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网的历史

合集下载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短文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短文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短文互联网,即因特网,是指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能够将世界上所有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进行互相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下面将简要介绍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解决当时美国国防部内部计算机系统之间无法相互通信的问题,开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的计划。

阿帕网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它将计算机分成多个分组发送,然后在目标地点再进行组装。

这为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连接和数据交换奠定了基础。

1969年,第一条阿帕网成功建立,连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个计算机。

这标志着因特网的诞生。

1970年代,ARPA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在阿帕网的研发上,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节点。

此时,因特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级的计算机网络。

1980年代初,因特网开始走向国际化。

随着国际互联网协会的成立,各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节点,并且开始动力研究因特网的标准和技术。

1990年,由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万维网(World Wide Web)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迅速普及。

WWW技术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在因特网上访问和浏览各种信息,这也奠定了现代因特网的基础。

2000年代初,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因特网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因特网进行通信、购物、娱乐等各种活动,使得因特网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因特网也不断演变。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访问因特网。

物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因特网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阿帕网的建立、互联网的国际化、万维网的普及和现代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几个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因特网将会继续不断演变,并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英特网简介介绍

英特网简介介绍
• 总线型拓扑:在这种结构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共享通道(或“总线 ”)上。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简单且成本低,但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 。
• 环型拓扑: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成一个闭环。数据在这个环 中按一个方向传输,每个设备都只有一个上游和一个下游设备。这种结构的优 点是容错性较好,但当环路上的任何设备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会受到影响。
英特网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英特网概述 • 英特网的组成与结构 • 英特网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 英特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 英特网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1
英特网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英特网(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覆盖范围 最广的计算机网络,由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组 成,这些网络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 )连接在一起。
非法利益的手段。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Malware)包括病毒 、蠕虫、特洛伊木马等,通过感 染用户设备或网络服务器,获取
用户信息或破坏系统。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 请求或数据流量,使目标服务器 过载,导致服务不可用或延迟,
从而阻止合法用户的访问。
加密技术与安全协议
01
SSL/TLS协议
在线支付
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如PayPal、 Alipay等。
在线教育与远程医疗
在线教育
通过互联网提供教育资源和学习服务,如Coursera、edX等 。
远程医疗
通过互联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如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等。
04
英特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
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一种利用电子邮件、 社交媒体等手段,伪装成合法的 来源,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如用户名、密码等),从而获取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国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己酉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

发展历程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

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1978,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

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

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4]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

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概括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概括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概括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 ARPANET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首次提出了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的概念。

1969年,由ARPA资助建立的ARPANET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因特网的前身。

2. TCP/IP协议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ARPA开始研究一种能够连接不同计算机系统的通信协议。

1973年,由Vinton Cerf和Bob Kahn提出的TCP/IP协议被正式采纳,成为官方网络协议,将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因特网的互相通信。

3. 面向商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因特网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面向商业化。

1989年,时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蒂姆·伯纳斯-李在瑞士提出了万维网的构想,引发了全球对因特网的关注与投资。

4. 全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迅速成为全球性的通信网络。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兴起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因特网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此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标志性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万维网浏览器等。

5.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3G、4G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接入因特网,享受各种互联网应用和服务。

6.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兴起:近年来,云计算和物联网成为因特网发展的新趋势。

云计算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和可扩展的服务方式,而物联网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过因特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应用。

总之,因特网经历了从军事领域到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从最初连接几台计算机到连接全球数十亿用户的网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因特网将继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和机遇。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60年代,Internet起源·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1、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中文翻译即为“英特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第一阶段(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

因特网最早诞生于哪国<i>01</i>美国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己酉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

发展历程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

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1978,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

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

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4]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

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

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Internet的诞生历程

Internet的诞生历程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诞生国际互联网络,原名为Internet,又称为”因特网”。

它是目前世界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公用计算机信息网络。

Internet起源于美国和前苏联的冷战期间。

60年代,美军提高其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的效率,并加强其抗其毁能力,研制计算机通信网络。

当时美军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呈倒置的”树”状布局,如果主干或干枝的一个通信节点被破坏,其“下枝”段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就将陷于中断和瘫痪状态。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蛛网”状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并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当部分通信节点遭破坏时,其“下枝”段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仍可通过其横向网络迂回辗转,保持信息传输的畅通。

1968年,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这一构思立项,称为ARPANET网络,1969年投入使用。

ARPANET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计算机主机联结起来,这就是互联网络的雏形。

1983年,国防部将ARPANET分别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民用部分划归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

那时它被叫做NSFNET,主要供科研和教学使用。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

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起源因特网(Interne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在分散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的方式。

这个项目称为ARPANET,是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它于1969年建立,并在美国西岸、西南部和东岸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建立了节点。

1969年10月29日,第一份通过ARPANET发送的信息(一个单词“login”)成功传达到了网络上的另一个计算机。

这个事件标志着因特网的诞生。

发展1971年,因特网传输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被发明。

IP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

1972年,第一个电子邮件程序出现了,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发送邮件和文件。

1973年,由ARPA开发的“包交换协议”(Packet Switching Protocol)首次在ARPANET上运行,将数据分成小包并经过多个节点进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因特网的传输速度。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因特网开始向其他国家扩展,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网络。

1983年,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成立。

该团队主要负责规定和开发因特网上使用的协议和标准。

1991年,国际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成立,旨在推广在因特网上使用的万维网技术。

这是因特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化的互联网服务开始出现,人们可以购买并使用因特网服务。

此外,因特网的速度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不再只是一个用于传输电子邮件和文件的网络,而是变成了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来搜索全球信息、购物、进行社交、娱乐等等。

现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亿人口使用互联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英特网的历史与未来

英特网的历史与未来

英特网的历史与未来随着电脑、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英特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带来了便利和信息交流的机会,还塑造了今天的社会和文化。

英特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它还只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才逐渐向公众开放,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个人领域。

到了21世纪初,Web2.0的概念被提出,这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静态网页模式逐渐向互动、社交、多媒体等方面发展。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连通的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模式。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媒体等渠道传递信息、分享创意和表达观点。

同时,英特网也促进了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让人们更接近彼此。

但是,随着英特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

互联网可能带来信息泛滥、隐私泄露和网络犯罪等问题。

此外,网络暴力、恶意评论以及虚假信息等问题也越来越常见。

我们需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确保英特网的长期稳定和积极作用。

在未来,英特网将会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被联网,这将导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

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也将融合于英特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数据隐私、版权以及虚假信息的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交流和合作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创新和探索新的互联网治理方式,以确保互联网的长期稳定和和谐发展。

总之,英特网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它的未来将会更加丰富、甚至超乎我们想象的领域,但我们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平衡,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发扬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同时找出解决互联网问题的方法。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英特网这个伟大的发明能够为人类体现最大的价值。

作文:HistoryoftheInternet因特网的历史

作文:HistoryoftheInternet因特网的历史

作文:History of the Internet 因特网的历史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因特网的历史Nowadays Intemet is very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some big cities. Do you know when the Intemet was first established? Built in 1960s, the Internet was a crude network of a few computers which shared information. If one of the computers broke down, the whole networks would be unable to work, causing continual problems. At first, just the government had access to the Internet, using it for communications among different branches. However, by 1970s the Internet had been used in universities, banks, and hospitals.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computers became affordable for common people and this affordability increased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y people, It is said that each da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log off, making i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现在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是如此。

因特网发展史

因特网发展史

互联网简介及发展历史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

“因特网”是“Internet”的译名,“Inter”音译为“因特”,“Net”意译为“网”。

为了避免与英特尔(Intel)公司混淆,通常不再采用早期译名英特网。

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络(interconnection network),在港台等地多被译作网际网路,与英文里的“internet”同义,即是“联接网络的网络”,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

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因特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甚至有时将其简称为网(Net)。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

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包交换的研究。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因特网发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网扩展成因特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因特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

Follow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network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1995.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因特网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行。

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的历史
在计算机发明之初,还没有互联网这个 东西。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几乎有2-3个办公 室那么大,并且十分昂贵,只有极少数公 司买得起。所以那时,人们还只是把使用 计算机当成大公司用来省力和挥霍的东西, 却没有想到只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计 算机的小型化,让计算机从可有可无变成 了无可或缺。
二:美国军方的一次尝试
• 1950年,美国军方在本国境内北部与 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地面防空系统,叫 赛其(SAGE)系统,这个系统由通信线路 连接,一端是计算机,另一端是一个终端 设备,还不是计算机。所以这个系统还称 不上是真正的互联网,只能算是个互联网 的雏形,但是这是个大胆的尝试为之后互 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资助的ARPAnet。

该计划局是1957年成立,主要针对前苏联的Sputnik(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做出的反应,其任务是打造美国国防及军事应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ARPA主持研究了用于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

该网络的设计思想是:要求网络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条件下(如某些节点不能工作或某些线路中断),仍然能够保持运行。

因此,ARPAnet被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线路(即“路由”)的网络,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线路而不是只通过其中某一固定线路来发送信息。

“包交换”的含义就是把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经由不同路径发送,最后再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在1969年底,建立起一个由4台计算机(节点)互连的分组交换试验网络ARPA网。

这四个节点分别是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和犹他大学。

1976年,ARPA网发展到57个节点,连接了100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发展到2000多个。

1982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作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

为了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互连,即解决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业界和学术界从事新的研究项目,最后ARPA网决定采用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来取代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如果把Internet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1968~1984年的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和试验阶段,这时的Internet以ARPA网为主干网。

由于ARPA网采用离散结构,不设中央网络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网络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证,实现了ARPA的最初构想。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起源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英文是Internet。

它最早是美国国防部为支持国防研究项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个试验网。

它把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联接到一起,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试验网随时进行交流,而不必再频繁地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了。

同时,由于各地的数据、程序和信息能够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资源,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

因特网的发展70年代末,计算机远距离通讯需求开始实现,于是针对性的研究开始实施并最终在技术上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更广范围的计算机可以联接在一起,充分体验到这一全新通讯方式的优点。

1983年,因特网已开始从实验型向实用型转变。

随着对商业化使用政策的放宽,因特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传递,网上信息服务出现了。

许多机构、公司、个人将搜集到的信息放到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服务。

人们把提供信息来源的地方称为“网站”,即因特网上的信息站点。

凡是连入因特网的用户,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可以从网站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可以说,此时的因特网才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正是从这时起,因特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和用户,这个网也随之越来越庞大了。

因特网现状进入90年代,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的节奏,伴随着高性能的计算机走进普通家庭,因特网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目前,全世界已有两亿多用户接入因特网。

我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网之后,已形成4个主要干道进入因特网,它们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目前,中国联通和铁路信息网也正在加入其中。

因为因特网起源于美国,最初网上几乎全都是英文信息,随着中国的加入,为华人服务的中文网站出现了,大量中文网站的涌现最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走进因特网的世界。

internet前身是

internet前身是

internet前身是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源于20世纪50年代未,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主持研制的ARPAnet。

互联网(Internet)是指21世纪之初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

这些网络以一些标准的网络协议相连,连接全世界几十亿个设备,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与万维网(WWW) 不同,互联网带有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点对点网络,文件共享,以及IP电话服务等.
百联网(internet)又称因特网,即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同时,互联网还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是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让信息更快更准得收集、传递、处理并执行。

因特网的起源

因特网的起源

因特网的起源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互联网是如何诞生的。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因特网的起源,探讨它从最初的构想到如今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国国防部的一项计划引发了它的诞生。

当时,美国冷战时期对通信安全性的需求非常迫切,于是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确保军方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1969年,阿帕网的第一条连接被建立起来,它连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斯坦福研究所(SRI)。

这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尽管当时只有两个节点,但这一创举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入了阿帕网,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ARPA发展了一种名为“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技术,这种技术允许将信息划分为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通信更高效、可靠,并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最初是作为军事和科研机构之间的通信网络设计的,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它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1983年,互联网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标准,这一标准为互联网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TCP/IP 的引入使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够无缝地连接到互联网上。

到了199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

万维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这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和浏览网络上的信息。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

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

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⑴支持资源共享;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

因特网的发展史因特网的过去和未来

因特网的发展史因特网的过去和未来

因特网的发展史因特网的过去和未来一、简述因特网的发展史随着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

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因特网,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 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 年,ARPAnet 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 体系结构和协议。

1980 年前后,ARPAnet 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 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 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因特网。

1983 年,ARPAnet 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 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

ARPAnet 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 协议的开发和应用。

1985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 采用TCP/IP 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 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

1986 年,NSFnet 替代ARPAnet 成为因特网的主干网。

1988 年因特网开始对外开放。

1991 月,在连通因特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因特网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史1.因特网的阶段性发展我国因特网发展史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1993 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因特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Internet的由来

Internet的由来

Internet的由来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

当时美国军方为了使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逋。

为此,ARPA 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

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

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 TCP/IP —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 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of Participating Hosts Oct. ‘90 - Apr. ‘98
March 2001
Over 115 Million Hosts (As of Jan. 2001) Over 407 Million Users (As of Nov. 2000) 218 of 246 Countries (As of Jan. 2000)
Jon Postel
Vinton Cerf
Robert Kahn
Christian Huitema
Brian Carpenter
Tim Berners-Lee
Mark Andreesen
Honorable Mention
• Jack Kilby
– Co-inventor of the silicon microchip
Chart by William F. Slater, III
Time Period
The Internet was not known as "The Internet" until January 1984, at which time there were 1000 hosts that were all converted over to using TCP/IP.
Copyright 2002, William F. Slater, III, Chicago, IL, USA
Tribute to the Internet Pioneers
• The Internet we know and love today, would not exist without the hard work of a lot of bright people. • The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they created make today’s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 possible. • They deserve recognition and our gratitude for changing the world with the Internet. •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will identify and pay tribute to several of the people who made the Internet and the World Wide Web possible
9/ 69 01 /7 1 01 /7 3 01 /7 4 01 /7 6 01 /7 9 08 /8 1 08 /8 3 10 /8 5 11 /8 6 07 /8 8 01 /8 9 10 /8 9 01 /9 1 10 /9 1 04 /9 2 10 /9 2 04 /9 3 10 /9 3 07 /9 4 01 /9 5 01 /9 6 01 /9 7 01 /9 8 01 /9 9 01 /0 1 08 /0 2
> 31 Million Domain Names
About 100 TB of Data
Dr. Vint Cerf presents in Chicago at the Drake Hotel on March 2001 The event was a fund-raiser for the ITRC
Internet Pioneers in this Presentation
Vannevar Bush Paul Baran Claude Shannon Ted Nelson J. C. R. Licklider Leonard Kleinrock
Lawrence Roberts
Steve Crocker
1970
Copyright 2002, William F. Slater, III, Chicago, IL, USA
1995
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et
• 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et solved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Packet Switching Invented 1964
Hypertext Invented 1965
1945
Copyright 2002, William F. Slater, III, Chicago, IL, USA
1995
From Simple, But Significant Ideas Bigger Ones Grow 1940s to 1969
• Robert Noyce
– Co-inventor of the silicon microchip
• Robert Metcalfe
Jack Kilby Robert Noyce – ARPANET engineer and inventor of Ethernet, and founder of 3Com
– Basically inventing digital networking as we know it – Survivability of an infrastructure to send / receive high-speed electronic messages – Reliability of computer messaging
– – – – – UCLA Stanford UC Santa Barbara U of Utah, and BBN
• 1974 - TCP specification by Vint Cerf • 1984 – On January 1, the Internet with its 1000 hosts converts en masse to using TCP/IP for its messaging
Growth of Internet Hosts * Sept. 1969 - Sept. 2002
250,000,000
Sept. 1, 2002
200,000,000
No. of Hosts
150,000,000
100,000,000
Dot-Com Bust Begins
50,000,000
0
Age of eCommerce Begins 1995
First Vast Computer Network Silicon Envisioned Chip A 1962 Mathematical 1958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Memex 1948 Conceived 1945
Digital Photo March 2001 by William F. Slater, III, Chicago, IL, USA
By September 2002 The web Reached Two Important Milestones:
– from Telcordia
• Esther Dyson
– Visionary who helped start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and who was the first Chairman of ICANN at its beginning in October 1998.
Esther Dyson
Bob Metcalfe
Copyright 2002, William F. Slater, III, Chicago, IL, USA
Internet Growth Trends
Internet Growth Trends
• • • • • • • • • • • 1977: 111 hosts on Internet 1981: 213 hosts 1983: 562 hosts 1984: 1,000 hosts 1986: 5,000 hosts 1987: 10,000 hosts 1989: 100,000 hosts 1992: 1,000,000 hosts 2001: 150 – 175 million hosts 2002: over 200 million hosts By 2010, about 80% of the planet will be on the Internet
We will prove that packet switching works over a WAN. Hypertext can be used to allow rapid access to text data Packet switching can be used to send digitized data though computer networks We can accomplish a lot by having a vast network of computers to use for accessing information and exchanging ideas We can do it cheaply by using Digital circuits etched in silicon. We do it reliably with “bits”,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We can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electronic computers
*** Internet History ***
A Brief Summa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TCP/IP Created ARPANET 1972 1969
Mosaic Created WWW Internet Created 1993 Named 1989 and Goes TCP/IP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