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重视对话理念
新课标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对话,对学生的发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内涵及意义,认识阅读教学对话实践中存在的对话虚假化、形式化、随意化等问题,探讨应该从正确理解对话理念的涵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做好对话前的充分准备,以及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找准对话点、处理好个性解读和教师引导的关系方面来更好的实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前言: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大多数教师只重视阅读文本的知识传递,整个课堂以教师的权威解读为主,忽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主学习,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没有主动接触。
这样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师生之间没有平等的对话,甚至有的老师完全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没有沟通、交流、死气沉沉的课堂。
当前国内很多研究都直接指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老师的教法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忽略了阅读教学与对话理念的连接,所以,如何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如何让师生之间做到真正的平等对话,如何在对话理念下打通学生与阅读文本对话的通路是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索的。
一、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内涵及意义(一)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内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话”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其范围之广,受到了当代社会的重视。
“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
”[15]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小学生独立认识和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的形成。
“对话是阅读的本质,是有效教学交往的基本方式,更应该是启迪心智、发展创造力的阅读教学形态。
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强调阅读教学的对话性质。
这种对话不仅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是民主平等的,旨在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2.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4.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5. 倡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多样化。
这包括个性化阅读、整体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这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巧、阅读习惯等,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
7. 强调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
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对话关系,这是指在文本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方式。
对话关系对阅读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对话关系的定义、分类、目的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什么是对话关系?对话关系是指文本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方式。
换言之,阅读教学是一种互动过程,读者通过理解和分析文本,与作者建立起了一种看似亲密无间的交流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要求读者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还需要读者了解文本的结构,把握文本的主旨,实现与作者的有效沟通。
其次,对话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对话和间接对话。
直接对话是指读者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与之交流。
例如在小说中,对话是非常明显的一种对话关系,读者可以通过对话,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等信息,拓展对文本主题的认识。
间接对话则是指作者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而是用隐喻、象征等方式来与读者进行交流。
这种对话方式需要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推导出作者的意图和思考方式。
其次,对话关系的目的是什么?对话关系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
通过对话关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掌握文本的表达技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如何实现对话关系?实现对话关系需要读者在阅读中进行积极思考。
读者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对比等方式,理解作者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读者还需要注意:</p>1. 要关注文本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身份和社会背景等信息。
2. 同时要注意文本中的象征、隐喻等手法,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3. 要注意文本中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对话关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在实现对话关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注意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和思考方式。
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
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语 《 文 课程 标 准 》 调 :阅读 教 学 是 学 生 、 师 、 本 强 “ 教 文
之 间对话 的过 程 。 ” 个 过程 包 含教 师走 进 文 本 , 这
教师要善于设计“ 碰撞点” 激发对话期待 、 , 营 造阅读氛围 , 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深入理解课文 , 提 升思 维 层次 。对话 的话 题 要 体现 趣 味性 、开放 性、 启发性的特点 。我在《 变色龙》 的教学 中, 创设 了 以下 迁 移情 境 , 求 学生 学 习本 文 后 , 合 作 品 要 结 内容 , 从中任选一题完成即可 : ①参照课文前 的插 图, 根据故事情节 , 绘制《 变色龙》 连环画; 自由 ② 组合 , 编演一出小话剧 ; ③假定小狗 咬伤的是奥楚 蔑 洛夫 ,发 挥 想象 编 出一 个合 乎 原 文 主 旨的新 故
的设 计 , 学 生带 着 自己的 知识 和 经验 、 致 和需 让 兴
有效“ 对话"
苏基 炎
要、 思考 和灵感参与对话 ,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课文的兴趣 , 调动学生 自我发现 、 感受课文的积极 性 ,激 发 了学 生 去 成功 学 习及 实 现 自我认 知 价值
的健 康 情趣 , 成 了一种 “ 境对 话场 ” 这样 的 形 情 。在 “ 境对 话 场 ” , 生 之 间 、 情 中 师 生生 之 间 、 本 之 间 生 形 成 良性互 动 , 生 的认 知 得 以提升 。 学
有效对话,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文字深 处 , 静 静地 思一 思 , 反 复地 辨一 辨 , 不 断 意的人 文性 提升 ,有 的只是 学生真正 的读 与思 ,
地 悟 一悟 , 这 样才 能 : 对 话有 重点 , 有深度 , 有 说 号 陌。 这样 的对话 , 直 指教学 的重点 , 直奔教学
实效 。
的 目标 , 直达阅读教学的实效 。
有效对话,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
吴
芳
怎 么能允许学 生在对话 中“ 出错 ” ? 怎 《 全} 1 制义务教 育语文 课程标 准》 中关 于“ 阅 有效对话 ? 凑教 学”有 这样一段表述 : “ 阅读 教学是学 牛 、 教 么能让学生 “ 多角度 、 有创 意地阅读 ” ?教师 的紧 师、 教科 书编者 、 文本 之 问对话 的过程 ……在 理 张也 自然而 然地 直接影响着学生。要知道 , 课堂 解课 文的基础上 , 提倡多角度 、 有创 意的 阅读 , 利 教学 永远是存 有 “ 遗憾 ” 的, 过度追 求所谓 “ 目标
紧张地 纠结着 这 些 “ 哪些 ” , 似乎 这 些 “ 哪些” 都 “ 阅读教 学要聚 焦语言 形式 , 揣 摩语 言的音 、 形、
“ 过” 了, 教学任务就完成 了 , 教 学 目标就达 成 了, 义, 品味语 言 的色 、 香、 味, 乃 至掂量语 言 的轻 与 就心 安了。岂知 , 教师这种焦虑 、 紧张 的心理 , 直 重 , 估 摸语 言的 刚与柔 。” 我们 的 阅读 教 学急不
接导致 了“ 对话 ” 的虚化 、 浮化 、 空化 , 教师一 心惦 得 , 躁不得 , 快不得 。我们 有必要删繁就简 , 聚焦 记 的是 “ 内容 ” , 是“ 环节 ” , 怎么能 定下心 来组织 焦 点 , 凸显 重点 , 在 适 当 的时候 , 在 适 当 的情 况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控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
对文本进行个性的阅读、理解、提出富有个性的创见。
事实上,许多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基础。
其次,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
因为语文教材很精彩:或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古人说,读书就是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区别,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
而阅读教学不正是把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而读书吗?那么教师怎样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1、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多读文本,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明确学习要求:⑴预读。
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读书,查字典,基本扫除字词障碍,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⑵精读。
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老师讲解点拨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突破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⑶感情朗读。
一般用于课后,感情朗读部分课文或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自觉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
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
这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
如在教《凡卡》一课时,我出示讨论题:“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们经过紧张的思索,一番独立地探求,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学生瞬间迸发的思维火花,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为什么?"“即使爷爷把凡卡带回乡下,能否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层层深入,不断转换思考的角度,使学生对问题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使学生在强烈的情绪活动中受到教育。
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对话关系
才会有 相 互间智 慧 的开启 . 感 的激活 . 灵 的碰撞 . 般有 情 心 一
以下两 种方 式 ! ( 1 一 小组 内同一 观. 作探 讨 的对话 方式 点合
在 『 教学 中 . 于一 个 问题 的 提 出 . 以通 过 展 开 小 蒯读 对 可
学生 是 教学 活 动 的主 体 . 文本 是 为 教学 设 计 的 . 一切 教
、
教师 与 文本之 间的对 话
课 程标 准 “ 材 编写 建议 ” 教 中指 出 :教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 开放 性 和 动 性 和 自主性 .尊 重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权 利 和对 自 己或他 人 “ 弹性 . 合理 安排 基本 课程 内容 的基 础上 . 地方 、 校 和教 学 习过程 和结 果 进 行评 价 的权 利 在 教师 指导 下 . 在 给 学 课堂 上学
性地 理解 和使用 教材 . 充分 挖掘课 程 资源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的 独特 体验 ” 教 学 中必 须 尊 学 生 埘 文本 . 的多 元理 解 . 对于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 出现 的 明 显错 误 . 但 教
譬 如课 文《 三 麦子 》在 如何 看待 小猪 、 牛 、 猴 的问 j袋 , 小 小 题上 . 师在 备 课 时 自己 就要 从 多方 面 把握 . 在 学 生 的角 教 站 学生 , 自己认 为 小猴 做法 对 , 千篇 一律 , 至想 方设 法地 要 就 甚 求学 生也这 么理 解 . 忽视 了学 生 的求 异思维 的发 展 .而有 的
四 学 生与学 生之 间的 对话 学 生 作 为 教学 活 动 的主 体 . 们 之 问的 “ 话 ” 为重 他 对 尤 要 每 个学生 的 生活 经验 和 个性气 质 都是 不 - 样 的 . 于 同 - 一 对 活动 中要尊 重学 生 的独特 感受 和体 验 . 尤其 要 重视 学生 之 间 的沟 通 , 有沟 通 、 只 合作 才有 对 话 , 彼此 走 进 对 方 的心 灵 , 让
“对话型”阅读教学
浅谈“对话型”阅读教学一、“对话型”阅读教学应以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为基础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
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得就越丰富。
教师要想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必须经历反复品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学生要参与有效对话必须经历对文本感知、品味、感悟、体验与创造的过程,这样方能与文本进行对话,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能在头脑中自然地生成。
学生才会产生与教师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才能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才能在对话中实现对单一视角的超越,对自我认识的提升。
二、“对话型”阅读教学应倡导教师的平等介入1.学会倾听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就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理解的程度,从而果断地决定教师是否介入,何时介入。
当学生结结巴巴的时候,当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当学生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等待。
课堂的善于等待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教师的一种专注,这种专注是对学生无声的期待和信任,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和支持。
2.善于引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引导。
”面对文本,学生自然比较稚嫩,而教师则相对较为成熟,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对话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耐心地加以引导、启发、推动、帮助,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三、“对话型”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互动“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在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
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是语言与其他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对话的作用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对话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体现。
传统的教育教学,老师是话语权的把握者,是传授知识的权威。
学生接受信息听从老师的教导。
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过程。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从而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情境,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有效的对话作用?一、学会主动思考“学贵有疑”。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
把目光与生活相接,感受与经验相连,培养发散思维,从而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精彩的个性化表述。
苏霍姆林斯基呼吁: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鼓励”便是良药。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心倾听,真诚的欣赏孩子们。
使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充满交流的欲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对话蓄积饱满的感情。
让学生主动发言,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与文本会面的第一感受,为他们搭建对话的平台:文中理解字词的汇报,听后的第一感受,对文章的质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可以用拉大信息落差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先睹为快的期待。
其次,趣味引导的方法也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生生、生本观点碰撞时引导读书,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学会有效读书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永远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环节。
只有把文本读通读透才有对话的底气。
因此,教师引领尤为重要。
对于刚接触的课文,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是有距离的,作品所反映的时间、空间,人物的处境、身份年龄都可能构成差异,产生距离感。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生3 我 会 对 英 子 说 : “ 子 , 你 是 我 们 的 同 学 , 勇 : 英
敢 地 去讲 吧 !”
种新形 态。然而 ,要使 “ 话”更有 实效 ,在教学 中运 对
师 : 听到 同 学 们 的 鼓 励 ,英 子 又 会 想 些 什 么 呢 ?
用 “ 话 ” 理 念 ,通 过 “ 式 ” 互 融 ,全 力 构 建 对 话 平 对 五
师 :这 是 什 么写 法 ?
( 句 )高度评价 黄鹤楼 ,认 为它是 “ 集灵仙 者” 。 5 会 师 :大家都说得很 有道 理。我们 来 小结 一下 :这 篇短 文 ,短 小精悍 ,描 写细致 ,叙 述 了黄鹤 楼名 字的 由来,抒
写 了登 楼 的 所 见 所 感 。语 言 十 分 简练 。
“ 拍” ,说 了黄鹤楼 的 高。在楼上 眺望 ,城 乡原野尽 收眼
底 ,可 “ 览众 山 小 ” 呀 。 人 在 云上 游 ,意 境 十 分 广 阔 。 一
潜 能 ,提 高了效率 ,使学生 在愉快 、和谐 的情境 中获取 了
大量 的知识 ,培养 了语 文 的综 合能力 。这对 进一 步提高教
标 准 的普 通话 把 “ 事 讲 完 了 ,教 室里 又 ( 生接 了下 故 学
去 )——响 起 了 热烈 的 掌 声 。 ”
人情 ” ,以身体 之 ,以心 验之 ,达 到作 品与作者 的情感 交
融 同构 ,探寻爱 的真谛 。如教学 《 掌声 》时 ,笔者 让学生 在熟读课 文的基础 上再潜 心会 本 ,与 “ 英子 对话 ” ,发 生 了许多美丽的感悟 。
绍 黄 鹤 楼 的 景 观 ,认 为 它 是 “ 吴 形 胜 之 最 ” ; 第 四 层 荆
入 云的主要特 征。 “ 倚河汉 ,下 临江流” ,作 者首先 运 上 用 了近似 夸 张 的写 法 来 突出黄 鹤楼 的高 大 ,上 与银 河相
“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教材三方的对话过程。
“对话”并非人与人简单的对话,也是教与学的对话,更是精神世界的沟通。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身份,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对话”的作用,并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对话;阅读教学;作用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作用1.1具有实践意义“对话”是人和人的对话,是传递情感的方式,也是生活中必备的部分。
“对话”策略的引入,帮助学生提升了口语表达、理解能力,将学生真正带入书本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可以长时间地和学生沟通,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1.2促进口语交流“对话”是传递内心的情感,“对话”策略的引入,是指师生双方一问一答,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分段朗读,分人物角色展开对话,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对话交流。
培养口语交流能力,需长期的培训锻炼。
利用“对话”,能够培养口语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交流,鼓励他们多说多做,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乐于说、乐于讲。
1.3有利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
情景重现,口语促进情感的深层交融。
“对话”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感情,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对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爱上阅读、对话。
在对话中,提升学生对书本的认知能力。
如先介绍全文中的若干人物形象,将这些角色分配给班上学生,要求分人物朗读。
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人物,这种对话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的理解。
1.4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在严谨的课堂氛围下,“对话”可以让学生释放紧绷的神经,帮助学生缓解身心的疲惫,让教师充分地感知和体会每个学生的内心。
小学语文阅读中,“对话”策略的引入能够释放原本乏味、死板的课堂,转变单向讲解的传统模式,拓展学生的感情思维,锻炼口语能力,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将一言堂转变为轻松的满堂彩。
构建“对话式”互动,促进幼儿有效阅读
构建“对话式”互动,促进幼儿有效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阅读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阅读,成为了教育者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构建“对话式”互动,促进幼儿有效阅读,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何为“对话式”互动,为何构建“对话式”互动,以及如何构建“对话式”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何为“对话式”互动“对话式”互动是指在幼儿阅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和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对话,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对话式”互动中,教育者会采取一系列引导幼儿进行对话的策略,比如提问、鼓励表达意见、引导分享感受等。
幼儿在这种对话中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通过思考和表达来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
构建“对话式”互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有效阅读的几个方面:通过对话,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在对话中,教育者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的问题,比如“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幼儿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话,幼儿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在传统的阅读教育中,很多时候都是教育者在讲述故事,而幼儿只是被动地听。
而在“对话式”互动中,幼儿被赋予更多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这种参与感可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主动地去阅读各种书籍。
通过对话,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对话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要求幼儿不仅要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对话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还可以学会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构建“对话式”互动需要教育者在实际的阅读教育中进行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1.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
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过程。
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而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前者与源于西方的解释学、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根生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是解释学在教育领域、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与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批判(解放)教育学及现代课程观也有直接的关联。
2.要注重情感体验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章的理性分析,忽视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把握,这是以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观的反映。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学生所阅读的文章大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阅读存在无比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阅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课程固有的特点。
《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突出强调了“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这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体现了对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注重”。
比如,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诗歌要“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等多主体间的多重对话活动。
在这种对话中不仅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或作者的对话,学生与文本或作者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等多重网状的对话关系,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多重关系中进行的。
对话的任何一方都处在和多方对话的关系中,这样的对话具有多重性。
各个主体的观点。
包括教师的观点也只是对话中的一分子而已,这些观点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没有等级的上下。
应当强调的是,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各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教师的对话为起点,与文本的对话为中,与自我的对话为归宿的。
对话的中心是学生,各种对话都在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对话环境,提供某种对话的便利条件.任何一种阅读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因此,生本对话就成为阅读教学多重对话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建多重对话,是新课改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高效实施,取决于“多重对话”的成功展开。
(一)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
“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
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
“与文本对话”时,教者应从如下几方面点拨,方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1、从文体特点入手文体是文本解读途径中的一个强制性规范。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语言方式、结构方式、形象类型和表现手段。
因此,教学《守财奴》时,教者最好让学生概括归纳主要情节: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终夺法器。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作者:刘倍光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07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然而,要使“对话”更有实效,在教学中运用“对话”理念,通过“五式”互融,全力构建对话平台,有机融合对话方式,不断提升对话的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入,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呢?1.心灵式对话。
阅读的本质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文字符号”上理解精神内核。
阅读是读者、作者与作品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
所以,阅读者必须“披文入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达到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探寻爱的真谛。
如教学《掌声》时,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潜心会本,与“英子对话”,发生了许多美丽的感悟。
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生1:我想对英子说:“英子,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生2:我会对英子说:“英子,我相信你一定能讲得很好!”生3:我会对英子说:“英子,你是我们的同学,勇敢地去讲吧!”……师:听到同学们的鼓励,英子又会想些什么呢?生1:“原来同学并没有笑话我,而且还鼓励我,我一定要把故事讲好!”生2:没有想到同学们非但没取笑我,反而这么支持我,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他们。
……师:英子并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她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把“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学生接了下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第一次的掌声背后是鼓励,这一次掌声背后又是什么?生:称赞!师:你想怎么赞英子?生1:英子,你的故事讲得真好!生2:英子,我要向你学习。
……师:是呀,故事讲完了,面对同学们再一次给予的掌声,英子也有太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在英子的喉咙哽咽着,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着读)——“深深地鞠了一躬。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
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文本是先于阅读而存在的一种凝固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只是一些线性排列、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阅读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辨认这些文字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并用发音器官顺畅地读出来,这才是初步完成了阅读。
在精读阶段,必须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 意义 上的阅读 , 是与文本 作者心灵 的对。对话理 念 与 阅读活 动的本质认 识紧密相连 。阅读活 动 中, 语言不仅 仅
是交流与思维 的工 具 , 更是 人 的生 存 空间 、 生存 条件 与存 在
方式 。阅读 中的对话 , 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 少年读 书 , 如 隙
中窥月 ; 中年读 书, 如庭 中望 月 ; 老年读 书 , 如 台上玩 月 。皆 以阅历之深浅 为所 得之 深浅 耳。 ” (清 ・张潮 ) 在读 书过 程
者)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碰撞, 达到情感的共鸣 , 得
到人生 的感悟 。《 标准》 中在第 二学段 , 要求 “ 能对课 文 中不
理解 的地方 提出疑 问” 。“ 学 贵有 疑”, 有 疑 问方 能 有进 步。
在第三学段 , 要求“ 推想课文 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 , 体 会其 表达
‘ 花’ 。 ”
对 自我潜在 的一种激发 。这样于作者和 自我 的双重 “ 发 现” , 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 使 自己内在的生命本 质获得一 种
更高层 次的新 的形式 。阅读 活动 , 究其 实质 , 是 个人 的一 种 生命律动。
二、 重视“ 对话 ” 的 整 合 性
( -) 对话 的过程是学生 的生命运 动
( 一) 学生 与文本 的对话
学生与 文本 对话 是新课 程 自主学 习理 念 的体 现。我们
中, 由人 与月的游戏感 悟人生 的沧 桑变 化 , 体验着 个人 的生 命 律动。周作 人 曾 引用 < 诗经 ・ 王风 ・ 君 子 于 役》 描 述 他 “ 挑灯夜读 ” 之时 , 由“ 风雨凄凄 ” 、 积郁成 疾到 “ 既见君子 , 云 胡不喜” 的心境 的变化 , 并且说 了这样 一番话 : “ 不佞故 人不 多, 又各忙碌 , 相见的时候颇少 , 但 是书册上 的故人则 又殊不 少, 此 随时可 晤对 也。 ” 在 周先 生 的感觉 中, 这样 的“ 翻开书
画, 得听一夕 的话 ” , 实在 是 “ 大 可喜 ” 的人 生 快事 。朱光 潜
[ 作者简 介】 王波平 , 湖北省荆州教育学院教师。
应鼓励学生 对文 本 的 自我解 读 、 自我理 解 , 尊重学 生 的个人
独特感受和独创性 的见解 , 引导学生调动 自己 已有 的知识储
备、 经 验储 备 , 多角度 、 多层次地体悟文本的意义 , 与文本 ( 作
话” , 就不是单 向的作者 向读者 的灌输 , 读 者 的被动 接受 , 读
者也会有“ 回响” 。正是在“ 回响 ” 中, 读者“ 发现 ” 了作者 ( 心 灵印记 ) , 而这一“ 发现” 也是 读者对 自我 的一个 “ 发现 ” , 是
为言语 学 习 主体 的创 造 性 , 在 每 一 个 语 词 上 开 出 自己 的
在一篇论陶渊 明的文 章 里 , 对 陶诗 “ 历 览千 载 书 , 时 时见 遗 烈” 作了这样的 阐释与发挥 : 读 书就是 “ 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
在阅读教学 中, 只有 重视对 话 的主体性 、 整 合性 与创 造 性, 才能达到对话的愉悦性。唯有如此 , 才能达到“ 阅读教 学
应注 意培养学 生感 受 、 理解 、 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 。
语文学刊
2 0 1 3耳第7期
阅读 教 学 应重 视 对 话理 念
。 王 波 平
( 湖北省荆州教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 3 4 0 0 1 )
[ 摘 要】 阅 读教学 就是要积淀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阅 读的兴 趣、 习惯、 品 位、 方法和能
力, 以期 达到灵活运用语 言文字的能 力。在 实际 阅读 教 学 中应 重视 对话 理念 的 实施 , 彰显对话 的 主体性 , 以生为 主, 以生命律 动为主 , 注重对话 的整合性 , 融合 多视 阈对话 , 凸现对 话 的创 造性 , 无 须唯 一 解读 , 只要 合理 阐释。只
远, 万里之遥的“ 友人 ” 进行 交谈 , 这是精神 的 自由交流 , 是心 ( 一) 对话 的中心Fra bibliotek每一个学生个人
要重视学生在 阅读 过程 中的主 体地 位。对话 的 中心是
每一个学生个人 。必须强调学生 阅读的 自主性 和独立性 , 文
本意义是学生在 阅读过 程 中 自行发 现 、 自行建 构起 来 的, 要 让学生 自己阅读 、 自己学 会 阅读 。从 这层 意义 上讲 , 我们 的 语文课本首先 不是 教本 , 而是读 本。对 于学生 , 阅读 不再 是 被动的接受 , 而是 发生在对话 与合 作之 中 的知识生 成 。“ 学 生只有在言语的深处与言语发生生生 不息的对话 , 才 能不断 地使 自己的语感 广化 、 深化 、 美化 、 敏化, 也才能 凸现 自己作
一
心于千载” , 以发现“ 可‘ 尚友 ’ 的古人” , 借“ 遗烈” 的英魂使
自己“ 感发兴起 ” , 读 书 的过程 也是一 个 “ 物我 的 回响交 流 ”
、
重视“ 对话” 的主体 性
的过程 。周 、 朱二先生 的读 书体 验妙到 , 阅读就 是与 “ 友 人” 晤对交谈 。奇妙之 处在于 , “ 思通万载 , 视接千里” , 与千年之
灵 的对话与 碰撞 。而 正在成长 中的学生的 阅读 活动 , 阅读对 象是人类文 化的杰作 , 那么 , 这样 的阅读交友过 程 , 实 际上是
一
个传承文 明、 提升 自我的过程。这样 的读 书交友就 构成 了
对现实环境 的一 种精神超越 。而“ 物我 的回响交 流” 也 许更
能显示“ 读 书即交友 , 是 朋友 问 的对 话 ” 的实质 : 既然 是“ 对
要 这样 , 阅读 才有 意义 , 才能促进 学生发展 。
[ 关键词] 对话理论; 对话主体性; 对 话整 合性; 对话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 H 1 9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 0 7— 0 1 5 7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