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翻译初探
七上材料研读之文言文翻译
部编本七上历史材料研读文言文翻译明光三中刘虎1,P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侯错据,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译文:我们华夏民族,不是一个民族演化而来。
自远古时代,各部落杂居交融,去除了各自差异,留存了共通之处,逐渐演化形成一个民族----华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诸夏。
2,P1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任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这就叫理想社会。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了一家一姓的财产……这种社会叫做小康。
3,P28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译文: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开始衰微,宗法制破坏,诸侯称霸,群雄征战,势利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势利弱的诸侯国。
齐、楚、秦、晋这些大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开始越来越强大。
大夫专权,天下大乱。
4,P33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得到最有效的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有权势的人犯了法,照样惩罚;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
5,P3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译文:水旱情况依据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业生产情况较好,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灾荒等现象,所以当时人称此处为“天府之国”6,P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译文:国君以道德教化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来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7,P45一法度衡石丈池。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译文:统一度量衡,称重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量具,所有的车马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同样的文字。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__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浅谈普通农村高中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提升对策
浅谈普通农村高中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提升对策摘要:由于很多普通农村高中生没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只能望“文”兴叹,不能深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和内涵美,也不能感悟文言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那么,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普通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开展文言文翻译教学呢?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教学;对策古代汉语书面语以文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文言这种定型化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功不可没,通过文言写就的作品承载了“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明特征的,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
特别是被编选进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集中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文言文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诵读,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语言精练的文言文来说,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进而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文通字顺地翻译,并在长期坚持中积累文言文语言经验、培养文言文语感,最终形成较好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以《阿房宫赋》为例,学生至少要诵读三遍。
第一遍读是学生自读,要根据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将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便于向教师提问;第二遍读是在教师重点指导后的精读,在教师对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进行讲解指导的基础上,学生一边读一边翻译;第三遍读则是品读,即教师补充结构、背景等知识后,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翻译内容进行完善、改进。
在这样多次诵读后,学生不仅可以基本完成翻译任务,也能细细品味文章内涵,培养良好语感。
二、多提问,发展思维提问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推动课堂发展的好办法。
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教师可用问题直击学生的翻译“漏洞”,让学生发现自己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并积极思考改进,从而既实现了精准翻译,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劝学》时,有学生认为这里的“劝”就是“劝告”,文章题目可以翻译成“对学习的劝告”或“劝告人们要好好学习”,对此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的态度仅仅是劝告、说教吗?”学生就明白“劝告”两字翻译得不太合适。
关于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翻译初探
关于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翻译初探摘要:民族地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题失分比较严重,特别是文言文的翻译题。
面对这一困难,除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古文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去帮助他们解析文言文。
在少数民族地区(怒江州),应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时的意识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方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翻译民族学生翻译技巧民族地区的很多学生,会受到本地语言的影响,形成固化的语言习惯、语言意识,或者说有习惯性语言思考行为。
对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说,汉语相当于外语,而文言文更是他们认识里的“白话文中的甲骨文”。
在最贫困的“三区三州”的怒江州,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傈僳族、白族、独龙族。
除傈僳族有自己的文字之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
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翻译中,有大部分学生会先把古文译成他们的方言,然后依据方言,译成白话文,这样一个过程,会让民族学生的译文千奇百怪、偏离原文。
很多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很少去考虑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语境,致使译文偏离中心。
文言文中的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义和功能是单一的、确定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紧扣上下文,在语境中思考判断,然后才能得出准确的意思。
这方面的考虑,正是很多民族地区学生所欠缺的。
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掌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大家总结的“留”、“换”、“补”、“删”“调”、“变”“缩”的六种技巧,对很多怒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运用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这都和他们形成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强。
但在新高考的考查要求下,这样的模式很难取得喜人的成绩。
学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没有形成思维模式,没有扎实的基础,就很难取得文言文学习的成果。
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大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是比较弱的,从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周末测试、课后作业、月考试卷等练习中就有反映。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展文言文翻译吉林省九台市营城一中语文组徐逸超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
它在试卷中直接出题就有10分,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
根据以往的经历,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一、直翻实词。
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
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单分析,把句子中的所有词〔不包括明显的常见虚词〕都直译出来。
每个词译时如意思不明确也可以把本义,根本引申义和常见义都译出来放在那。
译时不太用考虑语境,只要求对词进展直译。
二、在第一步的直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古代文化仪式和礼制,以及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的惯用语。
这些词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理解,多识记,在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把这些专用名词拆开来进展翻译。
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宋史黄庭坚传?〕一句中,“舅李常过其家〞不要译成“舅舅李氏常常造访他家〞,李常是个人名,假如拆开翻译就闹大笑话了。
三、找出那些容易闹出笑话的专有名词之后,就要继续寻找句子中有没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了。
先说古今异义词,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所以一些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是完全相反。
假如这些词考生要用今义去翻译,那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例如:衡下车,治威严。
〔?后汉书张衡传?〕一句中,不能把“下车〞翻译成“从车上下来〞“下车〞一词应译为“官吏到任〞。
把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除了平时的认真积累外,有的词还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方法去理解字的本义和几个常见的引申义,从而防止因古今异义的问题而产生错误。
再说通假字,通假字在区分的时候比古今异义词还有困难些。
由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这些词往往隐藏得很深,不仅翻译句子时对于这些通假字无从下手,而且它们还对文言文理解构成宏大障碍。
民族地区小学文言文教学之初探
民族地区小学文言文教学之初探【摘要】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难读、难懂这一系列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研究祖国文化,汲取民族文化之智慧作好铺垫,让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民族文化源头的欣赏、探寻,内心深处自有一种亲切之情。
如何顺应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把握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学生兴趣一设境揭题,质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学习的动机。
因此,我努力营造古典氛围,创设情境,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这样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了学生的探究解疑的欲望,又把学生置身于古典境界之中。
板书课题的同时课件展示围棋画面,配上古筝曲《出水莲》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读题、理解课题“学弈”,并问:“你读懂了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质疑,“谁向谁学弈?”“他们是怎么学弈的呢?”“他们学弈的结果怎样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既而我及时表扬学生,“同学们,提问题是学习课文的金钥匙,你们都握着这把金钥匙呢!刚才你们提的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但是要解决他们,咱们还得先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学生们听着富有激励性的话语,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
随后,我又故设悬念,问:“同学们,第一次读这文章,你有什么感觉啊?”同学们一个个张着一张张疑惑的小脸,“老师,这文章读起来很拗口啊?”“老师,这文章我读了一遍,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啊?”……看着我置疑的目的已达成,我因势利导说:“是的,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不同,它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它古色古香,意韵悠长。
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家有信心学好吗?”“有!”同学们异口同声。
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最新3篇)
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最新3篇)高中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篇一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一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也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初探一、引言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宝贵的多元文化资源,这里的学生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引起关注,其中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课外阅读是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在学生学业发展和个性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意义、应用和发展,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1.拓展知识面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打开他们的视野。
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经典和地方特色的作品层出不穷。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可以认识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课外阅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学生家庭环境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阅读内容,从而培养起对阅读的热爱。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
3.促进德育品质课外阅读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文学修养。
通过阅读作品,学生可以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了解社会风貌,增长见识。
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品质。
1.选材需要兼顾在少数民族地区,课外阅读的选材需要兼顾文化传承和学科知识的特色,尤其是地方特色和民族经典的作品。
作为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作品,注重选材的质量和多样性。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
武陵地区民族高校翻译教学初探
武陵地区民族高校翻译教学初探摘要:立足武陵地区民族高校翻译教学实际,简要分析其翻译教学现状,指出翻译教学改革需面向现实经济、文化交流语境,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为归依,探索教学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逐步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翻译教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翻译能力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83-02一、引言译者,言易也。
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一直在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入世,经济一体化的日趋发展,现实的经贸文化交流等活动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翻译作为英语专业学生高年级的必修课程,是一种立体的、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学生的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武陵地区民族高校地处偏远地区,翻译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相对滞后,使得翻译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交际语境,而学生因缺乏较多的实际锻炼机会,缺乏一定的目标和自我评估体系,造成笔译和口译实践能力不高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胜任实际工作。
因而如何在武陵地区民族高校利用有限资源展开翻译教学探讨也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问题(一)对课程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000:1)。
就其翻译能力而言,大纲规定,学生在毕业时,“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2000:10)。
但在翻译教学日益走向专业化的时代,翻译专业人才有着不同于一般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1、翻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两门语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2、翻译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操,内化为译者/译员的自觉行为;3、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清醒的译者角色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等(仲伟合、穆雷,2008:5)”。
离骚高中文言文翻译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我乃高阳帝的子孙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摄提星在孟陬星座中运行啊,庚寅年我降临人世。
我出生时,父亲审视我的初生之相啊,赐予我美好的名字:名字叫正则,字叫灵均。
原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翻译:我已经拥有了这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上修养自己的才能。
佩戴着江离和辟芷啊,用秋兰编织成佩饰。
我担心自己即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害怕岁月不等待我。
清晨采摘幽谷中的木兰啊,傍晚采摘沙洲上的宿莽。
日月忽然间不再久留啊,春天与秋天交替更迭。
原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翻译:想到草木的凋零啊,担心美人的衰老。
不珍惜青春年华而舍弃美好的事物啊,为何不改变这种状况?骑着骏马奔腾向前啊,我追随先人的道路。
我出生时,父亲审视我的初生之相啊,赐予我美好的名字。
原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翻译:名字叫正则啊,字叫灵均。
我已经拥有了这美好的内在品质啊,又加上修养自己的才能。
佩戴着江离和辟芷啊,用秋兰编织成佩饰。
我担心自己即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啊,害怕岁月不等待我。
《离骚》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民族风情文言文翻译
昔者,江南之地,水乡之域,风物宜人,民风淳朴。
其地湖泊星罗,江河蜿蜒,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春来桃花烂漫,秋至稻谷飘香,四季如画,美不胜收。
且听吾辈述之,江南水乡之风情。
甲子之春,桃红柳绿,江南水乡春意盎然。
农人耕作于田,渔者撒网于水,村姑织布于窗,少年学童于塾。
日暮时分,渔舟唱晚,歌声悠扬,与岸上笛声相和,共奏一曲《春江花月夜》。
乙丑之夏,酷暑难耐,然江南水乡自有清凉之处。
翠竹阴浓,绿树成荫,微风徐来,凉意袭人。
湖中荷花盛开,蜻蜓点水,鱼跃鸢飞,好一派夏日风光。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丙寅之秋,天高云淡,江南水乡秋意渐浓。
稻谷金黄,稻香四溢,农人收割,喜气洋洋。
村妇们围坐于门前,缝补衣裳,谈论家常,其乐融融。
夜晚,月圆之夜,人们举杯邀明月,把酒话桑麻,共赏《秋水共长天一色》。
丁卯之冬,江南水乡虽无北国雪景,然亦别有一番风味。
小桥流水,古巷深宅,屋檐挂雪,银装素裹。
农人酿酒,妇女剪纸,儿童放风筝,各得其乐。
夜深人静,围炉夜话,暖意融融,其乐也融融。
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夫民俗者,民间风俗也。
江南水乡之民俗,既有古风古韵,又有时代新意。
婚礼之俗,新郎新娘乘舟而归,舟上彩旗飘飘,鞭炮齐鸣,亲友欢送,喜气洋洋。
丧葬之俗,讲究孝道,子孙孝敬,亲友悼念,仪式庄重。
饮食之俗,江南水乡以鱼米之乡著称。
稻米白嫩,鱼肉鲜美,菜肴繁多,色香味俱佳。
端午佳节,粽子飘香,中秋佳节,月饼香甜,各具特色,令人垂涎。
节日之俗,正月十五闹元宵,彩灯璀璨,舞龙舞狮,热闹非凡。
五月端午,赛龙舟,祛疫避邪,祈求平安。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情话绵绵,传颂千古。
江南水乡,风光旖旎,民风淳朴,民俗独特。
置身其间,恍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愿此风情,永远流传于世,让后人得以领略江南水乡之美。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 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 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 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文言 句子翻译
传 统
壹 《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侍坐》
1.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 相焉。
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 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官。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 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 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从哪里去夺取土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 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 去吧!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单位: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学生姓名:李宛君辅导教师:李翀昊时间:2009年9月内容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此很好的翻译文言文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文言文翻译也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
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认识到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很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这几年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比重增加,文言翻译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分值渐渐增加.这种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一变化,凸显了文言翻译的重要性。
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更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要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文言文,就要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
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文言文翻译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文言文翻译1. 翻译文言文陈太常陈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
此人文采德行都很不错,只是为人一生比较恍惚,总是记性好而忘性大!有一天上班回来,陈音对跟班说道:“今天我要去访问某个官员。
”可是跟班没有听见,直接驾马车回到了家中。
陈音还以为已经到了他要拜访的官员的家中,来到客厅之后,便四处观望着,说:“这里的环境摆设全部跟我家的摆设很相像哦!”转身又看见墙上挂的字画,又说道:“这是我家的东西,怎么会挂在这里呢?”过了一会儿,他的家童也走了出来,他便大声喝斥道:“你为什么也到这里来了?”家童回答说:“这是您的家啊!”陈音这才开始明白了过来!又一天,陈音整理书信文件,发现一个朋友的请帖,但是忘记了是以前的请帖,以为是最新的,便按照请贴上的日子,如期前往。
这个朋友上了几道茶,见陈音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只好问陈因来他家有什么事情?陈音回答说:“我来吃你的酒啊?”主人感到非常惊讶,然而又不好问陈音究竟怎么回事,只好吩咐嫁人准备酒菜。
等到酒足饭饱,陈音这才想起去年的今天,这个朋友曾经邀请过自己来他家吃饭。
2.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大体内容:郑岳,字汝华,露裔莆田县人。
七岁时父亲病逝,家贫如洗,有幸母亲之兄林山禺爱怜,鼎力相助,抚养成材。
弘治六年(1493年),郑岳得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刑部主事。
郑岳在朝做官,三上三下,无不光明磊落,忠于国,忠于民,谱写了令人赞叹的悲壮之曲,存之于世。
郑岳为人正直,不畏*** ,敢于斗争。
在刑部主事时,他发现在东厂办案时,锦衣千户张福恃势越坐,凌驾于董天锡之上,不成体统。
于是哗缉糕垦蕹旧革驯宫沫就上疏批评皇亲国戚,他说:“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
内外效尤,益无忌惮。
”对不伦不类的行为深恶痛绝,无情揭露,本是朝中群臣之责,但弘治帝却一时昏庸,反而下令把郑岳抓起来,关进监牢。
由于郑岳眼光明锐,敢说出同僚们早就想说的话,很得人心,所以,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前往疏救,弘治帝怕事情越闹越大,只好让郑岳“赎杖还职”。
高中语文-高中100篇文言文翻译——藏文仲如齐告籴
高中语文-高中100篇文言文翻译——藏文仲如齐告籴鲁国闹饥荒,藏文仲对鲁庄公说:(我们当初)支持周围的邻国,与诸侯结下信义,用婚姻来加强它们,用盟誓来申明它们,(这)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国家出现艰难紧急的情况才这样做的。
铸造祭器,收藏财宝,本来就是为了(防备)百姓出现困苦才这样做的。
现在国家处于困境,大王为什么不用祭器到齐国去买米呢?鲁庄公问:谁能够出使齐国?藏文仲回答说:国家有饥荒,卿出国求援,这是古制。
我是候补的卿,我请求到齐国去。
鲁庄公派他前往。
随从说:大王没有命令您去,您请求前往,大概是为了备选的事吧?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以国家的危难为急而谦让那些平易的事务,做官的人遇事不逃避灾难,统治者体恤百姓所受的祸害,因此国家才不会有违。
现在我不到齐国去,就不是为处于困境而着急。
处在较高的地位却不体恤下情,身处官位却很懈怠,这不是侍奉君主(应有)的行为。
鲁文仲用祭祀用的香酒和玉制礼器到齐国求援,说:天灾横行,到达我们国家,饥荒屡次降临,百姓中羸弱的差不多都死了,十分担心因无法保证对周公和太公的祭祀、对王室贡品的供给而获罪。
(因此)我国用我们先君并不丰厚的礼器,斗胆向贵国请求购买你们多余的粮食,用来解除贵国管粮人员的负担,使我们国家获救,使我们的国君能和您共同承担职责。
(若能这样的话)哪里只是我们的国君和二三个臣子确实领受了您的恩赐,周公、太公以及历代君主和天地间的神也确实能永远得到供奉并能仰仗他们啊!齐国人把玉还给了鲁文仲并给了他所需要的米。
汲黯传文言文翻译
汲黯传文言文翻译一、汲黯传原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
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韩柳后,二百年始有此作。
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
逾年,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使。
峡路蛮扰边,命往体量。
还奏称旨,领峡路转运使。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
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
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
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先是,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
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寨,积聚皆可给。
景德四年,契丹犯河北,真宗幸澶渊,以谓知郓州。
契丹深入,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不以时济。
谓取死囚绐为舟人,斩河上,舟人惧,民得悉渡。
祥符中禁火,时谓营复宫室,患取土远,谓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仁宗即位,是时二府定议,太后与帝五日一御便殿听政。
谓潜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草制辞允恭先特示谓闶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允恭倚谓势,益横无所惮。
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
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
谓庇允恭,依违不决。
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
既而成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等就谓第议。
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等请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
”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乃降谓太子少保。
坐谓罢者十数人。
在崖州逾三年,徒雷州,又五年,徒道州。
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卒。
诏赐钱十万、绢百匹。
(选自《宋史》,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奏称旨,领峡路转运使称:符合B.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趣:奔向C.谓始请遣使按视按:审查D.坐谓罢者十数人坐:连坐10.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民无转饷之劳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而舟人邀利,不以时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益横无所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B.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C.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D.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谓年少时就很有才华,他的文章曾受到王禹偁的高度评价。
其弟代守州翻译文言文
其弟代守州翻译文言文1. 中文翻译其弟守代州其弟守代州,原文:其弟守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刺史,辞之官,教之耐事。
师德:“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其弟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
”师德忧:“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
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译文:在唐朝有一位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的宰相娄师德。
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
临行,娄师德说:“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
现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
有点过份了,人家会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你不放心。
”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
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
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
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
应该是让唾沫不擦自干。
怎么样?”他弟弟会心地笑了。
这就是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大家要把心胸方开阔些,我们的面前就永远是阳光大道!摘自《百度知道》2. 求薛综传文言文翻译拜托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
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址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
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
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
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翻译初探
发表时间:2020-03-02T17:00:52.55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作者:杨明波[导读] 在少数民族地区(怒江州),应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时的意识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方式。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云南怒江673200 摘要:民族地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题失分比较严重,特别是文言文的翻译题。
面对这一困难,除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古文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去帮助他们解析文言文。
在少数民族地区(怒江州),应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时的意识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方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翻译民族学生翻译技巧
民族地区的很多学生,会受到本地语言的影响,形成固化的语言习惯、语言意识,或者说有习惯性语言思考行为。
对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说,汉语相当于外语,而文言文更是他们认识里的“白话文中的甲骨文”。
在最贫困的“三区三州”的怒江州,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傈僳族、白族、独龙族。
除傈僳族有自己的文字之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
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翻译中,有大部分学生会先把古文译成他们的方言,然后依据方言,译成白话文,这样一个过程,会让民族学生的译文千奇百怪、偏离原文。
很多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很少去考虑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语境,致使译文偏离中心。
文言文中的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义和功能是单一的、确定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紧扣上下文,在语境中思考判断,然后才能得出准确的意思。
这方面的考虑,正是很多民族地区学生所欠缺的。
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掌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大家总结的“留”、“换”、“补”、“删”“调”、“变”“缩”的六种技巧,对很多怒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运用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这都和他们形成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强。
但在新高考的考查要求下,这样的模式很难取得喜人的成绩。
学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没有形成思维模式,没有扎实的基础,就很难取得文言文学习的成果。
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大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是比较弱的,从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周末测试、课后作业、月考试卷等练习中就有反映。
如在测试《明史?王守仁传》这篇文章中,翻译的句子“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有学生就会翻译成“王华德性格上很孝顺,母亲年有百岁的时候去世。
王华德,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岁,依然睡得粗糙,吃的清淡,士兵们都议论许多次”有的译成“华德辉性格孝顺,母亲一百多岁才去世,当时华德辉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睡草垫吃蔬菜,人们对他的评论大多都是好的”。
从以上两位学生的翻译结果呈现:一是民族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习惯、民族文化特点,对普通话掌握的基础比较薄弱。
我们都知道句子由主谓宾构成,从他们译文中“王华德性格上很孝顺,母亲年有百岁的时候去世”可以看出一些学生,他没有掌握句子成分或者说他们没有形成规范用语的习惯。
这个句子中“王华德,母亲”在同一个句子中都充当主语,这是病句,属于中途易辙。
二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判断出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官职名)依据原文“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可知,王守仁的父亲是王华。
王华字德辉。
因此华是人名,应该为王华,但他们却译成王华德。
又如稳重翻译的句子“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自归”。
有的学生译成“王守仁已经病的不行,请求能将自己的骸骨埋在郧阳抚林,想让自己的生命归家”。
从他的译文中非常明显,他不知道文中的官职名。
官职名称:巡抚,人名:林富。
三是民族地区很多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强,特别是对古代汉语中的文言实词掌握得不牢固。
如该生的译文“王华生性孝顺,他的母亲超过百岁而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是住茅屋吃蔬菜而守孝,有许多人因此议论他”。
从以上学生的翻译发现:苫:居丧睡的草垫子。
多:称赞,赞美。
可是该生呢,因为不掌握,凭空想象翻译,或者有的是漏字,有字未翻译。
再从他们的译文中可以看出语言表达欠佳,口语化比较突出。
四是文化常识的欠缺。
在怒江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深受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对汉字文化的内涵了解不深,致使一些文化常识,他们很难理解,只能自己去死记硬背。
他们在翻译文言文字句时,遇到文化常识,有时就会成为他们的难点。
总之, 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汉语, “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缓慢的, 它同社会的发展虽然有联系, 但是并非同步”。
文章从民族地区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常见翻译文言句子的现象做一定的分析。
从分析中寻找一条可以突破高中文言文翻译的道路,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他们学习的梦想。
带着问题学,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对怒江的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翻译,不仅为学生应对高考有积极的帮助,而且为他们能读懂古文、爱上古文并挖掘古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做好铺垫。
通过翻译古文、学好古文,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全民族大团结,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向东佳浅译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J]。
[2]顾德兵高中文言文翻译策略探究[J].课程与教学语文。
[3]林萌近十年(2008-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研究[J]。
[4]侯万涛高考文言文翻译应具备五大意识[J]。
[5]林忠达明语法,抓谓语:高中文言文翻译突破之策[J]。
[6]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