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的真正含义

合集下载

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

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

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外交辞令是一个国家对某些国际问题公开发表的看法、观点和立场。

因为外交斗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外交语言与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常态语言不同,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和严格的用词要求。

其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词准确恰当、没有歧义。

外交辞令务必要求用词精准,因为就算是一字之差引发的歧义,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重大差距,从而到导致对他国外交政策的错解和误判。

轻则两国互相指责,唇枪舌剑,引起外交争端,恶化两国关系;重则兵戎相见,引发战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说话委婉有力、恰到好处。

俗话说,“讲得好使人笑,讲得不好让人跳。

”在风云变幻的外交斗争中,更是要注意说话的尺度和分量,既不能一味地妥协退让,丧失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也必须适可而止,不要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过分地难堪,这样会引发更大的争端。

在外交声明中,要避免把话说死、说绝,这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和空间。

三、往往含蓄模糊、话中有话,留有弦外之音。

由于特定的国际形势的制约,某些敏感的话不便直接挑明,这就要讲究迂回的策略,通过含蓄、模糊的语言实现外交的战略目的。

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就是“含蓄外交”取得成功的一个光辉典范。

同直抒胸臆的表达相比,旁敲侧击的暗示往往更容易收到意想不到的外交效果。

四、幽默诙谐,巧妙回避。

当遭到一些国家和记者恶意地攻击和刁难时,语言上的幽默诙谐既有利于缓冲矛盾,协调紧张的气氛;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尊严,并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对手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在一些自己不便回答或不好回答的问题上,可以泛泛而谈,说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话;或者故意岔开话题,谈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情,这些回避的方式不但礼貌地回答了对方,也不会泄漏半点国家的机密。

五、多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

采用否定加否定的表达方式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在某些原则问题上的强硬、坚决的立场,向对方表明毫不妥协、绝不让步的决心。

比如1950年周恩来总理在警告美国侵略朝鲜时就强调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diplomaticlanguage)。

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

H.Nicholson在《外交》一书中赋予外交辞令三种含义:外交辞令首先是指外交官彼此交谈与互致信函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拉丁语、法语、英语;第二种含义是指外交领域所特有的专门词汇,如缓和(d e tente)、公报(communiqu e)、照会(note)等;第三,外交辞令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用语(guarded statement)。

外交辞令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主要靠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

然而外交辞令的准确性却并不排斥模糊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

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

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一、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问的矛盾,用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

外交部分辞令PPT课件

外交部分辞令PPT课件
成代办级;最严重的是召回大使直至断交。断交是争执双方的最后选择。 • 其间,所有活动使用语言必须是外交辞令;
第4页/共31页
外交辞令的特点
• 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 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外交 语言体现了一国对外政策,是捍卫一国利益的工具, 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 外交语言的特点。
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继续艰苦奋斗,不断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第16页/共31页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是推动 建设和谐世界的坚定力量。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伟大的国家,两国是亲密的友好邻邦,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连结在 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共迎挑战,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在新世纪的征程上, 共同为发展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懈努力!共同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 祝中巴友谊万古长青!谢谢大家。
第9页/共31页
弘扬传统友谊 深化全面合作 ——胡锦涛在伊斯兰堡的演讲
• 尊敬的穆沙拉夫总统,尊敬的阿齐兹总理,女士们, 先生们,朋友们:
• 我非常高兴应邀在伊斯兰堡会议中心发表演讲。首先, 请允许我向在座巴基斯坦各界朋友,并通过你们向兄 弟的巴基斯坦人民,转达13亿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 良好祝愿。
• 第三,扩大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中方高兴地看 到,中国孔子学院已经在巴基斯坦落成,中巴友谊中 心项目也已正式换文。希望这两个项目能够搭起两国 人文交流的新平台。为培养更多中巴友好事业接班人, 中国政府决定未来5年内邀请500名巴基斯坦青年访 华,并积极考虑增加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中国政府支持双方在文化、卫生、教育、旅游、体育、 新闻媒体、学术团体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扩大 两国航空和陆路联系,推进友城合作,进一步夯实两 国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是指在外交场合使用的措辞和话语,通常具有严谨、委婉和策略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交辞令句子:
1. 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2. 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行动。

4. 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我们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6. 希望有关国家能够认清形势,不要采取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7.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8. 我们对某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

9. 我们强烈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

10. 我们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

这些句子只是外交辞令的一部分,实际上外交语言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维护国家利益。

《外交部分辞令》课件

《外交部分辞令》课件

05 外交辞令的实例分析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
总结词
微妙而复杂
详细描述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通常微妙而复杂,双方在交 流中需要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产生误解。
总结词
高超的外交技巧
详细描述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双方 需要通过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立场和诉求,以维护国 家利益和形象。
传播价值观
外交辞令可以传播一国的核心价 值观和外交理念,吸引其他国家 在某些领域开展合作。
缓和紧张局势
降温言辞
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外交辞令可以通过温 和、理性的措辞,缓和紧张气氛,降低冲突 的风险。
传递善意
通过外交辞令,国家可以向对方传递善意和诚意, 为双方开展对话和协商创造条件。
避免误判
在危机时刻,外交辞令能够准确、及时地传 递一国的立场和意图,避免因误判而引发不 必要的冲突。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 对方反应,以便调整沟通策略或 重新解释意图。
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能为外交辞 令的运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01
全球化与多元化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趋势可能要求外交辞 令更加灵活、多样和包容,以应对不同 文化背景和利益诉求。
02
03
加强公共外交能力
缺乏即时反馈
外交辞令往往缺乏即时反馈机制,使得沟通双方无法 及时了解对方反应,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应对策略
01
明确表达
尽可能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 避免使用模糊或抽象的表达方式 ,以减少误解的可能性。
增加透明度
02
03
建立反馈机制
努力提高外交辞令的透明度,解 释背后的意图和动机,以增加外 界的理解和信任。

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

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

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

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

比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有网友说了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是的,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

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

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较早记载外交活动的史书之一。

它以鲁国政治活动为主线,刻画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记录了许多外交辞令和外交手法。

这些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尊重礼节和尊崇君王的形象。

在公开场合,诸侯之间的辞令通常会使用“臣某敢言”、“愿闻教诲”等词句,表达对君王的尊敬和顺从,显示出礼仪之风。

这种外交辞令的使用方式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影响,使得外交辞令更加注重尊重对方国家和领导人,避免冲突和摩擦。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借助文辞和诗词表达外交意图。

在某些重要场合或对方国家使者的来访中,会使用乐府诗等文词来表达友好和欢迎。

例如《左传》中载有了鲁国接待晋国使者的事情:“鲁子以乐来谢。

使者往反,如鲁子已之意命。

”这种文词的使用方式对当代外交语言的影响是,外交辞令更加善于运用文艺形式,使得外交活动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回应对方的问题或意见,在辩论和争论中善于辩驳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例如《左传》中载有鲁国反击晋国关于盟约问题的论辩:“鲁师馆同晋师于茅,告晋侯曰:‘史司灶将军辇辂于郓,郓县之众享正诏,不获尸事。

’”这种辩驳的方式对当代外交语言的影响是,外交辞令更加善于以理服人,能够针对对方的问题和意见进行逻辑辩解和回应。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借助历史和经典的引用来加强说服力。

在向其他国家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行为或政策时,会引用历史事件或经典名篇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左传》中记载了宋国和鲁国关于伐楚的争议,鲁国以“义之实则重矣”,以及“《诗》云:‘亿兆宇宙,靡不归婚。

’”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

这种引用的方式对当代外交语言的影响是,外交辞令更加注重借助恰当的历史和经典引用,使得辞令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注重尊重礼节和尊崇君王,借助文辞和诗词表达外交意图,善于辩驳和回应对方的问题或意见,并借助历史和经典的引用来加强说服力。

外交辞令建设性是什么意思

外交辞令建设性是什么意思

外交辞令建设性是什么意思
外交辞令建设性是什么意思:“答案是:建设性意见是一种外交用语,一般是指我们常说的合理化建议,这个词语的出现,就说明在两国关系中如果有建设性意见提出。

就意味着双方在某个有分歧的问题上做有原则的妥协,使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表示以后还会有类似对话展开”。

1、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我们朋友间碰了一下;
2、我们赞赏——同意其中一部分;
3、我们尊重——不是很同意,但不想提意见;
4、我们持保留态度——不同意,看发展;
5、双方坦率交谈——说了很多,但谈不拢;
6、双方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7、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我们吵了一通,没摔杯子。

左传外交辞令

左传外交辞令

《左传》行人辞令之美——德馨典雅《左传》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

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

辞令”考释:通过《尚书》《左传》等文献的例句说明“辞”的含义有“讼”和“说”二义,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方法。

实际上,无论是“理狱争讼”的“讼辞”,还是“有说以告人”的“说辞”,它们最根本的意义上都是“言词”,同时,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自己的“讼辞”能在争讼时能够占有优势,或者使“说辞”能更好的为对方所理解,接受,有必要对这些言辞进行修饰,文饰,那么,这些经过修饰加工后发“言辞”就成为“文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辞令”之“辞”。

“辞”不仅经过文辞的“讼辞”,“说辞”,“辨解”之辞,还是政令之辞。

修饰后可以成“文”是这些文词的基本特征,即《荀子。

正名》所说:“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孤”是用凶礼。

显然对话双方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经过认真选择,所以这些经过修辞的“辞”才呈现言简义丰的特征。

《左传》中大量辞令妙品,形成了这部古代历史散文巨著的一大艺术成就,《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一篇代表作。

辞令之美属于言语之美。

这篇文章的辞令,十分讲究语言艺术,又有充分的理由和雄辩的逻辑力量,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烛之武的说辞,是全文的中心部分。

其一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秦国利害着想,保郑对秦有利,忘郑对秦不利,反而有害。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要越过一个国家,把偏远的郑国作边邑,管辖它是非常难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你何必灭郑国去扩大邻邦晋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雄厚了,就等于您的力量被削弱了——忘郑对秦不利,正面推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从正面来说留郑对秦所产生的好处,进一步说明郑国不能灭亡的原因。

修辞学视角下的外交辞令探析

修辞学视角下的外交辞令探析

修辞学视角下的外交辞令探析一、外交辞令的界定外交活动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氏族社会就已产生,但古代外交的含义不同于今天,主要是指人臣私见诸侯,例如《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范宁注为:“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

”而现代外交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辞令”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解释为应对的言辞。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中对诸侯之间的对话的批注为“此外交辞令尔”。

外交辞令又作外交词令,见于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在这里解释为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综合古代和现代对外交的定义,本文将由官方组织的、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交流活动界定为外交,外交辞令就是指适用于外交场合的话语。

所以,外交辞令需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素:涉及两个国家、由官方组织、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例如,《国语·晋语》辛俞从栾氏出奔一篇,虽然涉及两个国家,但其中辛俞属于被抓无奈,不是官方选派,所以不算是外交辞令。

再如,《国语·越语下》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中,也涉及越国和吴国两个国家,但其中的辞令主要是范蠡向越王进谏的话语,不是两个国家的直接对峙,所以也不纳入本篇文章的考察范围。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在对《国语》进行穷尽式搜索后,认为《国语》中涉及外交辞令的篇目一共有25篇,約占全文的1/10,数量相当可观。

《国语》作为一部记言史书,其精湛的语言为人所叹服,而外交辞令更是其言语表达中极其有特色的一部分,外交辞令的出彩与修辞的运用不无关系。

修辞使外交辞令富于形象性,增强说理性,更有利于说理者思想的表达。

通过研究其中的外交辞令的修辞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国语》在语言上的特色,更有助于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风俗习惯,推动我们对先秦政治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外交辞令与真实含义_外交辞令成语

外交辞令与真实含义_外交辞令成语

外交辞令与真实含义_外交辞令成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外交辞令与真实含义_外交辞令成语【成语】:外交辞令【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简拼】:wjcl【解释】: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

中国经典外交辞令

中国经典外交辞令

中国经典外交辞令,大家来看看中国外交辞令的内容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度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

有位外度交度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度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度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度动度于度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度交度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

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

在国际会度议上听别国代度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

比如,“本代度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度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有网友说了外度交度部发度言度人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 是的, 外度交度部发度言度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

并且发度言度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度交度部发度言度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度明度,增加信息量。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居为《春秋》三传之首,是主流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既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便少不了外交官间的唇枪舌战,少不了精彩的外交辞令。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逻辑之谨严、道理之明晰、辞采之华瞻、委实让人叹为观止,有着极为动人的感染力。

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

它不但反映了春秋时代复杂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机巧微妙的外交活动, 同时又表现了春秋时代外交场合那种彬彬有礼的风尚和高度的语言技巧。

先看其中的两个外交事例。

在《秦晋殽之战》中,秦军在盂明、西乞、白乙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过周及滑时, 被郑国商人弦高偶遇, 他急中生智, 送牛犒师, 并用略带欢迎的口吻说出了弦外之音:“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敢犒从者。

不腆敞邑, 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 行则备一夕之卫。

”弦高这一番话, 表面上在犒劳秦师,实际上是在警告秦军休要轻举妄动; 表面上是说为秦师提供粮草,做好保已工作, 实际上是告诉他们郑国已经作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

郑穆公接到弦高报信后, 派使者到客馆看视, 知道了秦客已收拾好车子, 磨好兵器, 喂饱马匹而枕戈待旦, 于是郑穆公又派大夫皇武子去客馆辞谢秦客。

皇武子绵里藏针、巧揭实质, 用挽留式的语言下达了使对方非走不可的逐客令:“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这一番辞令, 表面上句句是颇具歉意, 恭敬协商的客气话, 实际上却句句带刺, 嘲讽与谴责双管齐下的逐客令; 表面上显得热情好客, 实际上却表现了对他们的无限憎恶。

左传外交辞令特色

左传外交辞令特色

左传外交辞令特色《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左传》所描写的春秋时代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

在这个巨变的世纪里,由于宗周的衰落,诸侯大国争先称霸,大国与大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频繁的交战与纠纷,为身为国之使者的行人造就了发挥自己才干的广阔舞台,他们穿梭于诸国之间,以自己优秀的个人品格,优雅的辞令风采折服他国之君,保全自己国家的尊严,使之免于祸难。

本文通过对行人品质及其辞令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展示出春秋行人们的些许风采。

一、晓谕大义。

春秋时期虽然周室衰微,礼崩乐坏,但是社会上依旧盛行崇尚礼义,忠君爱民的道德观念。

各诸侯国虽然明争暗斗,但他们都不愿践踏道德而令别国所不齿,所以在外交的时候,使者们往往抓住这一方面,通过申明“大义”而使对方折服。

《宋人及楚人平》中,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

”大义凛然,使楚王深受感动。

二,辩明利害。

在春秋时期变化多端的复杂局势之中,诸侯国间的战争往往采取盟约合作的方式,在获得利益的时候,就会存在着分配问题,外交使者们往往抓住这一点,挑拨盟国间的关系,从而使其统一战线瓦解,进而扭转自己的不利局势。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一席“舍邻以为东道主’,分裂了齐国和晋国的合作,使郑国免除了亡国的危险。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概述外交辞令是各国代表团在外交交往中使用的一套礼仪用语,其目的是促进国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进行。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是一份参考手册,用于指导中国外交官员在国际场合中使用正确的礼仪用语。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外交辞令的含义、使用规范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基本概念1. 外交辞令的定义外交辞令是指外交活动中使用的特定辞令和礼节,以促进国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进行。

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体现国家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

2. 外交辞令的重要性外交辞令在国际交往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通过正确运用外交辞令,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国际合作发展。

同时,外交辞令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外交辞令,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礼节修养。

使用规范1. 称谓和礼节语在外交活动中,正确使用称谓和礼节语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中国外交辞令中常用的称谓和礼节语的对照表:中文称谓英文称谓先生/女士Mr./Ms.尊敬的/敬爱的Respected阁下Your Excellency亲爱的Dear2. 问候语在外交场合中,问候语的使用也需要注意。

以下是中国外交辞令中常用的问候语的对照表:•请问,哪位来访?•您好,很高兴见到您。

•感谢您的光临。

3. 感谢和祝福感谢和祝福是外交交往中的常见礼节。

以下是中国外交辞令中常用的感谢和祝福语的对照表:•感谢您的支持。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贺您的成功。

文化内涵1. 尊重和礼节中国外交辞令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尊重和礼节的重视。

在与客人交流时,中国人往往会使用尊敬的称谓和礼节语,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这一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2. 和谐和亲切中国外交辞令追求和谐与亲切的交流氛围。

通过使用温暖的问候语和祝福语,中国外交官员试图营造一种和睦友好的氛围,以促进双方的合作和共赢。

这种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强调“和”与“合”的价值观念。

3. 文化自信中国外交辞令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外交辞令分析

外交辞令分析

外交辞令分析外交,有一定的礼节及规范。

并且,在对外发布新闻稿的时候,为了顾及双方关系,往往会采用比较委婉但是表达同样意思的措辞来描述,这就是外交辞令。

咱们外交部,就最喜欢发布这样的新闻稿,有时也让人颇为玩味。

所以,只有知道了常用的外交辞令,才可能真正读懂某次会议的真实情况。

根据外交规则,如果两国发生外交纠纷,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措施:首先是交涉,比如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会上批评、召见大使进行抗议等等;第二个层面是外交制裁,如驱逐外交官或降低外交规格:由大使级变成公使级,公使级变成代办级;最严重的是召回大使直至断交。

断交是争执双方的最后选择。

其间,所有活动使用语言必须是外交辞令; 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

外交语言体现了一国对外政策,是捍卫一国利益的工具,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外交语言的特点。

同样是赞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异议”、“同情”等不同分寸的语言表达;同样是关注,可以用“关注”、“严重关注”,“感到不安”、“深感遗憾”、“谴责”等多种词汇。

向对方警告也有“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和“保留予以评论的权力”甚至“将采取响应的措施”等不同层次的表达,最严重的警告要就是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要求的“最后通牒”。

外交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丰富,需要意会。

例如:1,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该政府将采取强硬的步骤;2,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对方暗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该政府将予以干预;3,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着友好关系即将变为敌对状态的警告;4,说会谈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会谈并未取得具体成果;5,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动”,则是指控对方搞间谍活动。

多边外交所使用的语言则更注意含蓄和婉转。

联合国文件使用的语言多采用中性名词:如不说“敌人”而说“对手”。

外交辞令的真正含义

外交辞令的真正含义

外交辞令的真正含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外交辞令:亲切友好的交谈。

实际含义:啥也没谈成。

外交辞令:坦率交谈。

实际含义: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外交辞令: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外交辞令:充分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

外交辞令: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实际含义:双方分歧很大。

外交辞令:会谈是有益的。

实际含义: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外交辞令:我们持保留态度。

实际含义:我们拒绝同意。

外交辞令:尊重。

实际含义:不完全同意。

?外交辞令:赞赏。

实际含义:不尽同意。

?外交辞令:遗憾。

实际含义:不满。

?外交辞令:不愉快。

实际含义:激烈的冲突。

?外交辞令:表示极大的愤慨。

实际含义: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外交辞令:严重关切。

实际含义:可能要干预。

外交辞令:不能置之不理。

实际含义:即将干涉。

?外交辞令: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实际含义:我们将报复。

外交辞令: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

实际含义: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

?外交辞令:拭目以待。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请于*月*日前予以答复。

实际含义:*月*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

?外交辞令: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负责。

实际含义: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外交辞令: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含义:战争在即。

?外交辞令:这是不友好的行动。

实际含义: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

?外交辞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实际含义:不打算忍了,要动手了。

?外交辞令:悬崖勒马。

实际含义:想被XX么?外交辞令:勿谓言之不预也。

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

建国后,从国家层面,曾经两次祭出必杀技“勿谓言之不预也”,分别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象是印度和越南,不知下一次“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时候出现,我们表示严重关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辞令的真正含义外交辞令:亲切友好的交谈。

实际含义:啥也没谈成。

外交辞令:坦率交谈。

实际含义: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外交辞令: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外交辞令:充分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

外交辞令: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实际含义:双方分歧很大。

外交辞令:会谈是有益的。

实际含义: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外交辞令:我们持保留态度。

实际含义:我们拒绝同意。

外交辞令:尊重。

实际含义:不完全同意。

外交辞令:赞赏。

实际含义:不尽同意。

外交辞令:遗憾。

实际含义:不满。

外交辞令:不愉快。

实际含义:激烈的冲突。

外交辞令:表示极大的愤慨。

实际含义: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外交辞令:严重关切。

实际含义:可能要干预。

外交辞令:不能置之不理。

实际含义:即将干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外交辞令: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实际含义:我们将报复。

外交辞令: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

实际含义: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

外交辞令:拭目以待。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请于*月*日前予以答复。

实际含义:*月*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

外交辞令: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负责。

实际含义: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外交辞令: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含义:战争在即。

外交辞令:这是不友好的行动。

实际含义: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

外交辞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实际含义:不打算忍了,要动手了。

外交辞令:悬崖勒马。

实际含义:想被XX么
外交辞令:勿谓言之不预也。

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

建国后,从国家层面,曾经两次祭出必杀技“勿谓言之不预也”,分别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象是印度和越南,不知下一次“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时候出现,我们表示严重关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