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_三个环节_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性质:工程基础类考核方式:测试+作业+考试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智能制造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课程代码:IMEE1051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选用教材:兰向军、朱晓东、冯志华编著,工力学(第2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ISBN 978-7-5672-1558-0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工程力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
人们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
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
本课程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在载荷作用下的平衡和变形规律,熟练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平衡、强度和刚度。
教学目标2: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理论,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平面假设,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扭转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简单工程问题的提炼与表述,恰当利用文献检索以及测量数据,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性;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说明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1-1掌握专业所需的数理知识,能用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建模、分析与求解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基本性质,以及教学目标1在载荷下的平衡与变形规律,熟练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平的计算。
掌握刚体静力学、摩擦理论的基本理论,2-1能运用数理和工程知识进行专业领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内涵的识别与理解教学目标2平面假设、虎克定律、强度条件、挠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分析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2-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的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关键环节,并教学目标3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问题的作用。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标准(三篇)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我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我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形成了一套学习心得和方法,下面我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构建知识框架学习《工程力学》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
力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知识体系是有严密逻辑关系的,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基本概念和公式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理清知识脉络,还可以帮助我迅速找到某个知识点的位置和相应的内容。
二、理解基本概念在学习《工程力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
这些基本概念往往是后续知识的基石,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楚,后面的内容就会变得困难和模糊。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仔细阅读教材中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并且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实际的例子,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所代表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原理。
三、掌握解题方法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解题方法。
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和方法,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逐步掌握了各种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会先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然后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逐步推导和计算,最后得出准确的结果。
四、注重实际应用学习《工程力学》也要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力学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其理论知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积极寻找一些与工程实际相关的例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这些例子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能够培养自己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五、多方位提升自己学习《工程力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线上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
科技风2021年2月电子信息D01:10.19392/ki. 1671-7341.202104047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线上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马辉王嫒杨晶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158摘要:“工程力学”是机械类等相关专业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它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重点在于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具有理论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面对“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已不能完全满足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
本课程线上教学充分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重点从课程建设目标任务、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实施及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线上教学的课程建设。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开启了“云平台+ 直播”的线上教学新模式,实现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为其他课程线上教学的开展、建设和实践 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智慧职教平台#线上教学#工程力学#课程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 升级及普及,物联网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互联网+”被广泛 关注。
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快 速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互联网和各类网络教学平台 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 绕其开展。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和学 生学习的现实需求,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基于互联网的“平 台+课程”改革建设,开展实施线上教学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 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课题。
“工程力学”在我校机械类和建 筑类专业群中开设,是必修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主要 研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工程构件 的承载能力(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满足一定稳定性要求)。
[2]本课程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重点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 题,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为进 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须的力学知识和工程分析与 计算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3]。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工程力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工程力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主流。
工程力学课程从课前导学探究、课中反馈答疑、课后拓展训练 3个环节入手,构建基于智慧树知到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智慧树;知到;工程力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1.工程力学课程实行翻转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工程力学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是学习后续诸多课程( 比如: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的基础,处于由基础理论课程向以往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课程新概念多且较为抽象,经过几轮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任课教员也感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是教学方法传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是考核方式单一,虽然也利用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了过程性考核,但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考核为主。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信息化技术,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进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正成为连接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间的桥梁。
本文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为基础,深入分析如何基于智慧树知到教学平台、利用平台各种功能,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工程力学”课程的具体教学与实践。
2.基于智慧树知到平台的工程力学课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2.1知到平台与线上教学资源2.1.1智慧树平台简介智慧树平台分为电脑端和手机端的“知到”APP,是一款集资源、课程、学习、评测、交互于一体的面向移动端( 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的移动线上教学平台,立足于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1-27T05:37:19.47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8月第15期作者:陈奕[导读] 《工程力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所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各类专业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陈奕广州理工学院广东广州摘要:《工程力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所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各类专业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公式繁多、难度较大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抽象枯燥,缺乏兴趣。
因此,从“专业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进行转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引言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
工程力学是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几乎能在所有的理工类高校中实施,对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提高学生的政治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严谨的工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工程力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是各工科类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
然而,工程力学课程的知识抽象、逻辑性强、公式繁多、计算量大等特点,很多学生反映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难度相比其它课程的较大,因而,学生在学习此课程的时候,学习热情不高,导致自主学习的效率较差。
该课程在讲授力学知识、解惑答疑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家国情怀以及创新思维等,实现知识、思想与能力共同提升的教学效果。
二、《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力学教师的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新形势下高职《工程力学》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工程力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工程力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如何构建高职《工程力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目标体系问题构建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数目的增多,高职生入校的分数逐年降低,因此其基础也较差;其次,高职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而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能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就成为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教学体系,在知识的组织编排上从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利于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能力中心”体系,它通常是在分析某种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一、传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学科化倾向,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配合较差,并且联系工程实际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工程教育和训练,这显然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
1.教学内容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与前期和后续课程脱节,未能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日标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过分强调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
力学作为工程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显示出来。
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难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设计
构做样板制作实验模型 ,即将空心钢管用建筑搭扣 连接成排架,排架繁简程度 由学生 自主确定 ,在最
简单情况下只用一根钢管 ,这就是传统的压杆稳定
实验装置 ; ( )在工程实 际中少有理想 的约束 , 2 大多数受压的构件约束情况都介 于固定 与 自由之 间, 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在 自主性实验中设计了变 约束程度的构件夹头 ,通过调整 ,构件的支撑可以 从 自由端到铰支或者从铰支到固定端逐步变化,由 学生 自主模拟出工程现场 的支撑条件 ; ( )加载 3 模式 由一点改为多点 ,可以均匀分布,亦可以单独 作用 ,也由学生 自主确定 。 经过以上 3 项改革 , 压杆稳定实验 由原来 的演
示 性 实验升级 成为准 工程 实验 ,由于排 架形 式 由学 生 自行设 计搭 配 ,从 而衍生 出各种 各样 的工 程结构
导学生 自习相关实验教材,掌握测量原理与数据处 理方法 ;( )实验现场向学生传授多种不 同实验 2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一、教材内容《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本课程是建筑、机械、土木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解平衡与运动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求解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力的基本概念与单位:力的定义、矢量性质、单位制、合力与分力等。
(2)受力分析: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不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等。
(3)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的概念与条件。
(4)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等。
(5)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力学分析等。
(6)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等。
2.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
(2)数学推导:通过数学推导,深入分析力学原理与公式之间的推理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3)实例演练: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相关实例的演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力学实验和工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1.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要求:(1)理论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
20.《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149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绘制构件的受力图,能够利用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机械数学》和《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和《金属切削方法与设备》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1.2设计思路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校企洽谈和毕业生工作跟踪调查,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设计构件并对构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利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公平公正的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标准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其中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等效定理、汇交力系和力偶系和平面一般力系;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拉伸和压缩变形、剪切和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
各个部分内容编排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本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静力学基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绘制构件受力图和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时20学时,后面4个部分的内容属于材料力学的知识,主要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构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的能力,同时难点和重点较多,用时42学时,其中包括四个力学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给出合理的解释。
工程力学“三个环节”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了各式 各 样 的启 发 式 教 学 _ 和 调 动 学 生 实 验 积 极 性 1 ]
以提高 学 生基 本 素 质 为 目的 的 教 学 方 式 ] 但 是 在 。, 教 学 内容 、 学模 式 方 面 的 改 革 和创 新 , 其 是 在 教 教 尤
师应 如何 讲 授 实验 理 论 、 原理 、 实验 教学 与 实 验 考 核
1 工程 力学 实 验 教 学 原 有模 式 的缺 陷
近 些 年 来 , 多 高 校 在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方 面 开 展 许
这些 不 足 , 出 了“ 提 引导 和考 核 +设 计 和 考 核 + 实验 和考 核 ” 3个 环 节 的新 实 验 教 学模 式 , 以利 于 工 程 力
Vo . 6 No 8 Au .2 0 12 . g 0 9
工程 力 学“ 三个 环 节 ” 实验 教 学 模 式 的构 建
谢 灵 , 彩 群 阮
( 东工 业 大 学 建 设 学 院 摘
要 : 对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教 学 原 有模 式 的缺 陷 , 出 了“ 导 和 考 核 +设 计 和 考 核 + 实 验 和 考 核 ” 针 提 引 3个 环 节
关键词 : 程力学 ; 个环节 ; 工 三 实验 教 学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0 G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10 96 2 0 ) 8 0 3 2 0 24 5 (0 90 1 2 0
Th o sr cinO h trel k ”e p r n ec n tu t fte“h e i s x ei t o n me
I SN 1 02 S 0
-
. . . .
49 6 5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工程力学》是水利、土木、机械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从构建一个《工程力学》课程理论、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新体系;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上课要突出重点,做到张弛有度;多组织交际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方面就工程力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90-02《工程力学》是水利、土木、机械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市场需要很大一批面向管理、面向服务、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专业人才。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很多的不适应。
我们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就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1 构建一个《工程力学》课程理论、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新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力学基本素养和工程素质为主线,对工程力学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贯通、精简、优化和重组,引入近代力学科技成果、融入创新教育,建立适应于高职教育的《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教学新体系;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三层次”(基本、综合设计、提高三个层次)和“四自主”(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自主))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载体,《工程力学》创新试验室、“结构模型创新设计工作室”、“工程结构与软件应用协会”等为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了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飞机维修专业策划书3篇
飞机维修专业策划书3篇篇一《飞机维修专业策划书》一、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维修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飞机维修人才,满足航空业对专业维修人员的需求,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专业背景与目标(一)专业背景飞机维修专业是航空领域的核心专业之一,涉及飞机结构、系统、电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飞机维修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目标三、课程设置(一)基础课程1. 机械制图与 CAD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工程力学学习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为飞机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3. 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航空材料与热处理了解飞机常用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为飞机维修提供材料知识。
5. 飞机结构与系统介绍飞机的结构组成和系统原理,为飞机维修打下系统知识基础。
(二)专业课程1. 飞机维护与维修技术学习飞机维护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飞机各系统的维修技能。
2. 飞机电气系统维修深入学习飞机电气系统的原理、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
3. 飞机结构修理掌握飞机结构的修理工艺和方法,包括损伤评估、修理方案制定等。
4. 航空发动机维修学习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
5.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熟悉飞机电子设备的原理、调试和维修方法。
(三)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习实训与航空公司、飞机维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项与飞机维修相关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一)引进高水平教师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飞机维修专业教师。
(二)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铁路线路维护与养护》课程标准
《铁路线路维护与养护》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铁道工程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1.2课程作用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本课程以《工程测量》和《高速铁路路基与轨道施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紧密联系《工程力学》、《工程检查与检测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和《线路》、《隧道》和《桥梁》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施工能力课程相呼应共同构成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扎实的施工和养护维修能力。
1.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2.3.1设计理念以铁路总公司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铁路养护与维修真实项目的全过程为教育教学背景,以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做中学”专业课程体系为重点,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工地流动学校合流动课堂为依托,以“双师”结构协同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共享型资源建设为手段,以培养面向铁路建设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问题。
3.3.2设计思路通过铁路总公司运营和维护的岗位分析,确立了以面向铁路运营企业的养护维修技术管理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根据具体某条铁路线路的实际养护,采用“做中学”,让学生能利用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规范、施工标准、施工步骤,进行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技术管理与指导的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具体知识教学目标为:1.能认知铁路线路各个结构构造;2.能利用前期课程《工程测量》知识进行线路测量放线;3.能根据前续课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进行线路养护维修方案设计和比选,并编写方案;4.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写并指导铁路线路各种施工作业;5.能熟练掌握各种养护与维修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一般检测;2. 2.2能力目标具体的技能目标为:1.线路稳定与分析能力;2.病害事故的问题分析能力;3.曲线运营事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4.道岔事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5.轨道铺设问题分析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近年来取得的相关教学成果:
特等奖
何浩
2011年
一等奖
王杰等8人
23
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2011年
二等奖
丁浩等25人
24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2009年
团体一等奖
25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2009年
一等奖
何梦谷
26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2009年
二等奖
时俊等9人
27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2009年
三等奖
35人
28
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孙保苍
7
江苏大学教学成果奖
2009年
二等奖
孙保苍等
8
江苏大学教学成果奖
2013年
二等奖
孙保苍等
9
江苏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2006年
二等奖
朱建国
10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2006-2012年
教学质量奖
孙保苍
11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2007年
教学质量奖
陈章耀
12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2006年
教学质量奖
朱建国
13
第九届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
工程力学课程近年来取得的相关教学成果:
表1近年来教研室集体和个人主持的教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1
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2006
陈忠安
2
现代教学媒体在力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江苏省教育厅2004
陈章耀
3
工程力学课程智能化自主学习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工程力学》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
《工程力学》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一、序言作为一名工程力学教师,我们时刻注重课程的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积极参加“工程力学”教师创新大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最终荣获一等奖。
本文将对我们获奖作品的特点、创新之处和获奖感言进行详细介绍。
二、作品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获奖作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工程力学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3. 实验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工程力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之处1. 课程内容的更新我们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结合最新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始终与实际工程相适应。
2. 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我们尝试采用问题驱动式、案例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了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感受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精髓。
四、获奖感言获得“工程力学”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对多年教学工作的肯定。
在此,我们要感谢学校和评委给予我们的支持和肯定,更要感谢学生的信任和理解,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而努力奋斗。
五、结语“工程力学”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获得,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大鼓舞。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愿我们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工程力学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六、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除了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我们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 doc -回复
工程力学教案doc -回复"工程力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引言:工程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科学学科,对于工程师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设计一份合适且有效的工程力学教案对于教学的成功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步骤、教案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份优质的工程力学教案。
一、教案设计的步骤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工程力学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考虑到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场景,教学目标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2:确定教案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案的内容。
工程力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多个方面。
在确定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知识点的顺序,并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步骤3:确定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案内容1. 静力学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基础,包括力的平衡、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矩等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场景,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静力学的原理。
2. 动力学动力学是工程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质点的运动、力的作用与运动的关系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案例,通过计算、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动力学的原理。
3.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分支,包括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等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数值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弹性力学的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和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过程设计探讨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过程设计探讨作者:范波峰,杨毓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6期范波峰,杨毓玲(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摘要:工程力学的学习,课程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针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设置,并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21-02项目资助: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14xn0113)作者简介:范波峰(1975-),男(汉),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工学硕士,讲师;杨毓玲(1974-),女(汉),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工学硕士,讲师。
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向专业方向的延展与深化,也是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基础,包含系统的理论知识,也能直接指导工程应用,具有基础理论与工程建设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特点,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学生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对其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课程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过程缺乏设计。
教师多媒体电子课件大部分来自网络,由于资源有限及电子课件制作费时,大多只是课本内容的堆砌,缺乏基于专业特点的内容选择,同时,也普遍缺乏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授课内容逻辑关系、讲解次重点的设计。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形式有待创新。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较多,逻辑性、连贯性强,课堂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需要采用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保证课程系统性和教学效果。
一、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来讲,仅仅培养操作型或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应用型为基础设置的课程内容需要改革。
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工程力学作为基础科学学科,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建设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的工程技能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的必要性、构建方案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一、建设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的必要性1.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撑。
而工程力学作为工程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质的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推动产业升级在智能化时代,工程力学的应用日益广泛。
比如,智能制造、智能建筑等都需要工程力学作为基础学科的支持。
建设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创新。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工程力学培训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可以在工程领域得到应用,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构建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的方案1.制定适宜的课程结构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很多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在制定课程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课程更加完整、有条理。
2.注重实践环节工程力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
因此,在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中,应该注重加强实际操作环节,通过实践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3.引进行业专家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因此,在制定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时,应该引进行业专家,分享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
三、实施策略1.寻找适宜的师资力量工程力学的学科门槛比较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因此,在实施工程力学培训课程标准时,需要寻找优秀的师资力量,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工程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Ex perim ent al Technol ogy and M anagem ent
第 26 卷 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V ol. 26 N o. 8 A ug. 2009
工程力学 三个环节 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收稿日期 : 2008 - 08 - 28 基金项目 : 广东工业大学 高教研究 基金项目 ( 2007C09) ; 广东 工业大 学 教改项目 ( 2008 - 7) 作者简介 : 谢灵 ( 1965 ) , 男 , 广东省阳春市人 , 本科 , 高级实验师 , 主要 研究方向 :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
谢
灵 , 等 : 工程力学 三个环节 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133
实验理论 , 另一方面可督促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养成 预习实验内容和在课堂理论教学时认 真听课的良好 习惯。 设计和考核 为工程 力学实验教学的第 2 个环 节, 该环节是指学生利用第 1 个环节所构建的实验平 台自行写出实验方法、 步骤等 , 然后实验教师根据学生 写出的实验方法、 步骤等情况当场进行实验成绩考核。 工程力学实验中 , 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的材料拉伸破 坏实验是学生首次碰到的大型实验, 学生按照自己设 计的实验方法、 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不但可大大减少设 备的损坏 , 而且为高质量完成实验提供了可能。 实验和考核 为工程 力学实验教学的第 3 个环 节, 该环节是指学生利用第 1 个环节所构建的实验平 台和依照在第 2 个环节写出的实验方法、 步骤等, 自行 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测试和数据记录等内容。实验中, 教师来回巡视, 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引导他们对实验 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认真思考 , 不依靠教师, 自己解决 问题 ; 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引导、 启发学生解决 操作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可随时提问 , 师生 间双向交流 , 活跃课堂气氛。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 验情况, 包括实验能力、 有无违反操作规程、 有无损坏 实验设备、 能否正确判断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 象等 , 当场进行实验成绩考核。
考核 环节 , 权重为 15% ; 设计和考核 环节, 权重为 15% ; 实验和考核 环节为权重 40% 。另外, 撰写实 验报告权重为 30% 。其中 实验和考核 环节权重占 40% , 体现了工程力学实验成绩的评定 , 突出了实验技 能的考核。显然 , 工程力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首先, 教师要明确每个实验环节所要 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各环节的具体 要求和关键。另外, 在实验中, 教师要认真巡视 , 及时 记录 , 把握好评分尺度 , 准确掌握每个学 生的具体情 况, 做到打分时胸中有数 , 以考核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 实验项目 , 以考核提高实验质量。
沈剑敏 , 等 : 浅析我校异地办学对本科实验教学的影响
139
工作和实验工作 , 在科研氛围中接受熏陶。 4. 3 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网络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区间的联系, 有效地节约办学成本 , 减轻授课教师的负担, 使之为师 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发挥重要的作用。 4. 4 加大仪器设备的共享力度 可以考虑在分校区为研究生开辟流动宿舍 , 便于 他们在分校区做研究, 最大限度地实现仪器设备的共 享, 提高利用率。 4. 5 不断改善教学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以人为本, 完善后勤服务 , 切实解除教师和实验技
生的需要给予简要的指导 , 改变了 以往工程力学实验 时实验教师详细讲解、 演示实验、 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完 成实验 的不良现象 ; 另一方面, 实验教学与实验成绩 考核双管齐下, 改正了 以往工程力学实验成绩的评定 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依据 的缺点, 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 实验。 ( 2) 学生利用环节 1 所构建的实验平台, 进一步 设计出实验方案和步骤 , 然后依照自己设计出的实验 方案和步骤进入实验操作 ,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 , 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 改变了 在实 验课中学生普遍重结果轻过程 [ 6] 的不良现象 , 使学生 体会到了自主实验的乐趣 , 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 3) 工程力学 3 个环节的实验 教学模式 层次分 明, 而且层层深入: 提问式的 引导 使学生获得实验理 论平台; 学生依托该平台现场设计出实验方案和步骤; 学生依照实验方案和步骤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在这 3 个环节中 , 每前进一个环节都是逐步向实验操作, 或把 握好实验和提高学生实验素质靠拢, 体现了实验教学 的递进性 , 从而产生极佳的实验效果。
这种模式在客观上 形成一定的教学缺陷 , 导致
学生兴趣与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学生本身 对实验 研究不重视, 认为实验课程只是获得实验数据 , 撰写 千篇一律 的实验 报告而 已[ 5] 。除 此而 外, 在最新 的 理论文献或相关 资料中 , 也 无法找 到可借 鉴的 现成 实验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 存在的
1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原有模式的缺陷
近些年来 , 许多高 校在 工程 力学 实验 方面开 展
这些不足 , 提出了 引导和考核 + 设计 和考核 + 实验 和考核 3 个环节的新实验 教学模式 , 以利于工 程力 学的实验教学和发展。
了各式各样的启发式教学 [ 1] 和调动学生实验 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 的的教学方式 [ 2- 3] , 但是在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 尤其是在教 师应如何讲授实验理论、 原理、 实验教学与 实验考核 应如何进行等方面仍存在 很大的改革空间。目前较 普遍的实验教学 模式是 教 师讲授 + 演示 + 学 生实 验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links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Xie L ing, Ruan Caiqun
( Faculty of Constructio n, Guang do ng U niver sity of T echno lo gy ,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 n the backg ro und of the ex 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eng ineering mechanics, the thr ee links ex periment teaching mode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set up int o the practice o f the eng ineering mechanics. T he results fro m the analysis and tests hav e pr ov ed that the t hr ee links , including int roduct ion and test, desig n and test , ex per iment and test, are positively helpful to the eng ineering mechanics ex periment teaching and the fur ther dev elo pment. Key words: eng ineer ing mechanics; three links; ex periment teaching mode
5
三个环节 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情况及分析
在工程力学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应用 引导和考核+
3
三个环节 实验教学模式成绩考核
工程力学 3 个环节学生的实验成绩组成 : 引导和
设计和考核+ 实验和考核 3 个环节实验教学模式的 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 这些调查和分 析不仅为有效地应用 引导和考核 + 设计和考核 + 实 验和考核 3 个环节的实验教学积累经验 , 而且为制定 工程力学 3 个环节的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2006 年 6 月和 2007 年 6 月 , 2004 级机电 1、 3班 和 2005 级机电 1、 3 班 ( 实验学时为 6 学时 ) , 2004 级 土木工程 1、 3 班和 2005 级土木工程 1、 3 班( 实验学时 为 6 学时 ) , 共 8 个班, 人数 336 人 , 全部参加了 引导 和考核+ 设计和考核 + 实验和考核 3 个环节的工程 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共发问卷 328 份, 收回 312 份, 有效问卷 306 份 , 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的结果可以看到 :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工 程力学 3 个环节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掌握好实验, 能 够和完全能够掌握好实验的选中率共达到了 94. 4% ; 通过 引导和考核+ 设计和考核 这 2 个环节后 , 绝大 部分学生认为对实验操作是有帮助的, 很有帮助和有 帮助选中率共达到了 96. 4% ; 他们多数喜欢这种教学 模式 , 喜欢和很喜欢选中率共达到了 78. 9% 。但美中 不足的是: 在调查内容 4 的选中率 C 中不喜欢老师在 引导实验时采用提问式 , 选中率达 39. 1% , 在调查内 容 3 的选中率 C 中也达 21. 1% , 这体现了我国的大学 生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 只 ( 下转第 139 页)
谢 灵, 阮彩群
( 广东工业大学 建设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 针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原有模式的缺陷 , 提出了 引导和 考核 + 设 计和考核 + 实验和考核 3 个环 节 的实验教学模式 , 介绍了 三个环节 实验教 学模式 的内容 和特点。通 过对 三个 环节 实验 教学模 式实践 情 况的调查及分析 , 结果显示 : 三个环节 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工程力学的实验教学和发展。 关键词 : 工程力学 ; 三个环节 ; 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642. 0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002 - 4956( 2009) 08 - 0132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