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教案
第三(dì sān)单元测量教材(jiàocái)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yǐjí)利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tóngshí)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jiāo xué)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3.会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增加学生的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9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kèshí)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1-22页例1教学(jiāo xué)目标:知识(zhī shi)与技能: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xué sheng)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jiǎndān)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逐步逼近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与学法:教师:讲解法。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复习导入: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吧!二、探究新知1、探究活动,发现新知你们手中都有一本数学书,你能估计一下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大家互相在小组里说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研究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并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估计物体的长度,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研究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然后进行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教师提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鼓励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然后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尺子放大镜放大,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即为1毫米。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举例。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
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2、掌握并能正确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例1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编号课题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面的方框内。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 5厘米=()毫米 3000千克=()吨500毫米=()厘米 4300千克=()吨()千克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厘米。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 B分米 C米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 B克 C千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 B厘米 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课后反思(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每课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编排(一)毫米、分米的认识1.例1(毫米的认识)——见课件2.例2(分米的认识)——见课件3.例3(简单的单位换算)(二)千米的认识1.例4(千米的认识)2.例5(单位的换算)3.例6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安排的是估测活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种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吨的认识1.例7及“做一做”(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的体重”作为参照物来比较,丰富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具体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推算,加深学生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
2.例8及“做一做”(单位换算)3.例9及“做一做”(1)例9,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9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学科:数学课题:毫米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预设: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和厘米。
二、探究新知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预设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4)引出毫米的概念。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认识毫米。
【课件出示直尺】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感悟1毫米很短。
)师: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1:玻璃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2: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用的毫米作单位。
……4.即时训练,深化认识。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训练
重点
难点
1、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3、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措
施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总结
作业
设计
1.填空。(练习纸)
1厘米=( )毫米 2厘米=( ) 毫米
1分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60分米=( )米
2.算一算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练习纸)
粉笔盒的高约1 ( )。 光盘的厚大约 ( )毫米。
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3、长度单位的换算
计划课时
9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后,通过计算,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
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课时
安排
三、测量(9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1、毫米的认识
计划课时
9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P21-22例1.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本课时是学习毫米知识。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
(师放大尺子)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卡,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5、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
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
(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谭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三)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为1毫米呢?请学生说一说(指名回答)谭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看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后小记: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6、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①1厘米是()毫米?②2厘米是()个10毫米?③就是()毫米?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④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①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②()个10厘米就是()分米?③80厘米等于()分米?④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测量》复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和重量单位(吨、千克)之间的进率及其相互改写,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2、培养学生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长度单位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不断的研究新知识的时候还要对以前所学的时不时的进行复,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那联系生活中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把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
(板书:测量复)1、长度单位的定义,常见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板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学生试着用手比划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毫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10、10、10、1000)师:喜洋洋是很有学问的,今天它将会教给我们几点小知识,一定要牢记哦。
小知识,记一记:1)、硬币厚度、降水量、手指宽度等,通常用“毫米”作单位。
(如:①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②秋季本市降水量为139毫米;③食指宽度约为8毫米;······)2)、身高、粉笔、铅笔长度等,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如:①小丽身高134厘米;②粉笔的长度为7厘米;······)3)、大树、书桌高度等,通常用“分米”作单位。
(如:①大树高约70分米;②书桌高约6分米;······)4)、操场一圈、黑板长度等,通常用“米”作单位。
第三单元 测量-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顶尖方案(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量-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顶尖方案(人教版)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测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方案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蓝本,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长度的测量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实物等引出长度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示范使用直尺测量长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质量的测量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实物等引出质量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示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第三课面积的测量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会使用面积尺进行测量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实物等引出面积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示范使用面积尺测量面积。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第四课体积的测量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实物等引出体积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优秀教案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利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同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单位,会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数学课本、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吗?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
生用手势比划。
师:同学们都做得不错,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吗?可以动手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为了让测量更精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师:你知道1毫米是多长吗?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复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师:有关测量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整理(学生自主整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2.交流展示: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并且选出几份整理方法不同、比较全面的作品以备展示)
(2)展示
师点名,选出几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找两三名学生即可)
要求:(1)展示过程中,说一说自己整理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整理方法?
A:表格式: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B:括号式:学生用括号的形式来表示。
C:文字叙述式:学生用语言进行叙述。
D:图形式:如采用大树或三角形、圆形等。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提出可补充的内容和不同看法。
3、优化再建,完善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汇报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同时,教师完善自己的板书: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
(2)一包饼干重约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区别,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不同答案。
2、选一选: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B:分米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B:克C:千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B:1千米大C:无法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B:厘米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B:吨C:千克
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说想法。
3、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
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确题意,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明确次数=段数—1,然后列出算式。
4、课本1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说想法,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吨也就是2000千克就可以。
如:(1)1000+800=1800(千克)
600+400+700=1700(千克)
(2)400+800+700=1900(千克)
1000+600=1600(千克)
(3)600+400+800=1800(千克)
1000+700=1700(千克)
5、课本13页的第4题
这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此题可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的方式。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自主检测题
一、填一填: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5厘米=()毫米3000千克=()吨
500毫米=()厘米4300千克=()吨()千克
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6、把3分米长的绳子对折成3份,它的长度变成了()厘米。
二、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3000千克()3吨40米()400分米1吨()999千克
7米()70厘米50分米()400厘米8吨()8020千克
三、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每块铁重250千克,4块同样的铁重1吨。
()
2、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3、一条跳绳长20分米。
()
4、一个足球重250千克。
()
5、爸爸的一步比小军的一步长15厘米。
()
6、5吨铁比5000千克棉花重。
()
四、连一连。
一头鲸鱼重60分米
数学课本长约200吨
火车每小时行70毫米
黑板宽约40千米
五、解决问题
1、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9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6倍,一列火车每小时比这辆汽车多行驶46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有48吨货物,小车每次运2吨,大车每次运6吨,两车合运,几次可以运完?
4、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5、从强强家距少林寺有129千米,强强和爸爸早上7时乘汽车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上午9时能到达少林寺吗?(*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2、评价完善
师: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检测结果。
(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互评,最后让得A的同学举手,让出错的同学说一说出错的原因并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