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课《中国的国土》教案沪教版-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具体包括:
1. 地理素养:通过地图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信息素养。
2. 民族意识:通过介绍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增强学生对民族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标题为《国土与人民》。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国土与人民展开,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分布以及各民族的构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对地理位置的理解、民族分布的掌握等。
2. 作业反馈与改进建议:
- 在反馈作业时,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对地图的标注不准确、对民族特点的描述不够详细等。
- 鼓励学生在下次作业中改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写作能力。
3. 作业点评与激励:
4. 民族构成:介绍中国的民族构成,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等。
5. 国土与人民的关系:阐述国土与人民的关系,包括国土对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人民对国土的依赖和保护等。
6. 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国土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国土的可持续发展等。
7. 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对民族差异的理解和尊重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 绘制中国地图,标注出主要的地形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1 世界农业大国 教案设计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1 世界农业大国  教案设计

世界农业大国【教学目标】1.说出农业的概念,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含义。

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举例说出农业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大致说出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学会运用统计图表,说明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3.知道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国情,树立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价值观。

4.初步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重要性。

2.我国农业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一、引入1.“民以食为天”,农业对一个国家的存在以及发展有重大影响。

农业与“衣食住行”。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学生举例……农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什么?直接——食用;间接——工业的原料。

学生举例……结论:农业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2.我国农业发展早。

许多农作物起源于我国。

如:水稻、大豆、茶叶。

另外,我国还首先饲养了猪、鸡、鸭、鹅等家禽家畜。

3.阅读“水稻的起源”。

(1)多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发展迅速。

(2)补充介绍“粮票”。

为什么需要粮票?粮票有什么作用?粮票是计划经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下的产物,是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用来调节供需的手段,是购买粮食的凭证,正式用与1955年。

1992年国家粮食购销价格开放后,粮票退出历史。

我国粮票种类非常多,包含“吃穿用”。

(3)思考: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如此迅速?原因:江河治理、修建水库;农业机械化;农药化肥的使用;改良品种和耕种方式……结论:科技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的各方面条件,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4.阅读“杂交水稻”。

(1)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

读图,说说农业产值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从侧面可以反映什么社会现象?(学生或教师举些生活中的例子)。

(2)我国农业特点。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短缺。

我国的耕地面积大,为世界第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0.1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3,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人口基数大。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下-5.1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下-5.1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1.中国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

2.中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部濒临洋,西南临近北部深入内陆。

1709.82万平方千米998.47万平方千米师: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在哪里?2.中国疆域的“四至点”:【指认并记忆】最北端:;2.中国与美国(本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出示图片“我国的温、热带水果”—苹果、椰子、香蕉【新知拓展】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大视野】1.“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材料:2013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基于哪些位置优势?【拓展阅读】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在世界面积相当的几个大国中,仅有美国与我国纬度位置相似。

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决定了我国气温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也决定了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差异较大,便于发展多种农业。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

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我国东部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在一年内交替进退,使我国降水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降水的影啊,我国自然景观的干湿地带性分异特别明显。

此外,我国的海陆位置也决定我国同时拥有陆上和海上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通过陆地通道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频繁。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联系紧密,陆上通道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中俄边境火热的边境贸易,到投资阿富汗开采铁矿,再到兴建通过缅甸的陆上输油管线,我国与周边陆上邻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我国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不仅可以从海上与隔海相望的近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还可以籍由出海口,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2 农业的分布 教案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2 农业的分布  教案

农业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区分两者。

(2)通过中国农业相关图,说出水稻、小麦以及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3)在中国农业相关图中找出我国三大林区、四大牧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收集我国渔业的相关资料,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2)树立保护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等各种农业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的分布。

2.我国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等的分布。

【教学难点】如何在相关农业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农作物的分布(种植业)1.区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前者是主食,通常可以直接食用,后者大部分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加工。

2.水稻分布看图,说出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地区水稻在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第一位。

思考:为什么水稻适合我国种植?(1)水稻的习性:喜温喜湿说出水稻分布所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2)我国气候适合水稻生长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大,夏季高温多雨水稻分布特点:分布面积广,全国几乎都分布;但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3.小麦分布看图说出,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地区小麦性喜温凉,耐寒耐旱思考:对比水稻、小麦生产地区的水热条件有何特点?简单介绍冬小麦、春小麦的区别4.经济作物我国经济作物种类多,学生举例:棉花、麻、花生、油菜……读地图册找出相应经济作物的分布地区二、三大林区(林业)1.森林资源的特点我国森林资源种类多。

总面积大,读图,说出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的位次。

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少,读图,和一些其他国家进行对比。

2.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东北、东南、西南森林一般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读图,分别说出三大林区的主要地形(山脉名称,丘陵名称)观察:我国西北广大地区及华北地区和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分布稀少的原因是什么?相同吗?西北:自然条件不适合树木生长,气候干旱,水分不够。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中国的国土》课件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中国的国土》课件
第一章 中国的国土
小知识
全 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 首 都:北京 性 质:社会主义国家
国旗----五星红旗
国 徽
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节 地理
一、位置与面积
位置: 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
邻国: 越南、老挝、缅甸 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 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 俄罗斯、蒙古、朝鲜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贺 兰 祁连山脉 山
太 行 山
秦岭

巫 山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安 岭
长 白


武 夷 山台 脉湾
山 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贺 兰 祁连山脉 山
太 行 山
秦岭

巫 山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安 岭
长 白


武 夷 山台 脉湾
山 脉
中国主要山脉
青海 唐古拉山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湖南 西
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断 山 区
四川盆地
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蓄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
三峡风光
三峡水利工程
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渤海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北方旱地区
南方水田
青藏高原区
粮食作物
小麦
小麦
水稻
青稞
经济作物
棉花
甜菜
棉花、
花生
油菜
甘蔗
熟制
一熟
一熟
两到三熟
一熟
地形、气候
高原
大陆气候
平原
季风
气候
平原
季风
气候
高原
高原气候
②农业区的界线
问:每个农业区都有哪些界线?
北方旱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的界线?——秦岭淮河线。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北方旱地农业区的大致分界线?难点:各个农业区的分界线。教学过程:一、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三大林区、“三北”防护林以及四大牧区。由于各地的气候与物产不同,我国有四大农业区。看图说出四个农业区的名称。它们分别是:西北干旱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以及青藏高原农业区。
二、新授
①四大农业区
四大农业区有什么不同?
西北干旱区
【阅读】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以及“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等总结并回答“为什么西北的瓜果比较甜,你如何看待西北的气候条件?”
三、作业
练习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四大农业区,在图中指出并学会理解其名称及含义。
2.试着说出北方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的大致分界线,以及其他农业区的分界。
3.通过结合新旧知识,讨论各个农业区的分界线。各通过了哪些山脉和地形?通过看图片,了解各个农业区的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区的分布位置及名称。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2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教案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2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教案
内蒙古——霍林河、——准格尔、东胜;
河北——开滦;
山西——大同、平朔、太原;
贵州——六盘水;
安徽——淮北、淮南;
四川——攀枝花。
在图册或书上的图中找出这些煤炭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它们所在的省。
请用简单的话概括我国煤炭分布的基本格局。
2.油田。
(1)我国是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
我国由“贫油国”变成产油国。
2.但是绝大多数的铁矿属于含铁量较少的贫铁矿。
二、新授
①铁矿石的分布
找出我国主要的铁矿产地的名称以及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②主要的钢铁基地
③找图,观察这些铁矿石产地附近有无冶炼钢铁所必需的焦煤产地?
鞍山、本溪钢铁——本地铁矿石资源丰富,又有抚顺、埠新煤炭提供,因此,成为了典型的资源型的钢铁基地。
京、津、唐钢铁——由开滦煤矿以及迁安铁矿提供
是外向型钢铁——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④宝钢发展的条件
问:为什么宝山钢铁附近缺煤少铁,但是却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它具备了那些条件?(看书回答,分析图回答并归纳)
铁矿来源——是内地还是进口
煤炭——淮南、淮北
水源——长江水源
科技——发达
交通——京沪、沪杭线、长江航运、远洋水运等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我国主要的工业、煤炭工业与石油工业的分布特点。
2.在图中确认主要煤炭生产的地名及位置。
3.从我国是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以及我国对石油的记载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看“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图”以及“我国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位?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3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 教案设计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3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  教案设计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4.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东、中、西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3)产业结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二、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读图完成活动题一:(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3)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三、课内训练巩固1.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2.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

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1 世界农业大国 学案1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1 世界农业大国  学案1

世界农业大国【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基本农业生产部门。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我国农业发展及不足之处。

3.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能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1.通过自读了解基本农业生产部门。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我国农业发展及不足之处。

【学习难点】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点一:基本农业生产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种植业也叫耕作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是指对森林的营造、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是指靠放牧或饲养禽因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渔业是指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水产品的生产部门。

(二)知识点二:我国农业发展及不足之处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在旧中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下。

新中国建立后,农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或世界首位。

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农业自然资源不足,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农业所提供的农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生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印、俄),而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1公顷,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合作探究联系六年级学习过的“美国”有关内容,思考一下现代化农业的“社会化”是什么含义?三、达标测评1.(2016春•迁安市期末)关于下列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藏地区为灌溉农业B.新疆地区为河谷农业C.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D.南方地区普遍种植甜菜2.(2016•安溪县)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3.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水稻种植业B.在半干旱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在地势低洼的南方地区,挖泥养鱼,池塘周围种桑树或甘蔗D.在坡陡的山区种植树草、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国土与人民的概念,掌握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国土概念,学习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中国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变化规律;3.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

二、知识与能力1.知识1.国土概念:国土是国家的领土,是由陆地、内水和领海三部分组成,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物质载体。

2.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国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人口的分布情况: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特别快,分布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4.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定,以及国家不受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威胁和侵害。

2.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表述出国土与人民的概念;2.学生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概括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增长规律;4.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用实物、图片等生动形象的物质来介绍国土和人民的概念。

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心理预期。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国土和人民的想法。

2.主体环节(1)讲解教材内容1.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土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以及人口分布情况与规律;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初步认识,并探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小组合作1.分小组进行讨论,以有关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形势变化为主题,让学生在团队中分析问题、讨论、总结,并展示自己的看法;2.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分析那些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南海问题等,对于可以防范和应对这些因素有何办法和建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我国海陆兼备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找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四大海及两大岛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

2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大致国情3重点难点重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难点是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导入师:今天上课之间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什么,请看题板:“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师:第一猜,一只雄鸡指什么?生:中国师:第二猜,这段话描述的是关于中国的什么内容?生: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师:第三猜,根据这段话你得到了哪些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信息?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师:第四猜,我在猜想大家能否根据这些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能不能啊?能,那就把中国找出来吧!(展示空白世界地图,学生在图上指出中国)(通过猜谜活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中国地理位置并最终落实到地图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动2【讲授】主要过程(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师:那大家能不能再找两个国家,他们叫蒙古和英国。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蒙古和英国的所在师:思考比较一下在海陆位置方面,中,英,蒙有什么不同呢?生:中国一面临海,一面靠着大陆,有海有陆,英国是个岛国,四面临水,蒙古是个内陆国家,四面都是陆地。

师:三者比较之下,你认为中国海陆兼备的位置如何?师:中蒙相比,中具体好在哪里呢?生:水分充足,水产丰富,海底矿产丰富。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2课《世界的划分》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2课《世界的划分》教案

第二课世界的划分【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大陆、岛屿和大洲的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大小、分布地区和特征;天然界限和非天然界限;大洲的划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2)通过对大洲之间界限划分的学习及一些人工运河的开凿,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的悠久和人民智慧的伟大。

3.能力目标:(1)通过对地图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大洲之间界限的划分难点:天然界限和非天然界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1、叙述有关大洲和大洋名称由来的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看图,会辨认各大洲和各大洋的外形特征,知道各大洲的名称和英文对照。

3、指导学生看图,知道大洲之间的天然分界限和非天然分界限。

【主要单词】亚洲 Asia欧洲 Europe非洲 Africa北美洲 North America南美洲 South America大洋洲 Oceania南极洲 Antarctica太平洋 Pacific Ocean大西洋 Atlantic Ocean北冰洋 Arctic Ocean印度洋 Indian Ocean【板书设计】§1 大洲和大洋一、大洲(29%)1、概念大陆:面积广大、完整的陆地岛屿:散布(海洋、河流或湖泊)的小块陆地大洲:大陆+附属岛屿2、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3、分界线(1)天然界限:海峡、山脉、河流(2)非天然界限:运河4、划分二、大洋——洋、海、海峡(71%)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挂图、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复习旧课)略。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世界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和特征。

(提问)地球表面海洋多还是大陆多?——海洋多。

陆地 29% 海三陆七海洋 71%(师)这样看来,我们不应该叫“地球”,应该把它称为“水球”,那为什么当初人类给它取名叫“地球”呢?——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知道,除了陆地还有海洋。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4.1 国内贸易 教案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4.1 国内贸易  教案
5.能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商品种类、营销方式、贸易量和商业网点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商业贸易的地区差异。
2.难点: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工农业为我们生产了丰富的生活资料,那这些生活所需又是怎么来到我们手中的呢?
2.从生产部门到我们消费者手中,中间经过了哪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活动积极性,并能从中切实体会到商业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三、商业与国民经济
过渡: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个窗口。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是反映商业繁荣度的一个窗口。
1.阅读和完成“1998—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曲线图”:
国内贸易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商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感受我国近几年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大型商业中心名称、分布特点。
4.能从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形成我国商业中心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从而理解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
2.思考: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呈现怎样的变化态势?
3.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变化曲线图,你还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社会的生产能力、人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通过阅读分析图表,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我国商业的繁荣发展,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探寻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及形成条件
阅读“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和边贸口岸”图: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1 持续增长的工业 教案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2.1 持续增长的工业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这些都是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业部门生产的。
学生很容易答出:“工业产品”从而引出“工业”这一学习的主题。
通过提问更容易说出是哪个经济部门的生产产品。
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二、出示目标
2.能绘制一些简单工业产品的生产联系图。
3.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分类。
2.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持续增长的工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三、预习展示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
明确目标。
四、问题探究
1.探究一:工业与我们。
“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国的国土》同步练习 沪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国的国土》同步练习 沪教版

第四课中国的国土知识冲浪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1、领土是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区域,包括一个国家的、和。

其中是领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中国是一个、的大国,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占世界面积的,与的面积相当。

3、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南到,全长千米,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

4、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农业的。

5、中国低质和劣质的土壤比重大,主要分布在、、。

6、一个国家居民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占有量或消费量。

7、为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应该,另一方面应该。

8、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有、,劣势有、、。

这就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

二、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9、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的是………………………………………………()A、台湾岛B、舟山岛C、海南岛D、崇明岛10、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内海是…………………………………………()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11、位于我国东面的陆上领国是……………………………………………………()A、朝鲜B、韩国C、日本D、俄罗斯12、下列数据属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是……………………………………………()A、300万平方千米B、6000万平方千米C、22000万平方千米D、960万平方千米13、与我国隔东海相望的海上邻国是………………………………………………()A、朝鲜B、韩国C、日本D、马来西亚14、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A、第三位B、第四位C、第六位D、第八位15、东北、华北地区的气候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高原气候16、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A、资源种类B、资源优劣C、资源人均占有量D、资源总量17、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是………………………………………………()A、经济水平低B、得不到开发利用C、人口众多D、总量少18、能表明我国人口对资源压力大的是指………………………………………()A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B 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C 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D 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读图分析三、读图分析题19、读下图,完成。

初中沪教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课件:第四课《中国的国土

初中沪教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课件:第四课《中国的国土
祖国的疆域
南沙中学 邬建芬

1、我国地处( )洲东部, ( )的西岸
2、亚洲最大的国家是( ),其陆地面积为( ) 万平方千米、占整个亚洲面积的21、9%。
3、我国陆地面积仅次于( )国,人口约有( )亿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国,人口约( ) 亿
5、我国的疆域四至(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端 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新疆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源自初 升 红 日星 星 点 缀
西

盛 夏 季 节 冰 天 雪 地

1、中国的陆上邻国有哪些?
朝鲜 越南 老挝 缅甸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和蒙古
2、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
韩国 日本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中国区域篇(下) 1.4 沪宁杭地区 教案设计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中国区域篇(下) 1.4 沪宁杭地区  教案设计
三、情感目标
认识该地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状况,让同学们知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要有人地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该地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分析宝钢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该地区人们的居住所用的钢筋能自给自足吗?为什么?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在哪里?
教师引导同学看沪宁杭地区的海陆位置,靠东海、太平洋,指出它的海运发达,内河运输有长江航线,铁路运输有沪杭线、沪宁铁路干线,发达公路运输和丰富的淡水资源等都对该地发展钢铁工业有利。
引导同学总结出该地发达的交通运输对该地工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引导学生读图,指出该地区的位置的优越性,东部靠太平洋、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的温度带。
总结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有利,引出农业发展如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发达的农业—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穿着习惯
学生思考。
1.该地区人们的主食副食是什么?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农业有何关系,同学查找我国农业分布图回答。
引导同学总结该地工业发达,引出发达的经济地带文化发展如何?
让学生能通过地图看出沪宁杭地区水路、公路、铁路的交通便利,总结该地交通发达,且对该地发达的工业有很大的影响。
五、发达的文化
学生看图读诗词赞美西湖、太湖、苏州园林,等景观。
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往往在什么地区有发达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播放PPT图片。
1.该地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地形对农业发展有利。
2.该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农作物水稻的生长也适合棉花、花生亚麻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国土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目标:
能说出我国陆地面积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能说出陆疆、大陆还岸线的长度及我国的陆上邻国和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能据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内海、半岛和岛屿以及濒临的海峡、边缘海。

了解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丰富的优势。

了解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力量不足,优质品种比重小的局限性。

了解我国主要资源的种类及储量在世界上的排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我国领土辽阔和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介绍我国资源的优劣特点,形成一种正确的资源观,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观念。

能力目标:
加强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通过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领土的组成、陆疆与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自然资源的特点。

难点:领土、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等的确切概念。

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继续创设环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结合书本的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辽阔的疆域】
【板书设计】
§1 辽阔的疆域
领土组成与陆地面积
领土的含义:
陆地面积
陆疆与陆上邻国
陆疆长度
邻国名称
大陆海岸线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海岸线长度
主要半岛
主要岛屿
主要边缘海
主要海峡
领海、内海和经济专属区
领海
内海
专属经济区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略
(导入新课)结合上学期讲过的内容。

(新课教授)
讲清楚“领土”的概念,什么是领土,他包括哪些方面?
领陆
领海
领空
强调:而我国的领陆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

(看图)读图《中国行政区划》,找出我国陆疆的走向。

知道我国陆疆的长度是22000多千米。

(找一找)找出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相应的地理位置?(学生活动)略。

(看一看)我国的海岸线的起点和终点,知道我国的海岸线的长度是18000千米。

(找一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提问)从海陆位置上分类,我国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国家?
——临海国家
(找一找)我国的东南有哪些海?
我国有哪些岛屿?
(学生活动)略
(介绍)什么叫“内海”,什么叫“海峡”
(找一找)我国有哪些内海?有哪些海峡?
(概念介绍)
林海
经济专属区
知道我国的海域面积有约3000000平方公里。

(总结新课)板书。

(巩固)练一练。

【多种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
【板书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
总量多
种类齐全
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优质资源比重偏小
人均占有量少
后备资源不足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略。

(导入新课)我国疆域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那么是不是我国的资源也是如此广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克课时——多种自然资源。

(新课教授)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读一读)迅速通读全文,找一找本课到底讲到了哪些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优势在哪里?劣势又是什么?
(学生活动)略
总结:优势1、总量多
优势2、种类齐全
(辩一辩)为什么这么说呢?请你找出例子来说明?
材料: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位。

(提问)那么种类齐全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气候类型多样
矿藏资源种类繁多
(读一读,找一找)结合地图册进行。

总结:劣势1、优质资源比重小劣势2、人均占有量少
劣势3、后备资源不足
(举例说明)耕地、矿产
材料:P26数据
(总结)板书
(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