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实验二
无线传感器实验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无线传感网络实验之丢包率检测日期 2014年12月30日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代码的编写测试节点的发送功率和距离的远近对接收节点的丢包率的影响。
对发送功率的设置是通过修改CC2420.h文件中的参数实现的。
其中距离的远近的调节是容易实现的。
而对丢包率的计算是由接收节点的主机B将收到的数据包打印到屏幕上,主机A烧写的节点则是实现每次发送100个数据包。
二、程序源代码主机A(发送方)✧BlinkToRadio.h#ifndef BLINKTORADIO_H#define BLINKTORADIO_Henum {AM_BLINKTORADIO = 6,TIMER_PERIOD_MILLI = 250};typedef nx_struct BlinkToRadioMsg {nx_uint16_t nodeid;nx_uint16_t counter;} BlinkToRadioMsg;#endif✧BlinkToRadioAppC.nc#include <Timer.h>#include "BlinkToRadio.h"configuration BlinkToRadioAppC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MainC;components LedsC;components BlinkToRadioC as App;components new TimerMilliC() as Timer0;components ActiveMessageC;components new AMSenderC(AM_BLINKTORADIO);components new AMReceiverC(AM_BLINKTORADIO);App.Boot -> MainC;App.Leds -> LedsC;App.Timer0 -> Timer0;App.Packet -> AMSenderC;App.AMPacket -> AMSenderC;App.AMControl -> ActiveMessageC;App.AMSend -> AMSenderC;App.Receive -> AMReceiverC;}BlinkToRadioC.nc#include <Timer.h>#include "BlinkToRadio.h"module BlinkToRadioC {uses interface Boot;uses interface Leds;uses interface Timer<TMilli> as Timer0;uses interface Packet;uses interface AMPacket;uses interface AMSend;uses interface Receive;uses interface SplitControl as AMControl;}implementation {uint16_t counter;message_t pkt;bool busy = FALSE;void setLeds(uint16_t val) {if (val & 0x01)call Leds.led0On();elsecall Leds.led0Off();if (val & 0x02)call Leds.led1On();elsecall Leds.led1Off();if (val & 0x04)call Leds.led2On();elsecall Leds.led2Off();}event void Boot.booted() {call AMControl.start();}event void AMControl.startDone(error_t err) {if (err == SUCCESS) {call Timer0.startPeriodic(TIMER_PERIOD_MILLI);}else {call AMControl.start();}}event void AMControl.stopDone(error_t err) {}event void Timer0.fired() {counter++;//发送100个数据包if(counter <101) {if (!busy) {BlinkToRadioMsg* btrpkt =(BlinkToRadioMsg*)(call Packet.getPayload(&pkt,sizeof(BlinkToRadioMsg)));if (btrpkt == NULL) {return;}btrpkt->nodeid = 10;btrpkt->counter = counter;if (call AMSend.send(AM_BROADCAST_ADDR,&pkt, sizeof(BlinkToRadioMsg)) == SUCCESS) {busy = TRUE;}}}}event void AMSend.sendDone(message_t* msg, error_t err) {if (&pkt == msg) {busy = FALSE;}}event message_t* Receive.receive(message_t* msg, void* payload, uint8_t len){if (len == sizeof(BlinkToRadioMsg)) {BlinkToRadioMsg* btrpkt = (BlinkToRadioMsg*)payload;setLeds(btrpkt->counter);}return msg;}}✧MakefileCOMPONENT=BlinkToRadioAppCinclude $(MAKERULES)主机B(接收方)✧BlinkToRadio.h#ifndef BLINKTORADIO_H#define BLINKTORADIO_Henum {AM_BLINKTORADIO = 6,TIMER_PERIOD_MILLI = 250};typedef nx_struct BlinkToRadioMsg {nx_uint16_t nodeid;nx_uint16_t counter;} BlinkToRadioMsg;#endif✧BlinkToRadioAppC.nc#include <Timer.h>#include "BlinkToRadio.h"configuration BlinkToRadioAppC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MainC;components LedsC;components BlinkToRadioC as App;components new TimerMilliC() as Timer0;components ActiveMessageC;components new AMSenderC(AM_BLINKTORADIO);components new AMReceiverC(AM_BLINKTORADIO);App.Boot -> MainC;App.Leds -> LedsC;App.Timer0 -> Timer0;App.Packet -> AMSenderC;App.AMPacket -> AMSenderC;App.AMControl -> ActiveMessageC;App.AMSend -> AMSenderC;App.Receive -> AMReceiverC;}BlinkToRadioC.nc#include <Timer.h>#include "BlinkToRadio.h"#include "printf.h"module BlinkToRadioC {uses interface Boot;uses interface Leds;uses interface Timer<TMilli> as Timer0;uses interface Packet;uses interface AMPacket;uses interface AMSend;uses interface Receive;uses interface SplitControl as AMControl;}implementation {uint16_t counter;message_t pkt;bool busy = FALSE;uint32_t nowtime;uint16_t Number=0;event void Boot.booted() {call AMControl.start();}event void AMControl.startDone(error_t err) {if (err == SUCCESS) {}else {call AMControl.start();}}event void AMControl.stopDone(error_t err) {}event void Timer0.fired() {printf("now is:%d\n",(call Timer0.getNow()));printfflush();call Leds.led0Toggle();}event void AMSend.sendDone(message_t* msg, error_t err) {if (&pkt == msg) {busy = FALSE;}}event message_t* Receive.receive(message_t* msg, void* payload,uint8_t len){if (len == sizeof(BlinkToRadioMsg)) {BlinkToRadioMsg* btrpkt = (BlinkToRadioMsg*)payload;if(btrpkt->nodeid==10){//====================================if (!busy) {call Leds.led2Toggle();Number++;printf("No.%d pakage is received,thenumber:%d\n",btrpkt->counter,Number);printfflush();if (call AMSend.send(AM_BROADCAST_ADDR, &pkt,sizeof(BlinkToRadioMsg)) == SUCCESS) {busy = TRUE;}}}}return msg;}}MakefileCOMPONENT=BlinkToRadioAppCCFLAGS += -I$(TOSDIR)/lib/printfinclude $(MAKERULES)三、实验步骤1.在实验四的代码基础上,修改BlinkToRadioC.nc中的事件Timer0.fired()和事件Receive.receive中收到数据包后输出对应的信息。
无线通信小班-两径模型仿真实验二
εr是 大地的介电常数
当d充分大时,
接收功率:
当d充分大,接收功率与d4成反比,且与波长λ无关(接 收功率并没有随着频率增大而单调减小) 临界距离dc :Δφ=π dc =4hthr/λ
Thank You!
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反射路径相对于直射路径的时 延,即: 1.如果发射信号相对于时延扩展是窄带的:
窄带信号的接收功率:
差
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
d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 ht发送天线高度, hr接收天线高度, 由几何关系得到: 当d>> ht + hr 当地面反射系数:
两径模型仿真实验二
两径模型:用在单一的地面反射波在多径效应中起主 导作用的情形
两径模型仿真实验二
接收信号:经自由空间到达接收端的直射分量+经过地 面反射到达接收端的反射分量
直射分量 反射分量?
反射路径:x&x’: x+x’ 接收信号:
反射波相对于直射波的时延 直射方向上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的乘 积,R地面反射系数 x方向上发送天线和x’方向上接收天线 增益乘积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家庭无线网络连接实验二
家庭无线网络连接实验二
具体操作步骤以书本的上工作任务操作为依据,让学生能熟悉模拟器的操作环境。
实验二
1、PC1到PC4的IP地址为192.168.0.1~192.168.0.4,(可以参考书本上所给信息)。
2、要求在无线设备上设置连接的密码12345678,密码类型为WPA2-Personal。
SSID广播标记为11WG2。
3、实验拓扑图
图1
3、完成后以截图的方式显示实验效果,如下图,显示的是PC1与PC4之间的连通情况,并保存实验文件,文件名就是该实验名,如“家庭无线网络连接实验二.pkt”。
图2
解决关键:进入到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如图3与图4,的设置。
图3
、图4。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拓扑图报告
实验二网络硬件认知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网络设备。
2.了解传输介质,掌握RJ-45跳线的制作方法。
3.熟悉实验室网络环境。
二、实验设备1.网络设备一组(包括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2.PC机两台3.RJ-45插头(水晶头)若干4.压线钳一把5.测线器一个6.五类双绞线三、预备知识1.网络设备(1)网卡(NIC)用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传输速度分可分为10Mb/s、100Mb/s、1000Mb/s、10/100Mb/s 自适应、10/100/1000Mb/s自适应等;2)按连接的网络介质类型可分为粗缆(AUI接口)、细缆(BNC接口)、双绞线(RJ-45接口)、光纤、无线等;RJ-45AUIBNC3)按网卡芯片在计算机主板的位置可分为独立网卡、集成网卡等。
(2)集线器和交换机1)功能:集线器(HUB)也称中继器,主要提供信号的放大功能,它工作在网络的物理层。
交换机根据数据中的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它工作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2)分类:按带宽可分为10M、100M等;按端口数分为4、8、16、24口等。
3)区别:虽然它们都可实现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但因为集线器为共享的工作方式,所以性能远不如交换机。
(3)路由器1)功能: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它为不同网络(包括类型和子网)之间的报文寻找路径并存储和转发,它工作在网络的网络层。
2)接口类型: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
2.传输介质(1)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覆盖空间大,用于无线局域网;⏹微波:高带宽,只能进行视距传输,用于卫星通信、建筑物之间通信;⏹红外线:方向性强、距离短,用于室内通信。
(2)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通常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等。
第五、六类双绞线利用增加缠绕密度、高质量绝像材料,极大地改善了传输介质的性质。
超五类双绞线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布线标准:a)TIA/EIA 568B 线序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TIA/EIA 568A 线序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两种标准没有本质区别,工程中布线用586B标准较多。
Lab2_无线MAB_802.1x_WebAuth配置指南
Lab2: 无线MAB 802.1X WebAuth配置指南一、目的 (1)二、实验环境 (1)实验2.1:基于MAB的无线终端设备认证 (3)实验2.2:基于802.1X的无线终端设备认证 (7)实验2.3:基于LWA的无线WebAuth认证 (11)实验2.4:基于CWA的无线WebAuth认证 (16)一、目的本实验介绍了如何通过思科ISE,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MAB、802.1x和WebAuth 的配置步骤,包括:无线网络中的802.1x、MAB、WebAuth认证的配置步骤通过VLAN或DACL对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控制本实验包含了8个Pod,以下的实验步骤是以Pod1为例,其他Pod需要根据Pod的编号,使用相对应的IP地址。
二、实验环境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网络拓扑图:说明:在VMWare上安装了8套ISE虚拟机,每套ISE的IP地址分别为10.10.10.71到10.10.10.78,分别对应Pod1到Pod8。
说明:每个Pod的IP地址是独立分配的,注意不要混用。
Windows Server 2008基本配置(所有Pod共用一套Windows 2008):版本:Windows Server 2008 Enterprise R2启用NTP服务启用Web服务器实验2.1:基于MAB的无线终端设备认证目的了解无线MAB和802.1X的认证过程,以及在无线控制器WLC和ISE上如何配置基于MAC地址跳过认证,即MAB(MAC Authentication Bypass)的认证过程。
(1)了解WLC上MAB和802.1X的配置和认证过程(2)通过配置MAB对不支持802.1X的设备进行认证和授权在本实验中,使用了iPhone做为终端设备来进行MAB测试。
配置步骤1.在ISE添加NAD设备登录到ISE管理界面,进入Administration > Network Resources > Network Devices,点击Add,输入以下信息,其它保持缺省值,将WLC2504加入到ISE上。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无线电原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证明无线电原理。
实验一:产生无线电波材料:1. 一个电源2. 一个电磁铁3. 一根电线4. 一个螺旋形天线步骤:1. 将电源接入电线,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磁铁上,并将电磁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螺旋形天线上。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
4. 用一台无线电接收器接收来自螺旋形天线的信号。
结果:我们能够在接收器上听到来自螺旋形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产生的声音。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波的产生。
当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时,它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
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螺旋形天线发射出去,形成无线电波。
这些无线电波被接收器接收,并通过扬声器转化成声音。
实验二:无线电通信材料:1. 两个无线电收发器2. 两个天线步骤:1. 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2. 将另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3. 将两个无线电收发器的电源打开,并将它们设置为相同的频率和通信方式(例如,模拟或数字)。
4. 用一个收发器发送一条信息,并用另一个收发器接收这条信息。
结果:我们可以在接收器上接收到发送的信息。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通信的原理。
当一个收发器发送信息时,它将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的天线接收到这个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读的信息。
实验三:无线电遥控材料:1. 一个无线电遥控器2. 一个无线电接收器3. 一个电动玩具汽车步骤:1. 将无线电接收器连接到电动玩具汽车上的电路。
2. 将无线电遥控器的电池安装好,并将其与无线电接收器进行配对。
3. 在无线电遥控器上选择一个动作(例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4. 按下对应的按钮,观察电动玩具汽车的动作。
结果:当按下按钮时,电动玩具汽车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遥控的原理。
当我们按下无线电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它会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册班级2021级网络工程专业学号_姓名_指导教师_实验室理工楼439#__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二〇一三年九月实验一无线局域网日期:2021/10/24一、实验目的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学习使用USB无线网卡与无线AP进行通信二、实验环境与工具Windows2000/XP、无线网络结构、USB无线网卡三、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Infrastructure连接模式;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Ad-Hoc连接模式;四、实验步骤:首先,禁用有线的“本地连接〞,采用两种方式〔Infrastructure/Ad-hoc模式〕完成实验如下:建立与AP的通信:与AP连接,上Internet的步骤与方法〔请附图〕——网络搜寻结果如下列图所示:1图2 AP网络连接状态——设定主机的 IP地址:图4 IP配置图——Internet上网:3图5 网络连接网页浏览结果建立点-点地连接:与同学或者自己的无线设备互联的步骤与方法〔请附图〕——进行无线AdHoc的设定:图6 设置AdHoc——设定SoftAP并建立起本地连接:图7 软AP模式——网络连接连接状态:5图8 开启网络图9 网络连接状态五、实验总结:完成情况:成功使用Infrastructure模式和Ad-hoc模式构建局域网。
出现问题:AP信号很弱,连接不稳定。
解决方案:刷新后重新连接。
自我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对无线网络的连接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无线网卡设备的操作有了初步的体验,乐趣无穷。
未来无线网络开展具有无线潜能,希望自己能对其进一步了解,紧随其开展的步伐。
思考:1.无线网卡与以太网都有哪些区别?无线网卡是终端无线网络的设备,是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进行上网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
具体来说无线网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用无线来上网的一个装置。
以太网卡也是我们俗称的有线网卡,是需要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上网的。
2.无限网卡与无线上网卡是同一种设备吗?无线网卡一般是指需要同无线路由器进行连接上网的网络连接设备,这类设备只能通过无线路由器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无线路由器的互联网端口共享上网,在插上无线网卡并且路由器网关正常的情况下插上就能用。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无线AP的配置要点●掌握无线宽带路由器的配置要点●掌握SSID的概念二、实验原理SSID/E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也就是“服务区标识符匹配”、“业务组标识符”的简称,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通俗的说,它就好比有线局域网中的“工作组”标识一样,或好比是无线客户端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一道口令一样,只有在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才能让无线网卡访问无线路由器,这也是保证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配备无线网卡的无线工作站必须填写正确的SSID,并与无线访问点(AP或无线路由器)的SSID相同,才能访问AP;如果出示的SSID与AP或无线路由器的SSID不同,那么AP将拒绝他通过木服务区/工作组上网。
因此可以认为SSID 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口令认证机制,实现一定的安全。
要更改无线网卡的SSID除了在无线网卡配置程序中更改外,还可再操作系统中直接更改。
三、实验拓扑如图所示:四、实验文档IPDATA-CCNA 实验15.pkt五、实验步骤⏹打开实验文档确保所有设备已经正确运行;步骤:双击各个设备,检查电源是否全部开启。
⏹配置路由器RTA:✧FastEthernet0/0的接口IP地址为210.10.10.1/24FastEthernet0/1的接口IP地址为220.10.10.1/24步骤:1.单击路由器RT-A,选择“配置”选项卡2.选择FastEthernet0/0项目,如图所示:3.“端口状态”选择开启;“IP地址”填写“210.10.10.1”;“子网掩码”需要经过计算,已知前24位是网络前缀,故应填写为“255.255.255.0”,如图所示:4.同样,选择FastEthernet0/1项目,按照刚刚的方法进行配置,如图所示:在AP、PC11、PC12上配置同样SSID="ipdata",确保PC11、PC12能够与AP 建立正确无线连接。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无线信号的基本传输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无线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学习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叠加后的信号中提取出信息信号的过程。
2. 频率选择:根据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
3.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对信号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
4. 信号衰减与反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距离、障碍物等因素发生衰减和反射,影响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无线信号发射器2. 无线信号接收器3. 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等)4.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5. 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搭建实验平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畅通。
3. 信号发射:调整发射器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使信号稳定发射。
4. 信号接收:调整接收器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接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5. 信号测试: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测试,如测量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6.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信号发射参数:记录发射器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2. 信号接收参数:记录接收器的频率、增益、带宽等参数。
3. 信号测试结果:记录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性能。
实验二 安全Ad hoc无线网络组建
实验二安全Ad Hoc无线网络组建学号:姓名:王磊【实验题目】安全Ad Hoc无线网络组建【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目的】(1)掌握小型Ad Hoc无线网络的构建及其安全设置;(2)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机制,理解以WEP算法为基础的身份验证服务和加密服务。
【实验原理】无线对等网,即Ad Hoc,也称为无线自组织网,是指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
通过在windows系统下给台式PC安装无线网络接口卡,可以实现台式PC的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实现无AP的PC无线对等网的组建。
【实验环境描述】四台安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已安装有无线网卡。
【实验步骤】(1)SSID和WEP设置1)在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上,从“控制面板”中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如图2-6所示。
2)右击“无线网络连接”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无线网络连接属性”复选框,如图2-7所示。
3)单击“首选网络”选项组中的“添加”按钮,显示“无线网络属性”对话框,如图2-8所示。
该对话框用来设置网络。
①在“网络名(SSID)”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名称,如“hotspot”、“cy”等,无线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需要使用该网络名进行连接②在“网络身份验证”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网络验证的方式,建议选择“开放式”。
③在“数据加密”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是否启用加密,建议选择“WEP”加密方式。
(在“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处,可选或不选-若不选,则可以自主设置密钥)。
图2-6 “网络连接窗口”(截图仅供参考)图2-7 “无线网络连接属性”对话框4)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所添加的网络显示在“首选网络”选项组中。
5)单击“高级”按钮,打开“高级”对话框,如图2-9所示。
选中“仅计算机到计算机(特定)”单选按钮。
图2-8 “无线网络属性”对话框图2-9 “高级”对话框6)单击“关闭”按钮返回,再“确定”按钮关闭。
实训二搭建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
搭建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实验名称:搭建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
实验目的:掌握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的概念及搭建方法。
背景描述:假设你供职的公司租用一个新房间作为会议室,并且希望在会议室中能上网。
你作为公司的网络管理员上司建议说:如果用有线上网的话。
需要在会议室中穿墙凿洞,重新布线,而且开会是也不能保证大家都有线上网,因此应该在会议室里实现无线上网,使大家在开会时的交流及信息的互通更为方便。
公司采纳了你的意见用AP设备在会议室搭建了无线网络。
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你的能力也得到了上司的认可。
需求分析:需求1.新会议室能够上网分析1. 单就上网这个需求来讲,可以有无线与有线两种选择。
有线网络可采用交换机、路由器等常见网络设备组网,无线网络则可采用无线AP来搭建,采用哪种方式更好呢?需求2.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证参会人员能接入网络。
分析2.有线网络的使用,布线是关键,并且需要一定的部署时间;无线网络方便快捷,而且部署灵活,适合移动办公的场所。
实验拓扑: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就是公司会议室中通过无线AP,实现几台计算机之间无线通信的工作场景,通过无线AP、无线网卡实现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通信。
实验设备:无线接入设备AP(一台)、无线网卡(2块)。
实验原理: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无线网络部署方式,无线客户端通过无线接入点接入网络,任意无线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都需要无线接入点进行转发。
与自组网络模式无线网络相比,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网络可控性和可伸缩性更好。
实验步骤:(1).配置测试计算机STA1,与无线接入设备AP(RG—WG54P)相连接。
一)用一根直线通线将测试计算机STA1与无线接入设备AP(RG-WG54P)供电模块的Network口相连。
二)在Windows控制面板中,打开网络连接页面。
三)配置测试计算机STA1本地连接的TCP/IP,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如图所示。
实验2 搭建Ad-Hoc模式的无线网络
实验2 搭建Ad-Hoc模式的无线网络一实验目的掌握自组网(Ad-Hoc)模式无线网络的概念及搭建方法二背景描述张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型企业担任网络管理员,在与前任网管交接工作时,发现手上没有交叉线,两台电脑的资料不能快速共享,但是张三很快发现所有计算机上都安装有无线网卡,于是张三建议用Ad-Hoc的方式来组网,通过无线网卡来快速地开展工作。
三需求分析需求1:在缺失交叉线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文件共享。
分析1:用无线网卡建立网络,通过无线实现主机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实验拓扑图1 实验拓扑图表1 实验网络IP地址分配计算机名 IP地址子网掩码STA1 192.168.[组号].1 255.255.255.0STA2 192.168.[组号].2 255.255.255.0STA3 192.168.[组号].3 255.255.255.0五实验设备与要求计算机(或其它移动终端)、无线网卡(内置或外置);3人一组。
六实验原理自组网络(Ad-Hoc)是没有固定基础设施(即没有 AP)的无线局域网,这种网络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网络。
自组网模式无线网络是一种省去了无线接入点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
由于省去了无线接入点,自组网(Ad-Hoc)模式无线网络的架设过程较为简单,但是传输距离相当有限,因此该种模式较适合满足一些临时性的计算机无线互联需求。
七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计算机上安装或启动无线网卡,如图2所示。
【启动的具体步骤:打开网络连接窗口(桌面-右键“网上邻居”,选择“属性”),选定“无线网络连接”,点击右键,选择“启用”。
】图2 启动计算机的无线网卡2、设置计算机的无线网络连接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具体步骤如下:(1)右键点击“无线网络连接”,选择“属性”,弹出“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窗口。
(2)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窗口,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点击“属性”,弹出相关窗口;(3)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图3所示。
无线网络实验二.无线局域网安全性实验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安全性实验一、实验背景、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掌握无线局域网络环境下安全选项的设置,无线数据抓包工具的使用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未经同意不得随意更换您使用的设备。
二、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计算机、Dlink DWL-2100AP或Dlink DWL-140无线网卡,Omnipeek5.x软件三、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四、实验任务1、熟悉Omnipeek5.x软件的使用2、对比无线局域网络在设置安全性与不设置安全性时的802.11MAC包结构五、实验内容(步骤)1、安装无线网卡及驱动,配置无线接入点2、安装Omnipeek5.x软件3、请按“实验2.说明.Doc”中的内容进行实验并记录分析结果六、完整的实验(算法、程序、电路或相关数据等)记录(不够可在第四页续)无线网络安全性实验说明一、分组说明及信道分配1、第一、四组使用1号信道2、第二、五组使用6号信道3、第三、六组使用11号信道二、实验说明一1、地址分配a)STA1<=>192.168.0.1b)Switch_telnet<=>192.168.0.250c)Monitor<=>192.168.0.2542、AP不设置任何安全选项3、Monitor主机上运行Omnipeek5.X软件用来抓取无线数据包,可以滤去beacon帧,4、在STA1上,通过远程访问Switch_telnet交换机5、分析抓取的数据包,找到远程访问交换机的登录口令6、如果实验条件中没有交换机可以使用,则可以使用如下拓扑结构,利用3comftp 软件搭建ftp 服务,创建新用户,然后使用新用户访问ftp 服务器,此时抓取数据包。
注:每个实验小组AP 都会工作在特定信道(为了防止实验小组信道冲突,请自行协商使用),请只抓取该信道内的数据帧。
三、实验说明二1、仍按实现说明一中的方式进行联网2、AP 配置WEP ,40bits 的安全策略3、STA1也设置WEP4、再按实验说明一中的步骤3-5进行实验四、结果分析1、对比不加密的无线局域网络数据包与使用WEP 加密的无线网络数据包的包结构,并做简要分析。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我们首先测试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室外空间设置了不同距离的接收器,并逐渐增加了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
通过测量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强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对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明显的影响。
障碍物越多,信号传输距离越短。
2. 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金属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作用更大,而木质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3. 信号的传输距离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和地形等。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信号传输距离会进一步减小。
实验二:无线网络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测试了无线网络的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设置了一个路由器,并连接了不同数量的设备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无线网络速度的下降。
当设备数量超过路由器的处理能力时,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将明显减慢。
2. 无线网络的速度还受到设备之间的干扰影响。
当设备之间距离过近时,它们之间的信号干扰会导致速度下降。
3. 使用更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ac或802.11ax,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容量,从而更好地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
实验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评估最后,我们评估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漏洞测试工具,如Aircrack-ng和Wireshark,对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进行了渗透测试。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开放的无线网络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劫持或破解无线网络的通信,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最新实验报告-RIP路由实验二
最新实验报告-RIP路由实验二在本次的RIP路由实验中,我们深入探讨了RIP(Routing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路由选择中的应用。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网络环境,观察和分析RIP协议在不同网络拓扑下的表现。
实验环境:我们搭建了一个包含五台路由器的模拟网络,每台路由器运行RIP协议。
网络拓扑设计为一个星型结构,中心路由器连接四个边缘路由器,每个边缘路由器又连接到不同的网络段。
实验步骤:1. 配置路由器:首先,我们在每台路由器上配置了RIP协议,并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发送和接收路由更新信息。
2. 模拟流量:通过在网络的不同部分生成流量,我们模拟了实际的网络通信情况。
3. 观察路由表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检查各路由器的路由表,记录路由信息的变化。
4. 分析路由选择:通过对路由表的分析,我们研究了RIP协议如何选择最优路径,以及在网络变化时如何快速收敛。
实验结果:实验显示,RIP协议能够有效地在网络中传播路由信息,并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进行快速的路由重新计算。
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中,RIP协议能够保持较低的路由表更新频率,减少了网络的开销。
然而,在网络拓扑复杂或者链路成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下,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可能会导致暂时的路由环路。
结论:RIP协议作为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到中型的网络环境。
它简单易于配置,但在大型网络或频繁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考虑更高级的路由协议,如OSPF或BGP,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未来的工作将包括对RIP协议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探索其与其他路由协议的协同工作机制。
无线自组网实验报告
《传感网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物联网工程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 2015年 12月 21日目录实验二无线自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描述与实验结果分析…………………………………………………5.实验思考…………………………………………………………………………实验一点对点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自组网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ZigBee协议栈和传感器组件无线自组网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使用lAR Embedded Workbench环境和物理地址烧写软件smadRF Flash Programmer,利用ZigBee协议栈和传感器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学习zigbee网络组成过程以及各个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三、实验步骤1.给zigbee模块下载程序:1.1使用JTAG仿真器连接zigbee模块和PC机;1.2 打开软件SmartRF Flash PrOgramme(物理地址烧写软件):1.3下载*.hex文件。
找到下载所需的程序(*.hex文件),分别为协调器程序以及各个传感器板卡程序。
使用Sma戌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将*.heX文件下载到协调器以及各个传感器模块中(协调器模块已经集成在ARM网关上。
首先,使用Smad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打开将要下载的*.hex 文件, 然后,打开“协调器*.hex”文件后,打开将要下载的*.hex文件点击Perform actions, 最后,完成对*.hex 文件的烧写,即完成了对协调器程序文件的烧写.如图: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其他传感器终端节点模块进行程序烧写。
实验二SSB通信系统
实验二 SSB 通信系统一、实验目的深入理解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掌握软件无线电软硬件平台、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SSB 通信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利用软件模块设计SSB 调制与解调器,调整参数,并进行参数测试。
三、实验仪器1 USRP 实验平台 一台2 计算机 一台四、实验原理1 SSB 调制原理双边带调幅所产生的上下两个边带包含的信息相同,所以只需要传输其中任意一个边带就可以了。
将DSB 信号中的某一个边带去除,所得到的就是单边带调制信号。
单边带信号的突出优点是节约了传输频带。
另外,对于话音信号的单边带解调,可以不用恢复载波相位,甚至接收机的本地载波与发射机的发送载波之间存在少量频率差,话音信号的解调输出失真也不大。
单边带调制(SSB ):双边带信号两个边带中的任意一个都包含了调制信号频谱M (ω)的所有频谱成分,因此仅传输其中一个边带即可。
这样既节省发送功率,还可节省一半传输频带。
其上边带、下边带表达式为:综合为2 SSB 调制的方法,最基本的是移相法和滤波法。
11cos cos sin sin 22m m c m m c A t A tωωωω=−1()cos()2USB m C m s t A t ωω=+111()cos()cos cos sin sin 222LSB m C m m m c m m c s t A t A t t A t t ωωωωωω=−=+S SSB(t) 11()cos()cos cos sin sin 222LSB m C m m m c m m c s t A t A t t A t t ωωωωωω=−+± 111()cos()cos cos sin sin 22LSB m C m m mc m m c s t A t t t A t t ωωωωωω=−=+2.1 SSB 调制——相移法图1 SSB 模块框图a 、图中的 经过相移网络后,输出为 。
无线数字信令
实验二无线数字信令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无绳电话的测量,熟悉一般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信令的基本概念,包括信令、数字信令帧结构及传输协议等概念。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中除用户信息(如话音)外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与用户信息传输系统是二个相伴随的系统,共同构成整个通信系统。
信令完成呼叫接续的建立、拆除、监控等一系列的操作与控制,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的传输。
因此,信令可以看作是整个通信网络的神经中枢。
对于电路交换通信系统,用户信息是在呼叫接续完成后建立的逐段连接的信息通道中传输。
与此对应,信令也是在信令通道中逐段传输、转发及实施控制。
按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在物理上是否独立,信令分为共路信令及随路信令。
共路信令集中在独立的信令通道中传输。
随路信令在用户信息通道中采用时分、频分等方式随同用户信息一起在信息通道中传输。
按信令形式不同,信令分为模拟信令和数字信令两类。
模拟信令包括音频信令及其它形式的模拟信号,它应用早,现在仍应用在许多通信系统中,例如PSTN 模拟用户线信令全为模拟信令。
数字信令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等一系列明显优点,已成为目前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主要形式。
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信令帧结构如图2-1所示,它包括位同步码(又称为前置码)、帧同步(又称为字同步)、有效数据(包括地址、命令和其它数据)及纠错码四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图2-1 典型的数字信令帧结构(1)位同步:数字通信收端必须从接收的数据流中提取位同步,才能对数据准确进行积分、采样和判决,正确恢复发端数据。
位同步建立需要时间,而数字信令是突发的数据串,收端必须在帧同步及有效数据收到之前建立位同步,因此在信令的帧同步前集中加入一段位同步码。
(2)帧同步:帧同步位于一个信令帧有效数据的起点,相当于时分多路通信中的帧同步,作为帧同步的特殊码组必须具有尖锐峰值的自相关函数,便于与随机的数字信息相区别。
常用的有巴克码和m序列。
位同步及帧同步统称同步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δ ) = σ 2ψ dB e −δ / X c
(2.4)
其中的 X c 为去相关距离,当距离 δ 等于 X c ,协方差的最大值为 e −1 。 2、先产生一个功率为 σ 2ψ dB 高斯白噪声过程,然后通过一个响应为 e −δ / X c 的一阶滤波器得到协方 差为公式(2.4)的阴影衰落过程, X c =20m,画出仿真得到的衰落过程。假设采样间隔为 1m,距离范围是 0m-200m。注意对数正态阴影的均值反映路径损耗,因此画图时可将结果按均值为 0dB 进行归一化。
(2.2)
版本 1 2014.10.9 当 ∆ϕ = π 时,可近似得到临界距离为 d c = 4ht hr / λ 。 当 d 足够大时, d >> ht + hr 时,接收功率近似为:
ht h r G l Pr = Pt 2 d
2
(2.3)
2、当两径模型的距离范围是 1m 到 1000m,参数为 f = 900MHz 、R=-1、 ht =50m、 hr =2m ,
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 3.2.1 节中给出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功率谱密度设计一个让高斯过程通过的滤波器,建 立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瑞利衰落仿真器。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 6 :平衰落信道的仿真实验(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带中断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过程,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设平衰落信道的带宽为 20MHz,若将发射功率固定为 P ,则接收信噪比有五个可能取值: r1 =20dB, r2 =15dB, r3 =10dB, r4 =5dB, r5 =0dB,对应出现的概率为 P 1 =0.1, P2 = P4 =0.2, P3 = P5 =0.25,假设只有接收端已知 CSI。 2、 画出带中断率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曲线( 0 <= Pout < 1 ),以及对应的能被正确接收的平均接收 速率,得到能被正确接收的最大平均速率。
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带中断率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曲线,得到能被正确接收的最大平均速率。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 7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仿真实验( *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最佳二维注水法功率控制,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设某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总带宽为 12MHz,相干带宽为 Bc =4MHz,将该信道划分为三个带宽 为 Bc 的子信道,并假设各个子信道服从瑞利衰落且相互独立。各子信道平均增益分别为
2 . 2 :两径模型的仿真实验二( *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两径模型中的路径损耗,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根据两径模型中,窄带信号的接收功率公式为:
λ Pr = Pt 4π
'
2
Gl l
+
R G r e − j∆ϕ x + x'
l = (ht − hr ) 2 + d 2
(2.2)
当 ∆ϕ = π 时,可近似得到临界距离为 d c = 4ht hr / λ 。 2、 如果两径模型的参数为 f = 900MHz 、R=-1、 ht =50m 、 hr =2m, Gl =1,请按照不同的 G r 值, G r =1, G r =0.3、 G r =0.1、 G r =0.01 时,画出 d=1m 到 100km 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 曲线。 3、 计算出临界距离 d c = 4ht hr / λ ,并标注在关系曲线中。将图的起点归一化为 0dB。 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公式(2.1)给出的数学表达式编写程序,得到需要的关系曲线和临界距离的标注。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2 2 E H 1 [i ] =1、 E H 2 [i ] =0.5、 E H 3 [i ] =0.125。总发送功率为 30mW,接收端噪声
的功率谱密度为 N 0 =0.001 µ W/Hz。
版本 1 2014.10.9
2 . 3 :对数正态阴影衰落的仿真实验(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对数正态阴影衰落随距离变化的过程,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将阴影衰落ψ (d ) 看成一阶自回归过程,对于距离为 δ 的两个点处的阴影衰落,假设他们有相同 的均值 µψdB ,则其协方差为:
2
(2.1)
其中, ∆ϕ = 2π ( x + x − l ) / λ 是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d 表示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
ht 表示发送天线高度, hr 表示接收天线高度。由几何关系有下式:
x + x ' = ( ht + h r ) 2 + d 2 l = (ht − hr ) 2 + d 2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容量随平均接收信噪比变化的关系,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对于给定的平均功率受限为 P 且接收端已知 CSI 的衰落信道,根据香农容量为:
C=
∫0 B log 2 (1 + γ ) p(γ )dγ
∞
(2.5)
2、 给出对数正态衰落(标准差 σ = 8dB )、瑞利衰确 定的容量随平均信噪比变化的曲线。
版本 1 2014.10.9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题目之二: 2 . 1 :两径模型的仿真实验一( *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了解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现内容: 1、 根据两径模型中,窄带信号的接收功率公式为:
λ Pr = Pt 4π
Gl = G r =1,请确定三段折线近似模型的参数,画出此距离范围内的路径损耗和其折线的近似结
果。
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公式(2.1)-(2.3)给出的数学表达式编写程序,得到路径损耗和三段折线的近似结果。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Gl l
+
R G r e − j∆ϕ x + x'
2
(2.1)
' 其中, ∆ϕ = 2π ( x + x − l ) / λ 是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d 表示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 ht 表示发
送天线高度, hr 表示接收天线高度。由几何关系有下式:
x + x ' = ( ht + h r ) 2 + d 2
版本 1 2014.10.9 实现内容: 1、 根据 3.2.1 节中给出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功率谱密度设计一个让高斯过程通过的滤波器。 2、 产生幅度随时间瑞利衰落的信号,要求:取样率至少为每秒 1000 样值,包络的平均值为 1,仿 真参数包括多普勒频率 f D 。 3、 当多普勒频率 f D =1Hz 、 f D =10Hz、 f D =100Hz 时,给出两秒钟时间内,接收幅度(dB)随时 间变化的关系图。
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公式(2.4)给出的数学表达式编写程序,得到对数正态衰落随距离变化的过程。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 5 :瑞利衰落的仿真实验( * * )
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 实验目的:设计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瑞利衰落仿真器,熟练操作 matlab 软件;
实验报告要求: 1、 给出对数正态衰落(标准差 σ = 8dB )、瑞利衰落、Nakagami 衰落(参数 m=2)下,容量随平 均信噪比变化的曲线。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假设输入端都已知瞬时 H j [i ] ,j=1,2,3。计算该信道的最佳二维注水法功控及相应香农容量。
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最佳二维注水法功率控制,得到相应的香农容量。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2 . 8 :信道容量对比的仿真实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