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合集下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作为中职学生,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职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思想理念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中。

我们中职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民族精神。

只有通过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树立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职学生在接触到各种外来文化的也面临着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挑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中职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底蕴与自信,不被外来文化冲击所影响,保持自己的文化立场,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智慧。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生可以培养出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成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中职学生的情操修养、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只有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得到全面的人文熏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职学生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参加传统文化课程等方式,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论语文教学怎样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论语文教学怎样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论语文教学怎样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论语文教学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论语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论语文教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圣典”,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论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学生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故事,如孔子与门徒的对话、孔子的言行举止等,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认识孔子的思想、人格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

二、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论语相关的文化景点,如孔庙、孔林等。

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参观,学生对传统文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三、扩展传统文化学习除了论语文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体验营等形式,扩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传统文化大师来校进行讲座,介绍论语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及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体验营,邀请学生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书法、绘画、琴棋书画等。

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四、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在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明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和观念,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E ducat i onalP r act i ce and R esear ch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底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文底蕴位居六大核心素养之首,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人文底蕴,是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

人文积淀体现个人素质,包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人文情怀体现个人品格,包含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审美情趣体现个人涵养,包含琴棋书画、言行优雅。

人文底蕴将人类文明赋予个人,让个人不断修炼,超凡脱俗,进入新的境界。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明确了学校的教育价值和努力方向。

强化人文底蕴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把功课做足做实,对个人、社会、民族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化涵养是增强人文底蕴的关键途径几千年历史演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文化。

在我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以佛家、道家、儒家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的语言文字独具特色,殷商甲骨里有悠久历史,真草隶篆中有千年春秋;我们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四书五经里有圣人思想,经史子集中有百家之言;我们的科技工艺名扬世界,四大发明里有文明探索,天工开物中有工艺百科;我们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骈散对仗里有文人风骨,诗词曲赋中有人文积淀……这些都是徐永胜1,李建敏2(1.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2.容城县北张中学,河北雄安新区071700)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

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

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影响重大。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和培养素质的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提升国家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创造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支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精华,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和审美视角。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能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与自己的文化根源产生共鸣,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修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积淀的智慧结晶,它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和思维模式。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能够培养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的素质,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发现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学校教育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将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丰厚学生人文底蕴

丰厚学生人文底蕴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可见,积淀学生人文底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课文中挖掘人文精神现有各级各类的教材都经过遴选,所选文章人文积淀深厚,饱含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审美情趣。

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人文内涵,有助于丰厚学生人文底蕴。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讲述了鲁智深在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借宿桃花庄,热心帮助庄主刘太公打跑了强娶民女的山大王的故事。

孩子们读着故事,感叹于智深的热心快肠、粗中有细,一群替天行道、身怀绝技的英雄闯入了他们的视线,进入了他们的脑海,英雄主义情怀在他们的胸中奔涌。

从经典中感悟人文情怀《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等内容已进入教学,让学生感悟经典,将经典与生活相结合,用行动来饯行经典。

《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告诫我们,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即使独处,也不要做失道失德的事。

在教师不在的时候能管好自己;站队时,不需要教师带领,自己站好队,不讲话;做清洁时,不需要清洁委员的督促,自己完成好任务,不偷懒耍滑;写作业时,不需要家长的监督,认真完成作业,不开小差……将高大上的经典具化为孩子们的行动准则,在读中感悟,在生活中饯行。

从生活中发掘人文素材生活更是一个大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素材俯仰皆是。

不提那些大家名篇,即使是街边的一处精致小景、偶得的一张涂鸦之作,甚至是墙缝中顽强生长的一株小草,陌生人一个温暖的援助,都可以成为丰厚学生人文底蕴的有用材料。

一天早上,就有孩子报告,教室里飞进来一只斑鸠,不知是受了伤,还是迷了路,误打误撞进了教室却飞不出去了。

这只鸟为什么会飞进教室?孩子们猜测着。

有的说,它受伤了,想进来休息;有的说,有坏人抓它,它进来避难;有的说,我们班上有宝贝,它来寻宝;有的说,它掉队了,想找我们玩,它很孤单……我顺势指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将其写成了一篇日记。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于中小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十分必要。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小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文化特征,增强族群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了解世界各种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培养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涵盖了道德、法律、伦理、品德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人民对人的生命、人性、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传承。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古人的言行、行事和格言领悟学术、道德和人生哲理。

这对中小学生的人格塑造、心灵内涵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文化自觉,丰富文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粹,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现其中的美感,丰富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趣味。

四、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和反映。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著作、诗词歌赋、寓言等形式展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能够启发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被传承和弘扬下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保留源头活水。

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小学生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沉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精神内涵。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不仅可以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
能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
思想的人。

首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礼仪之邦”,倡导的是慈悲为怀、尊敬他人、遵守礼仪的道德
观念。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格境界,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守社
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其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人文等方面,其精湛的艺
术技艺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学想象力,更能够提高学
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都会有所提升。

最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自我修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国家和天
下的大局。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理念和思
想体系,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高其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远见的领袖型人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态。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道德伦理,以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为主要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勤劳、善良、诚信等传统美德。

这些美德贯穿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体现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展示出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创作成就。

从《诗经》、《论语》到汉唐诗词,再到宋元戏曲、明清小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感,展现出中华民族以人为本、追求真善美的文化追求。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网络科技的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找到平衡点,如何让中华文化焕发出青春活力和创新魅力,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广大文化工作者可以通过创作优秀作品,传播正能量,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尊敬长辈、传承家风、弘扬社会正气、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更多的力量。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文化复兴”战略的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要求教师秉承个人职责,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我国文化,然后在应用中传承优秀文化,最终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这些课文内容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拓展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给学生讲解我国更多的传统文化,以此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一、结合语文教材,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掌握与了解语文教材内容,进而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养成,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也需要注意立足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深入挖掘现有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力求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进而牢牢抓住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感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这样才能熏陶与感染学生逐渐走进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灵魂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涤,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促进性作用,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借助课堂教学,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价值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方式。

为此,借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确保传统文化教育高效渗透的重要载体。

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做好备课工作,进而对课文中所体现出的时代背景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凝练传统文化,深化人文底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吴丽霞

凝练传统文化,深化人文底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吴丽霞

凝练传统文化,深化人文底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吴丽霞发布时间:2021-05-26T11:51:26.79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作者:吴丽霞[导读] 时代在飞速的进步,我们也直接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但是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不能割舍下的。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研究,对高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最终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使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收获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

吴丽霞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 313200【摘要】时代在飞速的进步,我们也直接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但是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不能割舍下的。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研究,对高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最终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使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收获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探究;人文底蕴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125-01引言现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十分重视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提高。

古诗词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文化底蕴。

所以,本文从传统文化入手,凝练丰富的文化底蕴,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底蕴,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生活和精神思想的总和,是我们的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当代的学生,应该继承并且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精髓融入生活和学习中,为促进个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

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

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素质拓展教育系列讲座之一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报告人:陈功文(2011-10)我们学校不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校园内处处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踪迹。

我们一进学校的新大门,路南的碑石上赫然刻有《老子》第六十四章之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到此,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的是它的教育意义,更多的是我们不经意间又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实,漫步在我们的校园内,大家处处能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

校内桥梁与每条道路的命名,校园迎新的宣传标语,还有我们的校训、学风等等,处处闪现着学校领导者的匠心独运与他们的人文素养。

领导者的人文素养来自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积淀,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它给人以熏陶,给人以享受,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

传统社会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社会,那么,这个阶段的文化统指传统文化。

在广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在狭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它常常又被称为“小文化”。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这样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类分的综合概念。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当代的大学,我们是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摘要】在当今社会,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来进行地方文化教育,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

新时代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旨在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素质学生。

强调地方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价值,认识到地方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未来培养学生需注重地方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传承、影响、培养方法、教育实践、效果、学生培养目标、方向、价值、成长作用、地方文化传承、教育价值。

1. 引言1.1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地方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传统文化的衰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文化的灵魂。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人们铭记历史,感受传统美学,更可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有更坚实的文化根基和自信心。

在培育新时代学生的过程中,地方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地方文化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文化的认同感。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只有让学生接触、了解、热爱并传承地方文化,才能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内涵。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地方文化的火种在新时代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懂得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增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刻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智慧的结晶,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生活品质,更有利于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理念,注重身心健康和平衡发展。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持身心平衡,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传统文化也以其优美的诗歌、曲艺、舞蹈等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慰藉,提高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和瑰宝。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同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来自外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珍惜文化、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掬一汪孝之清泉润心田——让传统文化丰厚人文积淀

掬一汪孝之清泉润心田——让传统文化丰厚人文积淀

一 、 大珠小珠落 玉盘——以 的 问卷 调 查 :你 的 生 日是 几 号 ? 传 统 文 化 的一 次 莫 大 的考 验 ,我 孝之文化润泽人文知识的积累 你 收 到 了什 么礼 物 ?你 爸爸 妈 妈 们 在追求 塑造学 生丰 厚人 文底
腹 有 书 香气 自华 ,最 是 书香 的 生 日是 几 号 ? 你 送 了 什 么 礼 蕴 的 同 时 ,最 首 先 的 ,是 塑 造 一
家 长 会 的及 时 召 开 也 让 此
心》《 li你》,在诗声 朗朗 中,在 曲 学生 的资源 ,就让学生运用 已有 次 活动 加温 不少 。孩子 是 家长 的
声 悠 悠 中 ,在 泪 光 点 点 里 ,孩 子 的 文 化 知 识 积 累 去 辨 别 。视 频 影子 ,有时候孩子也是家长的镜
温席》《卧冰求鲤》的故 事 ,朗诵 上 ,能 够 培养 学 生 辨 别 真 假孝 义 伴 和关 心 才 是 真 孝顺 的体 现 ,才
了 古诗 词 《游子 吟 》《送 母 回乡 》 的能 力 ,我有 意 识 地 邀 请 班 级 学 是 父母 老人 最 大 的满足 。
《当你老人》等 ,歌 唱了《感 恩 的 生 家 长 录 制 了 一 段视 频 ,源 自于
们 发 现 了 这 些 最 美 妙 的 文 字 所 《孝?不孝?》,讲述 了同一个 内 子 。之后 的家长会上 ,很多家长
描 绘 的 是 最 朴 实 、最 真 挚 、最 醉 容 ,家 里 的老人 在 推销 人 员 的推 都说 起此次 活动 ,那 天 回家之
人 的情感 — —一 颗 感 恩 的 心 ,一 荐之下 ,极力要购买价值万元以 后 ,有 些 孩 子 就 直 接开 始 问父母
情况,你是否发现了?还有哪些孝 始 有 了一 定 的思考 ,孝 是 中 国优 活 实 际 ,从 “父 要 子 亡 ,子 不 亡 ,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人文内涵,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度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教育中等角度来探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了诗词、篆刻、绘画、音乐、建筑、舞蹈、戏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崇尚仁爱、孝行亲恩、尊重师长、诚信守约、礼貌待人等思想,这些价值观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内敛的魅力、博大的气魄、深厚的内涵,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觉悟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的构建非常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关怀: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孝行亲恩等关怀他人的价值观念,通过这些价值观念的灌输和培养,可以让中学生更加有爱心、宽容心、善良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牺牲精神的中华新履历。

2.德育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诚信守约、忠恕笃行等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些准则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培养中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的新时代人。

3.睿智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散发着智慧光芒,如儒家的孔孟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平等博爱等,这些智慧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可以让中学生受益匪浅,培养出睿智的思考和卓越的判断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关注似乎越来越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作为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有责任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艺术精华。

孔子、孟子、庄子等众多圣贤大师留下的经典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如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

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所冲击和侵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关注减少,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力受到挑战。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成为当前当务之急。

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强化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与自信。

由于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自信。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不仅可以强化中国文化认同,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文化基础。

以历史传统文化为 培养学生

以历史传统文化为 培养学生

以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学生
以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了解历史:学习中国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和传承。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朝代更迭、思想文化等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2.传承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学习艺术: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4.弘扬精神: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5.提高素质:学习历史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6.实践应用:将历史传统文化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写作、演讲、社交等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以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个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标识。

学校教育应通过宏观而系统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们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灵魂。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的人文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强调孝顺、仁爱、思考和自我修养。

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校教育应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独特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华,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学校教育应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创造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品种和文化遗产。

学校教育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鼓励学生们欣赏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学校教育需要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进行系统性、长期性的改革探索。

浅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浅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浅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价值观念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传承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是非常重要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书法、绘画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校园也对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校园也对促进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可以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的整体美誉度。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和困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需要大力推进,需要各个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要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也需要不断努力。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故步自封”的标签,而是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符号。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做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线上专家报告会家长感受和收获。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线上专家报告会家长感受和收获。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线上专家报告会家长感受和收获。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上专家报告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以下是一些家长可能会感受和收获的方面:
1.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专家的解读和讲解,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的重要作用。

这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孩子的成长。

2. 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专家会通过具体案例和研究成果阐述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人文关怀、审美意识等。

家长可以从专家的分享中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

3. 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专家可能会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帮助家长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家长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参观历史遗址、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

4. 增强与专家和其他家长的互动:线上专家报告会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专家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

这种互动交流能够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线上专家报告会让家长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同时,家长也能够通过交流和互动与专家和其他家长分享经验,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作者:罗琳
来源:《江西教育A》2017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柔相济、忧国忧民、以德化人等思想,对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

学校教育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口,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校园环境、课程研发、社团活动等方面,不断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践行“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幸福”的办学理念,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环境熏陶
欧文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整齐干净、清新亮丽的校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美化校园时,应该尽可能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栋楼说话。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每一面墙壁都散发出国学的幽香,为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

走进我们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名为“追梦”的雕塑,大理石雕琢的中国红的太阳和大理石卷轴镶嵌月牙作背景,基座上站立着一位捧着书本的少年。

整个雕塑寓意“只争朝夕,学习创造,日新月异,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

校门右边的浮雕墙上镌刻着校训“厚德,睿智,臻美,致远”,孩子们每日进出校门时都能感知校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操场右边的“弟子规”墙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和敦厚善良的心性,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每栋教学楼的大厅及楼梯走廊的墙面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张贴了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和古代励志、美德、乐学的名言名句及师生的书画作品,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四大名楼的名称等。

每个班级门口都设置了传统文化宣传栏,如一年级宣传栏的主题是传统佳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

二年级宣传栏的主题是古代体育,让学生了解蹴鞠、围棋、射箭、纸鸢等传统体育项目。

让师生在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中华民族的精髓入于眼,融于心。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课程研发
学校的文化特色,是不断积累、承传和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成为课程改革中的新视角、新焦点,学校课程的开发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宽松的领域。

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其课程性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套校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宜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民俗文化》,内容有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腊八节等。

二年级的《体育文化》,内容有蹴鞠、武术、棋类(围棋、中国象棋、五子棋)、射箭、空竹、纸鸢等。

三年级的《雅韵文化》,内容有书法、国画、文房四宝、传统器乐等。

四年级的《手工文化》,内容有剪纸、刺绣、皮影、面塑、蜡染、瓷板画等。

五年级的《诗歌文化》,内容有诗、词、曲、赋、成语典故等。

六年级的《戏曲文化》,内容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粤剧、赣剧、采茶戏等。

教师主要从行、习、赏、唱、礼五个方面入手,以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诵诗词、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多方位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提高文化素养,人文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民族精神。

以六年级《戏曲文化》中《京剧》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一是了解京剧的起源、唱腔、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人物行当,二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首先播放《说唱脸谱》这首歌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接着播放学校制作的微课,在十分钟的微课中,卡通人物城城介绍了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如京剧的起源,行当的划分。

学生看后进行小组讨论:你对京剧的生、旦、净、丑四行有哪些认识?最后,老师播放京剧的经典剧目片段,如《苏三起解》选段、《柜中缘》中刘玉莲的一段表演,让学生了解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百卉争春各自香——社团活动
说到社团,不少人认为是大学生或中学生的专利,但近几年来,一些小学生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

这些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地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学校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组建了京剧、珠算、国学、书法、剪纸、中国象棋、围棋、古筝、楹联、编织等十多个传统文化社团,由热衷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和本校喜欢传统文化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

一年来,拥有学生学员600余人。

每个社团都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学生们学得饶有兴趣。

剪纸是民间手工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剪纸社团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把剪刀,几张红纸,灵巧的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呈现了活灵活现的金鱼、兔子、福娃……剪纸的魅力让小学生兴奋不已。

剪纸社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思维、审美和创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生活态度,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

学校特邀江西省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余子衡老师担任楹联社团指导老师,余老师通过介绍有关楹联的名人趣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进而学习创作楹联。

学校结合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举行征联比赛,如母亲节、父亲节前夕,开展用父母的名字创作嵌字联;在专题活动中开展“廉洁文明好家风”征联,欢庆“六一”征联,“八一精神”征联等。

学生及家长踊跃参加,涌现了许多颇具匠心的对联,如“六一节日欢笑笑,千万儿童乐陶陶”“儿童节里真快乐,年幼心中最欢欣”……学校把获奖作品张贴在教学楼的大厅,供全校师生学习、欣赏。

人文底蕴的熏陶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更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携手并进,才能结出硕果。

学校唯有不忘初心,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增强“爱我中华传承国粹”的责任感,让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人格品质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最终达到丰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