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经典古诗赏析

经典古诗赏析

经典古诗赏析经典古诗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作、⽣活中,许多⼈对⼀些⼴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经典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1、李频——《渡汉江》 岭外⾳书绝,经冬复⽴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

注解 岭外:⼤庾岭之外,就是⼴东。

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讯全⽆; 经历⼀个寒冬,⼜到⽴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中越发不安; 遇⼈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听到环的消息,⽽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理,熨贴⼊微;不事造作,⾃然⾄美。

2、陈⼦昂——《送魏⼤从军》 送魏⼤从军 陈⼦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追六郡雄。

雁⼭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昂诗鉴赏 这是⼀⾸赠别诗,出征者是陈⼦昂的友⼈魏⼤(姓魏,在兄弟中排⾏第⼀,故称)。

此诗不落⼀般送别诗缠绵于⼉⼥情长、凄苦悲切的窠⾅,从⼤处着眼,激励出征者⽴功沙场,并抒发了诗⼈的慷慨壮志。

⾸⼆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句暗⽤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任的豪情。

此处“匈奴”借汉时的匈奴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

诗⼈⼜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作魏⼤,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既表明了诗⼈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暗⽰魏⼤从戎,是御边保国的正义之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王者所更居也”,此处代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

“六郡”,指⾦城、陇西、天⽔、安定、北地、上郡。

“六郡雄”,原指上述地⽅的豪杰,这⾥指西汉时在边地⽴过功的赵充国。

诗词鉴赏20首

诗词鉴赏20首

诗词鉴赏2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超级有名,几乎人人都会背。

你看啊,大诗人李白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那白花花的月光,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那明亮的月亮,一下子就勾起了思乡之情,又低下头开始想家了。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诗,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特别到位。

就像我们出门在外,有时候看到个什么东西,突然就想家了,李白就是这么个感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诗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事儿。

春天嘛,人容易犯困,诗人睡了个好觉,一觉醒来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感觉特别有生机。

然后他就想起昨晚上听到风雨声,心里就琢磨啊,这风啊雨啊的,得吹落多少花儿啊。

这诗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就像早上起来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还带着春天那种特有的小忧伤,担心那些美丽的花儿被吹落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可是骆宾王小朋友写的诗哦。

你看他写的鹅多生动啊。

鹅鹅鹅,先叫几声引起你的注意。

然后说那鹅弯着脖子朝着天唱歌呢,就像个小歌唱家一样。

再看鹅的样子,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就像一幅画一样。

这诗简单又有趣,把鹅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的,感觉骆宾王当时就在鹅旁边,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大白鹅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可大气了。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着太阳沿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奔腾着向大海流去。

这画面特别壮阔。

然后诗人就想啊,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诗不仅写出了眼前的美景,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就是要想看得更远,就得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就像爬楼一样,一层一层往上走,很有哲理又很有画面感的一首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解析:这诗写的是边塞的事儿。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范文(通用3篇)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范文(通用3篇)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范文(通用3篇)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7.清楚诗人的用典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

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3)单项核对。

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诗词名句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加赏析0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

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诗词鉴赏与解读

诗词鉴赏与解读

诗词鉴赏与解读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通过鉴赏与解读诗词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诗词进行鉴赏与解读,从中探索出其独特之处。

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音韵美的文字,抒发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诗人直接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凉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展示了李白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诗人以宏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苏轼的《东篱乐府》一蓑烟雨任平生,满招领月又西风。

芳草几时闻?黄鸟有时鸣。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夜寒苦雨过倾城,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篱乐府》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乐府词作,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苏轼以细腻的表达和独特的意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词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总结,他不愿被外界所困扰,以一蓑烟雨来形容自己任意自由。

接着的“满招领月又西风”表达了秋天的到来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之后的几句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如芳草凋零、黄鸟鸣叫等,展示了词人对季节的深入观察和感知。

三、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杜甫写给自己的一首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山水诗之一。

诗中以岱宗为象征,表达了杜甫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表达了对名山岱宗的思念与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类比手法,描绘了山峦之间的壮丽景色。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意味着杜甫渴望凌驾于众山之巅,俯瞰世界。

鉴赏与解读诗词作品是一项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中国古诗词鉴赏

中国古诗词鉴赏

中国古诗词鉴赏一、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为丛藓科扭口藓等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喻云亮,焜徐华胡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允文允武不不懈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强劲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寒冷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掉”。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将再往回上涌呢?允文允武年华不不懈努力有所作为,等待至年纪旧时,就是羞愧哀伤也没用。

【赏析】乐府诗就是最能够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使用诗赋、比、启、互文、反反复复歌咏的润色手法及描摹、对照、衬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于汉乐府《二者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合抒发深邃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存有叙述,存有抒情,存有孤寂,也存有教诲,并使整张诗含蕴柔和,余意无穷。

既承继了“讷西县咏志”的传统,又极具形式上的美感,易于反反复复吟唱。

二、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就是同根生,相煎何太着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沃苏什卡】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

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篇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1.竹陈与义宋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译文:在高处的枝和清风作朋友,茂密的叶子能够把雪留住变作花。

昨天夜里嫦娥潇洒地把竹子的影子映在窗纱上。

赏析:上面的“人格物化”,意在写人;而“化物为人”,则意在写物,清高的翠竹,潇洒的嫦娥(月亮),各具风情。

2.小寒食⑴舟中作唐杜甫佳辰⑵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⑶。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⑷。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⑸。

云白山青万余里⑹,愁看直北是长安⑺。

[⑴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因禁火,所以冷食。

⑵佳辰:指小寒食节。

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⑶隐:倚、靠。

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

“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

鹖(hé),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

这里“鹖”通“褐”,指颜色。

⑷“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⑸“娟娟”二句语含比兴。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

娟娟,状蝶之戏。

片片,状鸥之轻。

闲幔,一作开幔。

⑹“云白”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

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⑺直北:正北。

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

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

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

译文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诗词鉴赏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大风好像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周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温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风雨佚名〔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高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中国经典诗词鉴赏21、风雨李商隐〔唐代〕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布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枯败的黄叶照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焦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伴侣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按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1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孤独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精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势。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清澈透亮,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布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采纳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会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特点以及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通过了解和鉴赏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并深入理解古代文化。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1. 表达凝练:古代诗词以文字简短、内容优美著称。

受到诗歌的形式和有限的字数限制,古代诗词作品通常以表述手法的独到和意蕴的深远来吸引读者。

2. 感情丰富:古代诗词讲究情感真挚,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情感。

这些情感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境界密切相关,能够触动人心。

3. 意象鲜明:古代诗词常以生动的画面表现,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直观的描写吸引读者的目光。

这些意象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音韵和谐: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美。

通过韵律的安排和声调的变化,诗词可以在读者耳中产生悦耳的声音效果。

音韵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使诗词更具魅力。

二、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1. 研读古代文学经典:通过研读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

掌握作者的思想背景和艺术手法,对于欣赏古代诗词具有重要意义。

2. 品味文字之美:在阅读古代诗词时,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细节,体会其中蕴藏的美感。

可以逐字逐句地品味,思考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

3. 琢磨背后的意境:古代诗词往往含有丰富的意境,读者可以通过琢磨其中的意境,来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以及背后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这种理解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

4. 听诵朗读:古代诗词有着很高的音乐性,通过听诵朗读可以更好地感受它们的韵律和声音之美。

可以选择原著作者自己的录音,或由专业演员进行朗诵,以获得更好的阐释和体验。

5. 参与相关活动:可以积极参与古代诗词相关的活动,如参观诗词展览、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等。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结语: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融合了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审美观念。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瑰丽的文化形式。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1. 精炼简洁:古代诗词以言简意赅著称,在极其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整的意象和情感。

这种精炼的特点,使得诗词在表达内涵和情感时凝练而有力。

2. 韵律优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搭配,多采用平仄押韵的形式。

通过音韵的和谐,使诗词既具有声音上的美感,又增加了诗词的节奏感。

3. 感情真挚:古代诗词往往表达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内心感受。

这些情感可能是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和赞美,也可能是对生命、思乡、爱情等复杂情感的抒发。

4. 意境深远:古代诗词以静谧、含蓄的笔触描绘出深沉而富有意蕴的意境。

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在情感和思考上达到一种高度。

二、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1. 阅读背景了解:古代诗词常常带有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建议在欣赏之前先简要了解相关知识。

这可以使你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2. 全文把握: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整篇诗词的结构和主题。

全文把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理解意象:古代诗词常常使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色。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情绪和美感。

4. 分析修辞: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5. 赏析音韵:古代诗词重视音韵的运用,通过押韵和平仄的搭配,使诗词在声音上具有优美的旋律。

在鉴赏时注意品味诗词的音韵美,也能加深对诗词的体验。

以上是关于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简要介绍。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和了解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通过不断地欣赏和沉浸在古代诗词的世界中,我们能进一步感受文化的包容与魅力。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古代文人通过吟唱、创作和鉴赏经典诗词,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同时,优秀经典古诗词也成为后人学习、借鉴和欣赏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作品,并进行鉴赏解读。

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

作者登上高楼,远眺山河,感叹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诗中所用寓意深远的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进步和突破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床前明月为背景,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独特的形式和简洁的语言使这首诗易于理解,读者不难产生共鸣。

它凝练地表达了人们游子离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巨匠王勃创作的。

他以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了离别时人们的迷思和无奈。

通过对文人宦游生活的描绘,诗人充分表达了离别的心情和对友谊、亲情的深情告别。

这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风格,全面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心灵之作。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不灭的精神。

草木的生长与凋零与人类的生命经历有着深刻的共鸣,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离别的苦涩和生命的脆弱。

5.《登岳阳楼》——杜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杰作。

他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壮丽时光的追忆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杜甫以坚实的写实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壮丽的诗境,表现了人们面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如何鉴赏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鉴赏古代诗词需要对其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鉴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古代诗词。

一、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古代诗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古代诗词的创作与传承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诸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了解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鉴赏其中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1. 言简意赅:古代诗词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通过几个字、几句话,能够传达深远的情感和思想。

2. 韵律优美:古代诗词注重韵律和音乐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词更具节奏感和音乐性。

3. 意境深远:古代诗词追求美的境界,常以景物描写或抒发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独具诗意的情景。

4. 抒发情感:古代诗词往往以抒发诗人真挚的情感为主题,表达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触动读者心灵共鸣。

三、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与技巧1. 了解作者与作品:在鉴赏古代诗词时,了解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分析诗词结构与意境:通过分析诗词的句式、押韵、平仄和修辞手法等,理解诗词的艺术结构,进而品味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品味诗词背后的哲理:古代诗词常常寄托着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索与反思,鉴赏时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哲理,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4. 多角度比较鉴赏:对于同一个主题或者同一个诗人的多个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鉴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其中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5. 声调与音韵的体验:古代诗词的发音常常遵循特定的规律和音乐感,通过反复朗读、吟唱可以更好地体验其中的声调与音韵。

总结起来,鉴赏古代诗词需要对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鉴赏技巧进行深入了解。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了华夏先民们对自然、生活以及人情世故的深切思考与感悟。

它们以精炼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虽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涤,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鉴赏。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1. 精炼凝练:古代诗词追求字字珠玑、句句精彩。

由于作品长度的限制,古代诗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情感与意境。

通过几十字的篇幅,传达出千变万化的情感,令读者如沐春风。

2. 豪放风趣:诗词中常见的描述手法包括对自然的描绘、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心情的抒发。

古人常以婉约之笔描绘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同时也以豪放之言成就英雄人物。

他们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诗词生动有趣、意味深长。

3. 富有音乐性:古代诗词注重韵律、音韵的融合,以求传达情感的同时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通过巧妙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古代诗人创造了迷人的音乐效果。

这些音乐性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动人。

4. 唯美意境:古代诗词追求心灵与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方式,创造出美的境界。

古代诗词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诗,都渗透着一种追求美好、回归自然的精神。

二、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1. 把握诗词的内涵:鉴赏古代诗词,首先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通过深入挖掘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诗词背后的内涵世界。

2. 品味优美的表达: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鉴赏中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品味其中的音韵和韵律,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诗词的美妙。

3. 灵活运用背景知识:古代诗词中常常涉及历史典故、文人雅事,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鉴赏。

通过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诗词的深意与内涵。

4. 多角度思考:鉴赏古代诗词需要放下自己的偏见,从古人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

古代诗词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词被奉为经典,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吸引了代代读者。

在本文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并对其进行鉴赏,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迪和欣赏。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夜晚思念故乡的景象。

通过明月的形象和思乡之情的交融,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思考。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抒发了对壮丽自然景色和豪情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折射了中国古代壮丽山川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自然美的追求。

三、《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之手,杨万里以豪放不羁的个性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闲适的乡村生活。

《江南春》是其代表作,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细腻景色和乡村生活的一幕幕,表达了对乡愁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该诗以古原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岁月更迭和离别的主题。

透过诗中的离别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深切感叹。

五、《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他以其文采飞扬和艺术才华而广为人知。

《枫桥夜泊》是苏轼的名篇之一。

诗人以枫桥夜景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给人带来一种深沉而思考的氛围。

古代经典的诗词鉴赏

古代经典的诗词鉴赏

古代经典的诗词鉴赏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代经典篇2: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古代经典篇3: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古代经典篇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古代经典篇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讲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

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

2002年,2003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

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

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近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

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

另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1、1、思想内容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

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

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平实、华妙、庄严等。

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

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3、创作手法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咏怀,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侧面渲染要注意区分,不能混同。

4、诗歌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新、绚丽、明快、含蓄、平易、简洁,丰富多彩。

古人写诗,重“炼字”,欣赏古诗要善于发现并领会那些经过精“炼”而传神、富有深意的词语。

另外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话、用语、风尚,也有助于解读诗意。

具体答题时,要读清要求,不要答非所问,隔靴搔痒;要结合相关的诗句作简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

如有“是否”(或“能否”)的问法,先作判断,再回答理由。

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更多的时候是有相对唯一的答案的,想标新立异,反不能自圆其说。

[高考题例]1.(2003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解析:古人很重“炼”字,尤其是动词,“咽”、“冷”是第三联中的两个动词,营造了一种意境,与全诗是相一致的。

2.(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发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解析: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是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折柳”属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人别离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全诗紧扣“闻”字,因笛声而“闻”折柳,因“闻折柳”而起思乡之情。

3.(2001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舍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数丝注。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

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A、B、D三项都是恰当的。

C项“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分析不恰当,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离别之情喷涌而出。

(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B)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圆。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随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解析:A项直写悲壮的送别之情;C项中的“闻道”“书信定应稀”都是直接抒情;D项全诗几乎是劝戒“僮仆”之语,未见寓情于景中之笔。

只有B项是写景传情,写离别之地,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离别之情含蕴其中。

4.(2000年全国高考题)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解析:“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在这样的雨夜约了友人来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现,他只得静静等候。

第三句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扣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故A、B、D三项赏析正确。

C项中,“闲敲棋子”确是一个细节的描写,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可见C项分析不当。

三、课内精练1.(2003年北京春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__。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___________。

(五言绝句思乡之情)(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2.(2003年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2)题甲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宋)杜常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向长杨②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

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1)(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诗。

(咏史)(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_______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

(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兴衰或兴废或更替)3.(2002年全国春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村行王禹偁偁马穿山径句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偁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A、C、D三项是对诗歌的正确赏析。

B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分析和“对比”之说不当,“数峰无语”是写人因眼前景色可爱而对山忘言,以上句“有声”衬托“无语”之静。

(2)(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D)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解析:A项是分析主旨,但以偏概全;B项也是以偏概全;C 项“渗透”之说不当。

诗中先说“信马悠悠野兴长”,后说“吟余忽惆怅”,可见D分析恰当。

4.(2002年上海春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