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第11讲.doc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0.doc
题型10 主流思想、价值观类选择题(限时15分钟)1.(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①维护权贵利益②注重公平正义③重视宗法伦理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有爵者杀人“皆不为奴”,维护了权贵利益,故①正确;因此西周时期的刑法没有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故②错误;“凡杀其亲者,焚之”,体现重视宗法伦理,故③正确;“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反映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解析《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这是“孝悌”的表现,而非“源于”此,故A项错误;“孝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而其由农业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不符合“从孔子起”,故C项错误;孔子只说“性相近”,没有明确善或恶,儒家孟子提出“性本善”,不符合“从孔子起”,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解析由于古代税收的征收与人口的多少相关,唐朝政府制定婚姻年龄主要目的不是来促进人口增长,是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稳定地方秩序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政绩考核与此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收入是实行此措施的根本目的,故D项正确。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专题提升练(三)高考
专题综合提升课(三)中外现代文明专题提升练(三)中外现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
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
”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解析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C项错误;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5·江苏泰州二模)“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①部分恢复私有制②实行商品贸易③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④禁止私人贸易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依据材料“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小作坊”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部分恢复了私有制,故①正确;依据材料“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信息可知,当时恢复了商品贸易,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故③错误;禁止私人贸易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即经济变革之前,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特色串讲 主题二
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 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 新兴工业部门。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年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命题立意
本题以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史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 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突破 第(1)问,根据“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一
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等信息并联系新中国20世纪60年代 所面临的外交环境回答。第 (2) 问,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并对比 “一五”计划的特点回答。
近代以来天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1 年:安徽卷第 35 题以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变 化的概况及原因;江苏卷第 22 题考查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影 响等。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考题例证】 (2013· 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 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辩证分析。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参考答案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
料一中的“化学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组织答案。第(2) 问,“特点”从德国经济增长率,德国与英、法数据的对比及 其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等方面进行概括;“原因”可 结合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组织答案。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
第10讲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课时冲关练(十)(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扬州期末)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5·江苏无锡期中)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解析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与题目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当时十月革命还没有爆发,故B项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与题目相符,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与题目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江苏盐城摸底)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A.实施余粮收集制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D.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依据材料中“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说明粮食税弊端存在,所以苏维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论及产品分配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粮食短缺问题,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
2016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
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冲关练(九)(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宝应调研)有人针对某次国际会议绘制右侧图片,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这次会议后中国人的反应是()A.倡导维新变法B.推翻封建帝制C.掀起五四运动D.同情德国遭遇解析据图片中中国山东、德国沮丧、日本得意,可知所指为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一做法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导致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其他几个均非巴黎和会的后果,故A、B、D项错误。
答案 C2.(2015·江西南昌调研)“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解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知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十月革命不是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B项错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江苏扬州期中)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
其中,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内战争②外敌入侵③政治分裂④经济停滞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从时间看第五期处于1926.11~1927.8,该时期正在进行北伐战争,部分学生从军,故①正确;国共合作破裂以及部分共产党员学生被杀害或者转入地下影响毕业,故③正确;该时期并未发生较大型的外敌入侵事件,经济停滞的说法也不符合事实,故②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 信息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现代史部分) 含答案
专题三综合练习(现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15·浙江省嘉兴市教学考试试题)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以该时期某一重要国际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漫画(如图所示)。
该漫画的创作()A.能够反映当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冲突B.深刻体现中苏结盟之后中美关系特点C.全面揭示了漫画所示历史事件的本质D.准确表达了作者同情西欧国家的态度答案 A解析从漫画可知题干讲的是美国援助西欧,而美国和西欧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美国不援助东欧国家的原因是东欧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故A项正确;图片信息无法反映中苏结盟,故B项错误;漫画只能反映美国援助西欧这种现象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到底安的是什么坏心,漫画并不能反映,因此无法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可知作者是解放区的画家,所以不会对西欧国家产生同情,故D项错误。
2.(2015·安徽省皖南八校联考试题)下图是反映美国2003年出兵伊拉克后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布什——力不能及”。
漫画中的“花”和“树”分别代表民主和反美风潮。
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多国结成政治同盟,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B.多国反对美国对外推行西方民主和价值观C.美国向全球推行单边主义的政治企图受阻D.大国间的斗争不利于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答案 C解析该漫画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A项错在“结成政治同盟”;B项中很多国家在对外推行西方民主和价值观与美国是一致的,D项与漫画立意无关。
故选C项。
3.(2015·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有人在评论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政策时说,它“一下子把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
材料中的“这扇门”()A.促进了金融秩序的恢复 B.遏制了通货膨胀急剧蔓延C.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能力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答案 D解析该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3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
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民主与法制建设
(1) 平反冤假错案 :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
“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 :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 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 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主权平等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解题关键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提出了“一国两制 ” ,具体说,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根据题 干 “ 香港 ”“ 特别行政区 ”“ 高度自治权 ” 可判断体现的 是“一国两制”方针,答案选D项。 答案 D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从中外对比角度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 2】 (2013· 课标全国 I, 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 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 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
观点的是(
)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与内阁的出现;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③君主专制 影响,认识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制度的特点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明确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
(1)农业:①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②土地私 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
有制的确立;③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成就;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
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
(2)重农抑商下的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 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 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 与繁荣 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
思想 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注社会,研究人,体现了希腊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
制度;②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③中央集权制度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 的形成及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郡国并行制;②三 省六部制;③行省制度;④选官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①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史实,归纳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监察制度的演变历 程,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民主政 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 现代欧美国家法律的源头
文明 政治制度
(3)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 界潮流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
表
现
经济 文明
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1)掌握中国四大发明等主要科技成
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
发展的贡献 (2)梳理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2+专题强化训练(十)
专题强化训练(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济宁高三模拟)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解析:选C。
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故A项错误;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中心城市开始的,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巴黎公社未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故C 项正确;D项与“极高的高度”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
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
”布克斯顿的描写()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解析:选D。
材料只是说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没有涉及布克斯顿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故A项错误;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他不可能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帝国主义就开始干涉苏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
3.(2017·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2016高考历史专题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
专题综合提升课(二)中外近代文明专题提升练(二)中外近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议会此举的目的是()A.赋予国王立法权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解析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可知立法权属于议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的限制,议会就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B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B 项错误;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江苏南通调研)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
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题干的主旨是对立法权处于支配地位的补救方法,因脱离了材料,故A项错误;也因与材料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中“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的补救方法,具体表现为两院制国会,符合题干的主旨,故C项正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配权力反映了联邦制,与题干中立法权不是一个概念,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江苏无锡期中)“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君主立宪制确立B.责任内阁制确立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制形成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8世纪60年代英国才开始工业革命,因此工业革命不是责任制内阁确立的前提,故B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故C项正确;两党制的形成是资产阶级中的派别间的竞争,与题中的“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不符,故D项错误。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特色串讲 主题三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
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
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 “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2)儒学思想近代以来逐渐被边缘化的原因:①儒家属于农业社
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因此,在以
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②现代民 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 (3)儒学思想逐渐现代化的原因: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 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条件及人文主义思想
的内涵,主要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主要考查论证、 分析、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学科能力。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解题突破
第(1)问,“社会历史条件 ” 可以从当时政治经济发
的。②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③可以用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 等。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2.儒学思想的精华及现代价值
(1)儒学思想的精华
①人与人的关系:提倡仁爱,主张推己及人的精神;提倡人 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与人交往,主张言而有信的精神;提 倡尊老敬贤的为人准则。 ②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以德治国的精神;提倡民为邦本的 治国理念;提倡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历史责任感。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2讲
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
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
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 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 改进棉纺技术。 3.商业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 (3)宋代: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 学”。 2.科技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3)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指南针用于航海。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辨析选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度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须咨禀„„交他每(们)
从便区处”可以看出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故B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也 不能看出其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故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 Nhomakorabea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4讲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是西方文明的 源头,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一、政治上: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
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为近
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拓展延伸】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全体公民皆可
参与的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 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富和门第限制。 ②权力制约: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 督和制约。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
想等多个领域。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4)从作用上看,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 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 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 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影响: ①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
要影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二、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商业高 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古代希腊还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题型专练题型12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doc
题型12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限时40分钟)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己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与宋代丝绸之路汉代宋代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图材料三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
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徳《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
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对比宋代与汉代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从贸易范围、贸易渠道和贸易的商品内容来分析;第二小问,注意多角度分析,联系所学知识从宋代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来分析归纳。
第(2)问,“背景”抓住东西方在经济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影响”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思考,对比分析中国丝路的影响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的“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和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来回答;第二小问,二战前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不想失去这个地位,可以看出两大计划的争论本质上是英美两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欧洲经济的衰败和两极格局形成来回答;第四小问,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意义来回答,世界经济朝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或者全球化发展。
答案(1)发展:到达范围更广,中国淌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因此也被称为“瓷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三-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第11讲.doc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时冲关练(十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称“欧洲复兴计划”,故选A项。
杜鲁门主义与欧洲的经济复苏无关,B项错误;北约是军事组织,与经济复苏无关,C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发生在欧洲复兴之后,D项错误。
答案 A3.(2015·江苏扬州期末)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文中的“事件”是()A.华约组织建立B.朝鲜战争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华约组织建立是1955年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是1950年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略战争,中国抗美援朝,此时中苏关系友好,故B项错误;柏林墙修筑是德国分裂的见证,与苏联无关,故C项错误;据题干材料“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可知是美苏冷战下的一次核争锋,虽然双方剑拔弩张,但终究不敢发动核战争,最终苏联退让,是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5·河北普通高中质量检测)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
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由于美苏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故选D项。
答案 D5.(2015·江苏盐城期中)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D.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解析从题干可知主要体现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可知不结盟运动国家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B项正确;C项表述的不是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D项也与题干要求完善经济体制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5·江苏苏州期末)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
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
”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解析该观点认为国际条件对东德解体有重要影响,并非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该论点认为东德失败于用传统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并未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故B项错误;从题干“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可以看出其试图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故C项正确;该观点只是认为东德利用传统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失败,并未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7.(2015·江苏南通调研)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极和政治上的五极。
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观点可高度概括为多极化,故A项正确;日本还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实力还没有显著增强,故C项错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70年代还是欧共体,概念混淆,故D项错误。
答案 A8.(2015·江苏南通、扬州调研)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解析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四个角度干预经济,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没有“全面仿行”,故A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年“所得倍增计划”,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能说明日本已经建成发达福利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9.(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
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他部署了古巴导弹危机,所以他应该是赫鲁晓夫,加强部门管理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创办与外国合资的企业是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C 项正确;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C10.(2015·江苏南京三模)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 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
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
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A.提供技术援助B.减少贸易壁垒C.稳定国际汇率D.调解贸易纠纷答案 A11.(2015·江苏泰州一模)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解析从材料“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可以分析得出这是说的超越了国家的主权范畴而进行的联合,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涉及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信息,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性质相同,故B项错误;联合国属于世界性组织,与材料中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欧盟是成员国各自让渡出一部分主权而建立的政治经济组织,故D项正确。
答案 D12.(2015·山东潍坊模拟)198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
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解析据题干“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选C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 13.(2015·江苏南京市、盐城一模)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4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图片1“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体现了两极格局;图片2体现了多个力量中心,由此得出“演变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第一步,提取材料三的观点,即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第二步,结合史实,分阶段论证观点,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初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
答案(1)趋势: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原因: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2)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论证: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确立了两极格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