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备受关注。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它包括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人民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观念,对于了解我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以及对我国古代思想的继承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都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文精神,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内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孝道礼仪、孝敬父母等价值观念一直被传承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中还蕴含了自然观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勤俭节约、礼让宽容的处世之道。
3.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勤奋自助、谦卑有礼、团结互助,强调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它不仅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对人类价值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作为我国人,我们应当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总结与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概念时,我们不禁深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这样的理解,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身文化的根基。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线上专家报告会家长感受和收获。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线上专家报告会家长感受和收获。
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上专家报告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以下是一些家长可能会感受和收获的方面:
1.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专家的解读和讲解,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的重要作用。
这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孩子的成长。
2. 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专家会通过具体案例和研究成果阐述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人文关怀、审美意识等。
家长可以从专家的分享中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
3. 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专家可能会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帮助家长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家长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参观历史遗址、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
4. 增强与专家和其他家长的互动:线上专家报告会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专家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
这种互动交流能够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线上专家报告会让家长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同时,家长也能够通过交流和互动与专家和其他家长分享经验,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底蕴。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上海茶文化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和宝山区交界处,是一座集茶文化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地方,展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从建筑风格到陈列展览,博物馆充分彰显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博物馆的外观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园林风格,建筑造型优雅,犹如一座精致的园林。
而内部的展览则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文物,将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馆藏展览区。
展览区按照时间顺序布展,将整个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呈现给观众。
从古代至今,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的展览通过珍贵的文物、图片、文字等展示了茶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茶都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交流、品味与思考的媒介。
通过这些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博物馆展览区的一个特色是茶具的展示,这里陈列了数百种不同类型的茶具。
茶具在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的一种。
这些茶具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制作工艺与特色,让观众能够了解到茶具的多样性和美感。
在博物馆中,观众还可以一览茶道表演,欣赏茶艺师们熟练的技巧和优雅的仪态。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除了展览区,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设有茶叶购买区和茶文化体验区。
茶叶购买区提供了各种优质的茶叶供观众选择购买,观众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的名优茶品。
茶文化体验区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观众可以参与茶艺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泡茶、品茶的技巧和方法。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茶文化主题展览和学术研讨会。
这些展览和研讨会通过邀请茶艺家、学者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参与,开展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
祖国的传统传承千年彰显文化底蕴
祖国的传统传承千年彰显文化底蕴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文化贯穿于千年,延续至今,并且不断传承与发展。
它们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建筑、制度以及习俗等,都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人民对于传统的珍视以及对于文化的热爱。
中国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之一。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仅是一种书写系统,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汉字的演变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汉字成为文人士大夫们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工具。
古代文人创作的诗词曲赋,积淀了大量的文化底蕴,至今仍为人们推崇和研究。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现代的鲁迅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文学作品让世人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风貌。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都展示了中国人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既是文化的宝库,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寄托的重要途径。
中国艺术更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汇聚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品味。
国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技巧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音律和意境让人陶醉其中;中国舞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美身姿与舞蹈艺术的魅力;中国戏曲则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成为国粹之一。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的机会,也成为了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
中国的建筑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到现代的寺庙、城市规划、现代建筑等,中国人民对于建筑的独特审美和建筑艺术的追求可见一斑。
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精华,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们以其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活动的空间,更成为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传播的媒介。
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制度和习俗也凸显着文化的底蕴。
例如封建王朝的统治制度、科举制度、礼仪制度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E ducat i onalP r act i ce and R esear ch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底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文底蕴位居六大核心素养之首,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人文底蕴,是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
人文积淀体现个人素质,包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人文情怀体现个人品格,包含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审美情趣体现个人涵养,包含琴棋书画、言行优雅。
人文底蕴将人类文明赋予个人,让个人不断修炼,超凡脱俗,进入新的境界。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明确了学校的教育价值和努力方向。
强化人文底蕴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把功课做足做实,对个人、社会、民族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化涵养是增强人文底蕴的关键途径几千年历史演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文化。
在我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以佛家、道家、儒家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的语言文字独具特色,殷商甲骨里有悠久历史,真草隶篆中有千年春秋;我们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四书五经里有圣人思想,经史子集中有百家之言;我们的科技工艺名扬世界,四大发明里有文明探索,天工开物中有工艺百科;我们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骈散对仗里有文人风骨,诗词曲赋中有人文积淀……这些都是徐永胜1,李建敏2(1.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2.容城县北张中学,河北雄安新区071700)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
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
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影响重大。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人文底蕴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积淀的文化传统、历史遗产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
人文底蕴不仅仅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等方面。
在高考作文中,人文底蕴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下面是一些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供同学们参考。
素材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考作文可以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素材二: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进步文化多样性是人文底蕴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一。
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所孕育的多样化文化,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考作文可以探讨文化多样性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如文化交流带来的艺术创新、价值观交融带来的社会和谐等。
同时,也可以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素材三:孝文化与亲情社会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表现之一。
孝文化强调尊敬父母、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
高考作文可以以孝文化为主题,探讨孝敬父母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思考如何将孝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营造亲情社会的良好氛围。
素材四:经典文学与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和内涵一直被传承至今。
高考作文可以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思想或主题,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如《红楼梦》中的爱情、《西游记》中的友情、《论语》中的人生哲学等,这些经典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以上是一些关于人文底蕴的高考作文范文素材,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展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特点与文化遗产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特点与文化遗产中国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特点和文化遗产。
一、文化特点1.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国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这些学派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2.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的多元化是其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等方面,还包括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等方面。
3.以礼制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礼制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礼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传承下来的一套规矩和制度,千百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礼制强调人们以礼为规范,尊师重教,尊老爱幼,重视感恩和诚信等。
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建筑、艺术、文学、音乐、舞蹈和科技等方面,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1.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线,长约8851.8公里,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区的山脉和平原,是中国古代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
长城不仅在建筑技术、军事防御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具有文化内涵。
2.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明朝。
太极拳将内家拳与互勉协作、防御攻击的技能相结合,以其独特的优雅、柔和和具有启迪性的动作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了全球热门的体育运动。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之一,保存在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中。
这些壁画绘制于唐朝至元朝期间,共有492个洞窟和几千幅壁画。
4.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一种制作精美的器物,最早的青铜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青铜器形制繁多,有鼎、觥、尊等,雕刻精美、工艺复杂、象征意义深远,是中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瑰宝的代表之一。
以“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为话题优秀作文
以“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为话题优秀作文以“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为话题优秀作文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人文底蕴包含的基本要点
人文底蕴包含的基本要点人文底蕴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和宝贵财富。
它包括着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艺术创作、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凝结着人类智慧和价值观念,能够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人文底蕴包含的基本要点,分别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哲学思想的理解、艺术创作的体验以及道德伦理的引导。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文化基础,它承载着整个社会的历史、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教育、文学、传统节日等形式来进行。
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渠道,将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后代,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另外,文学作品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比如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使读者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哲学思想的理解哲学思想是人类对宇宙生命、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本质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智慧之光。
从古至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如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等,西方的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等。
理解和传承哲学思想可以通过哲学教育、学术研究等方式。
通过哲学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同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深入的哲学思想解读和理解,使人们更好地应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三、艺术创作的体验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人类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参与艺术创作可以体验人文底蕴。
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审美享受,通过观赏绘画、听音乐、看戏剧等形式,人们可以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深邃情感和美好意境。
人文底蕴是什么
人文底蕴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孕育出厚重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指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人类创造的艺术、哲学、道德、宗教、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淀和遗产。
它涵盖了人类的精神风貌、智慧思维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独特性,并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艺术的人文底蕴艺术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传递了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的传统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追求与倾诉。
音乐和舞蹈作为非语言形式的艺术,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戏剧作为一种集合了音乐、言语、动作等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戏曲、话剧、舞剧等表现形式,讲述了人类的故事和追求。
二、哲学的人文底蕴哲学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和推理,试图回答关于生命、自由、道德、伦理等问题,深化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观念,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
哲学思想不仅仅具有理论的意义,更是思考人生意义和规划未来的重要基石。
三、道德的人文底蕴道德是人文底蕴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人类行为准则和原则。
道德观念源远流长,拥有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从古希腊的伦理哲学到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德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准。
道德观念指引着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对他人的关爱、正义的尊崇和良知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道德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讨论和批评。
四、宗教的人文底蕴宗教是人文底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提供了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寻求心灵平静和人生意义。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义和仪式,例如基督教的祈祷、佛教的禅坐和伊斯兰教的朝拜等。
宗教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弘扬传统文化 积淀人文底蕴
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借助媒体,欣赏古诗词中的壮丽山河;介绍历史,感受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开展活动,感悟古诗词中的爱民情感;联系生活,体会古诗词中的故土情结;创设情境,领会古诗词中的友人情谊;结合节日,了解古诗词中的民俗风情;吟诵涵咏,领悟古诗词中的志向情操。
[?P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借助媒体,欣赏古诗词中的壮丽山河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白称赞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千古名句,历代吟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究。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作者别出心裁地抓住江水的颜色来描绘春天,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因此,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现江南风光,在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时候引出话题:“同学们,江南的春天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白居易,与他一起体验江南春水的美妙。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宝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逐渐降低。
然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人文素养仍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意义、道德伦理、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人文素养。
二、历史意义1. 了解历史背景: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背景,了解先贤们留下的智慧和经验。
2. 培养历史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使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
三、道德伦理1. 培养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人们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四、审美情趣1. 培养审美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画等,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2. 丰富精神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五、思维方式1. 培养思辨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思辨和智慧的培养,通过学习传统哲学和思想,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2. 提升创造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通过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和思想,人们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创造力。
六、结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培养道德观念、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培养思维方式,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我们应该重视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和发展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背街小巷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挖掘调研方案
背街小巷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挖掘
调研方案
背街小巷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挖掘调研方案
一、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背街小巷是城市中的一处独特的景象,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背街小巷的调研,可以了解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挖掘和保护背街小巷的历史人文特色,为城市旅游和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
(一)调研方法
1. 实地考察法:走访各个背街小巷,记录和收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2. 访谈法:与当地老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背街小巷的认识和看法。
3. 文献资料法:在当地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方查阅有关背街小巷的历史文献资料。
(二)调研内容
1.历史沿革:调查背街小巷的建立时间和发展历程。
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了解背街小巷的演变过程。
2.文化特色:了解背街小巷的文化特色,如风土人情、民俗活动、地方传说等。
3.居民生活: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体验当地文化气息和人文风情。
4.建筑艺术:调查背街小巷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寻找美术、建筑方面的元素。
三、调研成果的预期目标
通过调研,可以深入了解背街小巷的历史、文化、社会组成以及
现状等情况,为进一步的保护和挖掘背街小巷的历史人文底蕴提供参考。
同时,为推广本地的文化旅游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传统文化的底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添了独特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和文化自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文化、佛教、道教、当代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独特魅力、根基、灵魂。
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推动中国文化的传统向前发展,激励更多人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只有经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传承,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有深厚的底蕴和道义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带领着我们走向发展,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路径,塑造出符合我们民族精神传统和文化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如儒家、道家、佛教等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思想理念中蕴含着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探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智慧。
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智慧。
在当今快速变迁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指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群体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习俗、风俗等方方面面。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根基和灵魂。
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符号,代表了其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纽带,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够提供宝贵的智慧和经验,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借鉴。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是指其内在的独特品质和精神特质。
这种文化底蕴来源于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1. 历史底蕴: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是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等都对传统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封建王朝的影响,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的重要性。
2. 人文底蕴: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反映了该文化所处地域的人文特色。
人文底蕴包括地理环境、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等因素。
例如,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深受山水自然和神道教信仰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雅致和内敛。
3. 自然底蕴:传统文化的自然底蕴是指该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自然环境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都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草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强调牧民生活和草原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智慧。
首先,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凝练传统文化,深化人文底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吴丽霞
凝练传统文化,深化人文底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吴丽霞发布时间:2021-05-26T11:51:26.79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作者:吴丽霞[导读] 时代在飞速的进步,我们也直接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但是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不能割舍下的。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研究,对高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最终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使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收获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
吴丽霞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 313200【摘要】时代在飞速的进步,我们也直接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但是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不能割舍下的。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研究,对高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最终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使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收获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探究;人文底蕴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125-01引言现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十分重视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提高。
古诗词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文化底蕴。
所以,本文从传统文化入手,凝练丰富的文化底蕴,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底蕴,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生活和精神思想的总和,是我们的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当代的学生,应该继承并且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精髓融入生活和学习中,为促进个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
丰富的人文和历史底蕴
丰富的人文和历史底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人文和历史底蕴无疑是非常丰富的。
从古代的帝王宫廷到现代的文化遗产,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的人文和历史底蕴。
一、艺术与文化中国的艺术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涵盖了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多个方面。
而中国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以墨、彩、线条勾勒出动态与静态的美感,寓意深远。
千百年来,中国画派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使得中国画艺术日趋成熟,独树一帜。
中国的音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琴、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在中国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则是中国戏曲的代表,通过角色扮演、歌唱和舞蹈,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
同时,中国的民间舞蹈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形式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另外,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例如,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它的宏伟建筑和精细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
而世界上著名的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例如,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中国实行了保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法律,同时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在文物保护方面,中国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基金,用以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例如,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古老工艺的传授和学习,这些手工艺品得以延续并发展。
同时,中国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例如传统音乐、戏曲以及民间艺术等。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中国积极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国传统的人文底蕴
中国传统的人文底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具有着独特而深远的人文底蕴。
这种传统的人文底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承继中国传统的人文底蕴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承继上。
中国人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崇敬之心,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无论是儒家思想的尊卑礼义、道家思想的自然和谐,还是佛家思想的慈悲与智慧,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信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成为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艺术的繁荣与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文化艺术的繁荣与传承上。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传统的文学、戏曲、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通过历代的艺术家、文人的创作和传承,得以延续至今。
例如经典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传统人文底蕴的重要代表。
同时,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源远流长。
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以其细腻独特的表现方式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音乐和舞蹈以古筝、京剧、民族舞等形式表现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礼仪文化的传统与发扬中国传统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礼仪文化的传统与发扬上。
中国人注重礼仪,尊崇礼仪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以尊卑有序、和谐相处为核心,通过教育和家庭的传承,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循着礼仪的规范,尊重他人、注重社交礼仪,表达情感时注重分寸、注重谦和。
这种礼仪传统不仅在国内的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外交交往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的礼仪文化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往。
乡村传统文化底蕴
乡村传统文化底蕴乡村,是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地方,是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之地。
乡村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既有深深的历史痕迹,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分析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
一、物质文化的底蕴乡村传统文化的物质底蕴主要体现在乡村的建筑、农耕工具、农田资源等方面。
首先,乡村的建筑风貌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老的村落中多有传统的四合院和瓦房,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还融入了人民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
它们的构造和装饰都反映了古代建筑的各种特色,每一个细节都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其次,农耕工具也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人民依靠农耕生活,这些工具代表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劳作的精神。
农耕工具的每一个零件都承载着乡村人民多年的智慧和耕耘经验,尤其是木制的农具,更是古老、朴素而有力量的象征。
最后,农田资源也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农田是乡村居民劳动和生活的基础,代表着乡土文化的根基。
农耕、种植、收获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彰显了劳动人民对土地的感恩和尊重。
二、非物质文化的底蕴乡村传统文化的非物质底蕴是民间艺术、口头文学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民间艺术。
乡村中的民间艺术形式众多,包括传统戏曲、民间音乐、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是乡村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乡村人民的智慧、情感和审美观念。
它们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还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乡土文化传递给后代。
其次是口头文学传统。
乡村中丰富多样的口头文学形式,如传说、童谣、谚语等,反映了乡村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口头文学的传承和流传,使得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是传统节日。
乡村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庆祝丰收、祈福和表达感恩之情的重要方式。
这些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它们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嵌入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传统文化底蕴的保护与发扬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使命。
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素质拓展教育系列讲座之一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报告人:陈功文(2011-10)我们学校不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校园内处处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踪迹。
我们一进学校的新大门,路南的碑石上赫然刻有《老子》第六十四章之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到此,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的是它的教育意义,更多的是我们不经意间又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实,漫步在我们的校园内,大家处处能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
校内桥梁与每条道路的命名,校园迎新的宣传标语,还有我们的校训、学风等等,处处闪现着学校领导者的匠心独运与他们的人文素养。
领导者的人文素养来自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积淀,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它给人以熏陶,给人以享受,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
传统社会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社会,那么,这个阶段的文化统指传统文化。
在广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在狭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它常常又被称为“小文化”。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这样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类分的综合概念。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当代的大学,我们是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素质拓展教育系列讲座之一
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
报告人:陈功文(2011-10)
我们学校不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校园内处处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踪迹。
我们一进学校的新大门,路南的碑石上赫然刻有《老子》第六十四章之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到此,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的是它的教育意义,更多的是我们不经意间又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实,漫步在我们的校园内,大家处处能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
校内桥梁与每条道路的命名,校园迎新的宣传标语,还有我们的校训、学风等等,处处闪现着学校领导者的匠心独运与他们的人文素养。
领导者的人文素养来自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积淀,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它给人以熏陶,给人以享受,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
传统社会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社会,那么,这个阶段的文化统指传统文化。
在广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在狭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它常常又被称为“小文化”。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这样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类分的综合概念。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当代的大学,我们是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四书》的第一本《大学》开头的第一句
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是说,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
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未来的人才。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但讲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讲了教育的内容。
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其中的礼,主要指德育,《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它的意思是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
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再看“六艺”中的乐,它不仅仅指美育;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
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彼此相异,这在《礼记·乐记》中讲清楚了。
射,射箭;御,驾车;两者合起来就是体育和劳动;书,各种历史文化知识;数,数学。
用现在的话讲,孔子当时用“六艺”教学生,大体上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但有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而且还有教育方法。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思考不学习,就学不到东西。
这里的学不只是向书本学,更主要的是向实际学,向社会学,学习与思考必须统一起来。
《论语》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但要自己学习,而且要相互学习。
《论语·卫灵公》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习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礼记·学记》云:“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这是说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失败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失败是所学过少,孤陋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退,半途而废。
讲的通俗点就是见到的就看,到处看、到处弄,不行;学得太少了,不行;见异思迁,不行;太专一了,也不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懂就是懂,不懂
就是不懂,要实事求是,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这是不是说,孔子就不创新了?不是的,孔子是主张创新的。
孔子处在大变化的时代,只是一味地重复过去的道理,重复过去的事情,会碰得头破血流。
孔子引用了这些话,《大学》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说,商汤的浴盆上写着,“如果每天洗涤自己,刷新自己,就要天天地刷新。
”“《康诰》曰:‘作新民’”,鼓励自我创新的人。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孔子引这两句是说,周国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她的使命却是夺取商的天下,除旧布新。
孔子不但讲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礼记·学记》上而且讲了为什么办教育,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由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
二、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离不开人文教育的。
人文通常可以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
人文知识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了解,一种学问,是“知道”;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它通过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来,是“体道”。
所谓“体道”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领会的文化之“道”体现出来。
宋代有个学生问老师:道在那里?先生回答:你所行便是。
因此,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很重要的一层就是知与行的关系。
知识是重要的,但行更重要。
因为在行动中,人文知识才真正成为活的东西,成为属于主体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把书本上学得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学了“仁”这个概念,不仅要了解其内涵,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它,用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美德。
仁就是一种美德。
三、传统文化是强化人文底蕴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强化学生人文底蕴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