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武汉现代化的奠基人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号抱冰老人,南皮人,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
中国重工业奠基人。
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
1909年(绪三十五年) 七十二岁。
10月4日病逝,6日追谥文襄,晋赠太保。
翌年归葬南皮。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
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
张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处于两广总督的直接指挥位置,筹饷、调兵、用将、反对撤兵议和,为这场战争取得部分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之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卢沟桥——武汉,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曾记否,北伐时京汉铁路大罢工),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
湖北经济亦由此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汉口由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
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后,便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重型企业。
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开炉炼钢。
炼铁厂共有铸铁厂、打铁厂、机器厂、造钢轨厂和炼熟铁厂等6个大厂,4个小厂,两座钢炉,工人3千人,外国技师40人,这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
武汉纺织大学百年发展史研究——兼论张之洞对武汉纺织教育的历史贡献
21 00年 3月 1 日,国家教 育部 正式批 准武 汉科 技 9 学 院更 名 为武汉 纺织 大 学 ,这也 是 当下 国 内惟 一 的 以纺 织 命名 的大学 。她 不仅 具 有促进 湖北 由纺织 大省 向纺 织 强 省转 型 ,推 动纺 织行 业 发展 的极 为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更 具有 重要 的历史 意义 。湖北省 的纺织 教育 具有 悠久 的 历 史 ,最迟 也 应上 溯 到光 绪二 十 四年 ( 88 张 之洞 亲 19 ) 手 创办 湖北 工 艺学 堂之 时 。作 为湖北 武 汉纺 织教 育 的惟
川在兴 办 近代 实 业 的过 程 中 ,逐 步 建立 起 了 比较 完备 的 近代 实业 教育 体 系 。 光绪 十 五年 ( 89 七 月 十二 E,张 之 洞调 任湖 广 18 ) t 总督 。在调 任前 ,他先 后 奏请 设 立广 东织 布 局 ,创建 纺 纱 厂 、 布厂 和炼 铁厂 , 从 国外订 购 了一批 机器 设备 。 织 并
土货 、塞 漏卮 之要 策 。 ”Ⅲ十九年 ( 8 3 三月 他与 湖北 19 )
嗵 讯 作者 :杨 洪林 ( 90 ,男 ,教授 ,博 士生 导师 ,研究 方 向 :杨 献珍 哲学 思想 研究 15一)
第 1 期
李 和 【 ,等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百 年 发 展 史 研 究 j J
8 7
巡 抚谭 继 洵并呈 朝廷 的 《 奏 兴办 蚕桑 事 宜 折 》 中说 : 会 “ 窃惟 足 民之政 ,农 桑 并重 。… …欲 为代谋 生业 ,广 辟
年底赴鄂上任后 ,他立 即致电两广总督李瀚章 ,协商将 所购炼铁厂、 织布厂机器及业已开办的枪炮厂移往湖北 。
征得李 瀚 章 同意和 清廷 准许 后 , 这批 机 器陆续 运抵 武汉 , 各类 工 厂得 以相继 开 办 。到光 绪 二 十 四年 ,武汉 先后 创
张姓历史人物及成就
张姓历史人物及成就张姓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涵盖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本文将介绍几位张姓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成就。
一、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张骞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被派遣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域的交通通道,开创了丝绸之路。
张骞历经艰险,经过多次失败和被俘,最终成功到达西域,并与当地的各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
他的探险精神和外交手腕对于中国古代的国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二、张衡(78年-139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地震学的奠基人之一。
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能够观测天体运行和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
他提出了地动仪的概念,通过观测地震来推断地震的发生地点和强度。
此外,他还研究了气象学和水文学,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各种仪器,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张之洞(1837年-1909年)张之洞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曾任湖北、湖南两省巡抚,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被誉为“湖湘维新第一人”。
张之洞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推动了湖南的现代化进程。
他还重视教育,兴办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推动了湖南的教育事业发展。
张之洞的改革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张学良(1898年-2001年)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将领和政治家。
他曾任东北军总司令,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色,指挥东北军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打击。
战后,他积极参与国共和谈,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张学良还关注社会福利,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张海迪(1953年-)张海迪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企业家和慈善家。
她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女企业家之一,创建了中国的第一家公关公司。
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
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晚清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挑战。
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现代化奠基人崭露头角,他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张之洞的个人背景、改革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化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个人背景张之洞于1820年出生在山东省,他出身于一个被誉为“教育世家”的家庭。
他父亲张彝海是清朝的一位大臣,对张之洞的思想和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少时的张之洞聪明好学,他从小就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和改革的意愿。
二、改革思想与实践张之洞是一位早期改革家,他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变法以治国,提倡注重人才选拔、机构改革、法制建设等。
他力主增设新官职,引入西方行政管理理念,致力于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
在经济方面,张之洞提出了“育人强国”、“富国强军”的主张。
他主张改革财政制度,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并对中国的农业、商业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
他积极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技术,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在教育方面,张之洞力图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以新学为主导,加强对西方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学习。
他积极推动中西合璧的教育改革,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对现代化的贡献张之洞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方案,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的改革思想将中国引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方面,张之洞的改革方案促进了政府机构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张之洞的改革方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
他通过引进西方的工业和商业技术,促进了中国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之洞的分析介绍作文,六百字
张之洞的分析介绍作文,六百字
武汉三镇,居九州之中央,享工业之遗泽,得科教之优势,占发展之先机,一座朝气蓬勃而又历史厚重的城市,过去举办了世界军运会,仿佛从前“大武汉”的恢宏气象又回到了世人的面前。
为了深入了解武汉崛起的背景,我们要认识一位晚清目光深远、敢为人先的总督,他就是人称“武汉城市之父”的张之洞。
张之洞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从小勤奋学习,27岁高中探花,早先做过词臣学官,立身严谨,关心国事,工于奏疏,分析问题深刻犀利,奏对措施切实可行,早年的清流岁月见证了他成熟稳重的性格,也激发了他立志报国的决心。
在慈禧太后的赏识下,张之洞继而外放山西巡抚,在4年主政三晋的期间,他铲除罂粟、整饬吏治、清查库款、苏缓民困,政绩卓然的同时也展现了务实能干的从政才华;之后擢升两广总督,出于对朝廷尊严的捍卫和国土江山的热爱,他精心谋划抗击法军在中越边境对我国的入侵并最终夺取了中法越南战争的
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我国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和平,张之洞从此声名大噪,在日后政坛上更是大展宏图。
随着晚清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修建卢汉铁路的重任落在了张之洞的肩上,1889年张之洞从广州平调武汉,担任湖广总督,开始了他主政武汉19年励精图治、大兴洋务的光辉岁月。
腐朽落没的晚清时代,是多么需要像张之洞一样尽忠爱国、热心洋务的谋国之臣啊!可是武汉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偏偏让人记住了张之洞的杰出贡献,更
是出于对他热衷教育事业造福后世的举动,不得不让我表示由衷的敬佩。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代做】dai20231231.建于1905年的平和打包厂,位于汉口( ),是当时英商的加工打包仓库。
A.合作路B. 青岛路沿线C. 仁寿路西段D. 天津路1号2.( )初,由于连年大水,汉水河床发生剧变,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
这次改道将汉口划出,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A. 洪武B. 成化C. 嘉靖D. 万历3.武汉现代商贸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进取、勇于开放包容、讲求重情诚信,其核心应该就是一个“()”字。
A. 包B. 情C. 诚D.和4.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武汉,武汉解放。
A.4 月20日B.4 月23日C.5 月10日D.5 月16日5.盘龙城(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
A.1988B.1989 年C.1992 年D.1994年6.汉口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古称夏口。
清光绪二十五年( 年)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将汉阳、夏口分离,专设夏口厅。
A.1755年B.1798年C.1899年D.1906年7. “货到( )活”,是当时华中地区流行的俗语,充分显示了其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着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及对于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A. 武昌B.汉口C.汉阳D. 武汉8.武汉地形以( )为主,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A. 平原B.丘陵C.盆地D. 高原9. “武汉三镇本是由( )个文化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能够共存,并已形成传统”,这本身也正是武汉文化独特的魅力。
A.二个B.三个C.七个D.十三个10.2013年,武汉市政府为了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将其中( )处列入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A.15B.18C.27D.2911.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 )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
A.1861B.1851C.1871D.184112.盘龙城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古城遗址,它属于( ) 朝。
论张之洞的近代化教育思想与实践
l 0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2 0 1 3钲
继 开办 。同 时 ,张之 洞 于光绪 十七 年 ( 1 8 9 1 年) 七 月札
量 学 、商业 学各 种 学校 ,选 材 授课 之法 ,以及 武备 学 分
铁政局修算学、方言、商务各学堂。十九年十月 ,又创
办 自强学 堂 ,分课 方言 、格 致 、算 学 、商务 四门。
中图分 类号 :G 5 2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4 1 4 X( 2 0 1 3 ) 0 4—0 0 0 9 —0 4
张 之洞 ( 1 8 3 7 -1 9 0 9年 ) 是 洋务 运 动后 期代 表人 物 ,
处战事 ,非将帅之不力 ,兵勇之不多 ,亦非 中国之力不
( 一 )中法战争之后 到 甲午战争发 生时期 的教 育思想
与 实践
在 此期 间 ,张之 洞 办军 政 、兴 实业 和 创学 堂 ,致 力
我多出一分之货 ,即少漏一分之财 ,积之 日久 ,强弱之
势必 有转 移 于无 形者 。 ”- z 在托 人从英 、德 两 国订 购相关
于军事 、算学、外语 、商务人才的培养 ,完成 了由清流
李和 山
( 武 汉纺 织大学 马克 思主义 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摘
要 :从张之洞所处 的时代环境及其 办军政 、兴实业的历程切入 , 分析 了他 的近代 化教育实践 ,探讨 了他 的近
代 化教育取得成功 的原 因,并对 其 “ 中体 西用”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关键词 :张之洞 ;近代教育 ;思想与实践
异 ,仓卒尤易误事。详筹时势 ,必须设厂 自筹枪炮 ,方 免受制于人 ,庶为 自强持久之计。 ” 隆痛的教训使张之 洞认识到建设独立 自主的近代军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中法战事一结束 ,他即着手试造浅水轮船 、创办水 陆师学堂 、请设枪弹厂 ,开始了 自行培养军事人才、 自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评价张之洞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评价张之洞作者:高金辰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
直隶南皮人。
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
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一、洋务运动的领导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自此主政湖北近20年。
督鄂期间,他倾力兴办近代工业,他于1890年所建汉阳铁厂促成中国近代民族钢铁工业起步,成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所以才有了毛主席对张之洞的高度评价: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步枪“汉阳造”,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武器。
此外,张之洞针对湖北近代纺织工业落后的情况,开办了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纱官局、湖北缫丝厂和湖北制麻局,使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还开办有与它们配套的一系列中小型工厂。
他在广东筹建水师,编练新军,创办军工厂,开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他所建广州机器铸币厂,乃是近代货币史上的大事。
二、维新变法的参与者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总结失败教训,变法图治。
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张之洞表示赞助和同情,捐5000两以充会费。
1895年11月,康有为南下到了南京,去拜谒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同上引《抱冰堂弟子记》中所说的情况不符,张之洞当初并不曾因为“铁路南北皆自汉口发端,铁厂必近于武汉方合”,而主张开大冶铁矿,在湖北设铁厂,顺便指出,张之洞此中所谓“铁路南北皆自汉口发端”亦与当时的地理事实不符,因为兴修粤汉铁路之主张,迟至甲午战后才出现。
[6](第105页)七月十二日张之洞奉上谕调任湖广总督。
七月二十七日,他致电伦敦驻英公使刘瑞芬,询问:“炼铁机炉能经行山路,运至山西等处否?或能拆开分运尤好。
最大之件,约重若干?”[3](卷132)同日,张氏收到驻柏林公使洪钧发来的电报。
洪钧祝贺他移督湖广,并建议:“矿师合同本载明两广及中国他处,楚北煤铁极富,挈往亦可。
”[3](卷132)二十九日张回电则表示“矿师仍令先到广东勘。
”[3](卷132)我们从中即可看出,张氏当时并未放弃在粤设厂的计划,他还积极筹划炼山西之铁,⑤而对开发湖北煤铁资源,虽然有洪钧之建议,但张之洞并未立即予以考虑。
八月二十六日,张之洞上奏清政府,提出在广东“省城外珠江南岸之凤凰岗”设立铁厂的主张。
[3](卷27)同日,张之洞致电湖北巡抚奎斌,请其密查大冶铁矿的开采情况。
[7](第5374页)表明张氏已开始留意湖北煤铁事业。
但其关注之程度,明显不若山西。
对此,我们可以从九月十日张之洞《遵旨筹办铁路谨陈管见折》中得到印证。
折中说:“查晋铁并非不善,特由煎炼未精,若多购略小机炉,分拆装运,足可运入晋境……粤亦产铁,近由臣购定机器设厂熔炼……由粤至鄂,水运可通。
闻湖北大冶县向来产铁,该县近省滨江,俟到鄂后当详晰勘明妥筹采炼之法。
有此三省之铁,即可供此干路之用。
”[3](27)此中虽已提到要采炼鄂省之铁,但其轻重缓急,显然不若晋铁、粤铁重要。
九月十二日,刘瑞芬电告张之洞:“炉机笨重,均不能拆开,只宜水运。
”[3](卷132)但张仍未放弃炼晋铁的计划。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武汉自强学堂(武汉大学)、湖北武昌幼 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等。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姓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张之洞 张孝达,香帅 中国 汉 贵州贵阳市 1837 年 9 月 12 日(丁酉年) 1909 年 8 月 21 日 政治家 代表作品: 主张: 谥号: 祖籍: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宗教信仰: 主要成就:儒家 洋务运动健将之一,发展重 工业 兴办新式教育 创办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 堂等 《劝学篇》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襄 河北南皮张之洞[1](1837 年~1909 年),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 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7 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 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 考取秀才;15 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 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 花”,授翰林院编修。
1867~1873 年任湖北学政。
1874 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
1883 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
1889 年 7 月调任湖广总督,并多次署理两江总 督[2]。
1906 年升任军机大臣。
在督鄂 17 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 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
张之洞视察汉阳钢铁厂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 出的历史性贡献。
晚清重臣张之洞
6.主持新政
1901年,由张之洞主笔,与刘坤一联衔会奏《江楚二督 变法三疏》,之后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任命 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 揽一切“新政”事宜。后来实际地主持者是张之洞。 变法的指导思想:“盖变法二字,为环球各国所愿助, 天下志士所愿闻者,皆指变中国旧法从西法也,非泛泛整 顿之谓也。若仅整顿常谈,安能数年有成效,安能即望自 强,且与外国何涉。” “精华谈何容易,正当从皮毛学起。一切迂谈陈话,全 行扫除。”
2.张之洞的政治思想
他的主要思想即洋务 派的思想都反映在《劝学 篇》里面。核心思想即是 “中体西用”。主张维护 君主专制的基本原则下接 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 艺。 张之洞提倡的新旧兼 学比早期洋务派的“西学 =西艺”的观点进了一步, 包括西政,扩及“学校、 地理、赋税、律例、通商” 等,但是对“设议院”等 涉及根本政体的转变却讳 莫如深。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
4.与近代教育
引时务入教育:
任湖广总督期间,物 色主持新式教育的人才, 引时务入教育,改变科举 制义的老套,使湖北成为 全国新式教育的一大中心 (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 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图书馆的源头都要追溯到 张之洞的文教创举)
订学制:
修订“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完备、 包括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 代教育体制的基础。
你如何评价张之洞?
返回
废科举:
上奏请求废止科举,广办学校,科举制得到废除。嗣 后学校日渐推广。学术思想因之变迁,张之洞在其间发挥 重要作用。
返回
5.军制改革
组建“江南自强军” 和“湖北新军”。客观 上新军成为革命的温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就是 革命党人发动的新军起 义。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史-张之洞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史张之洞(1837~1909),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蒙养院(我国最早的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广东广雅中学)等。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
”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对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张之洞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中法战争”和“戊戌变法”为界限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即他十载学官和出任山西巡抚时期。
他主要是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这一时期他属于顽固派营垒的旧学捍卫者,主要强调“通经”,拔其优秀者,读书其中,所研习的多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标榜实学,注重经世致用。
中期,即中法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前督粤、湖广和暂署两江期间。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中,作为两广总督,第一次全面地大规模地直接接触外部世界,战争的时间使他比较军事科技层面上中西文化优劣高下,进一步取得真切的认识。
战争的结局和战后形式使张之洞体验到朝政的腐败,促使他向洋务派转变。
为了适应清末洋务活动的需要,调整了早期洋务派旧学与新学和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修正了他早期的办学宗旨,着重培养用传统纲常名教武装头脑而又能从事洋务的各种专门人才。
[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张之洞
[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张之洞篇一: 张之洞:张之洞-简介,张之洞-生平张之洞,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
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
同治二年探花,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期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成为晚清“四大名臣”。
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墓遭人恶意破坏,尸骨从此失踪直至近年寻回。
1902年5月21日,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张之洞墓_张之洞-简单介绍张之洞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直隶南皮人。
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
同治二年探花,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期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
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
后来粤督李瀚章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
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
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也是由他开始主导。
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刘坤一与驻沪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成为晚清“4大名臣”。
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墓遭人恶意破坏,尸骨从此失踪直至近年寻回。
张之洞墓_张之洞-生平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
张之洞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张之洞,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曾任湖广总督,对晚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张之洞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我近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张之洞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二、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湖北武昌人。
咸丰十年(186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务。
同治九年(1870年),张之洞调任山西巡抚,开始了他对地方治理的实践。
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担任此职务长达十年之久,期间他推行洋务运动,兴办实业,改革教育,对湖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张之洞的社会实践及其贡献1. 推行洋务运动,兴办实业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期内,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兴办实业,以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
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 改革教育,培养人才张之洞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他在湖北创办了自强学堂、农工商学堂等新式学堂,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保障。
3. 改革军事,提升国防张之洞在军事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他创办了湖北新军,引进西方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素质,使湖北成为全国军事改革的典范。
4. 推动地方治理,改善民生张之洞注重地方治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善民生。
他重视农业生产,提倡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使湖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西方文明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推动文化交流。
他聘请了一批西方学者来华讲学,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等知识,使湖北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四、实践活动内容1. 查阅资料我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了大量关于张之洞的生平事迹、著作、研究论文等资料,对张之洞的生平、思想、贡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教师招聘常考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教师招聘常考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末洋务教育的首领,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制度重要的奠基人。
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劝学篇》一书中。
《劝学篇》分内外两篇,用他的话讲:"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内篇分九章,讲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外篇十五章,讲益智,游说,设学,学制,广译,阅极,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非政教。
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把办好学校、培养人才看作是国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
他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他引证孔子的话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要是无学、无力、无耻,人就会愚昧又柔弱,而有学、有力、有耻,人就会精明又强大。
2、严复(1853-1921)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
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
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
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quot;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名学即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课件
(一)家世
张氏是世宦之家,四世为州县官。张之洞父张瑛,嘉庆 时举人,后在贵州州县长期任职,长期任兴义府知府。 与胡林翼、鹿丕宗(鹿传霖之父,河北定兴人)并称道 咸贵州三贤吏。母亲朱氏,四川和州知州朱绍恩之女。
张瑛请名师吕贤基、朱琦、韩超等全国知名学者教授子 女,张之洞曾向胡林翼求学。
张瑛家法是“俭约知礼”,张英本人为官廉洁,善听讼, 善治盗,兴义仓,办书院。喜读书,性好学,这些无疑 影响张之洞,张氏学有所成与家训直接相关。
汉阳兵工厂现座落在武汉市江夏区改名为 “3303工厂”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博物馆展陈的汉阳兵工厂、铁厂地界界碑
铁萍应武 矿厂 公 与 汉 旧司上博 址总图物 位务为馆 于处同展 今大一陈 湖楼图的 北(片历 黄汉;史 石冶右图 市萍图片 及公为: 大司汉左 冶及冶图 )
当年在汉阳铁厂工作的卢森堡钢铁 技术 人员
1896年,张之洞以 从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 基础,又选募新兵,参 用德国军制,开始湖北 新军的编练。到1907年, 湖北新军计有陆军第八 镇(一个师)l万余人,暂 编第二十一混成协(一个 旅)4600余人,是仅次 于袁世凯北洋六镇的第 二支强大军事力量。
武汉博物馆展陈的硅胶人像场景: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2制定课程内容见图表3张之洞所建立的学校1869绊心乢院武昌国立四川大学前身1882令德埻太原山西大学1884黄埔博学馆黄埔1886广州鱼雷学埻黄埔1887广雅乢院广州1887广东水陆师学埻黄埔黄埔博学馆改121889广东洋务五学黄埔1890两湖乢院绊心乢院改武昌蒯光典翰林梁鼎芬黄绉箕京师大学埻总办姚晋圻湖北教育厅厅长沈曾植地理学家李维格汉阳铁厂总办华蘅芳数学家等等教师学生黄兴等1891方言商务学埻武昌武汉大学前身1891算术学埻武昌1893自强学埻武昌武汉大学前身1893储才学埻南京1896南京陆师学埻南京1896铁路学埻南京1896桑蚕学埻江西高安县江西农业大学131896湖北武备学埻武昌1897农务学埻武昌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898巟艺学埻武昌湖北巟艺学埻的名称仅存在9年其办学主体存在28年
文化能人主要事迹
文化能人主要事迹引言文化能人是指在文化领域出类拔萃、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他们的事迹不仅彪炳史册,还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文化能人的主要事迹,包括他们的成就、贡献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张之洞:振兴军事教育1. 背景张之洞(1837-1909年)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军事家。
在他任职山西的时期,尤其致力于推动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
2. 成就与贡献•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理念:张之洞通过考察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军事教育体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为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设立军校与改革训练制度:他积极推动设立山西北洋军幼弟子学堂和陆军讲武堂,改革军队的训练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
•撰写军事教材:他亲自编写了《新式国防纲要》等军事教材,为中国年轻人的军事教育提供了便利。
3. 社会影响•推动军事现代化:张之洞的努力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军事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提高国防实力:通过推动军事教育的现代化,中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者1. 背景梅兰芳(1894-1961年)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戏曲界的泰斗,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成就与贡献•承袭经典与创新发展:梅兰芳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也积极创新,为京剧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塑造经典人物形象:他对于角色的细致刻画和独特演绎,使得京剧的经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传承与培养后继者:梅兰芳不仅本人艺术造诣精深,也非常注重后继者的培养。
他亲自教导了许多学生,将京剧艺术的火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3. 社会影响•传承经典艺术:梅兰芳对京剧经典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并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梅兰芳的演出不仅在中国深受喜爱,也受到了国际观众的瞩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张之洞诗词
张之洞诗词
张之洞(1821年-1885年),字希楷,号东篱,江苏常州人,
清朝政治家、教育家,以优异的科举成绩进入官场,后历任直隶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务,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张之洞不仅在政务上有出色的表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作充满了宗教、哲学和文人的思辨精神,独具一格,风格清新婉约。
以下是一些张之洞的诗句:
1. 清溪流水静如镜,独处胜于人境中。
(《清江秋思》)
2. 房栊寂寞闻猿吟,荒宫曾是赋清音。
(《题颐和园》)
3. 烟波不动穿宫树,月照金台备香烟。
(《寿阳亭》)
4. 文章中秋贵思雅,此意清辉未可言。
(《独坐凉亭小门外》)
5. 白日照门梅满径,青林蔽屋鸟闻声。
(《寒寺》)
6. 寒窗秀发心无恨,独坐金陵五字经。
(《题赛业江陷地》)
这些诗句展现了张之洞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他在政务繁忙之余,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人们留下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 三 省 绅 商 收 回路 权 , 自办 粤 汉 铁 路 并 获 得 成 功 。粤
汉 铁 路 19 8 8年 动 工 ,全 长 19 0 6公 里 ,9 6年 全 线 建 13
之 洞 任 湖 广 总 督 近 二 十年 , 汉 成 为 其 推 行 洋 务 运 动 武 的 重 要 舞 台 。张 之 洞 督 鄂 是 武汉 发 展 历 史 上 一 块 重 要
出“ 干路枢纽 , 此 中国大利 所萃也 。河北路 成 , 则三 晋
之辙接于井 陉 , 陇之骖 交於 洛 口; 关 自河 以 南 , 东 引 则 淮 、 , 通 湘 、 , 里 声 息 , 期 可 通 。 ” 逐 一 分 析 吴 南 蜀 万 刻 并 了修 建 芦 汉 铁 路 的 七 利 。正 是 张 之 洞 的 力 排 众 议 , 促 成 了 清 廷 同 意 修 建 芦 汉 铁 路 . 正 是 因 为 督 办 修 路 事 也
奠 定 了武 汉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
兴 象 工 商 宾 业 . 定 武 汉 现 代 T 的 经 济 蓉 础 奠 匕
至 吴 淞 1铁 路 , 1 里 长 , 遭 到 晚 清 腐 败 当 局 的 2 1 仅 5公 却 非 议 。 9世 纪 8 1 0年 代 , 以李 鸿 章 为 代 表 的 洋 务 派 奏 请 修 建 铁 路 , 仅 是 修 建 京 通 或 济 宁 路 , 利 漕 运 。 张 之 也 以 洞力 排众 议 , 为“ 路之利 , 认 修 以通 土 货 、 民 生 为 最 厚 大 , 兵 、 饷次之 ” 徵 转 。他 从 “ 营 全 局 ” 视 野 出发 , 经 的 提 出 “ 自京 外 卢 沟 桥 起 , 河 南 以 达 湖 北 汉 V镇 ” 指 宜 经 1 ,
织 、 麻 为 主 干 的 轻 工 业 体 系 . 武 汉 由一 个 商 品 集 丝 使 散 地 发 展 成 为 近 代 工 业 中 心 , 为 我 国近 代 工 业 的 发 成
瓣 照一
源地 和 先 驱 汉 阳 铁 厂 张 之 洞 到 汉 伊 始 , 派 员 到 各 地 勘 探 便
批 准其获得 十年专利权 , 在税收 方面给予 优惠。为 并
易 中心 。张之 洞督鄂 期 间 , 办洋 务 , 建 了以汉 阳 大 兴
铁 厂 、 阳 兵 工 厂 、 纺 四 局 等 为 主 的 一 大 批 近 代 工 汉 轻
业 , 成 了 以 钢 铁 、 工 为 主 干 的 重 工 业 体 系 和 以 纺 形 军
张之 洞 近二 十 年 的 督 鄂 。 10 9 6年 4月 。全 长 1 1.9公 里 的铁 路 全 线 建 成 2 44
的新 内 涵 , 凸现 了武 汉 在 全 国 的 战 略地 位 。
园 , 汉 人 亲 切 的 称 之 为 “ 公 寨 ” 在 武 昌 蛇 山 南 麓 武 张 ;
有 一 处 武 汉 市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称 之 为 “ 冰 堂 ” … 被 抱 … 武 汉 处 处 留有 张 之 洞 的 遗 迹 。
近代 以来 , 国 第 一 条 铁 路 为 英 国人 所 建 的 上 海 我
京 汉 、 汉 构 成 的京 广 铁 路 , 仅 当初 , 且 直 至 粤 不 而 今 日仍 然 是 我 国 南 北 交 通 的 最 主 要 动 脉 。 对 武 汉 来 说 , 汉 铁 路 与 万 里 长 江 相 交 汇 , 现 了 武 汉 在 全 国 京 凸 经济 中 的战略地位 和在全 国交通 格局 中的枢纽地 位 ,
宜 , 廷 於 18 清 89年 8月 调 张 之 洞 任 湖 广 总 督 , 始 了 开
武 汉 由 于 其 得 天 独 厚 的 地 位 位 置 , 清 以 来 随 着 明 江 汉 平 原 的 大 规 模 开 发 迅 速 崛 起 为 重 要 的 物 资 集 散 地 和 贸 易 中心 . 仅 是 以 贸 易 为 主 导 的交 通 枢 纽 和 贸 但
动 , 能 不 说 他 是 粤 汉 铁 路 的 重 要 功 臣之 一 。 不 张 之 洞 督 鄂 期 间 , 曾 督 办 川 汉 铁 路 , 因种 种 还 后 原 因 未 能 办 成 。 如 果 当初 兴 建 了川 汉 铁 路 , 江 经 济 长
带 的 发 展 将 不 是 今 天 的 格 局 , 汉 的 战 略 地 位 也 将 更 武 为突出。
在 武 汉 东 西 湖 至 后 湖 间有 一 段 长 堤 , 汉 人 亲 切 武 的 称 之 为 “ 公 堤 ” 在 青 山 白玉 山 严 西 湖 畔 有 一 座 庄 张 :
通 车 , 改 名 为 京 汉 铁 路 。 洞 穿 南 北 的 铁 路 之 便相 交 , 于 了 武 汉 九 省 通 衢 赋
支持汉 口既济水 电公司 , 之洞拨 款 3 张 0万 助 其 股 本 , 使 其 成 为 当 时 国 内最 大 的 民 营 公 用 水 电 公 司 , 所 修 其
铁 矿 、 矿 , 将 原 在 两 广 总 督 任 上 筹 建 的 铁 厂 移 设 煤 并 武 汉 。 19 在 汉 阳 大 别 山选 定 厂 址 ,8 1 正 式 破 80年 19 年 土 动 工 ,8 4年 6月 开 炉 炼 铁 。 19 同时 ,8 1 大 冶 铁 矿 19 年
19 8 6年 5月 , 、 、 三 省 通 力 合 作 , 渝 修 筑 粤 湘 鄂 上
粤 汉 铁 路 。初 期 路 权 落 于 美 国人 之 手 。 张 之 洞 大 力 支
张之 洞 (8 7 10 1 3 — 9 9年 ) 字 孝 达 , 香 涛 , 年 自 , 号 晚
称抱冰老人 , 末重 臣, 清 洋务 派 首 领 。 8 9 10 18 — 9 7年 . 张
的里 程碑 . 种意 义上 可 以说 . 之洞是 武 汉现 代化 某 张 的奠基人 。 力 堤芦汉 = 寥 又铁 路 。 现 武 : 凸 又现 代 亿 朝 政
珞 地 位
成通 车。尽管 张之洞 没有看 到粤汉 铁路 的全线通 车 ,
但他 为 粤汉铁 路 付 出的努力 ,尤 其 是收 回路 权 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