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合集下载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说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说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说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葡萄的生长规律和产地特点,进一步学会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情感与价值:通过《葡萄月令》这篇文章,让学生懂得爱护大自然和珍惜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葡萄的兴趣。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葡萄的品种和产地,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葡萄生长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葡萄生长的自然美景,热烈讨论葡萄。

2.呈现篇章:给出《葡萄月令》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根据生词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其整体结构和内容。

3.朗读练习:教师依次指定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引导他们注意语音语调和读的速度。

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习,重点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

教师全文朗诵,让学生跟读,学生注意跟读速度和自然性。

4.思考互动:观察葡萄的花朵、果实,引导同学们运用想象力描绘它们的色彩、形状和味道。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加深对葡萄的了解。

5.思辨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葡萄不同品种的特点,以及不同的产区差异,从而了解和欣赏葡萄的多样性和魅力。

四、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听说课的学习,学生们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盼望着学生可以修复他们的闪光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对语文知识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中的名句。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

(2)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进步。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和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葡萄月令》全文2.2 教学重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3 教学难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葡萄月令》,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4 思考与拓展: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探讨作品现实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业中对作品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以及提出的个人见解和思考。

4.3 学生自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葡萄月令》原文5.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及作品背景的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解析5.3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黑板等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设计: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6.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葡萄月令》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和家庭情感的小说。

故事以葡萄种植和收获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2. 关键词汇和句型:(1)关键词汇:葡萄、种植、收获、家庭、亲情、自然、思考(2)句型:描述过程、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展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交际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交际教案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育中,一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书籍《葡萄月令》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材。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农民编制的农事岁时经验总结,其中有很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何教授这本书,成为了我们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教育问题。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基于《葡萄月令》设计一份交际教案,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交流能力。

一、交际教学法让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交流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处理和输出。

交际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基于《葡萄月令》设计交际教案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交际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本次交际教学来说,应该设定以下目标:1.学会读懂《葡萄月令》中描述的农作物种植、季节变化、生活习俗等内容。

2.掌握相关词汇、成语、俗谚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能力。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多种语言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劳作和习俗,增强国家人文精神的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在交际教学中,要采用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发挥。

对于《葡萄月令》这本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课。

教师可张贴月令图画,指导学生观察月令图画并进行阅读。

引导学生发现月令中的习惯用语和俗语。

针对月令中的一些习俗和传统,可以进行适度的文化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文化阅历。

2.讲故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编写月令背后的有趣传说或神话故事,以加深学生对汉族民俗文化的理解。

3.交流活动。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访谈等多种语言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月令内容,设计并创作相关的图画、文章或歌曲等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受,也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在才华。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四季之歌,葡萄月令”中的重点阅读篇目《葡萄月令》的阅读教学。

二、教学目标1. 感受自然,增长知识,体验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2. 理解文本,掌握文本蕴含的信息,理解文本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 通过教学探究、互动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美学素养,健全他们的心理和品德。

三、教材分析《葡萄月令》是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了葡萄生长发育的过程,描绘了葡萄生命的伟大之处,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阅读理解训练1.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课文,然后由教师进行分段教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义。

2. 进行问答环节,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

3.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其审美素养。

4. 分组小活动,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情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第二节:语言练习与创新1. 课文背诵,提高学生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敏感度,满足其审美需求。

2. 创编“葡萄月令”新儿歌,引导学生在以原有的作品为基础,融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创造出新的作品,以提升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3. 书面表达训练,学生进行一篇自我感悟的书面表达,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表达对葡萄生命的感悟。

第三节:拓展与延伸1. 了解葡萄的其他信息,如葡萄的起源、种类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

2. 可以让学生制作葡萄冰、葡萄酒等小手工,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葡萄美食的制作过程。

3. 可以安排学生到葡萄园、果场等真实场景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随堂测验检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定期和反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如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等。

2. 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葡萄月令》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葡萄种植、收获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葡萄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对葡萄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文章——《葡萄月令》,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述哪些内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农业知识: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作者表达技巧:丰富的修辞手法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夸张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意思,逐行翻译。

2.能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各个季节的天气和自然环境。

3.能理解课文中相关的节气,以及具体生活常识,如何种植葡萄。

4.能结合自身所在地的季节气候,对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比较分析,整理所得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1.对课文进行逐行解读,建立正确的语感和语音。

2.理解生词、词组、语句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理解节气的含义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同时了解种植葡萄的细节。

4.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语言与人文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得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葡萄生长的过程,引入《葡萄月令》的课文。

2.逐行朗读和解析课文,理解每一段所述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对节气有一定的了解。

4.学习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并进行必要的翻译。

5.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通过课堂讨论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情境设计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葡萄生长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葡萄的美妙成长。

2.老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留意,尝试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葡萄月令》。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行朗读和解析课文,在理解基础上,逐渐提高朗读和理解的难度。

4.针对课文中的重要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翻译,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5.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

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进一步加深课文的理解,阅读和讨论营造出和葡萄有关的生活场景。

2.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入葡萄的生长环境和必要的物理条件。

3.学习一些关于葡萄植株和园艺的常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葡萄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增进对小班文章的发现和学习。

情境设计1.通过展示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葡萄的生长环境和必要的物理条件。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面对困境不气馁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葡萄月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诗人陆游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葡萄月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4. 诗句解析:解析诗句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句中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葡萄月令》;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3. 收集其他陆游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句的意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的艺术特色;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感悟诗人情感;4.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诗句情感的理解和感悟;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领悟人生的真谛,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3. 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5.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葡萄月令》精品教案

《葡萄月令》精品教案

《葡萄月令》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葡萄月令》的作者、成书时间和内容概要;
2.掌握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葡萄月令》的成书时间和作者;
2.掌握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葡萄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
奇心。

4.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读书笔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于葡
萄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5.实地探究:组织学生去葡萄园或实验室,实地观察葡萄的生长情况,并进行实际操作。

6.总结讨论:让学生总结实地探究的经验和收获,进行全班讨论,分
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7.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葡萄月令》读后感,或者整理葡萄的生长
过程和栽培技术。

四、教学手段:
1.图片或视频展示;
2.分组讨论;
3.实地探究;
4.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实地观察等活动的表现;
2.作业:包括《葡萄月令》读后感、葡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的整理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葡萄月令》中所描述的葡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对于古代农业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并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概述《葡萄月令》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文化知识。

(2)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深入研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了解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3. 选择一部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葡萄月令》。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葡萄月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3)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把握。

(2)诗歌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氛围。

2. 吟咏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诗歌分析实例,进行深入讲解和剖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葡萄月令》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学生准备:预习《葡萄月令》,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教学资源:教学PPT、相关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提高。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解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作文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作文教案

《葡萄月令》小学六年级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阅读并理解《葡萄月令》这篇文章。

2.让学生理解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让学生能够从文中学到有关葡萄的知识,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实际中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对《葡萄月令》进行准确理解。

2.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让学生掌握葡萄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听懂并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如何将文章中的葡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葡萄的基本知识,比如葡萄起源、种类、营养价值和用途等。

教师可以引入《葡萄月令》,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文言文,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地认识。

2.阅读老师可以将文章大概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大致的理解。

可以逐句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理解其内容。

3.活动(1)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文章中的人物,反映葡萄的生长过程。

(2)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展板,展示他们对葡萄知识的了解,比如葡萄的种类、产地、营养价值和用途等。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葡萄的经验,比如葡萄干的制作、葡萄酒的制作和葡萄醋的制作等。

4.评价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葡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历史、地理等综合素养,了解文化知识,收获生活知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课本2.资料:介绍葡萄的书籍、图片等。

六、教学反思《葡萄月令》虽然是一篇古代的文章,但是值得我们进行生活运用。

教师应该尽可能丰富教材内容,提供有趣和实用的知识。

同时,在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注意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葡萄月令》是汪曾祺的一篇抒情文,介绍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一般。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

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和关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葡萄月令》,激发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2)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字词解释:(1)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诗歌。

4. 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2)讨论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5. 修辞手法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6. 诗歌主题:(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2)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2. 写一篇关于《葡萄月令》的鉴赏文章;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挑选其他诗人创作的关于葡萄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2)探讨不同诗人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2. 文化背景:(1)介绍葡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了解葡萄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以葡萄月令写作教学为基础,本文将介绍葡萄月令的背景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内容。

本文适用于中小学的初中文科课程。

一、葡萄月令背景介绍葡萄月令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初被陆羽所作,现存有三种版词,被称为“白鼓版”、“红鼓版”和“九秋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鼓版”。

葡萄月令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实践与思想,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又有一定的现实深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葡萄月令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葡萄月令,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欣赏能力和欣赏观念。

2.培养学生对葡萄月令的创作素养和写作思维,让学生学会融合葡萄月令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形成文学概念和感悟。

3.让学生在文化艺术和思维方面得到提升,能正确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三、葡萄月令教学重点1.熟悉葡萄月令的背景知识,重点论述葡萄月令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深入理解葡萄月令的内涵,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从“道德经”的观点去解析葡萄月令中的“天命”观念,找出诗句与道德经的内在联系,分析葡萄月令的文学特点。

3.分析葡萄月令的内容和情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就葡萄月令的文化内涵进行艺术解读。

四、葡萄月令教学过程1.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葡萄月令的背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研究葡萄月令。

2.文本学习:让学生聆听葡萄月令的原文朗读,欣赏葡萄月令的韵律和艺术美,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3.讨论分析:分组完成小组文本分析任务,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葡萄月令的文学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4.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将葡萄月令的文化精髓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从而形成文学概念和文化感悟。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葡萄月令》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葡萄月令》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葡萄月令》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一、教学意义文本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而词汇积累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教学《葡萄月令》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

通过教学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使其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

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词汇。

3、能够较为清晰地阅读并理解古代诗词。

三、教学策略1、提供相关的示范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词汇趣味游戏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词汇的兴趣,提高其词汇积累能力。

2、创设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角、语文角等学习空间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3、开展听、说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听音练字、口笔配合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融会贯通,并能在日常中运用。

四、教学内容《葡萄月令》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节气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教学这篇诗歌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词汇:1、葡萄。

葡萄是这篇诗歌中的主角之一,是这个季节里非常重要的水果之一。

其成熟季节的到来,经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彼时的气氛和文化。

2、举杯。

在古代,举杯代表了人们放松身心、开心畅饮的一种风俗。

正是这种庆祝、欢乐的气氛,渲染出这篇诗中的主题。

3、牵牛。

牵牛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花卉,在盛夏的季节里开放,一如那葡萄熟实,芳香四溢。

因此,牵牛与葡萄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比的呼应。

五、教学方法1、注重词汇教学。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对其中的核心词汇进行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表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制作成图表的形式,然后进行分析,并在解读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其礼仪意蕴。

3、创设情境式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上的需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模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复现中自发产生兴趣和热情。

葡萄月令-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葡萄月令-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葡萄月令-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1. 教学内容及目标该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选修全国相关课程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欣赏和理解。

其中,本教案侧重于诗歌和散文中所表现的季节——葡萄月令的感受和思考。

此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葡萄月令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2.培养学生们的写作素养,鼓励学生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葡萄月令的美好和独特之处,以及通过中现代诗歌和散文欣赏的方式,理解葡萄月令在文学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欣赏,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写作素养。

3. 教学过程及方法3.1 朗读和分析诗歌1.教师先朗读诗歌《葡萄月令》,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3.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诗歌的细节和内涵。

3.2 阅读和分析散文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篇名为《葡萄月令》的散文,让学生们自己阅读和理解。

2.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与诗歌有什么相似之处?3.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散文的细节和内涵。

3.3 诗歌和散文的比较与总结1.教师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比较诗歌和散文在表达葡萄月令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归纳,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写在笔记中。

3.4 创作和分享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写一篇自己关于葡萄月令的感受和思考的文章,可以选择诗歌或散文的形式。

2.在下堂课时,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分享,并且相互点评。

3.5 课后延伸1.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和特点,适当布置更多的教学作业,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更多的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让学生们欣赏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作者:郭祥圣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12期
《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最能代表其语体风格的散文作品。

其女儿汪明在《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中如是说:“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

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这篇作品也是非常满意的。

然而,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与写法都非常别致的散文作品,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最初感受时,却说:像流水账,看不出有什么好;像是说明文,写如何种葡萄的等等。

看来,这篇散文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消除学生的困惑,让他们能够真切感知到文章的妙处,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甄别文体
不同文体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葡萄月令》是散文还是说明文,有必要弄个明白。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属于文学体裁。

状物类散文常用文学的手法如比喻、夸张、比拟、排比等对写作对象进行描绘,行文中较多地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对“物”的描摹刻画达到托物寄意的目的;说明文则属于科学的应用文体裁,采用的是说明的方法如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等对写作对象进行说明,内容多是介绍事物的形态、特点、功用等,达到使人增长知识的目的。

虽然两者有时也会有交叉,但从以上比较还是能够看出二者的区别。

《葡萄月令》以时间为序,写了葡萄在每个月份的生长情况,更写了人的劳动。

虽然其中有的内容可以看作说明的成分,但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不在于向读者介绍葡萄的生长知识、种植方法,而是要表明人在劳动中获得的精神愉悦,表现作者对于葡萄的感情,表达作者虽处逆境(1958年作者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参加劳动)却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因而它的散文特征明显。

该文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而且编者把它安排在“人与物的对话”单元,是很有道理的。

二、感知结构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写葡萄的生长过程,从一月写到十二月,形式上看起来是有流水账的嫌疑,实则不然。

我们知道,“流水账”本来是指每天记载金钱或货物出入的、不分类别的账目,以后常用来比喻不加分析罗列现象的叙述或记载。

在写作上的表现是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行文啰嗦,缺乏合理的顺序等。

《葡萄月令》全然没有上述缺点,相反,构思上匠心独具。

首先,作者写过程而有所侧重,没有“流水账”的不分主次与面面俱到。

形式上虽然从一月写到十二月,但是作者抓住葡萄园最具情味的、也是最能体现葡萄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几个月
份(三月、四月、五月、八月)来写,在材料的安排上妥善地处理了详略。

其次,文章的内容不仅仅是写葡萄,还写了人——写人的劳动,人的情感,让读者“在不可遏止的好奇心的驱动下,看之,看不够,琢磨之,琢磨不够,拆解之,拆解不够,描摹之,描摹不够,以至欢呼,以至雀跃”(教材单元导读语)。

三、概括“月令”
阅读文本,需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葡萄月令》写葡萄的生长过程,而且按月份自然隔开为十二个部分,如果让学生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不失为训练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章按“月令”来写,每个部分的第一句话体现“月令”特点,是拟小标题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第一句话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从天气角度着笔,如一月和二月;有的从葡萄角度着笔,如三月、七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有的却是从人的活动着笔,如“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八月,葡萄…着色‟”;还有不属于上述情形的,如“九月”和“十月”。

这样拟题就有了难度,也可能会造成拟小标题时角度的不一致性。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设计》的“板书参考”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四月浇水”“五月喷药、掐须”“六月打条”“八月着色成熟”“九月喷药”,就是从人的活动角度概括的,不能与其他月份从葡萄的角度概括一致。

我以为,本文题为《葡萄月令》,从葡萄的角度拟标题为佳。

于是要求学生从“葡萄”角度拟小标题,而且要求每个部分只用两个字,以求标题的整饬。

下面是大家共同讨论的结果:
一月睡窖五月开花九月休息
二月出窖六月长粒十月闲置
三月上架七月膨大十一月下架
四月吸水八月下果十二月入窖
四、品味语言
汪曾祺散文以其平淡质朴、清新灵秀、本色自然的风格享誉文坛。

他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可见“平淡”“自然”是作者着力追求的,“平淡”是一种风格,但不等于“淡而无味”。

那么如何在“平淡”中读出“味道”?
整体观照。

《葡萄月令》用“月令”的形式,依据生活原貌和农事特点,展示了生活的原生态。

葡萄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显示的是不同的情态:如一月葡萄睡窖,用三个独立的句子“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突出“静”;二月葡萄出窖,“它已经等不及了”,“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儿,绿了”,写葡萄急于出窖以及出窖后的变化之快;三月葡萄上架,“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写葡萄上架后的惬意
情态;四月葡萄吸水,“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表现葡萄吸水量之大的特性;五月葡萄开花,“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写葡萄作为一种果树的不甘落后……不仅如此,人在其中,我们可以听到三月为葡萄上架而辛勤劳动时“起!——起!”的号子声,可以听到四月葡萄吸水的特性被发现时的“它真是在喝哎!”的惊叹声,可以听到五月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时的“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的质问声……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或惊奇,或嗔怪……看似平淡的语言表现的是循环往复的生命的轮回。

“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淡淡的话?”(汪曾祺《“揉面”·揉面》)所谓“整体观照”就是把语言要“放在一起”看,唯有如此,方能品出语言之妙。

反复揣摩。

学生读了《葡萄月令》,觉得平淡,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其实就是缺少揣摩玩味的缘故。

如果多加诵读,多加玩味,就会收获多多。

例如,“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

硬的。

”“乌黑的”本来修饰“葡萄藤”,“硬的”本来修饰“纽子”,之所以要后置,一是突出形态,二是显得口语化。

再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了吧,那也不够用呀!”“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全用感叹句式,对葡萄的惊讶、赞美、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

”“剪葡萄条。

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

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运用人们熟知的对象比喻,分别写葡萄喷了杀菌剂后的变化和修剪枝条后葡萄藤的模样,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