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意义。
2.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互动游戏和实物操作来加深对位置词的理解。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位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位置词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例巩固学生对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1.让学生区分左右和前后的概念。
2.搭建合适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位置词的图片和实例案例。
2.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3.互动游戏道具:如指示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位置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1.向学生提出问题:“书在桌子的哪一边?”,“球在书的上面吗?”等,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操纵物体来练习使用位置词。
三、拓展1.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指令进行移动,巩固位置词的掌握。
2.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
四、总结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总结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用法。
2.鼓励学生运用位置词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体位置,用纸笔描述。
2.拓展作业:出示图片,让学生写出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位置词:左右、前后、上下•实例:例如书在桌子上、球在书的下面等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游戏的形式,生动地教授了位置词的概念。
然而,部分学生在区分上下的概念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上下概念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课题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只说五年级或者只说班级,行不行?(不行,都不能准确的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年级、班级这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位置,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都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2、展示学生的写法(黑板上展示)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述)(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3)统一定位。
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学生:说说想法,大家议一议。
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
(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利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以及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难点:利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位置关系,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比赛场上的运动员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表示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安排、图书馆的书架布局等,让学生运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表示复杂物体的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逐步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学PPT和教学视频等。
2.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等学习用品。
3.准备相关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教室里的物品和它们的位置。
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物品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通过PPT展示具体例子。
例如,一个学生在第3行第4列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4)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教室里不同物品的位置。
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数对表示其位置,并写在纸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主要介绍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坐标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用于实际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室里找某个同学的位置,引入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含义,用一个二维平面图来表示,让学生明白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并互相交换检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二维平面图,然后用数对来表示图中的任意几个点的位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坐在第4列第5行,请问他的前面第3行的同学坐在哪里?”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数对的含义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方格纸,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哪个是你的座位呢?学生各抒己见。
2、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3、师: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确定座位,那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位置的知识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1、认识行与列(1)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板书:竖为列横为行)(2)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板书:第2列,第3行)(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又应该怎么说?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王艳在第3列第4行赵雪在第4列第3行)2、认识数对(1)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王艳和赵雪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
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数对),读作:二三。
前边的2表示第2列,后面的3表示第3行。
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师板书表示张亮的位置(2,3))(2)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写下来。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主要介绍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了解坐标系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了解坐标系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实例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小动物图片等,用于游戏和实践活动。
3.坐标纸:准备一些坐标纸,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的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动物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含义,示例讲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如:点A的位置用数对(2,3)表示,表示点A在第2列第3行。
同时,介绍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张坐标纸和一些小动物图片。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并把它们放在对应的坐标位置上。
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1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3、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3重点难点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未知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学(一)问题导学1、初步感知,明确列行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板书:位置) 这是11班上课时的座位表,你能说说张亮同学坐在什么位置吗?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学情预测:1、用“第几组第几座”来描述;2、用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3、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
) 师:在数学中,我们有规范的说法。
竖排称之为列,横排称之为行,列通常情况下从左往右数。
请你指出第一列,第二列。
行通常情况下从前往后数。
指出第一行,第二行。
(在确定列时,就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第一列。
)师: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说说这个同学的位置了吗?学生发现“第几列第几行”的表达更简单明了。
师再指图中的两个学生,说说他的位置:巩固第几列,第几行。
师:第4列第3行是谁的位置?活动2【讲授】点拨助学(二)、点拨助学1、用数对表示位置师:老师用(2,3)表示这位同学的位置。
你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吗?表示第2列,第3行(读法相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中点的个数、位置与形状;
–熟练掌握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直观感知;
–通过游戏、趣味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图中点的位置关系;
•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坐标描述位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班级黑板
•学生练习册
•学生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室布局等实例来回顾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
1.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2.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坐标,在平面上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讲解基本坐标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的基本表示形式。
2.出示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上标注相应的点。
四、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坐标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周围环境,尝试用坐标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位置的描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3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一一、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第19-2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的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在大型的会议室开会的图片,足球场看比赛的图片)2、谈话导入:在这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作为,人们是怎样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每张票上都写着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了。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位置的内容。
(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究新知:(1)教师:同学们,张亮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师这话找到张亮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板书:班长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出示:介绍图)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
【设计意图:由原来的两个条件迁移到两个数据。
直奔难点。
让学生明白怎样确定列和行,为用数对表示数的正确写法奠定基础。
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列” “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2、认识数对。
(1)教师:老师用“张亮坐在第二列第三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3.准备一些小礼物,用于奖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卡片游戏,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出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点,用数对表示出它的位置。
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猜测这个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图,然后用数对表示出图中任意一点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含义,理解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含义和转换。
2.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3.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坐标系的图示、实例等。
2.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坐标系模板: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坐标系的概念,例如:“小明要从家出发去图书馆,他家在地图上的坐标是(2,3),图书馆在地图上的坐标是(5,7),请问小明应该怎么走?”2.呈现(10分钟)呈现坐标系的图示,讲解坐标系的含义和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坐标系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提供一个物体的位置,其他组通过坐标系找出该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坐标系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例如:“一个物体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是(4,5),如果坐标系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该物体的新的位置是什么?”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坐标系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坐标系的应用和数对的含义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系的应用和数对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坐标纸:准备坐标纸,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公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的各种设施,如滑梯、秋千等。
提问:“如果你要找到这些设施,你会怎么告诉别人它们的位置?”从而引出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华在图书馆的第3列第4行,请找出他的位置。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个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宝物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近”、“远”等表示位置的词语。
2.学会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正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位置定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位置词语描述位置。
难点: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图片、小物体、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索位置关系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2.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你的左边是什么?你的右后方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简单平面图,并指导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运用位置词语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有关位置词语描述的练习题。
2.学生自主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正确答案的原因。
3.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位置词语时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1.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位置词语,综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位置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位置概念。
同时,在综合运用环节,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位置词语的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起了一定的帮助。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图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同时,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在比较中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认识“列”和“行”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军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
(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板书:数对)
这两个数对一样吗?同样都用到了2和4,为什么却表示了两个不同的位置呢?谁能解释一下?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下面咱们换一个玩法,我用电脑出示一些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
请注意看屏幕——师: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经过论证,【师依次出示:(2,4)(7,3),(5,5)(4,x),(x,3),(x,y)】
(二)教学例2
1.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看得出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如果给你一些位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来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个即将动工的公园平面图的方案,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同学都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地方的位置,现在如果在这儿还有一个饭店,饭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
这个点是(0,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认识它。
2.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运动后物体的位置
①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在里面建一个三角形的草坪,它们的项点分别在A(3,6)、B(2,4)、C(3,4),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②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平移后三角形的位置吗?
大家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比如A点,这两个数对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向右平移50格呢?平移100格呢?向上平移10格呢?
生独立完成,交流。
③现准备将三角形沿C点顺时针旋转90度,你还能表示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吗?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
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
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
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
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
(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
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
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 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1)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发展智慧
1. 完成练习五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说一说: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
比比谁的反应快。
(3)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 完成练习五第2题。
出示题目。
(1)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 课件出示练习五第3题。
出示题目。
(1)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
(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 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
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四、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
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习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
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
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
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