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 数的概念:数的认识、数的读写。
2.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
4. 数的分解:百十个位数分解。
二、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概念及性质:加法的意义、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零的作用。
2. 减法的概念及性质:减法的意义、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中的零。
三、乘法与除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乘法的意义、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零的作用。
2. 除法的概念及性质:除法的意义、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整除、商和余数的关系。
四、数的应用1. 一步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的运算应用。
2. 多步计算:多步运算组合应用。
3. 整数运算: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应用。
五、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的读法。
2. 公共分母与比较大小:寻找公共分母来比较大小。
3. 分数的加减法:相同分母的加减法、不同分母的加减法、混合数的加减法。
4.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相乘。
5.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整数除以分数。
6. 小数的表达与读写:小数点的位置、读法及写法。
7. 小数的比较大小:小数的大小比较。
六、空间与形状1. 点、线、面的认识: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
2.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3. 空间方位:前后左右、上下等空间方位的认识。
4.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认识。
七、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表达。
2 数据的统计:频数、频率、众数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3 柱状图和折线图:柱状图和折线图的绘制和应用。
八、时间与单位换算1. 日常时间的认识: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单位的认识。
2. 时钟的读法:一刻钟、半小时、整点等时间的读法。
3.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多步运算的应用。
4. 单位之间的换算:长、体积、质量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5篇)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准备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课.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二、新授.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活动二.认识统计图.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统计开始.活动三:分析统计图.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6.寻求答案.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布置家庭作业.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知识大全
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 ×(b×c) 。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小学数学知识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大全小学数学知识大全一、数的认识1. 数的读法和书写2. 数的大小比较3.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4. 负数的认识二、加减运算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3. 加减法的运算顺序4.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三、乘除运算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3. 乘除法的运算顺序4.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四、数的整体认识1. 数的位置和数轴2. 数的位数和位数的读法3. 数的整体认识的运算规律五、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基本概念2. 分数的表示和书写3. 分数的大小比较4.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5. 分数的加减乘除六、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基本概念2. 小数的读法和书写3. 小数的大小比较4. 小数的四则运算七、度量衡的认识1. 长度的认识和单位换算2. 重量的认识和单位换算3. 容积的认识和单位换算4. 时间的认识和单位换算八、几何图形1. 点、线、面和多边形的认识2.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3. 角的认识和度量4.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和性质5. 对称图形的认识九、数据统计和概率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3.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十、应用题1. 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2. 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3. 口算题的解题技巧以上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大致范围,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是他们日常学习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努力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成为优秀的小数学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全面地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与数运算、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数据与图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首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与数运算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概念,掌握简单的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描述各种图形,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组合,能够解决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此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方向、位置等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方向判断和位置描述。
再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量与测度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使用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各种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和换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算,能够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单位。
最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与图表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能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各种数据,能够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能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数与数运算、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数据与图表等方面都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全面地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能够重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知识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网最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C=〔a+b〕 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 2 S= 〔a+b〕 h+2直径=半径X 2 d=2r 半径=直彳至+ 2 r= d +2圆的周长=圆周率x直径=圆周率x半径x 2 c= xd =2仃圆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x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o公式S= a x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公式S= a X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 x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 x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 2公式S=〔a+b〕h +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x无公式:L= d d = 2仃圆的面积=半径x半径x无公式:S= x 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外表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X积高.公式:V=1/3Sh Ttdh =2无由S=ch+2s=ch+2 xr2二、分数的加、减、乘、除法那么:分数的加、减法那么: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那么: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那么: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三、单位换算:(1)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 克=1公斤=2市斤(5) 1公顷=10000 平方米1亩= 666.666 平方米(6)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 1元=10角1角=10分1元= 100 分(8) 1世纪=100 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 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 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四、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每份数x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X倍数=几倍数+ 1倍数=倍数几彳§数+倍数=1倍数3、速度X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速度X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X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十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十减数=被减数8、因数X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X除数=被除数五、算术方面:1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 〕X5= 2X5+4 X5o6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根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 .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X的算式并计算.10 .分数:把单位“ 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 .分数的加减法那么: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12 .分数大小的比拟:同分母的分数相比拟,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拟,先通分然后再比拟;假设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 .分数的根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 .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六、特殊问题: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十差〕+2=大数〔和—差〕+2 =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或小数十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十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X 〔株数—1〕株距=全长+ 〔株数一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X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x 〔株数十1〕株距=全长+ 〔株数十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X株数株距=全长一株数盈亏问题:〔盈十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十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 +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十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x 100% =浓度溶液的重量x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一本钱利润率=利润+本钱X 100% =〔售出价+本钱—1〕 X100%涨跌金额=本金X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x 100%〔折扣<1〕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税后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X 〔1 -5%〕工程问题:〔1〕一般公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 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 +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目录:1. 引言2. 数的认识2.1 自然数2.2 整数2.3 小数2.4 分数3. 四则运算3.1 加法3.2 减法3.3 乘法3.4 除法4. 应用题4.1 算术应用题4.2 比例问题4.3 单位换算4.4 面积与体积5. 几何知识5.1 平面图形5.2 立体图形5.3 对称与变换6. 概念与逻辑6.1 数的概念6.2 逻辑推理7. 结语1. 引言本文旨在汇总小学阶段数学教育中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和复习的资料。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涵盖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应用题解决、几何图形认知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2. 数的认识2.1 自然数自然数是用于计数和排序的数,包括0和所有正整数(1, 2,3, ...)。
2.2 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它们的相反数(负整数 -1, -2, -3, ...)以及零。
2.3 小数小数是实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如0.5、-0.25等。
2.4 分数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形式为a/b,其中a是分子,b是分母,b≠0。
3. 四则运算3.1 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合并成一个总和的运算。
3.2 减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的值,得到差。
3.3 乘法乘法是重复加法的一种形式,表示将一个数加到自身若干次。
3.4 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求每一份的大小。
4. 应用题4.1 算术应用题涉及基本四则运算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4.2 比例问题比例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比率相等的情况,常用于解决速度、比例分配等问题。
4.3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涉及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4.4 面积与体积面积是二维图形的大小,体积是三维空间的大小,需要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5. 几何知识5.1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所有点均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小学数学ppt课件
教授简单应用题时,应注重解题思路和问题建模的能力,帮助学生 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操作过程。
复杂应用题
定义
复杂应用题是相对于简单应用题而言的,它通常涉及多个 步骤、多个数量关系或者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例子
例如,“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跳了100下,小明跳 了150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这种问题不仅需要加 法运算,还需要理解总数这一概念。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测量、计算和比较,理解和 运用几何图形等。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逻辑思维
数学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理解问题的前提、推理和证明 等。
空间思维
通过学习几何图形和空间感知,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通常需要创新和独特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总结
定期总结学习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 率。
培养数学思维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和习惯。
05
小学数学趣味学习
学习游戏
1 2
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如数独、算术游戏等,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授复杂应用题时,应注重解题策略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识别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 需要使用的数学操作(如加、 减、乘、除等)。
执行计算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得出问题的答案。
分析题目背景
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背 景,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 所求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1到6年级所有数学公式
1到6年级所有数学公式
一年级数学主要涉及加减法和数量关系等基本运算。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数学公式主要包括面积、体积和周长的计算。
例如,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公式涵盖了更多的几何知识,例如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2πr,圆的面积=πr²,以及体积相关的公式,如圆柱体的体积=πr²h。
六年级的数学公式包括更复杂的等式和定理,例如勾股定理a²+b²=c²,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矩形的周长公式P=2(l+b)等等。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整数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外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透露表现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能够说b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要1和它自己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
比方2、3、5、7、11都是质数。
【素数】素数就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稳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稳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以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局部,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考虑,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p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根底上进展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p :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拟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拟强。
小学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数学知识点1知识点: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5、(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练习题:一、填空题。
1、计算300×2,可以算()个百乘2得()个百,也就是()。
2、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3、40×5=()。
4、14×2=()。
二、判断题。
1、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2、33×2=66。
()3、因为3×5=15,所以300×5=1500。
()4、13×2和2×13的积相等。
()三、计算题。
(口算)41×2=12×4=300×6=13×3=400×5=×4=40×4+8=300×3+75=四、解答题。
1、学校买来20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个工程的修一条水渠,每天修70米,修了9天修完。
这条水渠长多少米?3、我有24元钱,姐姐的钱是我的2倍,姐姐有多少元钱?小学数学知识点21、上、下(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一年级上册:1.数一数,认识数字和数数。
2.比一比,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
3.认识1到5的数字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6.认识6到10的数字和加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
7.认识11到20的数字,包括读数顺序和写法,以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8.认识钟表和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两个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解决问题。
10.总复。
一年级下册:1.位置,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第几行第几个。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对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计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7.认识时间,包括钟表和1小时等于60分。
8.找规律。
9.统计。
10.总复。
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混合运算和加减估算。
3.角的初步认识,包括判断角和直角。
4.表内乘法(一),包括2到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包括前后左右看到的和对称的。
6.表内乘法(二),包括7、8、9的乘法口诀。
7.统计,包括看条形统计表回答问题、谁最多、每个代表多少人以及谁比谁多多少。
8.数学广角,包括几种搭配、摆法和逻辑推理。
9.总复。
1.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包括连加连减和乘加乘减问题。
2.研究表内除法,包括2-6的除法,平均分,除和除以的区别,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因数乘因数等于积,以及简单的乘除法混合应用和应用题。
3.研究图形与变换,包括锐角、钝角、平移和旋转。
4.继续研究表内除法,包括7-9的数的除法,倍的概念,含括号的计算,列式计算的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分步解决问题,年龄差题型,以及倍的相关题型。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一、整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整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讲解整数的加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加正整数、负整数加负整数、正整数加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加正整数的情况。
(3) 讲解整数的减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减正整数、负整数减负整数、正整数减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减正整数的情况。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分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并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分数的加法:- 引入分数的加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加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 讲解分数的减法:- 引入分数的减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减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减和异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1. 数字与数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字与数的关系。
数字是无限的,用来表示数量或顺序。
而数是由数字组成的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例如,数字1到9可以组成不同的数,如1、2、3等。
2. 自然数和整数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从1开始向无穷大递增。
整数是自然数和它们的相反数(负数)的集合。
3. 加法和减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减法是从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4. 乘法和除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
5. 分数分数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6. 小数小数是用整数和小数点表示的数。
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小数的部分。
7. 常用单位与换算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并学会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厘米、米和千米,时间的常用单位有秒、分钟和小时等。
8. 分析与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应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9. 几何图形与空间小学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并掌握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10. 数据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与统计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数据,制作简单的图表,并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11. 时间与日期学习时间与日期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小学数学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能够读懂时间和日期,如小时、分钟、日、月、年等。
12.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知识点包括数字与数的关系、自然数和整数、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分数、小数、常用单位与换算、分析与解决问题、几何图形与空间、数据分析与统计、时间与日期以及逻辑思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课的教法教学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实验小学杨亚靓(一)研究背景毋庸讳言,传统观念通常认为数学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们固有理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
综合与实践是一轮课改后,小学数学课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
其目的是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实践与综合运用”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课改中备受关注。
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通常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基此,当务之急,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实践与综合应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和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
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发展具有广泛的作用。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一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
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此,《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
教师如何组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如何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把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如何拓展教材的数学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如何有效的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堂进行科学评价。
此课题实验正是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对我们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以往的学科课程将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这就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空间来实施,换句话说,只有带领学生去做现场研究,才符合这种课程本身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还世界以复杂,还儿童以个性”的终极目的。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一贯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为了提高广大数学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一步认识,为了摸索出一些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课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取,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宽广,学生自由空间大,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有些难于组织,如果没有切实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容易走过场,容易失控,难于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设计开放的问题,安排开放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本校、本学科特色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优秀教研团队。
【研究的内容】1.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文献研究;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可以分为教材所编制的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教学研究;3. 拓展教材的数学实践活动研究:教材没有涉及的适合学生认知基础及发展可能的数学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生活实践问题;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学规律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学规律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研究;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评价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行之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的思路、过程、步骤】:实验研究计划用1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落实:(一)实验的准备阶段1、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3.确定课题实验研究的年级及班级。
4.建立课题的档案资料、教研、总结、汇报等管理制度,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二)实验的实施阶段在本人以及各个组员执教的班级全面试行课题方案。
(三)实验的总结阶段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即可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
研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技能领域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
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及方法等。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具体的个案设计来探索与研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师生活动策略,积累活动素材,记录活动过程,分析研究情况,探索教学方法。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初步的校本特色教学经验。
(七)预期研究成果1,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文献研究研究方案2,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教学研究案例、论文3,拓展教材的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实验小结、论文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学规律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交流文章材料5,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评价的研究最终成果1,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初探科研论文2,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研究报告(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①研究力量。
主持人及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
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
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
这些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运用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