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而国际贸易政策则是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并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拥有的资源和产品来实现互利共赢。
他指出,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后,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成本差异理论”和“比较成本差异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双方在特殊条件下的互惠互利。
而后的学者们也陆续提出了其他的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产品寡头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国际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大类。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关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本国产业。
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强调降低贸易壁垒,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
自由贸易政策的核心是贸易便利化,如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政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关系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
比如在实施国际贸易政策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分析和预测其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
著名的“大洋洲挡板案”就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一个案例,通过对进口挡板的征税,保护了本国农业产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章导论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
理论:(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国际贸易纯理论”;(2)国际贸易对⼀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价格、⽣产和消费;(3)国际贸易中产⽣的利益如何分配;(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
政策:(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3)对政策的效应进⾏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些基本框架,这⼀框架包括成⽂和不成⽂的各种规则和惯例。
集中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经济学范畴。
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学科课程设置的⾓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为“国际⾦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因此国际贸易学这⼀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课程。
第⼆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了⾰命性的影响。
国际贸易成为⼀种催化剂,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产⽅式的产⽣。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产⽅式的产⽣,⽽资本主义⽣产⽅式的确⽴,来开了近代、现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序幕。
可以把近代、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致划分为资本原始积累、⾃由竞争、垄断和国家垄断四个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时间: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事件:“地理⼤发现”和随之⽽来的殖民掠夺。
(1)1431年,葡萄⽛⼈维尔和到达了⼤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2)1486~1487年,葡萄⽛⼈迪亚⼠发现了⾮洲最南端的好望⾓;(3)1497~1498年,葡萄⽛航海家达·迦马绕过好望⾓,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4)1492~1493年,意⼤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船队“发现”了美洲新⼤陆;(5)1519~1522年,葡萄⽛⼈麦哲伦第⼀次完成了环球航⾏。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 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 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 市场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并对本 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货 物和服务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 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促进和保护本 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本国 的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对外交往 中的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1.定义
海关对进口商品在征收正常的进口税外,额 外加征的关税。
2.特点 属于临时性的措施
特 点
受限制小 针对性、灵活性强
3.目的
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 国商品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 政策等。
4.主要种类 1.反倾销税 2.反补贴税 种 类
3.报复税 4.惩罚税 5.差价税
(1)反倾销税——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倾销的认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出口价格
A实施反倾销 的前提条件
损害的确定: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 成重大损害或威胁 因果的判断:损害是由倾销直接造成 反倾销调查:一般一年为限,最长不 超过18个月
反倾 销税
B反倾销措施 的实施
a措施 b税额 c时间
(2)反补贴税(补偿税、抵消税)——防止外国商品 低价竟销
从该项进口货物同一出口国或者地区购进的相同或 者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估 定 完 税 价 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 成交价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内市场上的 批发价格,减去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其他税收以及 进口后的运输、储存、营业费用及利润后的价格 海关用其他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自古以来一直是国与国之间重要的经济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成为了研究和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相关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活动内在规律的总结和解释。
它通过构建模型、假设和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1.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意味着该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
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会存在。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通过资源配置的差异,使各国在专业化生产上形成互补。
3.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禀赋的影响进行解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同的国家在特定产业上具有竞争力,并会形成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调整国际贸易格局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理解和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1. 关税政策关税是最常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它是针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关税政策既可以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配额、补贴政策等措施。
这些壁垒主要用于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加强国际贸易的有效性,拓展市场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0章古典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10.1 复习笔记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和战略性政策阶段四个基本阶段。
这些阶段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各国经济利益的驱动。
本章中主要分析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理论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一、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1.重商主义的产生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
其观点是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只有进行国际贸易才能够从其他国家获得贵金属,才能获取货币财富政府应该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
2.重商主义发展的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有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历史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
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贵金属,并且认为只有通过国际贸易,从外国获得的贵金属才算是增加了本国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政府要干预对外贸易,对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少进口,甚至不进口,而对出口则需采取鼓励措施,从而保持贵金属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这种保持贵金属差额出超的理论和政策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
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只要该国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总体上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
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实现商品贸易的顺差,从而使贵金属或货币财富流入。
晚期重商主义也被人专注考研考证们称为“贸易差额论”。
早期晚期重商主义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
3.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要求政府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一是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政府资助本国商人打进别国市场,甚至鼓励以比较低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二是主张政府设置高额的进口关税,甚至限制当时的货币形式──黄金或白银的自由输出。
4.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论者认为财富的源泉是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领域。
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了发挥各自优势的国际分工,所以生产高效率使每个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了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要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要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框架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剩余的出路”(vent for surplus)。
在现有生产要素得到更充分利用的同时,天赋要素也会扩大。
初级产品潜在市场的扩展可以吸引外国投资的增加,也将扩大国内的储蓄和熟练劳动力的供给。
这种天赋要素的扩大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扩大初级产品出口还会带来一些连锁影响。
弊端首先,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缓慢。
其次,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面临着贸易条件恶化的不利局面。
第三,初级产品出口获得的收入是不稳定的。
最后,初级产品出口带来的连锁影响是很微弱的。
二、进口替代战略所谓进口替代,就是通过限制产品的进口,鼓励本国发展自己的产业,从而实现工业化。
三大支柱:保护性关税、进口配额和币值高估。
这种战略在现实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它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步伐,减少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主。
今天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多是在进口替代战略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
弊端:首先,该战略使发展中国家官僚机构过于臃肿,效率低下,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进口替代战略加深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扭曲。
第三,进口替代战略往往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外汇短缺危机。
最后,进口替代战略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时间如果过长,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和生产效率下降。
此外,该战略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设备和大量中间产品,因此发展中国家并未因为进口替代战略而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三、出口导向战略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要在以下诸方面创造有利于出口的条件:1.汇率。
要鼓励出口,就需要发展中国家不断地、周期性地使本币贬值。
这种贬值不仅是为了实现平衡的、市场出清状态的汇率,而且也是为了让货币价值与国内上升的产品价格和成本相适应。
但是,采取货币贬值措施必须考虑进出口的'需求弹性问题。
只要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会有利于出口。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一)演变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传统贸易理论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集中进口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只要两国存在相对生产成本差异,贸易就存在。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传统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充裕要素产品→进口需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产品4、规模经济(克鲁格曼)——现代贸易理论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达到规模效益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各同类工业品之间的的双向贸易理论。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出口(4个)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汇率下跌<对外贬值>,增加出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变动。
2、进口(3个)一国经济总量或总产出(GDP越大,进口越大);汇率水平(本国汇率上升<对外升值>,增加进口;反之);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高低。
其他因素(进口、出口):总体经济状况、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世界市场供求关系、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政策。
汇率下降(本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要,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和住宿等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概述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以及实务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素比较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其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以实现贸易的互利。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主张国家应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要素比较理论则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指出贸易会根据要素的禀赋程度进行分工。
新贸易理论则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延伸,强调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经济政策。
主要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主义政策和关税政策等。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保护主义政策则是强调保护本国产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和补贴措施。
关税政策是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
实务是指实际的国际贸易运作过程。
包括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等。
贸易谈判是各国之间就贸易事务进行协商和谈判,以达成共识和协议。
国际贸易规则则是为了维护贸易秩序而制定的准则和规章,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贸易争端解决涉及各国之间因贸易事务而产生的争端解决机制。
2000字对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务来说,篇幅是有限的。
但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研究的基础,通过比较优势、绝对优势、要素比较和新贸易等理论解释了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国际贸易政策则是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涉及自由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等政策。
而国际贸易实务则是实际贸易活动的过程,包括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等。
总之,国际贸易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关键要素。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7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为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和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4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8
一、国际贸易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 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 水平 汇率水平
种附加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1
2 3
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9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因此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4
一、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成本。因此,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 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劣势,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仍会使双方收益。
5
一、国际贸易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要素禀赋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提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其 内容为:各国资源条件不同,导致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因此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够 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 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以及各国在制定政策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优势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某国可能在生产农产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另一国可能在制造业方面更有竞争力。
通过贸易,两国可以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也是由李嘉图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高效率,国际贸易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比如,某国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商品,这样它就能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三、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强调各国间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包括企业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因素。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结果,还受到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的影响。
四、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因素。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来保护本国产业。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商品质量标准等,这些壁垒对于国际贸易的限制更加隐蔽。
然而,过度依赖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导致高成本、低效率产业的维持,同时也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
因此,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需要在保护产业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贸易自由化。
五、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而建立的全球性的组织和协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它是一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 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 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6)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四)新贸易保护政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 激烈,保护贸易的理论和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称其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公平贸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理念 2.贸易保护制度法律化 3.贸易保护政策综合化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 自由化政策
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率 二是组成区域性贸易集团,在贸易集团内部取 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惠制税和特惠 制税制度,给予进口关税的优惠待遇
四是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增加自由进出口 商品的数量,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投资乘数论
1 投资乘数:K=—————————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 △Y(收入) △Y= △I(投资)×K
外贸乘数论 假定:
△X为出口增加额, △M为进口增额;
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
△Y=【 △I+( △X—△M)】·K
当 △I一定时,外贸顺差( △X—△M)也 能对国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倍数作用。
(2) 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 现实经济中不存在。 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 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提供有关如何制定和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从而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大卫·里卡多认为,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这一理论为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提供了基础。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补贴等手段来调整贸易条件,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战,损害全球经济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需要兼顾本国利益和国际合作,遵循公平、开放、透明的原则。
除了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还包括绝对优势理论、重复比较优势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新兴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也不断涌现。
例如,新经济学派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此外,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也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领域。
总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它研究如何通过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资源优化和互利共赢。
合理制定和实施国际贸易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仍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概念入手,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资源和产品的有效配置,促进各国经济的互动和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存,贸易行为会涉及到大量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为解释和阐述国际贸易现象而建立的经济学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几个主要流派。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立的。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是由于各国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对成本优势所致。
即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生产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到需要的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不但解释了各国之间贸易的规律,而且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所创,他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贸易来获取更丰富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与比较优势理论不同的是,绝对优势理论着重于解释各国之间生产效率不同的原因,因此更注重各国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调。
3.国内需求因素理论国内需求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治揆·拉比创立。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本国的内部需求有关,由于消费需求的差异,所以各国要从事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生产。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本国需求来选择进口和出口产品和服务。
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防范国际贸易竞争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几种方式。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大学二年级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以了解贸易的原理和国家间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展开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的是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认为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由罗伯特·托伯发展而来,强调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理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国际贸易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贸易行为和贸易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主要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以保护自己的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也会使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同时也会引发贸易战等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限制、进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配额限制是指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实施的限制,进口管制则是指对特定商品进口实施的审核和许可制度。
技术壁垒则是通过技术要求和标准来限制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协议,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到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互惠原则。
国际贸易理论要点
第一章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容【单项选择】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效劳交换的活动,是各国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根本概念【单项选择】由于各国在进展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CIF,即本钱、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单项选择】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不同,世界进出口总额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因为它经过了重复计算。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总额而言。
【单项选择】对外贸易货物构造是指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大类或*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单项选择】贸易差额用以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
【单项选择】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效劳的去向和进口货物和效劳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开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说,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直承受经济开展水平及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对外经济政策、国市场容量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开展【单项选择、简答】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具体呈现如下特点: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根底。
其次,这个时期的国际分工根本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开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开展的主要因素【单项选择】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