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问题引领 对话互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探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下面就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联系实际,注重情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贴近生活和实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联系实际,注重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数字的大小比较时,可以把问题情境设置在学校中,进行同学身高的比较,或者让学生计算每天走路上学的时间,从而引出问题。

这样,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解决的依据,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情境,培养思维转化能力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多元化,既有整数的加减乘除,又有分数、小数的应用,还可以涉及到几何图形、图表等。

通过提供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切换思维模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注重启发式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启发式问题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现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设置一些启发式问题,在教学相等式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天平秤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和发现相等的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设计一些变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规律和结论。

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设计一些数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境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

一些学生可能对具体情境感兴趣,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设置;一些学生可能对抽象问题感兴趣,可以通过数字或符号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设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一、让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的是问题的真实性和贴近性。

问题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例子,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购物时计算找零、在游戏中设计赛道长度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一个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的优劣势,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深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借助学生的团队合作进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讨论,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有时候,一个问题情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难以解决的,而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境,例如学校周边环境、社区活动、家庭生活等,来设计一些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多样化,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游戏、故事等多方面入手,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让问题情境设计多样化,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挑战。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给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思维,主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假想的超市中购买商品,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等,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3、挑战性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挑战,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三、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1、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探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往往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对话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对话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一个教学过程,它注重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对话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对话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总结。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对话教学策略的要点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对话教学策略的核心是要创设一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情景,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

老师可以出一道轻松有趣的数学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

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学生之间的讨论又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对话教学策略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结论。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善用提问创设发现性学习在对话教学策略中,老师需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通过提问的方式,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话教学策略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提供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且,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提高孩子们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重要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探讨。

一、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因为他们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对数学知识的疑惑,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问题意识、问题解决和探究的信心,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当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几何问题,如“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各边的关系是怎样的?”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刚刚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并发现规律,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问题:“有三个数字,分别是8、5、3,能够用它们得到一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新的数字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欲望,引导他们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向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探究和创设情境课堂,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情境教学是指以实际生活情境或具体场景为依托,利用情境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

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引入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游戏、故事等情境,或者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周边环境和物品等,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情境任务的设置情境任务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所在,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和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任务的设置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购物、游戏等情境,设置有关货币兑换、计算游戏得分等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情境任务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引导的设计情境引导是指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利用适当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总结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购物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我要买苹果和香蕉,用哪些硬币的数量是最合适的呢?”等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境反思的开展情境反思是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并进行适当的反思。

在情境反思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在情境中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互动

创设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互动

创设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理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性。

一、情境引入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房屋设计师”团队,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理想的梦想之家。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计算不同房间的面积,比较不同方案的大小,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情境实践在基础概念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情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超市购买水果。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水果,然后计算价格和比例。

通过这样的情境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境竞赛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紧张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竞赛。

比如,在讲解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形状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说出与前一个形状相关的新形状,直到有人答错或者没有新的形状为止。

这样的竞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形状识别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

四、情境探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情境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图表和统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数据,要求他们分析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来展示数据,并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做出恰当的解释。

通过这样的情境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情境反思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情境反思,让他们对课堂中的情境进行总结和回顾。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情境中的体验和收获,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和问题。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相对简单,因此问题情境要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注重问题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树上有10只鸟,其中有几只是白鹭,几只是乌鸦,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计数得出答案,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计数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难易程度。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不能出现无关紧要的问题,也不能出现太过困难的问题,以免使学生望而生畏。

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课堂布置一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得出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发现规律,如通过剪纸,折纸等方式来研究和计算面积。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对话互动课堂”学习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对话互动课堂”学习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对话互动课堂”学习情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质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而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高效地对话、互动。

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互动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实现以认知为载体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间、生生间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信息的交流,形成积极互动,使教学的超常稳定性变为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创设特定的对话、互动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创建“平等、合作、交流”的“对话互动课堂”学习情境创设一个认可、接纳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对话互动之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这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说得对或错都能被老师接纳和重视,十分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敢于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课堂上师生对话互动也就如小溪流水般自然、顺畅。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

过去由教师控制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

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希望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选取适当的问题情境首先要选取适当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至于过于困难,让学生望而生畏。

问题情境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愿意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选取问题情境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尽量选取跟他们相关的问题情境。

可以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或者选取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作为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后,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实际物品或图形来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体会数学的乐趣和美妙。

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逐步建立起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可以采用一些情景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来学习数学,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去参与和学习。

可以利用一些动画、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来展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让学生在玩中学,从中获得乐趣和快乐。

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以下是一些探讨。

一、问题情境的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当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考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物、游戏、运动等,然后将这些问题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三、问题情境的引导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是问题情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和方法。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清问题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四、问题情境的反馈在学生完成问题情境的解答之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和掌握问题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馈是问题情境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评、评价、讨论等方式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题思路,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五、问题情境的拓展问题情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拓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问题、拓展问题情境、引导思考等方式拓展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认识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和方法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认识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老师利用各种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教科书中的问题,设置出学生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拟的数学情境,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数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也相对浅薄,所以老师需要去慢慢培养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1. 问题情境要真实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真实。

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情境的存在。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相对简单。

问题不宜过于复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问题情境要全面,不仅要包含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包含一定的拓展性。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素质。

问题情境要融合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亲和感。

问题情境要有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发展抽象的数学思维。

老师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融入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超市购物、公交车乘坐、游乐场游玩等等。

这些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师需要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成绩等,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

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所以问题情境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购物、游戏、旅行等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图书、多媒体等资源,创设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创设自己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疑问转化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和评估问题情境的效果。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估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对问题情境的解决产生了兴趣,是否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问题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一、引言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和无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情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可以将教室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区域,让学生在不同区域进行走动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利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拼图、数学急救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的竞争和娱乐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利用实物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通过实物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物,例如各种形状的积木、数字卡片等,让学生通过触摸、拼装等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实物的直观感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数学相关的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本身是一项抽象的任务,有时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实物等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创设情境、游戏、实物等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掌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小学生的世界观、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都是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积极寻找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情境和问题,从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比如,在学习有关物体质量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压轻的篮球和压重的钢球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物体质量的概念。

二、利用游戏和竞赛元素游戏和竞赛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游戏和竞赛元素可以增加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和竞赛元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在学习有关数学运算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计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运算的乐趣,并在竞争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体现探究性学习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年人不同,他们更喜欢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学习,而不是静态死记硬背。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比如,在学习有关图形面积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教室或操场的面积,并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注重形象化呈现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具有形象化思维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注重形象化呈现。

比如,在学习有关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时,可以通过画图和模型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形象化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积极寻找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同时融入游戏和竞赛元素,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形象化呈现,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浅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

而如何创设一个优质、有效的小学数学情景课堂,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认识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小学数学情景课堂是以真实或虚拟的情境或场景作为起点,将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情景课堂不仅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趣味性,而且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真实生活场景、模拟实验、数字游戏等方式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规划花园”。

教师给出一块草地的面积和种植各种花草的需要面积,要求学生规划花园,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美观和方便管理等要求。

通过这一游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面积的概念,更能够学会应用。

2、开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的核心。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情境引入、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主导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较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大牌小牌”。

“大牌小牌”是通过比较两张牌的大小,让学生快速把牌组中的牌进行排序的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快乐地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也能够锻炼判断、排序、增加和减少等基本数学技能。

3、贴近生活小学数学情景课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贴近生活,并注重设计问题。

例如,教三年级的时候,在教学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使用小提琴磨砺数学运算技巧。

小学生往往在数学计算中会出现忽略进位的情况,而在使用小提琴时,它可以通过手指的按压轻重区分取出的声音高低,帮助学生迅速感受到数值大小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4、发挥竞赛性竞赛性教学是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感受成功的有效手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日常实际生活为背景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问题是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容易理解的。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购物时的场景,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然后用算术的方法计算出总价。

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实际应用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设置。

情境是指问题所处的背景和环境,在教学中,通过巧妙设置问题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问学生:图书馆的门是什么形状?书桌的形状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注重问题本身的启发性和挑战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小红共有10个苹果,小明分了4/5给小红,小红又分了1/2给小兰,问小兰最后得到了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又能激发他们对抽象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问学生:有一道数学题,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这两个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策略一、教学目标明确在进行情境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需要重点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数学自信心。

情境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真实。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游戏、生活实际等,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以购物结账为情境,让学生去模拟购物过程,用实际物品和货币来进行加减运算,从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创设出各种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或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四、注重引导和反思情境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体验,而是要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和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要让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差异化教学,引导学生发展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辅导。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情境教学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更是适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关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情境法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不仅认知水平差异大,而且认知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适度引导,利用适宜的情境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情境法是利用生活、社会等现实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读懂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以实际解决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三、注意问题的设置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不能单纯的抽象。

2.问题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简单,易于激发学生思考,但不应过于艰深难懂。

3.问题不应过于结果导向,不应该简单粗暴地直接引导学生,而是尽量体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

4.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突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惑,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重点。

四、注意情感因素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动态,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进行鼓励、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

同时,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唤醒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是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正朝着更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面,我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好的问题情境,打破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是以讲课为主,带领学生按照固定的题型和模式去解决更多的习题,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厌烦情绪,缺乏参与感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问题情境营造,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拓展,打破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字和数学的应用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学习数字的发音和辨认,让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同样也可以适用情境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营造,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加减乘除,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

例如,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数量,进行四则运算,例如“买三个苹果,每个两元,要花费多少钱?”这样的问题,直观、实用、生动,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教师使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数学,而且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和趣味感,让学生在关注点不单是“题目”上,而是更多地关注问题背后的情境与感受。

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推动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小学四年级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时把学到的定量关系,如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幅角、等相关知识,转化成游戏的规则去完成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时似乎是在实现一道数学题目,并且当他们完成游戏时,会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cember 2016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16年12月
第13卷第12期
Vol.13
No.12
创设情境问题引领
对话互动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探石善元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南刘集中心小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4-01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方法上的点拨,情感上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内在的互动,情感的流动。

积极有效的对话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的是对话的课堂、充满生命力的“生命课堂”。

其本质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这样呼唤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种人心所向的追求。

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的教学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程人文化的趋势。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对教案一成不变的操练,而应是师生间沟通、对话、互动的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话可以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机对
话,对话首先必须要有话题,并且是学生渴望、师生需求的话题,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对话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脚手架,搭建一个平台,为学生学习掌握新知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入部分时,教师以学生熟悉喜爱、富于乐趣的“机器猫”为话题。

教师用多媒体配音画面创设:小朋友,你们喜欢机器猫吗?今天机器猫从它的口袋里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礼物,有小火车、小卡车、小货车、推土机、小赛车等,同时标示出价格,花花与乐乐都特别喜欢机器猫的礼物,于是她们从中选取了两件,同学们们,你能帮助花花与冬冬算一算各需多少钱吗?如果把选购的机会给你,你想买哪两件呢?怎么样算出各需多少钱呢?三年级的小朋友对此非常感兴趣,选购的欲望也非常强烈,各自选好后说出如何列算式,这时老师可以播放机器猫的声音:同学们你们会进行口算吗?怎样口算呢?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呢?开动脑筋想一想,和同组的伙伴相互之间说一说,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方法好?然后老师宣布大家开始讨论、互动,引入自学探究的环节。

这样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一种主动、积极探究知识的渴望和行动。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较少,基本上以知识的教学为主。

在新知导入部分,容易粗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缺缺。

2设置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把关键性的问题抛向学生时,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尽
情地进行探索,使对话有了迫切的需求和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对话,让其自己去发现关键性问题,研究、探究新知。

这样一个过程下来,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注入促进对话的动力和活力。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独立主动探究知识的源泉,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尽力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只有扎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
主探究这一良田里,对话才有可能枝繁叶茂。

新知展开部分就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给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提纲和自主设计研究方法的机会,学生在自学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独立自主的探究,又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探究;学生通过经历新知与旧知的转化互动的过程,产生与他人的互动、与组内同学间的互动,学生在自学探究、对话互动中学会新知,理解新知。

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全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生生对话互动,交流探讨成果
当进入到新知内化的阶段时,学生根据先前的自学、探究、
思考建立了对新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有时可能会发现对有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或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把个人的见解先讲给同学听一听,同一小组一般有4-6人,他说,你说,大家说,增加了信息量,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思考、辨别、验证,形成同一小组成员间的共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作为一名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尽量不干预学生的自主讨论,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指导,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和策略。

这样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对话合作、互动交流,最大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帮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做好内化新知充分准备,让课堂迸发精彩。

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中,学生通过对话、互动后汇报22+59的口算方法有:(1)20+50=70
2+9=1170+11=81;(2)22+50=73
73+9=81;(3)20+59=79
79+2=81;
(4)22+60=82
82-1=81等不同的方法,说一说每一种方法是
怎样想的。

其中第(4)种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是对话、互动生成的丰富多彩的答案。

在小组内对话后,转入组际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其实就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对话交流,形成生生、组组、师生、人机的对话、互动。

为了保证高效利用时间,可以先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向大家汇报展示思考成果、与全体同学进行对话,表达小组对新知的理解,每一小组都有不同的见解,各自独特的思维成果的展示,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有时甚至可将对话、互动引向高潮,达到对话效用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在对话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启发引导思想,走出学习误区,消除困惑无助的学习障碍,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对话的课堂,能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能促进实现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的对话。

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学生的学习则因对话而真正鲜活。

234--
DOI:10.16071/51-1650/g4.2016.1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