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次北固山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时解析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时解析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时解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文,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这首诗以作者在北固山下泊船时的所见所感为内容,描绘了春天海上日出、春潮带雨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诗歌意境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翻译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翻译句子。

2.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2.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古诗文的译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3.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湾及其作品《次北固山下》,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我应该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难点
-诗歌韵律的理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韵律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巧妙运用。
-诗歌意境的深入感悟:学生可能难以从诗句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并对诗歌的深层意境进行感悟。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影响对诗歌整体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把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诗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来表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共1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共1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结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 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 乡之情。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 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 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 景,对仗隐含自然理趣,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 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律诗共八句,一个逗号为一句。 前两句即首联
第三、四句是颔(hàn)联 第五、六句叫颈联 最后两句称尾联
朗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好语气
结合注释,互说诗文大意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 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 和风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书怎样才能送达?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5.点明主旨、抒发情感的联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联读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变化句式,避免艺术的单调
联读
凉州词 王翰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联读
咏柳 贺知章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品析
1.点题的一个词 2.哪些词语表明漂泊他乡 3.描写广阔宏大景象的联句 4.点明时序交替的联句 5.点明主旨、抒发情感的联句
品析
1.点题的一个词:青山 2.哪些词语表明漂泊他乡:

第4课《次北固山下》《古代诗歌四首》——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4课《次北固山下》《古代诗歌四首》——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壹贰叁肆

古诗赏析 古诗注释 古诗译文 文 介绍
律诗的格律常识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 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 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 两对对偶句。
02.古诗译文
捎能寄的年在夜儿宽潮好道郁
到到出气时江幕高阔水行路郁
洛达去息分上还悬,涨船,葱
阳,的。,冉没。顺满。碧葱
去 。
希 望
家 信
江冉有 南升褪
风, 行两
波的 荡山
北不
已起尽
船岸
漾外
归知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恰之的是的何
了还旭
好间
江旅
大时
春在日
把水
上客
雁才
天旧已
帆面
正的
03.古诗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总结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 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 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阅读欣赏古诗的一般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 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 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章释义 次,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次。 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课文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 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 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 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板书设计

首联:青绿山水外前,
—船上想像,暗含 奔波之劳,点题
北 固
颔联:潮风平正岸帆阔悬,—船上所见

颈联:生残夜, —写景点时令,时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 河南洛阳)人。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 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 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 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 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 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文章解析
1.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 江山”。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 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 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 波劳苦之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北固山在哪里呢?
北固山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 得名北固山。
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 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 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甘露寺高踞峰巅,形成“寺冠山”的特 色。
答案: 示例: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 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将海日、江春拟人化, 赋子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 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 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 “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 情的成语。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每人至少 列出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文体知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 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 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 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 联可对可不对。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4首古诗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4首古诗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4首古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色的山峰开始。

旅客们乘坐的船儿,在绿波中缓缓地向前行驶。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的春天进入了旧年。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归来的燕子。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归的雁儿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咏雪》唐刘叉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春信后,翦入江梅。

千峰迥映斜阳外,影动青门下。

译文:我并不是喜欢雪花那轻盈悠扬的姿态,我偏爱它那在寒冷的处境中特别美好。

它有独特的根芽,并非人间的那些庸俗的花朵。

大谢族后辈的才华横溢的女子们,在咏雪诗中总是别有一番天地。

千峰互相掩映着斜阳的光辉,此刻春风吹动青门之下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2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2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特色
1.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该诗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 “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却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 自然理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 情,给人以激励。
2.情景交融,意蕴丰富。 尾联诗人借物抒情,借助“鸿传书”
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念意味的 词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结构梳理
次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北 固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思时 亲序 怀更 乡替
随堂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 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 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 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 乡洛阳。

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 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 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

的情怀。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 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 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 喜悦、激动的心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4张PPT)
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
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
动的心情。
巩固练习
•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 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 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 一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
•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 而立。

• 校完内府图籍后,又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 梁、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书成后,因功授任洛 阳尉。在开元十七年,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去世。
创作背景
•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 的一篇。
合作探究
•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 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 表达不复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 书”,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 春景。 •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 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 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
• 对偶句发固山”。
• 炼字精妙传神:“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 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语文第4课《次北固山下》(26张PPT)

语文第4课《次北固山下》(26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初读古诗,梳理字词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其妙在何处。(3分)
4.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风和日丽
和煦明媚(或:春意盎然)
(意思对即可)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作者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思对即可)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首联:叙事。船上想像,暗含旅途奔波劳苦之意
颔联:写景。写船上所见之景。恢宏阔大之景。对偶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件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件

品读诗句
潮水涨得与 两岸齐平。
顺,这里指 开阔。 风平浪静。
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显得十分开阔,风平浪静,一 片白帆高高悬挂。
赏析:颔联写江中景色,以江面之阔映衬 一帆之孤,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长江画 面。
品读诗句
海面上初
指夜将尽
升的太阳。 未尽之时。
进入、降临。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诗句
这三句抓住九种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何 精妙之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一句: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独特的 意象,糅合在一起,着力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秋末黄昏萧瑟、荒凉的意境。
品读诗句
这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曲中有何 作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意:望着西沉的太阳,孤独的旅人远在天涯,内心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令他几乎要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了。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 (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小组交流 前三句写景与最后两句抒情有何内在
联系?
写景 抒情
前三句写景没有一处提到主 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 着他的存在,有力地渲染了 凄凉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人 物孤独愁苦的心情,为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做
了有力的铺垫。 情景交融

结构图示
天 写景 净 沙 秋 抒情 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冷清
古道 西风 瘦马
羁 旅
律诗
听读诗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举例解释:
-诗句理解:如“潮平两岸阔”,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潮水平静时,两岸景色显得格外开阔的景象,从而理解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的心境。
-词汇应用:对于“次”字的用法,教师可通过例句“次第花开”,解释“次”在这里表示顺序、次序,帮助学生理解在诗中“次北固山下”意味着到达北固山下的顺序或位置。
-韵律感知:教师可以对比朗读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平仄变化带来的节奏感,如“海日生残夜”中的平仄对仗,通过听觉体验来理解韵律。
-词汇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组,如“次”、“固”、“潮平两岸阔”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
-韵律分析:学生应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并能背诵全诗。
-意境欣赏:学生需学会通过分析诗句,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色。
2.教学难点
-情感把握: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具体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体会。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本诗,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审美情趣。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的新时代学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次北固山下》全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王湾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
-词汇应用:对于古汉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常见的字词,教师需通过实例解释其用法。
-韵律感知:对于韵律的感知和识别是学生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朗读示范、音乐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辨识古诗的韵律美。
-意境领略:学生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诗句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页)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页)语文七年级上册

3.古今异义 次北固山下 古义:_停__宿___ 今义:_次__序__,__等__第__
【三】
初读感知
诵读诗歌
1.听名家诵读,标出朗读节奏,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拨:这首诗押ɑn韵,“前”“悬”“年”“边”古音分别为qián、xuán、 nián、biān。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停宿
次北固山下
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 江,与金山、焦山合称 “京口三山”
旅人前行的路 译: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北固山
涨平,潮水涨得 与岸齐平
译: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风顺,指风平 浪静

译: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 它“妙”在何处?
答案 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 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表现了一种欢乐、积 极、向上的情怀。
【五】
拓展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 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 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 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译文挖空与阅读等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译文挖空与阅读等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3年《次北固山下》译文、挖空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2.经典语句赏析3.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4.根据语境默写【考点解读】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文学常识(1)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生卒年不详。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2)背景: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3)律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

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时代背景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元年(712)进士,曾任荥阳主簿。

他的诗以五言律诗著称,《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代表作,写于诗人游历江南之时。

据《唐才子传》记载,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次北固山下》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句解《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残冬早春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他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青山绿水之间漂泊,感受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出了江水上涨,船行顺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喜悦,反而更加思念家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知识清单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的诗现存十余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多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

2.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时所作。

当时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看到北固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是长江边的一座名山,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游览和吟诵的地方。

在唐代,北固山更是成为了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王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敏锐的诗人视角,将旅途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深沉的情感寄托。

二、字词积累1. 重点字音悬(xuán):注意发音时,舌头要微微卷起,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让气流从口腔中冲出,发出“xuán”的音。

例如“风正一帆悬”中的“悬”,描绘了船帆高高悬挂的样子,发音要准确清晰。

残(cá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中部隆起,气流从鼻腔中流出,同时声带振动,发出“cán”的音。

如“海日生残夜”中的“残”,表示夜晚即将过去但还未尽的状态。

旧(jiù):读这个字时,双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后部隆起,让气流从口腔中流出,声带振动,发出“jiù”的音。

在“江春入旧年”中,“旧”与“新”相对,体现了时间的更替。

雁(yà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向上隆起,接近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同时声带振动,发出“yàn”的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古代传递书信的象征,诗人借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重点字义次:停留、驻扎。

诗中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宿在北固山下。

这个字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情境。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课件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课件PPT课件
1.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3 、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20. 生命没有完结,生命只有前进。 5 、只要瞄准了大方向,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够扫除挡在梦想前面的障碍,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 8.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3.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13. 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19.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8. 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8.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3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19 、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8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15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12.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中国古典诗歌
文学常识
者这用赏两拟析句人“诗的海表写日明近法生时赋体残序予夜的诗“,交海替江日绝律急春”不入句和诗可旧“(待年江,”唐春作”)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 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

赏析初一第4课古诗

赏析初一第4课古诗

初一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古代诗歌四首》是初一上册第四课,包含的四首古诗,它们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以下是四首诗歌的赏析:1.《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观赏大海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其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接点明了题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表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壮志雄心。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则表现了曹操的诗歌才华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海上日出冲破黎明的黑暗,鼓舞人们积极向前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钱塘湖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其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点明了作者的游踪和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湖光山色、莺歌燕舞等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是马致远在漂泊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写凄凉悲惨的秋景和宁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

初一第四课四首古诗笔记

初一第四课四首古诗笔记

初一第四课四首古诗笔记以下是初一第四课《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的笔记:《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第二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了沧海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三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和第四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从正反两面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了大海的浩荡。

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浩瀚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中第一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明了诗人此时身处的环境,第二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表现了视野开阔、景色壮观的景象。

第三、四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第五、六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第一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和时间,第二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则表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三、四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第五、六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则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留恋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小令。

这首小令以景寄情,将秋天黄昏的景色描写得非常生动。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则表现了家乡温馨的景象。

第三、四句“古道西风瘦马”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第五、六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化和诗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 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 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 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 愁绪。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 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 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 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 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 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 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 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 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巩固练习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 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 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 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 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巩固练习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 雁”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 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 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 的情怀。
巩固练习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 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 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 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 阳。

【赏析】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
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
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 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 ; “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
内容理解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内容理解
•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客 路、行 舟: 点出在旅途之中。
青 山、绿 水:描写景色,暗藏忧郁之情。
•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潮 平 、岸 阔:描写江水之景的开阔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 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 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诵读诗
要求: 全心投入 身临其境 字正腔圆 读出韵味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诗意
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每句 诗的意思,可加入自己的想象, 看谁表达得最精彩!
(自学两分钟,交流三分钟!)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 临江。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 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 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 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 首诗是写乡愁的。
课文巩固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 表现出什么特点? 景物:长江地区; 早春时节; 青山、绿水、 江潮、 船帆、海日、 江春 开阔、秀丽 特点: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心情: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散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 之中。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 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 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江上升起,当旧 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思念故 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 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 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 .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 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 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首联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青山、绿水
2.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示例一: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 的态势。运用对偶,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广阔、 博大的胸襟。


4.赏析“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示例二:”阔”与“悬”字用得好。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 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是因为“风顺”还不 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 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 “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 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 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

【赏析】
【内容】 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作 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情感】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拓展空间
思乡句子: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回忆山东兄弟>
海 日、 江 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 残 夜、 旧 年——却使人产生惆怅之情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乡 书、归 雁:点出全诗的感情——淡淡的 思乡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 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 说妙在何处(2分)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 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 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