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报告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Cent ral SouthUniversity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时间:指导老师:第一章基础实验1了解环境1.1实验目的安装 IAR开发环境。

CC2530 工程文件创建及配置。

源代码创建,编译及下载。

1.2 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集成开发环境,TI 公司的烧写软件。

1.3实验内容1、安装IAR 集成开发环境IAR 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文件所在光盘目录:物联网光盘\工具\C D-EW8051-76012、ZIBGEE 硬件连接安装完IAR 和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之后,按照图所示方式连接各种硬件,将仿真器的20 芯 JTAG口连接到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USB 连接到PC 机上,RS-232串口线一端连接ZX2530A 型 CC2530节点板,另一端连接 P C机串口。

3、创建并配置 CC2530 的工程文件IAR是一个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非常多种类的芯片。

IAR 中的每一个 Project,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置,具体包括Device 类型、堆/栈、Linker、Debugger 等。

(1)新建Workspace 和Project首先新建文件夹ledtest。

打开 IAR,选择主菜单File ->New -> Workspace 建立新的工作区域。

选择Project ->Create New Project -> Empty Project,点击 OK,把此工程文件保存到文件夹ledtest 中,命名为:ledtest.ewp(如下图)。

(2)配置Ledtest工程选择菜单Project->Options...打开如下工程配置对话框选择项 General Options,配置 Target 如下Device:CC2530;(3)Stack/Heap设置:XDATA stack size:0x1FF(4)Debugger 设置:Driver:Texas Instruments (本实验为真机调试,所以选择TI;若其他程序要使用IAR仿真器,可选 Simulator)至此,针对本实验的IAR 配置基本结束.4、编写程序代码并添加至工程选择菜单 File->New->File创建一个文件,选择File->Save 保存为main.c将 main.c 加入到 ledtest 工程,将实验代码输入然后选择 Project->Rebuild All 编译工程编译好后,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下载并调试程序下载完后,如果不想调试程序,可点工具栏上的按钮终止调试。

无限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限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及组成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信息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汇聚节点:负责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压缩,然后传输给中心节点。

(3)中心节点:负责收集各个汇聚节点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输给用户。

2.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1)实验环境硬件平台:ZigBee模块、ZB-LINK调试器、USB3.0数据线、USB方口线两根、RJ11连接线;软件平台:WinXP/Win7、IAR开发环境、SmartRFFlashProgrammer、ZigBeeSensorMonitor。

(2)实验步骤① 连接硬件设备,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② 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③ 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信息融合和压缩;④ 编写中心节点程序,实现信息收集和处理;⑤ 测试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

(3)实验结果分析①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等;② 传输: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压缩,传输给中心节点;③ 处理:中心节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用户所需的结果;④ 性能: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总结1.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各种环境监测需求。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实现环境监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和准确性,无线传感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此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并实现一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设计、实现及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系统需求分析环境监测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时收集并传输环境数据,以便于分析和管理。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需求分析:1. 数据收集:系统应能够实时收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气象条件等在内的环境数据。

2. 传输网络:使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心服务器。

3. 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应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4. 用户界面: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三、系统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系统架构:1. 硬件设计:采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环境数据收集。

每个节点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2. 网络设计: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将各个传感器节点与中心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

3. 软件设计:开发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环境数据,并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同时,开发一个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四、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 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制作了无线传感器节点,并将其部署在需要监测的环境中。

2. 网络实现:利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将各个传感器节点与中心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传输网络。

3. 软件实现: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和用户界面。

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存储环境数据,并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用户界面则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五、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性能评估。

无线传感网实训报告万能

无线传感网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对无线传感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无线传感网实训。

二、实训目标1. 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3. 学习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

4. 熟悉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三、实训内容1. 无线传感网基本原理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实现对特定区域进行感知、监测和控制的一种网络系统。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

2. 无线传感网搭建与配置实训中,我们使用ZigBee模块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ZigBee模块、无线模块、传感器、电源等硬件设备。

然后,通过编程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ZigBee模块的硬件连接和编程;-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无线通信协议的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3. 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与传输在实训中,我们使用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编程,我们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分析。

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 数据的格式化和压缩;- 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 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

4. 无线传感网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案例:- 环境监测:通过无线传感网对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智能家居:利用无线传感网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能源管理;- 工业控制:利用无线传感网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熟悉了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3. 学会了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4. 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发展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发展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发展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前景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便利性,在各式各样的行业被广泛应用。

当下,无线传感器系统已然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未来,无线传感器系统的开发也将会大幅度促进智能家居的开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缺陷,智能家居,发展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便利的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飞速普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生活手段和习惯都产生了显著变化。

在大量技术飞快普及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追求更加简洁化的操作、便利化的生活。

网络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的重要影响会不断在未来的各个方面显示它的作用,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科技便被看做是网络由虚幻向真实物理社会世界的一个延续。

它继承了传统传感器工艺技术、微机系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把逻辑上的大数据分析世界纳入到物理学世界[1]。

可以说,互联网改变了民众之间的交互手段,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在人与自然交互的方面做出了变革。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一种由总量巨大的感应器节点利用无线通信方法,自然的互相排列结合而组成的网络系统类型。

其技术领域已经由最初时候着重的节点设计、网络协议设计发展到了智能群体的研发过程,并成为了一种新奇的热点科技。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方面无线传感器系统主要完成信息搜罗、管理与传送的三项职能,而这三项职能又正好对标于现代的信息中,被称之为三种基础信息的感应器科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恰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确实组成一种不太受外界影响的现代网络系统。

在无线网络传感器中,负责数据搜罗的单位向来都是先搜罗所监测范围内的一些数值然后再对其加以换算,包括大气压力、光照强度和周围空气的温湿度等;如果负责电能供给的单位需要减少传感器节点所占用的空间面积时,它就会倾向微型电池的结构型式;负责信息处理的单位,便经常负责每个节点之间的路由协议和管理任务,还有一些定位设备等;而负责数据的单元集中,以无线通信和交流信息还有发出接收部分收集于此的数据类信息为主。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创新与实践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创新与实践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创新与实践摘要:高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教育对于培养信息化人才而言不可或缺,融入了教学创新理念的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更是如虎添翼,而教学创新理念在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当中实际应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章首先对教学创新理念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相关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现状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教学创新理念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教学创新理念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教学创新引言: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创新理念逐渐走进了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的课堂,而作为信息化教育重中之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其中的教学创新理念运用能够极大的提升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整体的水平,大大增强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的直观性和能动性,为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1.教学创新理念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相关概述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课程涉及计算机、微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分析处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门面向实际应用、交叉性强、跨度大、知识点涵盖范围广的综合型课程,实践性较强[1]。

目前在讲授时大多以讲述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方式进行,实验课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以多跳中继无线传输方式将所感知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在环境监测、卫生医疗、工农业控制和军事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美国《商业周刊》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 21 世纪最有影响的 21 项技术之一;在《MIT 技术评论》评出的深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十大新兴技术之中,传感器网络位列第一;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无线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3]。

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1.)发展及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想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所计划署(DARPA)于1978年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被看成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雏形。

从那以后,类似的项目在全美高校间广泛展开,著名的有UC Berkeley的Smart DuST项目,UCLA的WINS项目,以及多所机构联合攻关的SensIT计划,等等。

在这些项目取得进展的同时,其应用也从军用转向民用。

在森林火灾、洪水监测之类的环境应用中,在人体生理数据监测、药品管理之类的医疗应用中,在家庭环境的智能化应用以及商务应用中都已出现了它的身影。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商业化应用也已逐步兴起。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

2.)无限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优势:(1)低成本、高冗余。

传感器节点单个价格低廉,可以大批量生产。

节点的大规模部署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有较高的节点冗余、网络链路冗余以及采集的数据冗余,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

(2)规模大。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在目标区域内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可能包含多达数千甚至上万个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还能够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利更大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这一直是卫星和雷达这类独立系统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3)分布式、自组织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对等节点构成的网络,不存在中心控制。

管理和组网非常灵活。

不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具有路由功能,可以通过自我协调、自动布置而形成网络,不需要其他辅助设施和人为手段。

(4)动态拓朴。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内的节点可能会因为能量消耗或其他故障退出网络;有些节点可能工作状态,没有参与网络通讯;也有可能又会新增大量的节点融入网络,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朴结构随时发生变化。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WSN实验,掌握其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电脑2. 无线传感器节点(如Arduino)3. 无线通信模块(如XBee)4.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三、实验步骤和内容1.了解无线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搭建无线传感网实验平台。

将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

3.编程控制无线传感器节点,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传输。

4.在电脑上设置接收数据的接口,并接收传感器数据。

5.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实验平台,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编程控制,我们能够收集到传感器节点上的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上进行接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无线传感网的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灵活地传输数据。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传感器节点来扩展整个无线传感网的功能和覆盖范围。

然而,无线传感网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有限,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需要考虑,因为它们通常是使用电池供电的,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无线传感网应用方法。

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实验平台,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

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感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对于以后的无线传感网应用和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些挑战。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学号:201216213姓名:张新龙LEACH协议LEACH协议简介分簇算法LEACH 协议是Wendi B. Heinzelman , AnanthaP. Chandrakasan , Hari Balakrishnan (MIT ,电子与计算机系) 2000 年提出的分层的传感器网络协议, 它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 LEACH,协议是通过基于簇的操作使WSN减少功耗,LEACH,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动态地选择传感器节点作为簇头并形成簇。

在LEACH 算法中, 节点自组织成不同的簇, 每个簇只有一个簇首.各节点独立地按照一定概率决定自己是否做簇首,周期性的进行簇首选举和网络重组过程, 避免了簇首节点能耗过多, 影响网络寿命. LEACH 算法建立在所有节点都是平等且无线电信号在各个方向上能耗相同的假设上。

LEACH协议有时候也会动态地改变簇的活跃动态,如果采用高功率的方式使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进行通信。

LEACH协议原理LEACH 协议分为两个阶段操作, 即簇准备阶段(set - up phase)和就绪阶段(ready phase). 为了使能耗最小化, 就绪阶段持续的时间比簇准备阶段长簇准备阶段和就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称为一轮(round). [ 7-8]在簇准备阶段, 随机选择一个传感器节点作为簇首节点(cluster head node), 随机性确保簇首与Sink 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高能耗成本均匀地分摊到所有传感器节点. 簇首节点选定后, 该簇首节点对网络中所有节点进行广播, 广播数据包含有该节点成为簇首节点的信息. 一旦传感器节点收到广播数据包,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簇首节点广播信号强度, 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簇首节点加入, 向其发送成为其成员的数据包.以便节省能量.簇头建立阶段:初始阶段,每个节点从0和1中随机产生一个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阀值T(n),该节点就成为当前轮的簇头。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节点组成,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现有网络的区别。

进而介绍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MAC层技术、路由技术、节点技术和跨层设计等关键技术。

最后展望无线传俄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并指出关键技术的进步将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MAC层路由协议跨层设计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is integration of sensor technique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mbedd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hey can be used for sensing,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f monitored objects for users. As a new research area and interest hotspot of academia and industri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has a wide application fu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of networks, node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differences wihthe existing networks. And the MAC layer technology, routing technology, joint cross-layer design technology and key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 At last the pro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MAC, routing protocol, Cross-layer design一、概述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进步,包括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以及相关的接口、信号处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WSN课程设计报告

WSN课程设计报告

WSN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WSN(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WSN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WSN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WSN的通信协议、数据处理和数据融合等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WSN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WSN系统,并进行调试和优化;具备阅读和理解WSN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好奇心,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WSN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WSN基本概念:介绍WSN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WSN组成结构:讲解WSN的硬件、软件及网络结构,包括传感器、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单元等。

3.WSN工作原理:阐述WSN的感知、传输、处理和通信等基本原理。

4.WSN通信协议:介绍WSN中的典型通信协议,如IEEE 802.11、ZigBee等。

5.WSN数据处理与融合:讲解WSN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融合技术和算法。

6.WSN应用案例:分析WSN在环境监测、医疗保健、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引导学生掌握WSN的核心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WSN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WSN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3.讨论法:学生针对WSN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设计、调试和优化WSN系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WSN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WSN领域的经典著作,拓展知识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3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 面向多类型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2.5 2.6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备概述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既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 理转化,又要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并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 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转发回监控终端。
• 低能耗; • 实时性;
• 低成本;
• 安全和抗干扰; • 协作。
2.1.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
生活习性监测 地震监测
战场评估
医疗状况监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精细农业 深海监控
目标跟踪和检测
森林火灾监控
小区安全监控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基础
移 动 管 理 平 台
拓 扑
网 络 管 理
(a)
(b)
图2-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特点 传统的无线网络和 MANET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以传输数据,完成通信为目 的,中间节点仅负责分组数据 的转发,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 能量供给。他们注重在高度移 动的环境中通过优化路由和资 源管理策略,最大化带宽利用 率,同时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质 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2.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开发套件
• 图像音频传感器的核心处理器为 Mega128,可以采用 JTAG ICE仿真 器进行仿真。 • 图像传感器的辅处理器为Tiny12,可 以采用stk500与之通信。 • 视频传感器的核心处理器为 i.MX27 ,开发板的flash中已经配臵好嵌入式 Linux。

安徽工业大学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卫琳娜班级:物联网131班实验箱序号:3,13等组员姓名学号:程少锋(注:报告中有部分实验截图)实验日期:2016年4月28日3,4节实验一、软硬件平台使用[1]感知 RF2 实验箱-WSN 系统结构该系统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由一台计算机,一套网关,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组成。

系统大小只受PC 软件观测数量,路由深度,网络最大负载量限制。

感知 RF2 实验箱无线传感器实验平台内配置ZigBee2007/PRO 协议栈在没有进行网络拓补修改之前支持 5 级路由,31101个网络节点。

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感知 RF2 实验箱-WSN 系统工作流程基于ZigBee2007/PRO协议栈无线网络,在网络设备安装过程,架设过程中自动完成。

完成网络的架设后用户便可以由PC 机发出命令读取网络中任何设备上挂接的传感器的数据,以及测试其电压。

[3]感知RF2 实验箱-WSN 硬件介绍感知 RF2物联网实验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主要硬件包括:C51RF-CC2530-WSN 仿真器、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节点底板、传感器模块以及其它配套线缆等。

网关节点由节点底板+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组成。

传感器节点由节点底板+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组成。

路由节点硬件组成与传感器节点相同,软件实现功能不同。

[4]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平台前期架构,便于后面程序的烧写。

[5]实验步骤:1安装必要软件(实际实验室中软件已经下载安装完毕,只要通过仿真器C51RF-3进行程序在线下载、调试、仿真即可)1)在实验室机器E盘的《无线龙实验箱相关资料/无线传感器实验资料201604》中安装 Zi gBee开发集成环境IAR7.51A,详细请参考“\C51RF-CC2530-WSN 使用说明书\”目录下的“IAR安装与使用”。

2)安装传感器网络PC 显示软件环境,软件位于“\C51RF-CC2530-WSN 开发软件\C51RF-CC2530-WSN 监控软件”目录下的“Framework Version 2.0.exe”3)安装网关与计算机 USB连接驱动,驱动位于“\C51RF-CC2530-WSN 开发软件\”目录下的“CP2102”。

无线wifi网络的应用和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优秀4篇

无线wifi网络的应用和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优秀4篇

无线wifi网络的应用和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优秀4篇无线传感网络研究应用篇一无线传感网络研究应用应用前景无线传感网络是面向应用的,贴近客观物理世界的网络系统,其产生和开展一直都与应用相联系。

多年来经过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演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精细农业、平安监控、环保监测、建筑领域、医疗监护、工业监控、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自由空间探索、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展示。

在环境监控和精细农业方面,WSN系统最为广泛。

2023年,英特尔公司率先在俄勒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葡萄园,这是一个典型的精准农业、智能耕种的实例。

杭州齐格科技与浙江农科院合作研发了远程农作管理决策效劳平台,该平台利用了无线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农田温室大棚温度、湿度、露点、光照等环境信息的监测。

在民用平安监控方面,英国的一家博物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一个报警系统,他们将节点放在珍贵文物或艺术品的底部或反面,通过侦测灯光的亮度改变和振动情况,来判断展览品的平安状态。

中科院计算所在故宫博物院实施的文物平安监控系统也是WSN技术在民用安防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现代建筑的开展不仅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平安的房屋和桥梁,而且希望建筑本身能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WSN技术在建筑结构健康监控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哈工大在深圳地王大厦实施部署了监测环境噪声和震动加速度响应测试的WSN网络系统。

在医疗监控方面,美国英特尔公司目前正在研制家庭护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作为美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技术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在对特殊医院〔精神类或残障类〕中病人的位置监控方面,WSN也有巨大应用潜力。

在工业监控方面,美国英特尔公司为俄勒冈的一家芯片制造厂安装了200台无线传感器,用来监控局部工厂设备的振动情况,并在测量结果超出规定时提供监测报告。

西安成峰公司与陕西天和集团合作开发了矿井环境监测系统和矿工井下区段定位系统。

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报告

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报告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报告教师:课程: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学号:姓名:班级:物联网日期:2016/6/16评阅页课程设计题目: 温度采集DS18B20同组成员:学生自评:设计方案由讨论组完成,大家一起做硬件DS18B20温度显示,再由大家分工把报告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老师签名:2016年06月24前言ZigBee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兼具经济、可靠、易于部署等优势,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具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技术,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护理、安全预警、目标追踪等应用场合已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设计利用TI公司CC2530单片机,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采集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测量温度值,测温电路简单,适合于-50~150摄氏度温度的测量。

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硬件设计方案 (1)2.1 CC2530芯片简介: (1)2.2 芯片概述 (2)三、CC2530模块说明 (2)3.1 CPU 和内存 (2)3.2 中断控制器 (2)3.3外设 (3)3.4 调试接口 (3)3.5 无线设备 (3)四、DS18B20 (4)4.1 DS18B20工作原理 (4)4.2 DS18B20的主要特性 (5)五、软件设计方案 (5)5.1 程序流程图 (5)5.2 所需用到的部分C语言程序 (7)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11)六、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3)一、设计题目本次的设计题目要求是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等。

其中温度采集模块所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模块用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硬件设计方案2.1 CC2530芯片简介:CC2530 结合了领先的RF 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 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 和许多其它强大的功能。

2024年无线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无线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无线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无线传感器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参与者和关键驱动因素的研究,我们将提供一个详尽的市场概述。

本报告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制定战略决策和市场参与计划。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无线传感器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增长。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亿美元,并预计将以每年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可以归因于无线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物联网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的不断需求。

3. 市场细分3.1 应用领域 - 环境监测:包括气象、水质、空气质量等领域的监测需求。

- 工业自动化:用于监测设备状态、温度、压力等参数,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检测。

- 健康医疗:用于远程监测病患生理参数、康复监测等医疗应用。

-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实现库存管理、运输追踪等物流业务的智能化。

- 农业:用于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农业生产的监测和调控。

3.2 技术类型 - Zigbee:低功耗、短距离通信的无线传感器技术。

- Wi-Fi:通过现有的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传感器技术。

- 蓝牙: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无线传感器技术。

- NFC: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和近场支付的无线传感器技术。

- 其他:包括LoRa、NB-IoT等新兴的无线传感器技术。

4. 市场竞争格局无线传感器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程度,主要参与者包括:- 耐克斯特(Nest Labs)- 菲利普斯(Philips) - 科耐图(Schneider Electric) -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 西门子(Siemens) - 爱立信(Ericsson) - 博世(Bosch) - 英飞凌(Infineon) -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 华为(Huawei)这些公司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传感网应用实训报告

传感网应用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校开展了传感网应用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传感网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传感网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传感网应用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传感网基本原理(1)传感器简介:传感器是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传感器是实现传感网信息采集的基础。

(2)传感器网络组成: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基站、数据处理中心等组成。

(3)传感网通信协议:传感网通信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 传感网设备使用(1)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源等。

实训中,学生需熟悉传感器节点的使用方法,如传感器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等。

(2)汇聚节点:汇聚节点负责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汇聚起来,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基站。

实训中,学生需了解汇聚节点的配置方法,如IP地址设置、路由协议配置等。

(3)基站:基站负责接收汇聚节点的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实训中,学生需了解基站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传感网应用系统设计(1)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分析传感网应用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指标。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传感网应用系统的架构,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基站、数据处理中心等。

(3)系统实现:根据系统架构,实现传感网应用系统的功能。

实训中,学生需掌握C/C++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技能,实现传感网应用系统的功能。

4. 传感网应用实例(1)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在道路上部署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无线自组网实验报告

无线自组网实验报告

《传感网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物联网工程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 2015年 12月 21日目录实验二无线自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描述与实验结果分析…………………………………………………5.实验思考…………………………………………………………………………实验一点对点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自组网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ZigBee协议栈和传感器组件无线自组网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使用lAR Embedded Workbench环境和物理地址烧写软件smadRF Flash Programmer,利用ZigBee协议栈和传感器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学习zigbee网络组成过程以及各个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三、实验步骤1.给zigbee模块下载程序:1.1使用JTAG仿真器连接zigbee模块和PC机;1.2 打开软件SmartRF Flash PrOgramme(物理地址烧写软件):1.3下载*.hex文件。

找到下载所需的程序(*.hex文件),分别为协调器程序以及各个传感器板卡程序。

使用Sma戌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将*.heX文件下载到协调器以及各个传感器模块中(协调器模块已经集成在ARM网关上。

首先,使用Smad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打开将要下载的*.hex 文件, 然后,打开“协调器*.hex”文件后,打开将要下载的*.hex文件点击Perform actions, 最后,完成对*.hex 文件的烧写,即完成了对协调器程序文件的烧写.如图: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其他传感器终端节点模块进行程序烧写。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煤矿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由于煤矿生产经营环境复杂,矿山工作环境复杂,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整个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试验。

本文主要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具体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煤矿;安全监测一、引言煤矿开采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煤矿开采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监控系统,传统的监控方式相比之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高的精度,容错性和可靠性,通过实时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大大提高了安全保护效率。

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现状在煤炭生产的实施过程中,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从根本上看,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并不理想,首先,目前大部分安全检测系统仍采用有线传输方式。

也就是说,通过信号电缆和光缆等从各种煤矿传送检测信号,这种检测方法可以补充各种常规检测方法,但实际上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布线布置和检测方式等,接线比较复杂,今后维护安装费用较高,一个煤矿需要大量的光缆,这种数量的光缆初期建设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对煤矿建设成本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要注意接头不仅要在地面,还要在井底进行,地下环境复杂多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业务的实施难度。

其次是电缆覆盖范围有限,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布线,部分地区难以安装或无法安装,煤矿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全方位无事故监测,有些盲点位置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解决和发现。

有线监控严重依赖于线路,有线网络的自愈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部分线路一旦损坏,将对整个监控系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局部线路损坏,整个监控系统将顺利实施监控工作可能做不到,监视质量也可能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报告教师:课程: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学号:姓名:班级:物联网日期:2016/6/16评阅页课程设计题目: 温度采集DS18B20同组成员:学生自评:设计方案由讨论组完成,大家一起做硬件DS18B20温度显示,再由大家分工把报告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老师签名:2016年06月24前言ZigBee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兼具经济、可靠、易于部署等优势,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具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技术,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护理、安全预警、目标追踪等应用场合已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设计利用TI公司CC2530单片机,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采集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测量温度值,测温电路简单,适合于-50~150摄氏度温度的测量。

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硬件设计方案 (1)2.1 CC2530芯片简介: (1)2.2 芯片概述 (2)三、CC2530模块说明 (2)3.1 CPU 和内存 (2)3.2 中断控制器 (2)3.3外设 (3)3.4 调试接口 (3)3.5 无线设备 (3)四、DS18B20 (4)4.1 DS18B20工作原理 (4)4.2 DS18B20的主要特性 (5)五、软件设计方案 (5)5.1 程序流程图 (5)5.2 所需用到的部分C语言程序 (7)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11)六、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3)一、设计题目本次的设计题目要求是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等。

其中温度采集模块所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模块用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硬件设计方案2.1 CC2530芯片简介:CC2530 结合了领先的RF 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 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 和许多其它强大的功能。

CC2530 有四种不同的闪存版本:CC2530F32/64/128/256,分别具有32/64/128/256KB 的闪存。

CC2530 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

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

其引脚如图1.1所示。

图2.1 CC2530芯片2.2芯片概述如图1.2所示是CC2530 的方框图,图中模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CPU 和内存相关的模块;外设、时钟和电源管理相关的模块,以及无线电相关的模块。

图2.2 CC2530 的方框图三、CC2530模块说明3.1 CPU 和内存CC253x芯片系列中使用的8051 CPU内核是一个单周期的8051兼容内核。

它有三种不同的内存访问总线(SFR,DATA 和CODE/XDATA),单周期访问SFR,DATA 和主SRAM。

它还包括一个调试接口和一个18 输入扩展中断单元。

3.2 中断控制器总共提供了18 个中断源,分为六个中断组,每个与四个中断优先级之一相关。

当设备从活动模式回到空闲模式,任一中断服务请求就被激发。

一些中断还可以从睡眠模式(供电模式1-3)唤醒设备。

3.3外设CC2530 包括许多不同的外设,允许应用程序设计者开发先进的应用。

3.4 调试接口执行一个专有的两线串行接口,用于内电路调试。

通过这个调试接口,可以执行整个闪存存储器的擦除、控制使能哪个振荡器、停止和开始执行用户程序、执行8051 内核提供的指令、设置代码断点,以及内核中全部指令的单步调试。

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执行内电路的调试和外部闪存的编程。

设备含有闪存存储器以存储程序代码。

闪存存储器可通过用户软件和调试接口编程。

闪存控制器处理写入和擦除嵌入式闪存存储器。

闪存控制器允许页面擦除和4 字节编程。

3.5 无线设备CC2530 具有一个IEEE 802.15.4 兼容无线收发器。

RF 内核控制模拟无线模块。

另外,它提供了MCU 和无线设备之间的一个接口,这使得可以发出命令,读取状态,自动操作和确定无线设备事件的顺序。

无线设备还包括一个数据包过滤和地址识别模块。

四、DS18B204.1 DS18B20工作原理DS18B20的读写时序和测温原理与DS1820相同,只是得到的温度值的位数因分辨率不同而不同,且温度转换时的延时时间由2s减为750ms。

DS18B20测温原理如图所示。

图3.1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

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

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

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

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

图3.1 DS18B20 测温原理图4.2 DS18B20的主要特性①、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②、测温范围 -55℃~+125℃,固有测温误差1℃。

③、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最多只能并联8个,实现多点测温,如果数量过多,会使供电电源电压过低,从而造成信号传输的不稳定。

④、工作电源: 3.0~5.5V/DC (可以数据线寄生电源)⑤、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⑥、测量结果以9~12位数字量方式串行传送⑦、不锈钢保护管直径Φ6⑧、适用于DN15~25, DN40~DN250各种介质工业管道和狭小空间设备测温⑨、标准安装螺纹 M10X1, M12X1.5, G1/2"任选⑩、PVC电缆直接出线或德式球型接线盒出线,便于与其它电器设备连接。

五、软件设计方案5.1 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程序流程图5.2所需用到的部分C语言程序(1)Main()/****************************************************** ********** 文件名 : main.c* 功能描述 : DS18B20温度传感器值测试程序* 日期 : 2013/11/15* 作者 :******************************************************* *********/#include "smartrfeb.h"#include <stdio.h>bool bread;int count;extern uint16 readTemp();/****************************************************** ************************** 函数名称:CalcTempture** 功能描述:DS18B20温湿度转换计算函数** 入口参数:val:温度读取值******************************************************* ***********************///voidCalcTempture(uint16 val){uint16tmp;float temp;char s[16];temp=((float)val)*0.625; //放大10倍tmp=(uint16)temp;sprintf(s, (char*)": %d.%d C", ((uint16)(tmp / 10)), ((uint16)(tmp % 10)));PutString(50,35,s); //在LCD屏上显示湿度值if(tmp>=220&&tmp<240){ LED1=1;LED2=0;LED3=0;LED4=0;}if(tmp>=240&&tmp<260){ LED1=1;LED2=1;LED3=0;LED4=0;}if(tmp>=260&&tmp<280){ LED1=1;LED2=1;LED3=1;LED4=0;}if(tmp>=280&&tmp) { LED1=1;LED2=1;LED3=1;LED4=1;}}/****************************************************** ************************** 函数名称:main** 功能描述:DS18B20测试主函数******************************************************** ***********************/void main(void){SET_CLOCK_SOURCE(CRYSTAL); //设置主时钟while ((CLKCONSTA &0xC0)!= 0); //等待时钟稳定SET_CLOCK_CLKSPD(1);SET_CLOCK_TICKSPD(16); //32M--16分频=2MHzTIMER1_CLOCK_DIVIDE(32); //2M--32分频=62.5KHzTIMER_MODE_SELECT(1,T_MODE_FREE); //定时器 1 自由计数 65535/(62.5*1000)=1.04856秒INIT_LED1();LCD_Init(); //初始化LCD SetBackLight(50); //设置背光ClrScreen();FontSet_cn(1,1); //设置显示字体PutString_cn(30,10,"温度测量");PutString_cn(0,35,"温度值:");FontSet(1,1);IEN1 |= (0x01 << 1); //开定时器中断; EA = 1; //开总中断;count=0;IO_DIR_PORT_PIN(1, 1, IO_OUT);IO_DIR_PORT_PIN(1, 2, IO_OUT);IO_DIR_PORT_PIN(1, 3, IO_OUT);IO_DIR_PORT_PIN(2, 0, IO_OUT);LED1=1;LED2=1;LED3=1;LED4=1;while(1){if(bread==1){bread=0;CalcTempture(readTemp());}}}(2)LCD//============================================================== ==========// 文件名: LCD_Dis.c// 日期: 2009/02/10// 描述: MzLH04-12864 LCD显示模块驱动V1.0版// 基本功能接口函数集//// 参考: 无// 版本:// 2009/02/10 First version Mz Design//============================================================== ==========#include "hal.h"#define Dis_X_MAX 128-1#define Dis_Y_MAX 64-1unsigned char X_Witch=6;unsigned char Y_Witch=10;unsigned char X_Witch_cn=16;unsigned char Y_Witch_cn=16;unsigned char Dis_Zero=0;//#define SPI_RES P0_0#define SPI_SCK P1_5#define SPI_SDA P1_6#define SPI_CS P1_4voidLcdPortInit(){IO_DIR_PORT_PIN(0, 0, IO_OUT);IO_DIR_PORT_PIN(1, 4, IO_OUT);IO_DIR_PORT_PIN(1, 5, IO_OUT);IO_DIR_PORT_PIN(1, 6, IO_OUT);}//============================================================== ==========// 函数: voidLCD_Init(void)// 描述: LCD初始化程序,主要在里面完成端口初始化以及LCD模块的复位// 参数: 无// 返回: 无// 备注:// 版本:// 2009/02/10 First version Mz Design//============================================================== ==========voidTimeDelay(unsigned int Timers){unsignedinti;while(Timers){Timers--;for(i=0;i<100;i++) ;}}voidLCD_Init(void){LcdPortInit();//SS和SCK预先设置为高电平SPI_SCK = 1;SPI_CS = 1;//复位LCD模块//SPI_RES = 0;TimeDelay(50);//保持低电平大概2ms左右//SPI_RES = 1;TimeDelay(80); //延时大概10ms左右}5.3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5.3.1所示,将程序按照一定的步骤下载到开发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