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精选5篇)
苏州园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
(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
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
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检测字词 轩榭(xuanxie)重峦叠嶂(chongluandiezhang)丘壑(qiuhe)嶙峋(linxun) 相间(xiangjian)蔷薇(qiangwei)池沼(chizhao)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算24点》教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算24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算24点》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24点的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24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策略等。
在教材中,学生将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24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24点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24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运算技巧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24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练习题,包括教材、PPT、练习本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24点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24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24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24点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如何快速找到24点的组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技巧,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和提高。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引言: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园艺的顶峰,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本文为您提供了一个关于苏州园林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将苏州园林的魅力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理解其中的设计原理和文化背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园艺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苏州园林的核心设计原则和传统艺术技巧;
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引入(5分钟):
教师将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其美感和独特风格的兴趣。
2. 导入主题(10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指出其在中
国园艺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苏州园林的特点,如小巧玲珑、布局精细、
注重景致和空间感等,并与其他园林进行比较。
4. 探究设计原则(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如悬崖峭壁、山水结合、人工山石、精巧建筑等,并通过案例和实例进行解析和讲解。
5. 分组讨论和演练(2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设计一个迷你苏州园林,并
结合教授的设计原则和技巧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
园林元素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小组。
6. 总结和评价(15分钟):。
苏州初中劳技教案
苏州初中劳技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技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劳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校作为苏州市的一所初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劳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本教案以苏州特色为主题,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劳技课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苏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劳技任务。
三、教学内容1. 苏州传统手工艺: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拙政园盆景等。
2. 苏州特色美食:苏式点心、松鼠桂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3. 苏州民间习俗: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
4. 苏州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绿化种植、节能减排等。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苏州传统手工艺作坊,亲自动手制作,感受苏州文化的魅力。
2. 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苏州民间习俗。
3. 项目教学:以苏州特色美食、环境保护等为主题,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劳技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成果性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劳技作品进行评价,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品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苏州特色有一定的了解。
2.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苏州传统文化的背景、特点和价值。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参与制作,体验苏州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苏州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5. 课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苏州文化。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5篇)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5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
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读完课文,思考1、__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2、__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三、自主式阅读课文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四、合作式解读课文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初中语文教案:苏州园林(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苏州园林(精选5篇)《苏州园林》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⑴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⑴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小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运算规则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以及小数位数的对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小数点的处理方法和小数位数的对齐方法的掌握。
3.小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课件。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小黑板和粉笔。
4.教学素材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回的零钱。
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用到小数加法和减法。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PPT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小数点的处理方法和小数位数的对齐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州园林教案(15篇)
Don't rely too much on friends, human nature basically has a bad sid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苏州园林教案(15篇)苏州园林教案1教学目的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__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教学设想:1、 __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
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5、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欣赏评弹,导入新课由欣赏苏州评弹,联系到苏州的园林,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欣赏短片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lu)空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适时播放《苏州园林》风光片)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明确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020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
2020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教案名称:探索光线传播的规律——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沿直线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是光的基本特性。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如何发光的?”(2)引导学生观察:请学生手持一支蜡烛或手电筒,观察光是如何传播的,并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新知呈现(15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呈现,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沿直线传播。
(2)通过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光的传播规律:a.实验一:请学生将蜡烛或手电筒置于一条直线上,使用一块纸板遮挡光源,观察到纸板后是否出现阴影。
b.实验二:请学生将蜡烛或手电筒置于纸板后方,将纸板移动到不同位置,观察光是否能够传播到纸板前方。
3.实践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实验材料包括:蜡烛、手电筒、纸板等。
(2)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光的传播规律,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和困难。
4.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询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3)总结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5.拓展延伸(15分钟)(1)通过课堂展示光的传播实例,如判断影子的产生、反射光线的传播等。
(2)分组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归纳(5分钟)(1)激发学生思考,总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2)布置作业: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设计一道与光的传播规律相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2)认识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和独特魅力;(3)学会欣赏苏州园林的景观布局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苏州园林的保护意识,传承优秀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园林艺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苏州园林的概述(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2)苏州园林的分布特点;(3)苏州园林的主要类型。
2. 第二课时: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1)园林景观的布局;(2)园林建筑的风格;(3)园林植物的配置。
3. 第三课时: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1)园林绘画的艺术特点;(2)园林雕刻的魅力;(3)园林布局的和谐统一。
4. 第四课时: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1)拙政园;(2)留园;(3)网师园。
5. 第五课时: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1)苏州园林的保护现状;(2)苏州园林的保护措施;(3)苏州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苏州园林的景观图片、建筑图片、植物图片等;2. 视频素材:苏州园林的实地考察视频、园林艺术表演视频等;3. 教材:人教版《苏州园林》;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苏州园林,增强实践体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分布特点和主要类型;2. 学生能够分析苏州园林的景观布局、建筑风格和植物配置;3. 学生能够欣赏苏州园林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布局艺术;4.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苏州园林的措施,并阐述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图片和视频,直观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地考察苏州园林,让学生亲身体验园林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3.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5. 结合课程内容,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苏州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苏州初中物理教学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苏州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根据苏州初中物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
2. 地方特色:结合苏州的地理、文化特色,引入相关的物理知识,如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力学原理、苏州园林的光学效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 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 讲解: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测验,评估学生的物理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苏州市教育局指定的初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准备适量的实验器材,如力学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根据苏州市教育局的规定,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1. 每周课时:2课时2. 学期课时:每学期约40课时3. 学年课时:每学年约80课时通过以上教学模板,教师可以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和主要景点,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苏州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和主要景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苏州园林的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了解其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主要景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图片展示: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2.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苏州园林,展示其独特魅力。
3. 家长协助,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布局艺术:分析苏州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布局和园林小品布局,让学生了解其精巧的设计和合理的空间利用。
2. 苏州园林的园林建筑:介绍苏州园林中的厅、堂、楼、阁等建筑特点,以及园林中的亭、台、楼、桥等景观设施。
七、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布局艺术和园林建筑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2. 图片展示:展示苏州园林的布局和建筑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精美和独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苏州园林布局和建筑的艺术价值。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和建筑方面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想必大家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都有写教案方面的经历吧,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那么。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要求。
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苏州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苏州初中物理备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浮力产生的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公式的应用4. 浮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3)浮力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产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小组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计算法:引导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数学表达式解释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5. 浮力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计算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浮力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公式的应用。
苏州园林教案大班
苏州园林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探索苏州园林的美丽与魅力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探索和参与活动,让大班幼儿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景观。
2. 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和故事书籍。
3. 花草种子、泥土和小花盆等园艺材料。
4.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通过简短的故事或绘本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观察与探索:- 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室内的园林环境中,观察和感受苏州园林的景观。
- 引导幼儿观察园林中的花草、池塘、小桥和亭台等特色元素,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
- 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园林中的美丽与魅力。
3. 艺术创作:- 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感受。
- 可以引导幼儿绘制苏州园林的景观,或制作小型园林模型,让他们参与其中。
4. 园艺体验:- 准备花草种子、泥土和小花盆等园艺材料,让幼儿亲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
-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花草的生长过程,并让他们负责照顾和浇水。
5. 总结与展示:-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和园艺体验,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总结自己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家长参观苏州园林,让幼儿与家长一同探索和欣赏园林的美丽。
2. 可以邀请园林专家或相关人士来班级进行讲解,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和园艺体验记录,评估他们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在观察、探索和创作中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丽与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案标题:苏州园林【教案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文化背景;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3. 培养学生欣赏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探索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2. 分析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元素;3. 鉴赏苏州园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解读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2. 分析苏州园林的意蕴和美学思想。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景观;2. 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PPT,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概念,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15分钟)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包括平衡、和谐、虚实结合等。
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美学观念,并展示相关案例。
3. 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如湖泊、假山、廊亭等,让他们理解这些元素与整个园林的关系,以及它们所传递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4. 欣赏(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苏州园林的观感和感受。
5. 总结(10分钟)请学生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景观元素以及它们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并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的价值。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设计一个自己的理想园林,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景观元素;2.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修缮苏州园林的活动,让他们了解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要性。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发言参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或写作任务,评价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1. 结合地理、历史或美术等学科资源,拓宽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其他著名园林,比较各地园林的特点和文化元素;2. 安排学生进行园林摄影活动,让他们通过摄影记录和表达对园林的感受;3. 发起保护苏州园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的工作。
教案姑苏风光
教案姑苏风光教案:姑苏风光——苏州的文化与风景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的地理位置和背景;2. 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景点;3. 学习苏州的传统艺术和特色食品;4. 培养学生对苏州的兴趣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苏州的美丽图片或影片激发学生对苏州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苏州有什么了解或想了解的问题。
二、苏州的地理位置和背景介绍(10分钟)1. 介绍苏州的位置和地理特点,例如苏州位于中国东部,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2. 介绍苏州的历史背景,例如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
三、苏州的历史文化和景点(15分钟)1. 介绍苏州的历史文化,例如苏州是中国园林之乡,有着许多世界文化遗产;2. 介绍苏州的著名景点,例如拙政园、留园、虎丘等,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
四、苏州的传统艺术和特色食品(15分钟)1. 介绍苏州的传统艺术,例如苏州刺绣、苏州评弹等,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2. 介绍苏州的特色食品,例如苏州本帮菜、苏式月饼等,通过图片或食物品尝给学生。
五、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意义;2. 提醒学生要尊重和保护苏州的文化遗产,不破坏景点和遗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你对苏州的印象有什么改变?你觉得苏州的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教学资源准备:1. 苏州地理位置和景点的图片或视频;2. 苏州传统艺术和特色食品的图片或视频;3. 食物样品(可选);4. 提问的问题。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苏州的实地考察活动;2. 要求学生制作苏州文化的展板或小册子;3. 邀请苏州的文化专家或旅游宣传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
苏州园林教案6篇_教学资源
《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教案(1):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资料。
4、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饮涧桥墩匀称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2、石拱桥形式优表此刻何初处?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2)说明顺序是(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3、读69段回答(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
它是一个桥(2)8、9段分别写了4、总结(板书)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打比方外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内二、(3--9)赵州桥特点历史结构外形、设计者整体-局部卢沟桥特点外形历史好处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特色课程故事教案
苏州特色课程故事教案教案标题:苏州特色课程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的特色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力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苏州的特色文化介绍:包括苏州园林、苏绣、苏州评弹等。
2. 苏州的历史背景:包括苏州的起源、发展和重要历史事件。
3. 苏州特色故事:选择几个与苏州相关的故事,如《白蛇传》、《西施》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苏州的图片和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苏州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主体:1. 苏州的特色文化介绍:a. 分组让学生自主查找苏州园林、苏绣、苏州评弹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展示。
b. 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引导学生对苏州特色文化的深入了解。
2. 苏州的历史背景:a. 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苏州的起源、发展和重要历史事件。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州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3. 苏州特色故事:a. 教师选择几个与苏州相关的故事,如《白蛇传》、《西施》等,向学生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b. 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将故事改编成小剧场表演,并进行展示。
总结: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苏州特色文化和历史。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对苏州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资料和表演是否准确、有趣。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学生个人总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苏州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2. 学生可以进行苏州特色文化的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苏州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1. 苏州特色文化的图片、视频和PPT资料。
2. 苏州特色故事的书籍或相关资料。
3.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和道具。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苏州的特色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苏州的了解和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听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剧本创作和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苏州的独特之处。
苏州形象色彩美学教案
苏州形象色彩美学教案教案标题:苏州形象色彩美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州的文化特点和形象色彩美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要素和表现方式;3. 培养学生对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苏州的文化特点和形象色彩美学的基本概念介绍;2. 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要素和表现方式讲解;3. 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欣赏和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苏州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对苏州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苏州有什么了解?苏州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苏州的文化特点,如园林建筑、传统艺术等;2. 解释形象色彩美学的概念,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
三、要素分析(15分钟)1. 分析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要素,如自然景观、建筑特色、传统文化等;2. 以实例展示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表现方式,如苏州园林中的色彩运用、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表现等。
四、欣赏与创作(30分钟)1. 展示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经典作品,如苏州园林的照片、传统绘画作品等;2.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以苏州形象色彩美学为主题进行绘画或设计作品。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会;2. 总结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要点和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1. 苏州的美丽图片;2. 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相关书籍和资料;3. 苏州园林的照片和传统绘画作品。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估;2. 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估,包括对苏州形象色彩美学的运用和创意表达。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苏州的园林和博物馆,进一步感受苏州形象色彩美学;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苏州形象色彩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综合活动《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2.感受活动的乐趣,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鱼、草莓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朋友。
说说好朋友的名字,知道有朋友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心里会觉得暖暖的。
2.认识小鱼。
讲讲小鱼的样子:圆脑袋、亮眼睛、红身体。
(二)游戏一:“找朋友”
边念儿歌边游戏,感受和小鱼做朋友的快乐。
师:滋溜滋溜,小鱼找朋友,滋溜滋溜,小鱼躲在哪儿?(躲在头上、手臂上等身体部位)(三)游戏二:“捉迷藏”
1.找找说说画面中小鱼朋友躲藏的地方(窗帘上、糖果罐里、花盆里、水果盆中)
2.初步体验不受干扰,坚持一动也不动。
(四)活动延伸
随音乐学做小鱼游的动作离开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