;第三为报告书编制阶段,给出结论完成大气环境影响报告。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声区和其他一些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以保护自然生态和公众福利为主要对象;二类区为城镇规划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文化区;三类区为特定的工业区,出于国民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设定。

一类区执行一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在进行环境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标准。

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查与分析,首先确定污染因子,选择项目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同时考虑评价区域内已经造成污染的污染物。

然后对污染物进行调查,包括点源和面源调查,点源调查包括确定点源坐标海拔、烟道排气速度高度和出口直径、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和排放工况等等;面源调查则是将调查区域网格化,确定污染物排放量、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的平均海拔和排放高度等。

调查还包括确定污染流程,生产过程中的扬尘问题等。

由于大气环境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气象进行调查,包括地面湿度降雨量情况,风向情况平均风速确定主导风向等等。

通过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分布状况,分析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选D人类中心论诞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地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

0×108 t尘土。

据此完成2~3题。

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2。

A 3.D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

第3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②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圩田更加普遍④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本身与圩田无关。

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鲁教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鲁教6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B.铁矿C.石油D.风能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自然资源两种类型-—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更新使用的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天然气、铁矿和石油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下列关于目前世界矿产资源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B.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D.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解析:选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会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不是矿产资源耗竭的原因.下图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

读图回答3~5题。

3.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A.减轻交通压力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能源利用率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4.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5.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A.发热量低B.应用广泛C.有害成分多D.分布不平衡解析:3.A 4.D5。

A第3题,坑口电站以煤为原料,将煤炭运输转为电力输出,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第4题,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该地动力来源于煤炭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5题,煤炭具有发热量低,运输量大的特点,在利用过程中易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6.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多,平地少B.干旱和高寒区域小,耕地面积大且分布不均C.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D.近1/3的县人均耕地低于0。

05 hm2解析:选B干旱和高寒区域多,耕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

7.下列属于土地退化类型中的物理退化的是()A.土地沙化B.土地板结C.养分流失D.土壤酸化解析:选B属于土地退化类型中的物理退化的有土地板结、水涝和沉降等.8.在土地利用上,我们应该做到()A.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B.继续扩大城市面积,降低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压力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种田,提高单产D.人多地少的山区可以通过毁林开荒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解析:选C在土地利用上,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来解决粮食问题;继续扩大城市面积,会占用更多耕地;人多地少的山区在缓坡地段适当的修筑梯田.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9~11题.9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9。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3·南京调研)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读“2006~2007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3~4题。

3.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4.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2013·太原月考)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

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漠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12年3月21日,环保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质量评价

大气质量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化学方法的污染监测评价;采用生物学方法的生物评价法和从生理学角度评价的卫生评价法等。

若从保护人类健康的角度当然用卫生评价法更合理一些,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定量化,所以目前各国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是“监测评价”。

这种方法以化学监测及数学统计为主并兼顾各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来判断大气质量的好坏。

⒈大气环境监测评价程序:(1)选择评价因子大气污染监测评价因子很多,有降尘、悬浮颗粒物;有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物氟、铅、汞、砷、苯并(a)芘等。

这些均可选为污染监测的评价因子,但是在进行某区域大气质量评价时可根据污染特点和评价目的从中选出几项即可,不宜过多。

否则会因此增大工作量和计算困难。

例如,一般城市以燃煤和交通为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可选悬浮微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一些特殊工业区可考虑降尘(或悬浮微粒)、SO2及有害物等。

评价因子确定之后,就可安排对其监测。

(2)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标准的选择很重要,它是用来衡量单因子污染程度的标尺,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

评价时可分别不同情况采用国家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有时也可选用本地区的本底值、对照值、背景值作为评价对比的依据,但这样评价的结果由于各地区本底值不同而不具可比性。

若能再进行同步气象观测,就可以更准确的分析大气的污染结果。

2.大气环境检测评价的数学方法:按照主要使用目的,大气质量监测评价可将各种指数分为三类。

(1)主要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逐日变化的指数美国1976年公布的《污染物标准指数(PSI)》,PSI(Pollutant Standard Index)指数考虑CO、NO x、SO2、O3、颗粒物及SO2和颗粒物浓度的乘积六个参数。

各污染物得分指数与浓度的关系,采用分段线形函数。

当监测到各污染物浓度之后可以利用表4-4,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大气一级评价范围

大气一级评价范围

大气一级评价范围
空气质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大气一级评价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大气一级评价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质量的状况。

大气一级评价的范围是从优良到极差,其中优良是最佳状态,表示空气质量良好,污染物浓度低,可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轻度污染表示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中度污染表示空气质量较差,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重度污染表示空气质量极差,污染物浓度极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一级评价的范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质量的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政府应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自身行为,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32
3、评价因子 常规因子: SO2、颗粒物(TSP、PM10)、NO2、CO。 特征因子: ① 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 允许浓度”; ② 对于没有标准的,但毒性较大、或者是属于项目 的特征污染物,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同时应给 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风向频率 污染系数p 该风向平均风速
污染系数表示风向、风速综合作用对空气污染物 扩散影响程度。 P越大,某下风向污染越严重。
14
1
大气环境概述
风的性质: ①随时在变化:如我国季风; ②随地理位置而变:山区会产生山风、谷风,海区有海陆风
(如大连)。
③随高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风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叫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叫风速廓线 模式。在近地层中性层结情况下推导的表达式为: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行业标准
36
表1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限值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 一级 二级 高度m 二氧化 硫 1200(硫、二氧化 硫、硫酸和其他含 硫化合物生产) 15 1.8 3.0 三级 4.1 无组织排放监控 浓度限值 监控点 无组织 排放源 上风向 设参照 点,下 风向设 监控点 浓度 mg/m3 0.5
7
2.大气稳定度
1
大气环境概述
用气温的垂直分布表征大气层结的稳定度。
稳定 中性 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 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
不稳定
垂直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
8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认为:近地层大气的热状 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面的加热和冷却过 程。因此,可以用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来判 断大气稳定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5套阶段验收评估(一)分子动理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就是布朗运动B.布朗运动是扩散现象的特例C.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热运动D.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剧烈解析:选D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不同的固体间、液体间、气体间均可以发生。

扩散现象可以是分子的扩散,也可以是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扩散,是由两种接触物质的浓度差引起的。

同种物质间无所谓扩散运动,但同种物质内分子也存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

它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无规则的碰撞不平衡引起的,并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扩散现象。

但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平均动能越大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当某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解析:选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A正确,B错误。

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内能的变化与分子动能、势能都有关系,C错误。

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甲物体分子平均动能比乙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由于不明确甲、乙物体分子质量的大小,无法判定两者分子平均速率大小,D错误。

3.A、B两个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B.B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C.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解析:选C由于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即r=10-9m,则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B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2.1.2我国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热释放率Qh 大于或等于2100KJ/s,
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 大于或等于35゜K 时,△H 采用下
式计算:
H

n0
Q nn h
H
s
n2
u
1
表5-8
no——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系数; n1——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排气筒高度指数;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Hs——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 240m时,取Hs =240m;
热烟流从烟囱中喷出直至变平是一个连续的逐渐缓变过程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首先是烟气依靠本身的初 始动量垂直向上喷射的喷出阶段,该阶段的距离约为几至十 几倍烟囱的直径;其次是由于烟气和周围空气之间温差而产 生的密度差所形成的浮力而使烟流上升的浮升阶段,上升烟 流与水平气流之间的速度差异而产生的小尺度湍涡使得两者 混合后的温差不断减小,烟流上升趋势不断减缓,逐渐趋于 水平方向;然后是在烟体不断膨胀过程中使得大气湍流作用 明显加强,烟体结构瓦解,逐渐失去抬升作用的瓦解阶段; 最后是在环境湍流作用下,烟流继续扩散膨胀并随风飘移的 变平阶段。
△H2按下式计算
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2.烟流抬升高度的确定与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
2.1烟流抬升高度Δh的计算
烟流抬升高度是确定高架源的位置,准确判断大气污染 扩散及估计地面污染浓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从烟囱里排出 的烟气,通常会继续上升。上升的原因一是热力抬升,即 当烟气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时,密度比较小,浮升力的 作用而使其上升;二是动力抬升,即离开烟囱的烟气本身 具有的动量,促使烟气继续向上运动。在大气湍流和风的 作用下,漂移一段距离后逐渐变为水平运动,因此有效源 的高度高于烟囱实际高度。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2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法 4
包括污染流程、排放量、排放方式等,对于毒性 较大物质还应估算其非 正常排放量或事故排放量。
5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定量 掌握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对 新增污染物的接受能力,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评价提供背景。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4
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等级 及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综合确 定。一般 一级评价应在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期监测;二级评价 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 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 价项目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应作一期监测。由于气候 存在着7天左右 的短周期变率,因此每期监测至少应 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 据,监测频率应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课件
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
大气湍流扩散是小尺度范围的空气运动, 随着局地条件的不同湍流扩散特性相差很大, 而大 气扩散参数又是大气扩散模式诸参数中灵 敏度最高的参数之一,因此大气扩散参数的测 定与 选取成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关键的工作。 扩散参数的测定可采用平稳球标记粒子法、照 相 法、示踪剂扩散试验法、定点风脉动资料计 算法、三轴风向风速仪测量法、超声风速仪测 量 法、热线风速计测量法及激光雷达测烟法等。
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 基 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 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 大气 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 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 排生产、 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 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表大气专项评价

报告表大气专项评价

报告表大气专项评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状况,本报告进行了大气专项评价,以期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目的本次评价旨在:1. 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了解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2. 评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3. 查找污染源,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以下方法:1. 现场调查:收集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污染物的成分及浓度;3. 模型模拟:利用大气扩散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传输过程;4. 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物浓度及暴露水平,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评价结果1. 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显示,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且在冬季采暖期浓度升高明显。

2. 污染物成分分析:实验室分析表明,PM2.5和PM10中包含大量的一次和二次颗粒物,其中二次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等排放。

3. 健康风险评估:根据评价结果,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4. 污染源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模型模拟,发现燃煤、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对策与建议针对以上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污染物减排: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降低工业生产和燃煤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

2. 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降低燃煤消耗量。

3. 强化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加强空气质量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4. 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对受污染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阶段验收评估专题大气

阶段验收评估专题大气

阶段验收评估专题大气第一篇:阶段验收评估专题大气阶段验收评估专题(二) 大气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哈师大附中月考)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013·温州一级中学八校联考)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

据此回答3~4题。

3.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4.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013·济南一中检测)下图为“近地面与3 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6.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大 气 专 项 评 价

大 气 专 项 评 价

大气专项评价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2011年3月1 前言为满足区域内房地产开发新增建筑面积的冬季采暖需求,哈尔滨东实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村新建临时锅炉房,大型锅炉建成后,可实现采暖面积32万平方米,可满足冬季采暖需求。

同时可以取代区域内运行不佳的朝阳锅炉房,实施区域集中供热,可保证冬季供暖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环评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编制依据2.1 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6)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4月23日发布);(7)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8)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9)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86号令《哈尔滨市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暂行办法》(2002年8月);(10)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121号令《哈尔滨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2004年12月)。

2.2 导则和相关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专题(二) 大气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哈师大附中月考)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013·温州一级中学八校联考)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

据此回答3~4题。

3.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4.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 .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013·济南一中检测)下图为“近地面与3 000m 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若a 、b 、c 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 、c 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 、c 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 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 代表晚上的陆地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6.若a 、b 、c 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 、b 、c 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c 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kmB .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 向a 、c 流动C .a 、b 和a 、c 之间一定盛行信风D .a 、c 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2013·湖北黄冈中学一模)据俄罗斯媒体2012年12月10日报道,欧洲近日遭受严寒和暴风雪袭击。

捷克局部地区达到-26℃的低温,共有7人死于严寒。

瑞士9日发生雪崩,导致11人死亡。

下图为“欧洲12月等温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地等温线出现了较大的弯曲,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洋流B .地形C .海陆差异D .自然带差异8.导致欧洲这次出现暴风雪低温天气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势力增强 B .极地冷湿气流强烈南下 C .蒙古高压控制 D .冰岛低压控制 (2013·皖北四市联考)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课外实验小组15个成员利用气球进行的100米高空测量气压的实验,图示数据为测得的气压值(单位:百帕)。

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风力较为强劲的实测点是 ( )A .1 014B .1 010C .1 007D .1 003 10.从1 010实测点到1 004实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逐渐升高B .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C .气温呈下降趋势D .天气由晴转阴 (2013·长沙一中月考)读“2012年11月20日10时(北京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B .甲地风速大于乙地C .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D .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12.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量多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量却集中在夏季。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纬度 ④洋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013·南通月考)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012年11月7日至13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黄淮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河北、山西等地暴雪创记录,灾情严重。

据此回答13~15题。

13.材料所述的天气系统是()14.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图中的( )A .A 处B .B 处C .C 处D .D 处 15.此时甲地吹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2013·寿光检测)自2012年9月18日起,入夏以来的最强台风袭扫我国东南各省。

22日,台风刚过,一股较强冷空气又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导致局地降温超过15℃。

受此影响,我国南方各省集体入秋。

据此回答16~17题。

16.19日,登陆后的台风中心经过了我国南方某地,继而在23日该地又迎来冷空气过境。

上图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地气压变化特点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17.下列日期中,最低气温最可能出现在 A .18日 B .19日 C .23日 D .24日 (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

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A 、B 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8~19题。

18.若A 地1月均温是5℃,则B 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是 ( )A .-16℃B .-14℃C .-11℃D .-7℃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东岸受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气温距平较小B .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距平较小C .西岸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气温距平较大D .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气温距平较大(2013·山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臵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3·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下图为“2012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写出A 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分)(2)判断B 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5分)(3)与C 地相比,判断D 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分)(4)判断图中字母E 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 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4分)27.(2013·苏北四市联考)图甲为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局部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1)比较图乙中虚线框内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2)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影响,请分析具体的影响情况?(6分)(3)图甲中145°E 东侧的岛屿被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简要分析原因?(3分)答 案阶段验收评估(二) 大气1.A 2.C 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3.D 4.B 第3题,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秋初冬时节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天多,表层土壤松散干燥,易产生扬尘,凝结核较多。

第4题,雾的反射作用较强,使白天空气能见度降低。

5.B 6.A 第5题,由图中a 、b 、c 三地近地面与3 000m 高空气压差大小可知,近地面a 、c 为高压,代表夏季的海洋,b 为低压,代表白天的陆地。

第6题,a 、b 、c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 、b 、c 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a 、c 为两个高压带,它们之间相距60°即6 660km 。

7.D 8.B 第7题,甲、乙、丙三地等温线出现的较大弯曲,其成因包括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第8题,极地冷湿气流强烈南下,是导致欧洲这次出现暴风雪低温天气的根本原因。

9.A 10.B 第9题,图中1 001实测点与1 014实测点的气压差值与两点间的距离的比值最大,故1 014实测点的风力最强。

第10题,图示为低压槽,槽线为1 000实测点和1 012实测点之间的连线,槽线以北为冷气团、以南为暖气团。

由1 010实测点到1 004实测点,是从冷锋的锋后到锋前,气压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锋后是西北风,锋前是西南风;冷锋的雨区在锋后。

11.A 12.C 第11题,根据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日本东部海域有一低压存在。

甲、乙两地均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甲、乙两地均盛行偏西风;甲地等压线不如乙地稠密,故乙地风速大于甲地;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冷锋后侧,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干燥。

第12题,甲地位于日本海沿岸,乙地位于太平洋沿岸,两地降水量存在季节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季节盛行风产生的地形雨不同。

冬季,甲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夏季,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13.A14.A15.D第13题,由材料所述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因此图A正确。

第14题,图中C、D 两处位于高压脊上,没有形成锋面,B处形成暖锋,A处形成冷锋。

第15题,由此时甲地的气压状况,可以判断出此时该地吹东南风。

16.A17.D第16题,台风登陆时气压最低,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

第17题,24日受冷空气影响最大,气压最高,气温最低。

18.C19.C第18题,利用A地1月均温5℃,结合A地的气温距平为8℃,可算出50°N的月均温为-3℃,而B地的气温距平为-8℃,可算出B地1月均温为-11℃。

第19题,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气温偏高,为正距平;东岸受强大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负距平。

20.D21.B第20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图示位臵时,长江三角洲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北部,此时多盛行偏南风;台湾海峡此时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