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合集下载

浅论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论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时, 我 们 则 要 承担 相 应 的 刑 事 责任 。因 此 , 每 一 个 公 民都 应 当 准 确 完 整 地 把握 正 当 防卫 成 立 的 基 本 条 件 , 以便 能 正 确 地 运
用 好 这 一 法 律权 利 。 根据 刑 法 规 定 , “ 正 当 防卫 ” 必 须 同 时具 备 以下 几个 条 件 才 能 成立 : ( 一) 必须 存 在 现 实 的 不法 侵 害
致, 而 不 能是 出于 报 复 、 泄愤 等 非 法 目的 。 比如, 当不 法 侵 害
人 被 攻 击之 后 已 经 失 去进 一 步侵 害 的能 力 时 .防卫 人 却 为 了 泄愤 , 继 续 对 不法 侵 害 人 实 施 攻 击 , 这 时 的 攻 击行 为就 不 是 正 当防 卫 , 而 是 故 意 伤害 。 ( 四) 只 能针 对 不 法 侵 害 者 本 人 进行 防卫


正 当防 卫 的要 件 分 析
法 律 赋 予 我们 的 正 当 防 卫 权 是 有 特 定 条 件 限 制 的 , 对 此 不 可不知 , 否则不 仅不能用 它来捍卫 自己的合法权益 , 反 而 极 有可能 由“ 被害者 ” 角色转换成 为“ 加害者 ” 角 色 而 触 犯 法 律 。这 也就 是 说 , 在受到不法侵害时 , 我 们 既 不 能放 弃 这 一 权 利, 也 不 能滥 用 这 一 权利 。放 弃 这 一权 利 , 我 们 自身 的利 益 就 可 能 遭 受 损 害 :而 若 是 滥 用 了这 一 权 利 造 成 不 应 有 的 损 失
2 0 1 4年 4月
湖 北 经 济学 院 学 报 ( 人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o u ma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W o f E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或者紧急危害时,主动采取适当防卫行为,以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对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浅析。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做出了明确规定。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被侵害的,或者即将被侵害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本人、他人的合法权益的,采取紧急措施,是正当的。

”这一条规定明确了在侵害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益是正当的。

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制止不法侵害,不得不实施的急于使自己或者他人免遭不法侵害的行为,属于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这一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实施防卫行为免除刑事责任。

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不仅适用于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还包括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安全和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积极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经常面临被侵害的情况,而正当防卫制度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

在抢劫、盗窃、伤害等案件中,受害者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能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来进行防卫。

如果这些防卫行为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那么受害者就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就为受害者提供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合法途径。

正当防卫制度的存在,使得侵害行为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存在也为司法审判提供了一定的裁量空间。

在实际的案件审理中,法官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正当防卫进行具体的裁量,从而制约侵害行为的发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安定。

该制度在刑法中的规定较为详细,并得到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加强。

本文主要从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三部分: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原则和具体规定。

1.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在危急情况下,为了防卫自己、他人或者国家的人民、公共财产等重大利益,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就是我国对正当防卫的规定。

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指在危急情况下,为了保护重大利益而采取防卫行为,并因此造成损害的一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即必须是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

2.适用原则在判定正当防卫是否适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情节认定原则。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定正当防卫所在的危急情况的存在,以及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2)利益优先原则。

应当优先考虑被保护的利益,即被正当防卫所保护的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3)严格限度原则。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超过必要限度才能成立,否则就构成过当防卫。

3.具体规定我国对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如下几条:(1)正当防卫必须在危急情况下发生,且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

(2)正当防卫的承担者可以是任何人,包括公民和非公民等。

(3)正当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是由被防卫者造成的。

(4)正当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存在合理性。

二、正当防卫的运用正当防卫的运用主要涉及到防卫的对象、防卫的时机、防卫的方式及其限度等方面。

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国家的人民、公共财产等重大利益。

被保护的利益必须是重大利益,如生命、财产等,不能是不正当利益。

2.防卫的时机正当防卫应在危急时刻下产生,即当被侵害人遭遇危险和攻击时,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而不能在事后采取行动。

论正当防卫

论正当防卫

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合法权益的被侵犯者可以采取与侵犯行为相适应的一定必要的防卫行为,以保护自身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被我国法律所接受和保护。

然而,在实践中,正当防卫的适用情形和限度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法律问题。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意即在被无理侵害的即时危险中采取必要的行为以排斥、制止、避免危害,致使侵害人受到损害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这条法律规定确立了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以及其适用范围,即必须在遭受非法侵害的即时危险中,采取必要的行为来排斥、制止或避免危害,并且所产生的损害应当是符合必要性原则的,并不能超出所遭受到的侵害的范围。

换言之,正当防卫是一种相对合法的防卫行为,需要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情节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才能成立。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非法侵害必须是即时的危险。

这意味着被侵害者必须在面临当下的侵犯情况下进行反抗,而不能是前后发生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

二是防卫行为必须是一定必要的。

被侵害者采取的即时行为必须是符合合理、必要性原则的,即所采取的行为不能超出必要防卫的范围。

三是损害的发生必须是合乎必要性原则的。

被深受者不能超出合理且必要防卫所遭受的侵害情形,即防卫行为最终导致的损害应当是与受到的侵害相适应的。

但在实践中,正当防卫的界限并非总是明确的。

在某些案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正当防卫的适用往往面临困难。

一方面,合理人的标准是否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仍然是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确定非法侵害是即时的危险,往往需要对事件发展的预判,而预判的准确性存在困难。

此外,合理和必要的界限在不同案件中也存在差异,难以明确界定。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为了保护合法权益的被侵犯者,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保护。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其适用条件和界限的复杂性,正当防卫的界限一直备受争议和讨论。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摘要】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从引言开始,阐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和责任。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进行浅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合理运用相关法规,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

建议加强正当防卫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责任、实践应用、建议、重要性1. 引言1.1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我国刑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对于个人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一种保障,更是一种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体系中,正当防卫制度通过明确规定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公民在面对危害时有力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正当防卫制度激励了公民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正当防卫制度有利于减少恶意侵害和犯罪行为,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正当防卫制度的健全实施,有助于平衡犯罪行为和合法维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具体在第二十项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

该条款规定:因承受非法侵犯而采取必要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明确了在面对非法侵犯时,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是被法律所保护的,不会构成犯罪行为。

根据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也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公民有权自卫的相关规定。

法学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法学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专业法本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刑法和民法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法律权利和手段,起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人身、财产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之目的。

本文着重于阐述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特别防卫权等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阐述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由此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操作运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进一步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特别防卫权必要限度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目的与特征------------------------------1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2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2 (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3 (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3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4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4三、关于防卫过当-------------------------------------------5四、特别防卫权---------------------------------------------6五、现行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7六、刑法对正当防卫规定的不足之处及其完善的意见------------7(一)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问题-----------------------7 (二)对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9 参考文献-------------------------------------------------11引言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自卫与正当防卫是刑法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涉及到个人在面对危险时的合法行为和权利。

自卫是指个人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为,而正当防卫是在自卫的基础上,对于正在实施违法侵害的人采取的防卫行为。

本文将从自卫和正当防卫的定义、条件、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和解析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

一、自卫的定义与条件自卫是个人在面对当前或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主动采取的行为。

自卫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当前遭遇非法侵害:自卫行为必须是在当前遭受非法侵害的时候才能发生。

如果非法侵害已经结束或者即将发生,都不能被视为自卫行为。

2. 合理必要性:自卫行为的手段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

即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能采取过分或不必要的手段和行为。

3. 违法行为的人:自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的人。

如果自卫行为符合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当事人在法律上享有自卫权利,并不承担法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定义与条件正当防卫是在自卫的基础上,对正在实施违法侵害的人采取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合理必要性:正当防卫行为的手段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

即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能采取过分或不必要的手段和行为。

2. 面临违法侵害: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在面临正在实施违法侵害的时候采取的。

3. 违法行为的人受到抵触行为: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在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受到的抵触行为。

如果正当防卫行为符合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当事人在法律上享有正当防卫权利,并不承担法律责任。

三、自卫与正当防卫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自卫与正当防卫是合法的,当事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如果自卫或正当防卫的行为超出了合理的限度,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当事人仍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在正当防卫中,对于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也可能被视为过度防卫或者故意伤害,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自卫与合法保护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自卫与合法保护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自卫与合法保护在刑法中,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卫和合法保护是被社会广泛承认和尊重的法定原则。

它们旨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确保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对这三种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它们的定义、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正当防卫是指当遭受非法侵害或即将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权利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必须是在现行非法侵害发生时实施;其次,必须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即合乎情理,不过度;最后,必须是为了防止或制止非法侵害而进行的,而不是为了实施报复或挑衅。

根据不同情境和情况,正当防卫可以包括紧急避险自卫和合法保护。

紧急避险自卫是指在遭遇即将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法侵害的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权利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与正当防卫不同的是,紧急避险自卫并不需要有实际的非法侵害发生,只要是针对即将发生的危险采取的行为,便可以属于紧急避险自卫。

例如,当一个人正在遭受强盗的袭击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进行反击,可以被认定为紧急避险自卫。

合法保护是指在法定的特定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行为。

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自卫不同,合法保护并不需要实际的非法侵害或即将发生的危险。

它是对社会价值的维护和保护,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情形进行。

例如,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时使用武器对抗罪犯,可以被认定为合法保护。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卫和合法保护都是被认定为合法的行为,并且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人们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如何判断防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被侵害人的态度、现场情况、侵害行为的程度等,来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正当防卫也不是绝对无限制的,如果防卫行为过度,超出了必要和合理的范围,可能会构成过当防卫,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卫和合法保护是刑法中重要的法定原则,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不 法侵 害 人造 成 损 害 。
态 。 当指 出的 是 , 某 些 情 况 下 , 罪行 为 虽 然 处 于 预 备 阶 段 , 又 应 在 犯 但
中 图分类 号 : 9 4 1 D 2.
一正当防卫概念的修改 来自新刑法第 2 0条第 1款规 定了在正当防卫概念上的重新界定与原

刑法第 l 7条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不同, 从根本上更好地体现 了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是为实现 刑法的任 务而服务的 目的。修 改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迈 出 了一 步 , 就解 决 了过 去 对 防卫 财 产 不受 非 法侵 害要 求 过 严的 倾 这 向 三 、 当 防卫 与 防 卫 过 当 的 认 定 正 根据 原 刑法 的规 定 , 卫 过 当 被 界 定 为 防 卫人 的行 为 “ 过 必 要 防 超
限度造成不应有 的损害” 由于对“ 。 必要限度” 没有进 行明确 的法律认 第三 , 防卫人 “ 取正 当防卫行为” 将 采 修改为“ 采取的制止 不法侵 定, 在实际执行 中就 出现 了含混不清、 不好把握 的情况 。 其实 , 必要限
即将付诸实施, 法律所保护的权益直接受到威胁, 危害结果的发生一
第一 , 增加 了“ 国家” 一词 , 突出体现了正当防卫制度所保护的社 触 即发, 此时应认同于不法侵害正在进 行, 防卫人应被允许实施正当 会主义社会关系首要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以增 加 人 们 热 爱 祖 国 、 保 防卫; 同样 , 犯罪行为虽 已经终了, 不法侵害人 尚未逃离现场, 但 还来 护 国家利益的观念。 新刑法 的这一措词补充, 不但使正 当防卫制度 设 得及立 即挽 回损失, 也应允许正当防卫行为 的实施 , 并且被害人或其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se A d S ce t

论正当防卫制度

论正当防卫制度

论正当防卫制度论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它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超过明显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正当防卫特殊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必要限度1引言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非常必要的完善和修改,对于鼓励和保护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无疑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争议问题,对于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及特殊防卫权还存在许多操作技术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分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二十条分三款进行了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正当防卫权利不可滥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在刑法理论上,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不法性不法侵害的“不法”即违反法律,对合法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现实性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上并无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为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以过失犯罪论处;如果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 3、侵害性作为防卫对象的侵害,一般是指对法益的威胁,即只有当行为威胁法益时,才能对之进行正当防卫,在我国不法侵害应是人的不法侵害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这个条件解决的是不法侵害的真实性和适时性问题如果不符合这个时间条件的防卫,称为防卫不适时防卫不适时,有两种: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就实施防卫,叫事前防卫;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实施的防卫,叫事后防卫防卫不适时,属于故意犯罪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及于与侵害行为无关的第三人如果对第三者实施,属于故意犯罪如果针对不法侵犯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其亲友进行防卫,不仅不能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新的不法侵害2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图所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根据新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三、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特殊防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1、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的重大损害从而构成了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前提是正当的、合法的,但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后果来看是非法的、犯罪的,也属于非法防卫行为衡量防卫强度的法定因素有两个,一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二是“造成重大损失”前者是防卫强度的说明,后者是防卫结果的表现,对于构成防卫过当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要件是:防卫过当的犯罪客体,是不法侵害行为防卫过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者实施了不应有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重大危害结果防卫过当的主体,除具备一般主体条件外,同时又是正当防卫的主体,具有防卫人和犯罪人的双重身份一般来说,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过失犯罪,但有些情况下,可能也有间接故意2、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我国刑法学界有些学者认为:“防卫过当仍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最初也是一种正当防卫行为,它也是在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前提下,针对不法侵害人,为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而实施的因而,防卫过当在一般情况下同样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基础、时机、对象和主观诸条件,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一样,具有行为的防卫性,属于防卫行为的范畴正是因为这一特征,立法者在规定防卫过当时,才将它与其他的犯罪行为区别开来,规定对防卫过当行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但是,防卫过当行为在客观上具有危害性,主观上具有罪过性,与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正当防卫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立法上规定对防卫过当的行为人要追究刑事责任可见,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应是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相区别的根本标准正当防卫与特殊防卫1、特殊防卫的概念我国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殊防3卫权”,也称“无限防卫权”,或无过当之防卫等特殊防卫权行使的前提首先是防卫人人身安全受到侵害,且是受到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的侵害对于他人人身安全、*权利或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实施的防卫行为应按正当防卫办理,在他人人身安全受到暴力犯罪时,也存在特殊防卫权特殊防卫是正当防卫的一种特殊形态,并非无限防卫,无论在防卫范围、时间及条件上,法律都进行了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是具体的首先,特殊防卫适用的范围是:人身安全遭受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的暴力犯罪“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相当于生命健康的暴力犯罪第二,特殊防卫时间条件要求必须是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且是借助暴力实施的针对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行为,这种侵害行为已达到严重的危及人身的程度,不采取无过当防卫难以保护人身安全第三,特殊防卫的目的是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制止既严重又十分紧迫的不法侵害行为2、特殊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有的学者认为特殊防卫是正当防卫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与普通防卫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虽然成立的起因、时机、对象、主观要件相同,但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不法侵害本身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对一般正当防卫来讲,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其范围较为广泛,二特殊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只限于犯罪行为,且在犯罪行为中又有特别限制,只限于新刑法所规定的特定的暴力性犯罪不法侵害针对的权益范围不同在普通防卫中,不法侵害针对的权益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人身权利,还包括财产权利和其他方面的权利而在特殊防卫中,不法侵害所针对的权益范围只限于人身方面的安全对防卫限度的要求不同就普通防卫而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合理的限度,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对特殊防卫来讲,则不受限度限制,只要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论防卫人采取什么样的防卫方法,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即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四、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我们每一位公民在运用正当防卫这个法律武器的同时,也必须要把握住正当防卫的界限,防止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造成防卫过当根据新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1、不法侵害的强度在确定必要限度时,首先需要确定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4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确定该行为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更要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标准3、不法侵害的权益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它是决定必要限度的因素之一根据不法侵害的权益在确定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中的作用,为保护重大的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以认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因而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为了保护轻微的权益,即使是非此不能保护,造成了不法侵害人的重大伤亡,而就可以认为是超过了必要限度五、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意见(一)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问题1、对正当防卫条件的规定还是比较保守,如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才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对于鼓励公民积极行使防卫权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措施考虑的较少,对正当防卫权适用范围没有明确,如“行凶”一词含义宽泛且难以界定,因而在实践中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争议,有些规定不清楚,如什么是“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3、刑法对特殊防卫人的举证责任没有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由公安机关承担,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责任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里证明无罪的条件和意见,就包含证明责任的含义在内,在无过当防卫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当然要全面收集证据如果发现无过当防卫的事实材料的,应当据此认为无罪但如果公安机关只发现证明被告人故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无过当防卫的辩护事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否则无过当防卫就不能成立对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1、从鼓励公民打击违法犯罪角度出发,对“正在进行”可作扩大解释司法实践中,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通常理解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为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开始考察国外正当防卫制度立法的情况,可见各国用不同的方式规定正当防卫针对的是现实的不法侵害,有的确定为现实危险是防卫的前提,比如日本、意大利等国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均采用“现实危险说”,即不用等到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着手实施或即将发生危害结果才实施正当防卫,只要存在对人身权等合法权益造成危险性的可能,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规定正当防卫权的适用范围情形现行刑法没有对防卫损害的行为方式、范围等作出具体规定为鼓励公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5进行打击,根据实践中的不同情况,可以规定用直接打击方法或使用工具、威胁等方法,还可以夺取犯罪工具,只要能制服不法侵害者,阻止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或阻止危害后果产生,就可以认定为是正当防卫3、制定刑事司法证据规则,统一证据规范增加特殊防卫人举证责任的规定特殊防卫的立法初衷是鼓励公民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但是也存在一定危险,这种危险就是不轨之徒可能会歪曲利用这一原则以达到其不法目的由于特殊防卫原则是证明被害人无罪的一个抗辩理由,因此,对特殊防卫必须严格审查,以防滥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承担,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在特殊防卫的情况下,公安、检察机关当然要全面收集证据,如果发现特殊防卫的事实材料,应当据此认为防卫人无罪但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只发现证明被告人故意犯罪的事实材料,未发现特殊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特殊防卫的辩护事由的,就应当承担举证责任6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铭暄:《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金智法:《论正当防卫的立法完善》,XX年10月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韩玉胜:《新编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7。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

分 , 果 将 不 法侵 害 仅 仅 限定 为 犯 罪行 为 的话 , 不 利 于 如 并
主 动行 使 正 当防卫 权 , 法使 用 “ 刑 不法 ” 词 , 一 而没 有 使 用 “ 罪” 犯 一词 , 明 法律 允许 公 民对其 他 违法 行 为也 可 以进 表 的法 律 要 件 。 外 , 此 对于 正 当 防卫 制 度 的部 门内 容 社 会 各 界还 有 一 定 争议。 为我国刑法的重要制度, 作 需要 全 面 了解 , 入领 会 , 当防 卫 行正 当防卫。 深 正 22 实施 正 当防卫 的 时间— — 不 法侵 害正在 进行 . 制度 才 能 深入 人 心。 关 键 词 : 当防 卫 构 成 要 件 正 即 是说 , 民 必须在 不 法侵 害 已经 实施 但没 有 结束 前 公 1正 当防卫 的概念 进行 正 当防 卫。 如 果不 法侵 害 尚未开 始 或 已经 结束 , 得 不 关于 正 当防卫 , 国刑 法第 2 我 0条有 明确 规 定 : 当防 实行 正 当防 卫。在 此时 实行 “ 卫 ” 正 防 不是 正 当防 卫 , 而是 防 卫是 为 了使 国 家、 共利 益 、 公 本人 或者他 人 的人 身 、 产和 卫不 适 当。在 特 定 条件 下 , 财 虽然 不 法侵 害 尚未开 始 或 已经
浅谈正 当防卫制度
刘 军 利 (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烟台
摘 要 : 当 防 卫是 我 国刑 法 的一 项 重 要 制 度 , 公 民 同违 法 犯 罪 为 , 先 因为犯 罪行 为 与其他 违 法行 为侵 犯 的都 是 合法权 正 是 首 行 为 作 斗争 的权 利 和 手 段 , 法 律 所 允 许 公 民 在 国家 、 共 利 益 、 是 公 本 益 , 民在 面 临犯 罪行 为和 其他 违 法 行 为 时 , 往 都 需 要 公 往 人 或 他 人 的合 法 权 益 受 到 不 法侵 害 时 可 采 取 的 正 当 行 为 。其 目的是 进行 防卫 。 次是犯 罪行 为和 其 它违 法行 为有 时候 不好 区 其 鼓 励 公 民 与 正在 进 行 的不 法 侵 害 作 斗 争 ,保 护 社 会 公 共 利 益 和 公 民 合 法权 利 免 受 正在 进 行 的不 法 侵 害 。 法 律 在 赋 予 公 民 正 当防 卫权 利 同 时 , 从 意 图 、 因 、 体 、 间 、 度 等 方面 为 其 规 定 了较 为严 格 又 起 客 时 限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危害事实、必要性等。

适用范围涵盖了个人、国家、公民团体和法人等。

正当防卫权利受到限制,需在临界点进行权衡。

衡量标准主要依据于合理防卫行为与被告人的主观意图等。

在我国法制中,正当防卫的地位较为重要。

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启示我们应当保护正当防卫权利,加强司法解释和实践中的统一,促进正当防卫的完善和现代化,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正当防卫、我国、实践、思考、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权利限制、衡量标准、法制地位、启示、完善、现代化1. 引言1.1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保卫自身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律认可的行为,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于非法行为的一种合理反击。

正当防卫的核心是在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从而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尊严。

正当防卫的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特殊性,因为正当防卫是基于特定情况下的自卫行为,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正当防卫的核心在于实现对非法侵害的合理反击,同时要求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得超出限度。

1.2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我国刑法和我国刑事诉讼法。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二十行为法典》第二十二章中的相关条款。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对于处于被侵害的状态下以合理防卫手段抵御攻击的行为,法律应当予以保护。

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以及正当防卫可能对侵权人造成的不致命损害所属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对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作出了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要求刑事诉讼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要根据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正当防卫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始终同人类社会的礼貌、进步齐头并进,与人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同步发展。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激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预防和打击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概念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职责。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职责。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职责,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这一具体规定出发,我国学术界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出现了多种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指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①笔者较为赞同以下这一观点;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笔者认为不论什么观点都应强调:(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是因为它更多的强调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既体现了对正当防卫人的保护,也体现了对被防卫人的保护,更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取向。

(2)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又称基础性条件即指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什么是不法侵害行为呢有的学者认为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危害社会的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 , , 。 , , 、 ,


,
触 即 发 此时 应 认 同 于 不法侵害 正 在进行 防 卫 人应 被允许实施 正 当 防卫 同样 犯 罪行为虽 己 经 终 了 但不法侵害人尚未逃 离现场 还 来 得及 立 即挽回 损失 也 应允 许正 当防 卫 行为的 实 施 并且 被害 人或 其 他 公民有权将不法侵 害人扭送 司 法 机关处 理
, 。 。 , , , , ,
,
,
最后 防卫 必 须是对 不法侵害者本人 实行 这是 实施正 当防卫 的 对象 条件 正 当 防 卫 的 目的在 于排除 和 制 止 不法侵害行为 所 以只 能
,
,
慈含的正 义和神圣深 入 人心 第 二 增加 了 财产 权 利 突 出对 个 人 财产 权益 的保护
,

, 、 、 、 、 , , 。 , ,
,
款规 定判断是不 是 防 卫过 当要把是 否 明 显超 过 必 要限度 和 是 条第
、 ,
否 造 成重 大损害 结合起来考察 为 了进 一 步明 确防 卫 人 的权 利 新 刑法 第 款 的规定是 对原刑法正 当防卫 理 论 的重 大突破 为
、 , , 。


、 ,
成 第 三人权益 的损 害 则应 按 新刑法第
条的 规 定 防卫 人不 负刑事
,
代性 它是 随着社会的 发展 人们思 想观 念的转变和社 会价 值取向的 务实性应运而生的 同时也说明法 律在保护人们合法权 益 的途径 上 又
迈出了一 步 这就解决了过去对防卫 财产不受非法侵 害要求过严 的倾
,
, ,
,






新刑法 将 正当防卫的权利范 围界定为 人 身 财产权利 人 身权利和财产 权利 比较 容 易确定 刑法特别予 以单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展开,首先介绍了该制度的法律依据,然后详细解释了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

接着分析了正当防卫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以及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知和态度。

结合司法实践,指出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总结了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现状与展望,强调了加强该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为该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我国、法律依据、条件和限制、具体运用、公众认知、态度、司法实践、问题、建议、现状、展望、加强、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国曾经历过动荡不安的社会时期,各种犯罪活动频繁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当防卫制度的确立成为了人们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法律保障。

这也使得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

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稳定。

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和运用,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研究意义正当防卫制度的具体运用和司法实践情况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和问题。

通过调查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知和态度,可以评估司法系统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处理情况,为改进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还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摘要】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包括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

在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被广泛运用,起到保护人身权益的作用。

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性体现了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

未来,正当防卫制度应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我国、规定、运用、法律依据、条件、限制、司法实践、人身权益、完善性、社会秩序、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正当防卫作为我国刑法中的重要制度,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犯罪率的增加,人们对于自身安全感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正当防卫的概念逐渐受到关注。

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深入研究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依据、条件、限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对于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刑法体系的精神内涵和立法宗旨,为保护人身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2. 正文2.1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依据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保护自己、他人的人身权益的合法权利。

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处于非法侵害或者即将被非法侵害的状态;二是为制止或者抗拒非法侵害,所采取的行为符合必要的限度;三是即当事人应当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正当防卫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不得故意伤害对方等。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综合考量,判断被告人的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正当防卫的合理运用。

论中国刑法的正当防卫

论中国刑法的正当防卫
罪。
最顺手 的工具 ,不 能要求 防卫 人在现 场选择 比较缓和 的工具 。对 于 制防卫强度 。另一 方面还 要权衡 防卫 行为所保 护的合法 权益 性质 与
于假想 防卫 ,假想 防卫不是 正 当防卫 ,应按其 主观 上的罪过进 行定 防卫强度应 根据各 种客 观情况 ,判断 防卫人在 当时 的情 况下应否控 ( )不 法侵害必 须正在进 行 二 之 中 ,才使 防卫行 为成为保 护合法 权益 的必 要 手段 。不 法侵 害正在 进行 ,是指不 法侵害 已经开始且 尚未结 束 。 手实 行不法侵 害时为其 开始 , 在不 法侵 害的现 实威胁 十分明显 、 但 害 已经 开始。 关于不法 侵害 的结束时 间 ,一般 是指合 法权益 不再处 于紧迫 、 防卫行为所 造成 的损害后 果 ,即不能 为了保护微 小权益 而造 成不法
止 的不 法侵 害的行为 ,对不法 侵害人 造成损 害 的属正 当防卫 ,不负 况追 究刑事 责任 。
刑事 责任 。”这是我 国刑法关 于正 当防卫 制度 的规定 ,正当 防卫制 度不仅 体现 了专门机关 与人 民群 众相 结合 的司法 路线 ,而且也体 现 ( )必须具 有 防卫意识 三 正 当 防卫 是主 客 观相 统一 的行 为 ,具有 防卫 意识 的才 可能 成
了对 合法权益 的保护精 神 。从 理论 和实践上 来加 强对正 当防卫 的研 立正 当防卫 。正 当防卫是否 构成 .首先应 弄清其 防卫意 图 。所谓防 究 。不 仅有利 于鼓 励 和保 护公 民与不 法侵害 作斗争 的积极性 与 自 觉 卫意 图 ,即防卫 人意识 到不 法侵 害正在进 行 ,为 了保 护 国家 、公 共
卫 的起 因。
必 须排除貌 似具有 正当 防卫 防卫 意图 的假 象 。 ( )必 须针对 不法侵 害人本人 进行 防卫 四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doc 14页)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doc 14页)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doc 14页)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

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的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要限度一、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一)、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特别是现行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

因此,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立法作了重大修改,为公民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构成条件(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新刑法第二十条分三款进行了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法学生考研题目及答案

法学生考研题目及答案

法学生考研题目及答案题目一: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条件。

答案: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旨在保护个人和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他人或者自己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进行制止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 非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2. 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非法侵害,具有正当性。

3. 防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非法侵害者本人。

4. 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即防卫行为与非法侵害的性质、程度应当相适应。

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题目二:分析我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

答案: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有明确的规定,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依法或依约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合同解除的情形主要包括:1. 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3. 当事人一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4.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程序通常包括:- 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

- 通知对方解除合同的决定。

- 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处理合同解除后的事宜,如结算、赔偿等。

合同解除后,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如果合同解除给对方造成损失,解除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题目三:简述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答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公民尊严和自由的基石。

根据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1. 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2. 言论自由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作者:张炯汤勃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9期摘要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本文从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以及《刑法》第20条的立法缺陷和完善等方面对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浅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要限度作者简介:张炯,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诉讼法;汤勃,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037-02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失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就是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概念。

这一法定概念明确的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内容,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正当防卫行为,科学地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有重要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防卫意图防卫意图指防卫人意识到存在不法侵害,并且希望采取正当防卫的行为制止不法侵害以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心理状态。

防卫意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卫认识;二是防卫目的。

防卫认识指的是防卫人对不法侵害的认识。

即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的确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者和不法侵害的急迫性等内容。

防卫目的指的是防卫人进行正当防卫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二)防卫起因正当防卫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

“只针对不法侵害者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所在。

”作为正当防卫起因的不法侵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是不法侵害必须具有紧迫性。

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某一行为直接侵害国家、公共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不法的性质。

所谓紧迫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法侵害迫在眉睫,如果不及时制止,便马上会给合法权益造成损失;二是不法侵害迫害性大,如果不加以防卫就会给合法权益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正是由于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决定了实施正当防卫的必要性。

(三)防卫对象正当防卫是通过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国家、公共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正当防卫只能以不法侵害者为防卫对象。

不法侵害是通过人的身体外部动作进行的,为了制止这种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要剥夺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能力。

因此,防卫行为实际上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的利益,不能损害第三者的利益。

(四)防卫时间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指的是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1)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即指侵害人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对于如何确定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很大的争议。

主要有“着手说”、“进入侵害现场说”、“综合说”等学说。

其中“综合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指法益已经面临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着手实行,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二是不法侵害的实行迫在眉睫,合法权益将要遭受到不法侵害。

”笔者赞同综合说的意见。

(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即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危险状态还在继续中,这时防卫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五)防卫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正当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便构成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实际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是何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二是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关于前者,即以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为限度。

这是考虑必要限度的出发点。

关于后者,应采用一个综合的标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不法侵害的强度。

在确定必要限度时,首先要考虑不法侵害的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

(2)不法侵害的缓急。

在某些情况下,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形成了侵害的紧迫性,但侵害强度尚未发挥出来,这时,只能以侵害紧迫性为标准。

所谓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

三、防卫过当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过当应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防卫过当是决定减轻处罚及其幅度的大小,还是免除处罚,需要斟酌以下的因素:“(1)过当程度,即防卫过当行为造成过当结果的严重程度。

(2)罪过形式。

不同的罪过形式体现了防卫人对于超过正当防卫限度的条件造成重大损害的不同的心理状态。

因此,在防卫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不同,其处罚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3)权益性质。

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应当考虑防卫行为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性质,一般而言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性质越重要,其过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越小,相应地,其刑事责任程度也越小。

(4)社会舆论。

在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

”四、特殊防卫《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在刑法理论上称之为特殊防卫。

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卫起因的特殊性。

特殊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必须实际存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这就是说如果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得对之适用特殊防卫的规定,即使是犯罪行为,只要不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特殊防卫。

(2)保护权益的特殊性。

特殊防卫只能针对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即特殊防卫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只能是人身利益。

(3)防卫限度的特殊性。

对于特殊防卫而言,不受限度条件的限制。

五、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缺陷和完善1997年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较之1979年刑法典在内容上更丰富,设计上更科学,但并非完美无缺,仍有一些立法上的缺陷,有待完善。

(一)《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表述不科学首先,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

某行为既被定性为正当防卫,则其始终都应是正当防卫限度以内的行为,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成为防卫过当这种可能。

我们知道,防卫过当并不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结果,而是正当防卫的上位概念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引起的。

《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表述将正当防卫等同于防卫行为,势必会混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对学术界和司法实践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极为不利。

因此,笔者认为该款中的“正当防卫”宜表述为“防卫行为”。

其次,防卫过当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犯罪行为。

但是,在前文对正当防卫主体的论述中得知,有权实施防卫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包括无责任能力人。

当防卫人为无责任能力人时,其实施的防卫行为无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均不成立防卫过当。

因为,根据犯罪构成理论,防卫过当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其成立在主体条件上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

所以,《刑法》第20条第2款中“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结论过于绝对,混淆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主体条件,在表述上有欠严谨。

建议在《刑法》第20条第2款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与“应负刑事责任”之间增加“构成犯罪的”一语。

综合以上两点建议,修正后的《刑法》第20条第2款应表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刑法》第20条第3款中的“行凶”指向不明“行凶”一词既不是一个法律术语,也不是刑法分则中的一个具体罪名,且与后面的“杀人”、“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之间存在语义上的重复和逻辑上的混乱。

因此,建议用“故意伤害”来替代,使之与后面的“杀人”相照应。

如若实在不知“行凶”所指时,应直接将其从《刑法》第20条第3款中删掉。

根据上述两个建议,修正后的《刑法》第20条第3款应表述为:对正在进行故意伤害、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或者表述为:对正在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三)《刑法》第20条第3款中规定的特殊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缺乏限度要求如果针对特殊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没有限度要求,必将导致防卫人无视国家刑罚权的存在,以“私力”侵犯“公力”,致使犯罪嫌疑人的一切权益无从保障,造成特殊正当防卫权的滥用。

这样不仅有悖于刑法对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也极易破坏法制建设。

所以建议,针对特殊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应该有限度要求,应以足以有效制止住不法侵害为原则,但若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