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思想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使用错别字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错别字,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2.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地使用汉字。

3.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加工处理资料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力目标:1.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方法。

方法目标:小组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突出重点的方法: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出研究报告,在课上讲解,并出练习题检测。

难点: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研究报告突破难点的方法:给学生多种形式的示范。

教法:小组研究讨论法、示例法、学生演示法。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展板学生准备:1.每个学生找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逐个列举,填写个人研究报告单(课下)。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1)进行小组汇总并按出现频率排序;(2)小组分析10个典型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诊治;(3)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4)填写小组成员个人评价表2;(5)写小组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词汇量相当大,有很多同音、形似、近义的现象。

这就使大家使用时,经常觉得吃不大准,写出错别字来。

写错字不仅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影响我们通过书面与人沟通。

使用电脑时,也时常因为认字不准,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

那么,我们经常出现哪些错别字?为什么出错?又怎样避免呢?我们看看同学整理的结果。

二.同学展示研究结果。

(多媒体、幻灯片或者大字报等等)三.教师总结:几个组的同学都上来展示了研究结果,各组都有自己的优点。

我想请同学评价一下,其它组的展示,对你们的研究分析有什么启发?(学生谈其他组的同学想到的,而自己没想到的)好,我把大家的研究结果总结一下:(一)产生原因:多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

研究性学习教案(10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10篇)

争论性学习教案〔10篇〕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气。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的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争论性学习教案1一、设计思想争论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猛烈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更加乐观的自主学习,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缘由。

所以引言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和建议,教材所选择的案例《永恒的橘黄》不是特别恰当。

首先从课题的内容上,对于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说,调查对象并不生疏,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环卫工人不是个很明确的概念。

其次,争论性学习活动需要我们同学从自然、社会、自身生活中去觉察问题,但是作为第一节引言局部的案例最好是能从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的1个课题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争论性学习活动的兴趣。

2、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在于让学生树立争论性学习活动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课程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的处理是通过带着问题看案例再进展争论共享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处理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承受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2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社会现象大争论:同学们,你们感到自己幸福吗?学生答复:略呈现资料: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兴起了1个热门话题,那就是幸福指数,用数字来衡量人们的幸福程度。

国家已经把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写进“十一五”。

去年,中心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推出了“幸福在哪里”系列节目,进展了1个2023年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陕西咸阳兴公正七个小城镇和周边农村,选取了4128名居民,进展入户访问,问的第1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时常观看同学一脸倦容,心情低落,这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面的高中生生活的是否幸福?我们温州市的高中学生成长幸福指数如何?幸福的来源的哪些?不幸福的缘由又何在?〔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争论性学习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所以我承受了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来导入课程,这个环节设计是依据教育学的头脑风暴理论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出来。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主动探究现象、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实验和总结成果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生主体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问题导向: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

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4.跨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建立联系和整合知识。

5.合作性: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交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1.引导式提问: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和实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5.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经验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社交技能。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

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1)点名读(2)开火车读(3)引导学生区别渴、喝(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要求:(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

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

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二《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教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引言教师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教师研究性学习应当明确目标,包括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目标。

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研究性学习需要为教师提供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在校内安排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或通过组织教师出外参加研讨会、讲座等方式进行。

三、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求,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细节。

这将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比如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购买相关书籍、提供专业培训等,以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研究性学习项目,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研究。

六、鼓励合作学习和交流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组织教师小组讨论、邀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七、培养研究能力和方法论知识教师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还要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方法论知识。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八、加强学校和教师研究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项目,提升教师在学校和学术界的影响力。

九、评估研究性学习成果对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可以通过考核教师的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质量等方式,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十、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8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是一篇科学童话。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

程玲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这节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个“挺—挺”理清课文脉络,为最后总结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打下基础。

在分层阅读阶段,注意把学生带入童话的境界。

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贴图,种子从微微睁开眼到最后长出小叶,钻出地面,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

教师还采用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学生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

采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

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在这个阶段,教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低年级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程玲老师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一句,老师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各是怎么唱的,唱什么歌。

学生回忆了春风、泉水的歌声,再唱唱小鸟和小朋友的歌,通过表象的再现,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春天的一派热闹景象。

在此基础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热闹”这个词。

教师并没有给“热闹”下定义(事实上也很难下),学生却实实在在地懂得了什么是“热闹”,这样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赶快”这个词的重要性,教师把删去这个词的句子与原句比较,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这时的心情,从而认识到“赶快”用在这儿特有的情味。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把“春风在唱歌,……”跟“春风在吹,……”两个句子读读、比较,学生感到前一种说法好,而且知道了因为把春风、泉水、小鸟当作人来写,所以很生动。

这一段的教学,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和句式。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答案: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实践性学习、案
例分析、反思和同行交流等。

在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中,实践性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
习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另外,通过案例分析,教
师可以深入研究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从而探讨适合不同学
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反思也是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
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只有通过反思,
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此外,同行交流也是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和其他同行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启发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实践性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和同行交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小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背景:俗话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双眼看世界,围绕“眼睛”的有关知识,班级开展了《奇妙的双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视觉错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机地将探究性活动和实效性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1、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双眼视觉原理和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受揭示视觉错觉的奥秘。

3、认识到“定性思维”不一定正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视错觉,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

渗透全面辨证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观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错觉图形的奥秘。

难点:自主设计错觉图形。

实施方案: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别要开展好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彩笔。

适用年级:四年级活动过程:课前活动:玩游戏“五彩缤纷”上课之前,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五彩缤纷”,请看大屏幕:看着列表,说出颜色,而不是字。

谁想做第一个小勇士?(你最先举手,机会送给你)现在其他的同学就是小评委啦,只要他出错了,游戏就结束了,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横着说)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呢,你们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充满奥秘的奇妙旅程就要开始了。

[精选]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精选]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一):课题:有烧不着的纸吗课时:1课时授课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

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

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

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能够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师生探究,分析: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

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

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仿佛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

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构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

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

本篇研究报告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背景、目标、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记忆,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贴近现实社会的需求。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而教师的角色也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正是紧随这一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学生能够主动选择研究领域、制定研究问题、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研究并呈现成果。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指导他们分析和评价数据,并引导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鼓励和激励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是显著的。

研究表明,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由于学生在研究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展开讨论,包括设计原则、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

首先,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问题导向原则,即教学计划应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再次是合作共建原则,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是实践应用原则,即注重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反馈和提升。

其次,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应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梳理和整合,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

另外,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评价方式也需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采用学习档案、学习日志、项目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应注重问题导向、个性化、合作共建和实践应用原则,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题,探讨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自主选择课题、深入探究问题、多种研究方法、跨学科整合、成果呈现和评价。

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课题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探究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1.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 培养创新人才。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 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结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简介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

重要性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培养其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参与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

其次,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在研究性研究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

这种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分享数据和观点,进行集体讨论和协作研究。

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有效应用为了有效应用研究性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研究目标:在开始研究性研究之前,教师应该明确研究目标,让学生清楚他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重点。

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他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重点。

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中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并确定研究的方向。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中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并确定研究的方向。

3. 组织研究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和资源,组织研究活动,并设计好研究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组织研究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和资源,组织研究活动,并设计好研究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4. 鼓励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研究,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成果。

鼓励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研究,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成果。

教师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教师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教师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投入。

三、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方案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研究、实验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索能力。

四、引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核心任务。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五、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如图书馆、互联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辅助学生的学习辅助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八、开展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是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必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测验、作业、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提高学习效果。

九、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倾听和理解,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十一、开展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3篇)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以“我们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有什么了解?(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

(三)信息整理与分析1. 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 小组成员对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重点内容。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反思与改进:评价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

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

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

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实验和推理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以及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的方法。

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且,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设计原则:设计一个有效的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和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施策略:要成功实施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进行研究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图书馆的书籍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开展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此外,教师还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供必要的帮助。

培养科学精神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一、课程设置目的: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两类: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

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

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概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导和自主探究的教育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潜能。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和生成,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使他们具备对课程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能力。

基本原则1. 学生主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充当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拟定研究计划,并帮助他们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与挑战。

2. 真实情境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研究。

通过采访专业人士、观察现象、参观实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成果。

通过互相讨论、合作实施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系统思考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待问题,并将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相互联系,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实施步骤1. 设定主题与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主题,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问题设计指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深入探究的问题。

教师可以以启示性的方式提问、组织小组讨论或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发思考。

3. 研究与调查指导学生收集所需数据、阅读相关文献并展开实地调查等活动。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和筛选信息来源。

4. 数据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引导他们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5. 呈现与评价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如展示、海报、报告等。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包括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效果评估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度、产出质量以及学业成绩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精选9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精选9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精选9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

(师板书:一粒种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舒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1. 引言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 设计合适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合适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任务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可以通过让学生制定调查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学术文献、科研网站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进行实验和观察、如何进行统计和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写作和口头报告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6. 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要具体、明确、积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应属于学习论的范畴.但教学过程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从教学角度进行研究更显重要.本文想从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教学特性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1“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教研员、任课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在探索阶段,认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样的课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研究性学习”的含义,适当扩大“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外延,这样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划分了三个层次.1.1含有课程意义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最初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提出的,它是该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高中课程项目之一.把“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统一划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程,规定了课时安排和具体要求.这种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范畴,但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属于校本课程的范围.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而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它一般在课下和校外进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1.2写进课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新教材执行新大纲,在相应的章中单独设立一节,以“研究性课题”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杨辉三角”等.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给出了具体的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属于课外内容,或具有实际意义或具有研究探索的意义,但都属于数学内容.它与上一层次没有统一教材的“研究性学习”不同,它既有教材,又具有学科性.1.3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只用以上两种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已感到不足.如何使用课本的教材内容,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于是这种使用课本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被称之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方法,简称为“研究性学习”.不过开始时,有些报刊中的文章使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提法以和第一层次的“研究性学习”相区别.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现在大部分文章已不再使用“探究性学习”的字样,而都使用“研究性学习”了.这种变化也说明了随着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正向纵深发展,给“研究性学习”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它更具生命力.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其区别在于所选用的素材不同,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使用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本文下面所提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简称,它的真实含义是“研究性教学”.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依据.2.1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自主性的第二个标志是个体性或独立性.课堂虽是集体学习的场所,但课堂的学习活动却是从个体开始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数据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选定.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出心裁,以培养独创精神.2.2协作性协作性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自主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通过相互协作,往往会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也被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几人一组,人数不多,便于沟通,有利于互相启发,与个体研究能紧密结合.二是班级性的大型思维展示,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范围大,人数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开展讨论和争论.两种层次的合作学习可在课堂中多次交替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3研究性前两个特性都是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习的方式等方面简述的,并没有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给以突出说明.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研究”二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其中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只有素材而没有结论.这样才具有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说,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性.“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还应表现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的实践.研究不应该盲目进行,而应体现出方法性.也就是说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的实践,使他们从中学会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学习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的研究结论更为重要.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最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归纳性研究方法、类比性研究方法、试验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强调并使用相关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的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除上面所述的三种以外,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其他特性.但我们认为后三种特性的本质属性不如前三种突出,有的还可以包含在前三种之中,因此就不再赘述.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怎样实施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只搞了几节市、区级的研究课,在听取了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之后,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3.1两个体现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课”,在备课之初首先应该考虑这节课要给听课教师展示什么,打算起到什么示范作用,准备达到什么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应重点突出以下两条.3.1.1体现新教学理念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什么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我们认为应该从教学目的出发,在新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去寻找答案.在新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数学课的教学目的进行了新的划分,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的是一般能力要求,可归纳为“三层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四类能力”,即“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层提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把空间想象和运算等都包含在内.第三层是人格、品德和素质的要求,表现为“兴趣”、“信心”、“精神”、“价值”和“世界观”.与原大纲相比较,我们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颇具新意.如果我们在备课之初抓住其中的一两项,认真地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失为是新教学理念的体现.3.1.2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工作要求.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怎样体现“新”字,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或小打小闹,止步不前,而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框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要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最近进行的一节以数列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课,包括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主要内容.教学顺序不是先研究完等差数列再研究等比数列,而是横向与纵向交叉进行.在研究完等差数列的定义之后,类比研究等比数列的定义;在研究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类比研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再顺次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种改革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课堂教学容量大,而且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十分紧密,不仅学生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收益,而且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3.2两个突出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涉及过多的教学目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节“研究性学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抓主要矛盾和主要过程是十分必要的.3.2.1突出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可以从教材内容上考虑,可以从教学方法上考虑,但最主要的还是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考虑.一节课如果从总的教学目标考虑,不应有过多的项目,要把主题选好,然后再在这个主题下进行具体设计.最近进行了一节函数复习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课.开始时打算由两个具体的函数解析式,通过研究它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最大(小)值,并画出它的草图来复习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象.但后来任课教师考虑到给出的函数解析式过于抽象,不如由实例引出,使其具有实际意义.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既然引入的是实例,那么结尾也应给予呼应,也应再回到应用问题.于是前后共出现三道应用题,并且还涉及了字母的讨论.这样一来,由原来侧重于创新意识,变成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并重;由一个主题变成了两个主题.如果照此设计实施,可能一个目标也完成不了.又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只由应用问题引出函数解析式,把由解析式到函数图象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确定为本节课的主题.3.2.2突出一条主线我们这里所说的主线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位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必然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协作性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哪一个特性为主更好呢?在常规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活跃的程度,往往用教师提问次数的多少、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的多少来评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提出,在现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要突出“合作学习”的作用.一节课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线,将“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3.3两个侧重无论什么课型,就教学过程而言,都可以划分为引入环节、主体环节和结尾环节.不言而喻,一节课的中心和关键必然是中间的主体环节,必然要把设计的重点放在这一环节中.正因为如此,往往容易忽视对引入和结尾的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中,加强了对这两个环节的考虑.3.3.1侧重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我们提出了三层考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兴趣.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内容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贯彻主题和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就不开门见山.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是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加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气氛.制造悬念是设置问题的一种技巧.对学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内容,对那些可能产生负迁移,可能发生错误的新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3.3.2侧重小结环节的教学设计复习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常规做法是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也有教师更深入一步,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到此我们仍觉不够.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把研究方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提出,在总结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更深入一步,“在学完了这节课之后,你还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出在思维方法上的收获.开始时,学生肯定会不适应,说不到点子上.我们觉得,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多次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积累.通过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4两个希望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的教学设想,但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完全实现,这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时,课堂上学生会怎样表现?设计与实际之间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设计时难度也会更大.于是,我们只好用“希望”二字来表达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企盼,也是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提出的较高要求.4.1希望产生障碍或出现错误研究的过程从来就不可能一次成功,产生思维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和自然的.为了使学生学会思维、实践研究的方法,我们希望教师在全班讨论时,不要只叫会的,只听对的,相反,应从出现错误的,产生障碍的开始,要求学生不要只讲结果而应讲出产生错误和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讲出解决的办法,讲出思维的全过程.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尝试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学会由失败走向成功.4.2希望产生矛盾或出现冲突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互相启发,使个体思维由外因的作用而产生飞跃.但这只说出了“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由于个体思维的差异,它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矛盾,甚至出现冲突.尤其是在全班性的大型“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不希望只是小组的代表一个人在台上发表演讲,而其他同学静听,这种交流缺乏学术的气氛,有“一言堂”之疑.我们希望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或在发言之后发表不同的见解或给以适当补充并展开讨论,或在发言中就打断发言展开争论,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使“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得到充发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但这种理想教学环境的出现,不可能通过几次研究课就能形成,开始时期望值不应过高.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必有好处,这种和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是迟早会出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