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佐以温补肾阳法治疗石淋的体会

合集下载

傅贵平治疗石淋经验摭拾

傅贵平治疗石淋经验摭拾
方 用小 柴胡汤合 旋覆 代赭 汤合半 夏泻 心汤 。方 中柴
[ 5 ] 何风华, 刘 玉姿. 从“ 肝肺” 论 治慢性 咳嗽临床举 隅 [ J ] . 陕西中
医, 2 0 1 0 , 3 1( 5 ) : 6 0 9 .

摘要 : 本 文介绍傅贵平主任 医师 以补 肾、 清热利湿、 利尿通淋及凉血止血等方法治疗石淋 的经验。 关键词 : 中医; 石淋; 傅贵平 ; 经验
中图分类号 : R 2 7 7 . 5 文 献标 识码 : B
傅 贵平 ( 1 9 6 0一) , 男, 教授 , 主任 医师 , 硕 士 研
[ 2] S c h n a t e P F, C a s t e l l J A. C a s t e l l D o . P u l mo n a r y S y m p t o m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g a s e r c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l f u x: u s e f a mb u l a t o r y P H mo n i t o r i n g t o d i a g -
的病 理变化 。 2 治 则治 法
中医学认 为 , 。 肾乃 水 脏 , 职 司水 液 的代 谢 ; 膀胱
为 州都 之官 , 贮 藏 和排泄 尿液 。一脏 一腑互 为表 里 ,
二 者功 能正 常则 开合 有 度 , 水 液 排 泄正 常 。若 膀 胱
为湿热病邪所侵袭 , 或肾气亏虚 , 肝气郁结等致使气 化功能 失司 , 水道不 利 , 尿 液 排 泄 不 畅 而 发 病 j 。
本 。由于 房 事 过 度 或 年 迈体 弱 , 命 门火 衰 , 肾阳 衰 微, 虚寒 人 内 , 导致 肾气虚 , 膀胱气 化失调 , 水道不 得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石淋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闷”,《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藏经》已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诸病源候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具体指明五淋的内容:“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现代临床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为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为五淋者,石淋既诸淋中的一个证型,指小便涩痛。

尿出砂石。

又称为砂淋,砂石淋。

多应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

其病因病机古代早有认识,《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热形·沙石淋》曰:“木为所抑,火来乘之,故热在胖中。

下焦为之约,结成沙石,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大小腑门·淋》:“沙石淋,乃是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火中,底结白碱而不能去,理宜清彻积热,使水道通则沙石出而可愈”。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湿热蓄积导致的,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或多食辛热肥甘之品耗伤正气,损伤脾肾,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灼伤肾阴,酿成湿热,或因情志因素,恼怒伤肝,导致肝经气滞,气滞而至血瘀,气火郁于下焦而形成的。

此外本病与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职业和药物的使用等外在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石淋是一个中医诊断证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结石。

石淋的辨证施治

石淋的辨证施治
3 8
内蒙古 中医药
石 淋 的辨 证 施 治
杨 小 清
摘 要 : 讨 石 淋 的辨 证 施 治 。对 石 淋 的病 因病 机 、 探 分型 治 疗 进 行 论 述 。 石 淋 根 据 临 床 表 现 有 湿 热 、 滞 、 阴虚 、 阳虚 四 种 类 气 肾 肾
型 , 疗 分 别 予 以清 热 利 湿 、 气疏 导 、 治 行 滋养 肾 阴 、 温补 肾 阳 , 通 淋排 石 是 通 用 的 治法 。 而 关键词 : 淋 ; 证施治 ; 石 辨 中医 药 治 疗
2 辨 证 施 治
石淋根据临床 表现 可分 为四种类型 , 兹分述证 治如下 。
2 1 湿 热 型 : 床 上 最 为 常 见 , 主 要 症 状 有 尿 中 有 时 挟 有 . 临 其 砂 石 , 排 尿 时 突 然 中 断 , 便 艰 涩 疼 痛 , 沥 不 畅 。 痛 难 或 小 淋 腰 忍 。 腹 拘 急 , 热 不 扬 ,3 口干 等 。 舌 质 偏 红 苔 自腻 或 少 身 1苦 : 舌 黄腻 , 滑 数 。 多 由 ” 、 下移 膀 胱致 水 道 涩 滞 ” 成 。 治 宜 脉 热 湿 而 清热 利 湿 , 淋排 石 , 八 正 散 加 味 。 可 酌 加 金 钱 草 、 不 留 通 用 王 行、 公英 、 珀等 。 蒲 琥 22 气 滞 型 : 床 症 状 为 腰 部 隐 痛 或 钝 痛 , 溺 时 小 便 突 然 . 临 或 中断 , 痛剧 烈 , 连 腰 腹 , 石 排 出后 疼 痛 即 缓 , 腰 痛 引 及 疼 上 砂 或 少腹 , 部 胀 满 。舌 象 正 常 , 弦 紧 或 沉 涩 。 缘 气 火 郁 于 下 腹 脉 焦 , 胱 气 化 不 利 , 液 被 煎 , 为石 淋 。治 宜 行 气 疏 导 , 淋 膀 尿 结 通 排 石 , 石 苇 散加 味 。 可酌 加 琥 珀 、 皮 、 药 、 不 留行 等 。 用 青 乌 王 2 3 肾 阴虚 型 : 见 于 结 石 久 治 不 愈 之 后 , 要 症 状 有 腠 部 . 常 主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
案2:陈某,男,30岁,1995年6月10日初诊。自述小便涩痛,尿色黄赤,尿中时挟细泥砂样,偶有排尿中断及尿中带血反复发作4年。经多家医院中西治疗,尿中排出不少细砂样结石,但症状仍反复不愈。B超检查示:双肾多发性细砂样结石,无肾积水。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尿液镜检,红细胞(0~+),白细胞(+)。中医诊为石淋;西医诊为双肾结石。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用八正散加金钱草、海金砂各50g,鸡内金15g(研粉冲服)。3剂,1剂/d,水煎500ml,早晚各1次内服。服药后作剧烈运动,并在服药前15分钟,加服硫酸阿托品0.3mg。6月13日复诊:药后尿中排出不少细砂样结石。舌苔稍薄,脉如前。原方再进5剂,服法同前。6月18日三诊,患者自觉小便通畅,效不更方,再服10剂,隔日1剂水煎服。7月20日四诊:无不适感觉,B超复查示:双肾仍可见散在性数粒细砂样小结石,继续守方,每周1剂水煎服,共服30剂。11月4日复诊,B超复查示:双肾未见结石。尿液镜检阴性,随访3年,病未复发。
3 体会
《金匮要略》描述淋证的临床表现:“淋之为病,小便为粟状,小腹弦急……。”其病乃“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提出淋证与肾虚有关。本病实证多因湿热下注,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发淋证,而湿热蕴结的时间长短或变化,可演变为热淋、石淋、血淋。淋证经过治疗,有时湿热尚未去尽,又出现肾阴不足或病久气伤,而表现为虚实挟杂之证,湿浊留恋不去,故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总之,淋证离不开湿热致病,不论实证、虚实夹杂证,以八正散为基本方清热利湿,再随证加减,可收到较满意疗效。辨治本病时,重点要辨明湿与热,孰轻孰重,在各证型挟症选择用药、配伍上应精当,用量比例有所侧重,是决定疗效优劣的关键所在。笔者体会,血淋日久加用田七活血止血,阿胶养血补血止血效果甚佳。

温补法治疗淋证临床经验总结

温补法治疗淋证临床经验总结
1 病 因病机 、
痛、 温 肾散寒 , 桑螵蛸 、 金 樱子 、 芡实、 升麻、 黄芪 、 桔 梗 益 气 升提 、 收涩 外感 湿热 、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伤 久 病 等 均可 导 致 湿热 之 邪 固敛 , 黄柏、 蛇 舌草 清热 除湿 、 利尿 解毒 。全 方 共奏 温 肾壮 阳 、 益气 固 蕴 结下 焦 , 日久 引起 肾与 膀胱 气化 不利 , 而 致淋 证 。 由于湿 热导 致 的 敛 , 兼 以清 热除湿 之功 。 病 理变 化 不 同 , 及 累 计脏 腑 器官 之 差异 , 临床 又有 热淋 、 血淋、 石淋 、 二诊 2 0 1 6 . 0 7 . 2 7 。患者 经连 服上 方 1 4剂 , 尿频 尿 急 明显 好 转 , 腰 膏淋 、 气淋 、 劳 淋之 分 。清 ・ 尤在泾 在《 金 匮翼 ・ 诸淋 》 中说 : “ 处 则热淋 、 痛缓 解 , 仍 感 四末不 温 , 畏 寒肢 冷 , 倦 怠 乏力 , 舌暗 , 苔 白, 脉 沉 细 。经 血淋 , 久则 煎 熬水 液 , 稠浊 如膏 、 如砂 , 如 石也 ” , 说 明 淋证 有 多种 表现 症 状及舌 脉 分析 , 此 时湿 热 余邪 已除 , 然 长期 服用 寒 凉 之 品 , 肾 阳仍 形式 。 其病 理性 质有虚 实之 分 , 多见 虚实 夹杂 之证 。 正如 巢元 方在《 诸 虚 , 故 上方 去 除黄柏 及蛇 舌草 , 加用 淫羊 藿 、 巴戟天 以温 肾壮 阳 ; 舌 质 病 源 候论 ・ 诸 淋病 后 》 中对 淋证 的病机 概 括为 “ 诸 淋者 , 由 肾虚 而 膀胱 由淡 转 暗 , 提示 体 内瘀 血 内阻 , 故加 用 当归 、 莪术 活 血行 气 , 促 进 水 湿 热故也” 。 提 出 了以 肾虚 为本 、 膀胱 热为标 的病 机 。 至 于后 世 医家 对于 运行 , 拟方如 下 : 该 病 的认 识 , 大 多 认 为初 起 多 因湿热 为 患 , 膀 胱 气化 失 司 , 淋 久 湿热 熟地 1 5 g 、 山药 1 5 g 、 桂枝 1 0 g 、 附片( 先煎 ) 6 小茴香 1 0 g 、 乌 药 伤正, 由实转 虚 , 以 肾虚 为主 的基本 病机 。 1 0 g 、 茯苓 1 0 g 、 泽泻 1 0 g 、 当归 1 0 g 、 莪术 1 5 g 、 淫羊藿 1 5 g 、 巴戟 天 1 5 g 、

中医对石淋的认识探讨

中医对石淋的认识探讨

中医对石淋的认识探讨本文主要探讨祖国医学对“淋证”中“石淋”的认识,从中医角度分析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总结历代医家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与治疗的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

标签:石淋;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淋证,是肾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等膀胱激惹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1]。

中医认为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

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5种:即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

西医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病证可隶属其范畴之中,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学“五淋”中“石淋”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则治法,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1 历史沿革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2],并且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

”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3]中称为“淋秘”:“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提示淋证是以小便淋漓不爽、尿道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指出了五淋的内容:五淋即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现代中医临床仍沿用五淋之名。

2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

”[4]隋·巢元方亦认为淋证系肾虚而膀胱热所致,如《诸病源候论》[5]:“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认为肾虚气化不利则小便数,热郁膀胱则水下行艰涩,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

”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的病机观点,为“淋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丹溪心法》[6]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

”金代刘河间首先提出感染湿热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淋证是“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庭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的结果,这一论点为淋证之上行感染的认识开创了先河。

石淋的辩证论治

石淋的辩证论治

石淋的辩证论治作者:李玉梅来源:《医药月刊》2008年第03期关键词:石淋中医中药辩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5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3-0239-02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即泌尿系结石,中医统称为:石淋、血淋,属五淋范畴。

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

其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对劳动力的影响颇大。

其发病与地理、气候、个人饮食习惯以及运动量有一定的关系。

早在《内经》中有“证”病名的记载,而历代医家颇为重视,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作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也在不断上升。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其道。

1 病因病机《丹溪心法》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

”《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尿路结石形成较为复杂,其病因认为有三:一是“肾虚膀胱热”,由于房事过度或年迈体弱,命门火衰,肾阳衰微,虚寒入内,导致肾气虚,膀胱气化失调,水道不得通利,水结石聚而成。

二是伤于饮食,如过多食入肥酒肉之品,也可直接感受湿热之邪,以至湿热蕴积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小者为砂,大者为石,或在于肾,或在于膀胱,或在于尿道,故名石淋。

三是久病多瘀,尿路结石病程绵长,结石羁留,阻遏络脉,导致气滞血瘀。

因此尿路结石的基本病机则肾虚而膀胱湿热,前者是本,后者是标,在本病发生变化中,又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所在。

2 辩证论治石淋的主要症状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相似。

肾结石为肾区呈钝性隐痛和肋脊角压痛;输尿管结石可见患侧上腹部及肾区突发性绞痛;膀胱结石则排尿时疼痛,有时放射至睾丸或外阴部,运动时加剧。

血尿、脓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以及膀胱胀痛。

溺中有砂石排出,甚则尿路梗阻引起尿闭或肾盂积液等。

故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型。

2.1 湿热下注型症见: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溺时涩痛,或尿中挟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的护理体会标签:中西医结合;石淋;护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

本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并配合生活、饮食、情志等方面的护理,提高了石淋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生活护理病室宜干燥、凉爽、安静、舒适。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应保持2000~3000mL左右,以达清热利湿之效。

恶寒发热者,应注意保暖,定时测试体温,注意休息。

并观察病情变化。

2情志护理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可直接影响其相应的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或病情加重。

石淋病人一般病程较长,致使病人易产生抑郁悲观情绪。

此时应积极开导病人,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消除紧张及悲观情绪,增加治愈信心。

一般患者对西医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缺乏一定的认识,初次治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怀疑,害怕疼痛,怕损伤腹腔脏器,尤其怕碎石效果不佳,转而手术治疗,因此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碎石的近期疗效及排石所需条件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使其心神安宁,解除忧虑,能积极的配合,积极愉快的心理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饮食护理饮食宜偏凉,多食具有清利湿热功效之品,以助膀胱气化。

如空心菜、芹菜、黄花菜、慈菇、茭白、冬瓜等,并可选用莲藕、荸荠、菱角、雪梨、西瓜等水果。

禁忌烟酒,宜少食菠菜、土豆、动物内脏、草莓、蛋类等含钙磷较高的食物,有条件可做结石成分分析,根据排石成份的不同以指导饮食,如草酸钙结石应少食菠菜、土豆,尿酸结石者少食动物内脏、豆类、海产品等,宜食含钙最低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磷酸钙结石者少食肥肉、贝类等含磷酸高的食品,磷酸镁结石者,可适量食用瘦肉。

患者的饮食调节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本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不论任何性质的结石,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都要多饮水,每日3000mL左右,这样可使尿液高度稀释,增加尿量,提高内冲洗力,减少沉淀,促进结石的排出。

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石淋的临床观察

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石淋的临床观察

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石淋的临床观察作者:彭诗宇何云长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石淋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肾阳虚型石淋患者132例,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石淋,对照组用肾石通颗粒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五苓散加减可以有效提高肾阳虚型石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五苓散;肾阳虚型石淋;临床观察中医的淋证(石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

石淋的成因大多数医家认为是湿热下注膀胱,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

目前市面上排石中成药颇多,如肾石通颗粒,能起到一定疗效。

笔者师从何云长主任医师,何老师认为,石淋的发生多为肾阳虚引发。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肾阳虚型结石,每获良效。

现将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2-7月收治肾阳虚型石淋患者132例,男65例,女6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年龄20~30岁26例,31~40岁17例,41~50岁15例,>50岁8例;病程2d~5年;结石大小3~10mm;肾结石28例(双肾结石14例,单侧肾脏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23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2例,单侧输尿管结石11例),膀胱结石15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0~30岁26例,31~40岁19例,41~50岁13例,>50岁8例;病程2d~5年;结石大小3~10mm;肾结石28例(双肾结石15例,单侧肾脏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23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2例,单侧输尿管结石11例),膀胱结石1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采用肾石通颗粒口服,1袋/次,2次/d,30d为1个疗程。

②观察组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泽泻20g,茯苓15g,猪苓15g,桂枝10g,炒白术15g,巴戟天15g,淫羊蕾10g,山药30g,黄芪30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煎)。

附子治疗石淋有奇效

附子治疗石淋有奇效

附子治疗石淋有奇效石淋一证,通常以清热通淋为法,对石淋初起,温热壅盛,体强证实者有效;但对结石日久,体弱正虚者则往往无效。

家颜德馨教授认为这一部份无效病例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气化失利为其本,湿热蕴结下焦为其标,若拘泥清热通淋法,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

肾主水,司二便,为调节全身水液的枢纽,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虽与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宜降、三焦的决渎、膀胱的开合以及肝的疏泄有关,但关键则赖于肾的温煦和气化,肾阳旺盛,气化正常,肾之开阖蒸化有度,将浊中之清者复上升于肺输布全身,将浊中之浊者下注膀胱排出体外,则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肾失开阖蒸化之权,清浊泌别失司,湿浊不能下注而沉积为石。

因此,尿石的形成根本在于肾气虚惫,治疗不可单纯用清热通淋之品,必须施以温补肾阳之药,以补代通,使机体阳气充盈,气化则石能出焉。

在温补肾阳治石淋的理论指导下,家颜治一些难治性石淋中,每每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附子而取得满意效果。

附子辛甘大热,为补阳要药,《本草蒙荃》谓:“附子其气亲下,补下焦阳虚”,故其擅补命门之阳,温膀胱之气,且其性走而不守,有通阳行气排石之力。

临床配伍随证而异:一、石淋日久不愈,临床表现为肾阳虚弱的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颜面或下肢浮肿,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舌淡且胖,脉沉细。

B超及X线检查多提示为上尿路结石,如肾盂、肾盏结石。

治当以补为主,取附子与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鹿角、补骨脂等药合用,以温肾益阳,充足肾气,健全其分清泌浊功能,调畅气血,通利水道,从而推动尿石排出。

二、石淋频频发作,临床以下焦湿热壅塞不通为主要表现,如腰腹剧烈绞痛,小便刺痛或淋漓不尽,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紧。

B超或X线检查多提示尿石在输尿管某段嵌顿。

治当以“通”为主,取附子与三棱、莪术、山甲、牛膝等药配伍,以温经活血,补肾通淋。

附子与活血化瘀、清利通淋之品配伍,可增强辛开祛湿,通利排石的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血淋”范畴,病机为:“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国医大师朱良春以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湿热型与肾虚型。

而且他认为:“既要抓住石淋为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又要注重湿热久留,每致耗伤肾阴或肾阳。

故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抓住肾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杂质日渐沉积形成结石之病机。

”湿热型肾绞痛突然发作,伴肉眼血尿或发热,小腹痛,尿频、急、涩痛或尿中断等急性泌尿系刺激征,舌红,苔黄或厚腻,边有瘀斑,脉弦数或滑数。

治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方用通淋化石汤。

(组成: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茯苓)方中鸡内金、金钱草,一以化石、一以排石,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海金砂甘、淡、寒,淡能利窍,甘能补脾,寒能清热,故治尿路结石有殊效;石见穿苦、辛、平,健脾胃,消积滞,能助鸡内金攻坚化石,亦助金钱草通淋排石。

石韦、冬葵子通淋而排石,又伍以芒硝、六一散,芒硝辛苦咸寒,有泄热、润燥、软坚、化石之功,六一散利六腑之涩结,亦有通淋利水排石之著效。

并配伍桂枝、茯苓通阳化气行水,清利之中辅以温阳,提高利水排石的疗效,顾护肾气,使命火旺盛,气化蒸腾有力,水液代谢复常。

肾虚型病程日久致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虚见:头晕、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见:畏寒、腰膝酸软、便溏溲长、自汗、舌淡胖质润、脉沉迟。

治以扶正固本。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肾阳虚:济生肾气丸。

合并肾积水者: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

“补肾、祛瘀、清热利湿”三法同施治疗石淋的临床体会

“补肾、祛瘀、清热利湿”三法同施治疗石淋的临床体会

“补肾、祛瘀、清热利湿”三法同施治疗石淋的临床体会
胡国纯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石淋是中医淋证之一,是指以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面色苍白,出冷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泌尿系结石,具有起病急、疼痛剧、反复发作的特点,易至尿路反复发炎,梗阻,积水和损伤,甚至导致癃闭,关格(即西医肾功能不全或衰竭)。

无论男、女、老、少均可罹患。

【总页数】1页(P292-292)
【作者】胡国纯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县中医院,湖南新邵422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52
【相关文献】
1.补肾祛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J], 伍树潜;曹亮辉
2.清热利湿佐以温补肾阳法治疗石淋的体会 [J], 潘公益;夏海岩
3.补肾祛瘀清热利湿方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临床分析 [J], 曹毅君
4.滋阴补肾养血、祛瘀活血通络法治疗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J], 张丽君
5.补肾祛瘀法治疗妊娠宫腔积液临床体会 [J], 张晓芳;楼凯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补肾阳,活血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温补肾阳,活血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温补肾阳,活血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李卫青
【期刊名称】《中医药研究》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温补肾阳、活血通淋法与清热利湿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

方法:将19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清热利湿通淋之中药口服,治疗组以温补肾阳、活血通淋中药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B超或腹平片检查。

结果:对尿路结石,特别是肾盏、肾盂结石的治疗采用温补肾阳、活血通淋之法,不仅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有预防结石复发的远期疗效。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李卫青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14
【相关文献】
1.温肾通淋与清热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68例 [J], 谢存柱
2.行气通腑合化瘀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蒋伟芳
3.温肾通淋与清热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68例 [J], 谢存柱;王平
4.排石通淋汤治疗尿路结石80例疗效观察 [J], 李良俗
5.补肾活血通淋方治疗肾虚湿热瘀阻型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J], 司永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淋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

石淋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

石淋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石淋病人的中医护理及临床疗效。

方法:我科对38例石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19例采用西医护理常规,叫西医组。

19例采用中医护理常规,叫中医组。

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照。

对中医组的病人进行了我科制定中医护理常规:一般护理、情志护理、疼痛护理、针刺护理、艾灸护理、辩证施护、健康教育。

结果:西医组满意度为60.6%,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98.8%,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石淋中医护理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74-02石淋的西医诊断叫泌尿系结石病,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

可发生于泌尿系统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1]。

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部放射。

砂石大时,阻塞尿路则排尿时中断,尿道窘迫性疼痛,砂石伤络则尿中带血。

我科对19例石淋病人进行了中医护理常规,回访了6个月,患者的满意度98.8%,值得应用推广。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石淋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19例,中医组19例。

中医组中男10例,女9例。

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8岁。

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98.8%,西医组满意度为60.6%,值得应用推广。

2. 一般护理观察排尿情况,有无血块结石,急性发作时绞痛发作的时间、性质、部位、次数等。

若见病人面白汗出、呕吐,辗转呻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多饮水,多运动,适当做跳跃运动,以利砂石排出;少食含钙磷高的食物[2]。

可用金钱草60g、鸡内金15g、大枣5枚水煎代茶饮。

常服核桃仁粥,温脾益肾,鸡内金、赤小豆粥消食健胃、通淋化石。

3.情志护理不同性质的情志均可直接损伤脏腑,影响脏府的气机,剧烈的情志变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精血亏损,必须加强情志的护理。

因本病的病程长、疼痛、小便不畅、等原因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

徐怀志运用益气排石汤加减治疗石淋经验

徐怀志运用益气排石汤加减治疗石淋经验

徐怀志运用益气排石汤加减治疗石淋经验韩红梅;袁建平;徐怀志【摘要】总结徐怀志运用益气排石汤治疗石淋的经验.徐老通过分析石淋的病因病机,提出益气温阳,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创制益气排石汤.在运用益气排石汤的基础上分别佐以理气、化瘀、祛痰、利湿等法治疗石淋,临床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19【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名医经验;徐怀志;益气排石汤;石淋【作者】韩红梅;袁建平;徐怀志【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6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2/.7石淋是以小便排出沙石, 或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 或腰部酸痛难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 。

发作时可见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沙石排出。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 , 主要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 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2] ,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

云南省曲靖市著名中医专家徐怀志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 在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笔者跟随徐怀志专家侍诊,受益匪浅, 就其在中医治疗石淋和其创制的益气排石汤治疗石淋方面的临床经验浅述如下,以飨同道。

1 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石淋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肾阳,肾阳亏虚,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或反复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内蕴;或饮食不节,过食辛热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致煎熬尿液成石。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外台秘要》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石,故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从小便而出,甚者涩痛,令闷绝。

冯松杰运用排石方治疗石淋经验

冯松杰运用排石方治疗石淋经验

冯松杰运用排石方治疗石淋经验冯松杰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临证30余载,其自拟排石方治疗石淋效果显著。

兹就冯教授运用排石方的临证思路和经验加以介绍,供同仁借鉴。

1 排石方基本组成:金钱草30 g,海金沙10 g,石韦15 g,车前草30 g,泽泻10 g,猪苓20 g,茯苓15 g,莪术10 g,川牛膝15 g,鸡内金10 g。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较重,加枳壳、乌药、赤芍、桃仁、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兼有脾肾亏虚,加山药、山萸肉、续断、党参、麸炒白术等。

冯教授认为,湿热为石淋主要病机,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基本治法,同时辨其寒热虚实缓急及兼证,热者清之,急者缓其疼痛,缓者渐治其本,久病阳虚者温之,兼夹之证予兼加之药。

2 运用经验 2.1 治疗石淋首选金钱草,用量宜大冯教授治疗石淋首选金钱草,常规用量30~60 g,甚至可用至100~120 g。

金钱草味甘、淡,性平,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清利下焦湿热疗效显著,历来用其治疗石淋、热淋,本品最善消结石,有&ldquo;化石灵丹&rdquo;美誉,治疗胆结石用量相对较少,最多可用至30~60 g,而治疗石淋则用量普遍较大,最多可用至150 g。

排石方中以大剂量金钱草为君药,配伍鸡内金、石韦、海金沙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钱草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鞣质、甾醇、氨基酸、胆碱、氯化钾等,其有效成分对尿路结石主要成分的结晶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另外,金钱草还可调节尿液pH值至偏酸性,使结石溶解,减缓草酸钙生长速率,减少晶体聚集程度,抑制结石生长;此外,金钱草尚能扩张输尿管,增强利尿作用,促进结石排出[1]。

2.2 化坚消积配伍鸡内金,长期服用效果更佳鸡内金,性甘、涩、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善消食积、健脾胃、涩粘止遗、化坚积、消结石。

于淑军老中医治疗石淋经验

于淑军老中医治疗石淋经验

于淑军老中医治疗石淋经验于淑军老中医,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病,在临床中医药治疗石淋疗效满意。

石淋是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有砂石,伴有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范畴[1]。

而威海作为沿海城市,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很高。

先将治疗石淋的病案分析如下。

病案1:患者王某,男性,28岁,因“右侧腰腹疼痛3天”就诊,曾在某医院做两次超声,均提示:右输尿管上段可见强光团,0.8cm×0.9crn大小结石2枚。

症见:腰酸,右腹胀痛,牵引右腿,行动受限,小便短赤热痛,舌暗红,苔白微黄,脉细涩。

于教授诊为石淋病的肾气亏虚,湿热下注。

方用于氏排石汤1号加减,方药为:黄芪20g,白术15g,杜仲10g,金钱草30g,石苇20g,萹蓄15g,瞿麦15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香附12g,丹参15g,淮牛膝10g,甘草梢5g,山棱9g,莪术9g,郁金10g,服药7付,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再服7付后,感觉结石随尿排出,伴有尿道口疼痛不适,伴少量肉眼血尿,到医院行超声检查后,结果示:只发现输尿管结石1枚,后原方继服14天后,排出1枚椭圆形红棕色结石,后疼痛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于淑军先生在“石淋”证的辨治上,先有肾气亏虚,后出现湿热蕴结,虚是本,实是标,在治疗上抓住肾虚湿热是本证的主要病机,补泻结合,标本兼治,于氏排石汤1号具有清利湿热、消石排石、益气补肾之功。

对肾气虚者加大党参、黄芪、白术用量,对气滞、结石难行者加大郁金、山棱、莪术用量[2]。

于氏排石汤是在“四金汤”的基础上,重用益气补肾之品,加牛膝补肝肾,引石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病案2:患者李某,男性,40岁。

因“右侧腰部发作性疼痛2天,加重3h”就诊。

患者在2天前突发右侧腰部剧痛,约半小时后疼痛自行缓解。

约3小时前再次出现右侧腰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2次,尿量少,小便黄。

查体见表情痛苦,被动体位,冷汗淋漓,右侧肾区叩击痛,余无异常。

石淋的辨证治疗

石淋的辨证治疗

石淋的辨证治疗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党伟刘洪清马传春2006-8-20【摘要】尿路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杂质结砂石而致具有淋证的临床表现,以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其治疗法:除手术指征外,病初为湿热实证,宜清利排石;后期多虚,或虚实夹杂,或病起则即有虚象者,标本兼治或通因通用。

【关键词】尿路结石;石淋;辨证施治;1 概述尿路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并指出为“热在下焦”。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1]。

”由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杂质结为砂石而致病,具有淋证的临床表现,以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忽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或虽未排出砂石,但具有砂石引起的腰部剧痛,突然尿闭,尿道窘迫,尿中带血等症状。

若病久沙石不去,可伴见面社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

其发病机制,古人认为除三因学说外,都归纳为:“肾虚而膀胱有热”;初则为热淋、血淋、膏淋,久则火炼而成石,即为“砂淋”,大则成石,为“石淋”。

如“罐之久煎而生碱也”(华佗中藏经)。

类似现代医学的胶体晶体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等说法。

根据国内资料,以膀胱结石为最多,输尿管结石次之,肾结石又次之,尿路结石为最少。

2 辨证施治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与肾虚,膀胱湿热有关,根据主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中医治疗结石包括排石疗法和溶石疗法;排石疗法采用通淋排石,清热利尿,还兼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对体者还辅以补肾,温阳,益气等法。

但其具体运用还应根据临床病情变化,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灵活变化,随证施治,同病异治,是中医独特之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皮 , 加五 味子 、 灵 芝各 1 5 g , 炙黄 芪 、 枸杞 子 各 3 0 g 。1 5
剂。
三诊 : 二诊方微调服药近 2月 , 复查肝功 : A L T 5 3 U / L ,
摄 阴阳气血持久平 稳 的作 用就 蕴含 了预 防的 意味 。该 案 例, 全程多变的剂型与禁酒 、 调情 志 的生 活关 怀 , 充 分体现 了《 伤寒论》 预 防思想 的整体 、 动态性 辨证 思维 特色 , 值 得
6种 证 型 。
国医大师周 仲瑛 认 为 : 湿热 蕴结 下焦 , 导 致气 滞 血瘀 水停 , 所以在清利湿 热的同时 , 必须 配以化气行 水 , 活血通
夏海岩
淋 沥不宣 , 所以谓之为淋 。其 以“ 肾虚 ” 为本 , “ 膀胱 湿热 ”
为标 的病机观点 , 为“ 淋证 ” 奠定 了理论基 础。金代刘河 间
甚则牵及外 阴 , 尿 中带血 ; 或 见腰腹 隐痛 , 手 足心 热等 症 , 现代 医学中的泌尿系统结石可 归入此范畴 。
[ 2 ] 王好古 . 汤液本 草[ M]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0 0 8 : 5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5— 0 9 ) 本 文编辑 : 原道昱
清 热利 湿佐 以温补 肾 阳法 治疗 石淋 的体 会
潘公 益
关键词 : 石淋 ; 清热利 湿; 温补 肾阳 ; 验案 中图分 类号 : 1 1 2 5 6 . 5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8 —0 0 3 2— 0 2 石淋是指尿 中夹砂石 , 排 尿涩痛 , 或排 尿时突然 中断 , 尿道窘迫疼 痛 , 少腹 拘急 , 往往 突发 , 一 侧腰 腹绞 痛难 忍 ,
进一步深入研 究。 参考文献 :
[ 1 ] 南 中
医, 2 0 0 5 , 2 5 ( 1 2 ) : 7—9 .
A S T 4 1 U / L , 纳增 , 自觉无 不适 , 舌淡红、 苔 薄 黄。大 邪 已 去, 遂以上方制成丸剂 , 与汤药交替服用 以巩 固疗效 。3个 月后 随访 , 患者肝功 已至正常 , 仍嘱 患者严格 禁酒 , 定期 复 查, 单用丸剂善后。
为淋 。湿热蕴结下焦 , 尿液受其煎熬 。 日积月累结为砂石 ,
成为石淋 。 ”
《 济 生方》 则将 淋 证 分为 气 、 石、 血、 膏、 劳 5型 J , 由此 可
见, 当时虽然对淋 证 的分型 尚有分 歧 , 但石 淋这 一分 型一 直是存在 的。 目前对 于淋证 的分 型 , 不仅 继 承 了唐 、 宋 以 来 的分型 , 更将两者结 合 , 将淋证分为石 、 气、 膏、 劳、 热、 血
1 历 史 沿 革
首先提 出湿热毒 邪是 本病 的主要致 病 因素 , 他在 《 素问 ・ 玄机原病式 》 中指 出: 淋证是 “ 热甚 客 于肾部 , 干于 足厥 阴 之经庭 孔 , 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 通” 的结果 , 这一论点 为
淋证之上行 感染 的认 识开 创 了先河 。总之 , 中医认 为 , 肾

3 2・
山 西 中 医
2 0 1 3年 8月第 2 9卷第 8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A u g .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8 并治 ” 篇在方药 运用 上 , 就有散剂 ( 烧裨 散 、 牡 蛎泽泻散 ) 与 丸剂 ( 理中丸 ) , 因 丸剂对疾 病 的调控具 有远 期疗 效 , 其 调
按: 该案患者首诊时 A I J T 4 0 1 U / L , A S T 3 2 3 U / L , 正处
于活动性 肝炎爆 发 期 , 迅 速 控制 肝 炎为 第一 要 务 , 因“ 汤 者, 荡也 , 去大病用 之” _ 2 J , 故先处 以汤药 荡涤湿热 , 后 随患 者病势衰退 , 遵“ 丸者 , 缓也 , 舒缓 而治之 ” 之 旨, 渐 以丸 药为主 , 防止复发 。《 伤寒论 》 “ 辨 阴阳易差 后劳 复病脉 证
石淋属于淋证范畴 , 淋 之名 称 , 始见 于《 内经》, 《 素 问

六元正纪大论 》 称为“ 淋” 、 “ 淋 两” , 淋者 , 淋沥不尽 , 如雨
乃水脏 , 职 司水液 的分清 泌浊 , 膀胱为州 都之官 , 贮藏 和排
泄尿液 , 一脏一腑互为表 里 , 二 者功能正 常则开合 有度 , 水
淋而下 ; 明, 通秘 , 有不通 之意 , 指出了有小便淋 沥不畅 , 甚 或闭阻不通之病 证 。后汉 代张 仲景在 《 金 匮要略》中称 为 “ 淋秘”, 并在《 金 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中对 症状作 了描述 : “ 淋之为病 , 小便 如粟状 , 小腹弦 急 , 痛 引脐 中”, “ 热下焦者 , 则 尿血 , 亦令淋秘不通 。 ” 提示淋证 是以小 便淋漓不爽 、 尿 道刺 痛为主要 临床症状 。而《 中藏经》 开始 将淋证分型 , 石淋 也是第 一次被 提 出。唐代 《 千金要 方》、 《 外 台秘要 》 将 淋 证 分为 石 、 气、 膏、 劳、 热淋 五 型 , 而宋 代
液排泄正常。若膀 胱为 湿热 病邪 所侵袭 , 或 肾气亏 虚 , 肝 气郁结等致 使 气化 功能 失 司水 道不 利。《 证 治准 绳 》 云:
“ 膀 胱为 水脏 , 热甚 则生 湿 , 湿 生则 水 液浑 , 凝 结而 为 淋。 心主血 , 气 通小 肠 , 热 甚 则搏 于 血脉 , 血得 热 则 流行 人 胞 中, 过食膏粱厚 味, 脾 受积食之 气 , 积 湿生热传 人膀 胱亦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