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解读 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
在2024年高考地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考点,考生需要理解相关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
首先,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基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它不仅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经济增长中不会破坏环境分为基础;还要求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过程中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会对区域的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了区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然后,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措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推行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社会发展方面,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最后,要熟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进行研究,例如中国的西南地区,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挑战。
总而言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生需要理解其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关隘要冲④人口集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太行八陉中,连接长治与河北邯郸之间的是()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滏口陉在昆仑山的南麓有一个叫英雄地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寒旱中心,顾名思义这里又干又冷,下围为英雄地位置示意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测绘部队测绘到昆仑山南麓,将一个原本无名的地方命名为“英雄地”,现在要对“英雄地”地理环境研究,应用不到的技术是()A.RSB.GNSSC.GISD.GRS4.英雄地成为亚洲寒旱中心的原因是()A.纬度高、海拔高B.海拔高、周边山高C.周围山体多冰川D.亚洲陆地的中心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极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5.大同市素有“煤都”之称时,最可能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下图)中的哪个时期()A.兴起期B.繁荣期C.衰退期D.新生期6.大同市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有()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煤)的利用价值②开发新的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④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原煤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2009年9月15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三峡坝前水位开始按“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规程缓慢上升,三峡工程迎来了新的全面挑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资源的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 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侧河水一部分调入 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 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 水的南方。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 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引水线 本沿
__丹__江__口____水库, 从长江上游引水
路
___京__杭______运 沿伏牛山、太行 到黄河上游
河输水到华北地 山麓送水到北京、
区
天津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地形地势 对调水线 路的影响
___黄__河____以南 需动力抽水, 过黄河后顺地 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 但地势__南__高 __北_______低,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南水北调三条路线比较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调出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库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 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山东 黄河下游、海河 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 地区、黄河下游
___西__北__干__旱__地区
从扬州江都抽水 从长江三峡水库
站引长江水,基 引水,出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 调为例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解读 1.了解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和条件。 2.掌握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的优缺点及其影响。 3.理解我国或世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精要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精要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成就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知识。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1. 人口与环境关系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资源消耗、垃圾排放等问题。
人口过多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2. 水资源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但目前世界上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
江河湖泊的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农业发展。
3.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耗使大气污染成为严重环境问题,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气候变化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现象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挑战。
二、环境保护的成就1. 环境政策与法律制度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管理污染,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 环境技术与改善措施环境监测技术、减排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
同时,各种环保措施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治理水污染、减少大气污染等。
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 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的节约与永续利用是目前的重要发展方向。
2. 环境教育与意识培养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参与与实施。
3.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合作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间的合作与协商,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4. 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结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议题,高中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突破: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资源开发、调配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开发背景——资源开发、资源调配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路,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源开发、调配的条件,二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复习过程中应结合诸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西气东输等具体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治理的过程,总结出该类问题复习的一般思路和答题模板,并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核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①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气候:夏季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质:土质疏松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工程建设和开矿(2)一般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4.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②人为原因a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高考地理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地理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球上的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理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就地球资源的现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地球资源现状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地球的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
首先,能源资源的短缺是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的速度,导致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日趋枯竭。
此外,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也面临着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地理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次,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确保资源的长期供应。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确保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最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地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为了解决地球资源短缺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是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
国家鼓励开发并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
通过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水资源的定量管制和供需平衡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第三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
国家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整治力度,鼓励节约用地、高效用地,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盘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盘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人类社会。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或减少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生物多样性。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水源污染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爆发。
3. 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有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尤其是对于有限资源的保护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更加需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这个概念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并注重社会公正。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转变,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
2. 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例如,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现象。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确保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持续为人类所用。
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明显,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高一地理知识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知识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知识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
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部分,高中地理课程也十分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背景、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问题的背景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煤等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其次,水资源短缺现象普遍存在,全球许多地区的水污染加剧,使得人们无法获得清洁的饮水。
此外,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为了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首先,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人们可以呼吸到更清洁的空气、饮用到更健康的水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其次,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各种动植物构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这些生物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此外,环境保护还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开展可持续的旅游业、环保产业等,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只有人们对环境问题足够重视,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污染排放、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另外,人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例如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每个人的小行动都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通过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高中地理专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专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专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扩张,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地球和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
首先,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空气和水污染将加剧,大气温度升高,地球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威胁,这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其次,环境保护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利用资源,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让资源枯竭。
同时,环境保护也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然而,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同时,过度的开发和消耗使得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其次,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
部分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责任,忽视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此外,一些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使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难以实现。
三、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了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了解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2017·开封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1。
B 2。
C(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3~4题.3.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4.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解析:第3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故在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③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面积比重大,故②代表草地;①代表耕地.第4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湿热的雨林区不利于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向解读】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流域的特征、开发条件、开发与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③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④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⑤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
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高考地理总复习 加试突破练11 区域可持续发展
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2016·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阅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
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2)能够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良性发展。
(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的现象。
材料二中反映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
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方面。
其中,气候变化尤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
除了气候变化外,大气污染也是地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了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水资源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压力,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此外,土地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点为了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
这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定能源和资源管理政策等。
2. 促进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循环经济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4. 强化环境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绿色意识和环保行动。
5.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地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29讲 资源开
第29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分析能源和资源开发问题的一般思路。
1.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重点)2.结合区域图、统计图表考查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重难点)考点一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其产业结构[学生用书P220]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特点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丰富的资源煤炭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埋藏较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铁矿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鲁尔区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
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图所示:我国XX煤炭资源丰富,请分析其开发的不利条件。
[我来解答] XX距我国东部煤炭消费市场________,煤炭外运能力________;生态环境脆弱,________资源不足。
提示:远不足水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X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是否可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分析。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区域持续发展考点概述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素材
华北
旱作
农业
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春旱夏涝;盐碱;风沙
鱼塘—台田模式,果—粮、果—棉、果—菜(立体农业)
发展节水农业;实施鱼塘—台田模式,立体开发,综合利用;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山西
煤炭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严重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三废,保护环境
河流的综合开发
长江
自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流经了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水土流失酸性红壤:有机质少、肥力低;土质粘重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调整山区农业结构走立体农业。山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沼气、营造薪炭林
西北
灌溉
农业
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水源:有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灌溉水源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分不足
(续上表)
开发条件评价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综合利用
河流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
地形:多山(水力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冬春多夏秋少;水系发达,支流多;矿产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解读】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流域的特征、开发条件、开发与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③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④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⑤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
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
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等。
例1、(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分)
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分)
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分)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分)
3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分)
【答案】
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
(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
(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造成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
(4)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即要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且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11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
【变式探究】[2015·山东卷]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
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111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图111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解析】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
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
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
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命题热点突破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1.一般的分析思路
分析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
评价资源
开发条件
→
分析存在
的问题
→
分析可持续
发展策略
2.具体的分析内容
(1)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但水源不足。
(2)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的经历,其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等。
(3)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二是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例2、(2015•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