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风向标】2016中考化学 第一轮 基础知识过关 第四部分 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讲 检验、除杂(精练)课件

合集下载

1.2.4 走近科学的探究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2.4 走近科学的探究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C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详解】 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 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 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熄灭后):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时融化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 结论: 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 白烟具有可燃性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记录表格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 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 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故选B。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2016北京中考化学一模汇编---物实验原理分析科学探究教案分析

2016北京中考化学一模汇编---物实验原理分析科学探究教案分析

2016一模----实验原理分析及科学探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西城〖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 2与NaOH 、Ca(OH)2都能发生反应。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说明CO 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 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

a .U 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b .U 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 .U 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37.(6分)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 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探究猜想②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浓度/%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浑浊【解释与结论】(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CO 2CO 2NaOH 溶液Ca(OH)2溶液红墨水甲 乙(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

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串讲】(共150张)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串讲】(共150张)

题型归纳
考向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社会生产】(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据《礼记》记 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 过程中只产生物理变化的是 C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题型归纳
考向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传统文化】(2023甘肃金昌中考)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 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 性质的是( A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题型归纳
考向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答案】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答案】A 【详解】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取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 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取空 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题型归纳
考向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文学知识】(2023年陕西省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常伴随有___发__光____、 ___放__热____、____变__色___、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万维中考、回归教材(化学).docx

万维中考、回归教材(化学).docx

目录编者按:针对必考考点以“黑底白字”标明。

附:1.常见易错汉字 (1)2........................................................................................................................... 化学史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考点二基本实验操作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4)考点一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4)考点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5)考点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6)考点四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6)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7)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7)考点二原子的结构 (7)考点三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9)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9)考点一爱护水资源 (9)考点二水的净化 (9)考点三水的组成 (10)考点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11)考点五物质的分类 (12)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3)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3)考点二基本反应类型 (14)考点三化学方程式 (14)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5)考点一碳单质 (15)考点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5)考点三常见气体的制取 (17)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8)考点一燃烧与灭火 (18)考点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9)考点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0)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20)考点一金属材料 (20)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21)考点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2)第九单元溶液 (23)考点一溶液 (23)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4)考点三溶解度 (24)考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25)第十单元酸和碱 (25)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25)考点二常见的酸 (26)考点三常见的碱 (27)考点四酸碱中和反应 (28)第-一单元盐化肥 (28)考点一常见的盐 (28)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 (28)考点三复分解反应 (29)考点四化肥 (29)考点五粗盐提纯 (29)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0)考点一六大基本营养素 (30)考点二维生素和元素缺乏症 (30)考点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0)考点四有机合成材料 (30)附:1・常见易错汉字(1)仪器名称量筒镀子铁架台堪竭钳钥匙水槽锥形瓶试管夹祛码酒精灯蒸发皿• • ••• ••• ••• •橡皮塞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 •(2)物质名称木炭氨气活性炭二氧化碳甲烷乙醇蒸馆水二氧化镒石墨石蕊水蒸气• • • •••• ••• •天然纤维氢气酚醜氯化鞍合成橡胶碳酸汞天然气二氧化氮维生素• •• •• • ••• • • ••金刚石澄清石灰水(3)其他蒸发溶解原子元素置换融化熔化熔点熔融冶炼自燃爆炸锻烧• ••••••••• •••蓝色吸附沉淀乳化混合物干燥剂制冷剂腐蚀性催化剂饱和溶液• ••• • ••• ••• •化学反廖质量守恒定律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必考)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6北京市中考各区化学一模实验原理汇编4

2016北京市中考各区化学一模实验原理汇编4

朝阳;〖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

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

怀柔【实验原理分析】35.(4分)依据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回答问题:(1)打开K1,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

①若锥形瓶中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②若锥形瓶中无现象,则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东城〖实验原理分析〗35.(4分)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A、图B所示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1)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向三口瓶内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

步骤二: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向外拉注射器,此时注射器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看到明显现象后,将针头向上拉至图示所示位置。

步骤三:验证碳酸钠是碳酸盐,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

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产生浑浊的原因是除反应消耗水使溶剂量减少外,还有的其它原因是(请依据下表信息回答)。

物质20℃时溶解度/g 相对分子质量Na2CO3 21.5 106NaHCO3 9.6 84石景山;〖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

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中考风向标》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一部分+九年级全一册+第2课时+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配套课件]

《中考风向标》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一部分+九年级全一册+第2课时+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配套课件]

课题
考点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 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素质偏低 。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______________
加快 ,人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_____ 不平衡 ,男女性别比_____ 失衡 等。 口的分布________
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
环境 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______ 友好型社会 __________,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 文明发展道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_____________
4.科学发展观(补充)。 (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 的重大战略思想。
(2)企业: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研 发环保新技术,使用环保材料;净化污水,规范排放等;依法 经营,诚信经营。 (3)青少年:养成节约的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 法定义务;落实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 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等。
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
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5.核心知识小结。 (1)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 约资源。 (2)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3)我们要把经济建设摆在中心(首要)地位;要把环境保护 摆在突出地位;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科技创 新摆在核心位置。

2016届中考化学第一轮教材考点梳理复习30

2016届中考化学第一轮教材考点梳理复习30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实验【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学生电源.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⑾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⑿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电解水时的误差分析,即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1)氧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稍大些,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电极的氧化造成的.当使用金属电极进行实验时,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气在电极处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损耗了一部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电极产生副反应等造成的.如用稀硫酸溶液作电解液,可能会有下列副反应发生:H2SO4=H++HSO4﹣,在阴极:2H++2e=H2;在阳极:2HSO4﹣﹣2e=H2S2O8(过二硫酸),H2S2O8+H2O=H2SO4+H2SO5(过一硫酸),H2SO5+H2O=H2O2+H2SO4;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不易放出氧气.从而使生成的氢气增多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克服的办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碱比加入酸的误差会小些.或者事先将电解液用氧气饱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或者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示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解答该实验的用品、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和改进完善措施等,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电解水这一非常典型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改进完善措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等,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另外,对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或推论的总结,如果从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的话,就会事半功倍了.对于误差分析来说,一定联系着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的性质等;来分析探究之.对于改进完善措施,可以从气体溶解性及其饱和溶液,将试管换成带刻度的仪器或专用的水电解器,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方面来考虑改进.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的区别是:1.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也就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习惯上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也就是,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元素在概念和分类、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氯化钙等.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如图1).尽管原子很小,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分的.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如图2).并且,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很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所示.由于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如表2所列出的几种原子的构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元素的定义和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的可分性、电中性、有关的等量关系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子定义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是当它不是原子(即有得失电子而变成了阴、阳离子)时,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但是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其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分子大(或重),原子小(或轻)”.当然,分子确实比构成的它的任何一个原子都要大(或重).例如,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氢原子或氧原子都要大(或重),但水分子与其它原子相比就不一定了.2.我们也不能笼统地说“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当然,构成分子的哪些原子确实不能直接构成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但是它们也可能直接构成其它的物质.例如,水是水分子构成的,而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直接水的;但是,氢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氢气,氧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氧气(或臭氧).3.这种说法:“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也是错误的.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但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4.分子和原子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解,而原子不能够再分.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这样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的电子,从而变成了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再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了.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如图所示:.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钠原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钠离子(它属于阳离子);反过来,钠离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又会变成了原来的钠原子.同样,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氯原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它属于阴离子),反过来,氯离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也会变成了原来的氯原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转化离子时的电子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子得失电子的目的都是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3.原子的得失电子与其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所以,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4.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只是原子有电子的得失,离子也有电子的得失.只不过,阳离子是通过得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得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失电子的数目;而阴离子是通过失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失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得电子的数目.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稳定性(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于4个时,。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2.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C.量取水D.蒸发滤液5.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D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6.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B.过滤时漏斗末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C.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一定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8.安徽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9.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O 2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10.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B.C.D.11.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13.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15.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16.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1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附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附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3.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4.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5.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O 2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D.液体的取用7.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

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玉石雕刻C.黄酒酿造 D.火药爆破8.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9.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2.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3.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4.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保护气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A.A B.B C.C D.D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A.给液体加热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C.闻药品气味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煤油燃烧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盐酸除铁锈11.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1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13.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山东省汝南县留盆镇第一初级中学2016年九年级化学 全一册知识点填空 新人教版

山东省汝南县留盆镇第一初级中学2016年九年级化学 全一册知识点填空 新人教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

2、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 CO2:(4)熄灭后:有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

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4、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量筒内。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中称量。

(4)砝码用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的砝码,后加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②③熄灭酒精灯应用,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扑灭火焰。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选择题1.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2.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4.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6.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7.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8.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10.央视的“诗词大会”近年来火遍全国,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日照香炉生紫烟C.诸葛亮草船借箭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盐酸除铁锈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14.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1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1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盐酸除铁锈2.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4.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6.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D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8.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9.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10.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O 2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1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