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几种环境因子对IHHN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
几种环境因子对IHHN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作者:张丽马文婷姚洪旺李娜包海岩来源:《河北渔业》2023年第11期摘要:为阐明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影响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增殖的关键因子,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环境因子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体内IHHNV增殖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同样条件下,水温25 ℃和30 ℃凡纳滨对虾体内IHHNV病毒数具有明显差异,且在30℃时最大;2.5‰、10.0‰、20.0‰三个盐度梯度IHHNV增殖组间差异显著,且增殖速度与盐度呈正相关;在氨氮0.05、3.00、7.00 mg/L三个浓度梯度下,IHHN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数量的变化未表现出线性关系,但氨氮0.05 mg/L浓度组凡纳滨对虾体内病毒数明显低于3.00、7.00 mg/L浓度组;在亚硝酸盐氮0.05、5.00、10.00 mg/L三个浓度梯度下,IHHN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数的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环境因子;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增殖随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疾病逐年增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环境因子作为养虾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对对虾病毒病的暴发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子超出对虾的适应范围就会成为胁迫因子,这种胁迫既影响生物体也影响病原体。
养殖环境涉及的胁迫因子包括水质理化因子(温度、盐度、pH、溶解氧、环境污染物等)、生物因子(媒介生物等)。
近年来环境胁迫因子对养殖生物的生理病理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已有研究表明:疾病暴发主要是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宿主与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共存,当某些环境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暴发。
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养殖技术
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在我国被广泛的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病、桃拉综合征和红腿病病毒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根据养殖场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白斑综合征病毒病1.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病原是一种具有囊膜的无色液体即亚群杆状病毒,也就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这种病毒危害很大,一旦虾体感染,死亡率可达到90%。
在虾的肠道里存在着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有益的自然是对虾的健康有好处的,但是一旦有害的微生物多了,那么虾体健康出现问题,其免疫力就会降低,从而使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有机可乘。
从而虾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
2.症状通常病虾的表现症状为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即活动能力下降。
虾群可能会出现游动异常,行动迟缓。
头胸甲上有明显的针眼大小不规则的白色斑点,显微镜检查一般为花骨朵状的,肝胰脏肿大糜烂或发红或体表发红,几天内就会有大量死亡。
这种情况下的虾群会在几个小时内再次出现这种问题,如果发现这种问题就说明虾感染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受到威胁的对虾死亡后尸体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其他对虾则会选择吃掉同伴,病从口入,其他健康的虾也会因为吃了不健康的对虾而导致死亡。
因此可导致一周内全塘的对虾死亡,危害之大,影响之深,于此可见。
3.流行情况该病为水平传播,病虾排泄物夹杂着病毒从而污染水体,健康的虾呆在污染的水体内通过吞食病虾也随之感染到病毒。
二、桃拉综合征病毒病1.病原该病毒病原是直径32纳米左右的桃拉病毒(TSV),这种病毒式一种单链的RNA,外形呈现球的形状。
南美白对虾成为其寄宿的主要目标,因此此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死亡率也很高。
2.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吞食饲料,不好动;游泳无力、反应迟钝;虾体的壳变软,虾的身体体呈现红色,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桃拉综合征病毒病病又称为红尾病。
氨氮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0 _1 N o. ,l 9, 3 S ptm be , e e r 201 2
Ju a o Taj r utrl iesy o r l f i i Agi l a Unvr t n nn c u i
文 章 编 号 : 10 —3 4 (0 2 3 0 5 — 4 0 8 5 9 2 1 )0 — 0 8 0
氨氮 对凡纳 滨对虾稚虾 的急性毒性作用
魏俊 利 ,孙 金 生 通 储 ,李翔 信 ,马丈婷 ,耿 绪云 ,徐 赞 霞 ,李晶 晶
( .天 津 市 水 生 动 物 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天 津 3 0 2 ;2 天 津 师 范大 学 细 胞 和 分 子 调 控 重 点 实 验 室 ,天 津 3 0 8 ) 1 02 1 . 0 3 7
中 图 分 类 号 : ¥ 1 92 文献标识码:A
Ac eTo i f c so m o i t o e n Lio n e s v nn me ut x cEfe t f Am n aNir g n o tpe a u a a i
i X an 1 WEIJ n 1 l SUN Ji s e g 2 C r u i n—h n I 0 郾 d m LI i g M A n t g JJ g We i n
摘
要 :实验研究 了氨氮对体长3 m、体质量03 6g( =1 .c 2 .5 n 0)与体长 1 I、体质量0 3 / .CI 6 T . 6g(1 0
=1 两种规格凡纳滨对虾 ( ip n es an me) 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血氨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5) Lt ea u n a i 稚 o v
mg 、4 G0 1 4 gL 6h / L 8 L 为 . 2m / 、9 h 0 为 1 1 / ,生 存 安 全 浓 度 S为 02 6 / 。 .2 L 0 mg c . mg 05 L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60和90表达的影响
HS P 9 0在 鳃 、 肠、 肝胰腺、 肌 肉、 血 细胞 和 类淋 巴的表 达 , 表 明 HS P 6 0和 HS P 9 0参 与 WS S V 感 染免
t i o n a f f e c t e d t he t r a ns c r i p t i o n l e v e l s o f HS PS mRNA. W S SV i n f e c t i o n i n h i b i t e d t h e e xp r e s s i o n o f H SP6 0 i n t h e t i s s ue s o f g i l l ,i nt e s t i n e,mus c l e a nd he mo c y t e ,a nd pr o mo t e d t he e x pr e s s i o n o f Hs Pg 0 i n t h e t i s s u e s o f g i l l ,i n t e s t i n e,he p a t o p a nc r e a s,mus c l e ,h e mo c y t e a nd l y mp h o i d . Th i s
Ye l l o w S e a F i s h e r i e s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s ,Qi n g d a o 2 6 6 0 7 1 )
S UN Fa n
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感染白斑综合症的研究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r nal of Hengya ng Normal Univer sity No.6Vol.29Dec .2008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感染白斑综合症的研究潘忠诚1,2,王芳宇3,何建国2,赵志英2,翁少萍2,付小哲2,陈国良4(11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31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8;41广东湛江海茂公司,广东湛江 524001)摘 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的死亡率变化。
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 (每尾注射剂量011mL ),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78±213)%,(21±114)%。
当养殖在高(100尾/m 3)、中(50尾/m 3)和低密度组(25尾/m 3)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 ,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1±217)%、(78±113)%、(63±119)%。
在相同养殖密度下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 ,雌虾组和雄虾组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713±1183)%,(51±211)%(p <0105),白天的死亡率比晚上的低,差异显著(p <0105)。
另外,凡纳滨对虾注射感染的死亡率与投喂感染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105)。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WSSV ;巢式PCR ;死亡率;人工感染中图分类号:X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6—0063—05 凡纳滨对虾是世界人工养殖的三大对虾品种之一[1]。
当今,凡纳滨对虾在中国的人工养殖,大都从原来的土池养殖经过改造成地膜养殖[2]或高位池养殖模式[3],这种养殖模式不但提高单位面积的对虾产量,同时节约养殖资源,但高位池养殖系统也具有易暴发细菌和病毒性疾病,同时高位池养殖系统的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邻近的海域,势必给近海环境造成污染。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水产种类,受到了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对养殖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进行介绍,以便养殖户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范和控制。
1. 白斑综合症病(WSS)白斑综合症病(WSS)是一种引起南美白对虾大规模死亡的重要细菌性疾病,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引起。
感染虾只后,虾体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并伴随着虾体的变软和变脆。
患病的虾极易被其他疾病或环境因素所致死亡。
预防和控制白斑综合症病的关键在于增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户应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废水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定期清除池塘底泥和虾殻,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关于病毒的研究、防治和防范工作也应该得到加强。
2. 顶芽弯曲病(EHP)顶芽弯曲病(EHP)是一种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疾病,由顶芽弯曲病菌引起。
患病虾只头部显著变形,其顶芽出现弯曲或扭曲的症状。
患病虾体色变深,行动迟缓,极易受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对于顶芽弯曲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持养殖水域和设施的清洁卫生,并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养殖户应加强对水质和养殖环境的管理,避免水域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饲料的合理投喂和养殖密度的控制也是预防顶芽弯曲病的重要措施。
3. 白肠病白肠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由白肠病菌引起。
患病虾只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部肿胀和排泄物异常。
白肠病一旦发生,极易导致养殖场的虾只大规模死亡。
预防和控制白肠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健康监测。
水体清洁和无菌是预防白肠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管理,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定期检查和监测虾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
4. 中肠球菌病中肠球菌病是一种由中肠球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虾只中肠内出现黏液块状物和肠道纤毛丢失。
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作者:黎国建袁韵昊钟键骆俊良杨世平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4年第05期摘要:【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自噬相关基因13(ATG13),并分析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外源刺激后的表达变化,为探究ATG1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原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PCR扩增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通过ProtParam、Softberry、SMART、InterProSca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Poly(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
【结果】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431 bp,共编码476个氨基酸残基;凡纳滨对虾ATG13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2.4 kD,理论等电点(pI)为5.40,属于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但其N末端存在1个ATG13功能域(第94~167位氨基酸处)。
凡纳滨对虾ATG13氨基酸序列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ATG13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7%,基于ATG1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凡纳滨对虾与果蝇的亲缘关系最近。
ATG1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肌肉、鳃、中肠、血细胞、心脏、脑和皮肤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中肠,在皮肤和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
经哈维氏弧菌和poly(I:C)刺激后,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在肝胰腺、中肠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刺激后12、24或48 h达最高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BS)(P<0.01)。
【结论】受哈维氏弧菌或poly(I:C)等外源刺激后,凡纳滨对虾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基因ATG13表达以调控机体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维持细胞稳态,即ATG13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原感染的响应过程。
几种理化因子对急性感染WSSV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几种理化因子对急性感染WSSV凡纳滨对虾的影响陈勇贵;梁秋玲;何建国【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49)006【摘要】根据正交试验表L16(45),对海水盐度、NH+4-N质量浓度、 NO-2-N质量浓度、 pH及感染WSSV的量各4个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pH>WSSV>NO-2-N>NH+4-N>盐度.其中, pH、WSSV、NO-2-N 、NH+4-N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盐度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页数】6页(P78-82,88)【作者】陈勇贵;梁秋玲;何建国【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5.4+9【相关文献】1.两株潜在益生菌安全性评价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和抗WSSV能力影响 [J], 王晓琳;马甡;单洪伟2.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 [J], 方金龙;王元;李新苍;周俊芳;陈甜甜;房文红3.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r免疫因子活性及抗WSSV的影响 [J], 陈辉辉;涂晨凌;唐杨;黄永春4.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组分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能量代谢和抗WSSV能力的影响 [J], 单洪伟; 于鹏; 刘宽; 于明超; 马甡5.水体理化因子对感染WSSV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综合影响 [J], 黄海洪;曾丽娟;李朝云;刘小林;张运生;类延菊;杨品红;罗玉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据WSSV胁迫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特性的时空变化
doi:10.6043/j.issn.0438-0479.201611008白斑综合症病毒胁迫下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陈辉辉1, 涂晨凌1, 唐杨1,黄永春1,2*(1.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2. 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摘要: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内含葛根、黄连、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当归、山楂、陈皮和茯苓)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胁迫后的免疫特性,分别以0%(对照组),0.4%,0.8%,1.2%,1.6%和2.0%复方中草药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体质量(0.026±0.007) g)28 d后,测定生长指标并经WSSV感染后测定0,12,24,48及96 h阶段免疫相关因子(T-SOD、AKP、ACP、GOT、GPT)的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观察对虾死亡情况。
结果表明,经WSSV胁迫后,凡纳滨对虾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在0~96 h期间的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24~48 h达到高峰期。
除1.6%添加组对虾的谷丙转氨酶(GPT)在24和48 h酶活力较高外,整个实验过程中,0.8%和1.2%添加组对虾的免疫相关酶活力处于较高水平且较其余组稳定,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
感染192 h时,0.8%添加组对虾存活率最高(33.33%)、50%死亡时间最迟((150.50±48.88) h),1.2%添加组次之(存活率为21.33%,50%死亡时间为(127.09±28.10) h),1.6%添加组和2.0%添加组第三,对照收稿日期:2016-11-01 录用日期:2017-03-10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2017N51010004);厦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3PZY001SF25)*通信作者:ychuang@组和0.4%添加组则全部死亡,并且50%死亡时间最早,死亡速率也快。
对虾白斑病难以治疗?提前预防是关键
对虾白斑病难以治疗?提前预防是关键展开全文对虾白斑病,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引发的病症,主要危害对象为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
对虾白斑病从发现少量病虾到绝大部分死亡仅一周的时间,短期内即可造成对虾活力下降,而且传播速度快,无特效药物可治疗,死亡率高,是威胁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对虾养殖世界性难题。
对虾白斑目前普遍认为的对虾白斑病的致病因素1、改底不彻底。
特别是养虾老池或养鱼池,底泥较多,在缺氧、暴雨、倒藻、池底质恶化,水体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等条件存在时,会导致对虾体质下降,可诱发对虾白斑病的暴发。
2、病原侵入。
虾苗自身携带病毒病,或者对虾机体内部抵御能力不足,此时病原体侵会造成病原体在体内的大量增殖,最终导致对虾白斑病。
3、营养不良。
长期投饵不足或投喂劣质饵料,使对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导致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诱发白斑病。
4、放苗密不合理,超出科学范围,致使对虾白斑病发病快,传染率高,死亡率也高。
对虾白斑科学防控是应对对虾白斑病的关键:1、勤改底、定期检测加大改底的力度,定期检测池水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以及溶氧藻象等情况,同时保持水体稳定,合理增氧,对虾作为底栖的生物,一旦底部恶化将会造成对抗病力下降。
对虾白斑2、防止细菌感染加强对水质的综合管理,定期消毒,控制养殖水体中细菌(弧菌)感染,注意发病前期的抗菌药使用。
对虾白斑病一直是水产养殖的难题,也是高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一定不能大意,要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害扩大。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原产地南美洲,具有广盐性、生长快、适合高密度养殖等特点,是世界三大对虾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产量已达到我国养殖对虾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
然而对虾养殖业养殖强度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恶化给凡纳滨对虾病害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1992年首次发现于中国台湾,随后相继在亚洲各国的对虾养殖区域发现了该病毒。
WSSV 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广泛且快速的传播,造成了全球范围内水产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WSSV具有强致病力、强传染性、短病程、高毒性的特点,可感染40多种甲壳纲动物以及水生浮游动物,感染后死亡率高(80%~100%) 。
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兽医局(OIE)以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已将WSSV列为需要报告的严重水生动物病毒之一。
生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和获得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
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存在一些先天免疫识别分子也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以识别病原相对保守的相关病原模式分子(PAMPs)。
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相关病原模式分子(PAMPs)主要存在于一些脂多糖、脂蛋白、单链RNA和双链DNA中。
目前已经发现了几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包括Toll和TLRs、NLRs、RLRs、CLRs。
凡纳滨对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体液中不具有免疫球蛋白,缺乏抗体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其主要依靠物理防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抵抗外界病原。
细胞免疫包括吞噬作用、结节形成以及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而体液免疫包括proPo 级联反应、凝血反应、抗菌肽(AMPs)、凝集素、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Dscam)、Toll和IMD通路,这些分子直接或间接触发一系列防御反应。
凡纳滨对虾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日趋增多和日益严重,其中以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也最难治理。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3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毒,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虾血细胞虹彩病毒;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945.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3-0205-06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3.06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Viral Disease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SUN Meichao 1CAO Mei 1*WANG Xingqiang 1QIAN Shiyue 1LU Xueni 1LI Yong 2(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Fisheries,Jiangsu Ocean University,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5;2Lianyungang Qiaohai Fishery Technology Co.,Ltd.,Lianyungang Jiangsu 222045)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the diseases that occur during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are increasing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Among them,the losses caused by viral diseases are the most serious and the most difficult to control.Based on this,this paper selected three common and more harmful viruses in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expound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ruses,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itopenaeus vannamei farmers.Keywords Litopenaeus vannamei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shrimp henocyte iridescent viru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凡纳滨对虾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孙美超1曹梅1*王兴强1钱诗悦1卢雪旎1李永2(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连云港侨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5)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因其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1]。
对虾常见病毒、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及防控措施
• 严格选择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虾苗。购苗时要求虾 苗出具相关证明(检疫合格证、幼体来源及亲本 检疫合格证明等),或也可以自行到有关资质单 位制合适的放养密度
• 放养密度过高,不但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还会因饲料 投喂和养殖代谢产物增多造成水环境污染,致使对虾易 发病,得不偿失。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的放养密度应 控制在每亩10-15万尾,滩涂土池养殖和淡化土池养殖 的放苗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6万尾。
若使用携带某种病毒的亲虾进行繁育生产,其生 产的后代虾苗多将成为病毒携带者。
• 水平传播
• 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的病毒经摄食(经口)感染,侵入 感染(经鳃或虾体创伤部位侵入)等途径入侵对虾机体, 使健康对虾进入潜伏感染或急性感染状态。一般经由水 平传播途径的感染有以下几种情况。
• a.健康对虾摄食携带病毒的甲壳类水生动物(如杂虾、 蟹类等)被感染。
• f. 亚硝酸盐和硫化氢 亚硝酸盐主要影响对虾血 淋巴对氧的亲和性,降低机体的输氧能力,而对 机体产生毒素作用,硫化氢则主要表现为急性毒 性作用,能够作用于蛋白质机构中的巯基基团, 抑制蛋白质的作用。
• (5)水体中微藻与病毒病的关系
• 水体中微藻(尤其是赤潮生物类群)种类和数量 等与养殖对虾的病害发生情况有密切关系。微藻 的多样性指数与虾病程度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 越低,虾池富营养化程度越高,水质条件越差, 越容易发生疾病。
• d. 酸碱度 对虾水体pH值低于7.8,对虾抵抗力降低, 会增加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易感性。
对虾病毒病的分类、传播及综合防控措施
• (4)水体环境因子与病毒病的关系
• e. 氨氮 氨氮能从水体进入对虾组织液内,对其 体内酶的催化功能和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当氨氮含量高于0.75mg/L时感染对下全部呈现明 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症状并死亡。
不同温度条件下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威胁 , 如 白斑综 合症 、 弧 菌病 等 J 。在 人工养 殖过 程 中 , 养 殖动 物感 染 的病原 体可 能不 止 1 种, 而 是 2种
或多种 ¨ 4 J 。当水体中细菌数量增多 , 也为第 2次感染提供机会 。鳗弧菌 ( V i b r i o a n g u i l l a r u m) 属革兰氏 阴性 菌 , 是 一种 条件 致病 菌 , 如果 养殖 环 境 水 恶化 , 会 引起 鳗 弧 菌 数 量增 多 , 从 而致 使 对 虾 发病 。 白斑综
第 6卷 第 1期 2 0 1 5年 3月
热 带 生 物 学 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oURNAL oF T RoPI CAL BI oLOGY
V0 1 . 6 No . 1 Ma r . 2 01 5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0 5 4 ( 2 0 1 5 ) 0 1 — 0 0 1 1— 0 7
合 症是 由 白斑综 合 症病 毒 ( ws s v) 引起 的 , 其病 毒宿 主广 泛 、 传染 性极 强 、 对 虾 致死 性 高 。有研 究 发 现 , 各
种疾病 的爆发与虾体免疫水平 、 感染方式 、 环境 因子 ( 温度 、 盐度 、 p H值、 氨氮含量等) 等有关 卜 , 如氨氮
浓度 增加 会提 高对 虾对 弧菌 的易感 性 , 高 温或 者 低 温 可 以 抑制 WS S V 在对 虾 体 内 的增 殖 ¨ 。 。 “ J 。笔 者 探讨 在不 同温 度下 鳗 弧菌 和 WS S V对凡 纳滨 对虾 的致 病性 , 旨在 为对 虾 的健康 养殖 提供 参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毒 对 凡 纳 滨 对 虾 的 致 病 性 。实 验 分 为 合 并 感 染 组 和 单 独 感 染 组 , 各 组在感染 后 0 , 6 , 1 2 , 2 4 , 4 8 , 7 2 , 9 6 h取 样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向赟;吴宇学;王刚;陈兆明;张锐;孙成波【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在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体长8.12 cm±0.83 cm)的致病性。
结果表明:温度为(19±1)℃时,整个试验过程中对虾死亡率均低于8.9%,各组病毒携带量低于3.9×104copy/g;温度为(25±1)℃时,病毒单独感染组对虾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1.1%,1.9×105 copy/g)和高浓度继发感染组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7.8%,3.2×106 copy/g)从试验中期开始明显高于其他组,死亡加快,病毒携带量迅速增加,单独感染细菌组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为21.1%);温度为(31±1)℃时,病毒单独感染组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47.8%,2.2×104 copy/g)从试验中期开始明显低于继发感染组(最大值80.0%,6.1×106 copy/g),单独感染细菌组的累积死亡率随细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24.4%)。
研究表明,温度对WSSV和哈维氏弧菌的致病力影响显著,继发感染和细菌单独感染随温度的升高致病力升高,高温和低温对WSSV的致病力有抑制作用。
【总页数】6页(P56-61)【作者】向赟;吴宇学;王刚;陈兆明;张锐;孙成波【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实验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广东高校热带海产无脊椎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4.4【相关文献】1.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墨吉明对虾仔虾的致病性 [J], 王刚;孙成波;蔡传彬;曹佩星2.不同温度条件下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J], 向赟;王刚;陈兆明;张锐;孙成波3.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J], 向赟;吴宇学;王刚;陈兆明;张锐;孙成波;4.不同温度条件下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J], 向赟;王刚;杨绍文;陈兆明;孙成波5.不同条件下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对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致病性研究 [J], 赵吉臣;王刚;邓中宁;陈兆明;孙成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江世贵;何建国;马之明;陈怡飙;王维部;江静波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39)0z1
【摘要】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感染60h后的死亡率达100%,样品经PCR二步法检测呈WSSV阳性.
【总页数】5页(P172-176)
【作者】江世贵;何建国;马之明;陈怡飙;王维部;江静波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5.4+7
【相关文献】
1.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墨吉明对虾仔虾的致病性 [J], 王刚;孙成波;蔡传彬;曹佩星
2.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J], 白东清;穆祥兆;李玉华;任东悦;吴旋;宁博
3.斑节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研究 [J], 林元烧;曹文清
4.盐度对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J], 殷为;隋丽英
5.斑节对虾仔虾发光病治疗方法的初步研究 [J], 刘建勇;梁飞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对虾病毒在浙江省凡纳滨对虾中的流行性调查研究
三种对虾病毒在浙江省凡纳滨对虾中的流行性调查研究林开;侯崇林;谢荣辉;吴晓果;杜华华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2013(032)003
【摘要】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桃拉综合症病毒及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是目前威胁对虾养殖业较为严重的3种病毒.分别从浙江省6个凡纳滨对虾的主养殖区随机采样对虾699尾,通过PCR检测对虾的病毒携带情况.检测结果显示,6个养殖地区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总阳性率达100%;萧山、舟山、象山养殖场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结果有阳性,总阳性率为5.58%;6个养殖场均未检测出桃拉综合症病毒.表明浙江省凡纳滨对虾养殖区域的桃拉综合症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和对虾白班综合症病毒有较高的感染率,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
【总页数】4页(P161-164)
【作者】林开;侯崇林;谢荣辉;吴晓果;杜华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5.4
【相关文献】
1.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与肝胰腺细小样病毒在三种对虾中的感染率 [J], 李贵生;何建国;江静波
2.凡纳滨对虾消化道中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靶器官的鉴定 [J], 李文婷;戴俊逸;李钫;杨丰;
3.凡纳滨对虾消化道中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靶器官的鉴定 [J], 李文婷;戴俊逸;李钫;杨丰
4.浙江省舟山市温室养殖池塘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环境变化 [J], 陆羚子;李云梦;王岩
5.三种饵料微藻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饲喂效果评价 [J], 俞建中;梁欣欣;魏东;李色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种过两种白斑综合病毒结构蛋白疫苗的凡纳滨对虾的病毒抵
1.接种过两种白斑综合病毒结构蛋白疫苗的凡纳滨对虾的病毒抵抗力和免疫应答=Viral resistance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vaccinated by two WSSV structural proteins【关键词】白斑综合病毒;凡纳滨对虾;病毒抵抗力;免疫应答研究表明rVP28组的整个存活率与100%死亡率的rVP36B组和PBS组形成对比。
但是这种有效防护仅仅是由较高剂量的rVP28和较低病毒挑战压力组合诱导的。
先天免疫参数分析显示用rVP28处理的对虾,在接种后七天的整个阶段表现出最高的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p<0.05)。
但是在所有实验组中,细胞粘附分子(Dscam)的mRNA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此外,用重组病毒蛋白质处理的对虾的总血细胞数相比于PBS实验组的显著减少。
这个结果表明具有结构和剂量依赖性的保护性反应和用基于蛋白质接种疫苗提高对虾先天免疫可能是对WSSV抗性的原因。
(/50/13C801F7D62347D2348/7?accountid=28625,2013)2.中国养殖斑点叉尾鮰出现呼肠孤病毒感染=Reovirus infection emerged incultured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China【关键词】呼肠孤病毒;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的患病症状包括腹胀、眼睛肿胀与鳃盖、下颌、皮肤和鳍基出血。
病毒感染细胞的电镜观察表明,在细胞内排列着大量的晶体状的直径为60-70nm 的类似呼肠孤病毒的微粒。
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并用SDS-PAGE分析,克隆和测序完整的基因组RNA的S7-S11片段。
CCRV-730的S系列片段序列与其他水产呼肠孤病毒的相应序列在NCBI的基因库中的比对分析表明,这种病毒与草鱼的呼肠孤病毒具有高度相似性,特别是与草鱼呼肠孤病毒873菌株(GCRV-873)共享99%-100%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
氨氮胁迫前后凡纳滨对虾组织中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分布
氨氮胁迫前后凡纳滨对虾组织中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
分布
氨氮胁迫前后凡纳滨对虾组织中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分布
为了弄清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分布特点,以及离子氨氮胁迫后这些指标在该对虾体内的变化情况,选择了南方有代表性的凡纳滨对虾(6.322±0.221 g),分别测定了氨氮胁迫前后体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GSH、MDA的分布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对虾的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理论,为外源抗氧化剂在对虾饵料中应用打下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肝胰腺和血清是凡纳滨对虾对氨氮造成胁迫的敏感组织,各项抗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组织GSH含量以及MDA 含量可作为衡量凡纳滨对虾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
作者:刘晓华曹俊明杨大伟周萌赵红霞马力蓝汉冰谢从新黄志刚作者单位:刘晓华(武汉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科研所,湖北,武汉,43006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曹俊明,杨大伟,周萌,赵红霞,马力,蓝汉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谢从新,黄志刚(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水利渔业 PKU 英文刊名: RESERVOIR FISHERIES 年,卷(期):2007 27(6) 分类号:Q952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SOD CAT GSH-Px MDA GS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s t r a c t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h a r m f u l n e s s o f a m m o n i a o n P a c i f i c w h i t e s h r i m p( L i t o p e n a e u s v a n n a m e i ) ,w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a m— m o n i a( N H 4 一 N)o n m o r t a l i t y o f t h e s h r i m p s i n f e c t e d w i t h WS S V( w h i t e s p o t s y n d r o m e v i r u s ) ,WS S V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i t y o f i m—
( 1 .K e y L a b .o f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a n d O c e a n i c F i s h e r y R e s o u r c e s E o p l o i t a t i o n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 Mi n  ̄ t u f o A g r i c u l t u r e ;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 o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0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fF o i s h e r i e s a n d L f i e S c i e n c e ,S h a n g h a i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3 0 6 , C h i n a )
中图 分 类 号 :S 9 4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0 7 8 0一( 2 0 1 7 ) 0 4— 0 0 5 2— 0 7
S t u d y o n pa t h o g e ni c i t y o f W S S V t o Pa c i ic f wh i t e s h r i mp
Vol _1 3. No . 4 Aug ., 2 01 7
氨 氮 胁 迫 下 白斑 综 合 征 病 毒对 凡 纳 滨对 虾 的致 病 性
方金 龙 ,王 元 ,房 文红 ,李新苍 ,陈甜甜 ,周俊芳
(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 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 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0 0 0 9 0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与生命 学院 ,上海 2 0 1 3 0 6 )
第 1 3卷 第 4期 2 0 1 7年 8月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0 7 8 0 . 2 0 1 7 . 0 4 . 0 0 7
南 方 水 产 科 学
S o u t h C h i n a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摘要 :为 了评价养殖水环境 中氨氮 ( N H 一 N) 对凡纳滨对虾 ( L i t o p e n a e u s v a n n a m e i ) 的危害性 ,开展 了 N H 一 N胁迫对 凡纳滨对虾感染 白斑综 合征病毒 ( WS S V) 后 的死亡 率 、WS S V增殖速 率和 对虾 主要免疫 相关酶 活性影 响 的实验 。 在N H . N胁 迫质量浓度为 1 5 . 6 m g ・ L~,分别注射 2 X 1 0 和 2 X 1 0 。 个 WS S V粒子 ,结果 显示 ,N H 一 N胁迫下 注
射 2×1 0 个 WS S V粒 子的凡纳滨对虾第 1 4 4小时死亡率达 到 5 3 . 3 %,显著 高于无 胁迫组 ( 4 0 . O %) 。对虾 鳃组织
WS S V荧 光定量 P C R检测结果显示 ,N H 一 N胁 迫下凡 纳滨 对虾鳃 组织 内 WS S V的增殖加 快 。此外 ,免疫 相关酶 活性结果显示 ,N H 一 N浓度 突变会促使对虾血清 中酚氧化酶( P O) 、酸性磷 酸酶 ( A C P ) 和 碱性磷酸酶 ( A K P ) 活性 短暂升高后持续 降低 。 由此 可见 ,N H 一 N胁 迫会加 快 WS S V在患 病凡 纳滨对 虾体 内的增殖 ,导致 更高 死亡 率 , 这可能是 因为胁迫造成 了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 降低 和抗 病原感染能力下 降。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 综合征病毒 ( WS S V) ;氨 氮胁 迫 ;致病性
( L i t o p e n a e u s v a n n a me i )u n d e r a mmo n i a s t r e s s
F ANG J i n n h o n g ,L I Xi n c a n g ,C HE N T i a n t i a n 一, Z HOU J u n f a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