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一、单项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建立基因文库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包含了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 cDNA文库的建立过程需要使用逆转录酶、R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C. 可以通过检测性状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D. 利用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细胞建立的cDNA文库所包含的基因是不同的2.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
如图所示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以及BgIⅡ的辨识序列。
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应该为( )A. BamHⅠ和EcoRⅠ;末端互补序列为-AATT-B. BamH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为-GATC-C. Eco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为-AATT-D. BamHⅠ和BgIⅡ ;末端互补序列为-GATC-3.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B. 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C.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D. 膀胱生物反应器的优点是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4.人们发现蛛丝蛋白比蚕丝蛋白更细,但强度却更大,于是有人试图通过破解蛛丝蛋白的结构从而推出其基因结构,以指导对蚕丝蛋白基因的修改,从而让蚕也吐出像蛛丝蛋白一样坚韧的丝,此过程的名称和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A. 基因突变, DNA→RNA→蛋白质B. 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C. 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D.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RNA→DNA→RNA→蛋白质5.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A.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D.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6.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 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肌肉注射青霉素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D.喝牛奶,进入胃中2.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渴觉的感受器和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下丘脑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垂体和大脑皮层3.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C.肝糖原和肌糖原对血糖的平衡都有重要的作用D.胰岛细胞能够合成调节血糖的激素是因为其中含有特殊的基因4.细菌外毒素是一类蛋白质,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抗毒素。
外毒素性质不稳定,脱去毒性后称为类毒素,可用于预防接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类毒素也具备抗原的特性B.注射抗毒素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C.外毒素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患了白喉、破伤风等外毒素引起疾病的患者,需要注射类毒素加以治疗5.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该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6.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下列病人不适合用胸腺素的是()A.SARS病人B.器官移植病人C.禽流感病人D.艾滋病人7.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9.假设下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c>a=b>dB.a=c>b=dC.c>a>b>dD.a>c>d>b10.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
精选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②错误;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④正确。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2.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选:D.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3.坎农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观点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坎农提出的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B、D均错误,C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
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A. 血糖进入肾小囊腔中B. 牛奶被饮入胃中C.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5.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气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 2B. 3C. 4D. 66.在一个神经元中,突触小体存在于A. 神经元轴突末梢B. 神经元树突末梢C. 神经元细胞体D. 两个神经元之间7.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 脊髓、大脑、大脑B. 脑干、脊髓、大脑C. 大脑、脊髓、大脑D. 脊髓、脊髓、脑干8.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9.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A. 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B. 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10.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11.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试卷第1页,总12页…○…………○…………内…………○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5为遗传病患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 .若Ⅰ2是携带着,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 .Ⅱ5可能患白化病或色盲D .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后基因间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B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C .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无法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 .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总12页装……………线……※要※※在※…○…A .①中的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 B .密码子位于②上C .②的-OH 部位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 .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均含①、② 4.“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 表示双层膜细胞器,B 、C 、D 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B .若A 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 、C 、D 是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C .若A 表示细胞外液,则B 、C 、D 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D .若A 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 、C 、D 是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5.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遗传、变异及进化的本质B .范.海尔蒙特通过柳枝扦插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于水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 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6.下图所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 .能合成酶的细胞,均能发生①②③过程B .过程①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 .过程②需要解旋酶和RNA 聚合酶的参与D .过程③中,一个核糖体能同时结合两个tRNA7.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 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 .①②均使用光学显微镜 B .①④均使用无水乙醇 C .②③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试卷第3页,总12页D .③④均使用离心技术8.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B .可以用3H 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研究R 型肺炎双球菌中DNA 的复制C .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D .该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多糖类不是 9.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 .红细胞易变形破裂B .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C .信使RNA 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D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10.下列有关DNA 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分子的X 光衍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B .DNA 分子一条链中脱氧核糖与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C .DNA 分子上若缺失了上百对碱基,可能导致基因突变D .某双链DNA 分子中共有1000个碱基对,则该DNA 中含有998个磷酸二酯键 11.编码酶X 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Word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生物(理科)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生物的共性D.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18O标记水中的氧,则产物氧气中一定含18O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CO2、NADPH、ATP等物质C.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三碳化合物→有机物D.暗反应实现了由活跃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3.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与绿色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A.利用的原料不同 B.利用的能源不同C.合成的产物不同 D.产生的ATP不同4.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约67%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C.约3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6.下图是某同学验证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B.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C.种子的细胞呼吸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的缘故7.白菜放在地窖中可较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A.黑暗无光,新陈代谢停止B.温度恒定,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C.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D.CO2浓度较高,抑制呼吸作用8.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这一天后,该植物积累有机物量小于零B.CO2浓度从D点开始下降,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9.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C.过程③产生的C6H1206中的氧来自H20和C02D.过程④产生的间[H]不全都来自于C6H12061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装置的玻璃罩密闭,带刻度的玻璃管内红色液滴可以移动,用来测定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
河南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B. 家鸡长腿和毛腿C.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D. 人的黑发和卷发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 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面是两组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紫花×紫花→301株紫花+110株白花②紫花×白花→紫花A. 紫花是隐性性状、白花是显性性状B. ①组亲代紫花植株与②组子代紫花植株均为杂合子C. ①组子代紫花基因型与亲代紫花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D. 将两组的子代紫花植株分別进行测交,则F2中紫花:白花=1: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测交是指杂合子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测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C.杂合子产生的后代都不能稳定遗传D.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1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6.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宂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②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③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徳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7.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 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表现性状分离B. 隐性性状在子一代末表现,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C.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8.某种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并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转变成为黑色色素,如下图所示,若基因型为AaBbCc 的两个亲本杂交,则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 1/64B. 1/8C. 27/64D. 9/64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测试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生 物 (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2016南阳一中)下图代表人体的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 、Y 、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X 是组织液,Y 是血浆,Z 是淋巴B .X 、Y 、Z 的成分和含量的差别主要在于X 含有较多蛋白质C .一次性服糖过多将会导致血糖的暂时升高,并使得肌糖原增多D .缺氧条件下,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不会导致X 、Y 、Z 的pH 明显下降【解析】据图可知,X 是组织液,Y 是血浆,Z 是淋巴,A 正确;X 、Y 、Z 的成分和含量的差别主要在于Y 即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 错误;一次性服糖过多将会导致血糖的暂时升高,并使得肌糖原增多,C 正确;缺氧条件下,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乳酸能够及时被内环境中的缓冲对分解,故不会导致X 、Y 、Z 的pH 明显下降,D 正确。
【答案】B2.(2016清流一中)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中的细胞可具有运输和免疫等功能B.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C. ①和④中含有激素、抗体等物质,而③不含有D.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解析】①可以代表血液,其中包括红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A 正确;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B 正确;③表示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可单向运输到淋巴,所以组织液与淋巴的化学成分相同,因此淋巴也含有激素、抗体等物质,C 错误;若②为肝脏细胞,①处的氧气在运输到⑤处的过程中,被组织细胞消耗了一部分,所以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D 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4)
××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年级生物试题分值:100分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内环境D.血浆、淋巴、组织液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时,膜两侧暂时性的电位变化是 ( ) A.膜外由正变为负,膜内由负变为正B.膜外由负变为正,膜内由正变为负C.膜外由正变为负,膜内由正变为负D.膜外由负变为正,膜内由负变为正4.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以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
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5.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A.记忆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吞噬细胞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B.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D.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7.人体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脊髓、下丘脑8.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范围较广泛 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D.作用时间短暂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B.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不起任何作用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记忆B细胞经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0.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11、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A. 血糖进入肾小囊腔中B. 牛奶被饮入胃中C.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5.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气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 2B. 3C. 4D. 66.在一个神经元中,突触小体存在于A. 神经元轴突末梢B. 神经元树突末梢C. 神经元细胞体D. 两个神经元之间7.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 脊髓、大脑、大脑B. 脑干、脊髓、大脑C. 大脑、脊髓、大脑D. 脊髓、脊髓、脑干8.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9.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A. 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B. 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10.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11.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一、选择题(50分,每题1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都是生物内的能源物质B.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C.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参与所有细胞膜的构成D.细胞中所有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与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植物越冬时,自由水含量下降D.微量元素Ca2+在人体内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现象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发菜⑤小球藻⑥根霉菌⑦大肠杆菌A.①④⑦ B.①②⑥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池塘中所有的鱼虾和水草构成了池塘群落C.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属于个体层次 D.有的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5.下列结构中,都含有膜结构的是 (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溶酶体⑥中心体⑦核糖体⑧液泡A.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⑥⑧6.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A.细胞质、细胞壁 B.原生质层、细胞壁 C.基质、细胞壁 D.细胞质、细胞壁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经核孔向细胞核内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主动运输D.小分子物质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8.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
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自由扩散 B.它是主动运输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9.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10.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L 是细胞壁,M 是细胞液,N 是细胞质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11.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构成该结构的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①D.适宜条件下用胰蛋白酶处理该膜,则会影响K+的运输12.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葡萄糖跨膜运输都需要能量13.碘进入海带细胞和甘油分子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属于()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自由扩散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自由扩散14.下列关于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要跨过1层生物膜B.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需要跨过4层生物膜C. mRNA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需要跨过4层磷脂分子层D.叶绿体基质中的O2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要跨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15. 同位素标记法是科学家为了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常用的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II)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II)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35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D.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欲知其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A.让它与另一株已知基因型的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C.让它进行自花传粉 D.让它与白花豌豆杂交3、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糖尿病③色盲④尿毒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DNA中碱基对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导致基因重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豌豆(2n=14)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
若要对蜜蜂和豌豆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则需要分别测量多少条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A. 17、7 B. 16、7 C. 17、8 D. 16、87、下图中4、6、7为色盲,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A. 1号 B. 2号 C. 4号 D. 3号8、甲、乙是豌豆的两个品系,将品系甲(高茎,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甲、乙品系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它们的子一代。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安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可作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D.基因突变2.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深红眼、白眼、红宝石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黄身和白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3.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第三题第二题A.本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C.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D.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4.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和红绿色盲相同,都是伴X隐性遗传.下列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5.细菌和变形虫的变异来源分别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A.①②和② B.①和①② C.②③和①②③ D.①和①③6.如图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B.①③⑤⑥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图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D.①③④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7.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中的mR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4条不同肽链组成。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为高等植物细胞 B.酶Ⅰ和酶Ⅱ分别是DNA聚合酶和DNA解旋酶C.该mRNA通过4个核糖体合成4条不同的多肽链 D.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含有m—n个腺嘌呤8.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A. 100%、100%B. 25%、50%C. 50%、50%D. 25%、O9.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核糖核苷酸B.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D. DNA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DNA不能太大10.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11.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个患者。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范围:必修1第五章+必修3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 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2. 假如人们生活在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房间内,18O2进入细胞内,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3.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葡萄在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从无氧呼吸中获得能量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4.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a过程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②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含有乳酸③b表示ATP的合成,人体细胞中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④B表示的是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部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5.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过程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6. 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为细菌、真菌B.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C.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D.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7.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是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 B.大棚栽培的农作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 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8.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绿色植物提供含有H218O的水,只会在植物释放的O2中发现18OB.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C.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D.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强9. 图甲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找出图甲在图乙中的位置A.AB之间 B.BC之间 C.C点以后 D.B点10. 某同学用新鲜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C.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D.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无水乙醇研磨效果最好11. 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3.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不包括(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群落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5.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A.60%B.40%C.100%D.80%6.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7.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9.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10.红细胞、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直接生活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2.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13.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9%的NaCl溶液200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的渗透压将,尿量将。
(精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②错误;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④正确。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2.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选:D.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3.坎农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观点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坎农提出的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B、D均错误,C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南昌十中2018--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科试卷一、单选题(共30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相对稳定B. 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C. 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D.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4.下列情况不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疾病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艾滋病C. 糖尿病D. 苯丙酮尿症5.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C. 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如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B. 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C. 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D. 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7.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 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8. 《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中指出,当人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痛觉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
精选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射洪中学2018年下期高2017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的,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现用高杆抗病(AABB)品系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培育矮杆抗病(aaBB)品系,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A.F1中虽未表现出矮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B.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D.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下列育种方式与成果对应有误的是()A.中国荷斯坦牛---杂交育种B.超级绵羊---基因工程C.黑农五号----诱变育种D.青霉菌的选育----基因工程3.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4.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正确表述是( )A.某种群中新产生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一定逐渐增多B.若某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C.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5.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6.某同学参加秋季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7. 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1.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A.脱落酸 B.吲哚乙酸 C.丙酮酸 D.赤霉素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3.温特通过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下列对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特将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B.放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的胚芽鞘是实验组C.放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的胚芽鞘是对照组D.该实验中琼脂块上所放的胚芽鞘尖端的数量为无关变量4.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A. 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D. 实验四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5.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 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 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 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6.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7. 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科学家曾做了下列实验:①切取燕麦胚芽鞘的顶端,按下图所示分别插入云母片;②把A和B分别置于完整的琼脂块上,C和D分别置于中间分开的琼脂块上;③再把A放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照光。
若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值为100,则B、C和D的各值如图所示。
下述关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论,错误的是()A.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D.背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少8.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9.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
这一现象说明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②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⑤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10.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11.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1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B.在幼芽中是从形态学上端转向形态学下端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不需要能量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13.如图所示,将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够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C.①和② D.①和③14.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 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f=d>a=b=gB.f>a>d=e>b=g>cC.c>a=f>d=e>b=gD.f>a=b=d=e>g>c15.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可以向生长素的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A.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16.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生长素由内分泌腺产生 D.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18.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
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19.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20.下图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21.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研究植物生长素,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了转移,还是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转移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B、C、D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22.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
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图2为部分作用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从图1可知,IAA的运输只能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B. IAA、AUX/IAA与TIR 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C.虽然IAA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但均消耗ATPD. 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23.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
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
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24.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第二卷25.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给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关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设计:①取四个相同的去除尖端的胚芽鞘。
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四个胚芽鞘的高度。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若把甲组放在匀速旋转的圆盘中央,光照保持不变,则生长素的含量状况为A________B。
(4)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后者也是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
26.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图所示。
材料2 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绿色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
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生长素有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
(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
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