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期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 引言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
2.2 原则本实施方案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3. 主要任务3.1 推进科技福利改革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进科技福利改革是本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纳入绩效评价指标;•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待遇;•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评价、转化和推广机制;•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金扶持。
3.2 加强科技投入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强科技投入是本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提高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管理和支持,优化科技项目的评审和资金管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投资,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化发展。
3.3 优化科研管理为了提高科研管理的效能,优化科研管理是本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简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审批流程,减少科研人员的行政负担;•完善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建立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与开放,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3.4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本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和数量;•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创新项目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提纲:1.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的问题与难点3.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及建设路径4.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5.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当前,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科技创新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强盛,也涉及到人类文明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因此,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显而易见:一方面,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并激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还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广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的问题与难点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包括:1.基础研究薄弱:我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并不高,尤其是在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中,基础研究的筛选和资金配置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2.创新途径有限: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存在“单一突破”或“围绕赶超”等创新途径,相对于引进和消化吸收来说,之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科研资源不均衡:我国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科研资源的分配并不平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在技术应用上的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问题。
4.管理机制落后:我国在科技创新体系管理的基础上,管理框架并不完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也不完善,尤其是在推广与实践的环节还要进一步强化。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及建设路径为实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基础研究:针对我国科学和技术落后的短板,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管理,制定出一系列创新政策和科技资金优惠政策,推进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建立广泛的技术创新标准体系,解决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标准瓶颈,制定出一系列推动技术创新的管理政策。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实现创新的突破和成果的转化,就需要深化科技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搭建技术创新体系。
一、健全企业主体地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要加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优化创新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施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高企业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二、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导向。
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引导企业投入到市场有需求的技术研发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推动经济发展。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升级换代。
四、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总结:深化科技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创新突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要求引入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并分析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次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科技体制; 改革; 科技成果; 产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强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这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方向,表明了科技体制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1978年以前,我国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
这一体系实行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的开展,带动科学技术的转移。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局限日益显现。
主要表现在:科技与经济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缺少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的机制,不利于技术扩散;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导致“大锅饭”的现象,不利于调动科研机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
《决定》提出科技力量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
从那时至今,政府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供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依据改革目标与政策重点的调整,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面向”、“依靠”的方针,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
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完善科技、经济协同推进机制,为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强财政投入对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
统筹衔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沟通机制,汇聚各方资源共同解决科技发展重大问题。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科技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
发挥企业面向市场和用户的优势,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共建研究机构等形式,建立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坚持政府投入引导与政策措施激励并举,进一步增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面向社会的创新服务功能,激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完善相应的组织方式和组织流程,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作用。
(三)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国家重点科技计划进一步突出服务国家目标导向、聚焦重大任务的功能。
加强各科技计划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部署,优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流程,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集成和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处理好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关系。
根据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管,改进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关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与感受
关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与感受管理部门党支部张瑞东2017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宣布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同时担任青岛能源所和大连化物所的所长,两所独立建制,一套行政班子,两套党委班子,标志着两所融合发展正式启动。
两所融合发展是在国家吹响向科学进军新的“集结号”的大背景下,院党组从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全局出发,立足中科院实施“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的大局,把握国家实验室建设机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研究所获得的难得发展机遇。
院党组要求,两所“强强联合”,整合两所优势学科领域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整合的过程中实现每个“1”都大于“1”,最终实现“1+1”大于“2”的目标。
融合发展是中科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布局的新的举措,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已经承担起“探路者”和“先行者”的责任,这是责任担当,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历经近3个月参与融合发展的过程,对于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
一、融合发展是经历了多次深入探讨后的抉择。
研究所进入二期建设发展阶段后,怎样整合驻鲁研究院所的力量,进一步发挥整建制研究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地方政府领导提出新的预期和要求。
同时研究所如何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在中科院研究所分类改革中找准定位,与国家科技创新总体战略有效衔接、深入参与是研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2015年7月3日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给白春礼院长写信,提出由中科院牵头与德国波恩大学合作共建青岛波恩高等研究院。
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白春礼院长提出将在青岛成立分院与整合中科院驻青机构一起考虑的设想。
8月5日,白春礼院长来青与李群书记会面时,提出了参考合肥物质院模式的建设意见。
由此在研究所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科学院驻鲁科研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更好的服务和支撑青岛市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布局规划提上了院地领导的日程。
《如何理解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二字绝非易事,虽然自主创新之路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但是无论企业、科研院所,还是政府,都应该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主创新,少走弯路,以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我国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
自主创新,就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使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消耗大量能源,承受巨大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仅需一纸技术合同,就可拿走大部分利润。
因此专家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跟踪模仿”嬗变“中国原创”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提高,xx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0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xx年的0.9%提高到xx年的1.42%。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空前活跃,有效地支撑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自主创新”关键要狠抓落实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包括新发明,新创造,新发现,新应用在内,都是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提案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769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科技部会同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办理提案人:龚立群主题词:科技创新,科研管理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释放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市场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面对国际竞争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影响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制约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
其主要表现:1、科技资源分散,规模效应不明显。
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科技资源由于条块分割,导致短缺与闲置现象并存;由于统筹不够,造成重复投入。
2、科技创新主体内生动力不强,创新效能较低。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导向性不强,科技创新主体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尤其是对科技项目的实际转化关注不够,满足于立项和结项,进而导致创新效能较低。
3、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存在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发言权有限,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不明显。
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构建自主创新体系1、构建科技创新的决策协调机制。
应在科技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决策协调机制,统筹形成政策合力;同时应成立由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为政府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以及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立项、结项的评议、审定。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制定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战略,将创新发展逐步引向经济建设渠道,逐步改进科研机构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同时,鼓励企业单位开展自主创新,以创新成果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过多年改革,逐步形成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重要源泉之一,内含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参与研究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诸多关键项目。
现如今,高校绝大部分科研成果以科技文献方式展现出来,其中90%的科研成果并未转化为创新生产力发展成果,反而深埋在文献库中无人问津,科教成果无法转化为经济成果,无疑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和人力成本的耗散。
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将创新成果真切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促进科研成果效益化,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是高校创新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而企业无疑成为实现科研转化的有效载体。
高校具有人才技术优势,而企业拥有资本和市场优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加大力度支持合作院校的建设,并对服务于相关产业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院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吸纳学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
高校与企业间应注重相互合作,逐步开展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充分挖掘双方的优势和潜能,将科研成果带出实验室,带到工厂带入社会,填补企业科研空白,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实际经济效益的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
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管制度,实现资产基金科学管理,杜绝浪费和违法犯罪行为。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机构管理体制逐步发展,相应的科研监管方式与审查制度也有所进步,保障政府调拨的科研经费做到物尽其用,避免过度浪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技 对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 支 撑 引 领 作 用 , 要支 撑 引 领 作用 。 现 就 深 化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加 快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建设 提 出如 下 意见 。
党 中央 国务 院 正 式对 外 发布 关 于深 化 科技 体 制 改革 加快 国家 创 新体 系建设 的意 见 ,从
促 进科 技 与 经济 紧密 结合 的角 度 出发 ,突 出强调 了推 动企 业成 为技 术创 新 主体 ,增 强企 业 技 术创 新 能 力 ,以及 新形 势 下深 入实 施 国家 技术创 新 工程 ,对 于加 快建 设 创新 型 国家具 有
重 点 , 进 一 步 深 化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 规 律 的 中 国 特 色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原 能 ,科 技进 步 贡献 率 达 到 5 %左 右 。 5 着 力 解 决 制 约 科 技 创 新 的 突 出 问题 , 始 创 新 能 力 明 显 提 高 , 集 成 创 新 、 四是 改 革 科 技 管 理 体 制 , 推 进 科 技 充 分 发 挥 科 技 在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能 力 大 幅增 强 , 项 目和 经 费 管 理 改 革 、科 技 评 价 和
协 同 合 作 ,提 升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整 体 实 现 研 发 投 入 占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的 比
三 强 化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主
体 地位 ,促 进 科 技 与 经 济 紧导 产 业 技 术 四
效 能 。三 是坚 持 政 府 支 持 、 场 导 向 。 例 与 国 际 同类 先 进 企 业 相 当 ,形 成 市 统 筹 发 挥 政 府 在 战 略 规 划 、政 策 法 更 多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核 心 技 术 ,
我国科技的现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和外延扩展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科学技术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体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真正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
在新材料方面,中国研究的光学探测晶体、闪烁晶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探测晶体的主要供应者。稀土永磁材料,我们跟日本发展的最早,而且都已经规模产业化了。高温超导体研究工作方面,赵忠贤先生领导的小组,曾经在世界上取得领先的地位,现在已经发展到除了技术发展,探索新的超导材料以外,现在正在开展超导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信息科技,我们已经研制出先进的CPU芯片,研制出许多重要的应用芯片,逐步的结束了中国计算机跟中国的电子产品无芯的历史。我们已经有能力研制超级的大型计算机。联想的升腾、曙光的服务器都曾经排位到世界的前5位和前10位。它也是中国科技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能做超级大型计算机的国家,在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而且欧洲、俄罗斯也不太行,最近没有什么在前列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现在中国也挤入了超级计算机的俱乐部。
基础科学,比如数学机械化,量子科学,我们在五个量子纠缠态方面取得了领先成果,这也是科大年轻教授完成的。在化学、古生物、光合作用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比如古生物研究,欧洲跟美国,包括日本科学家跑到南京古生物所、北京的古脊椎所进行研究。还有就是光合作用,蛋白质晶体结构,只有少数国家、少数的科学家团组能为之。第一组蛋白质解读的科学家,我记得是三个德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一个还被挖到美国去。
能源科技,比如煤合成油,无论是一次直接合成的,还是两次合成油技术,中国科学家都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小规模实验,都要进入到中等规模的中实验阶段。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核聚变研究也取得了成果。在资源环境方面,比如西部环境治理,黄土研究,刘东生先生在这方面获得了世界级的大奖,因为世界上过去研究古气候变化主要是靠两极和分布在地球各处的冰川,以及海洋的珊瑚礁,黄土是中国独有的材料,中国科学家通过黄土进行研究,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
关于深化科体制改革 建立创新体系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体系的意见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1、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导的世纪,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以国家或地区为整体,明确创新目标和战略重点,建立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促进科技进步、保持科技优势的基本手段。
近年来,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创新制度和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但总体上,创新能力不足,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要求,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创新资源配置还没有实现优化,分割、脱节,协同性较差,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靠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
因此,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的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动力。
2、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战略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增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内在动力;加快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互动,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运用;优化创新环境,健全政策法规,形成崇尚知识、崇尚人才,激励和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建立起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能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各类资源有效整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一、国内新型科研机构的兴起及分布国内新型科研机构源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民办非企业为契机发展起来。
1998年10月,国家颁布出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首次确立了民办非企业的法律地位,为开展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型科研机构的萌芽提供了重要载体。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支持。
2001年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进行明确规定,加大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为新型科研机构萌芽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省根据本省发展需求积极壮大非传统科研机构规模。
2002年,浙江省出台《促进民营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浙江省省级民营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认定工作,并明确经认定后的浙江民营科技研究开发机构享有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随后,其他省市也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加快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如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规定》,青岛市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唐山市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特色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江苏、广东等也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的发展与建设。
优越的政策环境打造出发展的沃土,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一批新型科研机构,为各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成为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
二、国内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模式在各地不同类型新型科研机构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创新活跃和产业集聚地区,涌现出一类新体制新机制运作的新型科研机构,这类新型科研机构重视源头性技术创新,通过先进前沿技术引领带动行业和产业发展,成为各地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
[导读]文/ 龙云凤*本文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监测”(项目编号:2016B090919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0.05.24•【文号】国办发[2000]38号•【施行日期】2000.05.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科技部、中编办、财政部、中央企业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外经贸部、税务总局、工商局、质量技监局《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000年五月二十四日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科技部中编办财政部中央企业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外经贸部税务总局工商局质量技监局二000年四月二十九日)经过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已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需求对研究开发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科研机构面向市场的自我发展活力有所提高;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进行了企业化转制试点,科技力量布局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
但是,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条块分割、分散重复、人员过多、效率不高、面向市场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的要求,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
为此,对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科研机构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一)改革的目标。
按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总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科研机构改革步伐,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以支持项目为主,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扶持技术创新活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集中用于应由国家支持、亟需发展的领域和少数精干、高水平的重点科研机构;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深化科技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科技发展也变得日益复杂和
多元,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快科技体制,促进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加快完善我国创新体系,要依靠科技体制的推进。
科技体制
的推动主要包括科学管理体制、科技绩效评价体制、科技投资政策、科技
市场准入规则等方面的。
它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现行创新体系的结构,切实
增强创新活动的管理能力和成果质量。
其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创新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科学
谋划,确立科学发展规划,确定全面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此外,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
的政策支持,推动各类创新活动的发展。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发[2013]16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
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37人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合同交易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7.10.26•【文号】国科发创〔2017〕330号•【施行日期】2017.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7〕330号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有关人民团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部署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要求,推动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深化管理方式改革、优化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7年10月26日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激发科研事业单位创新活力,引导科研事业单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职责定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所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科研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科研事业单位)。
第三条科技部牵头,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牵头部门)统筹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
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基础研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家需要加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对基础研究体制机构进行改革,以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是推动基础研究的关键。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投入,提高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科研平台应该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建立联合科研实验室和共享平台,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科研平台与企业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是加大科研力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选择。
国家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体制,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和藩篱,建立起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科研创新体制。
建立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制度激励机制。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增强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
基础研究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国家应该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拨付比例。
科研人员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尽快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创新人才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努力和创造能力决定了科研的成果和水平。
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育和培训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科研人才。
同时,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国家还应该建立健全科研评价体系,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北京市科 学技 术研 究院机 关 ,北京 1 0 0 0 8 9 ; 2 .北京 市科 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 ,北京 1 0 0 1 2 0 )
摘要 :面向 国家创 新体 系建设全 面推进和科技 体制改 革深化 的新形 势,从 创新基地 、协 同创 新组 织、分配机 制 改革 、资源整合 、绩效管理 等方面研 究地方科研机 构的创新 体 系建 设 ,分析 北京市科 学技 术研 究 院等地 方科研 院所 的发 展 实 践 ,提 出新 时 期 地 方 科 研 机 构 战 略 发 展 建 议 。 关键词 :改革 ;协 同创 新;成果转化 ;战略发展
p e f r o ma r n c e m na a g e me n t .I t c a r r i e s o u t c a s e s t u d y o n t y p i c a l r e g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 s u c h a s B e i j i n g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I n s i t t u t i o n s i n t h e Pe r i o d f o De e p e n i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S y s t e m Re f o r m
S O NG Hu i .L t )Hu a q i a o
中图 分 类 号 :G 3 1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1 5— 0 0 0 1 —0 4
Re s e a r c h o f I nn ov a io t n S ys t e m Co ns t r u c t i o n f o Re g i o n a l R&D Re s e ar c h
( 1 . H e a d q u a n e r o f B e i j i n g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9 ,C h i n a ;
me n t o f r e g i o n l a i n s t i t u t e s . Ke y wo r d s:r e f o r m ;c o o p e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c o mm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f ui r t s ;s t r a t e g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2 . B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h i n a )
2 年第 1 5
s c i 咖
…
麓。 … 眦 h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7 6 9 5 . 2 0 1 3 . 1 5 . 0 0 1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期 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 系建设研究
宋 慧 , 吕华 侨
Ab s t r a c t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n e w s i t u a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d e v e l o p i n g a l l —r o u n d a n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y s t e m r e f o r m d e e p e n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r e g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s t i t u t e s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f o i n n o v a t i o n b a s e,c o o p e r a t i v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t e r e s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r e s o u r c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