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大纲

合集下载

逍遥游课文精讲

逍遥游课文精讲

逍遥游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为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

以下是《逍遥游》的一种常见段落划分: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圣人无名”。

本段是全篇的主体,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作者紧接上一段的结论,通过写许由拒绝尧让天下的故事,来说明“无名”“无功”的进一步道理。

第三段:从“肩吾问于连叔”至“翱翔于蓬蒿之间”。

通过肩吾与连叔的对话,描绘了神人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强调了“神人无功”。

第四段:从“惠子谓庄子曰”至“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通过写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强调“大与小”的观点,由此引出“无为”的观点,即如何用“心”来理解和看待世界,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第五段:从“庄子谓惠子曰”至末句“安知鱼之乐?”紧承上文“小知不及大知”的问题,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加强对于“小大之辩”的理解。

对于《逍遥游》的段落划分,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

因此,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明这个主题,展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文学才华的卓越。

二、文章赏析《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以充满想象力和哲理的笔触,展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文章通过描绘各种奇特的生物和寓言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逍遥之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逍遥”的概念。

他认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忘却了功名利禄,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越,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领悟。

通过描绘鲲鹏展翅高飞、神人无功无名等形象,庄子展示了逍遥境界的壮丽与辽阔。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由曹雪芹所创作。

这首诗透过作者艺术构思,对人生追求和脱俗心境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逍遥游这首诗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看逍遥游这首诗的整体叙事结构。

诗的开篇既描绘了作者的游历之旅,又表达了在尘世中追求自由的愿望。

接下来,作者以游历的方式,穿越山水之间,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空幻。

最后,诗篇以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逍遥生活的表达收尾,突显了作者向往心灵自由的思想。

逍遥游这首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知识点。

首先是“青山”,这代表着自然界的壮丽和恒久,也是作者逍遥游观察的对象。

其次是“绿水”,这是对江河湖海的美好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暗示。

还有“日暮”,这暗示了人生的苍凉和结束,突出了诗中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此外,逍遥游中还出现了“北风怒”、“闲云野鹤”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这些描绘不仅美化了诗篇,同时也起到了增强感染力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是逍遥游这首诗的意义和主旨。

逍遥游通过艺术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人生在尘世间的纷繁琐碎中,追求心灵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作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通过对游历的描绘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阐述逍遥游这首诗对后世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逍遥游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被广泛传诵,也被多次引用、改编和赏析。

同时,逍遥游也促进了人们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综上所述,逍遥游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呈现了作者对心灵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向往。

逍遥游不仅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叙,更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让读者思考人生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通过学习逍遥游这首诗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巨著中的精彩篇章。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从容说课本文选自《庄子》,是《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无论思想、艺术都堪称《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游:遨游,活动。

“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的自由自在的遨游。

它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本文节选部分,起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通过讲述鲲化鹏徙南冥的神话传说,对比“野马”“尘埃”“蜩与学鸠”“斥”等,并引述了宋荣子、列御寇等神话传说,点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大辩”,无功无名以及破除自我中心,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阐述了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思想。

他认为万物如有所待,就不能真正逍遥;只有毫无所待,才能逍遥自得。

实际上是要人们一切任其自然,与万物混为一体,超脱现实,与世无争,摆脱世俗羁绊,从精神上获得自由。

庄子的散文善借寓言说理。

文章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如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再者文章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另外,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

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逍遥游知识归纳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逍遥游知识归纳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逍遥游知识归纳
《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以下是《逍遥游》的知识点总结
和归纳:
1. 《逍遥游》是一首描写李白逍遥自在的旅行诗歌,全诗共有四十四首,每首四句,
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

2. 诗中的“逍遥”意味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诗人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作为写作
素材,表达了他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3. 诗中的旅行地点包括洛阳、江洲、岳阳楼、长沙、南岳衡山、武陵、峨眉山等,涵
盖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展示了诗人广泛的旅行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

4. 诗歌以写景为主,以描绘各地山水风景和历史名胜为出发点,通过逐字逐句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

5. 《逍遥游》以自由自在的行走姿态出发,透过不同的地域和景点,给人以开放、豁达、慵懒、闲适的印象,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放浪、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境界。

6. 诗中通过描写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景观,凸显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境界,同时也展
示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7. 诗人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和奇特的想象力,经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示
了他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总的来说,《逍遥游》是李白的一首以自在自由为主题的旅行诗歌作品,通过描绘各
地山水风景和历史名胜,展示了诗人广泛的旅行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
他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逍遥游课文内容梳理

逍遥游课文内容梳理
1、“逍遥游”的境界 (1)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状态。 “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 恬淡自适的境界。
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 切现实矛盾。 (2)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 心理状态,是一种精神修养。
• ——生物虽有长短寿之分,但都有寿限(年)。 人如果只徒然感慨自己人生短暂,或看不到相 对关系中的另一面,就是可悲的。
• 2、汤之问棘也是已(矣):“穷发之北,有 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 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 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 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 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其(代鹏)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人视苍穹如同鹏视大地。人与鹏都 受视力范围之限,无法看到天地的尽 头。

•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 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 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 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 今将图南。
但这种自由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真正 完全地存在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里。
二、庄子“逍遥游”哲学思想实质分析 1、建立基础:人生是十分痛苦的认识基础。 2、实质:社会中力量弱小者寻求自我解脱和自我 保护的思想。 3、积极性:这是一种追求人生自由、心灵轻松的 努力,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新思索,是一种安宁恬 静的心理状态。 4、消极性:这种“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只不过 是一种想象,不可能真正得到。即使有,是一种内 在欲望的短暂自我满足,也只是一种短暂的精神存 在而已。它可能会抹杀人的社会性,让人产生避世 思想。

《逍遥游》-分解

《逍遥游》-分解
译文:而宋荣子嗤笑这几种人。世人都称 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 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 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
第三段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 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译文: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 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 天一样罢了。水积得不深,那么它浮载 大船也就没有力量。
第一段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 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 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处,那就 只能拿芥草作舟,如果放上一个杯子, 那得不够大, 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
译文:他在世间,并没有追求什么。即便如此, 他也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那列子驾风行走, 飘飘然轻快满足,十五天之后才返回来。他对 于招福的事,也没有拼命追求。列子这样乘风 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
第三段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第一段
鲲 、鹏

对比 野马、尘埃 小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万物皆 “有所待”
大舟深水 芥草杯水 蜩与学鸠
比喻
强调
嘲笑大鹏
适莽苍者
反驳
适百里者 (比喻)行路备粮
适千里者
第二段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 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此小年也。
译文: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 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 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月时间的 变化,春生夏死的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 是四季,这就是寿命短的。

1、逍遥游讲解提纲

1、逍遥游讲解提纲

庄子《南华经》讲解提纲肖志国(2011年11月30日)一、逍遥游本篇题眼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是全篇文章围绕的中心。

抓住这一点,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首先是写鲲和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这里,“冥”是通假字,和“溟”同意,意思是大海。

北,这里应该解释成北极。

所以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北极的大海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鱼。

“鲲之大,不知道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鱼很大,大到不知道它的身体长度有几千里。

鲲鱼可以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鸟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怒”这里不是愤怒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奋翅。

所以,接着的翻译是:奋翅起飞,翅膀像从天上垂下的大片云彩。

这种鸟,在海上飞行,是要飞到南极的海洋中去。

“南冥者,天池也。

”意思是:南极的海洋,是个天然的大池塘。

因为当时的人没有去过看过南极,所以庄子这里只能把南极海比作天然大池塘。

一是怕大家听不明白,二是无奈的比喻。

“《齐谐》者,志怪者也。

”意思是:《齐谐》,是一本记录怪异现象的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

’”“抟”是用手揉成团的意思,这里是形容两翅扇风,使气流旋转成团的意思。

“扶摇”即旋转时螺旋式上升。

所以这句意思是:《齐谐》这本书里说,大鹏迁徙到南极的海洋,翅膀击打水面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高。

双翅扇动,使气流旋转,借势盘旋而上升到九万里高空。

离开这里,在六月酷暑天气,到南极去休息乘凉。

看来庄子在那时已经知道南极在夏天很凉爽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句实际上是在用比喻。

意思就是说,穿梭在天上的云团之中,有时形态像野马,有时还夹杂着从地面吹上来的尘埃,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通过风的传送,使它们的气息扑鼻而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其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意思是:天空的苍茫,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向上看,天远的没有极限吗?飞上天空后,向下看,也应该是像这样的感觉罢了。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知识概要重点难点突破《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已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课文选取的是第一部分。

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接着,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

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

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的用意:写蜩、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境界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

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根据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上册课文《逍遥游》原文内容所概括编写,希望可以给您提供参考帮助!
逍遥游主要内容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讲的就是:什么样叫真正的逍遥。

举了几个例子,如鲲鹏,虽然鲲鹏很厉害,但是依旧要借助水和风,所以不算自由;如冥灵、大椿、彭祖都是很长寿的,人们都和他们比。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以上是语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逍遥游主要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2024版年度逍遥游课件ppt大纲

2024版年度逍遥游课件ppt大纲
逍遥游课件ppt大纲
2024/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2/3
• 逍遥游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 哲学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文学研究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2
01 逍遥游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2/3
3
庄子及其主要思想
自然主义观念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03
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传达思想,探讨
自然主义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7
自由观念及其实现途径
1
自由的定义与内涵
阐述自由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分析自由对 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
自由观念的历史演变与不同解读
回顾自由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 变过程,比较不同哲学家、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和阐释。
小说中的庄子思想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作者运用庄子思想来塑造人物、构建情节,展 现出对庄子哲学的理解和传承。
散文中的庄子思想
现代散文家如汪曾祺等,在其散文中引用庄子思想,表达对人生、 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26
逍遥游在后世传播和接受情况
01
文学评价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世文学
15
04 哲学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2024/2/3
16
自然主义观念探讨
2024/2/3
自然界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01
强调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探讨自然规律对
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
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02
阐述人类如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

逍遥游的主要内容

逍遥游的主要内容

逍遥游的主要内容
1、主要阐述内容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2、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
求之歌——《逍遥游》。

3、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老子学派的发展有两个趋向:其一是发展为庄子哲学,其二是发展为稷下精气说。

稷下精气说在南方的代表是屈子哲学。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
第一部分:不管大物还是小物都受空间限制,虽然他们的依托和空间的自由度不同
第二部分:不管长寿还是短寿都终受时间的限制
第三部分:第一层批判为了追求功名而去迎合官、乡、君、国之人,他们为追求外在的东西而限制自身的自由;
第二层写宋荣子的人生价值观,他认识到了功名乃身外之物,生命的短暂,“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不追求外物是因为认识到荣辱对生命无意义;
第三层写列子的外在形体御风而行得到愉悦但是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不自由;
第四次阐明绝对自由观点,即精神自由才是永恒的、绝对的自由。

既不要像第一类人那样求立功、立名;也不要象第二类人一样无法忘掉自己的形体,总想着自身的短暂,不去追求永恒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逍遥游》主要内容1

《逍遥游》主要内容1
16
17
疏通文意(1-4):
• 理解:反驳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 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 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 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备粮各有不同是 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蝉、学鸠体形不 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 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 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
32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 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 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 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
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33
思考:
庄子自己能否达到他所主张 的“无己”“无功”“无名”的 境界?该如何理解他的这种主张?
15
疏通文意(1-4):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 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就掉在地上罢 了。哪里用得着飞到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去呢?” 到近郊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回来时肚子还 饱饱的;到百里外去,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 到千里外去,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 物又知道什么呢?
35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虽然在原则上否定了大鹏, 但浓墨重彩描绘大鹏,并义正词严地 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对大鹏的热爱 之情跃然纸上。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 向往着逍遥而又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 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 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逍遥游 大纲

逍遥游 大纲

逍遥游大纲类型:游戏穿越修真基调:轻松打怪升级字数:暂定60万字简介:颓废弱鸡的青年大学生轲尧被迫穿入游戏世界,这究竟是一次见证历史科技创新的机会?还是一条体验功成名就的道路还是这其中另有阴谋?让我们跟着主角一步步打怪升级,习武修炼,看他从一个小人物如何成长为游戏中的大神,作为参与者的我们,最终能否求得一个真相!梗概:此文是以《天下自逍遥》游戏测试为背景的幻想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全文共分三卷一章第一卷缘起主角意外进入游戏后所经历的各种有趣或惊奇的事情。

主角原本就是手无缚鸡之力成日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一脑子空梦想的小青年,人品一般还不自知自省,本卷主要讲他在游戏中经历各种挫折多次想要放弃但是因为朋友的鼓励而坚持下来,最终成长被更多人认可!此卷中古童的一路相伴使主角对她产生了感情,但是古童对他似乎无意,在他的多番纠结中迎来下一卷第二卷比肩此卷主要强化角色设定,主角初步成长有了坚韧的毅力等各种良好的品质后再次升级!历练路上结识众多朋友,并看放下了对古童的感情遇到自己的真爱。

中间一次意外使他非正规途径注册游戏的秘密被暴露,身边友人的背叛,敌人的追杀,以及命定爱人的消失几乎让他一度崩溃,兄弟的受伤爱人的消失使他失去了继续走下去的希望第三卷月出伤心至极的主角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秘密,眼看着成功的道路近在眼前,爱人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他还不甘心。

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一处隐藏任务点,并在此重拾信心,决定回去寻找昔日的朋友,再次踏上成神的道路,这次他的目标是了解这个世界寻求最后的答案。

经历一番磨难的主角最终集众人之力求得一个答案,想不到却是让人失望的答案,这个世界的阴谋即将暴露,他决定放弃游戏中的生活,说服众人回到现实中去。

大战拉开帷幕!终章尘埃落定赢得胜利的主角众人回归现实世界,主角多次想过之前游戏中短短半年的生活和这个世界的意义,最终决定忘记过去,向前生活并在一年后的现实世界里遇到了游戏中的爱人,两人从此相爱相守!设定:1·主线男主一路升级修炼,经历挫折后又重拾新振作,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2·辅线在主角还不成熟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大神,在成长道路上结识的各种的好友,共同历练积累下深厚的友谊,分分合合之后选择跟随男主辅佐他一路前行3·感情线因朋友古童的相伴而对其产生超过友谊感情的男主在多次纠结苦恼之后向其告白,被古童发了好人卡。

《逍遥游》知识概要02

《逍遥游》知识概要02

【课文阅读指导】《逍遥游》是庄子与惠施(人名)辩论的文章,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的思想。

阅读课文,在体会庄子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同时,学习庄子通过奇伟、生动的寓言故事和贴切、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技巧。

【课文结构分析】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野马、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第二段: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道理。

第三段:由对自然界万物的泛论转入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人格,点明全文主旨。

【课文内容剖析】《逍遥游》的主旨是论证绝对的自由。

庄子认为大鹏从北冥飞往南冥,必有所待,列子御风而行,也是有所待。

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达到了绝对的自由。

这种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是庄子超世主义的人生哲学。

庄子认为,人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己,才是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

他的这种绝对的逍遥自由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存在的。

但他毕竟以其睿智的思想、充满想像的奇文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美好理想的无限憧憬。

我们也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如人类如何努力改善自己生存的环境,从人生所存在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去争取自由的实现;绝对的自由不存在,我们又怎样充分利用有所待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

【课文写作特色】1.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

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语句品味鉴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大纲
1,我们首先陈述逍遥游的定义,特别指出庄子的逍遥游重在一个“游”,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2,然后阐述由于①战乱飙风口;②暴君肆虐;③百姓生活困苦;④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着追逐财富与权力的精神沉沦。

说明庄子是由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提出逍遥游这个思想的,并不是偶然的。

3,说明逍遥游游两种境界,即“有待”和“无待”。

我们要具体描述“有待”与“无待”的含义,通过摘录庄子的原文来解释什么是“有待”、“无待”,而“有待”需要依靠外力,并不能算作真正的逍遥,庄子的理想就是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实现自由,要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4,最后根据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对庄子的思想进行的评析,每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伟大的思想学说一样,庄子的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

反对任何约束,认为礼乐、仁义都是多余的,则社会失去原有的秩序;主张顺应自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此而主张绝对的安命无为,则有失偏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