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四 世界现代史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1讲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1讲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课件

第二次世界
一体化;苏联的经济改革;世界格
大 战 后 的 世 ·35;20卷Ⅱ·35;20卷 局变化冲击旧经济秩序;资本主义
Ⅲ·35;19卷Ⅲ·34;18
界政治
经济政策的演变;经济区域集团
卷Ⅰ·35
化;两极格局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
考向
考题
考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卷 Ⅰ·35 ; 20 卷 考 查 方 式 : 分 析 近 四 年 的 高
(3)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当今世界 的看法。 ②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 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 存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包容。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 担当意识。
地区 层面
2010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 有效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 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
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平台 发银行
(2)中国方案 ①内容 a.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 系。 b.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②实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测试模块4《世界现代篇》第1步专题11课时提升(人教版)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测试模块4《世界现代篇》第1步专题11课时提升(人教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东六校联考)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选A。

据“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十字军讨伐’……的地点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图表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了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根据第二个图表“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使得农民生活困难,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农民急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2015·贵阳三模)“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题中“商业正是……‘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工业发展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5·广东惠州三模)“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B。

世界史(阶段检测卷)(解析版)

世界史(阶段检测卷)(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新教材新高考组合卷(世界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

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

据此可知,希罗多德A.具有人文史观B.强调知古鉴今C.否定神话传说D.关注希腊历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可见他具有人文史观,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他强调知古鉴今,故排除B项;材料显示出他提倡历史科学,但不能体现他否定神话传说,故排除C项;关注希腊历史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故排除D项。

2.古罗马人在票决制度上创立了双重多数制,其精神是:一个决定,不仅应获得多数人的赞成,而且也应获得多数地方的赞成,这样就避免了赞成者过分地集中在某些地区,也保障了人数较少地区的政治参与度。

这种精神A.使罗马的民主政治臻于完备B.保障了罗马法向万民法过渡C.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原则D.影响了近代欧美的票选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的古罗马人的这种“双重多数制”,明显类似于近代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计票程序和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修宪程序,D项正确。

A项错在“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与史实。

B项错在“向万民法过渡”。

C项错在“联邦制”的原则。

3.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美洲文明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例如其宗教信仰极度混乱,且印第安人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

10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10.docx.doc

10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10.docx.doc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附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 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答案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 读表格信息。

四次 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 询答案 各有不同,排除 ②。

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 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

故B 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 .B .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 .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 .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答案 A解析 根据第一段材料中 “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 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 ” 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 D 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 “改善 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 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 、 C 两项,并再次否定D 项。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③④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

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

”材料表明( )A .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B •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 •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 •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 (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方面
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背景 ①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②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2)提出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 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 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结果和影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
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缓 复兴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和劳资矛盾
调整农业 压缩生产,政府补偿 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救济和 直 接 救 济 和 “ 以 工 代 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5)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 ②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 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项目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全部国有化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四)信息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四)信息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
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主
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 由贸易,盛行于 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 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 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
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
2.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1) 第一次:①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原因: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
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他
们在欧洲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
3.20世纪80年代以来
(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 伐加快。 (2)表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 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 动了北美、亚太、西欧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东南亚、 中东、拉美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 织。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专题4 信息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
专题综合 (四)——世界现代史大总结
1
2 3
专题整合
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1)特征: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 表现: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通过布雷 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 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形成了雅尔塔体系。②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中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5 世界现代史综合预测练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5 世界现代史综合预测练

训练5世界现代史综合预测练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三模)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

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道:“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2.(2023山东泰安一模)1930年,苏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上百个。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消弭了与美国的意识对抗B.利用外国优势推进工业化C.经济体制模式在逐渐转型D.新经济政策得到较好贯彻3.(2023天津一模)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这个“开端”应该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C.和平主义运动D.殖民主义扩张4.(2023福建漳州二模)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

该法案首次将关税决定权授予总统,并且容许美国政府将其与任何国家所达成的关税减让协议扩展至美国存在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

美国通过的《互惠贸易协定》()A.打破了政府机构之间的政治平衡B.建立起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C.巩固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有助于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5.(2023安徽黄山一模)1933年10月,美苏双方互致信函同意举行正式外交谈判,11月初,美苏举行会谈并达成建交协议,斯大林在评论美苏建交时说:“问题不仅在于这件事增加了维护和平事业的机会……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打下了合作的基础。

”这表明()A.美苏关系缓和有利于新经济政策推行B.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世界霸权C.国际形势变化缓解意识形态的对立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发展壮大6.(2023辽宁鞍山二模)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X,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X或活动。

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

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A.鸦片战争B.英法的殖民战争C.杜鲁门主义D.荷兰殖民者占领某某答案 C “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

2.(2019某某某某二模)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

这一法案(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 D 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

3.(2019某某某某一调)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

美国此举意在( )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阶段综合检测(四) 世界现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1.(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立的新思路。

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表达了社会主义建立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展的内战才能完毕〞。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方案模式的弊端显现答案 A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存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完毕〞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加试题)(2021·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可防止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效劳的资本主义〞来进展的。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集体化改造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 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下进展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加试题)(2021·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方案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D.《社会保险法》2.(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3题)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已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

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2012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二模)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4.(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右图说明本世纪初美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产业出现繁荣景象。

这是因为()①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新经济”的出现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推行A.①②③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④5.(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25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

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6.(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14题)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7.(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9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石家庄三模)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

这表明()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3.(2023·连云港三模)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

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

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

“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4.(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5.(2023·烟台二模)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

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二模)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

“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

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 经济建设取得成就B. 对外开放深入发展C. 国际金融体系建立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2.(2012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二模)“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C.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解体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3.(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8题)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西欧各国接受了美国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有人赞颂美国人的大方慷慨,但也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里的一本万利是指: 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24题)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5.标识图往往简洁明了、直观易懂,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解读。

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10周年标识图,该事件应是()。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四 世界现代史第一讲 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四 世界现代史第一讲 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一讲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州期末)“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

”这种转变是由于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2. (2013·中山期末)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 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3. (2013·佛山一模)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 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4.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 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5. (2013·韶关一模)二战后西方国家努力修补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尤其是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与社会制度上的“福利化”。

其中“人民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 国际格局的改变B. 社会结构的变化C. 意识形态的剧变D. 议会民主制颠覆6. (2013·杭州一模)下表是“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专项跟踪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专项跟踪训练

【优化方案】(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现代篇第三步专项跟踪训练1.(2015·山东泰安高三质检)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解析:选D。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

2.(2015·江苏无锡模拟)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解析:选C。

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可知中美两国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此时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对峙,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家利益不同,未涉及综合国力的差异,故D项错误。

3.(2015·河南商丘三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B.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解析:选D。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历史板块四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历史板块四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板块四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四川雅安三模)1930年,美国东得克萨斯大油田发现后,石油成为该州的经济命脉,由于特殊的市场环境,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宣布执行“市场——需求比例配额”制度,按月给每个油田、油井规定产量配额,以免因生产过剩导致油价跌落。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新政的实施效果有限B.生产过剩问题有所缓解C.经济大危机持续蔓延D.自由放任政策已被放弃2.(2022贵州遵义三模)下面是“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据此可知()A.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B.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C.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D.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3.(2022四川南充三模)瞿秋白曾有一段派驻苏俄(联)的经历,他对于俄国农民问题的历史发展和前景这样写道:“资本主义中‘最初积累’的发展,必定令农民为阶级的分化;国家工业的发达,必定一面吸收无产阶级化的农民,一面扩充财政……”据此推断,当时苏俄(联)()A.践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消除了与西欧各国的分歧C.实施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D.揭开了工业化建设的序幕4.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

这说明当时苏联()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5.(2022四川眉山三模)柏林墙倒塌20年后,保加利亚学者伊万·克拉斯特夫指出,民主的胜利产生了自相矛盾的结果,人们对现实存在的民主政体的不满日益增长,并且人们越来越感到民主大厦的内部存在问题。

这反映出() A.东欧剧变的真实原因B.多极化开始挑战西方影响C.西方霸权地位的丧失D.人们对西方民主有所反思6.(2022湖南永州三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附解答: 世界现代史综合卷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附解答: 世界现代史综合卷

世界现代史综合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如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预见到了1929~1933年会发生经济危机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B项绝对化,排除;“社会上文明过度”并不能说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故C错误;“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故D正确。

故选:D。

25. 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A. 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B. 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C. 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D.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说明十月革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侧面反映人民对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故选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是是在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后,排除A;二月革命是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而爆发的,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人民群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满的信息,排除D。

(江苏)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四)现代世界

(江苏)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四)现代世界

板块提升练(四) 现代世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江苏海门一模)《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

”针对此状况,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解析“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对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推翻沙皇统治,列宁号召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无法并存,故D 项错误。

答案 B2.(2019·江苏南通二模)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

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抗议活动(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解析示威中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排除A项;此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他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这次游行没有被镇压,说明没有丧失和平夺权的可能,排除C项。

答案 D3.(2019·江苏宿迁高三期末)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

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

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

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答案 A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

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

”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答案 C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8·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世界现代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2.《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关于对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列宁在报告中宣布,“我们应当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当时,列宁签订和约的思想、其和平观的指向是( )A.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工人阶级掌握全部政治权力C.以和平方式结束帝国主义战争 D.以革命战争维护苏维埃政权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5.《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 )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6.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检测(四) 世界现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答案 A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来进行的。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集体化改造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 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 A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凯末尔B.罗斯福C.戴高乐D.撒切尔答案 B解析“提高农产品价值、统一救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干预”是材料的核心信息,与罗斯福新政措施最接近,故B项正确。

6.(2018·金华学考评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②以工代赈③发放救济④蓝鹰运动A.①③ B.①②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符合这两个限定条件的是①②。

7.(2018·丽水学考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 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8.1970~1979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B.国家政策的调整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D.世界霸权的确立答案 A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

9.(2018·慈溪学考调研)“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

”“它”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 A解析题眼在于战后、美英两国、西方金融霸权等信息。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了英镑的霸主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

10.(2018·普陀学考调研)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答案 C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的信息,故A项错误;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是在1944年确立的,故B项错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介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对外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8·温州学考调研)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

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答案 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与货币金融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关税降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这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故D项正确。

12.下图所示空客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这能反映( )A.北约组织的扩大B.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答案 D解析图中所示空客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反映出欧洲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

欧洲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推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故D项正确。

13.(2016·4月浙江学考)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

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

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答案 D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故D项正确,而A、B、C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14.(2018·温州选考评估)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贸易集团,因为两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很难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合作、迈向经济一体化。

最早成功运作并改变这一认识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 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15.(2018·温州学考检测)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

”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答案 A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故A项正确。

16.(2018·温州学考检测)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答案 C解析冷战之所以没有转变为“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因素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兴力量的崛起只是起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A、B、D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不属于冷战,故A、B、D项错误。

17.(2018·余姚新高考检测)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对峙的产物D.民主德国封闭边界的产物答案 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的争夺而导致德国分裂,成立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

18.(2018·温州学考检测)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答案 D解析当今世界的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并存,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在朝鲜、越南地区出现了热战,故B项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有根本冲突,故C项错误;从冷战的影响上看,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故D项正确。

19.(2018·金华新高考检测)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

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 )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答案 C解析据题干“五个主要集团”“更多的势力中心”等信息,可知国际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

20.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A.欧共体B.英国C.不结盟运动D.日本答案 C解析“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指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欧共体、英国、日本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A、B、D三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是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不属于美国和苏联领导,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