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_何瑾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_何瑾

收稿日期:2007-02-23作者简介:何瑾,四川雅安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樊富珉,上海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团体咨询.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何 瑾 樊富珉(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4)摘 要: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宁夏大学的538位本科生(男生235人,女生303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G H Q -20问卷、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了13名西部高校的教师和贫困生。

调查结果显示,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较低,表现为自卑、消极情绪体验多、负性情感较多等。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7)02-0079-06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1300万,其中贫困生的比例占20%,特困生占8%。

高校中明显的贫富分化使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始于1998年,2000年以后研究明显增多。

在心理状况方面,大多数研究者考察了贫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研究者专就贫困生的焦虑、抑郁等问题展开研究,还有研究者对贫困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进行了研究。

许多研究者发现高校贫困生在情绪、人际关系、躯体反映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贫困生的学习就业和个性发展,而且也影响高校发展和教育公平,甚至威胁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因此,有效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是社会、高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摘要】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困难的还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挑战。

本文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自卑感、焦虑情绪、自责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建立积极心态、寻求心理辅导服务、加强社会支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些策略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同时有利于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研究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更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通过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引导,有助于激发贫困大学生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应对策略、积极心态、心理辅导、社会支持、人生观、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是指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困境和挑战。

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往往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点。

贫困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卑和自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才能够获得同样的成就。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到羞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比如焦虑、沮丧、无助等,因为他们经常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社会压力,缺乏安全感和信心。

贫困大学生可能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社交资源,易感受孤独和失落。

了解和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从建立积极心态、寻求心理辅导服务、加强社会支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挑战。

至此结束。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是当前社会中一个脆弱群体,他们面临着来自物质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困境。

在大学求学过程中,贫困生往往承受着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等多重挑战,其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论文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论文摘要: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其独特性,通过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卡特尔16PF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归纳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根据人格理论分析了贫困生人格的成因:生活状态落后。

见识有限;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成熟动机强烈,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管理对策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为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

从而出现了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由于心理能量不足,贫困生容易产生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等心理过程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学习生活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损等负性变化,严重影响了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经济上给予了贫困生很大的帮助,但在我们工作中仍能感受到贫困生精神状态的低落。

因此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而且要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精神扶贫,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精神压力。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查分析(一)调查对象及方法笔者从九江市四所本、专科院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400名贫困生(月个人消费总额低于九江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40O名非贫困生,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量表fl6PF1进行统一测试。

发放问卷各400份,回收问卷贫困生368份和非贫困生392份,问卷有效性分别为92%和98%。

数据统计采用W_I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和SPSS软件包。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人格因素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16PF值如图l所示从图l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

贫困生在有恒性(G)、忧虑性(O)、独立性(Q2)、自律性(Q3)四个方面分值高于非贫困生,而在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敢为性(H)、世故性(N)、实验性(Q1)六个方面分值贫困生低于非贫困生。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心理问题,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孤独与焦虑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和同学们一样享受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没有更多的社交资源,导致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这种情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自卑和自我怀疑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

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自闭和消极抵触情绪。

如何应对: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自信心。

三、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导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还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调整课程安排,为他们预留更多的自我学习和实习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四、家庭关系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如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一直是各高校的关注热点,怎样才能让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健康学习是学校和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里,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心理学教师就有其一定的学科优势,他们可以根据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对这些学生心理进行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正确的对待他们的学习问题,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改变来融入集体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贫困的学生一般具有这几点心理特征:自卑、没有安全感、排外、心理年龄相对成熟。

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一般都与青春期时受到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有关。

相对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状态,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快速成熟。

然而,大学时期的贫困生因为面临着更广大的群体生活,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们中的多数都更加感到自卑,从而加重自己的心理枷锁,躲在阴暗的角落,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所谓的心理疾病,这种贫困生被称为“双困生”,即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重贫困。

这严重导致了他们的性格孤僻性,甚至出现认知和行为的偏差。

虽然国家和学校都会给与他们较大的物质帮助,但对于这些双重贫困生而言,那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不仅要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雪中送炭般的关怀与帮助。

本文通过作者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以求来改变当前本校的贫困生教育现状。

一、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力度俗话说:穷人不穷志。

除了在物质生活上的资助外,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教育,扶正他们的志向,改变他们的人生思想理念。

特别是对于那些双困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我们心理学教师,可以温和的和他们交谈,给他们讲解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哪些是非健康心理,哪些心理具有非正常发展的趋势。

此外,可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心理协会。

各会员之间因为有同样的成长经历,会更容易接受对方,产生心理的共鸣。

可以经常组织协会的交流活动,社会爱心活动,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从而树立自信,将自己的个人志向与社会贡献关联起来,把克服困难当成人生成长的一种磨练,敢于面对事实,创造未来。

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摘要】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常常表现出自卑感、孤独感和压力感,这些心理特点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教育措施至关重要。

提升自尊心、加强团体支持和减轻学习压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适心态、应对困难,从而提升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

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实现自我发展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自卑感、孤独感、压力感、教育措施、提升自尊心、团体支持、减轻学习压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贫困大学生是指在经济上处于困难境地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通常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或个人能力有限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常常受到贫困的影响,表现出一系列特点和问题。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往往存在较高的自卑感。

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觉得无法融入大学生活,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他们也常常感到孤独,缺乏社会支持和团体认同感,容易出现心理孤立和社交障碍。

由于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的叠加,贫困大学生还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感,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困境,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困难的也常常承受着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压力感,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成绩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日见凸显。

研究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有的青春 活力, 偏激 、 悲观 和仇视感也有 所体现。一般 来讲 , 他们 个人评 价较低 , 自尊 与 自卑 并存、 郁、 抑 焦虑、 际关 人
系敏 感 、 弱 。 脆
【 关键 词 】 贫 困 大学生 :
心理 问题
以及 社 会 交 往 能力 较 差 , 致 他 们 接 触 异 性 的 机 会 较 少 。但 随 导 着性心理 的发展 , 青春期 的他们 渴望 与异性交 往 , 以发展 自己 、
囝等 育 究 教 研
贫 困大 学 生 的心 理 问题 分 析
长春 师 范学院 ( 吉林长春 ) 关 莹 宋美英
【 摘
10 3 302
要 】贫 困大学生除 了经济 贫困之 外 , : 他们有更严 重的精 神和心理压 力。一些贫 困大学 生表现 出缺乏 自信 、 气馁和无 奈 , 自
我防御意识 不断增强 , 愿让他人 感 觉到 自己的贫寒 , 不 于是 自我 封 闭, 和其他 同学渐渐疏远 , 者 闷头学 习, 或 失去 了应
当别人与他们走得很 近 、 表示关 心的时候 , 他们会把别人 的关心 当成是对 自己的同情 和怜悯 ; 当别 人与他们保持距离时 , 而 他们 又会感到无人关怀 、 态炎 凉 、 世 内心孤独 、 望友谊 。这 种 敏感 渴
二 、 郁、 抑 焦虑
( ) 一 他们为 学费、 生活 费焦虑。家庭 经济 困难导 致贫 困学 生学 费 、 活费长期 没有保 障 , 生 常常使贫 困生处 于 困境 中 , 觉 感 自己没 有 安 全 感 。尤 其 是 每 年 开 学 的 时 候 , 是 贫 困生 抑 郁 和 更 难过 的时段 。沉重 的压 力使得他们经 常陷入紧张焦虑 的情绪 之 中。 ( 贫 困学 生为 家庭 焦虑 。可 以说 每 一个 贫 困生 家里 都 二) 有一段不为人知 的叫人 心酸 的故事 , 由于家境贫 困 , 了他们 学 为 习, 家里 已是 负债累累 。少数贫 困生家徒 四壁 , 辛苦劳作 的父母 不得不让其他子女 辍学 以保证其 读 书。作为 贫 困生 , 们很 体 他 量父母的艰辛 , 因此 比其他 同学更懂 事 。 ( ) 困 大 学 生 要 为 学 业 焦 虑 。 贫 困 生 为 了 证 明 自 己 的 三 贫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完全否定 自己, 从而对 自己丧失信心 , 自我认 识消极 , 甚 至认 为 自 己处处 比别人差 。高 自尊相
关, 他们极力维 护 自己的 自尊 , 从 而掩饰 内心极度的 自卑和无奈 。 1 . 4 性格上的偏执 、 偏激倾 向 由于贫 困生长期处 于 自卑 和悲观的消极状态 中, 慢慢 地就会 形成性格上 的偏执心态 , 他们往往会钻牛角尖 , 认 死理 , 思想上走
2 . 2 加强对贫 困生 的人生观 、 价值 观教 育 在调 查 中, 我们发现并不 是所有 的贫 困生都 存在心理 问题 , 即经济贫 困未必导致心理贫 困, 关键 在于个体 的内部认知和心理 素质 , 在 于个 人如何应对贫 困 、 看 待贫困 。高 中教育基本 上还是 以应试教育为主导 , 重视升学率 , 忽视 了学生的人生观 、 价值观及 其它 方面 的教育 。扶贫先 扶志 , 在努 力解决 他们经 济 困难 的同 时, 我们应该 有针对性地对贫 困生进行人生 观和价值观 的教育 , 通过宣传一些贫困生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先进事迹 , 树立榜样的 力量 , 使其从 内心认识到贫穷并 不可怕 , 从而树立 战胜 困难 的信 心和远大的理想 , 以 自己的努力 去改变 自己的命运 。 2 - 3 关心贫 困生的物质需求 , 帮助贫 困生解决经济 困难 解决 贫困生 问题 , 应在生 活上多关心他们 , 尽可能地 提供经 济援助 , 以便 为他 们创造一个充满 尊重 、 信任和积极进取 的成长 环境 。如果不 解决其 经济贫 困 , 单纯地 解决其 心理 问题 , 其 效 果不会好。高校要充分 、 有效地利用 国家 、 省市有关 资助政策 , 完 善“ 奖、 助、 贷、 补、 减、 免” 的贫 困生资助体 系和各项管理制度 。要 坚持公平 、 公开 、 公正原则 , 从 家庭 收入 、 个人消费和 同学评 议三 方面综合考 虑 , 深 入细致地做好贫 困生 的界定工作 , 要定期对 界 定结果 进行 复核 , 实行 动态管 理[ 4 1 。要增加 勤工 助学机会 , 使 他 们通过 自己的双手创造财 富 , 顺利 完成学业 , 形成积极进取 的人 格。加强舆论宣传 , 争取社会爱心人士 的捐赠 。 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解 决是 一个 长期 的过程 , 需要社会 、 学校 、 家庭各方 面的共同努力 , 同样也需要 贫 困生 自己的努 力 , 正确认 知贫困 , 加强 自身修养 , 以优异 的成绩 回报社会 。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近年来,贫困大学生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压力、自卑、焦虑和自我怀疑等方面。

首先,面对来自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不仅需要应对学业上的挑战,还要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如支付学费、生活费等。

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享受与同学相同的待遇,比如购买名牌服饰或参加社交活动,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己与身份和家庭背景不相匹配,因而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他们常常与富裕家庭的同学进行比较,感受到自己的差距,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和交往中缺乏自信心,甚至有时会内向、孤僻。

此外,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还包括焦虑和自我怀疑。

由于缺乏经济保障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贫困大学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前途和人生发展。

他们可能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担心自己无法达到社会的期望。

因此,他们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产生自我怀疑和对未来的恐惧。

那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家庭的经济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

他们可能需要通过打工和申请助学贷款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他们发现与富裕家庭的同学相比存在差距时,他们很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

此外,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高要求和不确定性也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压力、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学校应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人格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人格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人格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

由于在高校学生中因为贫困而带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发展问题,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人格一、引言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他们有的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的家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或者遇到了天灾人祸等等。

随着高校扩招并轨,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日益凸显出来。

据统计,贫困生人数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30%左右,并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的绝对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已经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重智力而忽视了心理和人格的引导教育,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人格偏差,而这种现象恰恰在贫困生中尤为突出。

这必然对高校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贫困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体系构建,探寻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路子,推进高校综合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㈠导致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1、经济方面压力导致自我观念的改变。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来自偏远农村或城市困难家庭,根本无法承担高校高昂的学杂费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很多贫困生都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懂事,他们深知家庭的生活状况以及父母挣钱的艰辛。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摘要】在中国,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压力与焦虑,自卑与自尊,以及失落与希望等心理特点。

接着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包括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途径。

最后总结了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的启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支持机制,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境。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挖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提出更具体和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压力、焦虑、自卑、自尊、失落、希望、应对策略、启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和学习压力较大,往往面临着心理困扰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失落,甚至焦虑和绝望。

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了他们在困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感到自卑和无助。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探讨应对策略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挑战,分析其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帮助措施。

通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学业,提升生活质量。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自尊与自卑相互交织。贫困大学生容易存在过度自尊与过度自卑的心理现象。一方面,由于家境贫寒,部分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自卑,担心因此得不到别人尊重,自我认知消极。这样的贫困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遇事退缩、孤独痛苦的消极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注重脸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自尊。不少贫困大学生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厚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而同时,强烈的自尊使得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也就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尊、既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构建全方位济困助学体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贫困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困难,这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想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全方位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在社会层面,通过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等助学政策,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社会帮扶、申请企业赞助、设立贫困大学生资助基金、开辟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形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经济援助。在学校层面,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特困生补贴和贷学金制度;给特别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开展校企联合,为贫困生寻求勤工助学岗位。在学生层面,要正视贫困和挫折,积极主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相互冲突。渴望交流是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人际交往的状况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数贫困大学生能够主动、热情地参加校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但部分贫困大学生因内心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人际交往状况堪忧。渴望交流,但又恐惧社交、害怕歧视、自我孤立、沉默寡言成为他们最明显的特征。这种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的矛盾冲突,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而长期的人际交往障碍则会导致其情感荒芜、心情抑郁和人格扭曲。

浅议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的方法.dot

浅议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的方法.dot

浅议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的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

而贫困大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普通大学生,因此,认真作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1.自卑心理。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会出现:一是通过刻苦功读,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生活的贫困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认为自己先天不如别人;三是退缩、逃避、离群或悲观厌世或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少数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会站在学校、社会、他人的对立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焦虑心理。

贫困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是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得到解决;同时他们每年还要应付对贫困生来说高昂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加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竞争剧烈,一些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了贫困生发展机遇的不平等性,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这样容易产生对个人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的持续焦虑心理。

表现为行为的无所适从、无法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

3.沮丧心理。

由于自卑和焦虑,贫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封闭和沮丧心理,进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在学生和生活中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感到困难重重,过度否定自我,过分夸大自身不利因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和寒酸感到羞愧,在行为方式上出现与自己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动,极力“包装”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往往会导致其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试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

试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

试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学生的人格特征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卑焦虑、内向封闭等人格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对策,为有关部门制定大学生人才培养政策提供参考。

标签: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教育对策一、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1.自卑。

自卑是指一种因为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理体验。

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对自己的能力、素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 自轻自贱,多愁善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

造成贫困大学生自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化氛围中,物质特别是金钱的作用被强化了,贫困不仅代表一个人经济实力低下,更是其才能低下的表现。

因此,囊中羞涩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种自卑感,总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头。

另外,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时,发现自己的见识短(不懂使用计算机和饭卡),爱好少(不像城市学生那样能歌善舞),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外语听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差),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跟不上城市的节奏,显得土气落后、不合时宜,这些无疑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2.成就动机强。

表现为有事业心,奋力拼搏,学习非常刻苦努力。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和其他一些原因而陷入一种自卑压抑的状态,但他们不甘心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并且急于摆脱这种状态,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成就动机,能够发奋图强;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报达父母恩情。

看到父母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而辛勤劳作,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抵押房产,变卖家当,贫困大学生在心痛之余立志进取,将来有所成就以报答父母;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强烈的第三个原因是为家庭争光。

在农村每个村里只能考出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学生,亲人们为他们饯行,对他们寄予厚望,这自然激励他们志存高远,不负江东父老。

3.内向孤僻。

表现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喜安静,较封闭,不愿与人交往。

贫困大学生担心别人知道自己贫困,嫌弃自己土气,见识少,爱好少,于是便把自己封闭起来,回避各种人际交往,游离于集体和群体生活之外,形成一种内向孤僻的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的贫富分化使得部分贫 困大学生因客观上的物
质 匮乏而衍 生 出一 系 列心 理 问题 及 人格 缺 陷 。贫 困
学 生 的心理 问题具有 复杂性 和多发 性 ,表现 为 自卑 、
自我封 闭 、焦虑等 负 面 情 绪 ,甚 至 出现 偏 执 、消极 厌 世 、精神 抑郁 等心 理 问题 ,这 对 学生 的身 心健 康 发展 和学 习生活都带来 不利影 响 。 ¨ 西部高 校地 处我 国的经济欠 发达 地 区 ,经 济发 展 水平 较 东 中部地 区 相 对落后 ,心理 健康 教 育 师资 力 量 薄弱 ,贫 困大学 生 的数量更 大且 贫 困程 度 也更 为 严重 。西 部 医学 院 校 肩 负 着 为西 部 地 区培 养 高 素质 的医 疗 卫 生人 才 , 促进 西部地 区 医疗卫 生 事业 发 展 的重 任 。医 学 院校
之高 校扩 招造 成 的人 才饱 和 ,医学 毕业 生 的就业 形 势越 来越 严峻 ,特别 是 家 庭 经 济 较 为 困难 的学 生 , 经济 压力 和就 业压 力使 得 他们 的心 理更 加脆 弱 。医
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 仅关 乎其个 人成 长 ,同 时还关 系到 社会 的稳 定 与和 谐 。突 出 “ 以人为本 ” 的观 念 ,关 注 贫 困大 学生 的 心理健 康 问题 ,对 繁 荣 西部 医 疗卫 生 教 育 事业 ,构 建和谐社 会 与和谐 校 园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西 部 医学 院校 贫 困大学 生 的人格 特征 及 其 形成 原 因分 析


学 院校医学专业存在着特殊性 ,学制长 、学习任务 繁重 、可 自由支 配 的时 问相对 较少 、就 业面 相对 狭 窄 以及 医学 院学 生 所具 有 的特 殊 的 医学 思 维模 式 , 使 得 学生 出现 心理 问题 的机率更 大 。据 相关 抽样 调 查 ,贫 困生 心 理 健 康 疾 病 的发 病 率 约 为 1 4 . 8 7 %, 明显 高于 非贫 困 。 因此 ,西部 医学 院校 辅 导 员应 该 更 加重 视贫 困 学 生 的人 格 特 征 及 心 理 健 康 状况 ,

心 理 健康 ・
4 5
生绝 大多数 性格 内向 ,不 善 于与人 交往 ,而 且综 合 素质 往往 比其 他 学 生 要 差 一 些 。进 入 大 学 学 习 之
后 ,环 境 的 巨大转换 ,丰 富 多彩 的校 园生活 不再仅
学 院校 的大部 分 专 业 都 是 五年 制 的 ,比如 中医 学 、
第1 1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 月
辽宁 医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临床 医 学等 ,这 比其 他 本 科 专业 的学 制 要 长 一 年 。 学业 负担 重 、课 程 多 、就业前 景不 明朗 、就 业 面狭 窄 ,使得 医学 院校 学 生 的压 力 也 更 大 。经 济 压力 、 人 际交 往压力 、社 会关 注 的压力 、学 习压力 、就 业 压力 等交 织在 一 起 ,让 贫 困 学 生 面临 着 多 重 压力 , 产生 焦 虑和抑郁 的心理 ,部 分贫 困学生 甚至 滋生厌 学 的情绪 。
根 据 其不 同的人格 特征 有 针对 性地 对学 生进 行教 育 和辅 导 。
1 .贫 困生 普 遍 存 在 着 较 为 严 重 的 自卑 感。 受
据有 关 部 门统计 结果 显示 ,我 国 目前 高 校贫 困 生 有 将近 5 0 0万人 ,而西部 地 区部 分高 校 贫 困生 比 例 甚 至 高达 5 0 % ~ 6 0 % ,医学 类 院校 表 现 得 更 为
Vo 1 . 1 l No . 1 F e b . ,2 01 3
西 部 医 学 院 校 贫 困 大 学 生 的 人 格 特 征 及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对 策 分 析
杨 潇 ,唐 健
( 泸州 医学 院 ,泸 州 四川 6 4 6 0 0 0 )
【 摘 要 】 西部 医学院校处 于我 国经济欠发 达的 大西部 , 贫 困学生在 高校 中所 占的比重较 中东部 更大 , 贫 困程度 更严重 。 医学贫 困学生的心理健 康状况直接关 系到其 学业成绩、 人格 塑造以及职业道德 素质的 养成 , 对其是否 能够成为一 名合格 的 医 疗卫生工作者有 着深远影 响。通过对西部 医学院校 学生 的人 格特 征及其 形成 原 因进 行分析 , 以求在 对这一特 殊的 学生群体 进 行心理辅导 中更加 具有针 对性和 实效性 。 【 关键词 】 贫 困大学生 ; 人格 特征 ; 心理健康 【 中图分 类号 】G 4 7 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4 — 0 4 1 6 ( 2 0 1 3 ) 0 1 — 0 0 4 5 — 0 3
信息 交 流较 为闭 塞 ,对学 生心 理教 育 的投入 力度 不 够 ,使得 心理 教 育师 资力 量较 为薄 弱 。 同时 ,来 自
西部边远 山区的贫困学生还要承受 由于民族 、文化 背景 、地 域 、思维 方式 、生活 习惯 等不 同而 产生 的 心理 压力 。随着 我 国医疗 体制 改革 的不 断深 化 ,加
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西部医学院校贫困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9 — 1 2 【 作者简 介】 杨潇 , 女, 1 9 8 0年生 , 江苏宿迁人 , 助教 。 【 通讯作者 】唐健 , 男, 1 9 7 8 年生, 湖南永州人 , 讲师, 行政 管理硕 士。
近年来 ,随着 社 会 贫 富差距 的不 断扩 大 ,高校
突出。 以泸州 医 学 院 为例 ,该 校位 于我 国大 西 南 腹地 的川 、滇 、黔 、渝 4省 交 汇处 ,经济 发展 水 平 相对 欠 发达 ,其 生 源 主要 来 自西 南 地 区贫 困农 村 ,
占全 校 学 生 总 人 数 的 7 6 .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 办 学经 费不 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