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_赵珊

合集下载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助产工作的专业人才。

助产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医学专业,其培养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专业背景知识的补充等因素。

下面是一个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纲。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医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助产专业人才;2.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医学伦理意识,培养良好的医疗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3.培养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助产专业人才;4.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助产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2.助产学基础:包括妊娠、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妊娠期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分娩的监护和操作技术、产褥期护理等;3.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包括产前检查、妊娠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分娩的操作技术、产后护理技能等的培养;4.医学伦理学与法律知识:包括医学伦理学、医疗纠纷处理、助产专业工作的法律责任等;5.研究方法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数据分析和科研成果的撰写等;6.临床实习:学生需要通过在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实习,了解和参与实际的助产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安排。

2.课程设置:确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课程和助产学基础课程,设置医学伦理学与法律知识的课程,同时增加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安排。

3.实践环节:规划临床实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实际的助产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4.考核评价:制定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5.持续改进:根据培养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中国大学助产学专业学习计划

中国大学助产学专业学习计划

中国大学助产学专业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助产学专业是培养助产士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学习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助产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成为优秀的助产士。

二、学习内容1. 助产学基础知识- 妇产科基础知识- 妇产科病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药物学- 妇产科检查与诊断技术2. 助产学核心技能-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处理- 孕期保健与常见问题处理- 孕期高危因素的评估与干预- 分娩期的监护与协助- 产后护理与康复指导3. 临床实践培训- 妇产科临床实习- 分娩室实习- 产后护理实习4. 专业素养与沟通技巧- 专业道德与伦理- 沟通与人际关系-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三、学习安排1. 学制:本专业为四年制学士学位,每年学分要求为××学分。

2. 课程设置:- 大一:助产学导论、妇产科基础知识、医学英语等;- 大二:妇产科病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助产学技术实训等; - 大三:妇产科检查与诊断技术、助产学临床实习等;- 大四:助产学综合实践、专业素养与沟通技巧等。

3. 临床实践安排:- 大三下学期:妇产科临床实习;- 大四上学期:分娩室实习;- 大四下学期:产后护理实习。

四、考核与评价1. 学习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助产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临床实践成绩:考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应用。

2. 学业评价:- 学分绩点:根据学生各门课程的绩点计算;- 学术论文: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实习评价:由导师或指导医师进行评价。

五、学习资源1. 图书馆:提供助产学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供学生查阅。

2. 实验室设施:配备妇产科模拟人、产妇护理教学模型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3. 临床实习基地: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实际的临床实习环境与机会。

六、专业发展1. 继续教育:毕业后可根据个人发展需求选择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和过程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和过程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30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和过程文/张艳君党的18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

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的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依据教育部文件2019 13号和61文件。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深入贯彻党的19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

规划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1.1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邀请医院、企业、高校专业专家,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更加强调企业实践专家的参与到专业委员会中。

1.2 制定调研计划此次共调研了省内16家医疗及相关机构,调研单位规模涵盖类型广泛,代表性强,包括了太原各级医院、产后恢复中心和月子会所等在内的医疗企事业单位,基本涵盖了助产专业中职学生岗位领域和就业单位类型。

助产专业毕业生学生虽然大部分就业于省内,但也有一部分就业于省外,因此,此次共调研了4所同类学校,其中2所为省内,分别为大同市卫生学校及临汾职业技术学院,2所为省外,为重庆市医药学校和厦门医学院。

调研方法采用了相互补充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法。

每所学校对助产专业抽取了助产专业教师3名(厦门医学院2名)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主任及学校领导进行了访谈。

此次调研院校名单如下:此次抽取了本专业毕业2-3年的对口就业的学生30名进行了调研。

由校招就办、各班主任提供名单,专业负责人安排联系调研对象等,主要获取的信息包括: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从事工作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助产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适应度;学校专业课程对相关工作的帮助程度以及毕业生如何看待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概述: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对于提高新生儿和孕产妇的保健水平以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文章结构: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该方案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并给出对未来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展望。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一个完善且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供相关范文模板作为参考。

这样的培养方案应该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孕期健康管理、分娩操作技能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助产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并为母婴安全及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该方案也希望能引起相关机构和决策者的重视,促进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2. 正文助产专业是针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护理的专业。

培养合格的助产专业人才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1. 目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拥有一定医学、护理及教育知识的助产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并运用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知识与技能;2) 能够判断并处理常见孕期并发症及分娩相关问题;3) 具备进行基本临床操作和急救措施的能力;4) 具备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能力;5) 理解并尊重孕产妇个性化需求,提供贴心服务。

2.2. 培养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 学科知识部分:包括解剖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儿科学等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科的知识,以及孕期保健、分娩技巧、产后护理等专业知识。

2) 技术技能部分:培养助产专业人才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患者评估、常见产前检查和处理方法、助产操作技巧、新生儿护理等专业技能。

浅谈助产专业实践发展现状及启示

浅谈助产专业实践发展现状及启示

综述与进展浅谈助产专业实践发展现状及启示申旭倩,高玉芳,杨靖,高少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400)摘要:加强助产士为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已被全球卫生组织强调为优先事项[1],妇女儿童健康是世界全民健康的基石。

在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新形势下,母婴安全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

临床实践是助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实践基地是助产专业临床教育的重要依托平台,本文以临床实践基地为切入点并结合国外助产专业现状,探讨我国当前助产专业临床实践的挑战及启示。

关键词:助产专业实践实践基地实践能力助产士主导的连续性护理是为妇女提供在怀孕、分娩和产后期间需要多学科团队适当参与的,由一个助产士或一组助产士主导连续性护理模式[2]。

实践能力从其本质属性来分析是胜任不同实践任务的个体所具备的具有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质,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其功能在于确保个体顺利形成并实施实践观念。

个体实践能力由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组成[3]。

为不断提高助产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临床实践基地是其临床实践教育的重要依托,需切实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34号)明确提出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增加对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4]。

完善高校附属医院等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将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根据人才培养规模、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教学需求,加强医教协同,强化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充分发挥医院医教研协同优势,完善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和准入制度,严格临床教学基地认定审核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国外助产专业实践现状在世界范围内,助产专业已经实践了数百年,其特征和特性根据不同的当地或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传统观念而有所不同。

大学本科助产专业设置的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论文

大学本科助产专业设置的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论文

现 脱 节 。同 时 还 可 以 不 断 的 征 求 患 儿 及 家 长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及 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 。 家 庭 随 访 架 起 患 儿 与 患 儿 间 的桥 梁 。 在 随 访 时 建 立 的 QQ
( 上接 第 2 8 6 4页 )
[ 3 ] 沈稚舟. 糖 尿 病 病 人 的 教 育 和 自我 管 理 [ J ] . 上海预 防医学 杂志 ,
助产是 指利 用 医 学 、 助 产 等知 识 和 技 能进 行 孕 产 妇 系统 管理 。助 产工作 主要 由助 产士来 完 成 。世界 卫 生 组织 提 出 : “ 助 产 士 是指 受 过 正 规 助 产学 教 育 , 通 过 了全 部助产 学课 程 的考试 , 并 获其 所 在 国家 政府 的合 格证书, 注 册和 ( 或) 取 得 从 事 助产 工 作 的执 照 的 医务 人 员 。助产 士所 服 务 的对 象不 仅 是 病 人 , 而且 包 括 家 庭 和社 区。工作 尚应 包 括 产前 教 育 和 计 划生 育 , 尚可 包 括 部分妇 科 工 作 和儿 童 保 健 。助 产 士 可 以在 医 院 、 门诊诊 所 、 保 健 单位 、 学校 等各种 服务 机构 工作 ” 。 【
病的途径少。随访Biblioteka 内容应侧重于饮食 、 药物方面 , 采 用 电 话 及
上 门 随 访 的 方 式 为 佳 。在 随 访 中 家 长 及 患 儿 问 的 最 多 的 也 是 能吃什么?怎么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而城市的患儿大多是和 自
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 家长 的文化程 度较高 些 , 可以通过 网络 、 书籍了解疾病知识 , 随访 时应 侧重 于 心理 护理 , 随 访 的方 式 也
2 目前 我 国 的 助 产 人 力 需 求 分 析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整 为《 助产护理技术》、妇科 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 《 体现 助 产专科特色 , 顺应现代护理模式 的要求 。
Hale Waihona Puke 妇女保健和护理需要 , 、 、 、 、 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 展 , 有 良好 的 具
职业道德 、 现代护理 理念 、 文知 识 、 人 产科 、 科 、 理学 的基 妇 护
图1 “ 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结构示意 图
基本素质模块 的学 习 , 进行 校 内仿 真实 训 和临 床 、 区见 并 社 习, 使学生对未来 的职业有初步 的认识 。第 2阶段 , 利用临床
教学医院的教育资源 , 学生利用 6个 月的时 间, 首先 在医 院内 完成助产职业素质模 块 , 即助产 岗位 方向模块课 程的学 习 , 熟
齐鲁 护 理杂 志 2 1 第 l 02年 8卷第 2 8期

护理教育 ・
助产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构 建 与 实 践
索虹 蔚 许 , 红 江 苏盐城 2 4 0 ;. 2 0 1 2 盐城 卫 生职业技 术 学院 )
D :0 36 / . s.0 6—7 5 .0 2 2 .9 OI 1 .99 ji n 10 s 26 2 1 .80 0 文章编号 :0 6—75 ( 02)8— 12— 2 10 26 21 2 0 3 0
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 ” 一 国际助 产专业 服务理念 为基 这 准, 形成 “ 以人 为本 、 德育为先 、 能力为重 、 以母 婴健康 为中心” 的现代助产教育理 念 , 构建 了在校 院深度合 作基础 上 的工学 结合“ 两段制 ” 人才培养模 式 J 。第 1阶段 , 生在校 内进行 学
(. 1 盐城 市妇 幼保健 院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助产专业人才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孕产期的妇女健康
管理、分娩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针对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
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提出适
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

二、现状分析
1.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助产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由
于地域条件限制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助产专业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生育意愿的下降,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
继续增长。

2.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为主。


由于培养方案的不完善和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并
不理想。

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三、培养方案建议
1.教育体系
针对目前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应对教育体系进行。

首先,建立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

还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师资力量
3.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
四、结语。

助产本科学历教育的探索

助产本科学历教育的探索

没 有统一 的培养 目标 、课程体 系 、教 学计划 及教 材等 。高 等教育 的欠缺使 得助产专 业一
直缺 乏专业 研究人 员 ,学科发 展的进程 十分
缓慢 。临床 上相 当一部 分的助 产士是 由护士
改行 ,在继续教育中也缺乏专业深 造的机会 ,
建议 ,并为 新生儿和 婴儿提 供服 务。助产士
理论教学侧重点及教学方法
以本科 护理学专业 培养方 案为基础 ,天
生 儿护理 、产 后护理 、产后家 庭访视及 围产
健康教育等实验教学功能 。 临床实 习既是对学生 在校学 习情 况的检
津 医科 大学 四年 制本科护 理学专 业 ( 助产 方
向)培养方案的制订增设了助产专业课程群 。
可 以在家庭 、社 区、医院 、诊 所或 其他卫生 保 健 机 构 开 展 工 作 ,工 作 范 围 包括 预 防保 健 、促 进 正 常 分 娩 、监 测母 婴 并 发 症 、 医 疗 支 持 以及 紧 急 情 况 的 处 理 ,在健 康 教 育
只能选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学 习。 然而 当前 ,绝大部分 国家和地 区均强调
由此可见 , 目前我 国助产 学历教 育落后
于发达 国家 ,临床急需 的本科 层次助产 人才 培养严 重不足 ,助产人 力资源无 论从数量 上 还 是质 量上 都难 以满足 社会需 求。2 0 1 4 年4 月国家 卫生计 生委下发 “ 国家卫 生计生委 妇
产 学历 教育和专 业培训 仍十 分欠缺 。中专层 次 的助产 教育一 直是助 产专业 人才培 养的主
权 。特别 是 国际助产专业 教育 已发展成 为独
我 国助产 学历 教育 的现 状及 与国外 的 差距
近年 来 ,在政 府和妇幼保 健专业 团体的 支持 以及广 大助产工 作者的努 力下 ,我国助

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嘿,咱来说说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这事儿哈!你想想,助产士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引路人呢!那助产本科人才的培养可不就得精心设计嘛!首先呢,课程得丰富多样呀!什么妇产科知识、新生儿护理,那都得学个透透的。

不能光知道理论,还得有实践呀!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哪能行,自己得上去蹬两圈才知道咋回事儿。

然后呢,实习可不能马虎。

得去真正的产房,跟着有经验的助产士们,看看人家咋应对各种情况的。

这就好比是上战场前的演练,不真刀真枪地干一干,咋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还有啊,得培养沟通能力呀!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可太重要了,你得让他们安心,给他们信心呀!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再说说技能训练,那得熟练得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接生的时候可不能手忙脚乱的,得沉稳、冷静,这可都得靠平时的训练呢!咱想想,要是培养出来的助产士都不靠谱,那产妇们得多担心呀!人家把两条命交到你手上呢,你不得好好负责呀!所以呀,助产本科人才培养就得高标准、严要求。

学校就像是个大熔炉,要把学生们炼成真正的好助产士。

老师们就像铁匠,精心打造每一个未来的助产精英。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就像爬山,得慢慢地往上爬,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而且呀,助产士可不能只会接生,还得有爱心、有耐心。

产妇疼的时候,你得安慰呀;家属着急的时候,你得解释呀。

这可不是光有知识就行的,还得有那份心呢!总之呢,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就得全面、细致,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学到真本事,出去了就能独当一面。

咱可不能培养出半吊子来,那不是害人嘛!咱得为每一个新生命负责,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负责呀!这就是我对助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看法,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助产专业人培方案调研报告

助产专业人培方案调研报告

助产专业人培方案调研报告助产专业人培方案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助产专业人是负责孕产妇护理、助产及新生儿护理的专业人员。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助产专业人缺乏并且助产专业人员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制定适合助产专业人员培养的方案,对于提高助产服务质量,保障妇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助产专业人培养方案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助产专业人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网上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的助产专业人培养方案的相关信息。

2. 实地走访:选择几家助产专业人培养机构,与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现有方案的看法和意见。

四、调研结果1. 网上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本次调查,84%的机构都提供助产专业人的培训,但是仍有16%的机构没有提供相关培训。

这表明还有一部分机构对提供助产专业人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有86%的机构认为目前的培训方案需要改进,只有14%的机构认为方案已经足够完善。

这说明目前的培训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实地走访结果分析: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通的问题。

首先是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际操作培训较少。

这导致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

其次是培训时间过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员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一些机构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五、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实践操作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 增加培训时间: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确保学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专业化的助产专业人员培训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4. 定期评估和更新培训方案: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实际需求,定期评估和更新培训方案,保证培养出的助产专业人员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教育管理
2018 年 第 4 卷 第 4 期 Med Edu Mgt 2018, Vol.4, No.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18.04.004 · 天津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赵 珊 卢 琦 赵 岳 王春梅 蔡胜男
【Abstract】According to series of quality projects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l projects, characteristic nursing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educational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dapt to needs of national healthcare development, with an aim to enhanc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applied undergraduate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solid foundation, excellent ability, high quality and focus on development. Combined the needs of nursing talents in healthcare development and concept of “Whole-person education”, “1234” undergraduate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was set up, emphasizing on “One principle, Two abilities, Three systems and Four outcomes”. “One principle” is that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runs throughout whol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talents’ training. “Two abilities” focus on improvement of ability of integrated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ee systems” involve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combined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st training, practice system an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eachers team. “Four outcomes” is refl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ies; solid foundation and broad horizon;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integrated theory with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obtaining and regenerating knowledge. 【Key words】nursing; undergraduate; training mode

探究助产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研究

探究助产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研究

探究助产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研究助产专业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主要负责协助产科医生进行分娩和产后护理,同时也涉及到对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监护。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生育意愿的提高,助产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对助产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助产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助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背景调查1.1 人口增长和生育意愿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达到14亿左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育意愿也有所增加,特别是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使得助产专业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1.2 妇幼保健政策的实施随着我国妇幼保健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对产妇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助产专业作为妇幼保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助产专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1.3 医疗卫生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对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助产专业作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对助产专业设置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

二、人才需求调查2.1 医疗机构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医疗机构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2.2 妇幼保健机构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妇幼保健机构是助产专业人才的主要用工单位,通过对一些妇幼保健机构的调查发现,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护理、产前产后护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等方面。

一些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对高级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2.3 社会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外,社会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019.22.127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班培养为例赵珊 于金霞(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摘 要:为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该文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多元化的遴选淘汰机制、“一制三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等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

并依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及验证。

以期为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 因材施教 个性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127-0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人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进入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阶段。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3]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探索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于学科研究,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型人才。

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郭雅静;郭艳春;崔娟【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助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及人才培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问存在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结论对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尝试"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工学结合"开发校本教材;构建"院校合作"机制,凸显我校助产专业特色;加强医学人文渗透,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进一步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2(030)015【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助产士;中职教育【作者】郭雅静;郭艳春;崔娟【作者单位】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助产士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上述情况使中职助产专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唯有形成特色,才能求得生存。

笔者从专业教师角度出发,通过对助产士岗位现状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以期对我校助产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1 调查对象我省部分用人单位(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医学院校等)、服务对象(孕、产妇及其家属)、教育主体(学生及其家长)。

1.2 调查方法1.2.1 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组采取分层抽样法,对服务对象组和教育主体组采取随机抽样法。

对用人单位组(共6家,含医学院校1家)的医护和管理人员,服务对象组的孕、产妇及其家属,教育主体组的医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以能力为本位对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以能力为本位对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以能力为本位对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改革的探索[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文以能力为本位对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 高职教育助产专业课程改革能力本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

我院自2005年创办高职助产专业教育以来,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一直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探索。

虽然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但是,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产品,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了“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工作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确定了助产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助产技术,对应的核心课程是“助产学”,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对“助产学”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存在问题我院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模式陈旧。

我们使用的课程由最开始本科教材的压缩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再到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学院任课教师学科本位的烙印深刻,“惯性”很大的按学科本位进行的,忽视能力分析和能力标准,课程不以能力为本位,能力培养大打折扣。

导致学生反映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用人医院反映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够突出,职业特色不明显。

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1.建立一支校企合作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临床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临床一线最新生产设备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临床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总有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赵珊,魏娜,王春梅,赵岳*(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摘要]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助产人才的需求,借鉴国际经验和标准,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构建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能力、三个体系,具体为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助产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线,强化本科助产人才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本科助产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助产;本科;教育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20[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15)12-0039-02目前发达国家助产已发展成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须有本科以上专业教育背景[1]。

而我国助产人才严重匮乏,且以专科层次为主[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护理学类仅设护理学专业,未设助产学专业。

由此,在我国创建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尤为重大。

一、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助产人才的需求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设置规定,根据国际助产联盟对助产士角色和功能定位的标准,发挥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优势,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能力、三个体系,具体为: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助产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线,强化本科助产人才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本科护理学通科教育+助产专科化培养的本科助产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以助产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途径的本科助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五个“一”的突破在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了五个“一”的突破。

1.一个模式。

构建了护理学通科与助产专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形成本科助产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体现了医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举、知识与能力并重、护理通科与助产专科互通的人才培养特色。

2.一个平台。

创建了符合国际助产士岗位能力标准的本科助产专业化实践教学平台,自主设计了“助产综合实验室”和“多功能社区实验室”,合作共建了助产临床与社区实*通讯作者践教学基地,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为本科助产专业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提供经验。

3.一支团队。

打造了基础与临床结合、医护结合、专兼职结合的优势互补的助产师资队伍。

一系列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助产师资团队建设提供了保障。

4.一本教材。

在完成《助产学》自编教材编写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使用与修订,主编了国内第一版本科助产教材《助产学》,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于201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本科助产教材建设的空白。

5.一个载体。

形成了深化本科助产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载体。

以“本科教学工程”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将本科助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融入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品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等项目的建设中,不断提高本科助产人才培养质量。

经实践检验,成效显著。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借鉴国际经验和标准,构建护理学通科与助产专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论证,比较分析了国外本科助产专业培养方案与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异同,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设置整合课程如临床应用护理学(国家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增加助产课程模块(如胚胎学、医学遗传学、助产学等课程),形成了护理通科+助产专科的助产课程体系;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实验教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临床见、实习—毕业科研”课内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依托自主设计建成的“助产综合实验室”“多功能社区实验室”和遴选的临床、社区助产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系统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助产实践体系;通过情景教学、CBL、TBL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我校首创的医护融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出科考试、毕业综合考试及毕业论文考核,考察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考察孕检、产检、待产、接产、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产后家庭访视及围产健康教育、母婴人文关怀等)和职业发展能力(护患沟通、团队合作、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2.建设基础与临床结合、医护结合、专兼职结合的优势互补的助产师资队伍。

分析了国际标准的助产士应具备融合护理学与围产医学知识能力的特点,而现有师资结构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已无法满足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助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施了临床教师聘任制,遴选聘请优秀临床医、护及助产士为兼职教师。

通过“外引内培”组建“双师型”专职助产教学团队,资助骨干教师国内外学习交流,借助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形成“校—院—室”三级培训机制,通过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基础与临床教师集体教研制度、专职教师临床进修制度、教师临床技能评估制度等,提升助产专业教学能力。

3.建立情境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将助产人才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纳入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并结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社区志愿者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情境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四、探索与实践的效果1.教学成果。

“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1)尚没有成熟的本科助产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助产仅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我国毕业后教育尚没有统一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和标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无法与国际助产联盟规定的人才标准对接。

(2)尚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的本科护理学培养方案中缺乏系统的助产知识体系和岗位能力培养体系。

(3)现仅有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本科助产人才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平台。

(4)现有的护理学师资队伍的现代助产理念、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等均与国际助产联盟实践标准脱节,成为影响助产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5)本科助产人才培养尚无助产学本科专用教材。

“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人才培养效果。

历经五届助产人才培养对本科护理学助产人才“123”培养模式的实践检验,我校毕业生毕业率100%、就业率100%,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已成为天津市助产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本科助产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今晚报、人民网等媒体对我院本科助产人才培养进行了报道,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五、结语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已涵盖从生命形成至诞生的整个重要阶段。

助产事业是协助生命诞生的伟大事业,而助产教育事业是这项伟大事业的重要基础,培养高素质助产人才刻不容缓。

为提高中国助产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我国妇女和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科助产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本科护理学助产人才为目标。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推动我国助产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顾春怡,丁焱.助产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的现况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1):63-66.[2]张明娥.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2,3:82-83.[收稿日期]2014-11[作者简介]赵珊,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mode of theshortage of personnel in undergraduate midwiferyZhao Shan,Wei Na,Wang Chunmei,et al(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300070,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for midwifery personnel,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standards,we adhere to the philosophy of“Perfect person education”which integrates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training,construct the“123”training mode for professional midwifery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program,the core of which is midwifery post competency cultivation,including one main line,two abilities,three systems.Key Words:Midwifery;undergraduate;edu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