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版).pdf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行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监控。

二、培养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2.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执行任务;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1.1教育技术学概论1.2教育心理学1.3学习科学1.4网络教育技术1.5多媒体教学技术2.专业课程2.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2教育统计与测评2.4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2.5教育信息系统3.实践课程3.1教育技术项目设计与实施3.2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3.3教育技术案例分析与研究四、培养模式1.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2.实践课程实训通过实践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与研究,撰写毕业论文。

五、培养方法1.教师指导指导老师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解答学术和实践问题。

2.学术报告与学术研讨会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各类教育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与考核1.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成绩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为主要依据,定期进行评价和汇总,给予学生反馈。

2.报告与答辩要求学生在学术报告与论文答辩环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学科群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兴学科。

国家在制订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中指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来实施。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既有它的学科特色,又有它的时代特色。

本学科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的专门人才。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研究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设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有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学风,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研究。

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学科点设置在信息技术系和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
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学生可以2年或2年半毕业。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2、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要求,在校学习时间达两年及以上的,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由申请提前毕业。申请者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2、教育影视技术 本方向是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方向之一,专业方向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字电视原理与技术、教育影视理论、科教电视策划与编导、科教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原理及其教育应用等等,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为大众传播机构、教育传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数字媒体制作机构、政府机构、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6—3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4学分(含二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实践环节为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学位基础课程共12学分(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讲座)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网站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践教学8学分,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专业实践)两部分。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辅助教育2.教育影视技术3.教育电子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4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4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三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学工作,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实验教学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科研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引导和支持硕士生进行资料收集=科技咨询或学术研讨等,进行调研活动累计为一月左右(四周),无论进行那一种调研,必须有充分和周密的前期准备,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在理论与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2)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某些应用中的具体问题;3)能结合论文的内容综述国内外有关方面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4)努力做到在理论研究、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研究能力和规划素养。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学生参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 微课、网络课程等,培养资源开发能力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
学生参与远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 究在线学习策略和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和终身学习。
实践成果要求
提交实践报告
学生需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内 容和收获,以及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据。
论文结构
论文应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 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应符合学校或培养单位的 规定,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04
实践环节与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
实习时间
安排在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年,确保学生有 足够的时间深入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 作结合。
实习单位
与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单位合作,如中小学、高等 院校、教育技术公司等,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02
关注新技术与教育融 合
本培养方案时刻关注新技术在教育领 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在新技术与教育 融合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03
强化教育研究能力
本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 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研究方法 ,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推动教 育技术的学科发展。
培养优势
优秀的师资队伍
本培养方案拥有一支高水平的 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名国内 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研究成果呈现
能够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等,准确、清晰地呈现研究成果。
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团队研究,与他人合作完成研究任务。
论文与研究要求
论文选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及专业代码:078401)一、学科概况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

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与其相近的一级学科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很多相关学科新观念、新理论的相互影响和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了由教育技术学原理、教学设计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论、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管理等组成的稳定的学科体系结构,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仍在不断扩充,因此,教育技术学是极富活力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教育技术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完善,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研究方向涵盖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理论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知识工程、教育技术管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对教育信息化及其人才需求的适应性。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传统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2006年教育技术学科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已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学资源与环境等五个稳定的硕士培养方向。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关精神,特制定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骨干教师。

基本规格如下:(一)热爱教师职业和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二)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学论和学习理论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及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

(三)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中小学或中等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或教育业务突出的中小学或中等专业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招生采取计划内定向和计划外委培相结合的办法。

(二)入学考试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教育技术导论)。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

脱产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两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第二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五、课程设置按一年左右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

课程分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学位课程(1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 3学分2.外语 6学分3.教育学原理 3学分4.教育心理学 3学分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5学分)1.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3学分2.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 3学分3.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3学分4.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3学分5.网络教学应用 3学分(三)选修课程(至少四学分)1.计算机应用基础 2学分2.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应用 2学分3.数字电视技术与教学应用 2学分4.教学过程与资源评价技术 2学分5.远程教育学 2学分六、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网上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软件开发的实践活动。

教育技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4教育技术学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级别( 二级 )一、学科简介聊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创建于1993年,2007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省内最早的教育技术学科之一,多年来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处于全省前列,并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近年来的学科同行评议中,聊城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始终处于全省15个同类学科的三甲行列。

目前,本学科共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0人。

已获得博士者3人,在读博士3人。

另聘请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南京师范大学李艺等10余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本学科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教育、计算机教育应用、教育电视三个研究方向,并在信息技术价值观、教育资源开发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

先后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课题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1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8项, 山东省文化厅科研计划课题1项;自2000年以来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十一五期间发表核心论文120篇,出版教材3部,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本学科重视教育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所属实验室涵盖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电视、教育电声、教学软件开发等领域,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依托本学科建立的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重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每年均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性会议,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同时近几年还派出4位教师到美国、瑞典、德国、日本进行讲学和访问,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以及有关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科研、媒体开发、技术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

一、概述
学科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培养方案旨在为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精准学科教学,从而实现其学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培养方案围绕学科教学的内容、目标、资源配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对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全面梳理。

二、培养目标
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具备良好的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
3、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型学习思维及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习得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完整的教育课题、发表文章和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教育学科知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到
各个学科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运用,学科涵盖系统性地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熟悉教育学基础知识;
2、英语能力:培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1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年 6 月一、专业概况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领域一个独立二级学科成立于 1993 年,因此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南京大学教育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在我国首创电化教育专业,先后培养了 14 届毕业生,成为中国第一代电化教育创始人和奠基者的摇篮。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于 2003 年开始挂靠本系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培养教育技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于 2007 年独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借鉴国际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与经验,秉承我国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及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旨在培养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商业企业领域教育技术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桑新民教授、张宝辉教授、梁林梅副教授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较高文化修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有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1、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教育技术领域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在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力。

3、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教学、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络资源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和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学习与交流能力。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二、学制基本学制为二至四年,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

(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 3学分基础外语 180学时 3学分教育学原理 54学时 3学分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学时 3学分(二)专业课1.专业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含信息技术教学应用)60学时 3学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60学时3学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60学时3学分人工智能原理60学时3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课件设计与制作40学时2学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40学时2学分信息技术前沿 40学时 2学分信息学竞赛方法 40学时 2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70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立从事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组织实施、管理与评价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教育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高级专门复合型人才。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专门知识。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体包括:动态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能力;独立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与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利用的能力;独立撰写中、英文科技文章的能力;良好的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良好的科技协作精神和综合创新、实践和管理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信息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数字化学习系统开发3.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4.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提前毕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学习成绩优异。

必修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 90 分,选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 80 分。

(2)在重点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各 1 篇。

其中,导师为第 1 作者、研究生为第 2 作者 1 篇;研究生为第 1 作者、导师为第 2 作者 1 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学分不少于16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 4学分。

毕业满足学分要求并学位论文达到合格要求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应用设计与开发能力为主。

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在文献阅读和研讨、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学位论文预答辩等环节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组的作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概论(优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概论(优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二、学制基本学制为二至四年,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

(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 3学分基础外语 180学时 3学分教育学原理 54学时 3学分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学时 3学分(二)专业课1.专业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含信息技术教学应用)60学时 3学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60学时3学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60学时3学分人工智能原理60学时3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课件设计与制作40学时2学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40学时2学分信息技术前沿 40学时 2学分信息学竞赛方法 40学时 2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高信息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和掌握多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开发工作和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教学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较好地掌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担任和完成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创造性地独立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技能。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作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2. 网络与远程教育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4. 智能技术教育应用5. 教育游戏与动漫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其中一年半的时间为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必须全部通过考核,完成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并至少获得34学分。

至少应有一年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和通过答辩。

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者,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

各项考核合格,论文答辩通过,获理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种。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8401)(本方案适用于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教育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能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及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4.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关知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01.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为:教育技术学内涵、外延及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策略、模式、评价等基本问题;新媒体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02.数字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与评价;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教育应用;教育媒体与认知交互机制;新媒体支持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03.教育信息化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数字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教育信息采集、分析与处理的理论模型、策略和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策略、评价等问题;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至少修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课程设置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不多于一年半时间修完规定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