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10

合集下载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1)》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1)》教案

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

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

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

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

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已知树高6米,在树梢上有一猫头鹰,猫头鹰从树梢斜飞落地抓老鼠,落点与树根相距8米,那么猫头鹰至少飞过多少米?(二)、探究定理1、画一画:让学生动手画一个直角边长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2、做一做(1)、如图,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探究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1: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多少?你是怎么求的?问题2: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满足一个什么等式?问题3: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那么它们的面积用边长代入得到一个什么等式?问题4:我们前面说过: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勾,较长的直角边叫股,斜边叫弦,那么勾股弦之间满足一个什么等式?(2)、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进一步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是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本知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题的解法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证明题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讲解法: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课件等。

2.教学环境: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感悟新知
例1
知1-练
一个直立的火柴盒在桌面上倒下,启发人们发现了
勾股定理的一种验证方法 . 如图 1.2-1 所示,火柴盒的
一个侧面 ABCD倒下后到四边形 AB′ C′ D′的位置,连
接 AC, AC ′, CC ′, 设 AB=a, BC=b,AC=c. 请利
用四边形 BCC′ D′的面积说明勾股定理:
(3)设 a=x,则 b=x, c= 2 x. ∵ x2+x2= ( 2 x ) 2,即 a2+b2=c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注意: 这个三角形也是
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方法点拨
知4-练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 当已知条件与角度有关时,一般通过计算看 该
三角形中是否有两 个角互余来判断;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1-讲
用拼图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路:
(1) 将图形进行割补拼接形成特殊图形,注意割补拼接时图
形之间没有重叠、没有空隙;
(2) 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出等式;
(3) 利用等式性质验证结论成立,即拼出图形→写出表示图
形面积的式子→找出等量关系→恒等变形→推导结论 .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法提醒 分清待求的是斜边还是直角边,以便合理选择
是直接用勾股定理还是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 . 若求斜边,则直接用勾股定理;若求直角边,
则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 .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3 [ 中考·齐齐哈尔 ] 若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分 别为 3,4,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________.
(1)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为条件,进

2017年春季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33

2017年春季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33

a
3
5
7
9
11
b
c
4
5
12
13
24
25
40
41
60
61
… … …
2n+1
2n(n+1)
2n(n+1)+1
①从前2个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设n为正整数,那么,2n+1,2n(n+1),2n(n+1)+1 是一组勾股数。
②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更多的勾股数吗? 试试看 .
数学海螺图: 在数学中也有这样一幅美丽的 “海螺型”图案
BC= 3√ 3
CE=3
B
60° 45°
D
C
E
A
9、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 m, C 12 CD=3 m,∠ADC=90°,AB=13 m, 3 D B 4 BC=12 m。求这块地的面积。 13 A 提示:连接AC,在Rt △ACD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AC,再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用S△ABC-S △ACD即可求得面积。 24 m2.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 ∠ABC=∠ADC=90°,∠A=60°, A AB=2,CD=1,求四边形ABCD的周 2 60° D 1 长和面积。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像(3,4,5)、(6,8,10)、(5,12,13) 等满足a2+b2=c2的一组正整数,通常称为勾股数, 请你填表并探索规律. a b c 3 4 5 6 8 10 9 12 15 12 16 20 … … … 3n 4n 5n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4,5的整数倍,这样 的三个数是一组勾股数。
7、判断由线段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 角形?如果是,指出哪一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1)a=12,b=16,c=20 (2) a=8,b=12,c=15 ∵a2+b2=c2 ,∴是 ∵a2+b2≠c2 ,∴不是 ∠C=90° (3) a=5,b=6,c=8 (4) a:b:c=5:12:13 设a=5x,b=12x,c=13x ∵a2+b2≠c2 ,∴不是 ∵a2+b2=c2 ,∴是 ∠C=90°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的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合作交流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学思维与交流活动。
证明:∵DE⊥AC于E,∴∠DEC=90°(垂直定义)
∵△ABC为等边三角形,∴AC=BC∠C=60°
∵在Rt△EDC中,∠C=60°,∴∠EDC=90°-60°=30°

∵D为BC中点,
∴ ∴
∴ .
例3:已知:如图AD∥BC,且BD⊥CD,BD=CD,AC=BC.
求证:AB=BO.
分析:证AB=BD只需证明∠BAO=∠BOA
由已知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由此,建立起AE与AC之间的关系,故可求题目中的角度,利用角度相等得证.
证明:作DF⊥BC于F,AE⊥BC于E
∵△BDC中,∠BDC=90°,BD=CD

∵BC=AC∴
∵DF=AE∴
∴∠ACB=30°
∵∠CAB=∠ABC,∴∠CAB=∠ABC=75°
∴∠OBA=30°
解:在Rt△ABC中
∵∠ACB=90∠A=30°∴
∵AB=8∴BC=4
∵D为AB中点,CD为中线

∵DE⊥AC,∴∠AED=90°
在Rt△ADE中, ,

例2:已知:△ABC中,AB=AC=BC(△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的中点,
DE⊥AC于E.求证: .
分析:CE在Rt△DEC中,可知是CD的一半,又D为中点,故CD为BC上的一半,因此可证.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 AB2 = c2.
∴ AB= c.
图1-20
在△ABC和△ABC 中, ∵ BC = BC = a,AC = AC = b,
AB = AB= c, ∴ △ABC≌△ ABC. ∴ ∠C =∠C= 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先构造满足某些条件的 图形,再根据所求证的图
形与所构造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Rt△ ABC中,AC= 4 m,BC = 1 m, 故 AB 42 12 15 3.87(m).
因此 AA = 3.87 - 3.71 = 0.16(m).
即梯子顶端A点大约向上移动了0.16 m,而不是向上 移动0.5 m.
例2 (“引葭赴岸” 问题) “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 中央, 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 问水深, 葭长各几何?” 意思是:有一个边长为10 尺的 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池的中央,其出水 部分为1 尺. 如果将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 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碰到池边的水面. 问:水深 与芦苇长分别为多少?
解 因为6x>90,所以x >15. 又6x<180,所以x<30. 故选B.
图1-18
练习
1. 如图,一艘渔船以30 海里/时 的速度由西向东追赶 鱼群. 在A 处测得小岛C 在船的北偏东60°方向;40 min 后,渔船行至B 处,此时测得小岛C 在船的北偏 东30°方向. 已知以小岛C 为中心,周围10 海里以内 有暗礁,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鱼群是否有触 礁的危险?
图1-21
在Rt△ADC中,DC2 = AC2 - AD2 , ∴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 = 8,b = 15,c = 17; (2) a = 10,b = 24,c = 25; (3) a = 4,b = 5, c = 41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公开课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公开课课件

图形面积的两个基本性质
很重要,根据这两个性质,我 们可以借助于适当的辅助线割 补多边形,割补后所成新图形 的面积和原图形面积相等,这 种方法叫做面积割补法。
b
b2
ac
a2
c2
a2 b2
c2 a2+b2=c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勾股定理的应用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已知任意两条边 长,就可以求出第三 条边长。
Rt△ABC中,∠C=90º, ∠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
b、c,则有a²+b²=c², 且
ac2b2;bc2a2
例题
已知:如图,等腰△ABC 的周 长是32cm,底边长是12cm。A
(1)求高AD的长; (2)求S△ABC。.
B
C
D
练习: 若三角形三内角的 度数之比为1:2:3,则它 的三条边的比为多少?
思考:你能根据下列图形及
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
勾股定理
4
?
3
勾股定理
股弦 勾
勾股弦 34 5 6 8 10 5 12 13 ……
勾2+股2=弦2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 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 a2+b2=c2
面积证法(面积割补法) 图形面积的有关性质:
(1)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 面积相等;
(2)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 它的各部分面积的和。
a
c
b
c
b
a
例题:求图所示(单位mm)矩 形零件上两孔中心A和B的距离 (精确到0.1mm)。
21
A
40 C
60
B 21
例题:作长为 2, 3, 5的线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2课时教学课件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2课时教学课件湘教版

一个门框尺寸如图所示.
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 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木板的宽2.2米大于1米,
∴ 横着不能从门框C通过;
∵木板的宽2.2米大于2米,
∴竖着也不能从门框通2过m.
∴ 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
对 要角 求线 出AACC的 的A长 长1最 ,m大 怎, 样B因 求此呢需?
3.如图,要在高3m,斜坡5m的楼梯表面铺
B
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____7____米
C
A
4.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 树20米处的池塘的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 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 树高____1_5______米.
5.在Rt△ABC中, ∠C=90°,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1) 已知: a=5, b=12, 求c. c=12. (2) 已知: b=6,•c=10 , 求a. a=8. (3) 已知: a=7, c=25, 求b. b=24. (4) 已知: a=7, c=8, 求b . b= 15.
A
解:在Rt△ABC中, ∵∠ACB=90°,
D
∴ AC2+ BC2=AB2, 2.42+ BC2=2.52,
∴BC=0.7m. 由题意得:DE=AB=2.5m,
C
BE
DC=AC-AD=2.4-0.4=2m.
在Rt△DCE中,∵∠DCE=90°, ∴ DC2+ CE2=DE2 ,22+ CE2=2.52, ∴CE=1.5m, ∴BE=1.5-0.7=0.8m≠0.4m.

《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下册

《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下册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练习与探索,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理解,掌握相关定理及公式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围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要求学生能准确阐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包括两直角边的性质、斜边性质以及各部分角度关系。

2. 巩固勾股定理的公式与使用方法。

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勾股定理求解实际问题,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该定理进行边长的计算。

3.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多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熟悉直角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方法,如利用角度关系或边长关系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4.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求解未知角度或边长。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为完成。

2. 规范书写:答案需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表达准确。

对于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需有明确的解释或理由。

3. 细心检查:完成作业后,学生需对答案进行细心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自己不确定的答案要进行重新计算或分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准确,解题步骤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清晰等。

同时,教师还将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个体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法和方向。

2. 课堂讨论:教师将挑选一些典型的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进行互动交流。

3. 作业总结:教师将对整个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湘教版八下数学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勾股定理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勾股定理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勾股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说课稿》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质,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为学生引入勾股定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组长汇报探究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

5.实践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勾股定理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1.勾股定理的证明b.相似三角形法2.勾股定理的应用a.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b.计算直角三角形面积c.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3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3 (新版)湘教版
按照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5 3
4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吗?
32 + 42= 52
新知探究
动手画一画
下面的两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2.5,6,6.5;
6,8,10。
(1)这两组数都满足 a2b2c2吗?
(2)画出图形,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
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互逆命题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a2 + b2 = c2
那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c,那么有 a2 + b2 = c2
A
AB 5
C′ 3
B′
ABC≌ ABC
C C 90
例3 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 形。
(1) a=6, b =8 , c=10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 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 边的平方。
解:(1)∵62+82=36+64=100
102=100
(1) a=25 b=20 c=15 _是___ _∠___A_=9;00
(2) a=13 b=14 c=15 _不__是_ _____ ;
(3) a=1 b=2 c= (4) a:b: c=3:4:5
3
_是___ _∠__B_=_9;00
__是___ ∠___C_=_90;0
2.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 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 零件符合要求吗?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上课新版湘教版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上课新版湘教版

在Rt△ADF中,得AF2=AD2+DF2=16a2+4a2=20a2.
在△AEF中,AE2=EF2+AF2,
∴△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斜边.
∴∠AFE=90°,即AF⊥EF.
练一练
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C )
A.2,3,4
B.3,4,6
C.5,12,13
D.4,6,7
相传,我国古代 的大禹在治水时 也用了类似的方 法确定直角.
大禹治水
问题引入
1.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有一个角是直角; (2)两锐角互余; (3)勾股定理; (4)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
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 角三角形.
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
首页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
上等距离的13 个结,然后以3 个结间距,4 个结间距、5 个 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
便是直角.你认为结论正确吗?
c
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C b A
问题2 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c的长:
① a=3,b=4; c=5 ② a=2.5,b=6; c=6.5
③ a=4,b=7.5. c=8.5 思考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通过角的关系来确定直角
三角形,可不可以通过边来确定直角三角形呢?
① 5,12,13满足52+122=132, ② 7,24,25满足72+242=252, ③ 8,15,17满足82+152=172.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1章直角三角形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4 角平分线的性质
小结与复习
第2章四边形
2.1 多边形
2.2 平行四边形
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3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4 三角形的中位线
2.5 矩形
2.5.1 矩形的性质
2.5.2 矩形的判定
2.6 菱形
2.6.1 菱形的性质
2.6.2 菱形的判定
2.7 正方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图形与坐标
3.1 平面直角坐标系
3.2 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3.3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次函数
4.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4.2 一次函数
4.3 一次函数的图象
4.4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4.5 一次函数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第5章数据的频数分布
5.1 频数与频率
5.2 频数直方图
小结与复习
总复习。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2)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2)

60°
30°

A
B
解: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由已知得40AB=2300× 60
(海里),
在Rt△CBD中,∠BCD=30°,
∴ BD = 1 BC = 1 ×20 = 1(0 海里).
2
2
∴ CD = CB2 - BD2 = 202 - 102
D
= 10 (3 海里)> 1(0 海里).
因CD距离不在以点C为中心,周围10 海里范围内,
x2+62=(2x)2
M
解得 x= 2 3. 所以L= ED+CD=10+ 4 3 (m).
1.RtABC的两条直角边a=3, b=4,则斜边c是 5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34 或4
cm。
3. 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 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 2 米.
电线杆、水泥杆的粗细忽略不计).
解 在下图中,过D点作DM⊥AE,垂足为M.
易知四边形MABD为矩形,MA=BD=6m,
所以ME=EA-MA=12-6=6(m).
在Rt△EMD中,由勾股定理得
DE EM 2 DM 2 62 82 10(m). 在Rt△DBC中,∠CDB=30°,
设BC=x,DC=2x,由勾股定理得,
5
解:如图,AC为芦苇长,BC为水深,BAʹ 为池中 心点距岸边的距离. 设BC =x尺,则AC =(x+1)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
解得:x=12,
所以芦苇长为12+1=13(尺),
5
答:水深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案

第1章直角三角形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1课时勾股定理【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3.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归纳和猜想,用面积法推导作出肯定结论的过程,来了解勾股定理.【情感态度】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推导和应用勾股定理中的贡献与成就,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知识运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学重点】勾股定理【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向学生展示国际数学大会(ICM——2002)的会标图徽,并简要介绍其设计思路.可以首次提出勾股定理.【教学说明】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和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勾股定理的验证做一做:教材第9页“做一做”【教学说明】通过测量,学生自主探究,对于直角三角形这一性质有个初步了解.议一议:教材第9页“议一议”【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并对勾股定理拓展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想一想:教材第10页“探究”【教学说明】通过拼图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教材第11页例1【教学说明】学生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能够学以致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Rt△ABC中,∠C=90°,且c=37,a=12,则b的值为()A.50B.35C.34D.262.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A.4B.8C.10D.123.如图,在△ABC中,∠ACB=90°,AB=5cm,BC=3cm,CD⊥AB 于D,求CD的长.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点拨,及时调整教学中的缺漏并加以强化,在完成上述题目后,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答案:1.B 2.C3.解:∵△ABC中,∠ACB=90°,∴由勾股定理有AC2=AB2-BC2=52-32=16,∴AC=4.又∵S△ABC=1/2AB·CD=1/2AC·BC,∴CD=AC·BC/AB=12/5(cm)4.证明:连接AC,∵∠ABC=90°,∴AB2+BC2=AC2.∵CD⊥AD,∴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AB=B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学们还存在哪些困惑?【教学说明】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完善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1.布置作业:习题1.2中的第1、4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1.勾股定理从边的方面进一步刻画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过程与方法】1.放手学生从多角度地了解勾股定理.2.提高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情感态度】1.学会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有关勾股定理的材料,给予交流的机会,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应用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今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定理的应用.【教学说明】教师创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了勾股定理,对本节课的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思考教材第12页“动脑筋”【教学说明】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动性,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教材第12页例2【教学说明】以古代的数学问题为背景,一方面及时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其中的两条边长是4和5,则第三条边等于()A.3B.41C.3或41D.无法确定2.在Rt△ABC中,AB=c,BC=a,AC=b,∠B=90°.①已知a=5,b=12,求c;②已知a=20,c=29,求b.3.如图,圆柱形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1cm的F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能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便于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给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并改正强化,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答案:1.C3.解:将曲面沿AB展开,如图,过C作CE⊥AB于E,在Rt△ECF 中,∠E=90°,EF=18-1-1=16(cm),CE=1/2×60=30(cm),由勾股定理,得CF=223016+=34(cm)+=22CE EF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还在哪些问题上存在疑问?与大家共同交流.【教学说明】学生自已总结归纳加深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1.布置作业:习题1.2中的第5、9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的方法——勾股定理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逆定理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3.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实验验证——理论释意——应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乐趣.【情感态度】1.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2.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他们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处.【教学说明】利用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同时明确了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既进行了数学史的教育,又锻炼了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探究教材第14页“探究”【教学说明】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讨论的空间,体会逆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例:教材第15页例3、例4 【教学说明】加深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理解,并能初步的应用逆定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ABC中,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ABC中,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此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3.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4.探险队里的A组由驻地出发,以12km/h的速度前进,同时,B 组也由驻地出发,以9km/h的速度向另一个方向前进,2小时后同时停下来,这时A、B两组相距30km,那么A、B两组行驶的方向成直角吗?说明理由.【教学说明】由学生自主完成,考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给予引导、点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在完成上述题目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答案:1. C 2. 6,8,10;直角三角形3.∵a2c2-b2c2=a4-b4,∴c2(a2-b2)=(a2+b2)(a2-b2),当a2-b2=0时,即(a+b)(a-b)=0,因为a>0,b>0,所以a+b≠0,a-b=0,即a=b,此时为等腰三角形,当a2-b2≠0时,则有c2=a2+b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时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可得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12×2)2+(9×2)2=30∴A,B两组行驶方向成直角.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吗?还有哪些困惑?请与同学们共同操作.1.布置作业:习题1.2中的第2、8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勾股定理的几何应用习题新版湘教版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勾股定理的几何应用习题新版湘教版

∴(m+n)2-(m2+n2)=10- .





整理得2mn= ,即mn= .
易知题图②中的阴影部分为直角三角形,其两直角边
的长分别为 + = m, + = n,




∴题图②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m× n=mn= .
利用勾股定理探求最小值
9. [新考法 类比]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90°,有一个锐角为60°,AB=6,若点P在直线AB上(不与
点A,B重合),且∠PCB=30°,则AP的长为

,9或3

.
【点拨】
题中60°的锐角可能是∠CAB,也可能是∠CBA;
∠PCB=30°可以分为点P在线段AB上和点P在线段AB的延长
线上两种情况.
8. [2022·丽水 新考法·条件变式法]如图,分别以a,b,m,n

∴ (m+n)(m+n)=5.

∴(m+n)2=10.
∵am-bn=2,an+bm=4,
∴将两式分别平方并整理可得a2m2-2abmn+b2n2=4
①,a2n2+2abmn+b2m2=16②.
①+②整理得(a2+b2)(m2+n2)=20.

2
2
2
2
∵a +b =3,∴m +n = .

2
∵(m+n) =10.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集合应用
名师点金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的点的步骤
第一步:利用勾股定理画出长为 的线段;
第二步:在数轴上以原点为圆心,以长为 的线段长为半径
画弧与数轴的正方向相交,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案2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案2 (新版)湘教版

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教学思考: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解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展示一根用 13 个等距的结把它分成等长的12 段的绳子,请三个同学上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

甲: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十三个结。

乙:握住第四个结。

丙:握住第八个结。

拉紧绳子,让一个同学用量角器,测出这三角形其中的最大角。

问:发现这个角是多少?(直角)二、做一做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

5、12、13 7、24、25 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同学们在运算、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要学生完成。

2、分别用每组数为三边作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同学们在在形成共识后板书: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大家可以想这样的勾股数是很多的。

今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三边a、b、c满足时,三角形为直角形”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同时也可以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

三、讲解例题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 = 4,AB = 3, DC = 12 , BC=13,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分析: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DB和△D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派上用场了。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课件
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 上具有特殊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 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思想意义。
仔细看一看,数一数、算一算:
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所围成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3²+ 4²= 5²
6²+8²=10²
猜一猜: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
假设C 修1
修此公路需要多少钱?




例题剖析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
A
已知
AB=AC=13,BC=10,AD
⊥BC于点D,你能算出
BC边上的高吗AD的长
吗?
B
D
C
[活动1]
1.分别以6cm、8cm、10cm为三边画出两个三角形, 请视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
2.根据上面问题,结合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 你能猜一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与三角形形状之间有 怎样关系吗?
“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 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 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活动5]
练习
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15,17 B.9,16,25 C.5a,12a,13a(a>0) D.2,3,4
[活动2]
问题
1.三边长度分别为6 cm、8 cm、10 cm的三角形与 以6 cm、8 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 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3cm、4cm、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若△ABC的三边长为a、b、c,满足
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